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700000002

第2章 乱世恩仇从头说(1)

一说,自古战乱是非多;又说,乱世恩仇难化解。虽为同门却视彼此为敌人的庞涓、孙膑,为父兄背弃国家的伍子胥……,他们的恩怨情仇该如何看待,是自家门前的私利还是于国于民的公利?

同室操戈的隐情——非议鬼谷子门生

同学关系,在人际关系体系当中,可以说是很重要很亲近的一种关系,与此同时,同学关系,自同学时代起又存在一种自然的竞争关系,同学关系在成年后走到哪一步,也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传说中的很多事情总是超凡脱俗的,比如说有关鬼谷子的记载:“其母食鬼示稻谷而有孕,三年后生子,形容古怪,眼放青光,故称鬼谷子。”

有意思的是,鬼谷先生的四个徒弟孙膑和庞涓、苏秦和张仪恰恰是两对冤家,于是人们觉得,鬼谷子的徒弟太厉害,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互为对手。鬼谷先生确实很厉害,这位“无乡、里、族、姓、名、字”的大师“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修真养性,服食导引,祛病延年,冲举可俟”。

名利引发的手足之争

先说说孙膑和庞涓。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幼年时父母双亡,叔父孙乔抚养其成人。大概是家学渊源,孙膑有志于行军布阵,拜隐居的鬼谷子为师,“尝与庞涓俱学兵法”。据说师兄弟感情融洽,还曾结为“八拜之交”。庞涓的性格比较浮躁,还没有学成兵法便辞师出山,鬼谷子警告他:“不要欺人,如若做下欺人之事,到头还被人欺。”庞涓对来送别的好兄弟孙膑说:“我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我倘有进身之阶,一定举荐师兄,同立功业。若有食言,当令我死于万箭之下。”这个誓言的水分实在太大了。

庞涓出山不久,即取得魏王的信任,成为魏国的大将军,他想到了请孙膑出山,与他一同建功立业。战国历史舞台上的一出精彩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司马迁记载得很清楚:“庞涓既事魏,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嫉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孙膑到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残疾人。庞涓是小人毫无疑问,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孙膑自己,有没有失误之处呢?当然是有的。孙膑如果认真地盘算一下形势,他是不会去魏国的。孙膑和庞涓是同类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竞争关系,而孙膑的实力又强过庞涓,如果庞涓是鲍叔牙之类的人物倒也罢了,但偏偏他却是嫉贤妒能、心狠手辣之辈。

孙膑和庞涓同学多年,对他的性格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才对,庞涓能够容忍位居孙膑之下?所以说,孙膑吃的这一次苦头,有他识人不明,咎由自取的因素。

庞涓的目的,并不在于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而在于《孙子兵法》。孙膑在初期浑然不知,庞涓还让他在自己家中养伤,对这种“悉心照料”,孙膑一定是非常感动。庞涓要他录《孙子兵法》,他也是当即应允。庞涓打算得到兵法后,即绝孙膑饮食,谁知这个机密泄露了,孙膑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个泄露是有疑问的,庞涓要的东西还没到手,他不太可能事先吩咐手下:“等他抄完了,就饿死他。”这不可能,也不合情理,只可能是等东西到手了以后,再下令绝其饮食。真相应该是孙膑在听到庞涓要求他抄出《孙子兵法》之后,就已经明白过来。他的做法是装疯,痰涎满面,忽哭忽笑。庞涓将其置于猪圈中,孙膑抓起猪粪便吃,庞涓见状不再警惕。后遇齐国使者淳于髡,偷偷将孙膑藏在车中,与之回到齐国以求有所作为。孙膑从此脱出樊笼,雪恨有期。这是庞涓的一大失策,心肠毒辣,却毒辣得不够彻底,已经给老同学吃过猪粪了,何必吝惜挥一下刀呢?

孙膑赶上了好时候,多年不鸣的齐威王一鸣惊人,整顿吏治,奖优罚劣,肃立纲纪。孙膑让齐威王有所重视大概始于为田忌赛马制定的策略——“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下马对上马”。齐威王拜忍辱含垢的孙膑为师,孙膑伺机得报大仇。对于他来说,杀庞涓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当时齐国的国力与魏相当,而孙膑的才能却高出庞涓很多。

这时的庞涓咄咄逼人,孙膑“居辎车中,坐为计谋”以“围魏救赵”。庞涓的所有打算都被孙膑料中,结局在未开战的时候大概就已经确定了。庞涓终于明白,孙膑才真正是大智若愚。孙膑虽然获胜,却并没有解心头之恨,因为庞涓的结局还不够悲惨。孙膑选中“涧谷深峻,可以置伏”的马陵教训昔日的好兄弟。庞涓骄傲轻敌,轻率作出判断,终于进入孙膑的伏击圈。孙膑派万名弓弩手埋伏于马陵两旁的山上,在大树上刻“庞涓死于树下”几个字,约定待有火光,即万箭齐发。庞涓果然用火把照亮了这几个字,结局可想而知。据说庞涓拔剑自刎的时候很不服气:“怎么成就了孙膑这家伙的名声!”但是为时已晚。此时距孙膑稀里糊涂地成为残疾人已经13年,在这13年里,孙膑的气度、计谋、用心令人击节!

