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800000002

第2章 宫廷社会 (2)

满族人做出的最重要的变动是把北京分成了外城和内城。这种双城模式最初见于辽代 ,1644年之前满族的所有都城皆仿此而建,甚至皇帝巡幸塞北时临时搭建的帐篷城的布局也不例外 (参阅前文关于承德和木兰的论述)。 北京的区域划分是与帝国的政治和社会分类相对应的。统治者和旗人住在内城 (外国人称之为 “鞑靼城 ”);被征服的汉人住在外城。这种分区而住的做法始于满族军队进入北京城四年之后。早些时候 ,多尔衮曾通过禁止旗人抢掠平民而鼓励汉人接受满族的统治 (1644年),并声称 满汉一家(1647年)。然而 ,民族冲突却迫使这位摄政王于 1648年 10月5日做出规定 ,让两个民族分区居住以 “各安生业 ”。所有的汉人都被命令迁往南城。此后清帝国一直奉行分区而居的政策 ,所以旗人总是住在城中之城。

外城

外城 (又称汉城 )是首都的商业中心 ,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最繁华的商业街都在内城与外城之间的宣武门、正阳门和崇文门。1744年,北京可能有六七百家店铺。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云集北京做生意 ,南城有不少会馆 ———由来自同一地方的官员和商人发起组织的追求互惠互利的地域性社团。经营书籍和古董的琉璃厂在 18世纪 80年代变得名闻天下 ,因为当时编纂《四库全书》的计划把全国的 160位文士召集到了北京。汉城也是旗人的娱乐中心。除了北边连接内城的二栅之外 ,娱乐区都在汉城。外城珠市口 (珍珠市场街 )以北前门与和平门之间的街道形成了青楼区。

内城

内城周长约 16英里 ,是清政府的中心。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内务府的一些机构和步军统领衙门都在这里。它也是征服者精英集团居住之地。据估计 ,19世纪中叶约有 13万旗人居住在内城和郊区的皇家园林周围 :他们形成禁旅八旗 ,并组建禁军 ———一支三四千人的部队 ,负责巡视居住区和守卫内外城的 16个城门。八旗的驻地是根据各旗的颜色所代表的方向确定的。正黄旗在内城的西北部 ,镶黄旗在东北部 ,正白旗在东部 ,镶白旗在东南部 ,正蓝旗和镶蓝旗在南部 ,正红旗在西部 ,镶红旗在西南部。这些旗被分为两翼 :左翼由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和正蓝旗组成,住在东半区 ;右翼由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和镶蓝旗组成。每旗各有一个满族、蒙古和汉军旗 ,分别由一个都统和两个副都统率领。

由于征服者精英集团逐渐包括了许多民族的人 ,所以北京内城居住的人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籍隶镶黄旗的俄罗斯人 ,他们是在雅克萨战役中被俘虏的 ;有俄国东正教神甫 ,他们是《恰克图条约》( 1727年)签订后成立的一个布道团的成员。皇帝在内城赐给约 12至15名汉人大臣府邸以示皇恩浩荡。征服塔里木盆地后被带到京城的突厥穆斯林精英和能工巧匠均被安置在南海以南的维吾尔营中。藏族工匠于 18世纪 40年代被召至北京修建藏式的石头瞭望塔以供军队训练之用。当傅恒在第一次金川战役 (1749年)中取得大捷后 ,皇帝命这些工匠在北京西北郊修建西藏风格的实胜寺。到了 1776年,这些藏族人被编为隶属内务府的正白旗的一个包衣营。

皇帝是内城的最大地主。当汉人于 1648年迁出内城时 ,他们的房屋被分配给旗人。旗人逐渐确立了对这些住宅的产权 ,房屋的租赁和买卖合同就是产权的体现。从理论上说 ,这些房产仍属于国家 ,但实际上它们成了皇家财产 :在 19世纪 ,内城的许多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由内务府管理。官房租库起初隶属于宫廷营造司,但后来变为由一名内务府大臣监管的自治机构。

官房租库负责维护、出租和管理北京的所有国有财产 ,其中包括分配给爱新觉罗皇室宗亲和八旗贵族的府邸 (参阅第三章)。由于府邸的大小、结构和装潢皆受节约法令的管控 ,所以住宅被分配给王公贵胄而不管其籍隶哪一个旗 ,当其子孙的爵位被降低后,府邸即被收回。亲王府很少被同一个家庭世世代代占有。 1750年、1846年和 1911年前后的三幅内城地图显示 ,同一个家庭一直拥有的王府仅有五个。令人毫不惊奇的是 ,这五个家庭都拥有王府的永久继承权 (参阅第二章)。

