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36

第36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环境保护及其实践(1)

道教在“天人合一”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不仅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动物、森林植被、土地及水资源的戒律,而且道门中人身体力行,非常重视宫观内外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并有具体的戒杀放生、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此外道教的斋醮活动、堪舆活动也渗透了道教的环境保护思想。而基督教由于在神、人、自然的关系中,更多地关注神人关系,因此并没有道教那样详尽的保护自然万物的规定,但是散见在《圣经》中的环保经文,是以上帝绝对命令的律法形式颁布的。至于基督教在历史上的环保活动,值得关注的有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实践活动以及20世纪70-90年代的西方基督教会保护环境的绿色运动。

§§§第一节道教戒律与基督教律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道教戒律是道教用以防止信徒“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为非作恶的一种伦理规范,是信徒修道成仙必须奉行的行为准则,是被神化了的道德律令。这样,道德命令就从外在的他律化为内在的自律,“神戒”化为信徒的一种自觉信条,令其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于是,外在的神的律令便和内在的从善意志相统一,信徒的道德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认为:“道学当以戒律为先……凡初入法门,皆须持戒。戒者,防非止恶,进善登仙,众行之门,以之为键。”《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道藏》第32册,第185页。《要修科仪戒律钞》也说:“有经而无戒,犹欲涉海而无舟楫,有口而无舌,何缘度兆身邪?”《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四,《道藏》第6册,第936页。清初龙门派道士王常月也强调:“仙圣无门,皆从戒入;圣贤有路,皆自戒行。实系仙真之要路通衢,贤哲之中门正道。”《碧苑坛经》卷上,《藏外道书》第10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68页。一般认为,最早形成的道教戒律是《道德真经想尔戒》,又称“想尔九戒”。道教有关戒律类的经书非常多,在明《正统道藏》中,仅“三洞”就有戒律类30种,而且戒律的种类繁多。唐代孟安排编的《道教义枢》的“十二部义”说:“戒之为义,又有详略;详者,太清道本无量法门百二十九条,老君及三元品戒百八十条,观身大戒三百条,太一六十戒之例是也;略者,道民三戒,录生五戒,祭酒八戒,想尔九戒,智慧上品十戒,明真二十四戒之例是也。”《道教义枢》卷三,《道藏》第24册,第818页。《要修科仪戒律钞》的“众戒及愿念合一千一百条”《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四,《道藏》第6册,第936页。记述了三戒、五戒、六戒、七戒、八戒、闭塞六情戒、六度生戒、太清九戒、十戒、十善劝助戒、太上十戒、十二可从戒、十四治身之法、二十七戒、三十六戒、十二禁、四十五念、五十二愿、一百二十九戒、老君百八十戒、百病戒、三百大戒等。道教不仅制定了规范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戒律,而且制定了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戒律。大多数道教戒律包含了保护动物、植物、水土的内容。这些戒律成为了道门中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以戒律的形式从道德上对信徒的行为进行规范。而且是否遵守戒律,成为是否得道成仙的重要条件。《太上老君经律》明确指出:“人生虽有寿万年者,若不持戒律,与老树朽石何异?宁一日持戒,为道德之人而死,补天官,尸解升仙……人生虽有寿万年,不持戒律,与瓦石何异?宁一旦持戒,终身为道德之人而死,不犯恶而生,持戒而死,灭度练形,上备天官,尸解升仙。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无益魂神。”《太上老君经律》,《道藏》第18册,第218-219页。不少道教经典以善恶报应的方式直接叙述了保护关爱动物、植物必得善报,而伤害动物、植物者必遭恶报。尽管道教戒律中有关保护动物、植物的戒文打上了明显的神学烙印,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道教的最高“成仙”理想,但就戒律要求保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这一点,是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某些要求一致的。

道教劝善书是一种宗教的伦理教化书。现存于《道藏》、《藏外道书》中的道教劝善书主要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太微仙君功过格》、《文昌帝君功过格》、《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石音夫功过格》等。作为伦理道德教化书,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也用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蕴含着具有浓厚神学特征的生态伦理思想。劝善书是用作恶后遭神惩罚、为善者得神保佑的教化,来劝人为善去恶。功过格则进一步把人的善恶观念和行为,依据既定的价值判断规则,进行量化记录和对照,因此是一种道士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属于道教劝善书一类。道教劝善一般假托道教神仙的名义,强调有神明监督人的善恶,而且神明对人可以施行赏罚。于是,其关于保护动物、植物的规定也具有神学的特征。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大量的诫律被制定了出来。到了耶稣时代,共有诫律613条姚新中:《仁与爱比较研究:儒教与基督教》,赵艳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基督教诫律具有律法性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摩西“十诫”和耶稣“爱”的诫命,它们以绝对命令的形式宣布,是否遵从律法,是上帝恩典的条件。

