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200000004

第4章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4)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治今湖南衡阳市)人,是清代重要的思想家,著名学者。《读通鉴论》是他晚年的力作。像胡三省一样,王夫之也是带着亡国的悲愤撰写此书,他著书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地以史为鉴,通过《资治通鉴》深刻地反省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他对“资治通鉴”意义的阐发超越前人,他认为所谓“资治”,“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以史为鉴,不只是因之照见历史的得失而已,还必须对这些得失加以深刻的思考,“于其得也,而必推其所以得;于其失也,而必推其所以失。其得也,必思易其迹而何以亦得;其失也,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乃可为治之资”(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下册,955~95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又认为历史要起到“资治”的作用,要做到“述往以为来者师也”,就必须写出“经世大略”,“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卷6《光武》一〇,上册,135页。)因此,王夫之读《资治通鉴》,非常注重总结“经世大略”,如“知人安民,帝王之大法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1《高宗》八,下册,626页。);“故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0《三国》一一,上册,270页。);“明君之治,择守令而已,守令不易知,择司铨司宪者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卷30《五代下》一六,下册,935页。);“人君之待谏以正,犹人之待食以生也。绝食则死,拒谏则亡”(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5《宪宗》六,下册,760页。);“法贵简而能禁,刑贵轻而必行”(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2《玄宗》一,下册,651页。);“非法之难,而人之难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4《宣帝》一七,上册,88页。);“一代之制,各因其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1《高宗》八,下册,624页。);“事随势迁,而法必变”(王夫之:《读通鉴论》卷5《成帝》八,上册,105~106页。);“损其恶,益之以善,而天下遂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30《五代下》一三,下册,932页。)。同司马光一样,王夫之亦认为“君臣、父子,人之大伦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8《五代上》二〇,下册,889页。),“名教之于人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8《后主》二,中册,538页。),强调纲常之制、人伦教化是治国的根本。

此外,王夫之论《资治通鉴》能够从客观事实出发,突破前人成见,指出司马光叙事立论中存在的问题。如对于唐中叶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二王八司马”的革新运动,过去史家都“极其贬诮”,《资治通鉴》中亦以“邪党”(《资治通鉴》卷236《唐纪》五二,16册,7617页。)称之,王夫之认为“平心以考其所为”,这种态度是不公正的。“二王八司马”集团“自执政以后,罢进奉、宫市、五坊小儿、贬李实,召陆贽、阳城、以范希朝、韩泰夺宦官之兵柄,革德宗末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5《顺宗》,下册,751页。)。又批评《资治通鉴》关于唐代“牛(僧孺)、李(德裕)维州之辨”的议论,不是从当时的客观实际出发,而是根据现实政治需要来评断古人,有违于历史著述的基本原则。他说:“牛、李维州之辨,申牛以诎李者,始于司马温公。公之为此说也,惩熙丰之执政用兵生事,敝中国而启边衅,故崇奖处之说,以戒时君(司马光在边防问题上,一贯主张交邻以信,反对轻开衅端。唐文宗时,吐蕃维州(治今四川理县东北)副使悉怛谋举城降唐,时任西川(治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节度使的李德裕主张受降,然后深入西戎腹心,洗雪以往屡败之耻;宰相牛僧孺不同意,认为如失信于吐蕃,会招来大祸。文宗最终采纳牛僧孺的意见,下诏李德裕将维州城还给吐蕃,并护送悉怛谋及所偕人众回吐蕃。结果,悉怛谋等至边界时,被吐蕃全部杀害。12年过后,武宗会昌三年(843),李德裕任宰相,追论此事。《资治通鉴》记李德裕追论维州之事时,司马光特意写了一段“臣光曰”,认为“德裕所言者利也,僧孺所言者义也”(《资治通鉴》卷247《唐纪》六十三,17册,7978页)。)。夫古今异时,强弱异势,战守异宜,利害异趣,据一时之可否,定千秋之是非,此立言之大病,而温公以之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6《文宗》四,下册,790页。)总之,治史以求“经世大略”,“览往代之治而快然,览往代之乱而愀然,知其有以致治而治,则称说其美;知其有以召乱而乱,则诟厉其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下册,955页。),这就是王夫之治史的目的,评史的境界。读者通过《读通鉴论》再反观《资治通鉴》,会对历史上治乱兴衰之迹,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读通鉴论》全书30卷,依朝代和帝王顺序编排,每一朝代或每一帝王之下分为若干篇,每篇选取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评论。卷末另附《叙论》4篇,集中说明该书的著述目的和指导思想。现有中华书局1975年舒士彦的校点本,阅读起来很方便。

