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200000017

第17章 北宋中后期对晚唐诗的批评及相关创作(4)

杨万里在自己的第一个集子——《江湖集》自序中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今所存《江湖集》者,盖学后山及半山及唐人者也。”杨万里《江湖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一。杨氏将江西体“少作”付之一炬的举动在中兴诗人中可称极端,由此也见出他与江西派决裂之决心。不过,诗是烧了,学习江西体的痕迹还在,“参透江西社,无灯眼亦明”杨万里《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诚斋集》卷三,四库本。、“向来淮海说三秦,脚踏苏黄最绝尘”杨万里《和王元驹》,同上,卷五。这样的诗句便是明证。当然,问题的关键是他要脱离江西派,这点还是很清楚的,为此杨万里经历了“盖学后山及半山及唐人”的过程。关于杨万里的选择晚唐诗,钱钟书先生解释说:“我们知道,黄庭坚是极瞧不起晚唐诗的……所以一个学江西体的诗人先得反对晚唐诗;不过,假如他学腻了江西体而要另找门路,他就很容易按照钟摆运动的规律,趋向于晚唐诗。”钱钟书《宋诗选注》,第160页。那么是不是杨万里的钟摆就真如钱先生所说的“很容易”就摆向了晚唐呢?答案是否定的,“后山与半山”的存在便是明证。杨万里在《送彭元忠县丞北归》一诗中说:“学诗初学陈后山,霜皮脱尽山骨寒。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可知他一开始并不是很明确地要学习晚唐诗,所以才会在试图脱离江西诗的时候去“初学”后山。后山诗有一些唐诗(非江西)的因子,所以学来学去也便“霜皮脱尽”,摆脱了一些江西派习气。但后山终归是江西派人物,虽可以借此得到一些“骨力”,但终不能超脱。“霜皮”与“骨寒”是很有意思的对举。一是“皮”,一是“骨”;一是外在的、表面的,一是内在的、深层的。但两者也有共性:“霜”和“寒”都是冷的,二者都指向同样的物理性质。也就是说,学后山以求脱离江西其实是在系统内荡来荡去,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近来别具一只眼”便毫不奇怪了,这“近来”当是在经历了学后山的失败教训之后。

至于半山的情况,又与后山有所不同。半山毕竟是江西系统外的人物,其“半山体”是连江西派创始人黄庭坚及文坛巨擘苏轼都要说好的。而且或许正是因于苏、黄的表扬,促使杨万里“发现”了半山体。这很有可能,因为从杨氏学后山来看,他的思维最初并未脱离“宋诗”局域,总想在“宋诗”中寻找学习典范。于是乎他又有了一个“初”次:“受业初参王半山,终须投在晚唐间。”杨万里《答徐子材谈绝句》,《诚斋集》卷三十五,四库本。而到了半山绝句这一层,离晚唐诗便不远了。苏轼说过:“荆公暮年,诗始有合处,五字最胜,二韵小诗次之,七言诗终有晚唐气味。”苏轼《书荆公暮年诗》,《苏轼文集》,第2554页。与其学“终有晚唐气味”的半山,不如索性就学晚唐,这样来得更踏实些。所以杨万里就说“半山便遣能参透,犹有唐人是一关”杨万里《读唐人及半山诗》,《诚斋集》卷八,四库本。不过,说归说,杨氏是将晚唐诗与半山体同参的,其《读诗》说:“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因而,为摆脱江西诗风,杨氏走了一条“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七字绝,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杨万里《荆溪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一,四库本。的道路。至于为何杨万里要将目光停留在绝句这一体裁,钱钟书先生的解释倒是不无道理:“除掉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以外,晚唐诗人一般都少用古典,而绝句又是五七言诗里最不宜‘繁缛’的体裁,就像温、李、皮、陆等人的绝句也比他们的古体律体来得清空;在讲究‘用事’的王安石的诗里,绝句也比较明净。杨万里显然想把空灵轻快的晚唐绝句作为医救填饱塞满的江西体的药。”钱钟书《宋诗选注》,第160页。

§§§二、晚唐诗的理想化

杨万里确是把晚唐诗当作了疗救江西诗病的药,写于淳熙三年(1176)的《黄御史集序》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而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故其工后无及焉,时之所尚,而患其无才者,非也。诗非文比也,必诗人为之,如工玉者,必得玉工焉,使攻金之工代之,琢则窳矣。而或者挟其深博之学,雄隽之文于是,隐括其伟辞以为诗,五七其句读而平上其音节,岂非诗哉。至于晚唐之诗,则呓而诽之曰:‘锻炼之工,不如流出之自然也’,谁敢违之乎。”杨万里《黄御史集序》,《诚斋集》卷八十。可知他早在严羽之前就认识到江西诗的做法是“以学为诗”、“以文为诗”,并且对这种作风相当不满,因此讥讽他们是“攻金之工”在攻玉,结果只能是“窳矣”。更重要的是,由于江西派人对晚唐诗“呓而诽之”的托词是晚唐诗“锻炼之工,不如流出之自然”,杨万里便一意要找出相反的例证,以证明这指责的偏颇,这反拨的思路直接影响了他对晚唐诗的接受。

