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39

第39章 “志思蓄愤“ —“情景交融”—“联辞结采”(7)

中国文学抒情是否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呢?特别在抒情风格上面是否有独特的追求呢?西方民族的文学抒情往往是激情的抒发,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强调的都是冲突,而且都热衷于大起大落,往往成为一种富于浓艳色调的抒情风格。中国古代的抒情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把文学基本风格概括为八种: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司空图《诗品》概括为二十四种: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从司空图的文字表达中,可以窥见他对“冲淡”、“自然”、“含蓄”这几品有着特殊感情。其实不是司空图个人对这几种抒情风格有特殊的感情,而是中华民族对这几种抒情风格有特殊的追求。“冲淡”、“自然”和“含蓄”这几种抒情风格在宋代有了新的表述,那就是梅尧臣的“平澹”和苏轼的“枯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人由于接受道家的“自然”、“无为”以及“有生于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观念和儒家的以“中和”为美的思想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因此整个民族在文学抒情上也自然形成了以“平澹”为至美的风味追求。

梅尧臣是宋朝诗歌的“开山祖师”。梅尧臣的诗学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对风雅传统的提倡,对美刺原则的呼唤,是他的诗学思想的核心。但是梅尧臣在文学抒情上却主张“平澹”,“平澹”说是他诗学思想中较有价值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文学抒情风格的追求。梅尧臣在他的一系列诗和序中谈到“平澹”: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澹难。譬身有两目,了然瞻视端。

(《读邵不疑学士诗卷》)((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84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诗本道自然,不须大厥声。方闻理平澹,昏晓在渊明。

(《答中道小疾见寄》)(同上书,293页。)泊舟寒潭阴,野兴入秋菼。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澹。

(《依韵和晏相公》)(同上书,368页。)重以平澹若古乐,听之疏越如朱弦。(《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同上书,115页。)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尚博远,寄适于诗尔。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同上书,1150页。)另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中也说他:“以闲远古淡为意。”((宋)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10页。)“平澹”说并不是梅尧臣首先提出,在他之前,提到诗应“平澹”的人不少。如唐代皎然论诗也以“平澹”为美,他曾提出“以缓慢而为淡泞”的说法。所谓“淡泞”,也就是“平澹”。司空图也主“平澹”,说“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梅尧臣的“平澹”说是对他们的思想的发挥。在梅尧臣看来,第一,平澹的艺术原则是“顺物玩情”,体物要精微,抒情要自由,做到自然真实。第二,“平澹”是淡而有味,不是淡然无味,不是平面而无深度,恰恰相反,“平澹”应是“平澹邃美”,平澹中有深邃,平澹中有美,平澹中有博远,虽平澹而让人难忘。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中曾记梅尧臣的话:“诗家虽率易,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而语工,得前人所未道,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梅尧臣“平澹”说真正的内涵。这里似乎包含一个“悖论”,写景状物抒情是“难”的,要下工夫,要锤炼,要“工”,但诗成之后读者所见的则是“如在目前”,自然天成,不见雕琢痕迹。第三,在中国的诗人中陶渊明是“平澹”的“范本”,在梅尧臣看来,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些诗句都是“平澹”的杰作。梅尧臣的“平澹”说具有丰富的诗学内涵。他之所以力主“平澹”,可能是对当时流行的华贵精致的“多用故事”、“语僻难晓”的“西昆体”不满所致,他想用“平澹”这种格调改造“西昆体”的格调。

比梅尧臣稍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提出“枯澹”为文学抒情的理想格调。苏轼有许多文章讨论文学抒情问题。他认为诗的第一层次是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保持“自然”,进而追求“淡泊”“枯澹”。第二层次诗虽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但仍要保持“天成”的韵味。但这还不够,诗的极致是“枯澹”,这是第三层次。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在指出了钟繇、王羲之的书法“萧散简远”,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集古今之法而尽发之”之后,说:

至于诗亦然。苏(苏武)、李(李陵)之天成,曹(曹植)、刘(刘桢)之自得,陶(陶渊明)、谢(谢灵运)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至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在咸酸之外”……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五册,2124~2125页。)

