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000000004

第4章 人才选择和使用的经济学

不善“将兵”的刘邦,却善于“将将”。他兼收并蓄,豁达大度,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贵为一方诸侯者,贱如挽车走卒者,皆可以网罗为己所用。他不重出身重实才,所以,运筹帷幄的张良,战无不胜的韩信,睿智能干的萧何,都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助手,辅佐他建立了大汉江山。

自知之明的“看家本领”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得人者得天下,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曾国藩曾经说过:“今日所当讲求者,惟用人一端耳!”由此可见用人的重要性。

而汉高祖刘邦不善用兵,却能让将军们唯命是从;一介匹夫,却能让饱学之士附首帖耳;起于蓬蒿之间,却最终霸有天下,开创汉朝八百年江山。其过人之处何在?这和他精通“人才选择和使用的经济学”不无关系。

对于刘邦的用人,韩信说得最明白,清楚地说明了刘邦为何能够驾驭像张良、韩信这样的奇才。韩信在云梦泽被刘邦擒住之后,被降为淮阴侯。

有一次,韩信与刘邦闲聊,刘邦就问韩信:“你说说如果我去带兵能够带多少呢?”韩信倒也毫不客气地说:“你最多也就能带十万兵吧。”刘邦心里高兴不高兴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估计心里不会太舒服,所以接着问韩信道:“那么你呢?”韩信倒也毫不客气:“我嘛,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给我多少兵我就能够带多少!”

刘邦估计心里是更不舒服了,怎么也不给我留点儿面子呀?他笑着问韩信:“你带得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还会被我擒住呀?”刘邦的自尊心估计受到了打击,所以才有如此一问。韩信回答得倒也爽快:“陛下虽然不能带兵,但是善于带将呀,这就是我之所以被你擒住的原因呀!何况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所能够违抗的呀。”

这个韩信不唯带兵打仗功夫高,而且“拍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的。在不卑不亢之间,不仅没有使自己被低看,顺便还拍了拍刘邦的马屁,估计刘邦当时听了这句话很是受用。

南朝齐国的王僧虔是著名书法家,是书圣王羲之的孙子。

齐高帝也酷爱书法。一天,齐高帝召见王僧虔,即兴问了王僧虔一个问题:“朕与你的书法造诣,都是首屈一指,不过到底是谁的书法更高一筹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王僧虔毫无准备。片刻之后,机敏的王僧虔终于想出了一句稳妥的答话。他毕恭毕敬地对皇上说:“臣的书法,敢说是人臣第一;而皇上的书法,则必定在皇中称王。”

韩信的回答可以说和王僧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拍马屁在无形之中,既抬高了自己,又捧了上级。

不过韩信所说的“君善将将”,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刘邦善于用人。

其实不只是韩信看到了刘邦的这一优点,刘邦自己对于自己的这一“看家本领”也有着清醒认识。

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刘邦说,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而项羽却把天下丢了呢?你们大家都说真话,不要隐瞒朕,全部要说实话啊。

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一位叫高起,这个人倒不怎么有名,另一位就是刘邦的“大哥”王陵,就出来说了,他们说:“我们认为,陛下你这个人呢,待人很傲慢,不尊重人,而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丢了天下,我们认为是这个原因:陛下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

刘邦很有自知之明,他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刘邦认为:“你们只看到了一方面,没看到另外一方面。在指挥部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场,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治理一个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战必胜,攻必克,这方面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那边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由此看来,刘邦对于自己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看得非常清楚,也是非常自豪的。在刘邦看来,用人是自己最重要的成功之道。

实才论:人才不问出处

刘邦的成功之道,就是因为他的用人艺术。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

刘邦用人有个特点,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不管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出身高贵也好,出身贫贱也好,只要对于自己事业有好处,他都能够网罗来为己所用。只要能为他的政治目标献策出力,他就不分高低贵贱、出身经历,而尽可能人尽其才;只要是对实现他的目标有利的方略,无论是谁提出的他都给予重视并采纳实施。充分表现了刘邦的雄才大略。

刘邦用人不注重出身,从他的文臣武将的出身便可清楚地看出来:张良是六国时的韩相,张苍当过秦朝御史,萧何、曹参原是秦朝小吏,韩信是贫民,英布是受过黥刑的平民,樊哙以屠狗为业,周勃以织席吹箫为生,陈平是个穷书生。这些人后来都受到重用,并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大功。

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由此可以看出,大胆地提拔和重用各种人才,尤其是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人,是刘邦的一个用人之道,这也许与他自己出身平民和小吏是分不开的。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建立大汉天下立了汗马功劳。可他在没有发迹之前,只是淮阴城中的一个穷少年,和刘邦一样,也有“无行”的名声。由于韩信家境贫寒,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只得到处投靠亲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不肯作业生产,到处吃白食,还“好带刀剑”,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名声。他经常在一位当亭长的好朋友家里蹭饭吃,由于食量太大,日子长了,亭长的太太自然不太高兴了,对他冷言冷语,想方设法要赶韩信走。

有一次,韩信在通常的时间前去吃饭,结果一看,人家早就吃过了。韩信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再也不去亭长家吃饭了。后来,韩信饿的时候,到河边钓鱼,如果运气实在不好,连鱼也钓不到,便只好向河边的洗衣妇讨饭,其中有位老妇人,不但没有看不起他,还经常给韩信饭吃,并且鼓励他说:“大丈夫应当立志,不能成天依赖别人,好好努力吧!”韩信受到鼓励,决心努力上进,争取自己的前途。

