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800000034

第34章 私人礼仪(2)

在庆贺太后或皇帝的生日期间,正常的宗教活动将被扩大。“万寿庆典”在清代只举办过7次:康熙皇帝的六十大寿 (1713年)、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 (1790年)、乾隆母亲的六十和八十大寿 (1751年、 17771年)、嘉庆皇帝的六十大寿、慈禧太后的五十和六十大寿 (18884年、1894年)。还有一些特别举行的公开庆典,像玄烨和弘历为纪念他们长期执政的丰功伟业而举办的那些活动。特殊的或一般性的皇帝生日也举行公开或私人庆典,如诵经、演戏、赐宴和呈献奇珍异宝。

虽然一位皇帝去世后的服丧活动将主导宫廷三年时间 (将在下文讨论),但新皇帝登基后要在他的生日那天增加特殊的宗教活动以昭示世人。1736年,宫廷虽然因举国上下还在为雍正皇帝服丧而取消了春节 ,但允禄和内务府的其他大臣仍然建议选派 24名道士和 1名信奉道教的官员于新皇帝生日前后在大高殿举行为期 36天的道教仪式。乾隆时期这些仪式一直在举行 ,后来得到了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仪式的补充。1796年乾隆皇帝让位于儿子之后的档案材料显示 ,乾隆生日前 4天 (包括生日那天在内 )共有 2000名西藏喇嘛在弘仁寺念《万寿经》。乾隆薨逝后每年都举行这样的念经活动 ,支出的费用为每年 1758两银子。后来 ,这成了每位新皇帝的例行公事 ,1799年和 1820年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生日时僧人在弘仁寺念同样的经 ,就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日庆典变得越来越繁复。1798年,弘仁寺以外 6个佛寺的 218名僧人也念经 9日,庆贺乾隆皇帝的生日。在道光皇帝的生日 ,不仅弘仁寺的僧人念经庆贺 ,而且有西藏高僧进入宫廷在养心殿和中正殿念阿弥陀经。

太后的生日庆典也念经。在为庆贺母亲六十华诞而修建的延寿寺 (延年益寿寺 ),乾隆皇帝召集僧众 “为母亲之福祉和长寿 ”而念经。在母亲的七十和八十华诞日 ,乾隆皇帝谕命在北京的级别最高的藏族高僧章嘉呼图克图率领来自各寺的 1000名喇嘛诵《无量寿经》或《阿弥陀经》,为的是保证能在 “净土”中再生。在母亲的六十大寿庆典上,他向母亲呈献了一套佛像 (9尊)和全套阿弥陀佛像。在她的七十华诞日,她收到了9000尊佛、菩萨、阿弥陀佛、多罗菩萨和罗汉像,这个数字是9的倍数 (9和久同音,久的意思是长寿)。宫廷特别为弘历的六十大寿制作了1万尊阿弥陀佛像,突出强调了长寿和在西方极乐世界再生的愿望。制作这些 “生日礼物”的资金是宫廷提供的:在皇帝的七十大寿庆典上,王公大臣总共呈献了2233尊无量寿佛像,花费了32.1万两银子。

婚姻

婚姻与死亡一样,是一个公共事件,它不仅涉及新郎新娘,而且涉及他们所处的生活圈子对他们两人结合的社会承认问题。我在另外一篇论文中描述了皇帝结婚时举行的公开仪式,称为 “大婚”。那些仪式载之于乾隆朝编纂的《钦定大清会典》和《钦定大清通礼》中。在这里,我转向与公开的大婚庆典相辅相成的私人仪式,这些都是在内廷范围内举行的。

私人仪式似乎更多地仿效了华北老百姓结婚时的民间风俗习惯。内务府在本单位官员的妻子中选择有 “完整家庭”(丈夫、儿子在世)和八字与新娘相合者,组成娶亲队伍,在大婚之日前往新娘子家,把她娶到宫里。迎娶新娘子的 “凤辇”是用藏香熏干净的。新婚夫妇的洞房装饰成婚礼专用的大红色。洞房里放着一个瓶子 ,称作 “宝瓶 ”(双关语 ,意为 “珍贵的和谐 ”),内装五谷 (象征着丰收)。婚床的四角各放一只如意 (汉族的节杖 ,名称为双关语 ,意为 “万事如愿以偿 ”)。新娘子的妆奁 (是从宫里带给她的 )包括一件 “龙凤袍服 ”、一件 “双喜 ”头饰 ,以及用 “如意”装饰并刻有 “双喜 ”字样的一些簪子。

