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200000020

第20章 永嘉四灵(3)

叶适曾亲选四灵诗为《四灵诗选》(是书已佚,其详见许棐《跋四灵诗选》),这是个很有意味的举动,至少可说明叶适很看重四灵诗。叶适卒于嘉定十六年(1223),此前徐照(1211年卒)、徐玑(1214年卒)、赵师秀(1220年卒)已相继去世,叶适为徐照写了墓志,为徐玑作了墓志及祭文。在祭文、墓志里,叶适高度评价四灵的诗歌创作,《徐道晖墓志铭》说:“有诗数百,斫思尤奇,皆横绝欻起,冰悬雪跨,使读者变踔憀栗,肯首吟叹不已。然无异语,皆人所知,人不能道尔。”除从诗歌风格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对徐照诗作褒扬外,叶适还就当时非议晚唐诗的说法进行了驳斥:“夫束字十余,五色彰施,而律吕相应,岂易工哉!故善为是者,取成于心,寄妍于物,融会一法,涵受万象,豨岑桔梗,时而为帝,无不安节赴之;君尊臣卑,宾顺主穆,如丸投区、矢破的,此唐人之精也。然厌之者谓其纤细而害道,淫肆而乱雅,至于庭设九奏,广袖大舞,而反以浮响疑宫商,布缕缪组绣,则失其所以为诗矣。”肯定了四灵的首创唐诗之功:“然则发今人未悟之机,回百年已废之学,使后复言唐诗自君始,不亦词人墨卿之一快也。”叶适《徐道晖墓志铭》,《叶适集》,第321页。而在《徐文渊墓志铭》中,叶适更赞叹说:“君每为余评诗及他文字,高者迥出,深者寂入,郁流瓒中,神洞形外,余则俯仰终日,不知所云。然则所谓专固而狭陋者,殆未足以讥唐人也。”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叶适集》,第410页。为抬高徐玑地位,不惜贬低自己,说徐玑是“高者迥出,深者寂入,郁流瓒中,神洞形外”,而自己则“俯仰终日,不知所云”,提携之情,令人感叹。

二、诗学观念的契合

叶适身为一代巨儒,位高名显,却对四灵诗大加叹赏,甚至不惜屈己,实在有些奇怪。因而,叶适这样做的原因,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早提到这个问题的是周密,《浩然斋雅谈》说:

水心翁以抉云汉、分天章之才,未尝轻可一世,乃于四灵若自以为不及者,何耶?此即昌黎之于东野、六一之于宛陵也。惟其富赡雄伟,欲为清空而不可得,一旦见之,若厌膏粱而甘藜藿,故不觉契于心耳。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上,《浩然斋雅谈·志雅堂杂抄·云烟过眼录·澄怀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页。

周密从诗歌风格互补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他用韩愈欣赏孟郊、欧阳修夸赞梅尧臣的故事作类比,说叶适见了四灵诗“若厌膏粱而甘藜藿”,不知不觉就“契于心”。这解释有些道理,叶适的诗作多“富赡雄伟”,气魄远过四灵,然而叶适也并非真如周氏所说,是欲为“清空而不可得”,如其《宿觉庵》云:“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暂开云外宅,不闭雨中门。麦熟僧常饿,茶枯客谩吞。荒凉自有趣,衰病遣谁言。”全诗萧远简散,还是有些“清空”味道的。

方回也谈过这个问题,他说:

叶水心适以文为一时宗,自不工诗。而永嘉四灵从其说,改学晚唐诗。方回评翁卷诗《道上人房老梅》,《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第771页。

说叶适“自不工诗”,似乎不太符合实际,前文已说过,刘克庄对叶适的诗是赞不绝口的;况且“叶氏若真如方回所言‘不工诗’,则以其作文之经验,何以能说动四灵‘改’学晚唐诗”黄亦珍《宋代诗学中的晚唐观》,第198页。?

方回与周密都是从诗风差异、互补的角度来找原因。应当承认,这种思路有其合理的成分,然而诗歌风格千差万别,叶适何以在诸多诗风中独钟情四灵这一种?周密等人就无法解释了。当代学者将目光转到同一角度,试图有所发现。

齐治平在《唐宋诗之争概述》一书中说:

水心论诗,贵精确而贱泛滥,与四灵之刻意雕琢,宗旨相合,故有水乳之契。观其所为二徐墓志,可以知之。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社,1981年,第14页。

叶适在《徐道晖墓志铭》中赞唐诗“取成于心,寄妍于物,融会一法,涵受万象,豨岑桔梗,时而为帝,无不安节赴之;君尊臣卑,宾顺主穆,如丸投区、矢破的,此唐人之精也”,在《徐文渊墓志铭》中亦赞“君每为余评诗及他文字,高者迥出,深者寂入,郁流瓒中,神洞形外”,确是“贵精确而贱泛滥”的;而四灵也说“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乃连篇累牍,汗漫而无禁,岂能名家哉”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叶适集》,第410页。,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为《风》、《骚》精华。可见齐先生所言不虚,叶适与四灵在诗歌理念上是有一致的。