有一次,韩信腰佩宝剑,走在淮阴街上时,有一位不良少年看他不顺眼,就说:“你挎着宝剑,模样还挺神气的,其实你只不过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如果你有种就杀了我,如果不敢的话,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心中大怒,但是他想:“我当然可以一剑杀了他,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大丈夫能忍一时之辱,何必跟这家伙一般见识。”他沉默了半晌,便一言不发,弯下腰来,从不良少年的胯下爬了过去。

后来韩信投靠了项羽,项羽对于韩信的“历史”就很介意。他手下的大将钟离昧看出韩信是个将才,多次向项羽推荐。但都被项羽一句“钻过别人裤裆的人能有什么本事”给挡了回来。

后来,韩信看到在项羽手下实在没有什么出路,便投靠了刘邦。就是这样一个曾经食不果腹、靠乞讨为生,还曾经钻过人家裤裆的人,刘邦照样让他做了大将军,丝毫没有因为他的贫贱出身而为难他。

和韩信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刘邦的主要谋士陈平。这个陈平虽然也是出身贫寒,但是家庭条件要比韩信好一点儿,至少不用以乞讨为生。

不过当时他的名声也不大好,在家时也是不事生产,为了混点酒食,常早出晚归,去帮人家料理丧事,在乡里父老眼中,这属于苟且无耻的“下三滥”行为,所以到了娶妻的年龄,殷实人家不肯把女儿嫁给他,贫寒人家的女儿他又不肯娶,转眼就拖成了一个王老五。陈平长得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曾经有人对陈平说:“你每天吃的什么呀,竟然吃得这么胖?”陈平的嫂子对于陈平整日好吃懒做很是不满,就说了:“不也是整日吃糠咽菜吗。有这样的兄弟,还不如没有呢!”不过陈平的哥哥对陈平倒是很支持,很爱护,听见了自己老婆的不满之词,立即把她给休了,省得她再说自己兄弟的闲话。古人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些话陈平的哥哥倒是执行得很彻底。

逢年过节的时候,陈平为大家分肉,分得很是平均,父老们都称赞他,陈平却是一副不得志的样子说:“如果让我陈平来分天下,也如同分肉一样呀!”

但是刘邦对于陈平的出身同样不计较,也给予重任。在投奔刘邦之前,陈平曾经投奔了项羽,但是,刘邦并没有因此而对他有什么看法,还是照用不误,使他尽心尽力为自己效力。由此可见,刘邦用人从来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是有用之人,都可以为我所用。

只要对于自己有用,只要能够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即使是自己最讨厌的人,刘邦也会以礼相待。郦食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郦食其本来是高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杞县)一个落魄的儒生,秦朝尊法黜儒,由此可以想见儒生在秦朝的落魄境地。所以这个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在靠给人家看大门混饭吃,很是落魄。

但是郦食其倒很有傲气,很有点儿不遇明主决不出山的主意。虽然落魄无业,乃至不得不靠为人看守大门来维持生计。但是一般的人都不入他的法眼,所以地方吏员和豪强都不敢役使他,都把他看做“狂生”,大概也有点拿他当“神经病”的意思。

其实,郦食其是个真正“大隐隐于市”的高人。他很有心计。当时他的兄弟郦商也趁着陈胜起义的机会,趁乱而起,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多次派人来请哥哥出山。但是郦食其觉得这些人目光短浅,不堪成大器,从心眼里瞧不起他们,所以一直拒绝出山,宁愿做一个看门人。当时的起义队伍多如牛毛,经过高阳的时候,都知道这儿有个高明的人物,所以都来请他出山,但是郦食其都不愿意为他们效力,宁愿看大门。他就抱定“择明主而事之”的念头,不遇到明主,坚决不出山。

这一点倒是和项羽的“第一高参”范增有点儿神似。范增当年也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同样是怀才不遇,碰到一般的人还不愿意出山,宁愿在家里纸上谈兵,一心想要找个明主。

等了好多年,终于等来了霸王项羽,这才出山相助。这些恃才之士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像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看来郦食其和范增也跳不出这个框框。不过范增左等右等还是选错了对象,而郦食其的眼光就要高那么一筹。

说来也巧,郦食其有一个邻居在刘邦的手下做骑从,大概也就是刘邦的警卫员吧。刘邦大军西进关中,经过高阳时,一向爱才的刘邦就问这个高阳出身的警卫员,高阳这个地方有什么人才吗?

所以这个警卫员趁着回家探亲的机会,就顺口告知了郦食其。大概郦食其虽为看门人,但是“非高枝不栖”的原则大家都很了解。这位警卫员没有想到随口所讲的这句话都很对郦食其的口味,他对自己这位小老乡说:“我听说沛公放纵无礼,待人轻慢,喜欢骂人,但很有大志,这才是我所要等待的人呀,可惜没人替我引见。你再见到沛公时,就对他说,‘我有个姓郦的老乡,今年有六十多岁了,别人都说他是个很狂的老头,但是他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很狂。”

这个老乡还不愿蹬这趟浑水,大概他深知刘邦的秉性,所以他对郦食其说:“刘邦这个人呀,一向不喜欢你们这些儒生,见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访他,他就把人家的帽子解下来,往里面撤尿。跟儒生谈话,经常破口大骂。所以你千万不可以对沛公说你是儒生,否则可是自讨苦吃。”郦食其倒很自信地说:“你就照我说的跟他讲吧。”

要说刘邦也没有受过儒生的迫害,之所以如此讨厌儒生,也是一点儿理由都没有,大概是秦始皇提倡的尊法贬儒思想,对其影响太大了;或者自己小时候没有好好读书,心里对于读书人有股出于自卑的一种愤恨,所以,看见读书人就想起了自己读书时的窘相,所以,就很是讨厌读书人,总是想办法捉弄读书人。

果然,郦食其请那位老乡引荐他去见刘邦时,这位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正伸长了两条腿让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子进行“足疗”呢。

这个姿势倒有点儿意思了。古时中国人传统的坐姿,是要双膝弯曲跪在地上,臀坐于双足跟上,有点接近“跪”的姿态,所以有个成语叫做“正襟危坐”,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种对人表示尊敬的坐相。像刘邦这样大大咧咧,倚靠在床,还把双足伸出来,让两个女人为自己洗脚,这很明显就是对郦食其说:你来我这里可不受欢迎呀!

