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01

第1章 “且字”考:命字文化變遷視野下的觀察(1)

姚永輝

中國古代的稱謂紛繁,它們有時既是社會個體成員的符號表徵,也是社會不同群體、個人之間關係的反映,更是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的具體載體。“稱名”或“稱字”,是稱謂系統中基本的兩種形式,兩者各有其不同的結構和使用規則。

《禮記·檀弓》云:“幼名,冠字。”孔疏云:“生若無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又云:“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禮記正義》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1286頁。在古代的人際交往中,“稱字”相對於“稱名”,使用頻率更高。依據先秦禮書,除君父等可直呼其名之外,幾乎其餘的人都須稱對方之“字”,以示尊敬其父母所命之名。命字原則與其基本結構形式,在《儀禮·士冠禮》中有明確記載,三加冠後,賓為冠者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儀禮注疏》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957頁。然而,考察實際稱謂,卻並不能完全對應“伯(仲、叔、季)某甫”的結構形式,如稱孔丘字,就有“仲尼”或“尼甫(父)”兩説。筆者認為,就命字形式而言,冠而字之,所命為單言字,就稱字形式而言,卻有稱“正字”和稱“且字”之别。舉例而言,孔丘字“尼”,稱呼其正字為“仲尼”,稱呼其“且字”則是“尼甫(父)”。從賈公彥等人開始,人們對“且字”及其用法聚訟紛紜,儼然已成一樁公案。相較之下,段玉裁的解釋較為明晰段玉裁撰,鍾敬華校點《經韻樓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頁。。本文試圖在考釋前代諸説的基礎上,略探“且字”的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考察“且字”在命字文化的遷演中發生了怎樣的變異。

一、“且字”及其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

(一)何谓“且字”

“且字”之説最早見於鄭玄、何休的經注文,凡十一處,即《儀禮》四處,《禮記》四處,《春秋公羊傳》三處,具體如下:

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儀禮·鄉飲酒禮》)

鄭注云:“某者,衆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别之,又同則以且字别之。”《儀禮注疏》卷一〇,第988頁。

命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儀禮·士喪禮》)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若言山甫、孔甫矣。”《儀禮注疏》卷三七,第1142頁。

適爾皇祖某甫。(《儀禮·士虞禮》)

鄭注云:“某甫,皇祖字也。若言尼甫。”《儀禮注疏》卷四三,第1174頁。

主人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饗!(《儀禮·少牢饋食禮》)

鄭注云:“伯某,且字也。大夫或因字以為諡。”《儀禮注疏》卷四八,第1201頁。

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烏呼哀哉,尼甫!”(《禮記·檀弓》)

鄭注云:“因且字以為之諡。”《禮記正義》卷八,第1294頁。

陽童某甫。(《禮記·雜記》)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禮記正義》卷四一,第1553頁。

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禮記·曲禮》)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禮記正義》卷四,第1260頁。

其死曰:“孟子卒。”(《禮記·坊記》)

鄭注云:“孟子,蓋其且字。”《禮記正義》卷五一,第1622頁。

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春秋公羊傳·桓公四年》)

何休注:據劉卷卒,氏采,不名且字。《春秋公羊傳》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2215頁。

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何休注:“札者,冠且字也。”《春秋公羊傳》卷一六,第2286頁。

劉卷卒。(《春秋公羊傳·定公四年》)

何休注:“劉卷,氏采,不名,且字。”《春秋公羊傳》卷二五,第2336頁。

鄭玄、何休在注解中指出句中“且字”所在,對“且字”本身卻语焉不详。何謂“且”?《説文》云:“且,薦也。”段注云:“凡承藉於下曰且,凡冠而字,只有一字耳,必五十而後以伯仲,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儀禮注疏》卷三,第958頁。又,段注《説文》之“甫”云:“五十以伯仲乃謂之字。以下一字為伯、仲、叔、季之薦,故曰且字也。甫則非字,凡男子皆得稱之。”《説文解字注》,第128頁。換言之,“伯某甫”,“伯”是排行,“甫”是對男子的美稱,而段氏所言“承藉伯仲”者,正是“伯某甫”之“某”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就命字形式而言,所命為單言字,即“伯某甫”之“某”,但就稱字形式而言,五十歲後冠以排行,即“伯某甫”,那麽二十歲後五十歲前,未冠以排行的時候,就只能稱“承藉伯仲”之——“某”,單獨稱“某”不便,故又以多種搭配形式輔助稱之,如“某甫”。