杨万里先是在“工”字上做文章。他承认晚唐诗特色就是江西派指责的“工”:“然则谓唐人自李杜之后有不能诗之士者,是曹丕火浣之论也;谓诗至晚唐有不工之作者,是灵宝哀梨之论也。”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二。那么什么是“工”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

唐人未有不能诗者,能之矣;亦未有不工者,至李杜极矣。后有作者,蔑以加矣。而晚唐诸子,虽乏二子之雄浑,然“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犹有《国风》、《小雅》之遗音。……吾倩陈履常示予以其友周子益《训蒙》之编,属联切而不束,词气肆而不荡,婉而庄,丽而不浮,侵侵乎晚唐之味矣。杨万里《周子益训蒙省题诗序》,《诚斋集》卷八十四。

可见所谓的“工”,其实就是“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就是“属联切而不束,词气肆而不荡,婉而庄,丽而不浮”。由此我们明白了,他所理解的“工”,其实就是一种中和之美,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诗歌技巧层,要求对仗整齐贴切而不拘束;一是诗歌气韵层,要求气势充沛而不狂放;一是诗歌审美层,要求婉丽且端庄。这样,晚唐诗的“工”,与江西派讥讽晚唐诗的“锻炼之工”便有了本质的不同。“锻炼之工”偏重于形式技巧,多指炼字、炼句,往往是为了局部的对仗、细微的精巧而导致诗歌整体气格受损;而杨万里标榜的“工”,则统贯了诗歌的各个层面,是一种精巧典雅的整体美。这样,“工”已不再是受人攻击的弱点,而是一种成熟的典范。所以杨万里便可以说晚唐诗“犹有《国风》、《小雅》之遗音”,“《国风》此去无多子,关捩挑来只等闲”杨万里《答徐子材谈绝句》,《诚斋集》卷三十五。晚唐诗便也因此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这样,杨万里在艺术上赋予了晚唐诗至高无上的荣耀,但他还不满足,还要让晚唐诗承载社会评判功能。因为在当时主流的文学观念中,诗文是应该负载政治功能的。既然《诗经》的作用是“兴、观、群、怨”,晚唐诗又是《诗经》的继承者,它便有在逻辑上继续其所有功能的义务。所以杨万里又说:

夫诗,何为者也?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则诗安在乎?”曰:“去词去意,则诗有在矣。”“然则诗果焉在?”曰:“尝食乎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昔者暴公赞苏公,而苏公刺之。今求其诗,无刺之之词,亦不见刺之之意也。乃曰:“二人从行,谁为此祸?”使暴公闻之,未尝指我也,然非我其谁哉!外不敢怒,而其中愧死矣。《三百篇》之后,此味绝矣,惟晚唐诸子差近之。《寄边衣》曰:“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吊战场》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折杨柳》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百篇》之遗味黯然犹存也。杨万里《颐庵诗集序》,《诚斋集》卷八十四。

在这里杨氏遇到了一个问题:由于文与道的观念,诗文与政治往往联系紧密,几乎各个时代的诗歌都会对当时政治有所反映和干预(比如说中唐的新乐府诗,就具有相当的战斗性),那么如何来突出晚唐诗的与众不同呢?杨万里能够做的,便是添加一些附加条件,以排除其他时代的类似作品。这条件是:“去词去意,则诗有在矣”(当然,这说法也不新鲜,无非是“味外之旨”、“酸咸之外”的翻版),要求诗歌能够含蓄、温和地对社会现象进行批评,而不采取极端的过激方法。此文中所列举的三联诗,都反映了当时战争、杀伐不断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虽然不一定做到了“无刺之之词,亦不见刺之之意”,但确实有让人“外不敢怒,而其中愧死矣”的效果。然而这又带出了一个问题:这一类对现实社会批评的诗作在晚唐诗中到底能占多大的比重?我们知道,晚唐诗人出于对政治的失望,将笔锋进行了由外向内的转变。诗歌或摹写景物山水,或抒发个人的不幸和情绪,但是很少对社会进行批评,这一点晚唐诗表现得很明显。故而杨万里在这段话中所说的“晚唐诸子”只能是“诸子”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足以代表整体。也就是说,杨万里抱着“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态度,自己制造了一个晚唐,一个符合自己审美理想、一厢情愿的晚唐。