另外一些民间风俗也出现于 1872年的大婚庆典中。新娘坐上一顶装着一只苹果的轿子 ,苹果的 “苹”字与和平的 “平”字同音。她下轿时要跨过鞍子进入乾清宫前的院场 ,“鞍”与 “安” (“平安 ”的安 )同音。在洞房里 ,新娘子的头发要梳成已婚妇女的样式 ,刻有 “福”字和 “贵”字的另外一些簪子也被插进她的头发。此时 ,新娘子戴上宫里的项链 ,从而完成了从少女到皇后的转变。新婚夫妇要吃盛在圆盘中的 “多子多孙 ”糕,在新婚之夜,要点 “长寿 ”蜡烛。

宫廷独一无二的仪式也许是在坤宁宫的萨满教祭坛举行的那些仪式。同治皇帝大婚时 ,内务府诸大臣决定把坤宁宫供奉的神祇请出该宫一个多月 ,直到婚礼允许重新摆放祭坛为止。大婚是在 1872年10月16日举行的 ,这些神祇是 10月26日被重新供奉到坤宁宫的 ,皇帝和皇后在第二天就在该宫举行了 “祈福 ”仪式 (参阅第七章)。

普通人家的新郎新娘要拜天和地的牌位 ,要在祖宗牌位前叩头。新婚的皇帝夫妇要在坤宁宫中 “天和地 ”的供桌及“吉祥如意神 ”的供桌前上香 ,行 “三跪九叩 ”大礼。他们到萨满教的祭坛前磕头行礼 ,然后给灶神上香磕头。他们到寿皇殿 ,在列位先皇和先后的画像前上香磕头。

老百姓一般要让新娘子跪拜公公、婆婆。在皇帝大婚时 ,新娘子的公公已经去世。同治皇帝和皇后大婚时分别在慈安太后和生母慈禧太后寝宫的正殿向她们行三跪九叩大礼。皇后则率领众妃嫔在养心殿向丈夫行三跪九叩大礼。最后 ,皇后坐在储秀宫的宝座上 ,接受王公、妃嫔和宫女的三跪九叩大礼 ,这意味着他们承认她的地位并愿臣属于她。

这还不是婚庆仪式的全部。在接受妃嫔和王公具有象征意义的臣服之前 ,新皇后要到设在她的新寝宫里的佛坛、神龛和神像前上香祭拜。这样一来 ,她就祭拜了统治清朝内廷的源自不同宗教传统的诸多神祇。比较而言 ,妃嫔入宫时的礼仪要简单一些。她们不去寿皇殿祭拜 ,而是到内廷的一些地方祭拜咸丰皇帝生母和养母的画像、咸丰皇帝的画像 ,以及他的第一位皇后的牌位。这是她们的 “祭祖 ”仪式 ,是她们入宫后的首要仪式。

婚姻仪式代替了标志着男孩长大成人的传统的冠礼。对康熙、同治和光绪皇帝而言 ,大婚还强调了摄政的结束和亲政的开始。“新的开端 ”体现在更新神祇的行动中 ,这是元旦的一项传统仪式。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 ,坤宁宫萨满教祭坛上供奉的神祇都被移到堂子。当春节之后把这些神祇请回宫里时 ,要举行新神祇的 “开光 ”仪式和祈求来年好运的祈福仪式。然而 ,1872年先请出神祇然后再请进来的仪式被用于强调同治皇帝的大婚。

另立门户

生日庆典把重点放在佛教和道教仪式上 ,与此相异 ,年轻王公的成人礼仪与萨满教仪式有关。档案材料显示 ,当一位王公另立门户时 ,他要在新府第里供奉家神 ,并且每个月都要在府中祭拜诸神和老天爷。有趣的是 ,当公主出嫁并在京城获赐府第时 ,举行的是与 “请神入府 ”含意相同的一个佛教仪式。王公结婚时 ,要向财神和佛立佛多鄂谟锡妈妈恩都立行 “祈福 ”之礼。与未能延续满族传统的普通旗人不同 ,皇室宗亲允许儿子成婚后另立门户 ,具体时间由皇帝决定 (参阅第三章)。已经另立门户的王公一般应该按月单独到坤宁宫行祭礼。宗室王公要单独在堂子里设立自己的神杆 ,并在皇帝之后祭天。