一、保护动物

道教贵生,制定了各种戒律、功过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涉及范围非常广泛。道教明确规定道门中人“不得杀生”,并以“戒杀生”为主要大戒。《三洞众戒文》中的“五戒文”的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三洞众戒文》卷下,《道藏》第3册,第399页。《洞玄灵宝六斋十直》说:“道教五戒:一者不得杀生。”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06页。

刘宋道士陆修静《受持八戒斋文》规定:“不得杀生以自活。”同上,第886页。《思微定志经十戒》规定:“不杀,当念众生。”同上,第839页。《初真十戒》规定:“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78页。《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说:“第一戒者,下土兆民,不得杀生及怀杀想、故杀、贪杀,常行慈悲,救度一切群生,观诸众生,长如自己。”《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卷九,《道藏》第3册,第501页。《老君二十七戒》规定:“戒勿食含血之物”,“戒勿杀生”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44页。《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同上,第848页。“不得渔猎,伤煞众生”同上,第854页。“不得绝断众生六畜之命”,“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同上,第863页。《说十戒》规定:“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同上,第825页。《妙林经二十七戒》规定:“不得好杀物命”,“不得杀生淫祀”同上,第843页。《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道藏》第3册,第413页。《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有戒文三百条,又称“观身三百戒”,其中有“道学不得杀生暨蠕动之虫,道学不得教人杀生暨蠕动之虫”《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道藏》第33册,第797页。《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的“三百大戒”的第一戒是“不得杀害一切众生物命”;第二戒是“不得啖食众生血肉”《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31页。并称:“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太上老君经律》,《道藏》第18册,第219页。《无上秘要》卷四十四《洞真三元品诫仪》之《中元品诫》认为“屠割六畜杀生”、“射刺野兽飞鸟”、“烧山捕猎”、“捕鱼张筌”《无上秘要》卷四十四,《道藏》第25册,第150页。等都是罪过。道教要人们将慈爱之心扩大到自然物上,不要杀戮众生。《警世功过格》规定:“救一有力于人之物命(牛、马、犬类),五功至五十功”,“救一无力于人之畜命(猪、羊之类),三功”《警世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76页。《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认为“含血之类,有急投人,能为开度,济其死厄,见世康强,不遭横恶”,“施惠鸟兽有生之类,割口饴之,无所爱惜,世世饱满,常在福地”,“度诸蠢动,一切众生,咸使成就,无有夭伤,见世兴盛,不履众横”,“常行慈心,愍济一切,放生度厄,其功甚重,令人见世居危得安,居疾得康,居贫得富,举向从心”《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道藏》第3册,第393页。《警世功过格》规定:“教人渔猎,三十过”,“毒药杀鱼,三十过”,“杀一牲口,五过”《警世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82页。“杀禽鱼昆虫一命,三过”同上,第83页。《十戒功过格》规定:“贪其滋味或利其毛骨而杀者,曰爱杀(如虾螺为馔、牡蛎为药、蚌珠为饰之类),一次为二过。至百命外加二过,千命为二十过”《十戒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3页。要人们“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慈心于物”即是要仁爱动物、植物,《文昌帝君阴骘文》记载有“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济涸辙之鱼”,“救密罗之雀”,“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以道德劝化的方式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除了“不杀生”外,道教还反对惊吓、虐待动物。《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规定:“不得以足踏六畜”,“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不得笼罩鸟兽”,“不得妄鞭打六畜群众”,“不得惊鸟兽”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51-859页。《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规定:“道学不得惊惧鸟兽,促以穷地”,“不得笼飞鸟走兽”《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道藏》第33册,第799页。《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规定:“不得鞭打六畜”,“不得有心践踏虫蚁”,“不得观玩钓弋以为娱乐”,“不得上树探巢破卵”,“不得便溺虫蚁上”,“不得笼罩鸟兽”,“不得惊散栖伏”,“不得冬月发掘地中蛰藏”,“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不得惊惧鸟兽、促致穷地”《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31-39页。《太上感应篇》把伤害动物、植物列为恶行,劝人们不要“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太上感应篇》,《道藏》第27册,第59-63页。对于《太上感应篇》中的“惊栖”,李昌龄注曰:“太上戒人无得惊栖,与孔子弋不射宿之说意皆一也。大抵鸟之已栖亦犹人之已寝,忽然有惊,岂不举家惊扰?”同上,第60页。《太上感应篇集注》在注释“射飞逐走”时总结说:“一切禽兽皆有人性,皆有眷属。或飞或走,射而逐之,如人离家出游,路被杀害,妻子盼望,其惨何如。”《太上感应篇集注》,《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37页。

