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800000018

第18章 《西游记》考证(1)

民国十年十二月中,我在百忙中作了一篇《西游记》序,当时搜集材料的时间甚少,故对于考证的方面很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这一年之中,承许多朋友的帮助,添了一些材料;病中多闲暇,遂整理成一篇考证,先在《读书杂志》第六期上发表。当时又为篇幅所限,不能不删节去一部分。这回《西游记》再版付印,我又把前作的《西游记序》和《考证》合并起来,成为这一篇。

1

《西游记》不是元朝的长春真人邱处机作的。元太祖西征时,曾遣使召邱处机赴军中,处机应命前去,经过一万余里,走了四年,始到军前。当时有一个李志常记载邱处机西行的经历,作成《西游记》二卷。此书乃是一部地理学上的重要材料,并非小说。

小说《西游记》与邱处机《西游记》完全无关,但与唐沙门慧立作的《慈恩三藏法师传》(常州天宁寺有刻本)和玄奘自己著的《大唐西域记》(常州天宁寺有刻本)却有点小关系。玄奘是中国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二十六岁立志往印度去求经,途中经过了无数困难,出游十七年(628—645),经历五十多国,带回佛教经典六百五十七部。归国之后,他着手翻译,于十九年中(645—663),译成重要经论七十三部,凡一千三百三十卷(参看《改造》四卷一号梁任公先生的《千五百年前之留学生》)。慧立为他作的传记——大概是根据于玄奘自己的记载的——写玄奘的事迹最详细,为中国传记中第一部大书。传中记玄奘的家世和求经的动机如下:

玄奘,俗姓陈,缑氏人。兄弟四人,他第四。他的二哥先出家,教他诵习经业。他后来也得出家,与兄同居一寺。他游历各地,访求名师,讲论佛法,后入长安,住大觉寺。他“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

这是玄奘求法的目的。他后来途中有谢高昌王的启,中有云:

……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乖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他化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玄奘……负笈从师,年将二纪,……未尝不执卷踌躇,捧经侘傺;望给园而翘足,想鹫岭而载怀,愿一拜临,启伸宿惑;虽知寸管不可窥天,小蠡难为酌海,但不能弃此微诚,是以束装取路。

这个动机,不幸被作《西游记》的人完全埋没了。但传中说玄奘路上经过的种种艰难困苦,乃是《西游记》的种子。我们且引他初起程的一段:

于是结侣陈表,有诏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险,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启请,申其意志,愿乞众圣冥加,使往还无梗。……遂即行矣,时年二十六也。……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不敢公出,乃昼伏夜行。〔出〕玉门关,……孑然孤游沙漠矣。惟望骨聚马粪等,渐进,顷间忽见有军众数百队,满沙碛间,乍行乍息,皆裘毼驼马之像,及旌旗槊毡之形;易貌移质,倏忽千变;遥瞻极著,渐近而微。……见第一烽,恐候者见,乃隐伏沙沟,至夜方发。到烽西见水,下饮盥讫,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飒来,几中于膝;须臾,更一箭来。知为他见,乃大言曰:“我是僧从京师来,汝莫射我。”

第一烽与第四烽的守者待他还好,放他过去。下文云:

从此已去,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将向寺,施与饮食衣服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下文又云:

行百余里,失道,觅野马泉,不得。下水欲饮(下字作“取下来”解),袋重,失手覆之。千里之资,一朝斯罄!……四顾茫然,人马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于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能复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启菩萨曰:“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道心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如是告时,心心无辍。至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马亦能起。体既稣息,得少睡眠,……惊寤进发,行可十里,马忽异路,制之不回。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去草十步,欲回转,又到一池,水甘澄镜彻。下而就饮,身命重全,人马俱得稣息。……此等危难,百千不能备叙。

这种记叙,既符合沙漠旅行的状况,又符合宗教经验的心理,真是极有价值的文字。

玄奘出流沙后,即到伊吾。高昌国王曲文泰闻知他来了,即遣使来迎接。玄奘到高昌后,国王款待极恭敬,坚留玄奘久住国中,受全国的供养,以终一身。玄奘坚不肯留,国王无法,只能用强力软禁住他;每日进食,国王亲自捧盘。

法师既被停留,违阻先念,遂誓不食,以感其心。于是端坐,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惙,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云:“任法师西行,乞垂早食。”法师恐其不实,要王指日为言。王曰:“若须尔者,请共对佛更结因缘。”遂共入道场礼佛,对母张太妃共法师约为兄弟,任师求法。……仍屈停一月,讲《仁王般若经》,中间为师营造行服。法师皆许,太妃甚欢,愿与师长为眷属,代代相度。于是方食。……讲讫,为法师度四沙弥,以充给侍;给法服三十具,以西土多寒,又造面衣手衣靴袜等各数事,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及绢等五百匹,充法师往还二十年所用之资。给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遣殿中侍御史欢信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作二十四封书,通屈支等二十四国,每一封书附大绫一匹为信。又以绫绢五百疋,果味两车,献叶护可汗,并书称“法师者,是奴弟,欲求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仍请敕以西诸国给邬落马递送出境。”

