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700000008

第8章 秦王夺嫡:功高者的自我膨胀(5)

至于说李世民在渭水边和颉利悄悄的一席话是什么内容,史书中早有透露:是李世民答应贿赂突厥大量的金银绸缎,以换取他们撤军。以贿赂来使突厥退军,是唐初的惯用手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而据刘餗的“小说”所载,李世民曾以突厥围困之事问计于李靖,李靖提议一面倾府库金银来贿赂突厥,一面派军队抄截其后路。

以贿赂求和使突厥退兵,说起来毕竟不大光彩。史书出于溢美李世民,将他描写成正气凛然,一番理正词严就能斥退敌军,所以对渭桥之盟中的谈判详情不予细述。此亦人之常情乎。

李世民在此事中实在是委曲求全,既要维护中原大国的尊严颜面,又要竭力避免挑动突厥和唐军即时开战。所以,他对此事深以为耻,史书记述时有所隐略,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章也承认,“本节讨论成为李渊、李世民关系中的芥蒂的突厥问题相当微妙,很没把握”。

事实上,李世民诚然需要靠对突厥作战之机来抓兵权,但若极端到说他勾结突厥来对付李建成,则不大可能。因为这种事太危险,一不小心就会玩火自焚。一个处置失当,则即使可以打击李建成,自己的皇位也会弄丢,甚至前拒虎而后入狼,连大唐江山也会拱手让于异族,那样的结果对他也没有任何好处。

李世民在历史上以精明的政治家著称,想来他还不至于会犯下石敬瑭、吴三桂之流的大错吧。

昆明池政变:剑拔弩张的争斗前奏

据史载,在武德九年夏初,突厥数万骑入侵乌城。若在平时,率军抵御之事往往委于李世民。但那次李渊却一反常态,不让李世民出征,而命李元吉领兵。

李元吉乘机奏请将秦王府下的骁将精兵如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秦琼等调归自己统辖。同时,他又与李建成密谋在昆明池摆下鸿门宴,在出征的饯别宴上埋伏刺客杀死李世民及尉迟敬德等人,然后入宫逼李渊让位。

这就是所谓的“昆明池政变”。

对于这场未遂的政变是否存在,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昆明池政变”是一个谎言,只为捏造出来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掩饰为迫不得已。

《枭雄兴亡录》持此说。文章这样分析:“李建成的整个计划,是对李世民的力量逐步加以削弱。如果李世民乖乖交出兵权,放走秦府的几员战将,他不过是个空头王爷,哪里还需设什么‘鸿门宴’?政治家从来不做徒劳无益的事情。”

另一种意见是:“昆明池政变”确实存在。胡如雷持此说。他认为,李建成、李元吉的谋划中逼迫李渊一说应属杜撰,只为后来李世民的逼父退位开脱。而除此之外,其他的记载应该属实。

他举的理由有二:当时李渊已下了牺牲李世民的决心,李建成等摸准这一点而向李世民下手,并不奇怪;这一阴谋是由东宫太子率更丞王晊揭发出来的,有此人证,当属事实。

我个人的意见是比较倾向于胡如雷的看法。

《枭雄兴亡录》说如果李世民交出兵权,就不需设什么“鸿门宴”了。但问题正在于,李世民决不肯交出兵权。因为权在人在,权亡人亡,李世民若交出兵权,就等于伸脖子到李建成的刀锋之下,听候宰割。李建成也一定猜想出李世民会使用非常手段来反抗的,所以才搞“昆明池政变”来诛杀他。他只是没想到自己的谋划竟会被李世民事先知道,抢先动手。

胡如雷说的对,王晊告密是“昆明池政变”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明。史书中对王晊的姓名、在东宫的官职、告密的详细过程,全都记载得很清楚,毫不含糊,不似是伪造出来的。

我们只要将它与史书中其他伪造出来的史料进行比较,就更清楚了。如史书中捏造唐朝刚建立时,有大臣将佐请求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史书只是说有人这么请求,那人是谁?他说过什么话?完全含糊其辞。而遍查唐初各大臣将领的传记事迹,也缺乏与之呼应的记载,所以可断定是伪作无疑。

而王晊告密则不然。史书除了没有载明他是如何给李世民收买做奸细之外(为尊者讳,当然不能记载李世民有此等小动作),其他情况都说得很清楚明白,可见应属事实。

此外,还可以用推理之法来证明“昆明池政变”的存在。

《枭雄兴亡录》中说李建成对付李世民的办法是“蚕食式”的,那基本正确,但失之片面。我们应该注意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争权,是有两个战场的:一是在京师内,这是主要战场,因为李渊仍在世,对于政权继承的人选,他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二是地方上,这里的斗争由于战场面积大,短兵相接的情景不易出现,所以显得较为隐晦。再加上史家为了掩饰李世民的夺位野心,对于他在地方上的种种经营都避而不谈,所以地方战场上的斗争不易为后世史家发现。