《要修科仪戒律钞》中规定:“不得惊怛鸟兽,蹴以穷地。”《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六,《道藏》第6册,第948页。“拘系禽兽一日,一过(致死一命者加)”《警世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83页。“牢养调弄曰戏杀(如斗蟋蟀、拍蝴蝶之类),一命为一过。虽不伤命而调弄不放,亦为一过。见卑幼牢养调弄可禁止者,不为禁止,亦作一过(以无慈心故也)”《十戒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3页。《云笈七签》卷四十《说百病》说,“骂詈虫畜是一病”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73页。“恶言好杀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同上,第874页。而将“不骂畜生”同上,第876页。、“好生恶杀”同上,第877页。、“不烧山林”、“慈愍怜爱”《玄都律文》,《道藏》第3册,第457页。作为治病良药。

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道德要求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人类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取利除害。但是,这种取利除害的行为必须适度,不能以一己的、少数人的私利的满足来损害人类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取利除害的行为不能危及生态平衡。环境伦理并不是要不杀生,而是要人们不要滥杀生。

其实,道教也不是无条件地反对杀生。在世俗生活中,道教只是要求人们不要滥杀动物,主张只“取作害者以自给,牛马骡驴不任用者,以给天下。至地祇有余,集共享食。勿杀任用者、少齿者,是天所行,神灵所仰也”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81页。认为“凡物当生旺之时杀之,方才为杀。至休囚衰弱之时杀之,不足为杀,可见生旺时乃天地发生万物之情,不可违悖天意。至乘天地收藏之时而取之,则用无穷也”《石音夫醒迷功过格》,《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88页。即是说万物初生,或生命正处在旺盛时期不得捕杀,不可过早地中断其生命进程,以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太上感应篇集注》在注“射飞逐走”一句时引有一诗:“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太上感应篇集注》,《藏外道书》第12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37页。表达了对于受到伤害动物的极大的同情。道教的这种禁止杀生、反对惊吓或虐待动物的主张,以及道教为拯救天下生灵而设的水陆道场、黄箓斋仪,都充分反映了道教对动物的极大关爱。

基督教《圣经》中也有爱护动物的记载,在大洪水到来之前,上帝吩咐挪亚:“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圣经·创世记》6:19-20。这使生物的多样性得以维持。在《圣经》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具有伦理特征,《箴言》中就说:“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圣经·箴言》12:10。在“十诫”中的安息日休息也包括动物休息在内,而且即使在安息日,也要求拯救掉入沟渠中的公牛。又如《申命记》规定:“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圣经·申命记》25:4。这也体现了对牛的怜悯和关爱。在中世纪本尼狄克派修道院的《会规》中,有“不杀生”的规定。但另一方面,在上帝与挪亚的立约中,上帝说:“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实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圣经·创世记》9:3。在这里,动物又是上帝赐予人类作为实物的。这条经文成了西方环境主义者对传统基督教神学进行诘难的证据之一。

二、保护森林植被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森林是以高大乔木为主的生物群落,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土地上,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破坏森林实际上不仅破坏了全球的自然经济,而且破坏了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自然基础。