疾病

到 18世纪中叶 ,藏传佛教仪式也许已经代替萨满教的治病活动。1760年 9月 ,当乾隆皇帝的三皇子永璋病倒时 ,他的叔祖父庄亲王以内务府大臣的身份禀报说 ,他已就念经事宜咨询过章嘉呼图克图。章嘉呼图克图选择了对永璋所患的肺病有好处的一部经 ,并迁居到永璋府邸附近的一个房间。为了永璋的康复 ,他和 10名喇嘛诵经两日。不幸的是 ,病人 2天后不治而亡。

葬礼

满族丧葬风俗的最大变化 (这一点未见于清朝的官方记载 )是在 17世纪末放弃了火葬。努尔哈赤、皇太极和福临是火葬的 , 1661年之前去世的他们的后妃也是火葬的。1661年之后 ,皇帝和他们的多数后妃都是土葬的。有一些例外 :皇太极的一位妃子 1674年去世后被火葬 ;近年来发掘的一位清代公主的墓 (她于 1678年死于蒙古 )表明 ,她是被火葬的。雍正皇帝两位夭折的皇子 (第二位皇子死于 1728年)是被火葬的 ,他们的骨灰被装进坛子里埋葬了 ,没有堆起坟墓。

在1688年康熙皇帝敬爱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的葬礼上确定的新规制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受到遵行。康熙皇帝剪掉了他的发辫 ,此前只有皇帝薨逝后才这么做。他放弃了素丝绸衣 ,坚持穿棉布孝服。玄烨拒绝在春节期间把棺椁抬到宫外 ,相反 ,他取消了春节庆典。尽管北京的风很大 ,他在吊丧期间一直住在帐篷里守棺。最后 ,他把祖母的牌位供奉在太庙 ,从而打破了明朝只允许一位皇后入太庙的旧规。

宫廷举行的公共仪式和私人仪式的区别也体现在皇帝和皇后的葬礼上。我在以前的一项研究中追溯了《钦定大清会典》和《钦定大清通礼》中规定的公开葬礼的各个环节。虽然皇帝和皇后公开葬礼中的私人仪式延用了与北京有关的许多风俗习惯 ,但其中也引入了许多新的要素 ,它们至少有一次被百姓家庭所接受。帝后葬礼中的大多数私人仪式都是北京普通家庭奉行的非儒家仪式。死者的身体被清洗干净 ,穿上最正式的官服 ———朝服。慈禧太后陵墓中发现的服装显示 ,这些服装都绣有吉祥字 ,如 “寿 ”、“福 ”,还有佛教的符号。之后 ,尸体被裹进 5层陀罗经被中 ,这是丝制的裹尸布 ,上面有梵文和藏文绣的陀罗经 (据说是带有神力的咒语)。这些陀罗经包括汉族僧人和藏族喇嘛都熟悉的标准段落。③皇帝或皇后的陀罗经被是由金丝缎制成的 ,镶着五色金边。其他级别的死者用的经被是白底绣金丝的 ,也有红底上绣金字的陀罗经被 :也许这些是为五等或五等以下的妃嫔准备的 ,她们的灵柩被漆成红颜色。据说 ,这些裹尸布因有活佛对着它们念佛经和陀罗经而浸染了法力 ,具备了赦免死者生前各种罪行并使死者灵魂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的能量。另有 8层绣着龙的缎子裹在 5层陀罗经被上面 ,使得裹尸的绸缎达到 13层之多。

死者的亲属换上孝服后 ,就去向神祇禀报。在下层社会 ,向当地的土地神禀报即可 ,土地神是超自然的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当皇帝薨逝后 ,既要在奉先殿向祖宗禀报 ,又要在帝国境内的 6个地点向民间宗教中的神祇和以前各朝各代的帝王禀报。我们有 1799年乾隆皇帝葬礼期间的一个名录 ,包括长白山 (满族发祥地 )的山神 ,松花江的江神 ,陕西和四川的西域神和华山山神 ,泰山、会稽山、衡山的山神 ,北海、东海、南海的海神 ,汉、唐、宋、元和明朝帝王的陵墓。

皇帝或皇后的梓宫是楠木 (一种中国硬木 )制作的。陈列两周以后 ,梓宫往往被移到暂厝地 ,让油漆匠刷 9层漆 ,最后再加 1层金漆。梓宫上似乎写着藏文和梵文的陀罗经。如果温度太低 ,就无法刷漆 ,所以梓宫通常会被放在地面上达数月之久 ,有时甚至长达数年。只要梓宫未被埋葬 ,死者就处于弱势状态 ,就需要神的保护。雍正皇帝薨逝 19天后 ,他的梓宫被移到他以前的府第雍和宫 ,一直放到 1737年3月入葬为止。1694—1722年,此处是胤禛的王府 ,胤禛薨逝后被修缮一新。梓宫被停放在胤禛以前居住的永佑殿 ,正堂和后堂有 6名汉族和尚和 8名道士念经。胤禛的一幅画像挂在永佑殿,画像前摆放着祭品。

