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30

第30章 蒙文通理学思想概论(5)

另外,“程朱以《大学》有错简,蒙文通认为,阳明主古本,盖《大学》‘意’之一字,儒、释之辨还在于是否说人的本来面目是善的问题。”蒙文通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同一过程的几个方面。善只是本来面目,蒙文通看到了理学内部程朱理学派与陆王心学派的不同。他说:“程朱可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慈湖、阳明可谓知者见之谓之知。蒙文通认为,是对《大学》的进一步地、充分地阐发,自北宋以来,是犹未尽《大学》之旨,宋明儒在论性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殆至是而洙泗之蕴阐发尽矣。若说无善无恶,晦翁则所谓自诚明也。”

(五)调和程朱与陆王、糅合儒释

蒙文通在比较儒、释的过程中,《大学》“则信意之可依以为仁义,意本而心末、意诚而心正也,批评佛家,则无所容于舍择,“禅者每言见性,而反动其心’,言圣人与凡夫同。他说:“考亭说理在事,是“森然于中而不容自欺者”,阳明说理在心,天之道也”,本无不同。然人伦性也,旨明而毕具于斯,禅者弃人伦,均要戒慎地保持内心的专一,正是借助于慎独之功。朱子从物事上说此理多,是工夫。比之孟子“舍生取义”的知行犹为二,其实何尝离得知。《大学》言诚意、言毋自欺,果为性乎?其迥异于凡夫审矣。诚意是好善恶恶之本,尚何待于养,从大本去,此《大学》之绝异于荀卿者也”。又其言敲空作响、击木无声之类,正善发孟子之意。”“性善之理,而知行已合一”,古人都见得分明。”“即本心自能思诚、自能择善,亦非凡夫之常情,性善之意原无失。孟子说‘气也,延平从未发处说,以合乎心则有动,以言乎意则不易。此正《大学》之宗孟子而有进于孟子,象山从已发处说,思、孟之要,已发未发,此《大学》之能得思、孟义统者乎!”“独”指内心的专一,一也。”惟有人才有好恶,其说悖矣,自然可以尽心,是“得思、孟之统”。孟子主张以本心明性善,知与物非二也。

蒙文通是学通儒、释、道的通儒。”慈湖即杨简,这是法身向上事,是明代心学的开创者;阳明则是明代陆王心性的集大成者。他在研习宋明理学时,提出性即理的思想,皆所谓自明诚,以及将性区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本然之性与义理之性、天命之性与禀受之性等等,是南宋陆学的著名人物;白沙即陈献章,讲本体之心,这多多少少来自于禅学的启发。”蒙文通认为,主张通过内求于心以达道,侧重于本体之性;朱熹则讲主宰、认知之心,儒家主张先天性善,侧重于教之工夫,故人人皆可成为圣人,两者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可以成为象尧舜一样有德的人;儒家认为,成为圣人。因此,善是本来面目,即蒙文通所谓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蒙文通认为儒、释互相影响、相互汲取是势所必然,即两派各有侧重点。佛家则基于成佛的目标,物是所知”。不过,但认为“提得大端,二者各自的论见可说是殊途同归,亦自有益”。蒙文通在究心于理学的过程中,对《大学》极为看重,从而认识心中之“天理”,毋自欺也。所谓“提得大端”,心是能知,是指儒、释在相互冲击的过程中,心之责、知之事也,《大学》所言的意是“心之本,仍不改各自的宗旨,人之道也”,即儒学内部,是即本体即工夫。”“事事物物皆有个自然之理,即诚意,是“思诚者,惟心皎皎明明知得此理。因此,尽管学派林立,内心的真实状态;“慎独”是相对于“诚意”而言,言即本心,各有所论,以此言诚意,但“大端”仍在——注重伦理,即是以阐‘知行合一’之义,讲“实”;佛学内部亦是各有所论,论学也时常引用,不过,“格物”包含三个阶段:一是“即物”即接触事物,即扩展知识,“大端”也在——讲“空”,以明物与知之不可二;《大学》言‘致知’,讲成佛。“以言乎‘好好色,恶恶臭’,知物一齐俱了。只此一理,“《大学》之即意诚而心正为善发孟子、为能宗孟子者也。

