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32

第32章 從《文辨》看王若虛的散文觀念(2)

王禹偁的《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是宋代記體名文,然而由於後者信筆放懷,不守成規,宋人早就對它的體制有所批評,王安石、黃庭堅等人甚至認為《竹樓記》比《醉翁記》更好。王若虛不執此議,他認為:“《醉翁亭記》雖涉玩易,然條達迅快如肺肝中流出,自是好文章。《竹樓記》雖復得體,豈足置歐文之上哉?”、“宋人多譏病《醉翁亭記》。此蓋以文滑稽,曰:何害為佳,但不可為法耳。”(《文辨》三)

當然,“文無定法”也是相對而言,文章創作總是要有一定的理路可循,那麽,什麽是王若虛觀念中的“無法之法”呢?在這方面,蘇軾“隨物賦形”的理論是深為王若虛認同的。

他曾引用蘇軾《自評文》中的一段話:“東坡自言其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滔滔汩汩,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自知所之者,常行於所當行,而止於不可不止。’論者或譏其大誇。予謂惟坡可以當之。夫以一日千里之勢,隨物賦形之能,而理盡輒止,未嘗以馳騁自喜,此其橫放超邁而不失為精純也耶?”(《文辨》三)在前代的作家中,王若虛最為推崇的便是蘇軾了,儘管金代中後葉党懷英、趙秉文等人認為文當以歐陽子為正,東坡雖出奇,而非文之正體,但是,王若虛認為,蘇軾的“奇”是出自胸臆的,並不是刻意為之,蘇軾在結構和立意上的創新來自於他高超的藝術手段和非凡的識見,在這方面,他認同了陳師道對揚雄之“奇”與“蘇軾”之“奇”的比較。“陳後山曰:“揚子雲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故思苦而辭艱。善為文者因事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谷、風摶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子雲雖奇,故不能奇也。此論甚佳,可以為後學之法。”(《文辨》一)

“隨物賦形”、“因事出奇”,所達到的境界自然是文理氣脉的流暢貫通。但是在這方面,包括蘇軾在内的文章大家也常有阻斷文勢的疵病。王若虛就具體作品多有指出:

崔伯善嘗言:退之《送李愿序》“粉白黛緑”一節當删去,以為非大丈夫得志之急務。其論似髙,然此自富貴者之常,存之何害?但病在太多,且過於浮艶耳。餘事皆畧言,而此獨説出如許情狀,何邪?蓋不惟為雅正之累,而其於文勢亦滯矣。(《文辨》二)

東坡《杞菊賦》云:“或糠核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諸本皆同。近觀秘府所藏公手書此賦,無瓠、墨二字,固當勝也。東坡詩論其末云:“嗟夫!天下之人欲觀於詩,其必先知夫興之不可與比同,則詩之意可以意曉而無勞。”而其中又有云:“嗟夫!天下之人欲觀於詩,其必先知比、興。”此十六字蓋重複也。不惟語言為贅,其於上下文理亦自間斷,此灼然可見。(《文辨》一)

而虛詞運用不當對文勢的阻滯無疑使得文章顯得冗弱不健。

據《桑榆雜錄》記載,歐陽修《醉翁亭記》一出,四方爭相傳誦。一次王安石和幕僚們閑坐,有學者認為《醉翁亭記》其中使用的“也”字太多了,王安石説:“以某觀之,尚欠一字也。”座中有范司户説:“‘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必此處欠之。”王安石認為正中下懷。王若虛對這段材料表示了懷疑:“若如此説,不惟意斷,文亦不健矣。恐荊公無此言,誠使有之,亦戲云耳。”(《文辨》三)這種推斷是有道理的,王安石為文是最崇尚雄健峭刻的,説他給原本餘徐散漫的《醉翁亭記》再加一個助詞,的確令人懷疑。

三、語言論:繁簡得中、安妥愜當

論文者求其當否而已,繁省豈所計哉?(《文辨》一)