四、《资治通鉴》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与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不同,编年体史书是以时间为本位,按时间顺序排列史事,因此一个人的事迹,或一个历史事件,会被编排在不同的时间下,有些长时段的史事,会分散在不同的卷次中;前面提到,司马光为了读史的方便,在编写时,已经尽量注意前后照应,首尾完整,但在依时系事的原则下,不同的事件被排列在一起,而相同的事件被隔绝分开的情况,仍会给阅读带来不便,《通鉴纪事本末》的编纂,很大程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次编选教材,在每一个小题确定之后,在选文上也十分注意将有关的材料尽量集中,删去与之无大关系的其他记事,但要注意的是,这并非《资治通鉴》原书的面貌。

2.《资治通鉴》纪年的方法

《资治通鉴》作为以时间为本位的编年体通史,如何处理历史纪年是个大问题。关于《资治通鉴》的纪年问题,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资治通鉴》采用当时第一流天文历法专家刘曦叟的《长历》为纪年依据,依《长历》来辨定旧有史籍记事的时间(朔闰、甲子),故历法上的错误较少。其次,《春秋》记事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季节),以时系年”(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见《文选》卷45,5册,203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资治通鉴》作为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还要以年(号)系君(主),以君系朝(代),故其顺序为朝代、帝王、年号、季、月、(干支)日,如《唐纪》九太宗贞观三年(629),“秋,八月,己巳朔,日有食之”(《资治通鉴》卷193,13册,6065页。)。再次,《资治通鉴》记载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列国对峙或分立的时间很长,朝代变更、皇帝改元的情况很多,给编年体通史的纪年带来难题。对此,《资治通鉴》的处理办法是只取一国、一帝(即一种)年号,对同时存在的其他年号不予注出。在古代,史书年号的选用涉及以哪个王朝为中心、为正统的问题,宋代史家对此争论得很激烈。统一时代的纪年问题不大,但三国、南北朝、五代这样分裂的时期,用谁的年号纪年就是一个问题。司马光采取了比较客观务实的办法,先理出一个历代王朝的传承系统,然后就以这些朝代的年号纪年,所谓“借年纪事”,执简御繁。在《资治通鉴》卷六九《魏纪》一的一段“臣光曰”中,司马光对此作了说明: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胡三省注云:“‘魏’下当有‘晋’字。”),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在《答郭长官纯书》中,司马光又解释说:“但以授受相承借其年以记事尔,亦非有所取舍抑扬也。”(司马光:《传家集》卷61《答郭长官纯书》,1094册,546页。)所以,我们在《资治通鉴》中看到,三国鼎立时期,只用曹魏的年号来纪年,不用蜀、吴的年号,南北朝则全用南朝年号,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灭陈,陈亡后,始用隋的年号开皇十年。《资治通鉴》的这个纪年办法,存在一些问题。且不说当时的一些学者从正统观点出发,对《资治通鉴》记三国历史以曹魏年号纪年加以非议(他们认为应该以刘备的蜀汉年号纪年,如朱熹在他的《通鉴纲目》中就是这样做的),从读史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也是有缺点的。一部史书既然写南朝,也写北朝,甚至北朝的事情写得比南朝多,不分注北朝年代,就使读者茫然不辨;纪年为南朝,记事则为北朝,很不方便,也不合乎事实。(参见柴德赓:《资治通鉴介绍》,25~26页。)关于《资治通鉴》纪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皇帝改年号的问题,有时同是一年,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年号,比如,上半年是一个年号,下半年则改为另一个年号,对这种情况,《资治通鉴》也只选一个,就是最后一个,以求整齐划一,眉目清晰,但这个办法也有不便之处。举例来说,公元710年这一年,唐朝历史上实际有三个年号:先是上接唐中宗(李显)景龙三年(709)的“景龙四年”;到六月,中宗被毒杀,少帝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又为“唐隆元年”;不久,临淄王李隆基起兵,睿宗李旦即位,七月,改元为景云,又为“景云元年”。在《资治通鉴》中,本年纪年从一开始就称景云元年,上接中宗景龙三年,其余年号皆未分注。胡三省感到有必要加以说明,在“景云元年”之下,加了一条小注说:“是年六月改元唐隆,七月改元景云。”(《资治通鉴》卷209,14册,6639页。参见《新唐书》卷4《中宗本纪》,109~113页同书卷5《睿宗本纪》,115~117页。)这样的胡注,对我们阅读《资治通鉴》是有帮助的。