段玉裁所説且字暗含兩義。第一、“且”字。指“伯某甫”之“某”,它是具有“承藉伯仲”功能的獨立語言單位;第二、“且字”。指區别於正字的另一種稱謂法。簡單地説,之所以把“某甫”稱為區别於正字的且字,是因為“某”在正字“伯某甫”的結構中具有承藉伯仲的功能。以孔子為例,單字“尼”,稱正字為“仲尼(甫、父)”,稱且字則為“尼甫(父)”。

事實上,依據現有文獻,從唐代至明清,關於“且字”及其用法就從未曾達到共識,賈公彥和孔穎達各執一端的觀點則是引發論爭的根源。賈公彥云:“《檀弓》云‘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是呼伯仲之時,則兼二十字而言。若孔子生於周代,從周禮呼‘尼甫’,至五十去‘甫’以‘尼’配‘仲’,而呼之曰‘仲尼’是也。”《儀禮注疏》卷三,第958頁。賈公彥認為二十歲後五十歲前,稱其且字“某甫”,五十歲後,稱其正字“伯某甫”。孔穎達所持观点则與賈公彥有較大差異,云:“人年二十……冠而加字。年至五十,耆艾轉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别之。至死而加谥。……二十之时,虽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五十之时,直呼伯仲耳。”《禮記正義》卷七,第1286頁。孔穎達認為在其二十歲後五十歲前就可稱之“伯某甫”,五十歲後轉尊,取消“某甫”,只能稱呼對方伯仲。

賈公彥與孔穎達的分歧,後世屢有論議。如朱熹就贊同孔穎達的説法,《儀禮經傳通解》卷一云:“《檀弓》孔疏云:人年二十,冠而加字,如曰伯某甫者,年至五十,耆艾轉尊,則又舍其某字,而直以伯仲别之,與此賈疏不同,疑孔説是。”朱熹等《儀禮經傳通解》卷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1983年版,第22頁。王應麟也注意到關於且字的論爭,云:“二十為字,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此《儀禮》賈疏也;二十已有‘伯某甫’,仲、叔、季,雖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至五十直呼伯仲,此《禮記》孔疏也。朱文公曰:疑孔疏是。”王應麟撰,翁元圻等注,樂保群、田松青、呂宗力校點《困學紀聞》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78頁。與朱熹不同,孫希旦支持賈公彥,認為:“五十以伯仲,賈、孔之説不同,蓋賈氏為是。”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贊點校《禮記集解》卷八,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07頁。

段玉裁的觀點更接近賈公彥,淩曙在《群書問答》中指出:“誠如孔説,則徒以伯仲,將何以區别人耶?”淩曙《群書問答》,《叢書集成續編》第24册,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頁。可謂直刺孔説要害。