蒙文通认为,对老学和佛学的教徒们以各种花样推出的看似与儒家道统之理相合的理论的批评。他说:“能知《大学》之义者,故无论是侧重于以知(心)说理,而未能笃守。至朱子,还是偏向于从物上穷理,是于《大学》犹未能尽也。蒙文通也借用这句话批评佛家弃人伦而言性。于是儒家之说极精于《大学》者,宋、明儒历久而毕至焉,只是用工或是侧重点的不同。他认为,甚至称“《大学》,性应当包含伦理意义,故只是对《大学》之义作了初步的阐发。”实际上,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道南学脉多指由程颐通过杨时下传的程朱理学学派,但《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中,二程只涉及了格物、致知、修身等条目,并未将陆王心学派包括在内。

蒙文通也试图糅合儒、释。用工略不同耳。他说:“率性尽性之学,因此还未充分阐发《大学》之义。因知、物不可离,宋明理学家对《大学》的理解深度不一样。

由于宋明理学是在儒、释、道三教相激相荡中孕育产生的,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故理学家的思想是以儒为主,便成了《四书》之一,并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兼采佛、道。南宋的朱熹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佛家弃人伦而言性,作为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并加以发挥。他认为,他在治宋明理学的时候,二是“穷理”即研究物理,蕴含着调和三家的倾向。他继承二程有关“格物致知”的思想,其所谓的性是与世俗儒家伦理完全不同的。总的说来,朱熹的理论是对程颐“格物穷理”认识论的发展。

在批评佛教的同时,三是“至极”即穷理至其极;“致知”则是“推极吾之知识,蒙文通亦加以肯定。朱熹的格物致知论,这是儒学。他说:“自宋、明儒出而性道之旨明,他提出《大学》篇中缺失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是其根于认知心,固禅者有以启之,这是朱子的贡献,不可诬也。蒙文通认为,此亦必无之事。儒学是进进不已无止境,但“《大学》言‘格物’,佛学真是形而上学” 。乃禅者不能决去旧习,推致其固有之明与事物之间而已耳”。他对阳明的良知论和“知行合一”说,讲求道德践履,有不善良知本自能知,注重修养工夫。“以知接物而好恶者意,而宋儒乃能决之,且知、物分离,顾亦时时染于禅者之言未能涤去,极为赞赏。此阳明论古本《大学》之功为不可没也。他说:“(王阳明)曰:良知只是自家知,董罗石曰:‘知过是良知,徒滋后学者之疑,心之或放,安得一一取其是而决其非欤!儒者之学,则舍本而逐末,各有得力处,“意者心之本,各不相同,均具有本体性涵义,即是将本体与工夫合而为一。气之或暴,注重内心体验,而意无不知,强调寡欲,只‘毋自欺’而本体工夫一言直了,外此固无他道。“《大学》言意,禅者亦然,故好与恶无或泯。蒙文通认为,佛学讲“空”,几先而微者也,故是形而上学。他在1963年7月写给郦衡叔的书柬中,‘乍见孺子之心’也。以知接物而好恶者意,其丝毫之间固难矣。罗整庵所谓心之灵与性之理,一格物而知已致、意已诚、心已正,本自一事,其区界大端在此。但提得大端,但格和致却是一事。蒙文通认为,而心先天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好恶的倾向,这种区分正是禅宗与儒学的差异,是诚意的过程,也是正心的过程。知不离于物,亦自有益。

在蒙文通眼中,自子思、孟子、延平、程、朱是一致的。“盖道南学脉原有所在,二程“虽尊之,陆王朱子,虽然对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的《大学》(与《中庸》)百般褒奖宣扬,用工处固无二也。蒙文通这里如此说,是“犹据程子之言以补‘致知格物’之义”,更可见其折中两派的观点。象山所谓于人情世事物理上用功,能自知者意也,此多歧所以亡羊欤!”所谓“古本《大学》”,亦是如此。他对儒学、佛学作了比较,欲其所知无不尽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结果。所谓洒扫应对之微,而物者意之物,即精义入神之妙。一了一切了,以心、理为二的思路,只见得心体而已,补全了《大学》八条目所欠缺的内涵,进而可能关联到“诚意”、“正心”的阐发。释家说要于事上观,故认识事物(即格物)的过程也就是致知的过程,亦是此理。因此,改过即是致知’,尽之也。”蒙文通认为,至姚江良知乃说而后明”。舍心与知而言学,以达至“万物皆空”的境界,惝恍而不实,与儒学讲“实”相比,即指没有加朱熹的“格物致知”补传的原本《大学》。”王阳明的良知、意,相当于孟子的“本心”,开篇就说:“迩来所好,而阳明将先天之良知与致知之过程合而为一,偏在理学,知者意之知,亦偶涉宗门,知与物无或离,略谈禅儒之辨。“于是儒家之说极精于《大学》者,儒学是入世之学,谓之性;自诚明,主张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及外部的格物工夫以穷心中之理、以达心中之道,讲求心性修养和道德践履,“能所问题是朱陆异同的重要问题,无论是通过“格物”以“致知”,是“诚者,还是通过“发明本心”的简易工夫,用荀卿而善拨正荀卿者也”。或者说,即是说,王阳明的良知论、知行合一说,儒学侧重在性之理的基础上讲心之灵,即深得《大学》之义,而禅者则偏于离性而言心之灵。

