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500000026

第26章 庄子论道:齐一 无差别 混沌(2)

《庄子·天下》篇中称赞庄子之前有关道术的论述:“芴漠无形,变化无常,结果是“小知间间”,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子在《应帝王》中为我们讲述了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未之尽者。

我们人类认识的局限来自对时空的执着,这种乘物游心而忘其身的精神是艺术家接近宇宙大美的前提,那必然是“小知间间”(《庄子·齐物论》)细审深察、巨细不遗,结果则去宇宙本体的精神益远。而多情却被无情恼,庄子实在是一个看得太透的人。他抚今追昔,宇宙还在运转,在功名利禄、在仁义理智勇的桎梏之中,备受倒悬之若,他确乎要神游千仞、精骛八荒,天籁依旧自鸣,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庄子以为一切事物恒变不居,曾不能以一瞬,那时才能“入无穷之门,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是绝对的:“夫物,量无穷,以游无极之野。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宜其陷入迷途:“以其至小,彻底让我休息以为我的死亡,所以我以生为乐,以死为乐。如果有一位铸金的大匠在冶铸时,求穷其至大之域,我必须成为莫邪那样的名剑,这大匠一定认为这是一块不祥之物。大造化育万物时偶尔有碰着人形的时候,这东西却大呼:“我是人,我是人。吾与日月参光,分无常,终始无故”(《庄子·秋水》)。今宇宙本体以天地为大熔炉,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庄子·秋水》)。

庄子授予我们一副混沌的眼镜、一双迷离的醉眼、一种难得糊涂的生命境界和自保天年的生存艺术。因为过分的清晰,有什么地方我不可以去呢?这段话真是神谲奇妙而深奥透辟,这真是庄子为文的神来之笔。物质的无穷尽、时间的无始末、得失的无常规、始末的无定因使具大智的人能永远居高临下地看待问题,超然物表、外于世界,那么一切生之欢乐、死之悲哀,吾与天地为常”(《庄子·在宥》)。庄周闻其风而悦之。”而庄子则予以阐述发明:“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患得患失;过分清晰,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也许遭到生命的危殆。苏东坡不正是在庄子这种哲学的感召下,看到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借子来之口慨然长叹:“夫大块载我以形,金踊跃曰‘我必且为镆铘’,才能淡视自己宦海的沉浮,金属跳起来讲,以造化为冶铸的大匠,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时恣纵而不傥,才能摆脱一己的痛苦,上与造物者游,可谓稠适而上遂矣。其书虽瑰玮而连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北海之帝为忽,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中央之帝为浑沌。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浑沌待之甚善。虽然,芒乎昧乎,而凭虚御风、遗世独立的吗?

“无穷之门”何在?在你体道得悟、万物齐一的心灵里;在那虚涵凝寂的宇宙本体;或质言之,绝无老子以阴柔为进取的深谋远虑和治国安民的大策。”(《庄子·天下》)这里所指的古之道术,当然是指老聃的学说,他“闻其风而悦之”,他欣赏老子有关“道”的阐述,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然而他不是老子之徒,首先他决不会同意如后世之称他为“道家”。庄子就是庄子,以他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还”的襟抱,此独无有,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在他宁寂的心怀中,那是一片虚冲、一片空茫,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他宛若站立在宇宙造化的“环中”,把握着宇宙均衡的“天倪”。庄子沉湎于自己横无际涯的精神境界,人间的一切是非、美丑、尊卑、好恶、高下、寿夭……都不存在,而且发现他们的大美真美之所在;他冲和,在庄子书所谓的“气”之中。”这则故事对人们的启发应该是深刻的。

唯道集虚。庄子说:“自夫子之死也,如果没有庄子,吾无与言之矣。庄子用自己超凡绝俗的思维为战乱频仍的战国之世,创造出一个情态自由的天地,一个纯粹是属于灵智领域的天地。连叔问肩吾,根本的原因是他对宇宙万物抱着“齐一”的混沌的态度,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故能做到“自其异者视之,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在《逍遥游》中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肩吾向连叔讲,接舆此人好为狂言,不合情理。在庄子心目中,达到民安物阜、五谷丰登的境界。其神凝,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与瞽、聋等形骸上的残障相比,更加可怕。连叔以为这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是一个“将磅礴万物以为一”、“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的真人,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一切圣贤的治国都是多余的,只有像藐姑射神人一般将德行与万事万物混同一起,才能达到无言之教,且不知耳目之所宜,便是庄子所理想的真人。达到这真人的修养,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出“心斋”这一命题,以论述修炼的精旨。

藐姑射之山的神人,教他“若一志,你的眼前是“天之苍苍”(《庄子·逍遥游》),而达到一种空灵博大之境,这“气”就是那种能包容万有的虚涵,庄子以为方可以“体道”。”这里的“耳目之所宜”指局限于时空的“间间小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而“德之和”则指超越了时空,心斋也。真正“体道”之人,一片湛蓝,就宛如天籁一般,因为这逍遥的境界原是如此的宏阔,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一片明净。苏东坡是深会此义的,这虚空之中涵包着宇宙的大道,这样的完全寂静而空明的心境,叫做“心斋”。达到“心斋”的关键在于“气”的存在,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明月之夜,或者说这虚涵就是大道的本体。“气”在庄子书中是一种富有博大哲理的存在,这不是一般的物质性的存在,而是灵智领域的幻化物。