马陵之战是“秦国与中原之转折点”,“对秦之东方关隘已破”,“历史乃转为另一时代”。当时的孙膑大概还想不到他的复仇会有如此深刻的客观结果,总之他名声大震,一跃成为当时最卓越的军事家。庞涓却没有名垂青史,其尸体上的脑袋还被孙膑挥剑砍落,挂在旗杆上示众三日。赵韩两国都曾受到庞涓攻击,皆派人到齐国索要庞涓尸体,要戮尸以泄愤。齐威王对此表示理解,命人将尸体分为两份以赠之,又将庞涓的脑袋送给了魏国。他毕竟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魏人将埋葬他头颅的村子命名为“将军头村”,历两千多年沿用至今。

孙膑完成了自己的复仇目的,不愿意再获得别的复仇理由,又遭人嫉妒的他走上了归隐之路。他对齐国的政局和将领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为报答田忌的知遇之恩,他建议田忌举兵“清君侧”,田忌言听计从。因身残而自卑的孙膑对功名利禄已心灰意冷,遂“功成辞赏,遁迹藏名”。隐居时,他曾收了几个弟子,其中包括脱颖而出的毛遂。

同途异路的外交战略之争

孙膑的倒霉在于同庞涓结交,以至于终身残疾;而他的幸运在于遇到齐威王,终于得报大仇。而鬼谷子的另两个徒弟,张仪结交苏秦,则是他的幸运。他们的争斗,虽然没有你死我活,可是他们的棋盘,却更大更宽。如果说孙庞斗智的影响只是地区性的,那么苏张斗法的影响力却是全局性的。

能够在乱世身佩六国相印而游刃有余,不可能缺少卓越的交际能力;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肯定有说服力,这是苏秦成功的逻辑起点。但他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当他在秦国碰壁,资财耗尽,狼狈回家后,妻子见他落魄的样子,连织布机都没有暂停,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饱经世态炎凉,他便“头悬梁,锥刺股”,深入地研究了当时的整体社会发展态势,作出南北合纵的构思,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当此乱世之秋”,苏秦“慨然出山,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取功名直如探囊取物,一时显赫莫比”,亦战国时期一景观也。“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他和张仪“以纵横之术试其所学,你方唱罢我登场,玩诸侯于股掌之上,颇似一场大游戏”。“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而称之为‘大丈夫’”,难道真是大丈夫?孟子曰:“是恶足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苏秦绝不是这样的人,他不具备主体独立人格的强大支撑,他的出场总是以洞察他人的利益关联为前提的。比如说他帮助燕国,是看好了它的地理环境和土地广袤、军队强大、粮食丰厚的实际,期待“天府之国”能够更加强大。而当时的时局情况是,秦国和赵国发生了几次战争,双方都很疲惫,燕国却保护了大后方。秦国暂时是难以侵害燕国的,赵国攻打燕国却很方便。不忧虑百里内的祸患,却重视千里外的邦交,实乃不智之举。秦国远交近攻,那是因为秦国足够强大,而燕国相对弱小,需要的必须是睦邻友好。苏秦游说燕王,以周围合力对付强秦。之后对赵国的游说也大抵如此:“圣明的君主能够判断敌国的强弱,能估量自己将士的多少和才能,岂能被众人胡言乱语所蒙蔽?”怎样能够不被蒙蔽呢?听他苏秦的话,这个目的最终也在赵国国君的认可下成为现实。

苏秦的做法非常明确,听我的话就说你是个圣明的人,不听话的则说你周围的人不好。国君从来没有犯错误,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而目前还来得及扭转。如此这般的政治游说,是很能让畏惧秦国进攻的弱国国君动心的,他也便有了求功名如同探囊取物的大好时机。活人可以说死,死人可以说活,这就是纵横家迷魂阵的厉害,这种语言艺术的社会功能极其强大。所谓“长袖善舞”,舞者似乎总是追求忘我的境界,纵横家正是战国舞台上不知疲倦的舞者。