好在郦食其受秦朝压迫多年,对于这种侮辱知识分子的言行见怪不怪了,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是也不同刘邦讲什么礼节,开口便问:“足下是要帮助秦来攻诸侯,还是要率领诸侯破秦?”刘邦一听,这叫什么话呀?心里火气更大了,忍不住张口骂了起来:“你这个臭读书人!因为天下同苦于秦的迫害,所以诸侯才联合起来攻秦,哪有帮助秦攻诸侯的道理?”

这时郦食其可找到话说了,他立马板起脸孔教训起了刘邦,你对我不客气,我对你也就不客气了:“既然您要讨伐没有道义的暴秦,就不应该用这种态度对待比您年长的人!”刘邦一听,觉得这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便马上停止了“足浴”,赶紧正了正衣裳,请郦食其上座,向他道歉。

郦食其大概从来都没有受过这么尊崇的待遇,便眉飞色舞地将自己的见解全都倒了出来,听得刘邦眉飞色舞,顿感“相见恨晚”,赶紧又设宴款待。郦食其酒足饭饱之后,也不再卖关子了,这才把自己的“锦囊妙计”献了出来:“足下现在兵马不足万人,又多是乌合之众,缺乏培训,要攻进关中,如探虎口。陈留位居天下要冲,四通八达而无险阻,域内积粟极多,可资军用。敝人与陈留县令向有交情,可以替您跑一趟,劝服他自动投降。假使他不听,您再发兵攻打,我做内应。”

刘邦大喜,便请郦食其先去说降,自己率军队随后助威,果然很顺利地占据了陈留。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无曹参、樊哙上阵杀敌之勇,光靠三寸不烂之舌,替他拿下了“城守甚坚”的陈留,取得大量兵器和足可供应三个月的粮草,凭此募军,“从兵以万数”,相当于把刘邦现有的实力扩充一倍,乐得刘邦马上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随后,郦食其又让自己的兄弟郦商带着他那支数千人的武装,投顺刘邦。

你看,刘邦用人就是一个原则:得对我有用,得对我有所帮助,否则一切免谈。他讨厌儒生,那可是真讨厌,见到人家就往人家帽子里撒尿。但是郦食其能够对他有所帮助,立即又是请上座,又是设宴款待,由此可见“茶,上茶,上好茶;坐,请坐,请上座”的故事也不是从苏东坡时才有的。

刘邦用人不只是不看重人才的出身,而且对于人才的来历同样不看重,不管你原来和我一起东挡西杀,还是半路投靠,哪怕你是从敌对方来的,只要能够对我有利,我就会重用。

刘邦善于用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敢于用原来敌对方的人员。往往放心大胆地“招降纳叛”,不但瓦解了敌人,壮大了自己,而且确乎起到了仅用旧部下起不到的作用。

刘邦能顺利入关,便与敢于任用叛臣有关。当他“以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之后,便收到“引兵西,无不下者”的实效。

当初刘邦引兵西进进攻咸阳时,在宛城受到了激烈的抵抗,他采用张良的计谋,突然对宛城来了个回马枪,包围了宛城。

这时候,宛城有个叫做陈恢的人出城对刘邦说:“宛城城坚墙厚,你就是拼命攻打,死伤必众,又拖延了去咸阳争王的时间;若是放弃宛城,直接西行,宛城又会从你的后面给你插上一刀。真是进退两难呀!

为了不耽误你进攻咸阳,争取王位的前程,你看这样吧,同南阳郡守做笔交易,以让他继续担任郡守为条件,允许他归降,从此为您防守宛城。而您呢,就可以带着宛城的军队一起西进。而且南阳属下各县的秦吏得知有此先例,都会大开城门,等着足下去接收,足下便可一路通行无阻了。”

刘邦很聪明,听罢陈恢的高论后,马上叫“好”。当场签订协议,于是宛城郡守投降,继续担任郡守,还被加封殷侯;而陈恢也得到加封千户的实惠。这以后,刘邦带兵西进,果然一路顺风,昨天还是大秦王朝的官吏,今天都争着做刘邦的部下。

你看,刘邦是不是很会用人呀。说到刘邦的用人,就不能不提韩信和陈平。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立过无数的大功。当初他也是穷困潦倒的一个人,曾经钻过人家的裤裆。后来,大概自尊也是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自己也觉得没脸再在淮阴待下去了,便决心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出人头地。项梁率楚军渡过淮河后,韩信前往投奔,未受重视;项梁败亡后,韩信又归属项羽,凭资历提升为郎中。他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都未受到采纳,大概项羽觉得一个小小郎中,竟敢参与到军机大事中,实在是有点儿自不量力吧!所以从来就没有理会过。倒是他的直属上司钟离昧很赏识韩信,好几次建议项羽重用此人。

但是项羽有自己的识才标准,根本听不进去,何况钻裤裆的故事老缠着韩信,在项羽看起来这就是胆小鬼,胆小鬼在项羽眼里是最没有出息的,所以给你个郎中做做就足够了,哪里还能够重用呢。估计对于韩信是爱搭理不搭理的,根本就没有往眼里放。