3.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资治通鉴选讲》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普及,还在于传统文化经典、古籍原著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本书的基本体例由专题式的单元、选文、注释、讲评、思问录和延伸阅读六个部分组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篇导论性质的解题文字,帮助读者了解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基本内容;每篇选文之后的讲评则是对选文主旨及其内容的分析和点评。尽管每篇讲评各有侧重,各具风格,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揭示问题、理清线索、引起思考、指导进一步阅读学习方面,选文讲评与单元解题、思问录以及延伸阅读,是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其总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把握选文内容、了解和关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并指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门径。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文,辅助自学,本书为每篇选文编写了详备的注释,也希望学生借助注释拓宽自主学习的范围,进而能够利用有关的工具书和专业文献,独立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真正领略《资治通鉴》的魅力,首先应该透彻地理解原文,不仅把握其段落大意,而且准确地理解关键的字词,仔细体会司马光遣词造句的用意与风格。另外,可以选择一些《资治通鉴》的名篇佳段反复诵读,这样既有助于透彻地理解原文,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章写作能力。

延伸阅读

宋衍申.司马光评传.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李昌宪.司马光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顾栋高撰,冯惠民点校.司马光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0

瞿蜕园.通鉴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柴德赓.资治通鉴介绍.北京:求实出版社,1981

陈光崇.通鉴新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张煦侯.通鉴学.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刘乃和,宋衍申主编.资治通鉴丛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同类推荐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极品女婿

    极品女婿

    穿越到女人床上?还能更狗血点不?离谱的成了白家的上门女婿,岳康意外的发现他的小娘子被毁了容,郁闷的是有个带刺的小姨子性情刁钻蛮横,幸好貌若天仙的大姨子相对比较矜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位学士要跟我岳某比试?好吧!那我先给你背诵一遍唐诗三百首,至于宋词那是我跟你师傅过招时才用的法宝。粉墨登场且看岳康如何在这个世界大展宏图。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爱杀了我们

    爱杀了我们

    眼前的男子面色和他身上的床单一样苍白,林染染随手拿起身边一颗苹果,缓慢地削起皮来。果皮一圈一圈垂下,就像这漫长等待的时光中,一点点下坠的心。“你打算什么时候醒来?”一个削好皮的苹果被摆放在男子的床头,林染染用小到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在这种幽静的环境下显得格外悲凉。“那你又准备等什么时候?”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走进病房,还居然听清了林染染如梦呓的话,叹息着开口。林染染没有回头,而是依然看着病床上紧闭双眼的男子。她在等他,而他在等她。他们三个,都曾为爱死过一次。
  • 西桐情事