政治并不是板结之物,置身其中也能够体验到游刃有余的快乐,不乏情趣、意味和魅力。苏秦对齐王的劝说便有很多谎话的点缀,他精明地指出三晋和秦国的关联,以此说明燕国和齐国的关联。齐王没有听出他说话的基本出发点,其思考定位总是围绕齐国进行的,这样就忽略了苏秦在帮助齐国背后的深沉机敏的政治动机。苏秦还是了解各国国君情况的,总有办法把他们带进言语的迷魂阵,很少有国君能够从这种迷魂阵中走出来。苏秦实际上控制着时局的基本动态,战争与非战争、和平与非和平都在他铁齿钢牙之中,这实在是极其难得的。

但是历史如同东流水,没有哪个人物哪个事件可以长久占据历史舞台,苏秦的合纵很快就被老同学张仪的连横取代了。所谓世事无常,此一时彼一时也。如果说当年庞涓谋害孙膑反映了人性之恶,那么苏秦资助张仪则反映出人性之善。

随着争雄战争在战国时代的日益残酷,诸侯间展开了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斗争主线大致为合纵和连横。前者指山东诸弱国联合起来对付强秦;后者指秦国拉拢山东部分诸侯进攻别的弱国。在合纵连横运动之中,张仪是连横运动的代表。这个鬼谷子的弟子在楚国出师不利,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他偷的,把他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这件事情确实没面子,可贵的是他在这个时候还能够幽默,他叫夫人看看他嘴里的舌头还在不在,夫人说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

张仪的同学苏秦当时混得不错,在赵国邯郸当了大官,赶去投奔的他被安排在“招待所”,条件还是很上档次的,但是不让他见面。逗留了数日之后,苏秦才请他吃饭。当他到达苏秦的官邸时,看到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正当中高处,特地邀请了各国使节,张仪却被安排在角落,吃的是仆人用的饭食。苏秦在大庭广众之间羞辱他:“凭借你的才能,竟混到如此穷困潦倒的地步。我不是不能上言赵王使你得到荣华富贵,只是你太不进取了。”这顿饭吃得非常窝囊,张仪觉得比当时在楚国挨打还遭罪。回到“招待所”之后,“招待所”负责人见状不禁问他:“张先生脸色不大痛快,有什么生气的事吧?”张仪说自己当然有气!就把当年自己和苏秦的多年同窗情谊说了一番。总之,苏秦这个人无情无义,是个王八蛋。张仪称谢告辞而去。他本来以为可以通过老同学得些好处,谁知竟然反取其辱。既然没有趣味,不如到秦国发展。苏秦适时告诉“招待所”负责人:“我恐怕比不上张仪,大概只有张仪能掌握秦国大权,可是他太穷了,没有办法跻身于其中。我害怕他不思进取,因此来激发他的斗志。”“招待所”负责人暗中侍奉张仪,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陪他走到秦国,一路上的花费十分巨大。

凭着苏秦暗中的资助,张仪走走门路,行些贿赂,又花了大约四五十万人民币,顺利地见到秦惠文王。惠文王遂和他谋划讨伐诸侯,双方都感到彼此很好。“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张仪没有忘记师父鬼谷子的这句话。秦王愿意听奇,自然流露出某种赏识,张仪终于开始得志了,他便准备报答“招待所”负责人。

“招待所”负责人这时准备辞去,张仪苦苦挽留,大抵说自己能够有今天多亏了先生的大力帮助啊,我当时投奔苏秦,苏秦又算什么玩意儿。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有几分咬牙切齿。这时的他已经当上秦国宰相了,有了控制军队的能力,他说过两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倒了大霉,苏秦注定会跟着遭罪,他便有机会让苏秦体验体验自己曾经品尝过的滋味。这时的他也完全知道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的能量,让苏秦倒霉,似乎已经成为他发愤图强的真实动力。

“招待所”负责人见他执意这样说,就告诉他苏秦是好人,当时之所以要气他,完全是故意的,怕他在赵国长期安居,贪图安乐而不再上进,反而做不了大事。而策划张仪到秦国来和给他一切路费花销,都是苏秦亲自指使的。当然这个赵国的宰相也有自己的目的:“苏秦只希望你当了秦国宰相,15年内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张仪确实感到很惊讶,他终于知道多年的同窗为自己的考虑是多么的深远啊!继而他明确表示:“只要苏秦活着,我就决不出兵攻打赵国。”