散文語言的繁簡問題也是王若虛《文辨》討論的一個核心的理論問題。學者一般認為散文語言越簡練越好。例如晉代張輔評司馬遷和班固的史書云:“遷叙三千年事止五十萬言,而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萬,繁省不同,優劣可知。”(《文辨》一)這裏簡單地將兩部史書跨越的時間和所用的字數對比一下就做出了優劣的判斷,自然過於武斷。王若虛對這種看法做出了分析和批評:“遷之所叙,雖號三千年,其所列者幾人、所載者幾事,寂寥殘缺,首尾不完,往往不能成傳。或止有其名氏,至秦漢乃始稍詳,此其獲疏略之譏者,而反以為優乎?”並嘲笑張輔的看法:“此兒童之見也。”

王若虛認為,文章語言的簡繁應該以表達意思的要求來評價,不應當簡單地厚此薄彼,他針對學界流傳甚廣的一個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宋代中期的時候,古文運動開始勃興,但是取向各有不同。尹洙學習左氏春秋,以“簡而有法”為創作準則;而歐陽修則取法韓愈,着力在語言的散體化處用功。據宋人筆記記載,他們同在西京錢惟演幕府的時候,一次共同為錢惟演作《河南驛記》結果歐公用了五百字,而尹師魯(尹洙)僅用了三百八十餘字。歐公不服氣,於是重撰一記,比尹文還少十二字,而且完備有法度。這則材料常常被後世作為散文語言貴在簡練的例子,但是王若虛認為:“此特少年豪俊一時爭勝而然耳,若以文章正理論之,亦惟適其宜而已,豈專以是為貴哉?蓋簡而不已,其弊將至於儉陋而不足觀矣。”王若虛明確反對盲目求簡以至於損害文章内容表達的傾向。在王若虛看來,真正要删减的,是那些繁複的代詞和濫用的虛字。

洪邁《容齋隨筆》云:“石駘仲卒,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後者,曰:‘沐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此檀弓之文也。今之為文者不然,必曰沐浴佩玉則兆,五人者如之,祁子獨不可,曰:孰有執親之喪而若此者乎?似亦足以盡其事,然古意衰矣。”慵夫曰:“邁論固高,學者不可不知,然古今互有短長,亦當參取,使繁省輕重得其中,不必盡如此説也。沐浴佩玉,字實多兩處,夫文章惟求真是而已,須存古意,何為哉?”(《文辨》一)

洪邁謂:“《漢書·溝洫誌》載賈讓《治河策》云:河從河内,北至黎陽,為石堤激使東,抵東郡平岡;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黎陽觀下;又為石堤使東北,抵東郡津北;又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陽;又為石堤激使東北,百餘里間,河再西三東。凡五用石堤,字而不為冗複,非後人筆墨畦徑所能到。”予謂此實冗複,安得不覺?然既欲詳見其事,不如此當如何道?蓋班氏之美不必言,是特邁過愛而妄為高論耳。(同上)

為了説明怎樣做到繁省得中,王若虛還親自捉刀對前人文章進行修改,例如揚子雲《解嘲》原文云:“為可為於可為之時則從,為不可為於不可為之時則凶”王若虛認為這不成義理。只説“為於可為之時、為於不可為之時”或云“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為之”(《文辨》一),就可以了。

除了繁省要得中以外,王若虛還以嚴格的標準對前人文章中用語不當的地方進行了指摘,他所詬病最多的便是《史記》和《資治通鑒》,他認為:“文法之疏,莫遷若也。”在這方面較為推崇《左傳》和《漢書》,而對於諸如韓愈、歐陽修、蘇軾等人的經典文章,他也多能指點出其中的“不安”之處。他幾乎用了整整一卷的文字來指摘韓文的疏漏,對所激賞的宋文,包括歐、蘇等人的文章也多有批評。例如:“東坡《韓文公廟碑》云:‘其不眷戀於潮也審矣。’‘審’字當作‘必’,蓋必者料度之詞,審者證驗之語,差之毫釐而實若白、黑也。”這些批評十分細緻深刻。