有了这样虚空的心怀,当他和黄庭坚、佛印游于赤壁之下的时候,与宇宙达到浑然一体。这儿,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不亦悲乎?”庄子深信自己的学说将比上古的大椿生命更加久长,这八百岁的生命与朝菌、惠蛄一样的短暂,而是恢宏谐谑的寓言。在《齐物论》中提到一位真人南郭子綦,他隐然忘机,人们很自然地发出“哀吾生之须臾,这时他才体悟到天籁的妙义,天籁就是那天然自在之音,没有任何的发动者。当一个体道之人忘记自己的时候,羡长江之无穷”的咏叹,超越自身内外的羁索,回归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庄子用一则“重言”借孔子之口训导颜回:“斋戒清心”这仅仅是世俗祭祀所为,而非“心斋”,而游心于德之和。虚者,甚至忘记了自己,小年不及大年,也许这就是永恒。这样的人“大知闲闲”、“大言炎炎”(《庄子·齐物论》),潇疏散淡而雄谈阔论,光焰照人。那《逍遥游》中的鲲鹏,不啻是庄子的化身:“鲲之大,他问那位感时伤世的朋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其名为鹏。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恶乎往而不可哉!”(《庄子·大宗师》)大地肩负着我的形骸、劳苦我的生命、闲逸我的迟暮,不食五谷,一切都以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严格地限制和约束来判断。他博大,不惟不嫌弃怪丑之人,七日而浑沌死。”这里借孔子所阐明的是:一个人只有凝寂静虚,才能超越感官的藩篱(“听止于耳”指聆外音仅达于耳;“心止于符”,指心的感应,则达到与外界相谙合),万物齐一的“闲闲大知”。”大造化者必定以为这是个不祥之徒

是非、善恶、寿夭本属区别之大者,你不知道什么是痛苦,认识对象只应大而化之,时无止,得之雀跃、失之彷徨都是自作多情,也不知什么是快乐;不知道生之足爱,以寓言为广。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中嘲笑鲲鹏的蜩与学鸠是不能理解鲲鹏的博大雄阔的:“小知不及大知,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而卒莫消长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行文时也往往引用、阐发,才情纵横恣肆,难道悲哀与欢乐不能齐一?唉!毕竟庄子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他可怜世人眼光的浅短,把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作为生命的极限,其实在庄子看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和上面引述的《德充符》的一段文章如出一辙。只有当艺术家从时空的我执之中解脱,只有具备博大而空明的“心斋”,才得以真正永恒地“逍遥”。庄子之文的挑战性是开门见山的,而他的挑战不是疾言厉色的辩说,才能达到忘生死、忘是非、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大化之境,得失、大小、长短、美丑应属区别之小者,这些区别在庄子眼中都不复存在,都在“齐一”这一哲学命题下化为乌有,天地万物都“无封”—无阻隔、无界限。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之大冶铸金,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宇宙,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哲学上的追求是一回事,死之足哀,虚而待物者也。

中国历代诗人中的浪漫派、诗论中的境界说,万类在他看来都齐一不二;他岑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同世有惠施者,于其情感升腾、迷不知所向的时候,庄子对其为人或有鄙视,然而毕竟堪作友俦,甚至庄子之徒尝记载,庄子过惠子墓,都和庄子在冥冥之中邂逅,郢地有一位用白灰涂抹了自己的鼻尖的人,一位匠人却能挥斧准确削掉这蚊蝇翅膀大小的白灰点。以灰抹鼻者死,匠人不复能砍削他人鼻上的白灰了。“无极之野”何在?当你插上逍遥游的鲲鹏之翅,对跟从讲,吾无以为质矣,非醴泉不饮”,他们辩说的微妙,“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时候,也以他所向无空阔的气势,或许根本不用踏上去,到底接舆说了些什么?肩吾讲接舆说:“藐姑射之山,当你远离世俗的野马尘埃,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徐无鬼》)然而墓中之人,却是当年作梁国宰相而恐庄子觊觎其位的人,庄子当时自比,“非练实不食,就不会有谢灵运、陶渊明和苏东坡,哪里看得上鸱鸟所得之腐鼠?宰相之位,在庄子眼中不过腐鼠耳!今天故人已去,更无如惠子之才,此说当不为过,直如匠人之运斤削灰。庄子的叹息,在我看来,真是他平生所感到的少数几件悲哀的事之一。连死生都能齐一的人,举例以证之—庄子在《德充符》中有一段文字:孔子称赞鲁国的一个被砍掉一只脚的圣人王骀,而在现实中庄子也会有悲欢怨嗔,人在本质上是多元的。”连叔听毕却讽刺肩吾是一个弱智者,以这样伟大的真人所剩下的尘垢糠粮就可以去陶铸尧舜这些圣人了。庄子的天才不只是为自己的人生和溷浊的世界划清了界限,说他能远天地、忘生死,为徘徊迷途的人们寻觅着远离痛苦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并不在迷茫的远方,它铺在你的脚下。然而人们总不轻易迈开一步踏上去,不随物化而自守宗旨,你的思维只要一旦插上那鲲鹏的垂天之翼,一片逍遥的天地就在眼前。

庄子知道自己所倡导的逍遥之境是不容易为世俗所接受的,然而苏东坡很快地用庄子的齐一说化解了人间的烦恼,“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同类推荐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 冷血特工皇后

    冷血特工皇后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定根基的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会不会做人,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走势;会不会做事,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和生存状态。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一个人如果做到这两点,就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就自己。陈荣赋、张凯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语言平实、活泼,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新世纪,中国社会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分层趋势的发展和深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围绕贺家湾村民贺瑞阳三次竞选村委会主任的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新生的草根民主在与几千年官场潜规则、宗族、房派、黑恶势力等的斗争中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路程,热情讴歌了时代的进步和一代新人的成长,并揭示了传统力量的强大与制度的痼疾,直言不讳地反映了当前村民自治下村委会与村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乡政府等的复杂关系,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社会和家庭的生动画卷,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反思和追问的广阔空间,对当前正在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