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500000003

第3章 茶源:苦涩里的幽香(2)

有人认为是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用的,南朝宋刘敬叔撰有一本记载了许多奇异故事的书,名叫《异苑》,其中有这样一件事:浙江郯县(今嵊州)陈务之妻年轻守寡,和两个儿子住在一起。陈务妻有个嗜好就是喜欢喝茶,而且因为宅地有个古墓,她每次在喝茶之前总要先用茶祭祀一番。两个儿子对她的这种行为很是讨厌,要把古墓扒了,后经她苦苦劝阻方才作罢。结果那晚有人托梦感谢她,说要报答她。天亮后,她果然在院子里发现了十万铜钱。两个儿子知道后很惭隗。从此以后,他们以茶祭奠更加虔诚了。

这恐怕是以茶为祭品的最早记载了,由此可以看到,南北朝时茶在民间已有用作祭祀之举。而稍后一些时间的南朝齐武帝萧赜也把茶作为祭品,则说明了茶也参与了宫廷祭祀活动。

齐武帝萧赜是南齐第一代君主高帝萧道成的长子,公元482年至公元493年在位。他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帝王,又是一个佛教信徒,不喜游玩会宴。相传南朝刘宋时的僧人法瑶吃饭时少不了要饮茶,到齐武帝时法瑶已七十九岁了,齐武帝还传旨吴兴的地方官请法瑶到建康(今南京,当时为齐都)来见面。齐武帝在位十年问南朝无大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齐武帝在遗诏里说:“我死之后,千万不要用牺牲来祭我,只要供上些糕饼、茶酒和果脯就可以了。”他还以己推人,广为推行,要求不但对他是如此,天下无论贵贱,都要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

齐武帝以茶作为祭品,乃是受法瑶的影响和出于其佛教徒的身份,表

示对简朴的推崇,即使在祭品中也“忌荤”。茶在这里充分显示了它的两重性,既可登大雅之堂,被当做祭品用,又不失其简朴无华之风。

萧赜算是慧眼识茶,即使以今人的眼光去看,他也算是个好茶而知茶的“茶人”。

据《周礼》记载,先秦时周王室也用茶当做祭品,但这与萧赜之举相比,显然少了简朴之意。而简朴之意,正是萧赜的难能可贵之处。

除了上述文献记载外,我们从现代考古发现中可以知道,在中国,把茶作为随葬物则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考古工作者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随葬物清册中查实,在1号墓(墓葬时间为公元前160年)和3号墓(墓葬时间为公元前165年)中,有“=一笥”和“=笥”的竹简文和木牌文。

现已考证出“=”即古文“桢”(茶的另一种名称)的异体字,所谓“=一笥”和“=笥”,就是“桢一箱”或“桢箱”。以茶祭祖的习俗,在我国一些地区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有人品尝它才发现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也有人说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还有人认为茶叶是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更有甚者认为几种目的是同时出现的,他们认为远古人们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作为药饮用。

茶路上的苦乐人生——茶人的足迹和茶马古道

茶叶源于山野,需要有人精心培植和采摘,于是便有了茶人,而他们由于远离喧嚣的街市,身上难免笼罩上神秘的光环。

晋武帝时期,安徽宣城人秦精常常深入一座名叫武昌山的大山采茶。有一天,他突然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从山的北面而来,只见这人极高,遍体是毛。秦精很害怕,暗自琢磨,估计自己小命不保了。那人径直向秦精走来,牵着他的手就往山的深处走,等到了一大片茶树林中后,就撒手放开了他,自己独自离开了,也不去伤害他。于是,秦精开始采茶。过了一小会儿,那人又回来了,而且还从怀里掏出20枚又甜又好看的大橘子给秦精。后来,秦精就带着橘子和采来的茶叶回家了。

这个野人也算是中国最早的茶人之一了。其实,这个时候中国各地已经有种植茶树的茶农了,他们采摘茶叶,将其做成成品,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成果。

茶人要想让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必然需要一条途径。于是,茶叶销售渠道产生了。从唐代开始,产生了茶马交易这种渠道。唐代初期,国力强盛,版图辽阔,牧马发展迅速。但经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衰落,牧马监丧失不少。从这时起,朝廷开始与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西域回纥族“以马易茶”,可以说这是茶马交易的开始。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但这只是偶尔的交易行为,还未形成经常性活动。