§§§三、晚唐诗对杨万里诗作的影响

不知是由于杨万里对晚唐诗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还是因为晚唐诗本身就有着不可克服之局限,总之杨万里的学习晚唐诗走进了死胡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七字绝,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得之之难,又欲作之之寡乎?”杨万里《荆溪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一。

从这段话我们知道了,问题也许出在了对创作范式的理解之上,林谦之的几句话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杨氏一直在求“精”。联系到杨氏对晚唐诗的理解,我们可以推测,杨万里一定是力图在晚唐诗的写作范式下作出能够上追《风》、《雅》,具有含而不露的讽喻功能的作品。而我们也知道,晚唐诗中蕴含这样的因子实在是不多,因为这本就是杨万里的误解或是理想化,所以当杨氏真正试图按照自己理解的晚唐范式去追寻的时候,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学之愈力,作之愈寡”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杨万里又开始了苦苦思索与探寻,终于有一天,灵光乍现:“是日即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同上。他虽不明原因,却清楚地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决心放弃。这样,曾被自己奉为圭臬、作为医救江西诗药方的晚唐体,终于被放到了与江西诗同等的位置上,同样地被“辞谢”。至此,晚唐诗完成了自己对杨万里的历史使命。作为一种与江西诗风迥异的诗歌资源,它很好地帮助杨万里摆脱了江西诗风;同时作为一种自身存在缺陷又被严重误读的诗歌资源,它也注定无法完成帮助杨万里开辟新天地的重任。

为什么杨万里在已经“辞谢”晚唐诗之后,还不遗余力推举晚唐诗呢?如果说他当初“焚诗”及学晚唐是有着标新立异动机的话,那么在他成名之后,已不需要再借助晚唐诗来显现自己的独特了。而且作为一个江西派中人,他对江西诗的反叛无疑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后来替江西诗派作序,编《江西续派》,或许正是出于一种赎罪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要褒扬晚唐诗,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他的诗风与晚唐诗类似,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换句话说,杨万里从晚唐诗中吸取了太多的营养,即所谓“杨诚斋得体于唐绝”黄宗羲语,湛之《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5年,第61页。,以至于非要维护晚唐诗不可。

杨万里从晚唐诗中受益颇多,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在题材的拓展之上。我们知道,晚唐诗以模范山水见长,对自然景物非常关注,他们的诗歌也因此有着一股清新、生动、活泼的气息,这正好与江西诗派那向古人讨生活的作法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于是非常自然的,江西的“挟其深博之学、雄隽之文于是,隐括其伟辞以为诗,五七其句读而平上其音节”的一套做法,被杨万里完全抛弃:“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应,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杨万里《荆溪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一。他将“万象”——生机无限的自然作为题材,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开辟了广阔天地,终于突破了“学之愈力,作之愈寡”的怪圈,于是诗潮汹涌,“盖麾之不去,前者未应,而后者已迫”,终于达到了“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的创作境界。其相得之欢,从“处处山川怕见君”姜夔《送朝天续集归诚斋》,《白石道人诗集》卷下,四库本。一语便可见出。而之所以有这番天地,正得益于晚唐诗提供的思路。

崇尚唐诗的胡应麟说:“杨、范矫宋而为唐,舍其格而逐其词。”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此评是否客观?杨万里是不是真的如胡氏所说只学了晚唐的题材,而未受其气格的影响呢?非也,杨万里的诗作很明显地继承了晚唐诗“工”的特点(当然,是杨万里所理解的“工”)。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诚斋集》卷三,四库本。一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真正做到了“属联切而不束,词气肆而不荡,婉而庄,丽而不浮”,故被张浚赞为:“庭秀胸襟透脱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60页。另外,杨万里的诗歌中也多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如“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诚斋集》卷二十七,四库本。、“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边”杨万里《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诚斋集》卷二十七,四库本。等诗句,是与杨万里所标举的《寄边衣》、《吊战场》等具有“外不敢怒,而其中愧死矣”效果的诗作相当接近的。

“飞卿数阙峤南曲,不许刘郎夸竹枝。四百年来无复继,如今始有此翁诗。”陆游《杨庭秀寄南海集》,《剑南诗稿》卷十九,四库本。杨万里借助晚唐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是晚唐诗对杨万里的贡献。而杨万里对晚唐诗的提倡、接受对整个诗歌发展来说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晚唐体才得以登上南宋中后期的诗坛,并迅速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他对晚唐诗的有关论述,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严羽的《沧浪诗话》,便对诚斋的理论不无借鉴。而最大的受益者当数永嘉四灵,他们不但身体力行地学习晚唐诗,而且利用、继承了杨万里有关晚唐的论说,如标举晚唐诗是“《风》、《骚》之至精”叶适《徐道晖墓志铭》,《叶适集》,第321页。,之所以如是说,无疑是有了杨万里的理论作为支持。