同类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大牌狂妃

    大牌狂妃

    新文《暖婚甜蜜蜜:宁少,强势宠》已发,请亲们多多支持!入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惩得了嫡姐,灭得了姨娘,拍得飞主母,忽悠得无耻爹娘,这样的云浅在遇到某个无耻流氓之后,却被浪漫迷了眼,温柔绕晕头,上了他的贼船。云浅:自从上了你这艘破船之后,我就人生就迷失了方向,前程一片黑暗!楚远舟:我是破船?呸!我明明是一艘富有诗意的小舟,能带你去世界上任何地方!
  •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西冷一出生就成为孤儿,寄养在丞相府。随着西冷的成长,对于西冷,几位皇子都势在必得,皇位之争,美人之争,本想要平淡一生的西冷陷入进去,想要抽身又何其之难,最后西冷花落谁家?是温柔善良的七皇子轩辕泽,还是霸道残忍的太子轩辕昊?亦或是孤独终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豪门密爱:误惹腹黑总裁

    豪门密爱:误惹腹黑总裁

    她只是养女,没钱没权,本以为安分一生,却被两个男人同时爱着,一个是温柔深情的未婚夫,一个是霸道野蛮的仇人,而她偏偏爱上了她的仇人。躲避等于被杀?相守等于欺辱?那么她宁可不要这些可怜的爱情,誓要做那人上人!
  • 藏地密码5

    藏地密码5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藏獒之王海蓝兽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3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千年之书

    千年之书

    好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屹立在知识海洋中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超薄阅读,享受着厚重的积淀和丰硕的收获。徜徉在文字和图片之间,品味思想与文化的饕餮盛宴!几千年来,人类前进的第一个足迹,世界文明创造的每一项成果,都被保存在书籍宝库中。书籍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引领着人类不断向前。读书,就可以把千年来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时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得的知识、教训吸取过来,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进步。一本好书,往往凝聚着一个人思想的精华,蕴藏着时代特有的气息,作者的灵魂也寄居其中,永远不死不灭。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同你交谈,和善温雅地告诉你所有的秘密。
  • 深度迷失

    深度迷失

    白领李冰红被莫名其妙卷入一桩凶杀案,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李冰红在自由作家蓝一方的帮助下展开了调查,但与她接触过的证人一一离奇死去,李冰红发现事情更加复杂,自己的过去竟然全部是虚构的,实际上她只存在1年的真实记忆。是谁抹去了她的真实记忆又给她伪装了虚假的过去?除了警方还有两路神秘人在追捕她,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一直像猎犬一样对李冰红紧追不舍的警察沈阳身上隐藏了什么秘密?尽全力帮助李冰红的蓝一方来历也扑朔迷离,最终一切都指向了荒山中的一座废弃已久的研究所,真相在那里大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妃的一纸休书

    傻妃的一纸休书

    幸福的新娘惨遭背叛,那是恐惧滴!林秋棠,乐城出了名的傻瓜,封建时代,追人追出高境界,表白未邃,铺一地桃花瓣割腕自杀了。当因爱成恨的商界精英女魂穿到这个愚蠢的女人身上,她绝情弃爱,一心只贪潇遥。可是,太闲懒也遭人忌妒,亲姐姐拒嫁鬼王,推她出来替嫁。好脾气不代表没脾气,嫁就嫁,傻子嫁鬼王,别人十分看好这桩婚事。传说中,鬼王奇丑无比,性格阴险恶毒,杀人如麻,冷血无情。可、可是、、新婚之夜,他的夫君俊俏非凡,娇羞无比,连她的手都不敢碰一下。难道碰到传说中的无能男?算了,他装矜持,她继续装傻,吃好,喝好,玩好。可懒妻难当,鬼王身份被揭穿,小三小四小五轮番上演抢夫记。她什么都没有,连一个无能的男人都要被别人抢走了,她继续视而不见。“棠儿,我只是跟林家小姐喝了一下午的茶,她把她祖传的宝库地图给我了。”“棠儿,五家小姐只约我去守猎,把他父亲的罪证偷给我了。”“棠儿,唐家五小姐约我赏江景,唐门五毒散的解药已经到手了。”“棠儿、、、”“够了,我只想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当皇后就够了。”她懒洋洋的翻身看着他,漫悠悠的问道。“隐忍三年,是时候了。”他轻轻的握着她的手,却被她悠然抽走,他眸底一片失落:“棠儿,我什么时候能得到你的心呢?”“你什么时候是皇帝,我什么时候爱上你。”她就是一个恶毒的女人,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压榨这个男人。人前,她懒的一塌糊涂,人后,她比谁都精明,培养自己的势力,闲来无事绑架一下亲王,调戏一下郡主,贪贪财,杀杀人,日子过的无比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