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300000059

第59章 秦汉近海航运与海外交通(一)

一 并海道与主要海港的分布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巡行东方,均至于海滨,史籍往往还有明确的“并海”而行的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第二次出巡,登泰山后,曾“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二十九年第三次出巡,又“登之罘”,“旋,遂之琅邪”。三十二年第四次出巡,“之碣石”,“刻碣石门”,而所至滨海之地或亦不仅限于碣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隄防。”于录碣石刻石内容之后,又说:“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卢生与韩、侯、石出海记为二事,显然非由一地启程。而所谓“坏城郭,决通隄防”以及“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当主要指燕长城和齐长城。因而可推定秦始皇此次也曾于燕齐间并海而行。三十七年第五次出巡,由会稽北上至平原津,绝大部分路段皆“并海”行:“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又由之罘“并海西至平原津”。秦二世巡行郡县,也曾行经“并海”路线,“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又“遂至辽东而还”(《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登泰山后,也曾“并海上,北至碣石”。《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前110),“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元封五年,由江淮“北至琅邪,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显然,沿渤海、黄海海滨贯通南北的并海道,是秦汉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路线。由秦皇汉武出行路线的选择,可以知道这条道路具备可以通过帝王乘舆的规模。这一事实,正可以与西汉人贾山关于驰道的记述中所谓“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相印证。

并海道,东汉时又称作“傍海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将北征三郡乌丸”,“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记载,曹操击乌丸,“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田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并海、傍海意通。关中漕渠走向,《史记·河渠书》谓“并南山下”,《汉书·沟洫志》则作“旁南山下”。《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司马贞《索隐》:“并音白浪反。”《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前106),“北至琅邪,并海。……”颜师古注:“并读曰傍。傍,依也,音步浪反。”。无终其地在今天津蓟县,由无终东向,并海即可至辽东。其形势即《盐铁论·险固》所谓“燕塞碣石,绝邪谷,绕援辽”。史念海曾经指出:“东北诸郡濒海之处,地势平衍,修筑道路易于施工,故东出之途此为最便。始皇、二世以及武帝皆尝游于碣石,为东北渚郡之门户,且有驰道可达,自碣石循海东行,以至辽西、辽东二郡,再由辽东斜趋而东南行,渡水即抵朝鲜。武帝之时,左将军荀彘佐杨仆东征朝鲜,其出师之途即遵此路。”此后毌丘俭征高句骊,司马懿战公孙渊,亦由并海道东进。参见史念海:《秦汉时代国内之交通路线》,载《文史杂志》,3卷1、2期,1944年1月,收入《河山集》四集。

《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秦始皇在滨海地区祷祠山川,“临照于海”、“昭临朝阳”,又至海上求仙人奇药。《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夏四月诏,自矜出巡盛举,有“辑江淮物,会大海气”语。颜师古注引郑氏曰:“会合海神之气,并祭之。”颜师古则解释为“集江淮之神,会大海之气”。秦汉时期并海道所受到的特殊重视,固然主要由于沿海文化区的存在对于统一帝国的统治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琅邪台刻石有“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语,秦二世元年(前209)亦以“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而“东行郡县”。是东巡海上有对沿海地区加强控制的意义。,另一重要原因则在于出身内地的帝王对于海上神秘世界的热烈向往。《汉书·地理志》记载各地设祠的县凡38个,其中沿海地区16县,占421%。

秦汉并海道的作用,与当时海上交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

海上港口的兴起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区域地理背景,其中包括港口与腹地间以及各港口之间陆路交通运输的联系。并海道的形成,为这些条件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均已出现初具规模的海港,北部中国的海港又由并海道南北贯通,形成海陆交通线大体并行的交通结构。

秦汉时期的重要海港及服务于海航的近海内河港有十数处,如:

碣石碣石在今河北秦皇岛一带,当时可能已经形成由若干港湾构成的港区。《史记·货殖列传》:“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汉书·地理志下》:“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盐铁论·险固》也说:“燕塞碣石。”碣石确实当燕地海陆交通之要冲。秦始皇、秦二世都曾巡幸碣石。《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至碣石,使燕人卢生入海求仙人。《史记·封禅书》则写道:“(秦始皇)游碣石,考入海方士。”裴骃《集解》:“服虔曰:‘疑诈,故考之。’瓒曰:‘考校其虚实也。’”当时碣石与“入海”行为有重要的关系。今河北秦皇岛和辽宁绥中沿海地区相继出土大量战国秦汉文物。北戴河古城村发现古城遗址,金山咀发现大型秦汉建筑遗址,其中面径40厘米的云纹贴贝圆瓦当为秦汉建筑中的罕见文物。参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秦皇岛市文物管理处、北戴河区文物保管所:《金山咀秦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告》,载《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绥中黑山头、石碑地两处秦汉建筑遗址中,还出土面径超过60厘米的以往仅见于秦始皇陵的巨型夔纹瓦当,同时发现的柱础石、花纹空心砖以及大量的云纹瓦当等遗物,也说明这些建筑基址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参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绥中县“姜女坟”秦汉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载《文物》,1986(8);《北戴河发掘出秦始皇父子行宫遗址》,载《人民日报》,19860925。这一东西连为一体的宫殿建筑群,可以推定是秦碣石宫遗址。《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上》记述,“尤敬鬼神之祀”的汉武帝也曾“北至碣石”。虽然碣石地区海港的早期历史与秦皇汉武以狂热的神仙崇拜为主要动机的巡行相联系,我们却不可产生碣石港只与祠祀活动有关的误解,而忽视其作为经济交往的重要通路和著名军港的作用。《禹贡》:“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苏秦说燕文侯,也说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战国策·燕策一》)。碣石很早就已成为沿海贡道襟喉和重要贸易口岸。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将北征,“凿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三国志·魏书·董昭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沲入泒水,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当时渤海北部海域,被曹军利用为转运军需物资的主要通道。曹操征乌桓还师,曾在碣石休整,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著名诗篇。诗中赞美碣石作为天然良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形势。《水经注·濡水》引《三齐略记》说,“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后海神怒,柱崩,“众山之石皆倾注”《水经注·濡水》:“《三齐略记》曰:‘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海神助作石桥的传说,似乎暗示当时已经进行建造墩式码头的尝试。

同类推荐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热门推荐
  •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生活有时让人觉得挺乏味,但有时又有意想不到的人或事情出现。当你的想象力跟不上生活的变化时,至少说明你被生活磨灭了很多原本属于你的天性。你原本是谁?你原本是来做什么的?你曾经和谁牵手,但最后又为什么不得不放弃?透过那天边的云彩,你试图想看清点什么,但那云总是多变而美丽,引你泪下,让你对她的丰富生出无限的期待。所以沐浴她吧,让她刺激你的心灵,让你做个追梦仙子。绽放你的身体,绽放你的心灵,绽放你的眼泪,让你的生命更生动,更有灵性。
  • 战帝系列(七)

    战帝系列(七)

    重山河毫不犹豫,正待循声掠出,忽闻一声冷笑毫无征兆地进入他的耳中,在风雨声中竟仍显得清晰无比,就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短刀,可以洞穿一切……
  • 孽缨园

    孽缨园

    做为第七代守护者,在妄想者不断训练之后,一个天地间最纯洁的地方。却有着最邪恶的植物——孽缨。不断地尝试与守护者对抗,孽缨园,哪怕最后尸骨无存也想创造奇迹。世人为了争夺孽缨,怎样守护孽缨园?
  • 拽妃,你有种

    拽妃,你有种

    穿越而来的她在大婚之日,遭遇他翻脸无情休妻;她发誓他敢做初一,她就做十五,一纸休书扔在他脸上,冷傲道,“王爷,你可以滚了!”谁知他竟然一把抓住她的手,笑得邪魅,“本王一个人滚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一起滚一滚吧……”什么情况?!想吃回头草么?!记住了!没那么容易!
  • 倾国公主

    倾国公主

    一场“穿越”将景蓝带到这个离奇的世界,作为一位血统高贵的亡国公主,景蓝将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面对亲情和爱情,又该如何选择?最纯净的血统,同时也是一切罪恶之源……景蓝:之前我只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探索这个世界,却不知道自己一直都是局中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最新高科技

    最新高科技

    普通大学生陈致远在一次意外中得到了能够窥视他人的想法,能够控制他人的行动,的高科技“实验机1号”。拥有如此不一样的东西,陈致远该如何使用呢?
  •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

    《读懂顾客:写给市场一线人员的消费者心理学》主要讲述什么是高超的销售技巧?找准顾客的需求,了解顾客的想法,并且从这方面入手,才是最高超的销售技巧!没有什么比从顾客角度出发的建议更具吸引力,没有什么比研究顾客更具挑战性,更需要智慧!努力工作只是成功的前提,聪明地工作才是成功的关键,不管你的工作如何的繁杂,读懂顾客,最终的成功将会属于你!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狂傲女帝

    狂傲女帝

    桃夭出生于书香世家,是英国皇家医学院中医系的学生,却意外穿越成府中惨被欺负的痴傻小姐。阴谋不断,她沉着面对,三根银针救活当朝君主,医治混世魔君,惩罚昏官奸虐。看一只小白兔如何化身为浴血修罗,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顶端,成为首位俯撖整个宇宙的至尊女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