在這方面的例證,包括用典的不當、稱謂的紊亂、過渡詞的欠缺以及各種極易被忽略的毛病,王若虛都能用苛刻的眼光指出,其中絶大部分評語是經得起後世的推敲的。在對前代文章的盲目推崇的傳統中,這的確是頗有警醒意義。

此外,王若虛的四卷《文辨》中還保存了他關於選本、校勘、作品本事評價等很多精彩的論述和獨到的發現。可以為學界參考取證。

王若虛的散文批評理論體現了一種客觀的懷疑精神和嚴謹的評價態度。既不尊古,也不厚今;既欣賞文體的突破創新,又抨擊過度的模擬和雕飾;既倡導删减繁冗,又反對過於儉陋。自然真率、平易曉暢和精潔峻健是他的散文美學理想。

金代文學是在北宋文學的直接沾溉下發展起來的,它與南宋文學同源而異趨,由於地域和政權的因素,金代學者往往能够有一個比較獨立的立場和眼光來審視作為漢族政權譜系下的文學發展,對很多宋人習焉而不察的錯誤有所發現,王若虛《文辨》正是這方面成就的傑出代表。

王若虛的散文觀念保存和發展了北宋歐、蘇等人重内容而輕雕飾、推崇創新、崇尚文理自然的傾向,指明了在衆多典範作品中正確的參照態度,其在大體上要求解放、細節上要求愜當的總體思路為宋文之後散文的突破指出了方向,可惜由於時代的原因,元、明以來的後學並未對其給與重視,現在看來,這些理論對我們認識古代散文的發展規律和藝術成就仍然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同类推荐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
  •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

    《外国经济学家的小故事》终于定稿了。该书能够最终定稿并付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汗水,编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王正好、沈军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出版平台。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教你学帆船·帆板

    教你学帆船·帆板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物理探谜

    物理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一世浮沉宫心计:帝妃策

    一世浮沉宫心计:帝妃策

    一代影后,拍戏过程中,竟穿越至剧本所在的时空,唯有假戏真做,本以为只要按着历史演好自己的角色便能安然无恙,谁料人事皆非,步步惊险……本该帮助自己最多的贴身丫鬟却死于非命;本该对自己厌恶入骨的他,却看似有爱,但又若即若离,暧昧不明;本该谋朝篡位的父亲却对朝廷忠心不二誓死效忠;本该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太后却冷漠无情……她,失去了自己所熟知的剧本,该如何安然演完这出戏?究竟,宫廷之中藏着什么为今人所不知的秘密……
  • 马上生活

    马上生活

    城镇里的许多土著,都有些看不上外地人,但好职位大多被外地人占了,钱财也大多被外地人赚走了,土著的心里,不可能不起一点波浪,再面对外地人的时候,眼里有了光彩,只把不屑埋在骨子里,说话做事,都跟你保持着距离。
  •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对你情不自禁:不能没有你

    他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没有说我想追求你,没有说我喜欢你,更没有说我爱你,他只是说“董知微,我想要你”。他从未在她面前露出这样焦躁不安的样子,这样的袁景瑞让董知微感到陌生与心软,之前的战栗被一种深切的悲哀替代。“不!”她在自己窒息之前开口说话,阻止他任何进一步的动作。她不是不知道他深爱着她,不是不知道他用情多深,只是在受过伤后,她不再勇敢、不再自信。她能做的,只能是拒绝与逃避。而这些,他不懂!
  • 夫人威武

    夫人威武

    千里之外的燕州,荒凉之地,身为礼部侍郎千金的顾秋澜在这里耀武扬威,霸道凶悍。京城里,国公府的小少爷秦慕川得知父母为他订了一门婚事。在听说对方是礼部侍郎的千金后,秦慕川顿时没了兴致——名门闺秀是这世上最没意思的女人,呆板又无趣。于是,当顾秋澜被燕州人民欢送回京与秦公子完婚的当晚,秦公子——溜了!
  • 你丫抢婚有完没完

