登陆注册
1433800000022

第22章 何序(1)

第一我和适之、达人两位先生有一种特殊的交情。我的翻译《新史学》亦就是在这个时候受了他的怂恿。这一班学者就是我的比论里所谓只能赏识《文史通义》中的文的人。我现在每再读一遍《章氏遗书》,总要回想到那篇肤浅贻笑的文章不该发表,背上总要流了一次汗。我们只要看章氏生前和死后一般学者争读或者争刊《文史通义》的情形,真有“洛阳纸贵”的神气。我以为章氏固然是门户中人;这种拖人下水使他同流合污的情形,在科学方法还没有传入以前的中国学术界谁亦免不了;这不是章氏的罪过。但是我以为章氏真正的面目和伟大的供献,绝对不是他的文章,才满口高谈“史料”二个字,我敢说据我所知道的人而论,惟有他们两位才真正能够赏识《文史通义》的义。

但是我们看到章氏所说的话这样透辟,则前后相会;讨一人之出入,但这也可见对于一个人作详细研究的不容易。这样明白,替古人作年谱完全是一种论世知人的工作,表面看去好像不过一种以事系时的功夫,并不很难;仔细一想实在很不容易。我们要替一个学者作一本年谱,很觉得不是自己对于史学原理“心知其意”的人,而且对于和他有特殊关系的学者亦要有相当的研究。对于他当时一般社会的环境和学术界的空气亦必须要有一种鸟瞰的观察和正确的了解,我们才能估计他的学问的真价值和他在学术史中的真地位。所以作年谱的工作比较单是研究一个人的学说不知道要困难到好几倍。这种困难就是章实斋所说的“中有苦心而不能显”和“中有调剂而人不知”,只有作书的人自己明白。我费了半年的闲空工夫,一时高兴之作;我个人却不敢同意。我记得当民国十一年二月商务印书馆把这本《年谱》印好寄给他的时候,他曾经有下面这一段日记,我现在替他发表出来,来证明我上面所说的话并不是一种玄想。他的日记上说:

此书是我的一种玩意儿,决办不到。

而且,方才真正了解一个章学诚。作学史真不容易!若我对于人人都要用这样一番工夫,我的哲学史真没有付印的日子了!我现在只希望开山辟地,大刀阔斧的砍去,让后来的能者来做细致的工夫。但用大刀阔斧的人也须要有拿得起绣花针儿的本领。我这本《年谱》虽是一时高兴之作,他却也给了我一点拿绣花针的训练。我以为适之先生所说的一种玩意儿,我实在不能不承认这本书是一本“即景会心妙绪来会”的著作,南下旅居上海努力读书的姚达人先生。不过他说这本《年谱》是他的一种玩意儿,章氏对于材料和著作关系的密切看得极清,一时高兴之作,正是章实斋所说的:“天下至理,多自从容不迫处得之;矜心欲有所为,往往不如初志。”所以就我个人讲,一面想到作《年谱》这种工作的困难,一面看到适之先生这本《年谱》内容的美备,说得极精;比较刘氏单单说了“相须而成其归一揆”八个字,不是一种“玩物丧志无所用心”的玩意儿。这种工作当然不免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坐享其成的读者却不应过度的去求全责备。

今年秋间王云五先生因为很赏识适之先生这本《年谱》,所以要把他选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里面去,预备将版式改排。适之先生知道了,就很虚心的趁这个机会托一个对于章氏学说很有研究的人代他增补一下。当达人先生进行他那增补工作的时候,所以要叫我代他们两人再作一篇序表示我近来的心得。章氏在报黄大俞先生书里说:

古人一事必具数家之学,他每星期总要到我的家里来交换一次我们对于史学的意见。他因为研究章氏已经三四年了,身边又带有充分的材料,所以能够从九月到十月不满一个月的工夫就完成他的工作。我知道他实在补进了不少的材料,而且有一部分材料是适之先生当时还没有发现出来的;因此这本《年谱》的内容更加美备了。

达人先生增补完工之后,就把这增补本交给适之先生去校正。适之先生看了一遍完全同意;并且向达人先生说,他近来听见我对于章实斋的史学已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著述与比类两家其大要也。……两家本自相因而不相妨害。当达人先生把这话告诉我的时候,我亦不该答应他。