四灵与叶适的契合,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程千帆先生在其《两宋文学史》中提出:“作为永嘉学派的宗主,叶适的文学思想无疑地对四灵有直接的影响,他既反对朱熹的贬抑唐诗,又不满于江西诗派只学老杜一家的局限,因而大力肯定四灵的复尊唐体。……所以四灵的出现,实是对江西诗派的反动;但就其思想根源而言,却又和永嘉学派对抗程朱理学有关联。”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第448页。

我们还记得叶适在《徐道晖墓志铭》中曾说过:

然厌之者谓其纤细而害道,淫肆而乱雅,至于庭设九奏,广袖大舞,而反以浮响疑宫商,布缕缪组绣,则失其所以为诗矣。

其中“厌之者”当是指理学家,因为“庭设九奏,广袖大舞”,正是理学中人的形象。理学家从维护道统的角度出发,一味抹杀诗歌特性,连杜甫的咏物诗也被认为是“闲言语”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十八 ,《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239页。即便号称开明的朱熹也认为,“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第3319页。要“刮落枝叶,栽培根本”朱熹《朱子语类》卷八,第144页。,要求诗歌维护道统。而在叶适看来,这些都是迂腐可笑的见解,他驳斥说:“邵雍诗以玩物为道,非是。孔氏之门,惟曾晰直云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与之。若言偃观蜡,樊迟从游,仲山揖观射者,皆因物以讲德,旨意不在物也。此亦山人隐士所以自乐,而儒者信之,故有云淡风清、傍花随柳之趣,其与穿花蛱蝶、点水蜻蜓何以较重轻,而谓道在此不在彼乎?”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第706页。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让理学诸人无言以对,在此基础上,叶适提出:

古诗作者,无不以一物立义。物之所在,道则在焉。非知道者,不能该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于物,不使散流。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七,第702页。

所以诗作当以摹写物象而非说道谈理为基础。而(晚)唐人诗作“取成于心,寄妍于物,融会一法,涵受万象”叶适《徐道晖墓志铭》,《叶适集》,第321页。,这正是“因物以讲德”、“以物立义”,契合“古诗作者”,也契合他的“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的理论。叶适也因此才提倡唐诗、提携四灵,才会嘲讽理学诸人贬抑唐诗是“以浮响疑宫商,布缕缪组绣。”(朱熹之父朱松说,“至汉,苏、李浑然天成,去古未远。魏晋以降,迨及江左,虽已不复古人制作之本意,然清新富丽,亦各名家,而皆萧然有拔俗之韵。至今读之,使人有世表意。唐李、杜出,而古今诗人皆废。自是而后,贱儒小生,膏吻鼓舌,决裂章句,青黄相配,组绣错出”朱松《上赵漕书》,《韦斋集》卷九,四库本。,不知叶适提到的“组绣”是否与朱松这段话有关。)讥笑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是“布缕”,是本末倒置,“失其所以为诗矣”,把作为诗歌的必要条件也丢了。

至于说叶适“又不满于江西诗派只学老杜一家的局限”,可参看叶适的《徐斯远文集序》:

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诗 ,始黜唐人之学,而江西宗派章焉。然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深浅,才有大小。以夫汗漫广莫,徒枵然从之而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鸣吻决,出毫芒之奇,可以运转而无极也。叶适《叶适集》,第214页。

从这段话可知,叶适不满江西诗派,并不是嫌他们只学杜甫,而是不满意那些“汗漫广莫,枵然从之”的“格下”、“技拙”、“趣浅”、“才小”者。我们知道,宋南渡后,江西诗风广为流行,规模之大,前无古人。但诗派壮大后泥沙俱下,弊病丛生:“近世以来学江西诗,不善其学,往往音节聱牙,意象迫切,且议论太多,失古诗吟咏情性之本意。”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卷二,第70页。而四灵的诗歌,以近体为主,专意白描,力避用事,绝无议论,“脰鸣吻决,出毫芒之奇”,“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合于唐人”叶适《题刘潜夫南岳诗稿》,《叶适集》,第622页。,展现出与江西诗迥异的清新,实在是疗救江西的好药方,故此受到叶适的喜爱。

三、分歧

不过,叶适与四灵诗歌观念的终极指向并不一致。赵师秀选有《二妙集》及《众妙集》,所谓“二妙”,是指姚合、贾岛;“众妙”也仅是中唐以下之“妙”。因此四灵的诗歌理想并未超出中晚唐;而叶适的诗歌理想要高于中晚唐,他在《徐道晖墓志铭》中说,“惜其不尚以年,不及臻乎开元、元和之盛”,对四灵诗是抱有遗憾的。