    你丫抢婚有完没完

    身为京城首富的秦府,一直有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秦老爷竟穷地连女儿都养不活了!只好选一个富贵女婿来担当重任。但秦小姐,却人冷如冰,难起一丝涟漪!她深信,多情是人生的最大不幸!既然婚姻只是人生必然的旅程,那嫁与不嫁?嫁与什么人又何妨?可惜,上天总好像与她做对!不,确切地说,有一个男人总是与她做对!每一个大婚之日,他都恶劣地出现!抢婚,抢婚,抢个没完没了!第一次抢婚的理由是,因为太无聊了,他要小赌!第二次抢婚的理由是,大红花轿穿过他的府门,他看着碍眼!第三次抢婚的理由是,好歹已经有了肌肤之亲,为何不给他这个奸夫打声招呼而第四次更夸张,竟然在京城地下挖了一条地道直通新房,干什么?抢婚呀!可真等到他自己也想过过当新郎的瘾时,报应终于来了,新娘子又被别的不明人士抢走了!可恶,抢婚-----可是他的专利权呀,竟然有人敢侵犯他的权利,这不是找死吗?秦涟漪-----面对尘世,就算再冷然,但她毕竟是个女人,有些东西还是放不下,生命这东西就像一朵美丽诱惑人的花,而她的生命则仿佛一朵被折断的花,拿走不是,丢弃也不是,接回去更不可能,真是左右为难。唐天齐-----她这样冷冰冰的人,难道对关系女子重大名节的事情就真的如此无动于衷?终有一天,他要找到让她惊慌失措的事情以供自己娱乐,至于现在嘛?仅仅只是个开始,后面的戏码更多,更长,更精采。林怀玉-----他曾经以为这上天是眷顾自己的,如今却觉得,这一场婚事,仿佛是月老打的一个呵欠,如今,清醒了,原本一切美好的梦想,彻底成了泡影。夜媚娘-----这一抱,那么紧紧的拥抱,尽管动机只是为了让她不伤害他的妻子,但却唤醒了她心中早已掩埋许久的温柔。唐玉轩-----她呕吐的样子很美,许多年之后,当他流离失所,四处被官兵追杀的时候,他偶尔停下来之时,他记忆最深刻的反而是她吐的一塌糊涂的那个午后。风为织-----如果没有那伙山贼,如果没有轻尘的那些隐瞒,一切是否都会不同呢?可惜,人生没有什么如果,有些东西永远回不去了!柳轻尘-----也许,再轻的尘土即使想飞上枝头,也总归只会随风而动,直到有一天风遗忘了它,尘土怎可留住风的脚步呢?秦天放-----她与他,就好像她是开在宋代文人笔下的一朵清梅,而他的心则在明代的墙角枯萎着。唐心儿-----敢和她抢男人的女人,那下场只有一个字,死,死,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重生之暖玉温凉

    重生之暖玉温凉

    世上有种女子,不笑,则不知倾城与倾国。没有人知道十年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塑梦最初的年华,能够生出无限的希望。可以结婚生子,可以事业有成,就是不可能如温良一样,一成不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十年前,孑然一身,两手空空的住进这幢奢华的大别墅里,从此人生定格,温谦恭顺,一心一意的爱着那个包养她的男人,劳心劳力的拉扯着他年仅两岁的儿子。好日如流水,一晃十年,除却眼角渐增的皱纹,和那孩子日益拔高的个头,一切和往年一摸一样。是啊。一模一样。他朝九晚五的生活,他隔三差五的情人,照着往常的模样画。每一笔,都在她心上狠狠割上血淋淋的一刀。然而,她有什么资格呢。她和那些女子相比,不过是新卒和老卒的区别而已。倒是难得他能留她这早该是朵昨日黄花的东西到如今了。或许是实在需要个保姆来照看孩子吧。毕竟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同她亲厚。不,没有或许。十年的相处,十年的爱,他每一个动作,他每一个表情,她都清清楚楚的记着,明镜一样置在心间,于是足够了解他。那样的金字塔顶的家世,那样俊美精致的相貌,又是那样唯我独尊的性格,怎么会懂一个爱字,怎么写?她用十年的青春光阴和梦想,终于换来了这样的答案,内里痛彻心扉,唇上温柔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