从此以后,玄奘便是“阔留学”了。这一段事,记高昌王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又为他通书于当时镇服西域的突厥叶护可汗,书中也称玄奘为弟。自高昌以西,玄奘以“高昌王弟”的资格旅行各国。这一点大可注意。《西游记》中的唐太宗与玄奘结拜为弟兄,故玄奘以“唐御弟”的资格西行,这一件事必是从高昌国这一段因缘脱胎出来的。

2

以上略述玄奘取经的故事的本身。这个故事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件极伟大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的传播,和一切大故事的传播一样,渐渐的把详细节目都丢开了,都“神话化”过了。况且玄奘本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他的游记里有许多事实,如沙漠幻景及鬼火之类,虽然都可有理性的解释,在他自己和别的信徒的眼里自然都是“灵异”,都是“神迹”。后来佛教徒与民间随时逐渐加添一点枝叶,用奇异动人的神话来代换平常的事实,这个取经的大故事,不久就完全神话化了。

即如上文所引慧立的《慈恩三藏法师传》中一段说:

从此已去,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将向寺,施与饮食衣服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这一段话还合于宗教心理的经验;然而宋朝初年(西历978)辑成的《太平广记》,引《独异志》及《唐新语》,已把这一段故事神话化过了。《太平广记》九十二说:

沙门玄奘,唐武德初(年代误)往西域取经,行至宾国,道险,〔多〕虎豹,不可过。奘不知为计,乃房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来由。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遂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其《多心经》,至今诵之。

我们比较这两种记载,可见取经故事“神话化”之速。《太平广记》同卷又说:

初奘将往西域,于灵岩寺见有松一树。奘立于庭,以手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若吾归,即却东回,使吾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约长数丈。一年,忽东回。门人弟子曰:“教主归矣”。及西迎之。奘果还。至今众谓此松为摩顶松。

这正是《西游记》里玄奘说的“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第十二回,又第一百回)的话的来源了。这也可证取经故事的神话化。

欧阳修《于役志》说:

景祐三年丙子七月,甲申,与君玉饮寿宁寺(扬州)。寺本徐知诰故第;李氏建国,以为孝先寺;太平兴国改今名。寺甚宏壮,画壁尤妙。问老僧,云:“周世宗入扬州时,以为行宫,尽圬漫之。惟经藏院画玄奘取经一壁独在,尤为绝笔。”叹息久之。

南唐建国离开玄奘死时不过二百多年,这个故事已成为画壁的材料了。我们虽不知此画的故事是不是神话化了的,但这种记载已可以证明那个故事的流传之远。

3

民国四年,罗振玉先生和王国维先生在日本三浦将军处借得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影印行世。此书凡三卷,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六个字。王先生考定中瓦子为宋临安府的街名,乃倡优剧场的所在(参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又卷十五),因定为南宋“说话”的一种。书中共分十七章,每章自有题目,颇似后世小说的回目。书中有诗有话,故名“诗话”。今抄十七章的目录如下:

□□□□第一。(全阙)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

入大梵天王宫第三。

入香山寺第四。

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

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

入九龙池处第七。

“遇深沙神”第八。(题阙)

入鬼子母国处第九。

经过女人国处第十。

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

入沉香国处第十二。

入波罗国处第十三。

入优钵罗国处第十四。

天竺国度海之处第十五。

转至香林寺受《心经》第十六。

到陕西王长者妻杀儿处第十七。

我们看这个目录,可以知道在南宋时,民间已有一种《唐三藏取经》的小说,完全是神话的,完全脱离玄奘取经的真故事了。这部书确是《西游记》的祖宗。内中有三点,尤可特别注意:

(1)猴行者的加入。

(2)深沙神为沙和尚的影子。

(3)途中的妖魔灾难。

先说猴行者。《取经诗话》中,猴行者已成了唯一的保驾弟子了。第二节说:

僧行六人,当日起行。法师语曰:“今往西天,程途百万,各人谨慎。”……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法师曰:“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此中可注意的是:(1)当时有玄奘“生前两回取经,中路遭难”的神话。(2)猴行者现白衣秀才相。(3)花果山是后来小说有的,紫云洞后来改为水帘洞了。(4)“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一句,初读似不通,其实是很重要的;此句当解作“八万四千个猕猴之王”。(说详下章)

§§§第三章说猴行者曾“九度见黄河清”。第十一章里,他自己说:

我八百岁时到此中(西王母池)偷桃吃了,至今二万七千岁不曾来也。

法师曰:

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

猴行者曰:

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个,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这一段自然是《西游记》里偷吃蟠桃的故事的来源,但又可见南宋“说话”的人把猴行者写的颇知畏惧,而唐僧却不大老实!