在楚军无缘脱颖而出,韩信感到很灰心,而项羽坑降卒、烧阿房宫等愚蠢行为,更令其感到绝望,觉得名震天下的霸王不过如此,一介莽汉而已,对项羽也失去了信心。所以,韩信便离开楚军,改投刘邦。

在刘邦的手下,韩信起初也没有得到赏识。甚至有一天,韩信同营的弟兄们触犯军法,韩信是不是参与者或者同案犯,或者是知情者,或者彻头彻尾就是被冤枉了,都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他和其他的人一块都被判处死刑,前面已有十三位弟兄人头落地,轮到了韩信,他眼见自己的理想还没有实现,钻裤裆的耻辱还没有洗刷,就这么窝窝囊囊地死了,心里实在有所不甘。他情急之下,大叫:“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杀壮士?”也是他命不该绝,碰到了一个明白人,当时的监斩官是刘邦的亲信夏侯婴。夏侯婴觉得很惊讶,谁临死还这么叫喊呢?就把他叫到面前盘问,经过一番交谈,对韩信大为赏识,便替他向刘邦求情;刘邦特准他戴罪立功,分发到萧何的手下服务,担任管理粮草的工作。

在交往中,萧何发现韩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便向刘邦极力推荐,可是刘邦却没有理会,韩信没有干过什么漂亮的大事,反而背着一个“钻人家裤裆”名声,估计刘邦也是没有把他往眼里放。萧何的几次进言都没有效果,不禁令韩信心灰意冷,大概心里也觉得刘邦也不过如此吧,心里估计已经开始盘算起逃跑的计划了。

不久,汉营便传来韩信失踪的消息,萧何得知后,立刻亲自连夜追赶,最后终于追上了,经过一番诚挚的挽留,韩信跟着萧何返回汉营,去觐见刘邦。萧何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见萧何如此郑重,这才认真地和韩信谈论天下大计,韩信剖析楚汉情势,精辟深入,刘邦大为激赏,立刻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将指挥大军的信符交给他,并且举行了非常隆重的拜将典礼。

韩信这才如愿以偿,得以施展平生的抱负,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样一个人,在项羽处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但是到了刘邦这里,就是一个无往而不胜的一代名将,由此可见刘邦用人胜于项羽之处。

从项羽处投奔过来的还有陈平。陈平的经历和韩信有点儿相像。刚开始,他投奔陈胜的部下周市,周市扶立魏王咎,陈平受命做魏王咎的太仆,相当于侍从官的角色。他多次为魏王咎谋划,大概也因为出身低贱,未被采纳,倒是不断有人向魏王咎揭发他过去“盗嫂”、“昧金”的“丑闻”,于是陈平只得离去,直到项羽“破釜沉舟”救赵时,他才投奔项羽,随从入关,做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爵卿(散秩官)。

后来,陈平受命去朝歌胁迫司马印反正奏效,正在齐国指挥攻打城阳的项羽听说后,命留守彭城的项悍拜陈平为都尉(地位低于将军的武官),赐金二十镒。没想到司马印不争气,与刘汉抗衡后不久,便落得国破被俘的下场,项羽闻讯大怒,发脾气说要把此前派去平定殷国的将吏全部处死。陈平听说后,便把都尉印信和二十镒黄金打成包裹,让人送还给项羽,自己偷偷地跑了。

他溜出彭城搭舟渡河时,船家看他相貌漂亮,穿戴整齐,当他是身怀珍宝钱财的贵公子,欲谋财害命。陈平是多么机灵的人呀,早从他们互相使眼色中,便看出点儿苗头来了,马上脱光衣裳,赤身裸体帮助船家摇橹,船家这才知道此人一无所有,从而打消了杀害他的念头。

陈平投奔了刘邦。因为他在汉军有个熟人叫做魏无知,他就请魏无知把自己引荐给汉王。

当时刘邦的名声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从各处来投刘邦的人很多,只要有人介绍担保,刘邦一概成批召见,先收下再说,这也正是刘邦善于用人的地方。和陈平一块受刘邦召见的,还有几个人,向刘邦行礼后,刘邦便让主持内务的石奋为他们安排食宿,表示这个人我已经留下了,至于以后怎么发展可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陈平的才干当时就表现出来了。他们几个退出来以后,陈平单独对石奋说:“我有些事来见汉王,要说的话不能拖过今天。”看来这个陈平就是靠打“小报告”起家的,刚到这里就开始打小报告了。

于是石奋就为他通报,于是刘邦再对他单独召见,谈话结束时,汉王感到满意,当即问:“子之居楚何官?”日:“为都尉。”于是当天便“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即不仅让陈平有都尉的职衔,还让他做自己的亲随(参乘),主持军营日常事务(典护军)。这下子便引起了众人的不满,议论纷纷,但“汉王闻之,愈益幸平”,听了别人的小报告,反而更加信任陈平。如此开明的君王,实在不多见,难怪他们都拼死为刘邦卖命呢!