官房租库掌管的大多数房屋都是中等大小的。1800年,嘉庆皇帝准许将这些房屋售予爱新觉罗宗亲。1803年的一份奏折列举了10所此类房产及其买家 ,其中一半少于 20间,只有 2所超过 100间。没有资料显示究竟有多少贵胄得到了购房的机会。一项研究表明 ,在1855年末至 1856年初不到两周的时间里 ,共有 18处房产被分配给了贵胄。由此判断 ,官房租库在北京内城的房屋市场仍保持着中心地位。

皇城

内城之内是被 6英尺厚、15英尺高、8英里长的城墙隔开的皇城。皇城中有御马厂、仓库、作坊、内务府各办事机构和皇室成员的居所。皇城中有北海、中海和南海 ,清朝统治者在三海修筑若干亭台楼阁以增其景观。康熙皇帝在修建西山别墅之前 ,每年都到位于南海中央的瀛台避暑。1898—1900年以及义和团运动之后 ,瀛台也是光绪皇帝 (1875—1908)的居所。南海西岸是康熙皇帝修建的紫光阁 ,1761年之后 ,这里成为新年庆典时以盛宴款待蒙古姻亲的地方。与紫光阁毗连的是一个训练场 ,皇帝在此举办射箭比赛。

皇城中有在儒家礼仪中使用的两个重要祭坛。太庙位于紫禁城正门的东南。满族人进入北京四天后 ,努尔哈赤夫妇以及逝世不久的皇太极的牌位就被安放于太庙。太庙不仅供奉皇室祖先的牌位 ,在一个偏殿中还供奉着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的牌位。太庙正西是另外一个高墙环绕的庭院 ,里面是社稷坛。社稷坛是用石头砌成的一个方形坛 ,在举行祭祀大典前要在坛上安放五色土。明清两代的祭祀专家似乎把社稷当做丰收之神。在古代的封地仪式上 ,君王要从社稷坛上取一块土赐给诸侯 ,所以社稷似乎代表着统治者所管辖的领土。在后来的各朝各代 ,当取自各省的土被放到社稷坛上时 ,这种关系就得到了象征性的延续。

皇城中还有其他一些与清政府有关的祭坛。佛教寺庙 (其中几个是清朝皇帝所建 )散布于街巷和湖岸。几座藏式寺院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积极支持。其中包括 1651年修建起来以纪念达赖喇嘛访问北京的白塔 ;位于东南角的玛哈嘎拉庙 ———体现清王朝与藏传佛教具有密切关系的一个历史建筑 (参阅第七章);景山附近的法源寺 ———康熙皇帝修建起来以容纳翻译和印刷西藏和蒙古礼仪典籍的蒙古喇嘛的寺院之一。或许是由于耶稣会传教士进入皇家体制的缘故 ,从18世纪开始 ,皇城中也有了一座天主教堂。

紫禁城

皇城中央的这组宫殿群既是皇帝的行政中心 ,又是他的居所和由内务府掌管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 (参阅第五章)。由于宫廷建设是由明清更替之际存留下来的传统方针指导的 ,所以建筑风格和宫廷建设在清代没有什么变化 ,尽管做了许多整修和翻新。建筑的继承性掩饰了许多殿堂的用途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清朝的统治策略。

紫禁城有东南西北四个门 。南墙正中的门是午门 ,用于大型的庆典礼仪 ,平常都是关闭的。一般来说 ,除了殿试中名列三甲的进士以外 ,只有皇帝可以使用午门。来紫禁城办事的文官走东门 (东华门 ),武将走西门 (西华门 ),后妃走后门 (神武门)。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有幸进入紫禁城的人会发现自己在一个高墙大院中 ,看到位于南北中轴线 (主导着外朝)上的三个大殿。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国事庆典的主殿 ,中和殿是清朝皇帝行耕种礼之前视察农具和在太和殿举行庆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皇帝接见藩属使节、主持殿试和召见进士的地方。三大殿坐落在三层大理石平台上 ,四周都是高墙。在没有重大庆典的日子里 ,通往三大殿的午门和太和门都是关闭的。