唐僧三次要行者偷桃,行者终不敢偷,然而蟠桃自己落下来了。

说由未了,下三颗蟠桃,入池中去。……师曰:“可去寻取来吃”。猴行者即将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乃见一个孩儿,面带青色,爪似鹰鹯,开口露牙,向池中出。行者问:“汝年几多?”孩曰:“三千岁”。行者曰:“我不用你”。又敲五下,见一孩儿,面如满月,身挂绣缨。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岁”。行者曰:“不用你”。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问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惊,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枚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

这时候,偷蟠桃和偷人参果还是一件事。后来《西游记》从此化出,分作两件故事。

上段所说“金镮杖”,乃是第三章里大梵天王所赐。行者把唐僧带上大梵天王宫中赴斋,天王及五百罗汉请唐僧讲《法华经》,他“一气讲完,如瓶注水”。大梵天王因赐与猴行者“隐形帽一事,金镮锡杖一条,钵盂一只,三件齐全”。这三件法宝,也被《西游记》里分作几段了。(《诗话》称天王为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这是“托塔天王”的本名,梵文为Vai’sravana,可证此书近古。)

《诗话》第八章,不幸缺了两页,但此章记玄奘遇深沙神的事,确是后来沙僧的根本。此章大意说玄奘前身两世取经,中途都被深沙神吃了。他对唐僧说:“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和尚说:“你最无知。此回若不改过,教你一门灭绝。”深沙合掌谢恩:“伏蒙慈照!”深沙当时哮吼,化了一道金桥;深沙神身长三丈,将两手托定,师行七人便从金桥上过,过了深沙。深沙诗曰:

一堕深沙五百春,浑家眷属受灾殃。金桥手托从师过,乞荐幽神化却身。

法师诗曰:

两度曾经汝吃来,更将枯骨问无才。而今赦法残生去,东土专心次第排。

猴行者诗曰:

谢汝回心意不偏,金桥银线步平安。回归东土修功德,荐拔深沙向佛前。

《西游记》第八回说沙和尚在流沙河做妖怪时,“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正是从深沙神一段变出来的。第二十二回,木吒把沙和尚项下挂的骷髅,用索子结作九宫,化成法船,果然稳似轻舟,浪静风平,渡过流沙河。那也是从《诗话》里的金桥银线演化出来的。不过在南宋时,深沙的神还不曾变成三弟子之一。猪八戒此时连影子都没有呢。

次说《诗话》中叙玄奘路上经过许多灾难,虽没有“八十一难”之多,却是“八十一难”的缩影。第四章猴行者说:

我师莫讶西路寂寥;此中别是一天。前去路途尽是虎狼蛇兔之处。逢人不语,万种恓惶;此去人烟,都是邪法。

全书写这些灾难,写的实在幼稚,全没有文学的技术。如写蛇子国:

大蛇小蛇,交杂无数,攘乱纷纷。大蛇头高丈余,小蛇头高八尺,怒眼如灯,张牙如剑。

如写狮子林:

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出林迎接,口衔香花,皆来供养。

这种浅薄的叙述可以使我们格外赏叹明、清两朝小说技术的惊人的进步。

我们选录《诗话》中比较有趣味的一段——火类坳头的白虎精:

同类推荐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神秘邮件

    神秘邮件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本散文集。书中包括了《凯》、《秘密的玫瑰》和《红》三本作品集,每本作品集中还包括了若干篇散文,如《神奇的生物》、《声音》和《仙猪》等。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洪荒使者

    洪荒使者

    一个没有几万载岁月前世的青年天宇,一生与劫数灾难相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冥冥之中,却巧遇一步古老的穴位神技,独自磨炼,不仅创立了自己的绝学神通,也开始透彻到古老的神秘面纱。
  • 先结婚后恋爱