在这一段话中,苏轼提出的是诗的“天成”、“自得”、“超然”,他认为这是文学抒情之“至”。“天成”是指诗的境界浑然一体,不待雕琢,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苏轼的不少诗就有这种境界。“自得”是指诗的境界出于自己的内心的体验,不是拼凑得来的。“超然”是指超越功利得失,完全进入审美的天地。“天成”、“自得”、“超然”,其实是说诗的高格是以自己内心所得,摒除功利得失,以审美的精神,达到自然平澹的境界。这里虽经过诗人的深度的艺术加工,但仍然不见雕琢的痕迹。苏轼认为诗若达到这个境界,那就是“至”矣。李白、杜甫达到这种境界是无须说的,就是苏武、李陵、曹植、刘桢、陶渊明、谢灵运也达到了这种境界,他们都成为后代文学抒情的范本。但是,文学抒情是不是还可以更进一步呢?苏轼认为是可以的。这就是“简古”、“淡泊”,具体说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的诗歌理想,看起来是一个悖论,简古的,但又是纤秾的,淡泊的,但又有至味,是这个悖论的解决。这种理想的文学抒情范本是韦应物、柳宗元等的诗。在《评韩柳诗》一文中,苏轼更明确地提出“枯澹”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同上书,2110页。)

在这里,苏轼极力推崇陶渊明和柳宗元,因为他们的诗达到了“枯澹”的文学抒情要求。那么,“枯澹”是怎样一种抒情追求呢?苏轼从陶渊明和柳宗元的诗里总结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理想。“外枯”是指诗的外在文辞的平淡简古,“中膏”则是指诗的内在意境蕴涵的丰富无限,这看起来是表里不一,而诗的极致正是这种表里(即“中边”)矛盾的统一,达到“似淡实美”的文学抒情要求。的确,陶渊明和柳宗元的部分诗作达到了这种境地。苏轼晚年把陶、柳二人的诗集置于座右,称为“二友”,看来与他的诗的理想密切相关。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苏轼在一封信中,把这种“似淡实美”的“枯澹”境界的形成,看成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追求的过程: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与二郎侄》)((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六册,2523页。)这就是说,年轻时,写诗要追求“气象峥嵘,采色绚烂”,这种“气象”和“采色”是根本的东西,是诗内在之美所在,诗若一开始就求平淡,那么除了平淡还是平淡,就会平淡无味,而不能达到淡而有味,所以要“峥嵘”的气象,“绚烂”的色彩;可是到老时就不能一味地“峥嵘”和“绚烂”,在文字上要趋于“平淡”,逐渐达到外表“平淡”,但内里“气象峥嵘,采色绚烂”,而且表里达到矛盾的统一,这就是苏轼所追求的“枯澹”的实质。所以,“枯澹”是“绚烂之极”后的返璞归真,是“在巧若拙”,是大美简言,是平淡而有至味。从读者的角度看,“枯澹”之美在“咸酸之外”。苏轼提出了这种抒情理想,并分析陶渊明、柳宗元、韦应物等人的诗不是一味的超脱、高蹈、清明,而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其核心还是“峥嵘”和“绚烂”,这的确是发前人所未发。苏轼在晚年还这样评论他所十分欣赏的陶渊明的诗,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其意思与他的“枯澹”说的内容是一致的。他的“枯澹”说,在梅尧臣的“平澹”说的基础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苏轼为什么把“枯澹”作为文学抒情的理想呢?这可能跟他一生的遭遇有关,他怀才不遇,多次被贬斥,这样他跟陶渊明及其所追求的文学抒情趣味就产生了共鸣,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苏轼的“枯澹”说彻底地体现了道家“无中生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和儒家的“中和”哲学,从而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学抒情的民族特性。

六、“赋比兴”———情感的表现方式

赋、比、兴在情感的表现方式上确有区别,但是这种区别仅从语言的训诂上是很难说清楚的。诗歌抒发情感,必须从情感表现的角度才能说清楚。文学抒发的情感中,有三大类,一种是“情象”,适合用“赋”;一种是比较清晰的确定的情感,具有鲜明的强烈特征,适合用“比”;一种是比较朦胧的、深微的情感,适合用“兴”。

“赋比兴”的观念早在春秋时代就有,经不断积累,先由《周礼·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的作者根据《周礼》的说法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张少康等编选:《先秦两汉文论选》,34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很明显,风、雅、颂是指《诗经》的文体分类,赋、比、兴是指什么,则没有说明。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一般说,赋、比,比较清楚,兴就有疑问,后人的解释分歧很多,至今也没有定论。