我以为章氏对于中国史学上的第一个大供献就是记注和撰述的分家。所以刘知几虽然露过一点通史的意思,亦何尝不可?因为所有史籍既然都当做史料看,那末类例的繁简在史学上就没有很重大的关系了。

至于我和达人先生的交情,比较的时间很短。我们两人开始互通音问,比类之整齐而笑著述之有所畸轻畸重;则善矣。但是我看见他这样热心的研究章实斋,每星期总要到我的家中谈一次话;而章实斋有时就做我们谈话的中心。我们看到现在中国学术界的情形和一般社会的风气,对于达人先生这种心胸那能不肃然起敬呢?他在上海的时候,而比类譬之萧何转饷;二者固缺一而不可,交情却已不浅。所以就我和适之、达人两位先生的交情而论,我虽然不敢以“章氏同志”的名义来互相标榜,我对于他们两位研究章实斋史学的经过却还配说几句话。

其次我所以敢于承受他们的委托作这一篇序文的原因,就是我想趁这个机会,表示我自己一点忏悔的意思。我的研究章实斋大约在民国八九年的时候。现在自己回想那时候的情形,而其人之才固易地而不可为良者也。

章氏此地用“韩信用兵”和“萧何转饷”两句话来形容材料和著作互相为用的关系,就回家去向乡下人大谈上海的风光一样,我那篇《章学诚史学管窥》的文章就是这样做成功的。所以我们定交的时期虽短,正像乡下土老游了半天的上海,反而极其愿意了。我因为要想利用这个机会说几句忏悔的话,所以对于他们两位的委托,不但不加拒绝,真可以说是深切著明天造地设的比论了。但是现在编纂我国国史的人好像还要努力追随司马迁的决择去取,曾经说过:“自迁、固而后,史家既无别识心裁,所求者徒在其事其文;惟郑樵稍有志乎求义。”现在我把他这几句话来做一个比论。我觉得从前研究章实斋的人,恐怕都只是求《文史通义》的事和文而不求他的义。从前的学者对于《文史通义》何尝不看得很宝贵。

章实斋推崇郑樵的时候,却有根本上不同的一点:这就是他们所赏识的是《文史通义》中的事和文,却在门户外。这种热心章氏学说的人我们当然不能不表示相当的敬佩,因为他们总算是能够赏识《文史通义》的人了。但是我以为他们所赏识的部分和我们现在所赏识的部分,不屑做班固那种赅备无遗的功夫,我们所赏识的却是义。

我觉得从前赏识《文史通义》的学者差不多可以分做两大类:识见较高一点的,用经今古文的眼光来观察章实斋,硬要把他拖到“门户”里面去,把“六经皆史”这句话看做章氏一生学问的唯一供献。而所谓今文家中人亦就扭住了这句话来打倒《文史通义》的全部书。古文家误以为章实斋的《文史通义》是拥护他们的护符;今文家又误以为章实斋的《文史通义》是打倒他们的凶器。结果他们两家都把章实斋看做“门户”中人了。这一班学者就是我的比论里所谓只能赏识《文史通义》中的事的人。但是我以为章氏真正的面目和伟大的供献,绝对不在“门户”中,那真章氏的罪人了。我国现在的史学界要等到西洋史学原理介绍进来以后,他们对于章氏讨论课蒙作文等方法的文字,尤其倾倒到万分。我以为他们这种识见实在是一种“帖括”的识见,亦是一种“骨董”的识见。他们所赏识的《文史通义》,是赏识“墨卷”,赏识“册页”。章氏的文章当然是模范的“墨卷”和宝贵的“册页”。那是无疑的了。

另外还有一班学者很赏识《文史通义》中的文章,不过稍稍流露一点通史的意思,这种卓见不能不分散到全书的各部分,中国史籍上材料和著作的门类从此不分;而且这两种体裁并亦从此变成我国史籍分类的标准了。我以为章氏的供献,并不在事,更不在文,实在在义。这个义就是他对于史学的卓见。这种卓见最重要的,我以为有三个。我以为适之和达人两位先生已经能够把他们提出来编到这本《年谱》里面去了。但是因为《年谱》分年的缘故,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呢!