他十分感慨地说:“你替我谢谢苏秦,苏秦在世,我张仪敢说什么!苏秦在世,我张仪还敢施展才能吗?”张仪的这种成功实际上蕴涵着苏秦的成功,其纵横的能量不仅在于可以看见的实力,也或多或少地深深扎根于长远的目光中。批评意味着某种鼓励,批评和表扬也意味着纵横的两端,至于说苏秦对张仪的态度,还是好意甚多而恶意甚少。毛泽东曾引用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说:“我们(同志)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张仪在发迹之前遭遇到很多压力,其间仅仅有段不长的时间厚着脸皮,此后便因为这种磨难而发愤图强,终于成为名震诸侯的连横领导。张仪的毛病是通过苏秦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克服的。张仪的弱点在于贪财,苏秦因而“恐其乐小利而不遂”,因而“召辱之以激其意”。苏秦的目光非常敏锐,张仪改正的意志也很坚定。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对于恶意的批评,也完全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张仪能够以看似微薄的力量左右时局,把战国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这大概也算是文明史上的奇迹。

正如苏秦只是乱世中的难得的焦点,张仪的成功也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段。重要的是时代盼望着早日统一,“六国自坏”让秦国把握住了时机,从而有了君临天下的始皇帝。对于纵横家来说,任何时候的成功都不可能寄托于偶然,玩弄政治就犹如玩火。还是司马迁说得有理:“他们终不得其死,亦可悲矣!”

同类推荐
  • 隋末我为王

    隋末我为王

    陈应良怒了!既然你老李家不给我出头之日,凄惨到未婚妻家里一再登门退婚。那你老李家也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且看我如何报仇雪恨,牺牲了,穿越了,夺你老李江山,还在卖力表演花样作死大全的隋炀帝已经蹦达不了几天,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和翟让等一干猛人已经在迅速崛起,抢你李二媳妇!至于你其他的隋末牛人,等待时机准备出手我来隋末,陈应良一度打算去抱老李的大腿,上天却开了一个玩笑,陈应良突然发现,我要比老李家做得更好!我来隋末,是隋末,老李家也已经在默默的积累实力,我做主!我为王!,新的自己竟然和老李家有仇!没钱没权没地盘,连吃饭都成问题,都给哥为老李家陪葬吧!
  • 卑鄙的圣人:曹操9

    卑鄙的圣人:曹操9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我是赵子龙

    我是赵子龙

    老天爷呀!你玩我哦!这里是三国也!动不动就会死人的也!而且,你居然让我做赵云!NO!开什么玩笑嘛!怎么办!要我拿着枪去戳人,我宁愿拿着笔去戳卷子!至少卷子不会反过来戳我,不是吗?
  • 战国之平手物语

    战国之平手物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起点式历史文;腹黑青年成长史。QQ群:125180638,平手家本城。作者长期居住,欢迎加入围观
热门推荐
  • 异世之欲血修罗

    异世之欲血修罗

    帝王将相,终有一死,有些人修道,是为求脱离生老病死,长生不灭。<br/>千乘铁骑,敌不过天威,有些人修道,是为追求超越旁人的力量。睥睨天下.<br/>天地玄妙,星辰浩瀚,有些人修道,是为追寻本源,参透宇宙奥妙。超脱三界六道.<br/>&nbsp;&nbsp;天地之间,肉身的结构,神通的奥秘,逍遥自在的长生者,傲世苍生的永生者,睥睨天下的祖神,超脱三界六道的不灭者!<br/>&nbsp;&nbsp;一个卑微的生灵,怎么样一步步炼就不灭之体?<br/>&nbsp;&nbsp;人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神界的争斗,尽在《异世之欲血修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算命先生的预言

    算命先生的预言

    在那场事故中,她的脸上添了一道又长又扭曲的伤疤,她只得将脸终日的包起来那日,她带着面纱出门,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姑娘,算一卦吧。”她认出这就是当年说她幸福难求的那个算命先生,她摘下面纱,“不用算了,我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算命先生惊呆了片刻,摇头道,“命,都是命啊。”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没来的人请举手

    没来的人请举手

    这是一本让你恐惧又让你着迷的短篇惊悚集,当你翻开这本书,恐惧就会渗入你的每个发根,让你交出全身的颤栗,昏暗中已有无形颤抖的手高高举起,你是否已经看到?
  • 历史的尘埃

    历史的尘埃

    在历史的天空下,不管你爱与不爱都只是其中的尘埃。无论是谁,所能把握的不过也只是自己而已。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的禁忌乐章

    爱的禁忌乐章

    前一晚,明明还是哥哥送来的生日礼物——十二星座仿真人偶,怎么一夕之间,竟然变成了身份显贵的真人美少年!皇室吸血鬼,狼人少主,九尾妖狐……我的妈妈咪,这是要神仙开会吗?只是这会没开成,倒是被他们威逼加胁迫的签下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