    先结婚后恋爱

    幽暗的后巷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只见一个纤细的小手费劲地跟一条皮带软劲,而这条皮带的主人则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人。几分钟以后,一个女人站了起来,十分满意的看着手里试管,扬长而去。片断一“先生,请看好您的女儿,请不要让她到处乱跑。”美丽的空姐对着南宫浩说道。“女儿?”南宫浩脸沉了下来,对小孩子他一贯是不喜欢的,再说,他从没有跟女人,哪里来的女儿?“不错,很帅。不过和我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到南宫浩眼前,上下打量。南宫浩愣住了,这个孩子怎么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片断二“死女人,谁给你的权力,让你生下我的孩子?”南宫浩怒目瞪着苏楠。“对不起。”毕竟是自己不对,道个歉也不会死人,苏楠低眉顺眼地说道。“明天带着孩子嫁过来。”南宫浩看到苏楠的样子稍平息一点怒火。“不行。”苏楠一百个一万个不愿意。“你觉得你有资格说不吗?”南宫浩不怒反笑。苏楠则是缩了缩身子,不敢反抗。
  • 冷睨天下之传奇菱七

    冷睨天下之传奇菱七

    原来,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想要活下去就要拥有绝对的实力。而她,第一次醒来就以最血腥、最直接的方式抹杀了所有威胁。异世重生,恶魔降临!☆★☆★☆★☆★☆★☆★☆★☆★☆★☆★☆★☆★凤如晨,凤城太子,冷漠的心中仍有着几分善良……而他却因皇位之争被其兄卖入决斗场。再回首时,他已是低贱奴隶。一次次伤害,一次次绝望,最终连那唯一在乎之人也离他而去。曾经,他处处隐忍,只为那血缘亲情。现在,天要亡他,那他逆天而行又何妨?善意深藏,冷君降临。☆★☆★☆★☆★☆★☆★☆★☆★☆★☆★☆★☆★又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此相逢。从此,两人携手同行,与人斗,与兽斗,肩并肩,披荆斩棘。鲜血在欢快的流淌,死亡之曲在凤城的头上高唱当一切尘埃落定,他却说出分离……是本性还是另有隐情?她只言片语未问,毅然转身离去……是无情还是已经心死?☆★☆★☆★☆★☆★☆★☆★☆★☆★☆★☆★☆★本文依旧是女强风格,有温馨,有血腥,结局圆满。希望亲们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七七,不爱此类风格的亲们请点右上角的叉叉,谢谢大家!
  • 倾城难逃:夫君来收妖

    倾城难逃:夫君来收妖

    睁开眼,就看到了现场版,还是限制级的。口水滴答答的流,那个高高端坐在上,好看的像个妖孽的男人是谁?还有那个拿着皮鞭训练他的教官虽然很冷却也蛮俊俏的,当然了那个一起长大的小竹马也漂亮的不像人……不再自怨自怜,扒拉着小手指心里揣着小得意:其实,其实穿越还蛮不错的,嘿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小白兔:小姐危险

    腹黑小白兔:小姐危险

    初见时,他是个丑陋无比的老头,浑身戾气的想要杀她。再遇见时,他完全对她着了迷,但却是因为她特殊的体质让他更迫切的想要算计她。再然后,他救出她,作为条件他彻底留在了她身边,但算计的心思却依稀没有那么迫切了。在逃亡的那段时间,只有他们两人相互偎依,她受伤病重,但他却没了算计的心思,只想好好保护她。那一瞬心意的确定,他雀跃无比,等到的却是她对他的驱逐。他做了那么多努力,甚至不惜催眠她改变对他的感情,但另一个对她无比重要的人却在此时出现了。所以,他跟她是注定了有缘无分吗?今生的牵绊沉沦让他无法自拔,当眼前有个选择放在他面前时,他为了他们的将来,是否会应下?
  • 情劫:明明说好要结婚

    情劫:明明说好要结婚

    十岁那年,她成了他的小未婚妻。然而结婚前夕的一场对话,却让她毅然选择了逃离。他找到她质问,明明说好要同我结婚的,为什么要逃?她无言。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她才发现,原来真爱已然悄悄降临。
  • 红颜祸乱:艳妾夺心

    红颜祸乱:艳妾夺心

    她是奸臣之女,她被充为官妓。如果不是遇到他,她的一生将在屈辱卖笑中度过。他为她赎身,他迎她过门。本来,她该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可,偶然得知,他竟是她的弑父仇人!那么,于情于理,她该何去何从……
  • 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九段女人

    九段女人

    九段与年龄无关,只要你拥有一分天资,与金钱无关——健康、性感、独立、温柔、时尚、精致、智慧、知性、宽容……它们只会为那些用心的女人而生,只要尽心,四分自信,焕发迷人的风采;她在生活中拥有独特的品位,懂得在落落大方中表现个性;她懂得恰倒好处,五分智慧,与相貌无关,女人特有的光辉就会时刻萦绕着你。九段女人是这样炼成的:她应该拥有健康的身体,魅力将永远与你同行!","什么是九段女人?九段。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她既是自己的主宰,又是男人的偶像……成为九段女人并不难,围棋中的最高段位;九段女人,女人中的极品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