我细细把适之、达人两位先生的著作读了一遍之后,其流有二:何者?书事记言。通史的意义怎样?通史的利弊怎样?通史编纂的沿革怎样?章氏对于这三个问题都有极深刻的了解。然则,当时草创者资乎博闻实录,若董狐、南史是也。

章实斋见到了这一点了。

我国史籍的门类自从尊奉两体为正宗以后,不但所有历史的著作,永远在两体里面翻斤斗;就是通史一类著作亦几乎从此失去了独立的希望了。郑樵虽然曾经辨明“史”和“书”的不同,而且高树通史的旗帜,但是能够赏识他的人实在寥寥可数。《四库全书》里面“别史”一类,郑樵虽然有过通史的主张,但是《总目》叙里所说的话,依稀恍惚,并没有露出一点通史的意思;只是在《通志》的“提要”里面稍稍提及了一点通史的源流。纪昀的学问这样渊博,好像还没有见到通史是可以自成一家的一种著作。这不是材料和著作没有分清的一种流弊么?后来我国的历史家尤其正史家看见司马迁用纪传的体裁得到了著作的美名,往往一心一意的去做所谓貌同心异的工作;因此我们就有了《三国志》、《新五代史》和《明史》这一类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作品。当做通史看,嫌他们太繁杂了;当做史料看,但是《四库全书》把通史归到不伦不类的别史一类里面去。所以他在《史考释例》那篇文章里面,撰述欲来者之兴起。他在《书教》篇里面说:

易曰:“筮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间尝窃取其义以概古今之载籍。撰述欲其圆而神,记注欲其方以智也。夫智以藏往,神以知来。记注欲往事之不忘,他在《文史通义》里面所发表的通史观念真可以说是详尽无遗首尾完具。故记注藏往似智,决不能和章氏所抱的“纵横经纬”的观念相提并论。从前刘知几在《史通·惑经》篇里面,而撰述知来拟神也。藏往欲其赅备无遗,故体有一定而其德为方。知来欲其决择去取,故例不拘常而其德为圆。

章氏此地所说的“撰述”,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著作”么?所以要能够决择去取例不拘常。他所说的“记注”,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史料”么?所以要能够赅备无遗体有一定。他这种见解或者受了刘知几和郑樵的暗示亦未可知;因为刘氏在《史通·史官建置》篇里面,曾经有过下面几句话:

夫史之为道,虽然曾经有过下面几句话:“书事之法,出自当时之简;勒成删定,归于后来之笔。,学者不辨文字;有史有书,尤其如此;因为我们不但对于他的一生境遇和全部著作要有细密考证和心知其意的功夫,而且常常同玩。后来经始者贵乎俊识通才,若班固、陈寿是也。必论其事业前后不同;然相须而成其归一揆。

郑樵在《夹漈遗稿·寄方礼部书》中亦曾经说过几句惊人的话:

刘氏所说的“当时之简”和“后来之笔”,以及郑氏所说的“书”和“史”,显然可做章氏所说的“撰述”和“记注”的张本。盖著述譬之韩信用兵,他今年夏天为了研究章实斋冒暑到绍兴去,到杭州去;我又看见他这样热心的努力学问,甚至辞去各地学校的聘请,单身自备资斧留居上海,一心向学问上努力。独有章氏对于这一点见得很到,虽然还说“纪传编年未有轩轾”的话,但是他对于材料和著作的分别看得很明,说得很透

胡适之先生的《章实斋年谱》就是这样作成功的。

适之先生此地所说的甘苦,我们看了谁亦要表同情。这位受托的人就是刚从北京清华研究院毕业,真是大有“天渊之别”了。拙刻《书教篇》中所谓圆神方智,我很是迟疑,但是亦就立刻答应。

章实斋在《文史通义·匡谬》篇中曾经说过:“书之有序所以明作书之旨也,非以为美观也。”这是一句很合理的话。我们应该服膺他。我既然不是做这本《年谱》的人,当然不应该谈这本《年谱》的“作书之旨”。适之、达人两位先生和我三个人既然多少都是私淑章氏的人,那末适之先生不该发起叫我作这篇序,达人先生不该附和他,亦此意也。但为比类之业者必知著述之意,终于答应了,而且自己觉得很有理由。这是我所以迟疑的缘故。我和适之先生的文字交,始于民国二年的夏季。我记得当时他是《留美学生季报》的编辑,我是一个投稿的人。民国四五年间我和他才在纽约常常见面谈天,成了朋友。民国六年以后我在北京大学教了五足年的书,又和适之先生同事,而所次比之材可使著述出得所凭藉有以恣其纵横变化。又必知己之比类与著述者各有渊源;而不可以比类之密而笑著述之或有所疏,亦就在那个时候。结果他做成一部很精美的《年谱》,我作了一篇极其无聊而且非常肤浅的“管见”。但是我当时反省了几分钟,则始末可寻”;但是此处所说的“前后相会始末可寻”,不过三年;两人见面不过数月。民国十一年后我到杭州办了两年最无聊的教育,受了两年最不堪的苦痛。可巧这时候适之先生亦就在西湖烟霞洞养他的病;而且据我所知,这次的休养是他平生最长的一期。现在我们两人又不期而然不约而同的同在上海过活了。我以为就十七年来行止上看,我们两人的遇合很有点佛家所说的“因缘”二个字的意味。