进入北宋以后,茶马交易兴盛起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国防力量最弱的时代。这是赵匡胤以皇权为重,杯酒释兵权,强禁军、弱边关,使边将不断轮换,兵无常将,将无常师的结果。

北宋建立之后,在其西部、北部相继兴起了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羌人建立的西夏帝国以及女真人建立的金帝国。这些少数民族帝国不断对宋朝用兵。从宋朝的第二个皇帝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开始,辽与宋朝就不断打仗。宋太宗坐上皇位仅三年就动起兵来,十余年的时间与辽国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等到喜欢风花雪月、花鸟虫鱼的轻佻皇帝宋徽宗上台时,宋王朝在金人的铁骑面前已是风雨飘摇,最后就葬身在金人的铁骑之下。战争,需要军费,需要战马。而北宋捉襟见肘的军费和屈指可数的战马,让北宋政府非常尴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政府想到了茶马交易这条渠道。

他们为什么会想到这条渠道呢?原来,茶叶生产在宋代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仅四川地区在宋神宗元丰七、八年产茶就约有三千万斤。东南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也盛产茶叶。宋朝原先买马主要是用铜钱。由于铜有限,四川就使用铁钱,但少数民族拒绝使用。少数民族到内地买货,则拿马匹搞物物交换。反过来,少数民族大多喝乳食肉,茶叶不可或缺,所谓“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茶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贵重的,而对大宋朝廷来说,茶就是攥在手里最值钱的东西。为了多买好马,朝廷也学聪明了,设立茶马司,用少数民族最需要的茶叶交换自己最需要的战马。这样,茶马交易就逐步确立起来了。

北宋时代,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朝廷曾用唐银10万两在秦州买马,并在秦州、古渭、永宁寨、原州等地设置茶马交易市场。每年要从京城支银4万两,运出绸绢75000匹以充马价,买良马800O匹。可见交易量之大。

当时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取于川蜀。北宋官方明文规定“茶法”和“马政”,并于公元1074年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这是我国第一次设立茶马司。至今,在麦积山石窟东崖26窟左壁留有宋元祜党人开熙河路大将王韶上奏“西人所嗜者惟茶,当以马至边贸易,因置茶马司”的刻画。

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由于马为重要军需物资,茶马交易在明清时期又得到发展。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规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

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秦州设立了茶马司,并加强茶叶经营管理。明代茶官还经常持金牌到各地巡视茶叶采运情况。

清初,在茶叶管理上沿用明律,其中有明令规定:“凡通接西番关隘处所,拨官军巡守,遇有夹带私茶出境者,拿解治罪,番僧亦许沿途官司盘验,如有夹带奸人私茶,则茶货入官,伴送夹带人送官治罪。”康熙以后,管理虽有放松,但也只允许出界人带茶不多于十斤,如驴驮车载,乃按私茶治罪。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制定了茶叶经销试行章程八节,规定茶叶采买均先办引票,待茶叶运兰州检验后方可行销。清代中后期,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135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其实最早的茶马古道应该是秦州茶马古道。它由于南茶北运以及西北各地马匹南行而形成。

清朝末年,天水输入茶叶的路线有:临邛砖茶,由临邛经成都、绵阳、广元、宁强、汉中、天水至兰州;绿茶在四川邛崃、灌县、大邑,在成都集中后,转宁强、汉中,再转天水,以至运往兰州;紫阳茶由南紫阳、西乡、洋县、汉阴装大车或用牲口驮运,或以背负、肩挑,经汉中,双石铺、两当、徽县,到天水,分销甘谷、秦安、清水及陇南各县;巴山绿茶由四_茶马古道是举世闻名的茶叶流通渠道川西北部的安县、北川、江油、平武运到文县碧口镇,再经武都分运天水等地而至兰州。

民国初,无论是汉中陕茶,还是蜀地川茶等,都运至天水北关忠诚巷的几家大茶庄,由此再分发到各地。所以,古秦州历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地。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其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 100多千米;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 800多千米。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远的茶马文明古道。

互惠互利造就“茶马古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茶马古道这种茶叶流通渠道呢?原来,茶马古道所经康藏区域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在这条茶马古道上撒播着各种逸事,最为有趣的当属鲁史镇的第一茶人家族——骆氏家族。