三大殿规模宏大 ,雄伟庄严 ,目的在于使官员和使节感到敬畏。他们必须在午门外下马步行。三大殿的雄浑在黎明时分皇帝早朝时最为动人心魂 :“庄严的大象雕像被摆放在午门的门洞里 , 在六七米高的门洞里 ,它们显得很矮小 …… 太和殿前的广场是普通官员最接近皇帝的地方 ,地上铺着条石 ,官员们在石头上向皇帝磕头。他们确实需要敏锐的视力才能看清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在以往的各朝各代 ,外朝是处理政务的场所。清朝皇帝则把大部分政务活动从外朝移到皇帝的内廷 ,即大内。

大内外朝的公共空间与内廷的私密居所只是从 1669年以后才区分开来的 ,当时 ,年轻的玄烨 (康熙皇帝 )把他的寝宫从清宁宫 (后改名为保和殿 )移至乾清宫。他和他的父亲 (也在保和殿住了 8年)似乎都喜欢乾清宫的华丽和雄伟。1669年乾清宫被翻修之后 ,紫禁城的公私场所就永远分开了。除了少数王公大臣外 (在内廷工作的太监、宫女和其他杂役当然不论 ),任何人不得进入内廷。内廷不仅包括皇室成员的居所 ,而且包括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

如果说外朝是汉族文臣理所当然的活动中心的话 ,内廷就是满人为主的御用顾问团的堡垒。白彬菊描述了满蒙高官把持康熙皇帝的内廷而汉臣大多在南书房的情况。通过宫廷奏折制度和任命特别小组商议军事策略和其他重要政务等办法 ,康熙皇帝竭力消除外朝的官僚政治文化给他的皇权造成的压力。虽然内廷的成员在雍正和乾隆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满汉分立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亡 ,这是满族统治的一大特点。

东边的景运门和西边的隆宗门是外朝和内廷的界线。这两个门开在保和殿后面的宫墙上。景运门内是奏事处 ,负责向皇帝呈送那些绕开常规官僚体制渠道递上来的奏折。奏事处由一位侍卫 掌管、一位副将监督 ,还有一个由太监组成的办事处 ,就在西边的乾清门内。奏事处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 :它向外朝官员传达皇帝口谕 ,要他们写成文字 ;处理准许王公大臣觐见皇帝的所有签批 ;管理外朝奏事处与乾清门的日常轮值 ;接收呈送皇帝的所有贡品。

乾清门直接通往乾清宫。乾清宫是与外朝三大殿对应的内廷三大殿的第一殿。在明代 ,乾清门内的宫殿是皇帝居所 ,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被用于处理政务。然而 ,康熙皇帝把乾清宫改成了处理日常政务的办公场所 ,而把大内东西两厢的房屋当做居所。到雍正时期 ,皇帝也在养心殿召见大臣和举行御前会议。养心殿是大内的一处大庭院 ,位于乾清宫西面 ,是皇帝的寢宫。

内廷的第二殿是交泰殿 ,康熙时期三枚玉玺收藏于此殿。这些玉玺在乾隆年间曾被重新雕刻 ,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如选定太子、颁布宣战诏书或授予王公贵族爵位等。交泰殿北边是坤宁宫 ,明代一直是皇后的寢宫。虽然清代仍把此殿当做皇帝大婚后的洞房 (参阅第五章 ),但清代的皇后却住在其他地方 ,坤宁宫中则有了神房和祭坛 ,有萨满每日礼敬祖先灵位。

乾清门两侧有东门和西门 (内左门和内右门 ),门外是较窄的 巷子 ,有门通往皇太后、皇后和嫔妃居住的各宫。这些建筑的随意和精巧与外朝大殿的肃穆和宏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宫的房屋排列有序 ,面向南而直通内院 ,复制了普通民居的私密性。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 ,因而与欧洲的王宫和贵族府邸大不相同 ,后者把办公场所和私人空间合为一处 ,所以贵族不得不住在透风的大房间里。

在17世纪和 18世纪初 ,乾清宫东西两边的庭院也被用做皇子皇孙的住所。乾东五所都是独立的庭院 ,其中一些带有小前厅和寝室。道光皇帝的所有儿子都住在乾东五所 ,同住的有太监、奶妈、保姆和宫女。特设的一个茶膳房为他们准备饮食。

雍正前期 ,弘历夫妇住在乾清宫西边西二所的一个院子里。当上皇帝以后 ,他改变了西二所的用途 ,而代之以内廷外面的南三所。位于乾清宫东南的毓庆宫是太子允礽的府邸。弘历成婚前,一直与弘昼住在这里。弘历的众多兄弟和侄子自从进入上书房读书以后也住在毓庆宫 ,他的继承人嘉庆皇帝在 5—10岁时也住在这里。颙琰后来对他的兄弟永瑆和永璘回忆毓庆宫的生活时说:“每日趋诣上书房 ,执经共课。”然而 ,颙琰在继承皇位以后,决定不再继续把毓庆宫当做皇子的住所 ,他担心该宫成为皇储人选的某种暗示。