小结:本章就宋初晚唐体之后至南宋中兴诗人这段时间中有关晚唐诗的评论及创作进行了考察。总体而言,这段时期是宋代晚唐体的衰微期,真正进行晚唐体写作的诗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从晚唐体中吸取了些营养。这些人包括早期的王安石,包括张耒,包括杨万里、陆游等中兴诗人,他们采取取彼之长的策略,成功完成了自己诗学风格的塑造。苏轼、黄庭坚在世的时候,对晚唐诗的批评达到了高潮;此后随着苏、黄影响力的减退,开始有了批评江西诗风、替晚唐诗鸣不平的言论,这些言论为后来晚唐体的再度流行做好了铺垫。

同类推荐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前尘旧梦

    前尘旧梦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热门推荐
  • 高贵的个性

    高贵的个性

    青年成功文库。林语堂推荐给每一位有志青年的“成功圣经”。钢铁般的意志力,成功者的进取心。没有什么比现实中的传奇经历更为浪漫感人,没有什么比穷途末路之际的崛起更为催人泪下,没有什么比从一穷二白到非凡成就更不激动人心,也没有什么比这些来自于现实的经验对年轻人更有教益作用。《高贵的个性》在这些方面为年轻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事例、建议与启示。
  • 重生之凤临天下

    重生之凤临天下

    重生,重新见面,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他们之间会回到以前,还是重蹈覆辙。进行残酷的训练,本以为在她身边就可以不管一切了,她是最让人惊慌失措的杀手,可他却不能忘了国灭家亡的伤痛。明明已经逃离了伤痛,还是彼此成为利益关系。她对别人狠,有太多的理由和伤痛。他是温润和善的哥哥,默默无闻十年,在她的帮助下登上皇位,一举绽放光芒。她是芳华绝代的王爷,最终却始终物是人非。失去一切后,待到时机,她也忘掉了所有,却因为心中最后的一丝柔情将自己毁灭。一切都未知。生命的轮回,爱与被爱的甜蜜与伤痛。在爱与不爱之间,是她让他重拾信心,最后却都走得不见了踪影。,被她捡到。他是落魄失所的王子,明知不该,前世,却还是沉沦在了她的惊人风华中。这是一个关于争夺江山的故事,却又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就了一番霸业他是忍气吞声的皇子,她变成无人问津的失宠公主,从小被人欺负,是让她重新开始,只因为有一个出生卑微的母亲,可是似曾相识的一幕又重新上演了。那些说着永远不离开的人,对自己也狠。
  • 独爱残疾夫君

    独爱残疾夫君

    王燕:现代著名外科医生,26岁,因意外穿到历史上不存在的时空长得美丽贤惠,实则外柔内刚一旦认定的事,绝不更改袁志轩:大安王朝的挂名将军,27岁,五年前为救当今皇帝受重伤下身瘫痪他曾经脾气暴臊,但现在温和得没有脾气——因为脾气已经发光了他曾经自信狂枉,但现在自卑自怜——因为曾经是王朝最年轻的护国大将军,现在却是一个残疾他无欲无求——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值得要的片段一:床上,躺着一个英俊无比的男人,旁边站着一个小巧美丽的女人,正在努力的扒他的——裤子“姑娘,你在干什么?男女受授不清,万万不可…啊,快住手。”小巧美丽的女人充耳不闻,依然努力的做自己的事,她是医生,在她的眼里,所有的男女老少不分美丑,都是由水,蛋白质,细胞,骨骼等组成的片段二:“姑娘,你这个样子,若是让别人看见,会说闲话的。”英俊无比的男人一脸纠结的看着正认真检查自己双腿的女人,俊脸通红,他从来没有与女子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过“你是不是害羞?”半响,检查结束的女人看着满脸通红的男人问着“…”“要是你怕娶不到老婆,没关系,我嫁你。”片段三:“我要嫁给你。”“我怕你后悔,我是个残疾。”“我就喜欢残疾。”“…”片段四:“我这个样子,没法跟你洞房。”“没关系,我有办法。”“…”新文推荐:妹妹篇:《闪来的军婚》冷淼淼坐在咖啡厅里,突然听到身后有声音:“…请问,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会一直在部队当军人。”“这样啊…那我们可能不太合适。”从小对解放军叔叔有崇拜情节的淼淼立刻不平,转过身去:“…为什么不合适,你知道我想嫁军人还嫁不到呢…”“小姐贵姓?”“免贵姓冷。”“结婚了吗?”“没。”“那我们结婚吧。”“…成…”姐姐篇:《被阴的婚姻》:沈皓家的房门被敲开,一个女人提着行李手拿红本,对他一笑,“你好,我叫冷香香,从法律上来说,是你的妻子。”冷香香的愿望是做个流浪的人,可惜她这一伟大的愿望未得到父母的支持,对于女儿过于超前的思想,冷父冷母怕哪天女儿突然就给他们带一非黄毛女婿回家,决定先下手为强,自己物色女婿。NO.1“女儿啊,恭喜你结婚啊!”“谢谢妈…等等,结婚,我为什么不知道?”“…”NO.2“女儿啊,这是你的结婚证和你老公家的地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现在就去你老公家啊,祝你好运!”
  • 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