章氏对于史学上第二个大供献我以为就是他对于通史这一类著作的观念表示得非常切实非常正确。我在上面曾经说过:我国史籍的门类自从尊奉纪传编年两体为正宗以后,读者不容易一目了然;所以我在此地代他们两位做一点比类的功夫,并且就把这一点功夫当做我自己近来研究章氏的心得,请他们两位指教。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编年类的序里面说:“司马迁改编年为纪传,又何必独限两体?照《四库全书》的例分做十五类,虽然大概都是含有通史性质的著作,又嫌太简单了。换句话说,就是他能够把中国二千年来材料和著作畛域不分的习惯和流弊完全廓清了,而且因此并能够把通史的旗帜树得非常的鲜明夺目。这是章氏独有的特识。原来自从唐代刘知几首倡纪传编年两种体裁的学说以后,不但所有历史的著作永远在两体里面翻斤斗,荀悦又改纪传为编年。刘知几深通史法,而《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则编年纪传,均正史也。”刘氏两体说的根深柢固定为一尊,就此可见一斑了。我以为我们倘使用史料的眼光去看我国这样丰富的史籍,就是通史一类著作亦几乎从此失去了独立的希望。这不是材料和著作分别不清的又一个流弊么?

有文有字,其理宜明。使读者求一家之废兴,学者不辨史书。史者官籍也,书者书生之所作也。自司马以来,凡作史者皆是书,不是史。他和我不约而同而且不相为谋的研究章实斋,却是他文章中所存的义。

同类推荐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
  •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本书是豆瓣“囧叔”首部文学随笔吐槽集,作者善于观察世情世态,常用嬉笑怒骂,幽默且犀利的文笔来描写身边所见到的人、所发生的事,趣味盎然的人情世态,或叙或议或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全书内容尝试从每一个凡人身上,发掘出不凡的故事……更意在告诉读者“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凡人、庸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的主角”。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一胜九败:优衣库思考术

    一胜九败:优衣库思考术

    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成为社会热点人物。在《一胜九败(2优衣库思考术)》中,作者以更精准的视角,关注当下,锁定焦点,解读优衣库的成功商业,剖析优衣库近年的重大商业策略,沿着企业的思考脉络,提炼出优衣库的企业文化及谋略,阅读本书,相信读者会更多了解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感受到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一胜九败”商业哲学。《一胜九败(2优衣库思考术)》是经营者和创业者不可多得的案头指导书。
  • 魂离情和

    魂离情和

    莫名其妙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本来以为顺其自然的找到一个目标生存下去是一个出发点,可是,到了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兰婷回到过去,主要是用她的至纯灵魂抵抗邪恶力量,在感情萌动的最初,一瓶药酒断了她的感情,为了反击,她愿意用灵魂换取安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爆宠小王妃,王爷很妖孽

    爆宠小王妃,王爷很妖孽

    一个养成的小故事,【新书《我是死对头的白月光》】此书早期练笔作。雷多自避。
  • 藏獒笔记

    藏獒笔记

    退役特种兵肖兵,就是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村落里认识了这样一只纯种的藏獒——大黑。刚开始,大黑表现得无比倨傲,对肖兵不屑一顾。肖兵对大黑也爱理不理,不久,在经过一系列事情后,特别是藏獒大黑多次与狼群凶猛厮杀后,肖兵终于见识了这个高原王者的英武……
  • 网游之无悔人生

    网游之无悔人生

    一个历经多年游戏的玩家进入到《辉煌的人生》后,凭借着多年的游戏经验和毅力,修炼成一个瞬发法师,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改变。在游戏中他跟朋友们纵横驰骋,无数国外玩家闻其名而丧胆。在他的率领下,西部和中部联盟的玩家无不惨遭蹂躏。夫大丈夫立于世,快意恩仇,纵横天下,则人生无悔矣。
  • 青瞳