但现在基本都认为地方上的确存在着两兄弟的势力范围:河北、山东(崤山以东)一部分是李建成的势力范围,而河南、山东大部分是李世民的势力范围。

从前面几节的分析中可见,在京师这一战场上,李世民是全面处于劣势的:从朝中大臣到后宫妃嫔,从李渊到李元吉,无不是支持李建成而反对他的。

但在地方战场上,优劣之势却是逆转过来了。因为李世民长期在外征战,又担任过地方上的尚书令,所以地方上拥戴他的力量不少。

而李建成直到武德六年才在魏徵的建议下,利用对刘黑闼第二次战役的机会,在山东庆州、河北幽州等地培植地方势力。时间太短,远不及李世民的长期经营。而且,李建成培植力量的方法主要是以金钱来拉拢。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关系很脆弱,缺乏真正的忠诚。顺境时乐于锦上添花,一旦转为劣势就很难指望他们能雪中送炭。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后,地方上尽管也一度骚动,发生了李谖作乱之事,但终究不成气候。李世民还未派兵平定,他自己的内部就先自相残杀而告瓦解。这一方面是由于李世民对政变后遗症处理得很好,想乘乱浑水摸鱼者难以兴风作浪;另一方面却也说明李建成在地方上的经营并无太大效果。

反观李世民,他与地方力量的结合,是通过并肩作战而成的,属于出生入死的患难之交,非常忠诚可靠。“张亮事件”便是证明。

李建成对这一情况,应该是了解的。他曾欲借“张亮事件”来打击李世民,破坏他在地方上的势力,但告失败。这必定令他体会到李世民在地方上力量的强大。

史书上有一记载可说明李建成对这一点的认识。史载,李建成曾召李世民夜宴饮酒。李世民忽然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李渊知道后一面勒令李建成不可再召李世民夜饮,一面到秦王府探病。他估计到此事可能是李建成在酒中下毒,便对李世民说:“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李世民此时内心想必大喜过望,面上却是“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李渊就说:“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

但后来李建成、李元吉得知此事,就商量说:“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所以在李渊面前游说,说李世民身边的人多是山东人,“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李渊遂打消了让李世民迁往洛阳之心。

这一记载疑点甚多。如以李世民之精明谨慎,在他与李建成争权的形势下,怎会轻易接受夜饮之邀而不防备对方会在酒中下毒?另,人的体内能有多少血?李世民竟能吐血数升而不死,岂不成了医学上的奇迹?此处史书怕有夸大其词之嫌。而李渊承诺让李世民在洛阳建天子旌旗就更加不通。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李渊这样做岂不是制造出两个天子来,等于是制造国家分裂?

这一段史料真真假假,估计真相可能是李渊当时还未下定决心牺牲李世民,又看到两兄弟若挤在京中,争斗必难避免,所以想将李世民暂时调离长安到洛阳,以缓和二人的矛盾。所以,让李世民去洛阳是真,建立天子旌旗等则应属伪造。

而在李世民来说,当时他备受打击,完全处于挨打的境地,若能暂时离开长安,到他的势力强大得多的洛阳去,无疑是给了他一个喘息休整的大好时机。所以说秦王府内上下人等都欢欣雀跃,并非诬造。

但李建成对此点显然看得很准确,知道一放李世民出长安,就是纵猛虎归山、放蛟龙入海。而他此时正处于乘胜追击的阶段,岂能轻轻巧巧就让李世民溜出他的五指关?所以极力阻挠。

从唐初统一战争中李世民的表现可知,他堪称杰出的军事家。只要手上有兵,李建成就未必是他的对手。但在长安城中,李世民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没有军队可供调度。仅就法定允许的武士人数而言,东宫和齐王府合起来可有几千人(胡戟、胡乐的《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一文提到玄武门事变时,东宫、齐王府出动的兵数达三千之多),而秦王府却不过八百。虽然李世民曾私蓄兵力,但人数绝对不能太多。因为人数太多就会目标太大,易于被李建成发现。再说,东宫、齐王府同样也可以私蓄兵力。

不仅如此,由于李建成长期镇守京师,城中几万禁军,名义上虽不属他统辖,但暗下里的私交想必不错。再加上李渊站在李建成一边,一旦发生什么事变,李建成若要求李渊下旨将禁军调度权交给他,完全是可行的。