正因如此,后来叶适《题刘潜夫南岳稿》一出,便引起了波澜。这篇题跋说:

往岁徐道晖诸人摆脱近世诗律,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合于唐人,夸所未有,皆自号四灵云。于时刘潜夫年甚少,刻琢精丽,语特惊俗,不甘为雁行比也。今四灵丧其三矣,冢巨沦没,纷唱迭吟,无复第叙。而潜夫思益新,句愈工,涉历老练,布置阔远,建大将旗鼓,非子孰当?惜谢显道谓陶冶尘思,模写物态,曾不如颜、谢、徐、庾流连光景之诗。此论既行,而诗因以废矣。悲夫!潜夫以谢公所薄者自鉴,而进于古人不已,参《雅》《颂》,轶《风》《骚》可也,何必四灵哉!叶适《叶适集》,第611页。

仔细看看,叶适这段话似乎并无指责四灵之处,他哀叹四灵“冢巨沦没”,应该是很高的评价了。即使末尾说了“何必四灵哉”,也只是勉励刘克庄,要他自出机杼,不必局于四灵域中,并无贬低四灵的意思。所以齐治平先生就说:“即就此跋观之,水心惜四灵冢巨之沦没,后学之无所师法,乃勉后村以建大将旗鼓,重振唐人之学,其意因非菲薄四灵,使遁而之他也。”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第16页。然据吴子良说:“此论既出,为唐律者颇怨。”吴子良《跋四灵诗》,《荆溪林下偶谈》卷四。那么,“为唐律者”为什么不高兴呢?问题可能出在这句话:“今四灵丧其三矣,冢巨沦没,纷唱迭吟,无复第叙。”因为“四灵丧其三矣”,故所谓“纷唱迭吟,无复第叙”只能是指向四灵的追随者,指责他们只知一味因袭,不思进取,不能发扬其师之学。如此指责,“为唐律者”当然会“颇怨”。据王绰说:“永嘉之作唐诗者,首四灵。继灵之后,则有刘咏道、戴文子、张直翁、潘幼明、赵几道、刘成道、卢次夔、赵叔鲁、赵端行、陈叔方者作。而鼓舞倡率,从容指认,则又有瓜庐隐君薛师石者焉。……继诸家之后,又有徐太古、陈居端、胡象德、高竹友之伦。风流相沿,用意亦笃。”王绰《薛瓜庐墓志铭》,《瓜庐诗》附录,四库本。这些人虽为数众多,然确如叶适所批评的,无一人有大成就,更谈不上超越四灵了。

吴子良以为“诗之意义贵雅正,气象贵和平,标韵贵深远,才力贵雄浑,音节贵婉畅”吴子良《石屏诗后集》,《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因此对四灵诗风颇为不满。这位叶适的后期弟子借师父的名义攻击师兄说:“水心之门,赵师秀紫芝、徐照道晖、玑致中、翁卷灵舒,工为唐律,专以贾岛、姚合、刘得仁为法,其徒尊为‘四灵’,翕然效之,有‘八俊’之目。水心广纳后辈,颇加称奖,其详见《徐道晖墓志铭》,而末乃云:‘惜其不尚以年,不及臻乎开元、元和之盛’,盖虽不没其所长,而亦终不满也。后为《王木叔诗序》,谓:‘木叔不喜唐诗,闻者以为疑。夫争妍斗巧,极物外之意态,唐人所长也;及其要终不足以定其志之所守,唐人所短也。木叔之评,其可忽诸?’又《跋刘潜夫诗卷》谓:‘谢显道称不如流连光景之诗。此论既行,而诗因以废矣。潜夫以谢公所薄者自鉴,而进于古人不已,参《雅》《颂》,轶《风》《骚》可也,何必四灵哉!’此跋既出,为唐律者颇怨。而后人不知,反以为水心崇尚晚唐者,误也。”吴子良《跋四灵诗》,《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关于吴氏这段话,齐治平先生评价道:“其谓水心先生于四灵爱而能知其恶则是,谓水心不尚晚唐则非。”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第15页。此评很有道理,水心称赏四灵诗歌就已说明他对晚唐诗的喜爱。但叶适的诗学理想并不仅止晚唐,所以他可惜四灵没有上追开元、元和,肯定王木叔对晚唐诗的正反两面的评价。至于《跋刘潜夫诗卷》中说的那番话,我们已在上文说过,叶适只是不满四灵之后学,并非不满四灵。