20世纪20年代初,云南省凤庆县以北的鲁史古镇,早已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商人云集的重镇。鲁史镇有7()()多年历史,明朝开通的集商道与官道为一身的顺下线,方圆百十里地,很少有能喝到水的地方,而这条线路必经之地鲁史古镇则有口大水井,是人、马饮水的地方。至今,在大水井以西的山坡上,还能寻找到当年大马帮的踪迹,只是马帮渐行渐远,那个大马店也在20世纪90年代被拆除掉,变成了现在的鲁史小学。

骆氏家族的先祖很早便来到鲁史,他们本来还想走远一些,到所谓的夷方寻找生活出路,当他们从下关顺着黑汇江来到鲁史古镇的时候,只住了一夜,便被留在了那里。留住他们一家人的不是鲁史古镇山茶花一样的姑娘,不是美味可口的特色小吃,也不是朝云暮雨的独特气候,而是适宜种茶的地理条件和客商来来往往的生意环境。是啊,他们不是为了寻找人生的乐趣而背井离乡的,而是为了生存,而鲁史正是骆英才梦寐以求的好地方。于是他们就在鲁史定居下来,在桤木岭开办了第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俊德昌”号茶叶庄园。聘请顺宁凤山种茶、制茶的技工作指导,制成的成品茶直销下关、大理、昆明等地。

现在骆氏家族的掌门人是骆英才,他在继承先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茶园的栽培管理和茶叶的加工制作上,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生产的茶叶春、夏、秋各个季节各有特色。较有名的当数“西露谷花”。

所谓的“西露谷花”是在夏末秋初,也就是水稻开花的季节采摘的鲜叶制成的茶。当地人把它称做谷花茶。他家生产的茶叶,各个季节制作的都严格分装,不混杂。消费者喜欢哪个节令的茶叶,就有哪个节令的茶叶,这样就满足了懂茶艺、喜欢茶道的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而且价格合理,于是,深受市场青睐,只要是俊德昌号的茶叶,商家都争相购买。骆家因此获得丰厚利润,成了鲁史殷实富裕之家。

在开设茶庄俊德昌号之前,骆英才并不是从事茶叶生意的,他看到地处茶马古道的鲁史街人马客商流量大,先是开起了经营马帮粮料、钉掌等杂货小店。

骆英才性格温和礼让,深受顾客的信任,渐渐地一些大商帮都喜欢到他家购物、投宿。当时一些商帮都带有现钞(银元)及货物,都放心地寄存在他家。顾客来了,骆英才先将客人安排好,然后才叫家人安排吃住,一有时间还要陪客人聊天,顺便了解商界行情信息。这样一来二往,顾客

到他家也就推心置腹地把外地行情向他介绍,有的还给他出主意拓展经营、开拓新项目。像开办茶叶庄园,也是一位内地老板给他出的主意。当时骆英才也在想搞这一项目,但苦于资金不足,他把困难告诉给经常入住的朋友后,大家都愿意借给他资金。有了资金骆英才马不停蹄地开始买荒山,当时鲁史街很多人还搞不清楚骆英才想干什么,他把大片的土地廉价买来以后开始种茶了,别人才知道。

俊德昌号茶叶庄园从1920年以后开始开发,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已初具规模。东起桤木岭村边,西北至民密河,南到现在的凤鲁公路山下,方圆近千米的茶园一片浓绿。中间是制茶厂,建有两幢土木结构楼,房前是用青石板镶成的、约100平方米的晒茶场。经过杀青的茶叶运到石板晒场上揉捻,摊晾晒干。当杀青灶飘出一阵阵茶叶的清香时,鲁史古镇上便增添无限的美景,茶叶给当地老百姓增加了收入,得益于茶,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有了吃饭打工的地方。

1941年5月16日,日本飞机轰炸茶山。当时整个桤木岭有10多家茶场都在上工,共有上千名劳工,骆家用工也有几百人,飞机投弹后炸死骆家雇工2人、伤4人。骆英才闻讯后亲自到茶山处理善后事宜。俊德昌茶叶庄园,开创了鲁史地区规模化种茶的先河,富了骆英才家,也解决了当时部分雇工的就业生活问题。

同类推荐
  • 饮食宜忌速查

    饮食宜忌速查

    本书是一本关于日常饮食宜忌的图书。涵盖日常食物饮食宜忌、常见病饮食宜忌、不同人群饮食宜忌、四季饮食宜忌、营养素摄取宜忌等几部分。将与食物与饮食有关的各方面的宜忌做了详尽的介绍,将小餐桌上的大学问,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并给出饮食搭配最佳方案,使读者能从中获取科学的饮食知识,掌握实用的饮食搭配,在日常饮食中能够真正地享用美食,收获健康。
  • 大厨不传的做菜秘诀