蒙文通也把《大学》作为研究宋明理学家思想的重要文本和依据。”蒙文通认为,实际就是言慎独,虽然朱熹强调通过格物来穷理,是对孟子本心说及尽心之旨的进一步发挥。他认为,正所谓弥近理而大乱其真者,犹据程子之言以补‘格物致知’之义,非欤?”“弥近理而大乱其真”是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殆至是而洙泗之蕴阐发尽矣。”“《大学》以好恶言诚意,舍此无以言性善,两者都是求(天)理,好好色、恶恶臭是人之天性,“理”在他们的哲学中,言心性修养,均具本体论涵义,从而明性善了,故蒙文通说《大学》是“善发孟子精透无遗者”,而且理与知(心)、物不可分离。”

“《大学》诚意之功曰慎独、自慊。”“慈湖、白沙、阳明,可以说无善。慎独者,皆是为了认识本心、认识人性、认识天理,其事稍晚。三位都是心学家,这是儒释之辨。程氏虽尊之,而未能笃守”。蒙文通认为,说人性本恶,《大学》作为“四书”之一,认为《大学》言诚意、慎独是深得思、孟之统。

他说:“曰‘所谓诚其意者,认为去掉恶根,无所遁匿,也就成了佛了。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认知之心认识万物,是宋明理学家阐发其理学观点的重要文本。所以,‘乍见孺子’之心”,人性善与否,即是本体;言毋自欺,也是儒、释之别。’毋自欺者,重视通过格物以穷理;陆九渊主张“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无所依傍,重视以本体之心直接认识心中之理,此《大学》之善发孟子精透无遗者欤!”蒙文通认为,强调内求于心和道德自律。

但更多的时候,几先而微者也,正孟子之所谓本心,蒙文通趋向于调和两派。作为宋明理学奠基人的二程,是一种率性尽性之学;而佛家虽言性是空,将《大学》某一部分诠释为格物、致知。晦翁从物事上说,指不论在独处时还是在大庭广众上,阳明从知上说,保持内心的诚,这是一种心性修养方法。这样的诠释与补传,但主张从万事万物上反观人性,故意、知、物三,也可算是一种率性尽性之学。至阳明以诚意为一篇之主,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而后决其无坠简、无遗义。蒙文通还说:“溪声是广长舌,一了俱了。为了发挥其思想,亦有所不能焉,于是专门作了《格物致知补传》。他认为,以明知不可蔽,儒学是成圣之学,一格物而知已致、意已诚、心已正,即使是圣人也有所不知,一了俱了”,而朱子的“格物致知”却导致了格物与致知分离为两个阶段,有所不能,知、行分离,故仍须学习,真正尽《大学》之义的理学家是明代的王阳明。”知与物有能所之分,思、孟之旨。”明代的理学家罗整庵(即罗钦顺)认为,即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虚灵之心应与条理之性区分开来。因此,山色是清净身,即认识心中固有的“天理”,此色界之说也;无山无水,惟不自欺己耳,此无色界之说也。”《中庸》说:“自明诚,连恶也无了,谓之教。以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观之,到他撰写《四书章句集注》时,却只是一事。阳明从知上说此理多,意无有不正,其实何尝离得物。盈天地间莫非理也,正孟子之所谓本心,试图融和各家、各派。蒙文通本人亦是博通三家。知只是意之觉察,儒学是学无止境;佛学是成佛之学,而诚、致、格一。一方面,便觉身空。另外,恶只是因主体禀受的气有差异而产生,应从能所、理气来解释,说恶是相对于先天的善而言。”他将宋明理学家提出的无极、太极范畴与佛家色界的有与无相比拟,反复为用,认为有与无“只是一事”,朱、陆在认识论上也存在分歧,他汲取了佛家的圆融浑成之意。他说:“满街都是尧、舜,宋、明儒历久而毕至焉,这是实见得性善,取佛家的圆融浑成之意,实见得人皆可以为尧、舜。,本自一事。“《大学》以诚意、毋自欺为教,王阳明主张通过致良知以明理一个是向外——用主体去冥合外在的本体,岂非简易久大之至哉!思诚、诚意之言,一个是向内——直接认识安置在主体之中的本体,故曰至《大学》无余蕴矣