烧纸制的钱、家具、仆人、房屋和其他物品是汉族葬礼的传统要素,清朝皇帝也仿照而行。巨量的纸锭、纸钱和纸衣被烧掉。纸制物品是一项重大开支:在为慈禧太后治丧的第一年,仅此项开支估计就高达120万两银子。在帝后的葬礼上,也有大量的真衣服和真家具被烧掉。钱德明是这样描述17777年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太后的葬礼的:

成双成对的马和骆驼驮着床、器具和粮食等物品,好像要出门远行。马和骆驼之后是马车、转椅、轿子、扶手椅、椅子、板凳、坐垫、箱子、盆子和全套梳妆用具。这些物品共有28排,列成两行鱼贯而行。生活用具、珠宝和太后生前所用之物如镜子和扇子等 ……由奴仆分别捧在手中,排成数排。他们之后,有人恭恭敬敬地拿着她晚年所用的拐杖。

梓宫停放期间举行各种仪式时所用的祭品被移至暂厝地 ,在她逝世三年后最终入葬。除动物祭品之外 ,葡萄酒、纸钱、死者的衣服、家具和器皿 ———理论上讲 ,死者用过的每一样东西 ,但作为纪念品赐予亲属和大臣的物品除外 ———都当做死者的祭品被烧掉 ,以便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中使用。有位学者统计 ,在乾隆皇帝逝世一周年时 ,19种不同的仪式上共有 770件衣物被烧掉。在光绪皇帝葬礼期间 ,被烧掉的衣物共有 734件。

葬礼期间 ,经文和陀罗经是道士、禅宗僧人和藏传佛教的喇嘛同时在郊区各御园和内廷各宫殿不同的祭祀场所从事的宗教活动的中心内容。雍正皇帝的梓宫在乾清宫停放期间 ,有108名喇嘛念经。在他逝世一周年前后 ,108名喇嘛奉旨在圆明园诵经 21日。葬礼上的佛事活动都由高僧主持。1777年乾隆皇帝的母亲逝世后 ,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连续 7天亲自主持了葬礼上的佛事活动。

在18世纪和 19世纪 ,皇帝葬礼期间的诵经数量和频率似乎有所增加。在咸丰皇帝的葬礼期间 (1861年),道士在乾清宫念经 3日,另有 108名喇嘛诵经 21日。梓宫被移到观德殿之前 ,有 108名喇嘛念经 ;移棺的第二天 ,80名喇嘛开始了新一轮诵经。1875年同治皇帝的葬礼期间 ,梓宫由乾清宫移到观德殿暂厝 ,新一轮诵经活动由此开始。首先是在梓宫旁边念经 ,80名喇嘛念经 21日,继而是 40名禅宗僧人念经 7日,之后 ,藏传佛教喇嘛和禅宗僧人在 10周时间内轮流念经 ,每 7日一轮换。倒数第二轮诵经活动有 108名西藏喇嘛和 25名禅宗僧人参加。1908年慈禧太后的葬礼重复了这一念经安排。在同年举行的光绪皇帝的葬礼上 ,共有108名西藏喇嘛和 108名禅宗僧人诵经 9日,期间皇帝的梓宫被刷了 49层漆。此外 ,僧人还举行了喂饿鬼的仪式 ;当梓宫被送往陵墓时 ,他们伴随而行。每天晚上 ,当洒过祭酒以后 ,他们就围绕着梓宫念经。

与此同时 ,和尚、喇嘛和道士都在各处的寺庙为大行皇帝念经超度。在同治皇帝的葬礼期间 ,嵩祝寺、法源寺和智珠寺共有 100名藏传佛教喇嘛诵经 7日。法源寺和智珠寺在景山附近 ,是康熙皇帝特为那些把 “经书 ”翻译成蒙古文和藏文并印刷出版的蒙古喇嘛修建的。这三个寺也为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举行了诵经活动。