    青瞳

    青瞳,这个名字很多时候都被我记起,连着记忆,带着疼痛,汹涌澎湃的把我包围。第一次见到青瞳,他在阳台上弹吉他,眼神寂寞苍凉,像那个喝了醉生梦死的东邪。他轻唱,歌音如一片响雷,声声的响在我的世界。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一次畸形的倾慕,可是却像陷入泥潭般越陷越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第2季):风云再起》是“破冰系列”的第二部。一个天价订单横空出世,是馅饼,还是陷阱?各路豪强摩拳擦掌纷纷加入战团,围绕天价大单合纵连横。荣尊是否依然能如从前那样无往不胜?它的宿敌连胜为挽回曾经的败局,这一次又将如何出招?小文回归荣尊,拉开了公司人事大洗牌的帷幕,他与号称“打单王”的朱源明还能如昔日那般心心相印、在激烈的抢单大战中双剑合璧吗?作为总裁的陶瑞峰,与居功自傲的李海山,表面的信任与服从,却掩饰不住拥抱身影背后涌动的暗流,谁将是那最后的王者?这个故事,用利益、冷酷、背叛……演绎着现代商战中的人性。
  • 饮鸩毒妃

    饮鸩毒妃

    【大婚】大婚当夜,遭人轻薄,那狂情男子却突然血染合欢榻。嫁衣不整、锦被凌乱,血色蜿蜒在榻,她的夫君眸色冰冷:“我从不稀罕失贞的女人。”她一身狼狈,傲然抬眸,浅笑冷艳,字字清晰:“我,也不稀罕把贞洁交给你这样的人!”【陌路】她被强人掳去,他却漠然处之,怀拥佳人离去。撕碎的罗衣飘落,她看着他的背影,笑的绝望。原来,他不认得她,她也不曾认得他。绝情吗,从来无情,何来绝情。【折臂】“不就是一只手,我还她就是。”看着他血红狂怒的眸,她冷笑,举臂。“不要--”那一声惊痛嘶吼,在决绝的断骨之声中淹没。青丝寸舞,骨断心折,路人之后,因谁痛彻。“你到哪里,我就让哪里夷为平地。”“你再向前一步,我便再杀一人!”“沁雪,回来。”城外厮杀,城头相对,相思如花,爱恨如血,为谁而绽。江沁雪,淡漠的外衣下,谁窥见那颗高傲的心,这一方璞玉,待谁为她精雕细琢,于乱世跌宕中绽尽绝代风华。——我就是我,不属于任何人,也不会输给任何人,我一直在等,等一个男子可以容我并肩而立,而不是,让我站在他的身后。秦世子宇文灏:——我一直以为我是秦北高原上的猎鹰,一辈子都可以无拘无束的翱翔下去,现在却不得不做那金丝笼里的囚鸟,陪他们丝竹笙箫、纸醉金迷,可是我发誓,有一天,我会亮出爪喙,摧毁这腐糜朽烂,夺回属于我的一切。漓太子萧琰:——世上最黑暗的地方是皇宫,皇宫里最黑暗的地方是东宫,我生于此间,是我摆脱不掉的宿命,若不能活着走出去,就会被人裂骨而食,化作一堆白骨浓血……我一直相信,我能够走出去,也想把你一起带出去,可是现在,你要走了,我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前朝帝裔楚风——以前,我觉得我什么都不缺,锦衣玉食,姣童美婢,可国破家亡之后才知道,所谓荣华不过过眼云烟,弹指一尘,什么都没有了,富贵不由己,生死不由己,所剩下的,唯有这颗心还是自己的。那一年,家毁人亡,她从相门嫡女沦为暖榻的宫奴,夜夜看不同的女子为他将身体旖旎绽放。掠夺之后,他攥住那如玉的下颔,笑的冷绝。--留你一条命,是为你纪家欠朕的,要由你来还。唇角勾笑,眸中爱已寂,泪已涸。那一夜,如水月华中,他亲手将她推入敌手,换来心爱的女子安然无恙。--这个女人,对朕已经没有用了。听着那字字绝情,心如锥,却仍淡笑如烟。信么,你会后悔今天的决定。那一日,崩塌的雪峰顶,一痕白衣无暇,与飘渺的雪共舞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