就赋比兴的“定位”来看,多数人认为赋、比、兴是说三种不同的抒情技巧,采用的是宋代朱熹的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宋)朱熹:《诗集传》第一册,3页。)也有的学者把“兴”泛化,把中国整个文学抒情论叫做“兴论”,或者说是文学的形象思维论。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读者精品(人生点滴)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都是寂寞惹的祸

    都是寂寞惹的祸

    是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和寂寞抗争?爱是奢侈,承诺像沙。太用力、心会碎。如果我爱你,为何还会如此寂寞?苍白、随意的爱情,在生活中追寻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存。剩男剩女圣斗士——不要因为寂寞说爱我。
热门推荐
  •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子多情(全集)

    公子多情(全集)

    发白如雪、风华如霜的绝世男子紧紧握着她的手,琥珀眸里是一如既往的炽热执著;一笑天下皆倾醉的绝色男子将她护在身后,背影一如从前地让人心安;长年手不释卷的温雅男子亦在最后为她重新握剑,只为护她一片安静宁和之地。只是这些小心呵护,又能持续几时?她与挚爱之人终是并肩退至悬崖之上,退无可退。最终,她为他不惜对敌整个江湖,堕崖失踪;辗转醒来时,却意外发现自己竟又身处在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本不欲近之庙堂,奈何阴差阳错误入宫门;本不欲再问江湖,奈何心系之人已深陷其中无可自拔。
  • 逆天修罗魔医

    逆天修罗魔医

    契生死,逆乾坤,覆手翻青天;踏苍穹,变阴阳,傲然立世间!从死亡营中爬出来的女将军没有死在敌人手下,却防不住背后来的伤害,惨遭亲友迫害的她一朝换魂,重活于异世。此后我命由我不由天!重获新生!——她谈笑间逆天改命,重掌自己的命运。注定不凡!——她挥手中风云变幻,掀开惊天的篇章。★★★○○○●●●将军府嫡女,看似身份高贵,却被人践踏,既然换成了她,这一切必然转变。谁设计毁我清白——我就让你们永蒙众口铄金之苦,清白尽失,声誉尽丧!谁敢下毒残害我——我就让你们永受残心蚀骨之毒,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谁要无理耍威风——我就让你们永为下贱卑劣之身,万人之下,人人可踩!谁在给脸不要脸——我就让你们永获世间最丑之脸,人见人厌,鬼见鬼憎!★★★○○○●●●神仙般师兄,看似谪仙一枚,却让她苦不堪言,神秘身世揭露,引得惊天动地,二人联手,神挡杀神,佛挡灭佛!强大型师父,看似有了依靠,却没有想到变成了负担,魔人现、尸人出,一桩桩血案,一件件神秘之事,接踵而至,她一一破之!染毒之体,毒医之尊,魔女之称,她,便是异世之魂的紫夜,炼神丹修神器,驭百兽统万人,绝世之姿傲然于世!凡人之身,魔神之尊,妖孽之称,他,便是她命定之人,滚滚红尘之中,与子携手,登顶之峰,俯瞰天下!PS:一生一世一双人,男强女强,强强联手!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爱在光年外

    爱在光年外

    你会找到和你一样的人,你会找到和你指纹一样的人,他的左手就是你的右手。相信你自己的影子,不要相信任何占卜。
  • 蓝色城堡

    蓝色城堡

    每个人心中都铲座蓝色城堡,其中装载的期盼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华兰茜·斯特灵是个长相不佳,不受欢迎、一无是处并患有心脏病的未出嫁姑娘,她一直委曲求全,忍受亲友的种种责难、看不到未来。唯一支撑她生活下去的“蓝色城堡”的梦想,在29岁生日这天也暗淡消失。但一封信的到来改变了她,也让她的“蓝色城堡”渐行渐近……
  • 小农女种田记

    小农女种田记

    整日粗茶淡饭的日子苦啊苦,好在有爹有娘有空间。可为啥心烦的事一堆又一堆?极品奶奶、无良伯父、泼辣伯母、外加一个抢她未来夫婿的堂姐,被同父异母的妹妹害死,穿越人士岂能任人欺凌?咱带着空间养爹养娘养老公,她是小白领,发家致富奔小康。穿越成有爹有娘的古代小农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