南三所又称撷芳殿、阿哥所或三所 ,位于外朝三大殿以东明代一处建筑的原址上 ,有院墙。弘历年轻时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 间。嘉庆皇帝颙琰于 1775年移住此处 ,当时他只有 15岁,一直住到1795年被明确宣布为太子。他的继承人旻宁出生于南三所 ,成婚以后仍与兄长住在此处 ,其他堂兄弟也住在这里。1831年道光皇帝的长子奕纬去世以后 ,南三所暂遭弃用 ,后来被奕 (未来的咸丰皇帝 ,1851—1861)启用。

清廷把紫禁城各殿的用途做了重大的变动。自康熙朝以降 ,最高决策被移到内廷 ———皇室成员的私人活动区域。在明代 (以及在普通的汉人家庭 ),这是女眷起居之所。即使在清代 ,被准许进入大内的也只是极少数王公大臣。空间的变化反映出皇帝对 “内圈 ”———主要来自征服者精英集团并绕开汉臣的一个小圈子———的依赖。

清廷做出的另外一个重大变动是对皇子和兄弟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 (参阅第三章)。明朝皇帝都是在皇子年幼时选定太子 ,并封其他皇子于各省 ,而清廷则让所有皇子都备选太子 ,让他们都留在北京。皇帝让王公担负行政管理和军事职责 ,以此加强兄弟之间的团结。所有皇子同居紫禁城 ,延长了皇帝评估他们的品德和通过政务活动检验他们的能力的时间 ,同时还能增进兄弟之间的感情 ———此乃清朝国力维持不衰的保障。

季节性迁居

与其他非汉族统治者一样 ,清廷也坚持季节性迁居的生活方式。皇帝在京城西北郊的御花园度过了大量的时光。在清初的 150年里 ,皇帝还在夏季和初秋巡幸塞外的承德和木兰。

同类推荐
  • 皇子

    皇子

    猪脚也跟其他人一样,是穿越过去的,不过他这个穿越有点特殊啊。身份的释然,让他不得不依靠自身去发展。且看一个小小的庶出子弟如何夺取驰聘天下,如何娶得如花美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特殊的时期之一,其间既有治世繁荣的盛唐,也有朝代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此时,谋略成为封建政治的主角,影响甚大。然而,谋略只是一种术,终究靠人性操纵。所以,与其说是谋略在影响历史,倒不如说是人性在塑造历史。本书将这一时期人性与谋略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在民间流传、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活泼,想象奇异,蕴涵着对勇敢、乐观、善良等情操的褒扬……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清朝的面孔

    清朝的面孔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本书列举了清朝顺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官场见闻,到帝王言行,从帝国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学、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评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热门推荐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农家姑娘不愁嫁

    农家姑娘不愁嫁

    李春儿莫明其妙的穿越醒来,从此傻女变智女,爹娘就忙着给她找婆家。双十年华,却已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无奈,来说媒的,不是鳏夫,就是给人做妾。开玩笑,她堂堂现代人,就算是一辈子嫁不出去,那也不会去给人当后妈,做小妾。还好,家里的人和她的想法一样,就算是养她一辈子,也绝不会让她去别人家受委屈。于是,李春儿开始放宽心,把所有的心思投入到发家致富的计划中去,只盼着早日洗去贫穷,迎来富裕,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啥,这个时代的人居然只会煮菜,不会炒菜?那她只能勉为其难做这第一人了。不是吧!这个时代的人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个个嗜辣成瘾。那还真是把赚钱的机会送到她的面前呀!…当然,这也得一步一步来,万事开头难,想开酱香馆,开酒楼,得先有资金才行。可那有什么关系,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动动脑子的事儿。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羡煞了村子里所有的人,可问题也接踵而来。眼看着她年龄是越拖越大,家人又开始琢磨起她的终身大事来。这次倒好,根本无需找牵红线的媒婆,爱慕她的人直接上门提亲。闲散王爷,世家公子,少年名将…居然连年轻有为的村长也来掺合一脚。这都是什么事儿?个个对她都好得没话说,她还真不知道如何选择?真的是好纠结呀!她不过是一个乡下丫头,要貌没貌,要才没才,这魅力咋就挡不住咧!
  • 夜游者