其实,刘邦对于叛臣的重用最大胆的还要数季布和栾布了。

季布本是项羽部下的名将,因为数次使刘邦为难,所以刘邦对他很是生气,曾经下令通缉他,发布告示,凡是擒获季布的人,赏赐千金,如果有敢于窝藏者,祸灭三族。这时候,季布在哪里呢?他正躲藏在濮阳周家,但是周氏觉得自己不能够保全季布,就把季布乔装改扮,化装成一个奴隶,将他送到了大侠朱家那里。

大侠朱家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据司马公在《史记》中记载: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通人被救的说也说不完。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与他们见面。他救济别人,首先从贫贱的开始。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颜色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个牛拉的车子。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楚地的田仲因为是侠客而闻名,喜欢剑术,像服侍父亲那样对待朱家,他认为自己的操行赶不上朱家。

大侠朱家见到了季布,看出这个奴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就前去劝说夏侯婴,使其劝说刘邦饶恕季布。他对夏侯婴说:“人各为其主,季布是项羽的下臣,为项羽尽心尽力,是人臣的本分。项羽的手下就可以斩尽杀绝吗?皇上刚取得天下,就以一己之私悬赏捉拿一人,不是显得心胸有点狭隘了吗?”

夏侯婴也是一个明白人,当年也正是他从刀下救出了韩信,所以,他马上告诉刘邦说,不要把人才都逼到对方去,想当年的伍子胥不就是因为被楚王逼得太甚,才有了后来率吴军灭楚的故事吗?所以不要把人逼到死路上去,这个季布是不是就免了算了?

刘邦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呀,马上接受意见,赦免了季布的罪过,而且马上封季布为中郎将,后来,季布成为汉代名将之一。史家称赞季布“能摧刚为柔”,不惜做奴仆以避祸。实则刘邦大胆任用宿敌的胸怀和识见,才更值得赞赏。

而栾布本是彭越手下的大夫,奉命出使齐国。后来彭越由于谋反被刘邦杀死后,刘邦将他的头颅挂起来示众,还下令不许别人哭祭,说:“有敢收尸者,辄捕之。”栾布却跑到彭越的头下,一面报告出使的经过,一面“祠而哭之”。这使刘邦很不开心,大骂他“和彭越一起谋反的证据很确凿了!”下令要煮死他。

栾布也是抱着必死的念头来的,他对刘邦说,就让我临死前再讲一句话吧。他便趁机为彭越辩冤,并公开指责刘邦诛戮功臣:“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他说呢,你因一点小事就随便杀功臣,照这样下去,人人都会感到自己危险呀!这样生还不如死呢,你就煮了我吧!

听了这些话,刘邦不仅没因此而恼恨,反而“乃释布罪,拜为都尉”。栾布后来成为将军,得封为列侯,也成为汉代名将之一。

其实栾布之所以这么大胆,大该是因为有蒯通做他的榜样吧。早在释栾布之前,刘邦也曾在类似情况下饶恕过蒯通。蒯通曾经劝说韩信叛汉自立。当年,在楚汉争霸最为紧要的关头,项羽曾经派武涉来拉拢韩信,被韩信拒绝了。武涉没有打动韩信,倒打动了一个人,谁呀?就是蒯通。

蒯通对于天下的局势看得很清楚,所以就以看相为名,为韩信讲解天下形势,一通洋洋洒洒的“战国策”,先从形势开篇,大抵是:秦亡以来,楚汉相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项楚曾经转战南北,威震天下,最终却在荥阳一线陷入窘境,停滞三年;刘汉更是屡战屡败,不能自救。无论楚汉,都已经走到内外交困的穷途,而终日惶惶的民众,都盼望有贤圣出世,把他们从祸乱中解救出来。

谁能承担这个平息天下祸乱的历史使命呢?蒯通点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就是足下——就是您韩信,现在楚汉二主之命,都悬于足下之手,结汉则汉胜,结楚则楚胜。依照我的计策,不如先使他们两家都生存下去,咱们给他个三分天下,取得鼎足而立的地位,使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以足下之贤圣,拥有强大的军队,占有强盛的齐地,燕、赵诸侯都听从你,便可挥师西向,顺应民众的愿望,迫使楚汉停战。这是为民请命,天下当望风响应,楚汉敢不听从?

然后削强扶弱,分立诸侯,建成新的诸侯体系,而齐国的盟主地位也就自然取得了。只要足下继续顺应民心,垂拱而治,则列国诸侯都会臣服于齐,这就是古语所谓“上天要给你的,你不肯接受,反而要受祸害”。希望足下深思!

综观当时的实际情况,应该说蒯通的这一篇宏论,确实是一个很有见地的战略设想。但是韩信对于刘邦厚待自己的恩德一直不能够忘记,所以他的表态,就同先前对武涉的回答一样——不忍背叛。

蒯通见其执迷不悟,便举出历史上春秋时越王勾践要兴国复仇时,如何重用范蠡、文种,等到成为霸主,马上就收拾掉了文种,逼迫范蠡远走高飞的例子;讲现实中当今张耳、陈余自小相濡以沫,结为刎颈之交,可谓是典型的“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可是等到事业有成,便互相残杀,为天下耻笑。

蒯通对韩信说得很明白,这是为什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还是利益关系,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人心就变得难测。你现在自以为以忠信侍奉汉王,结为深交,所以汉王绝对不会加害于足下,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你韩信与汉王,以交友而言,不如张耳与陈余;以忠信言之,又不如范蠡、文种对勾践。他们的下场,难道不值得你韩信深思吗?何况古人有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现在您的功劳已经震动你的主子了,您的功劳已经名满天下,从楚则项王不会信任你,归汉则汉王内心害怕你,除非自立为王,您韩信哪里还能有你的什么安身立命之地呢?您的性命实在让人担心啊!