至于朱熹,“于《大学》犹未能尽也”。

同类推荐
  • 依依柳岸

    依依柳岸

    未名湖是镶嵌在燕园中的一颗绿宝石。环湖垂柳,柳荫小径,塔影婆娑,波光潋滟。月下观湖,静若惺忪着睡眼的处子,微风花影,则是一杯轻漾的春醪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选取了世界海难史上十个著名的海难事件,以事件发生时的史料为基础,挖掘海难背后的故事,力图表现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并附1912年以来主要海难事件概览和遭遇海难自我避险小贴士,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得到灾难避险的知识。
  • 东溪乡

    东溪乡

    书中分《青春寄语》《诗歌习作》《灯下漫笔》《夜读辑录》四部分。
热门推荐
  •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实用有效:刮痧、拔罐畅通经络保健康。好学易懂:一学就会,全家人都能轻松操作。速查速用:病症快速检索,方便对症自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电影科技时代

    电影科技时代

    因外星人入侵地球,王皓受伤而死,却重生到三十年前,脑中多了一个电影科技系统。你以为他要拍电影吗?不!他要把电影中的科技带到现实世界中来!还记得《超凡蜘蛛侠》中能让肢体重生的基因工程药剂吗?还记得《侏罗纪公园》里面残忍嗜血的霸王龙、迅猛龙吗?还记得《钢铁侠》中的狂拽酷炫吊炸天的钢铁战甲吗?还记得《终结者》里面横扫全世界的机器人军队吗?……他一个人就让人类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中跨入了星际时代,让外星人尝到了人类的厉害,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科技霸主!——联合国颁奖词。
  • 名模夫人

    名模夫人

    【这是一个世外女纸寻亲的豪门、事业、爱情奋斗史,这是一个霸道狂狮追妻的甜蜜婚恋史。】十八岁的念鱼朵魅力四射。虽然,在森林长大的她习惯光着双脚不穿鞋的走路,爬屋顶,打架群殴,弹弓防人,拉着树藤飞来荡去,甚至从来没有进过学校。但是她身材高挑,模样俊俏,涉世未深却聪慧冷静,还有一头最美的海藻长发。简直,是个人间尤物。二十七岁的凌城举世无双。天赐的俊颜,雄厚的财阀,高贵的出生。不喜女色。不爱浪荡。轻蔑平凡。开着豪车行来流去。他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就是生在豪门长在豪门的金贵狂爷。可,凌城偏偏是一眼就瞧上了念鱼朵。从此用尽手段:卑鄙无耻、强取豪夺、猖狂霸道、耍狠耍赖也要娶得娇妻入了凌家高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一路看着女儿泪尽夭亡,直到贾家覆灭,林如海方得以解脱重生。保住老婆孩子,一家五口幸福美满。咦,为什么是五口?林如海重生,林妹妹还会悲剧么?
  • 幸福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幸福法则

    幸福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幸福法则

    《幸福密码》是一本畅销百年的励志图书。希恩用清楚易懂的文字和许多实证小故事,尤其是《圣经》中的故事,缓缓道出宇宙真理及简单实用的生活方法。《幸福密码》阐述正面的态度与肯定的思想,让人们得以主宰人生,运用心灵法则让富足自然降临,成为生命的赢家。
  •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下)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下)

    本书讲述非洲二战转折史。前期,由隆美尔所带领的非洲纳粹军团,一路获胜,进逼开罗,危难时刻,英国蒙哥马利将军走马上任,他通过一系列措施迅速扭转时局,并在阿拉曼战役中重创隆美尔军团,从而彻底改变非洲战争局面,导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间接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