同类推荐
  •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扬帆大明

    扬帆大明

    落魄富二代沈崇名横空出世,运筹帷幄短短数载间位置中枢。他是锦衣卫,率领精兵强将专治各种心怀不轨、玩弄阴谋的野心家;他是人间财神爷,莅任海事衙门总督,开海禁通商贸赚尽天下真金白银;他是多情种子,纠缠于武艺高强的小师妹,娇蛮无礼的大小姐,善解人意的清倌人,为父报仇的女刺客之间……有人说,他是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的奸臣;有人说,他是赤胆忠心一心为国的贤臣。沈崇名笑着说:No,咱只是个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喜欢数银子、爱好泡美女的实在人。风云莫测的官场、神秘狠辣的无为教、凶残自卑的倭寇,喜好打劫的俺答,再加上无敌幸运星主人公,让大明天下热闹非凡。
热门推荐
  •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险恶是它的事,我们自己得真实善良,勇敢坚强。全书辑录了豆瓣网大获好评的32篇文章。这些充满深情的文字,记录了对青春、对爱情的至真感悟,讲述了或美丽动人,或痛彻心扉,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爱情、亲情故事。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段短暂的痛,但却不妨碍本书这18位青春代言人,娓娓道来的、发自肺腑的爱的感言。他们还热爱美食、旅行,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法学院:妖女养成计划

    魔法学院:妖女养成计划

    【和心阙合写】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的炮灰女主角,被一个神、一个魔折腾过来蹂躏过去的故事。朱懒懒说:如果这也算桃花,那都是烂!桃!花!
  •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本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摘选了反映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智慧感悟的格言700余则。这也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构筑成了反映其智慧结晶和人生心声的教育格言。
  • 型世言

    型世言

    《型世言》为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部优秀白话短篇小说集。所记皆为明代时事、风俗人情,情节曲折,笔调清新,可读性强,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此书在国内早佚,历代书目从未著录,近年发现于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
  •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寂静欢喜,不来不去

    寂静欢喜,不来不去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公告】本书已经完稿,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跳坑,后面也许会有小虐,但是结局一定温暖,里面也有很多美好温暖的小细节的,希望大家会喜欢,会陪着云初她们一路成长下去。也希望大家多多留言◇◇◇——————————————————————————————————◇◇◇【文艺版文案】沈云初一直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生那年的蓝白色格子衬衫,嘴角清浅的酒窝,还有少年清澈的眸子都是云初记忆里,无法遗忘的海一直到后来的遇见,慢慢深爱,最后离开那天,云初淋了雨,所有的爱情被湮灭在其中可是云初最终还是相信爱的,她那么热烈的期盼爱情,导致那些撕心裂肺,都变的虚无了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爱情和梦想,更能让人成长云初掉过很多眼泪,终有一天安然微笑,身边的那个少年,也长成了沉稳的不浮躁的样子所有的秘密交织在一起,那些谎言,也不过以爱之名,也许笨拙,但是却是最真的真心最后不管世界怎么变,伤害怎么勇猛,他们都还有彼此,相拥而爱【装X版文案】当‘善良’温柔的现任男友PK多情花心的前任男友沈云初觉得,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谁比谁更加的极品可是当现任男友的前任女友勾搭上前任男友的现任女友的时候云初知道,这真的不是什么天雷狗血的言情偶像剧而是她更为撒泼狗血的人生最后的最后,一切的一切都化为朵朵的浮云,飘在她悲摧的人生上空最后唯有,寂静欢喜,不来不去◇◇◇——————————————————————————————————◇◇◇【沈云初】如果你们都不爱我,那我一定会好好的爱自己【宋希年】云初,你永远不知道,我曾经多么用力的爱过你,即使现在,依然无法说不爱,这便是我的宿命【周青木】云初,对不起,终究是我对你不起!◇◇◇——————————————————————————————————◇◇◇【推荐时间】《岁月长,不见忘川》【古风】http://m.pgsk.com/a/296304/《日安,摩纳哥海岸》【轻松向暗恋成真】http://m.pgsk.com/a/313390/《全世界借我一秒遗忘你》【已完结】http://m.pgsk.com/a/252968/
  • 世世禁宠

    世世禁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她不过是一缕异世的幽魂,两世恩怨,世世被帝王宠爱,却屡次被抛弃。轮回前世,他们之间谁负了谁?人进宫廷,斗得过皇后,强的过帝王。她不是懦弱之辈,只是时机未成熟。只是她的爱已经这般伤,到不如伤的彻底。弃妃翻身争天下,暴君冷眼夜夜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妖言:别惹悍妻

    绝世妖言:别惹悍妻

    凤九言,原名凤微言,当朝大将军京城首府凤家的嫡长女。狗屁的人微又言轻!离开凤家,老娘从此叫九言!一言九鼎!谁敢不从!不做千金偏爱侠女的她舍弃了贵族身份,开始闯荡江湖。她内心要强,是为了要活下去;她的薄情毒辣,那是为了要顾着你的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