    夜游者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税苑花香

    税苑花香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活动的热潮中,在全市人民广泛学习“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热潮中,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税苑花香》一书,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 天才宝宝律师妈

    天才宝宝律师妈

    毕业旅行的第一站萧莫就被人下药送进了邵驿的房里,却在药物的催化下让她与同样被人下药的洛锦谦疯狂缠绵一夜。本是一次意外雁过无痕,她不知他是谁。却没想到他们还会再有交集。六年后,一此擦肩而过,一场暗杀,让他再难对她放手。而她却是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样子,他威逼利诱终于让她成为了他的法律顾问。宝宝们各自有着自己心目中的爸爸人选,一个是国际知名的大律师,另一个是跨国集团年轻的CEO。洛锦谦这个正牌老爸又该如何力挽狂澜,获得宝宝们的心?明知他的出身,想要保持距离。可是一次次的危机获救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那颗淡然的心,面对洛锦谦的深情,萧莫又要何去何从?片段一:“你应该知道我是谁吧?”一副小大人样子的萧逸寒抱着双臂,冷冷的看向对面的洛锦谦。“小子,你是不是应该叫我一声爸爸?”洛锦谦也环抱着双臂,一大一小不仅动作相似,就连动作和表情都如出一辙。“我这次来可不是认亲的!我问你,你爱我妈咪吗?”男孩一脸的认真。“我不知道。”洛锦谦如实回答,并没有因为对面的是个孩子,就敷衍了事。“那你就离她远一点吧!我已经有更好的爸爸人选了。”盯着洛锦谦冷冽如冰的眼睛,萧逸寒神情自若的侃侃而谈。“而你……实在太不合格!”片段二:走了那么久回到家里萧莫就直接将自己摔进了沙发,抬起脚对洛锦谦微笑,意思很明显。洛锦谦无奈单膝跪地,将她的一只脚放在自己腿上,然后小心的脱下鞋子。“这鞋看上去不错。”心情好看什么都好。“自己买的?”“别人送的。”萧莫打了个哈欠,慵懒的回答。只听“啪”的一声,鞋子被扔到了门前。萧莫嗔怪道:“你小心点,三千八一双呢!”洛锦谦一边给她不轻不重的揉着脚,一面愤愤的说:“这鞋就是太大了,一看就知道不合适。”这话有点一语双关,然后危险的问:“谁送的?”故意忽略了某人漆黑的俊脸,心里笑的内伤。很无辜的回答:“你儿子!”片段三:“总裁,这个案子不用上法庭这么严重吧?”秘书手里拿着一份资料,小心的询问。“夫人最近闲的慌,给她找点事做她会开心的。”洛锦谦好心情的解释。“可是夫人看过材料说如果这种小case都要上法庭解决,那她还有什么脸在律师界抬头。”秘书将夫人的原话转达。“既然这样,直接把这家公司收购了吧!另外限你三天内给夫人制造出一个有挑战性的案子。”洛锦谦头都没抬,果断的命令。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啊……”直冲云霄的尖叫声,顿时让整个皇宫都沸腾了。“鬼叫什么?”宿醉后,被人吵醒的当今二皇子,皇上册封的康王,双眼未睁,就怒斥出口。可是……触手可及,一片嫩滑温润。双眸爆睁,入眼之人,竟然是该成为他弟媳的当朝相府三小姐冷夜儿。……纷沓而至的脚步声来不及阻挡,已经全都冲进了敞开的殿门。“荒唐!”“无耻!”“唉……”“二弟,你也……”当朝太子无奈喟叹,转身离去。“滚出去……”终于清醒了的康王恼怒的吩咐,猛的抽出了一直被身旁女子做枕的手臂。
  • 天降萌宝:毒女医妃

    天降萌宝:毒女医妃

    “这位公子,看你印堂发黑,四肢无力,定是长期纵欲的后果,让本姑娘为您开一贴药,保管药到病除!”某女看着男人鼓囊囊的腰包,贼心四起。某男上下打量了某女一番,不屑的努了努嘴:“爷我从未碰过女人!你这个江湖游医,骗旁人罢了,竟然骗到爷这儿来了?看爷我不掀了你的摊子!”某女献上一副讨好的笑容:“公子您别生气啊!那就让我免费为您算上一卦吧!看看您什么时候才能娶妻?”男子立刻招呼身后的护卫一拥而上:“来呀!把这姑娘给爷绑回去!今晚就成亲!”【简介无能,请看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