这么一对比,李建成以几万兵马对李世民的不足一千人,力量悬殊到这个地步,李世民想在长安内抗衡李建成简直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李建成才这么自信地说:“(秦王)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

正因如此,想来李建成推测李世民要有反抗行动,一定是潜逃出长安,到河南去纠集支持者和他对抗。若真的被他溜出长安,必定是兵连祸结、后患无穷。

首先,跟李世民打仗,他有把握胜吗?其次,就算侥幸胜了,那时一片锦绣江山亦必尽为焦土,对于他这个未来的统治者有何好处?所以,将李世民困在长安,尽快将之诛杀,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决非如《枭雄兴亡录》中所言是“徒劳无益”的。

研究历史,若能进行一些横向比较,有时会有很好的效果。日本深受中国影响,它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局面与中国颇为相似,可拿来借鉴。像日本尊氏足利不能守住天皇就是一个好例子,可与上述李氏兄弟的争权参照来看。

日本幕府时期的尊氏足利,“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天皇困在京城中,没有将他杀死。后来天皇男扮女装混出京师,召集起显家等效忠他的家族与足利对抗。虽然最终是足利胜了,但在战争中却使尊氏家族内部的矛盾激化,以致后来两兄弟反目成仇、兵戎相向。

不妨假设,李建成若不诛杀李世民,而李世民又不敢孤注一掷在玄武门发动政变,而是潜逃出长安到洛阳振臂一呼,号召起效忠他的地方势力跟李建成打仗。那时李建成一定得倚仗李元吉去应战。姑且不论李元吉能否是李世民的对手,即使退一步说,李元吉真的打败了李世民,他是否会像足利之弟在平叛中功劳赫赫,不甘心屈居于兄长之下而与之决裂呢?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李元吉有先除李世民再对付李建成之心,这种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李建成不能不考虑到后果代价之大,所以他定谋设下昆明池这“鸿门宴”来诛杀李世民,是合乎情理的。

从上述的分析也可看到一点:即李建成没有考虑到李世民会发动宫廷政变,因为他认定李世民在这种悬殊的力量对比下,在这种绝对的劣势中,决不敢轻举妄动。正因这一招想差了,直接导致了他的灭亡。

此外,证实“昆明池政变”存在的还有一条有力证据。在李世民上奏章指斥李建成欲冤杀他后,皇宫中一直支持李建成的张婕妤马上得知这一事情,将之转告给李建成。李建成与李元吉开始商量此事。李元吉感到李世民此举非比寻常,一定有非常行动紧随于后,所以建议李建成命令东宫中的卫队做好作战准备,同时假称有病,不去上朝。

李元吉长期跟随李世民在外作战,对李世民的谋划往往比李建成要看得更清楚。他这一建议本是十分明智,但李建成不以为然,说:“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李建成这一话中的“兵备已严”,是说京城各处兵马已经出动备战,进一步证实他已备下兵马来发动“昆明池政变”,否则无缘无故调动军队,岂不奇怪?

同类推荐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热门推荐
  • 报告老师,我有意见

    报告老师,我有意见

    “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肖小笑,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

    中国股市一直处于各种风口浪尖,争议不断。各种所谓内幕消息不绝于耳,各种圈钱手段层出不穷。似乎上海公司的背后,总有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作为投身资本暗战的当事人,你该如何识破各种圈套?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揭秘了上市公司的9大圈钱诡计和常用的37种用于欺骗投资者的运作手段,为投资者呈现出资本市场的嗜血本性。以便投资者深刻认识到资本市场隐藏着巨大风险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公开信息,发掘公司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 健康晚餐这样吃

    健康晚餐这样吃

    晚餐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一餐,忙碌一天后,如何补充能量才能让身体恢复最佳状态?《美食天下(第2辑):健康晚餐这样吃》根据晚餐吃精、吃对、吃健康的理念,合理搭配膳食,让消耗一天的身体恢复活力。
  •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如果说女人可以凭借姿色、温柔去挑战男人,那么男人就可以气质、魅力去挑战事业。气质:如果一个男人没气质,那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就犹如“脊椎”病变的人,“屹立不倒”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他必将沦为弱者。魅力:男人应有魅力。魅力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可能同任何卑贱的东西联系起来。自信的男人有魅力:自信的男人总是将神话变成现实,他们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放射着自信的光芒。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捣蛋江湖:师傅别跑!

    捣蛋江湖:师傅别跑!

    穿越古代,她就遇到了一个好看到人神共愤出门必须带面具的师傅,一个邪气外露的魔教教主,以及腹黑无比的小王爷!虽说一切不外乎就是见招拆招,但她真的扛不住啊!还有!师傅,你是我的!别想逃!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