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400000006

第6章 大乘正宗分第三

宗绝正邪。乘无大小。随三根而化度。简异说而独尊。故受之以大乘正宗分。

经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直译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要这样修持降伏迷妄的心: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无论是依卵壳而出世的众生,还是由母胎而生的众生;无论是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众生,还是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众生;又无论是欲界与色界中有物质形体的众生,还是无色界中没有物质形体的众生;无论是有心识活动的众生,还是一切没有心识活动的众生,以及说不上有无心识活动的各类众生,我都要使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境界,断掉他们的烦恼、永绝诸苦,让他们得到最终的解脱。但是,虽然我度化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度化。这是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寿命的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六祖讲经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名为菩萨。念念不退,虽在尘劳,心常清净,名摩诃萨。又慈悲喜舍,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名为菩萨。能化所化心无取著,是名摩诃萨。恭敬一切众生,即是降伏自心处。真者不变,如者不异,遇诸境界,心无变异,名曰真如。亦云外不假曰真,内不乱曰如。念念无差,即是降伏其心也。不虚一本作不乱。

现代注释

摩诃萨:梵文音译,意译为大士、圣士、超士、高士等,指进入圣位的大菩萨,一般认为指七地以上的菩萨。经文中的“诸菩萨摩诃萨”的“诸”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初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狭义,专指已登地的五十二位阶次的菩萨。前者是凡夫菩萨,后者是圣贤菩萨。故六祖说文中有所对比。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习性也;湿生者,随邪性也;化生者,见趣性也。迷故造诸业,习故常流转,随邪心不定,见趣多沦坠。起心修心,妄见是非,内不契无相之理,名为有色。内心守直,不行恭敬供养,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为无色。不了中道,眼见耳闻,心想思惟,爱著法相,口说佛行,心不依行,名为有想。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学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犹如木石,无有作用,名为无想。不著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求理心在,故名若非无想。烦恼万差,皆是垢心,身形无数,总名众生。如来大悲普化,皆令得入无余涅槃云。多沦坠一作堕阿鼻也。

现代注释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即四生,指产生三界六道有情的四种类别。卵生——《楞严经》云:“卵唯想生。”像鸟、鸡、鸭等,都是属于卵生。胎生——“胎因情有”,有感情然后才有胎生,无论父母、兄弟姊妹,都是因感情而有,是为胎生。湿生——“湿与合感”,与境相合,便有湿生,例如把湿的瓦盆覆转,第二天,便滋生了虫,是为湿生。化生——变化而生的东西,如蝉、蜻蜓、蝴蝶等。在《周易》中有“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语。中国《山海经》《太平广记》等古典文学中记载有很多传说,比如海里的鲨鱼活到几百年以上,会跳到沙滩上,变成长着头角的鹿……这些都是化生。唐代道士谭峭曾写过一本《化书》,讲“蛇化为龟,雀化为蛤”等。佛教有“四生苦轮”之说,谓一切众生,由此四种之生而出生,受迷界生死之苦,彼此轮回转生也。

【“而灭度之。】

如来指示三界九地众生,各有涅槃妙心,令自悟入无余。无余者,无习气烦恼也。涅者,圆满清净义,灭尽一切习气,令永不生,方契此也。度者,渡生死大海也。佛心平等,普愿与一切众生,同入圆满清净无余涅槃,同渡生死大海,同诸佛所证也。有人虽悟虽修,作有所得心者,却生我相,名为法我。除尽法我,方名灭度也。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如是者,指前法也。灭度者,大解脱也。大解脱者,烦恼及习气,一切诸业障灭尽,更无有余,是名大解脱。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元各自有一切烦恼贪嗔恶业,若不断除,终不得解脱,故言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一切迷人,悟得自性,始知佛不见自相,不有自智,何曾度众生?只为凡夫不见自本心,不识佛意,执著诸法相,不达无为之理,我人不除,是名众生。若离此病,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言“妄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何灭度之有!

现代注释

灭度:佛教语。灭烦恼,度苦海。涅槃的意译。亦指僧人死亡。志道禅师是南海人士,礼六祖披剃出家,阅读《涅槃经》十余年,但是,仍然没有明白涅槃的大意。所以,有一天,他就请六祖特别教诲。六祖问志道禅师:“你对于涅槃,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志道禅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涅槃的解释,我就在这个解释上,起了疑惑。”又说:“一切众生有两个身体,一个叫做色身,一个叫做法身。色身是物质的,法身是精神的。物质的身体是无常的,是有生灭的;而法身是永恒的,是无知无觉的。所以,《涅槃经》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明白,何身寂灭?何身受乐?如果说色身是受乐的话,那么,色身死亡的时候,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堪言,何乐之有?假如说法身受乐的话,法身是无知无觉,一到了寂灭以后,不是如同草木瓦石一样,又何能受乐呢?”