蒯通这一番分析情理恳切,而且辞锋犀利。但是韩信依然不为之心动。只是表示:“先生不用再说了,容我考虑一下吧。”

过了几天,蒯通又见韩信,看他仍旧下不了决心,十分失望,只好加重言辞分量,向他发出最后的警告,但韩信终究不忍背叛对他有恩的汉王,而且认定自己建树了这么大的功绩,汉王不见得会夺走我这个齐王封爵吧。他明确拒绝了蒯通。结果,蒯通自己就害怕了,立即辞别韩信,装疯去了。

后来,韩信在被处死时,也可能是被气糊涂了,仰天长叹一句:“悔不当初没有听取蒯通的话呀,才遭到了今天这个下场!”一句话就把蒯通卖了。所以,装疯卖傻的蒯通立即被刘邦抓了起来。

蒯通果然不愧为有名的辩士。他在刘邦面前是不卑不亢,敢于讲出自己的实话,他对刘邦说:“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即也想用武力开创帝业的人)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什么意思呀?这个蒯通是说:当初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你刘邦呀。我是为我的主子尽忠,这没有什么不对吧?你也没有理由要把我煮了吧?蒯通为自己辩解时,还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引出了“逐鹿天下”的成语:“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以“鹿”比政权,确乎形象而精辟。

这个蒯通还真能给自己找到理由。一顿穷白话,还真说服了刘邦。于是刘邦“乃释通之罪”。

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刘邦对曾经预谋刺杀他的赵国属臣贯高等,因佩服其为主辩冤的气节、也下令赦免。贯高虽然已经自杀了,但其他几人都得到重用,成为大臣。这些人的子孙都被封为二千石的大臣。这种气度,更为难得。因为君主最恨刺客,一般是绝不会赦免的,更不用说加以重用了,刘邦不仅赦免了他们,还加以重用,确实很难得呀。

魏王豹、韩王信,都曾有过多次反复,也曾投奔过项羽,但刘邦依旧加以任用、甚至依旧封其为王。以至韩王信再次造反后,自己也觉无颜再归降,但这正反衬出刘邦用人的大度。

刘邦之所以能够凝聚众人之力,成就天下大业,仅从用人方面看,便绝非出自偶然,确有过人之处。刘邦敢于使用各种各样的人才,这种能力令人惊叹。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指出:“项籍取胜全凭自己的勇气,不会用人,更轻视贫寒出身的人。刘邦善于用人,如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樊哙是狗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夏侯婴是车夫,韩信是流氓,彭越是强盗,都被恰当地使用,各尽其所长。”(《中国通史简编》),对于刘邦是大加赞扬。

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但是如果招来了人才却不能够使用,那好比将宝剑藏在匣中,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

刘邦就不这样做,他不仅善于吸收人才,对于招致麾下的人才,他也能够大胆地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长处,争取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要发挥人才效益最大化,最主要的是应为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要给人才以充分的展示机会。刘邦对于那些人才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放手使用:善于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刘邦对他是言听计从;善于管理后勤的萧何,他能放手给权力让他做事。

留侯张良本是韩国的国相之后,出身豪门,后来秦灭韩国,他立志要复仇,然历经十数年,虽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然而最终也没有成功,壮志未酬。后来在逃避追捕的时候,他遇到了旷世奇人黄石公,得受《太公兵法》。正在这时,陈胜在大泽乡点起了反抗暴秦的大火,天下大乱,张良也趁势拉起一股人马,加入灭秦行列。

为何他很快就追随刘邦,甘愿为其效力呢?原因就在于刘邦对于张良的兵法和计谋,十分欣赏,能够言听计从。张良志在灭秦,为此隐姓埋名多年,其间也曾经和多人聊过天下大事,但这些人都不开窍,可是同刘邦一讲,刘邦一听便懂,张良感慨自己终于找到知己,感叹道:“沛公殆天授。”看来知己难寻呀,连张良都不例外,不过最终能够遇到刘邦,也是张良的福分呀!

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

对于韩信,刚投奔刘邦的时候寸功未立,而且也没有什么功绩证明自己,甚至还因犯了错误差点儿被砍了脑袋。结果经过萧何的举荐,刘邦就立即将数十万大军交到了他的手里,对他大胆使用。这就充分说明了刘邦对于人才能够大胆使用。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所以他的手下都很乐意为刘邦效力,尽力使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刘邦和陈平曾经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项羽多疑,我们可以使反问计,让项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

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请大家不要被这个四万斤给吓住,这里说的金子其实是铜,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否则刘邦搞离间计的代价也太大了——刘邦把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不查你的账,你爱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给我把事办成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哪怕一文钱不花,全装人你的腰包也行。

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充分显示了刘邦对陈平的信任。所以,陈平也就为刘邦把项羽手下的几位大将给搞定了,使项羽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尤其是气走了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为刘邦战胜项羽立下了大功。

要发挥人才效益的最大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尽管是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的。做不到这一点,就正如王安石在《兴贤》中所说的:“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刘邦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很出色的,他不但乐于听取不同意见,而且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收回自己的成命。他刚带兵起义时,郦食其来求见,刘邦态度很是傲慢,“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刘邦当即认错,“摄衣谢之,延上坐”。攻下咸阳,进入秦宫,刘邦见到“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想留在这里享清福,樊哙劝阻,他不听,后来张良晓以大义:“夫秦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人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刘邦惭愧不已,当即还军霸上。

“士为知己者死”,一般人才都有个怪毛病,得要别人尊重自己,只有别人尊重,他们做起事来才有动力,才能够死心塌地地为你做事。刘邦对于这一点就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对于自己手下的建议,只要是正确的,好,那就坚决执行!从而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还加大鼓舞了属下为自己办事的积极性。