(二)“且字”的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

據前文所舉經注文,“且字”的結構形式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某甫”、“伯某”(“伯”為敬老之稱,非排行案:《儀禮·少牢饋食禮》之“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鄭注云:“伯某,且字也。”賈疏云:“以某在伯下,若其在子上者,某是伯、仲、叔、季,以某且字,不得在子上故也。”胡培翬云:“此經云‘伯某’即‘伯某甫’,省文也。注云‘且字’,蓋稱‘伯某’之‘某’為且字爾。”(胡培翬《儀禮正義》卷三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第70頁)賈、胡二人説法相類。但若如賈、胡二人之説,“伯某”是“排行+且字”的搭配,何以鄭玄籠統以“且字”釋之,而不單獨言明“某”是為“且字”呢?我們可參照其他經注文本來解釋。《春秋公羊傳·桓公四年》傳云:“其稱宰渠伯糾何?下大夫也。”何休注云:“稱伯者,上敬老也。”此處“伯糾”的搭配形式是“敬老之稱+且字”,與“某甫”等都同為“且字”加上某種美稱的結構形式,何休的注文為理解鄭注提供了極好的參照,以之來解“伯某,且字”,注文文意可通。因此,筆者仍把“伯某”視為稱呼“且字”時的搭配形式之一,而不採納賈公彥和胡培翬的説解。)、“氏、采+某”(如劉卷)、“身份+某”(如王札子)。其實,只要未冠以排行,大多可視作稱其“且字”,先秦时期,“某甫(父)”、“氏、采+某”這兩種結構形式最為常見,稱呼對方“且字”之時,結構靈活、形式鬆散,除了根據經注文推出的幾種結構形式之外,“且字”還可與其他美稱搭配稱呼,如“子(男子美稱)+某”等。

除依據被稱呼人的年齡,或稱其“且字”,或稱其“正字”的基本規則之外,結合經注文,還可歸納出以下三種“且字”的使用語境。案:當然,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早在秦漢時代,有關“且字”記載就已至為簡略,而實際的運用通常較文獻記載更為複雜,因不同等級身份、場合往往可能有更多具體的使用細則。

第一、稱呼已故之人,多用於祭典等儀式,或用於避諱等。

《春秋左氏傳·桓公六年》傳云:“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春秋左傳正義》卷六,第1751頁。周人對於已故之人“以鬼神之道待之,故不稱其名”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贊點校《禮記集解》卷二七,第1055頁。,稱其“且字”,鄭玄所云“尊神不名”正是此意。如稱呼亡故的長者,如《儀禮·士喪禮》:“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命蓍者代主人發佈命筮辭時,稱呼其亡父的且字——“某甫”。《儀禮·士虞禮》行再虞禮之時,祝告死者和先祖合而安之,云:“適爾皇祖某甫。”稱呼死者先祖的且字——“某甫”。《儀禮·少牢饋食禮》主人致命筮辭云:“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稱呼先祖的且字——“伯某”。稱呼未成年便已亡故的庶子,如《禮記·雜記》:“陽童某甫。”鄭注云:“陽童,謂庶殤也。”案:上述四條例的出處頁碼標注見前文,此處略。雖未行冠禮取字,但尊神不名,故為之造字,亦稱“某甫”。

除典禮中因“尊神不名”稱“且字”之外,有時,“且字”也用於避諱。如稱呼亡故的諸侯夫人,《禮記·坊記》:“其死曰孟子卒。”鄭注云:“吳,大伯之後,魯同姓也。昭公取焉,去‘姬’曰‘吳’而已,至其死,亦略云‘孟子卒’,不書‘夫人某氏薨’。‘孟子’蓋其且字。”孔疏云:“若其不諱,當云‘夫人姬氏薨’,以諱取同姓,而云‘孟子卒’。孟子是夫人之且字。沒其氏,書其且字,又沒其薨而略言‘卒’而已,皆為同姓諱之。”又云:“若既笄而字,當云伯叔季,若伯姬、季姬。今云孟子,故知‘且字’也。”《禮記正義》卷五一,第1622頁。

此外,賈公彥認為,正祭(首日之祭)時應稱皇祖為“伯某”案:但賈氏將“伯某”之“伯”視作排行,並不贊同,參考前注。,若遇告祭和非常祭時,則應稱“某甫”。前者如《儀禮·少牢饋食禮》之“皇祖伯某”,後者如《儀禮·聘禮》“賜饔”一節,主國國君派卿到賓館向别國使者送去活牲等,使者行筮屍祭,尊神求福,屬告祭,僕為祝云:“薦嘉禮於皇祖某甫。”《儀禮注疏》卷二四,第1071頁。對於無諡號的士而言,正祭稱“某子”(非且字,如伯子、仲子等),如若遇告請之祭則稱其且字“某甫”。