六祖对志道禅师开示说:“你是出家的释子比丘,为什么反要学习外道的断常邪见呢?你以为色身是无常,法身是永恒,你有了断常二见,怎么能学最上乘法呢?我现在告诉你,就是在色身上看,色身以外,并无法身,离开了生灭以外,你到哪里去求寂灭呢?虽生灭,即不生不灭。所谓‘烦恼即涅槃’,色身也可以见到法身,我们身外并无涅槃。所以,涅槃有身受用,你如果执著于哪个受用,这仍叫做耽于世乐。我们要知道,刹那是没有生相,刹那也没有灭相,时间一点一滴,也不是生,也不是灭,也没有什么生灭可灭。‘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所以,有受者,有不受者,不可以生断常二见,那就叫做谤法。我们要知道,‘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无上的涅槃,它本体圆明,经常光照,凡夫、愚痴的人以为这是死,外道以为这是断。其实,真正的涅槃,‘平等如幻梦,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有无要断,过去、现在、未来,在涅槃里面也没有这些分别。”

六祖又说:“吾今强言说,今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禅师听了这首偈语,忽有所悟,欢喜踊跃,礼谢六祖大师。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众生佛性本无有异,缘有四相,不入无余涅槃。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迷人恃有财宝、学问、族姓,轻慢一切人,名我相。虽行仁义礼智信,而意高自负,不行普敬,言我解行仁义礼智信,不合敬尔,名人相。好事归己,恶事施于人,名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名寿者相。是谓凡夫人四相。修行人亦有四相:心有能所,轻慢众生,名我相;恃持戒,轻破戒者,名人相;厌三涂苦,愿生诸天,是众生相;心爱长年,而勤修福业,诸执不忘,是寿者相。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是佛也。

现代注释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意指我的相状,凡夫误认为外在的我为实相而执著。人相,谓众生妄计在六道轮回的自体为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众生相,谓众生把依五蕴和合而生自体当成真实存在的外在相状。寿者相,谓执著众生的从生到死,有一期的生命相续,可以传之长久。这四相是依根的,先由眼根而来,人的烦恼都因这四相而起。鸠摩罗什把它们归纳起来叫做四相,玄奘法师的翻译,还加三个,成为七相。

陕西汾州无业禅师初参马祖道一禅师,相貌魁伟,声如洪钟,马祖禅师取笑他道:“巍巍佛堂,其中无佛。”无业禅师随即作礼,恭敬说道:“三乘文学,自信粗穷其旨;但禅门即心即佛,实未能了。”马祖禅师见他来意真诚,就开示道:“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时,即是迷,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无业禅师问:“心、佛、众生外,更有佛法否?”马祖禅师回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岂别有佛法?如手作拳,拳空如手。”无业禅师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马祖禅师答道:“祖师今何在?且去别时来!”无业禅师不得已,告辞出门,马祖禅师随即叫一声:“大德!”无业禅师回首。马祖禅师问:“是什么?”当下无业禅师跪下礼拜,哭诉道:“本谓佛道长远,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马祖禅师道:“这个钝汉悟了也!”

同类推荐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王爷,有种别娶我

    王爷,有种别娶我

    【天才小宠妃】空有花瓶长相没半点才艺的废物,上吊自尽,醒来相爷千金挺起脊梁,用现代的包装与小聪明,该赚钱就赚钱、该出手就出手,美男天生就是用来调戏滴嘛!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3)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神幻魔法师

    神幻魔法师

    神幻大陆,魔法与武技并存;弱肉强食,强者为尊;两个世仇之家,魔法和武技的对立;诺亚,体内流淌躺着两个家族的血液,共修魔法和武技;被两世家共同唾弃,视为孽种;为报父母之仇,他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一步一步向前,一点一点变强;走向巅峰?走向顶端?
  •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九月的阳光炙热无比,太阳公公殷勤的向世人展示出肥胖的身躯,导致众人热汗淋漓,不得不脱下厚重的大衣露出诱人的身材。而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大约二十余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们怀着青春洋溢的情怀走向梦想中的大学。SY市朝阳区育天大学,学哥学姐们热情的向学弟学妹们办理入学手续。远处走来一名身穿耐克的一整套的纯白带粉色边运动服,脚下踏着一双白色旅游鞋肩上还背着双肩包的女孩儿,耳朵里……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尽管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是那么有趣,但以往总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在唱主角。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原点,共同探讨如何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中,使我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创造卓越的成就。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
  • 上司老公请走开

    上司老公请走开

    “你还恨我吗?”“不恨,我为什么要恨你,只有爱到了极致才有恨,因为我不爱你,因此我不恨你。”“你……”男人气结“女人,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怎么样?你还想咬我不成?如果你想当狗的话,那你咬啊。”女人就是要挑战他的耐心,不在这个时候好好的打击他一下,更待何时。
  • 迷失的国度

    迷失的国度

    在这座城市里,关于工作,处在时尚潮流杂志这个华丽浮躁的圈子的种种潜规则之中。跌宕起伏的公司间的竞争还有内部的明争暗斗,商界精英与都市丽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 最强系统:攻略各种雷剧

    最强系统:攻略各种雷剧

    新文《学生进化录:调教专属老师》已发布,欢迎阅读。关畅畅觉得一定是她寒窗苦读十几年,跟不上这个社会的节奏了!她不过是为了准备高考好久没看电视,再加上高考放假顾不上看电视,怎么一打开电视就懵了呢?“我去,女主又跳崖,这都第三次了,编剧大人您家最近球输多了去多天台了吗?”“还有,女主一哭就下雨,这是让雨神萧大哥失业的节奏么?”“那个男主你确定你脑子没问题所以一直待在凶杀现场等人发现?”……——嘀嘀,恭喜宿主成功引发攻略雷剧系统!系统就算了,那个一脸傻乎乎的大个子是怎样?什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