在西进夺取关中的时候,儒生郦食其求见,刘邦本来很讨厌儒生,但郦食其提出的见解很可取,刘邦也照样采纳。郦食其说:以刘邦的万余兵力去打关中,“此所谓探虎口者也”,难免不受挫折;应该先攻取附近的陈留,利用该地秦国粮仓,扩充军队,然后西进,又提出由他去争取陈留县令投降,如果不行,再用武力解决。结果郦食其经过一番策划,杀了拒降的县令,接应刘邦进入陈留。刘邦在当地获得了大量粮草,又接纳了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所部的义军四千余人。为继续西进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刘邦在今河南鲁山东南大败秦南阳郡郡守吕龄。刘邦准备照一路来时的打法,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及时指出:前有秦军据险把守,后有宛城未下,如果贸然西进,将遭前后夹攻;必须先攻下宛城,才能断后顾之忧。刘邦依计而行,终于逼降退于宛城的吕龄。推翻秦王朝后,刘邦军进驻咸阳。刘邦进入金碧辉煌的秦宫,看到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和宫娥美女,就迷恋起来,想住下来享受一番。

樊哙及时劝谏,问刘邦是想得到天下还是只想当个富家翁。他指出秦朝灭亡同秦王穷奢极欲贪图享受有关,希望刘邦不要留居宫中。接着张良也来规劝,指出秦君无道,你刘邦才能到此,现在刚刚进入咸阳,就耽于享乐,这是“助桀为虐”。两人先后进谏,终于使刘邦清醒过来,他立即下令封闭秦宫和府库,率军出了咸阳城,还军霸上。从此,刘邦更认识到推翻秦朝以后,统一全国的艰巨性。

对待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给予人才一定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精神奖励固然不错,但是一点实惠不给,这个肯定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公平——工作做得好、功劳大的,就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要的就是个公平。韩信曾经讲过刘邦和项羽最大的区别,他批评项羽虽然为人仁厚,但是却总是不肯赏赐众人,每当众人建树军功,理当封爵时,连印绶都制好了,他却把印把子捧在手里,直到摩挲成圆的了,还不舍得赏赐给手下,而刘邦则是有功必赏,利用赏赐来极大程度地鼓励属下多建功立业,所以都觉得在刘邦的手下工作,是越干越有劲。

在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刘邦大赏功臣,他把萧何排为功劳第一。这下子引起了众人的不满,认为自己在前方冲锋陷阵,冒着枪林箭雨,以命相搏,而萧何稳坐后方,没有生命之忧,没有斩获一个敌人的首级,凭什么获得那么高的奖赏?功劳怎么会在自己之上呢?于是就向刘邦提出了意见:“我们在前方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多者身经百战,少者也有数十次,攻城略地,战功不等,现在萧何没有一点儿的功劳,就是做做文书,发发议论,功劳反而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我们实在不服气!”

其实,刘邦心里最清楚,自己之所以开辟汉家江山,萧何居功至伟。想当年二人曾同时为沛县官吏,萧何通晓法律、为人清廉、能判断事情大小轻重、办事干练,刘邦自然知道。自起兵之日起,便一直委以重任,深信不疑。

萧何之见识才能非同寻常,从三件事可见一斑。一是沛公大兵攻陷咸阳,所有将领迫不及待瓜分金银财宝。而萧何关注的是军国大事所需要的法律、命令、图书、户籍,等等。他进入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是萧何掌握了这样的资料,沛公才得以通晓天下大势。

二是沛公率兵东进与各路豪杰争锋,最终击败项羽,关键是萧何留守关中,治理有方,源源不断为刘邦输送物资和部队。三是萧何月夜追韩信,为刘邦找到一个克敌制胜的军事天才,其胆识魄力令人称奇。天下大定,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所受封赏应该最高,并且巧用打猎的比喻说服众人。得一人而兴天下者,萧何真是当之无愧!而刘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论功行赏,亦可为万世表率。

所以,面对诸人的困惑,刘邦就对他们讲了:“你们都知道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吧?打猎的时候,追杀兔子的是猎狗,但是指示兔子藏在什么地方,命令猎狗前去搏杀的是猎人。现在你们都凭自己的军功获得封赏,这就好比是猎狗;至于萧何,那就是发出指示而让你们建功的猎人。你们说,猎狗能够和猎人的功劳相提并论吗?再者说了,你们都是单身追随我,至多也不过是从家里带出来几个人,而萧何却从家里带出来了几十个人追随我,这个功劳怎么能不算呢?”

刘邦本来为人就缺少礼节,现在见众人为功劳之事争论不休,便摆出一副无赖的架势,平息了这场争论。架势是无赖的,但是刘邦心里其实一点儿都不糊涂,他对于那些真正有功的人是不会吝惜赏赐的。在封赏众人之前刘邦就把话撂在了前面:“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可全是张良的功劳,所以请先生在齐国范围之内,自己选择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地吧!”

刘邦出口便封张良三万户,足见张良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了。但是张良对于钱财这些身外之物看得很轻,所以万般推辞,他对刘邦说:“我从下邳开始追随皇上,这是上天有意要让臣为陛下效劳呀!陛下用臣的计策,很幸运能够蒙对几次。陛下给我那么大的赏赐,我怎么敢接受呢?我只要求在留这块地方有我的安身之地就可以了,哪里敢受封三万户呢?”虽然张良是百般推辞,但是刘邦还是封了他一万户的封地,足见刘邦对于将相的功劳是心中有数的。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是北辰呢?北辰就是常说的北极星。大家都知道,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永远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这就叫做“众星拱之”;

在刘邦这个集团中,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

刘邦通过自己的用人策略,把这些星星都吸引在自己身边,为自己效力,所以才建立了大汉江山,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刘邦的善于用人,才能够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两岸三地最知名女主播吴小莉首部高端商业访谈录,与中国企业界领袖级人物柳传志、马云、马蔚华、宗庆后、刘永好、常小兵等畅谈“管理经”“生意经”,关注热心话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大势,助力中国经济发展,为创业者和经营者指点迷津。
热门推荐
  • 绑婚腹黑夫君:挂牌正妻非等闲