同类推荐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庶妻诱爱:误惹薄情首席

    庶妻诱爱:误惹薄情首席

    七年前,因为长得太雷人,内心自卑的她放弃了爱,但是,却不断的追寻着他的身影。可是,为什么,自己寻觅追寻的时候,你不出现。可是当自己嫁人的时候,却让自己以弟妹的身份出现在你的视野中。当遭遇丈夫惨无人道的折磨,身患癌症,对人生绝望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顾身份的再次闯进了自己的生命。
  •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能力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能力

    成就卓越人生,杰出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青少年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正是挖掘自我潜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黄金时期。本书总结出30种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最突出的能力,同时介绍了每种能力的培养方法,帮助青少年自觉培养好各种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获取成功,做好充分准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步步惊情

    步步惊情

    四个女人的纠葛,为了爱可以奋不顾身,为了爱可以成恨成仇。爱情的指针不停旋转,她们又会为谁停留?
  • 无上真仙

    无上真仙

    无上真仙,作为仙界的孽种只能这样样我走出来,纵横天下!
  • 总裁的独宠娇妻

    总裁的独宠娇妻

    易晓冉,十六岁,父母双亡。被欠了一身赌债的养父母卖给了五十岁的高利贷主,阴差阳错遇到了被下了药的林泽宥,失去童贞。易晓冉声泪俱下愤恨声讨养父母为什么这样无情时,却被养父母以坏了大事为由毒打,幸好放高利贷的来收账才有机会逃跑,逃出来后遇到开车路过的黎,差点丧命车下,黎将其送往医院后发现已经怀孕,了解到易晓冉的悲惨经历,黎剑锋不忍其小小年纪成为未婚妈妈,变收养了她,供其上大学,帮她养孩子,本来为了避免误会两人以舅甥相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易晓冉出落得越来越标志,使得黎剑锋慢慢对她产生了情愫,难道真要这样吗,将她养大,再娶她为妻?黎剑锋黎剑锋,三十五岁时她晕倒在他的车下;四十一岁时他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将她和她的女儿养大,然后爱上她们,好不容易降低身份由她女儿的舅公成功发展成了“爸爸”,却发现“女儿”原来是孙女,黎剑锋这辈子没有遇到过如此乌龙的事情。对面那三小子:稍息、立正、倒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实交代,谁家的两小孩上帝送给我的宝贝天使?好,承认了?顺便带够生活费、抚养费、监护费、护理费、代收费、精神损失费来我家认领。没钱?不给?哼哼,那好,等你练好这蛤蟆功来抢人好了。林泽宥林泽宥,晟天总裁,黑鹰终生成员,无论天涯海角随时待命。冷酷邪魅,智商一百八,连黎剑锋都捉摸不透的人。阅女无数却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设计,强上了十六岁未成年人易晓冉,事后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找到人,谁叫他为了引鱼上钩关了监控,这是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呢?五年后,再遇到她,管你智商一万八,还是输在了智商五十八的易晓冉手下。女人,嫁给我吧?你谁啊,你说嫁就嫁啊?求婚?一颗破石头有什么了不起!你欠我的,一辈子都还不完!记住,做牛做马都还不完!亲亲老婆,这个您不说我也知道,我这不是每晚都在上面拼命的还吗?您觉得还不够?要我做牛做马?那好,今天您上来好了。冤枉啊,我只想快点还清啊,常言道,无债一身轻嘛。嘿嘿。林泽宇林泽宇,十八岁那年,第一次拉女生手,是她;第一次献上初吻,是她;民间传闻,她是他的女人,和他生过一个女儿;可是,当他苦苦寻她而不得的时候,撞在树桩上的小白兔主动投怀送抱。嘻嘻,古人诚不欺我也。一份努力一分收获嘛。谁叫我没事喜欢躲在树后偷看美女呢?林泽宸
  • 小门嫡妻

    小门嫡妻

    遭逢巨变,母女三人被赶出家门。偶发善心,山穷水尽之时却伸出援手。险恶梦境,让原本懦弱的她坚强起来。柔弱母亲扛起养家重担,可心性坚强的她如何肯让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家破人亡?京城五年,母亲竟与“已死亡”的父亲再次相遇。身处高位,为了能让爱人重回身边,他毅然用军功换来诰命圣旨。孰料,这一纸诰命圣旨并未换回家人团聚的喜悦,只招来了各路亲戚的垂涎觊觎。放了剧毒的媳妇儿茶、放了绝育散的特色点心……她都一一化解。为了保卫母亲的婚姻,她殚心竭虑。可,当幼妹卷入皇家争斗,幸福的路上遇上皇权阻碍,坚强的她只得以已婚事和未来来换幼妹安宁。人心易变,可她那颗爱护家人之心永不变。当她拿起那救人亦能杀人的银针,为了家人她能遇佛杀佛,遇鬼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