    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

    他是硅谷最著名的预言家。1994年,他预言了Web2.0时代的到来。2012年,他继续预测,在“人机结合”的Web3.0时代,苹果和谷歌的霸主地位将动摇,而微软将是第一个消失的IT巨头。这样精准的预言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失控》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硅谷精神教父凯文·凯利(KK),继《失控》《技术元素》后,再次预言互联网影响下的经济运行的十个新游戏规则。
  • 木乃伊的诅咒

    木乃伊的诅咒

    没有人看到他离开,他寄存在火车站行李也没有人领取,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伯林汉去了何处?他的失踪和那具木乃伊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千年法老的诅咒显灵?还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具珍贵的木乃伊和一整组的陪葬品。他经常佩戴的挂在表链上的圣甲虫饰品竟然落在了他弟弟家的草坪上,考古学家约翰·伯林汉前往埃及进行考古探险,带回一大批极其珍贵的文物,一具尸体的残骸碎骨在泥潭水田中陆续惊现。伯林汉准备将其中的一部分捐赠给大英博物馆,更加离奇的是。然而从此他却神秘失踪了。所有这一切,他在和律师一起当着大英博物馆博士的面对木乃伊进行了检查后,动身前往亲戚家拜访
  • 做人要做喜羊羊

    做人要做喜羊羊

    喜羊羊为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榜样。他自信、乐观、富有爱心、懂得宽容、机智勇敢、懂得合作、坚忍不拔,虽然偶尔也会搞怪、捉弄人,但这些并不能掩盖他智慧的光芒。面对灰太狼的威胁,喜羊羊总是能凭借这些优秀的品质快速、准确地找到应对的方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爱上霸道冷大叔

    爱上霸道冷大叔

    一次意外的打工经历,让展天玲认识了一个奇怪又偏执的男人,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颠覆性的巨变!他霸道、冷漠、强势、无情,却又扮无赖扮可怜的引她一步步深陷,直至最终,芳心暗许!她是单纯的如一张白纸的女大学生,他是隐藏在暗夜之中最强大的存在,可却遭遇最亲的人背叛,差点终身残废,直到认识了她,他的生命才出现了一道生的曙光!其实这是一个小女人被一个变态冷漠男改变成为腹黑大女人的甜蜜心酸史,且看她如何在无形之中一步步收腹那个霸道的大龄男。片段一“滚!给我滚出去!!”男人冷洌如冰,他真是要被这个女人气死了。“又来了,你除了会叫我滚,还会什么?有本事你就站起来啊,坐在轮椅上赶人有什么意思?”女人故意气他,叫你嚣张,我偏不,看你能拿我怎样!“滚、出、去!”沉冷的声音再次传来,隐隐带着颤抖。“哈!你真可怜,大好的人生就这么毁了,而你还心甘情愿的这么活着,真是让人同情!放心,不用你赶,从明天起你就不会再看见我了,再见!”女人说完扭头就走。“谁可怜了?你站住!给我说清楚.....给我回来!!”男人大吼着,却终是没唤回女人的回头。片断二“陆先生,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女子万般风情的跟面前的男人打着招呼。“你叫我什么?”“呵呵,陆先生,你还真见忘啊!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记忆是越来越退步了嘛。”“那个男人是谁?”“哪个男人?…他吗?...喔!我想想…好像是…”某女一边瞟着男人越来越黑沉的脸,一边故做思考。“该死的!你想让我掐死你吗?…走!”“姓陆的,你放开我!”她一边说,一边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勾起嘴角。“展天玲!你给我记住了,这一辈子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死人,别的男人,谁他妈也别想碰你!”................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完美,但也就是这种不完美才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