    绑婚腹黑夫君:挂牌正妻非等闲

    “如果你碰我一下,我就送你去见你陌家祖宗!”新婚之夜,冰冷的刀口抵上他的喉间。他薄唇微勾:“女人,我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的,除了这颗心以外。”陌潇然,邪魅妖孽的山庄少主,美眸微眨间尽显妖娆。云淡风轻的背后却是惨绝人寰的狠毒!她淡然自信:“这世上,没有我得不到的,只有我不想要的。而刚好,你的心,就是我不想要的……”
  • 拒宠佳人:嚣张女侍卫

    拒宠佳人:嚣张女侍卫

    家国破碎?她独自乔装远行!一路上困顿重重?她英勇善战智计百出!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她,在滚滚红尘中,她竭尽全力的苦苦挣扎。困顿中,面对纷纷飞至的桃花一朵朵,她却还是初心不改嚣张依旧。。。。。。
  • 重生之曼妙医师

    重生之曼妙医师

    她,凌思,中医界的权威,医学界天才。她,苏流瑾,X省军区苏家的大小姐,怯懦自卑的私生女。生母不知去向,生父对她不闻不问,在所有大人的眼中,她是个透明的存在,是同辈小孩欺负嘲笑的对象。一朝梦醒,她成了她,她不是她。在S省,所有人都知道一句话:你可以在玉皇大帝身上戳几个透明的窟窿,但是千万别得罪江家的人。他,江辰逸,S省省委书记最心爱的外孙,财阀江家的少爷,商界的怪才,霸道任性,没有他不能做的,只有他不想坐的。片段一:俊美的男人被五花大绑的绑在床上,脸色潮红,低低喘息。“说,还抽不抽?”恨恨的看着惹火的小女人,终于挫败的垂下眼睛:”在你面前在也不抽了。”…“不是说不抽了吗?”他一脸坦然:“我只答应在你面前不抽。”片段二:裹着浴衣出来,他邪笑着揽她:“是在勾引我吗?”门铃过后,一个小小傻傻的小鬼:“我来找爸爸。”她回过头笑得意味深深:“什么时候造的孽?”片段三:打开门,露出半边脸的男人,在床上和一个女人……脏死了,一甩门走掉。“为什么一直不见我?”“我有洁癖,我不喜欢别人用过的东西。”男人无辜的说:“可是我没有被用过啊!”一拍桌子,“那,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某个人泪水连连,“那是我堂哥啊…”《重生之官家娇女》霜瓦流化好友的文哦,希望大家支持!《形婚》伯爵的胡须好友的文,多多支持哦!好友蘑菇殿下的文,希望大家戳几下,谢谢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侯门毒妃

    侯门毒妃

    夫妻五年,她为他付出所有,他却在她难产之时,和她的嫡姐洞房花烛!一尸两命,含恨而终,真相浮现,原来她竟在谎言中生活了八年!她发誓,若有来生,她定让这些负她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安宁愿终身不嫁,也不愿嫁璃王为妃!”金銮殿上,她当众拒婚,震惊四座,所有人都傻了眼!重生回到六年前,同样的事情,她已不是原来的她!侯门深宅,后母狠毒,姐妹伪善。刁难,暗杀,陷害接踵而至,她一一化解!明枪,暗箭,毒计扑面而来,她毫无畏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属于她的东西,她要全部夺回来!这一世,她愿做恶女,亲手将他们一个个送上绝路!
  • 末世女王临世

    末世女王临世

    女主白凌微,正在玩一款最新风靡的末世游戏,杀丧尸杀得正起劲,却不想,突然穿越到了昨天才熬夜看完的末世小说里,那个跟她同名同姓,却像菟丝花一样过日子,最后惨死的小萝莉身上。原女主光环,原女主的那些男人“们”,彪悍的剧情等等,都跟她完全没关系,自有金手指,还走自己的女王之路,哼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的徽章:皇家魔法学院

    王的徽章:皇家魔法学院

    为了弄明白自己的身世,她来到皇家魔法学院。不料被无赖缠住。“那天你看了我的身体,是不是应该负责?”某男伸出纤美的手指,挑起她的下巴,嘴角勾着肆邪的笑。“是吗,我没印象,所以我不介意你再脱一次,让我回忆一下。”千夜雪面目淡然的冷冷道。哼,对付无赖,她自有一套!
  • 邪王宠妃

    邪王宠妃

    一代炼器宗师陨落,穿越成异世一名身种奇毒,经脉阻塞的小小弃婴,沉睡之时和一可爱小萌兽签下契约,迷糊之时被一腹黑美男拐为养女,于是神秘的万兽山脉禁地多了一个温柔绝美的少女,回眸微笑间,万兽退避……当一身白衣,温柔如水懒散的绝美少女走出山脉,走进大陆之后,那一身白衣的绝美身姿会引来多少追逐的目光?那温柔如水懒散的外表下隐藏的腹黑会有多少人遭殃?那卓绝的天赋又会让多少人惊艳?且看一代炼器宗师在这以武为尊,权势翻天的异世,如何踏上武道巅峰,翻云覆雨!
  • 幸福旋转门

    幸福旋转门

    【已出版上市】我叫红颜,父亲给了我这个惓侧的名字,在我32岁那年,确实薄命,相爱了10年的丈夫绝情的离去,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成了大海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的那颗孤独无助的贝壳,从弹古筝的高雅女人,到见钱眼开的俗人,我始终认为,红颜,并非一定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