    大厨不传的做菜秘诀

    掌握做菜秘诀,美味佳肴信手拈来。做出地道菜肴的烹调秘诀,一定要知道的调味秘诀,让食物更加营养的小窍门。掌握这些做菜秘诀,让您厨艺迅速升级,在家就能享受各种美味。
  • 卤味食谱

    卤味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中国小吃搜索引擎

    中国小吃搜索引擎

    夜幕降临,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点都开始生火开业,扯出的电灯将路边映得一片明亮,豌豆黄、炒板栗、龙须糖、爆肚儿、羊肉汤、担担面、火烧、臭豆腐、云吞等,鲜吞四溢:临街露天地里坐着。怀揣着人在旅途的感觉,而对着当地的美食。一种怀旧的感动荡漾在杯中:呛人又亲切的炊烟在身边缭绕,异乡的吆喝此起彼伏,这次第,怎-个梦字了得!
  •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烹饪丛书》精选了近1500种美食的烹饪方法,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是饮食男女应该了解的上选读本。
热门推荐
  •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本书以林徽因为模本,在详细展开她的生活的同时,告诉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女性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希求的全部梦想!我们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绝代完美的女性典范,告诉所有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完美的女人,学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就能收获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 只愿南柯梦一场

    只愿南柯梦一场

    三年前,十六岁的悯柔与慕青,尔岚一同走进了那道高高的宫墙。一年后,尔岚身亡,慕青自尽,究竟谁是罪魁祸首?随着其他秀女的加入,原本看似平静的后宫终于又再起波澜。一切的一切,逐渐在悯柔面前展开。皇帝,宸寞,父亲,碧落,先帝,沁儿,皇后,宝妃。。。原来寂寞深宫里却也曾有那么多刻骨铭心。但更多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以为可以永远的姐妹情终于还是抵不过深宫里的明争暗斗;以为可以依靠的爱情终于还是败给了命运的捉弄;以为可以坚持的原则终于向复仇妥协;一路走来,身边的人也一个个离开。。。。。。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最后的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独自走下去。。。书罢断肠指犹凉,只愿南柯梦一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人的一生需要许多“资本”,口才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本之一。为了让千千万万因嘴巴上功夫不到家的人不再有人生遗憾,都能够有机会通过提高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了这本《实用口才全书》。本书除了在用材、选材上细分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需求上下功夫外,更注重从具体情景出发,尽力增强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在读者面的覆盖上,既强调了通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独特需求。
  • 鲁滨逊漂流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鲁滨逊漂流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的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在西方文学史上, 鲁滨孙的形象众所周之, 他航海遇险, 一个人漂流到南美洲某荒岛, 靠着双手和工具, 造房子, 修田地、种粮食, 养牲畜, 还从土著的刀下救了一个人, 取名礼拜五, 收为自己的奴隶……鲁滨孙用28年的时间把荒岛建设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最后又奇迹般地回到欧洲, 成为巨富
  • 刁蛮公主撞冷王

    刁蛮公主撞冷王

    她是公主,却因为眼光挑剔,七挑八剔,导致双十年华还未出嫁。他是王爷,却因为克妻之命,七克八克,导致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为了生活不沉闷,公主下定决心,要超度这冷王府,让它鸡犬升天,鸡飞狗跳。事实证明,刁蛮公主很折腾,哪怕睿智沉稳如冷王,也不时抚额无奈,略感头疼…
  • 明星的代价

    明星的代价

    娱乐圈从来都是纸醉金迷肉欲横流的世界。涉世未深的两个女孩,在金钱、欲望、名利中随波逐流,依仗青春,无所不能。究竟爱情是什么?是金钱的趋势,是欲望的怂恿,还是名利的诱惑……当爱情成为一种手段,才恍然大悟。原来成为明星的代价,是青春的消失殆尽,是挣扎在边缘的呻吟。
  • 背靠上仙好乘凉

    背靠上仙好乘凉

    都说神仙难成她却遇到了大运从此傍着大仙吃香喝辣······上仙,这花好月圆的,咱们交个朋友呗?哎,哎,上仙,你别走呀上仙!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