    西桐情事

    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王子扬就是在这年空气微凉的冬夜里,在月光柔和的桐河路上,在那个叫作“玉楼春”的画廊里,初遇了穿着灰太狼棉拖鞋安静地作画的章慎择。这样热和的画面呵,该是每一个淡然如菊的女孩的梦境吧?她不自觉地就与他越走越近了。而他待她也尤其地温顺细致。他同她一道走过漫长的街讲似乎无尽的话,给她送往自己亲手炖的汤,救她于最尴尬的境地,也在最黑暗的夜里递给她一双最热和的手。她在他的陪伴下,渐渐丢弃那些自以为是的理智,也放手那些一厢情愿的感情。所有那些由不甘而衍生的爱怨,都随风而去吧。在西桐,唯有爱,才值得珍惜。
  •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诡异的谜团

    诡异的谜团

    在这个多彩奇妙的世界里,隐藏着太多的奥秘。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关于他的死因,历来猜测颇多,究竟哪种说法更可信呢?20世纪70年代末,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踪事件,一位叫布木坭的年轻人正在和四个朋友练飞车绝技,可正好轮到他的时候,布木坭和车突然从四人眼前消失了……这些谜团我们很难找出答案。本书设置了令人惊魂的灾难之谜、百思不解的政治军事谜团、中外名人的重重悬疑、神秘的暗杀、真正的潜伏、文化名人扑朔迷离之死、“艺术作品”和创造史上的奥秘、迷雾笼罩的殿堂、离奇的失踪、神秘的宝藏等内容,覆盖面广,情节悬疑生动、惊险刺激,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开阔视野。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小小王妃驯王爷

    小小王妃驯王爷

    强推新文《小小娇妻驯将军》:穿成小商人之女?罢了!还有婚约?罢了!可,可是……夫婿竟大了12岁?哦买噶!!什么?这老牛还嫌她没身份,没能力,竟要接她提前进府教养?!唉,无奈娘家气弱,压不住王爷表哥。乖乖入府任人宰割,时刻接受着以夫为天的真理教导!然,一切皆隐忍,风流决不准,若享齐人福,先把奴家休!于是,小小王妃,开始一场驯夫大战,王爷,乖乖交出真心,缴械投降吧,小娘子来也!其实这是正剧,不是小白文。男主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城府,有英俊有权势还有深沉。女主冷静睿智,享受宠爱也能保持清醒,感受到男主要背叛时,也决然作出走出宠爱放弃权势的决定。一场双方父母情愿的亲事,成就相差十二岁的英俊夫婿和少妻。夫婿正当青春,少妻桃蕊二八。现代少女穿越成古代是小门小户的少女真姐儿,成为一个商贾家庭的嫡长女。王爷和商人女的亲事,腹黑能干的王爷不悦。退亲,不成,成亲,妻子没有身份。为免成亲后被人笑话,腹黑王爷提前接走妻子,养在自己身边捏长捏短。古代的规矩容不得真姐儿反抗,而表哥也是宠爱的。宠爱让真姐儿喜欢,对于教训真姐儿是默默忍耐,无力颠覆整个古代社会制度的真姐儿在十六岁,嫁给安平王,被封安平王妃。没有宅斗,王爷先是为母亲而宠爱妻子,后是真心宠爱妻子家国、王位、荣华、亲情、爱情、友情……尽情演绎着自己的风华。风流王爷一朝醒悟,为红颜甘为孺子牛!春日共赏花,月夜共饮酒。戎马倥偬,花前月下,宫闱深深中,品尝至死不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穿越大清后宫:孝淑睿皇后

    穿越大清后宫:孝淑睿皇后

    她穿越而来,是清朝唯一生育皇帝的嫡皇后,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她是嘉庆皇帝的原配妻子,也是道光皇帝的生母。她贤良淑德深受乾隆皇帝青睐,她洞悉历史却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爱她的人用生命守护她誓死方休,她爱的人因政权和她背道而驰。是残酷的皇权改变了他对她的真情?还是她用付出成全了他的千秋大业?望断秋水,回得了过去,回不得曾经。这一切不过是前世今生的牵绊罢了……【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橙黄色童话书

    橙黄色童话书

    《橙黄色童话书》是一本29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英雄马科马的故事》《想见天堂的国王》《王子伊安的故事》《豺狼长子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