第二、稱呼生者,以表尊敬。

如《禮記·曲禮》中天子駕臨諸侯國,祈告鬼神,不親自去,祝往致辭時稱天子為:“天王某甫。”

第三、稱呼生者,以區别同姓且同排行者。

這是鄭玄在注文中唯一談到“且字”的具體語用之處。《儀禮·鄉飲酒禮》云:“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鄭注云:“某者,衆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别之,又同則以且字别之。”

(三)“且字”考辨對於文獻校勘的意義

“且字”在鄭玄、何休的經注文中曾提及,但因語焉不詳,後世之人多不明其意,因此致使文字錯訛,含混難明,對“且字”展開考辨,可正訛字、去衍文、補脱字等。案:段玉裁《且字考》中提及多條,筆者在此基礎上又有所補充。

同类推荐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这些故纸堆里的爱恨情事跨越千年,亦狐亦人,依旧鲜活。历经岁月沉淀的首饰,件件都盛满千古风情。在这些首饰缝隙的尘埃里,红香遍染,仿佛还留着女子风华绝代的背影。山中狐仙恋上人间烟火,牵扯出四段令无数尘世男女沉醉痴迷的,翠浓欲滴,人狐情感纠葛。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亦缘亦劫,可也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钗环珠佩枕悲欢,尘世花开忆红颜,得失看似一念之间,其实还是因为人心底的那一点点贪念
  • 狂揽男颜傲天下

    狂揽男颜傲天下

    她,莫清玥,本是现代的孤女,如今是王府小郡主,时而懒,时而黠,时而冒出大堆爱心,时而冷酷无情。在家永远随意札着流苏髪,发际斜插简单的木簪子,一袭白衫永远干净清朗,时而一壶茶,一把琴自娱自乐,时而欺负自己的亲亲小哥,“作威作福”,王府人称“恶魔假少爷”。在外一身月白色的长袍,一把软剑,一壶酒,领着小童,逛着帝都各大繁华之处,人称“逍遥世子”。“与其留一个不定时炸弹在自己身边,还不如现在就拔了!”黑暗中,她看着躺在地上的小男孩,冷声叙述。“不要以为没有人不知道,这天下还没有不透风的墙!”昏黄的光线下,她看着跪在地上的美妇,绝美的容颜闪着残忍的神色。“世上没有我得不到的,只是看我有无兴趣罢了!”傲世山巅,她和他一起煮酒焚琴,霍尔,她放言。———————————————————————————————他,莫萧若,凤天皇朝第三子,野心勃勃,腹黑狡诈,总是无害的表情现于世人,唯有她,一眼望尽他的本质——“笑面狐狸假慈悲!”他,玄渊,凤天皇朝丞相的小公子,温柔似水,语若清风,令人心旷神怡,唯有她,能够触动他的灵魂,“你的笑容令我心疼!”他,风吟尘,一代医仙的嫡传弟子,悬壶济世,清灵出尘,嘴畔永远挂着淡淡的笑意,暖如人心。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故丰神如玉兮,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看闲庭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一把剑,一壶酒,一世逍遥,可好?”他,景霜寒,一身傲世功夫,不屑武林盟主之位,逍遥恣意,没有表情的脸,不知碎了多少名门千金的心,只有她,看得到他的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楚行风,楚臣皇朝的太子殿下,嚣张傲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直到遇见她,才明白这世间的女妆亦不逊色男儿!他,江一刀,武林侠客,憎恶分明。一身风风火火,却被她的凉水所熄灭,“本公子最恨的就是火!”还有他他他……——————————————————————————————世间红尘繁华如锦,这江山谁主沉浮?这江湖谁堪笑傲?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谁醉清玥?———————————————————————————————本文女主强悍,美男多多,各个风味不同,喜欢的就把收藏和票票给来吧,结局绝对完美!明蓝的旧文《战国殇》战国时期,尚在萌芽的爱情被扼杀摇篮中的殇情明蓝的新文,短篇小言《十年过》她用十年爱他;他用十年还她!
  •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

    肖平的《湖广填四川》是一部重说历史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勾连,以文学化的想象叙述,从屠蜀传说中剥离历史的虚实,重说一段三百余年的移民史。“构架不繁而文字清爽,为同类著作所未见,堪称翘楚。”(流沙河评)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从移民们入川的经历、创业的历程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巴蜀的深远影响入手,全景式地展现了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犯罪心理档案(第2季)

    犯罪心理档案(第2季)

    善与恶的殊死角逐背后,也囊括了所有人性的丑陋,充满着绝望、怨恨、嫉妒、贪婪、傲慢。公安厅最隐秘最不可告人的档案完全揭露,你将深入犯罪现场,每一起凶案都让人头皮发麻,直面最令人恐惧、最沉重难解的人性之恶!一连串神秘莫测的死亡,一系列最诡异的犯罪手法。真凶一直躲在我们背后黑暗的角落,与我们同眠共餐。人与恶魔之间,一部书囊括了几乎所有犯罪元素,其实只隔着一步的距离。天黑了,请不要闭眼!
  • 老六闸

    老六闸

    父亲名义上不是爷爷的儿子,其实是爷爷亲生。爷爷熊老六解放前就是名震汾河灌区的埝头,曾是一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经历奇特,晚景悲惨、一生坎坷,父亲却不买爷爷的账,与爷爷性格不合,争战不断。爷爷尽管对儿子百般宠爱,最终却将儿子“活埋”;由此,也使奶奶与爷爷根绝往来。这其中的离奇曲折、恩恩怨怨、情感纠结禁不住令人心灵震撼、荡气回肠、杂味无穷。
  • 契约丑妻:帅老公别跑

    契约丑妻:帅老公别跑

    “只要你娶了这个丑女人,我保证马上资金注入你们孙氏避免破产的危险。”白富美的前女友趾高气扬并带着戏谑的在孙建安面前笑道。“娶就娶,但你要说话算话!”高富帅的孙建安牛脾气上来了,“不就是一个契约丑妻吗?晚上关上灯你和她都一样。”前女友听到这里脸都气绿了,“好,我就要看看你每天都面对着一个丑女丑妻要怎么生活的幸福又有滋味~!”<br/>??“尼玛,你们说谁丑呢?我只不过就是单眼皮厚嘴唇和趴鼻梁,又壮了点而已。嘿嘿,不过这男人可真帅,天上居然砸下了个帅老公给我,不要白不要。”刘双喜对着孙建安直流口水。<br/>
  • 泼辣女的古代种田生活

    泼辣女的古代种田生活

    女主角:王珍珍男主角:张德武配角:村里的所有人,哮天犬,空间萌宠等等内容简介:女主角王珍珍在现代是个性格泼辣的白领女孩儿,相亲路上撞到流浪狗,这一撞便让王珍珍魂穿到了古代一个有一位愚孝但俊俏的相公,有了三个小孩,肚子还有一对战神转世的龙凤胎宝宝的女主身上,从此她代替原主而活。带领家人分家致富,修仙,创立紫薇宗门,做宗主,找回各地散落的神仙和神兽,建立另一个宇宙时空,完成时空赋予的使命,成就神仙果位。
  • 极品游侠

    极品游侠

    圣禽,魔兽,神器,国宝,仙境,秘园,此类,未被人们揭晓的事物所散发的吸引,让不少人为之向往,而“游侠”,就是探索古文明,保护稀有生物,捉拿重要嫌犯以及解决一些特殊事件的职业,三个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少年,在重重险关下通过考验,得到“游侠”职业证书后,开始了他们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