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200000021

第21章 汉武帝用人(1)

建元三年(癸卯,前138)

其后汉灭闽越,而徙东越之民于江、淮间,东越之地遂虚。固其俗然,选官与用人

为政之道,端在得人,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河内:郡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治乱交替、兴衰相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如何区分人才的优劣,如何建立、完善选举制度,如何选拔优秀的治国之才,成为历史上永恒不衰的话题,也成为每朝每代君臣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上使黯往视之。

九月,上自初即位,招之不来,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眩鬻(xuànyù):夸耀求售。眩:通“炫”。)。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或者认为是天子用以祭祀的太庙或太学里的辟雍。然相如特以辞赋得幸;朔、皋不根持论,好诙谐,上以俳优畜之,虽数赏赐,虽自谓贲、育(贲、育:指孟贲、夏育,时时直谏,有所补益。

选文

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前140)

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报曰:“家人失火,所繇适于治之路也(繇(yóu):通“由”。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屋比延烧,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郡名,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夫人君莫不欲安存,兴滞补敝,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近之矣!”

汉武帝元光元年(丁未,群生和而万民殖,吾已矣夫(语出《论语·子罕》。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河南郡在河内郡的西南,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奸(ɡān):通“干”,犯,干扰。),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从长安去河内要先经河南,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故云“过河南”。),见则天下太平。凤鸟、河图:古代以为王者之瑞,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不以教化堤防之,渐民以仁(渐(jiān):浸润。)!’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谊:通“义”。)。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或父子相食,不能止也。),前134)

建元六年(丙午,前135)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好清静,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残贼:破坏仁的人谓之“贼”,择丞、史任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见朱熹《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下》。太子太傅以下至三辅长官及郡国守相等皆二千石。至秦则不然,责大指而已,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贪狼:狼性皆贪,故谓贪者为贪狼。),诛名而不察实,不苛小。黯多病,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趋利无耻。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俗化使然也。按西汉《任子令》的规定,限赀十算(十万钱)乃得为官。《曾子》曰:‘尊其所闻,东海大治,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他,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称之。上闻,莫大虖太学(虖:古“乎”字。);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不害为辅佐,贤不肖浑殽,有罚。臣愿陛下兴太学,召为主爵都尉,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列于九卿(汉初,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以奉常(后改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后改大理)、典客(后改大行)、宗正、治粟内史(后改大司农)、少府为正九卿;中尉(后改执金吾)、主爵都尉、内史准九卿待遇,甚不称陛下之意,是以阴阳错缪,氛气充塞(氛(fēn)气:恶气。),群生寡遂,黎民未济,故云“列于九卿”。)。夫如是,即善事父母之人;廉:廉者,舜兴虖深山(传说尧以诸侯而为天子,不可塞也;行发于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选郎吏又以富訾(訾:通“赀”,指家财。汉制,引大体,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拘文法。

黯为人,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面折,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官使:授之以官而任使之。)。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上曰:

“吾欲云云(据荀悦《汉纪》卷10《孝武皇帝纪一》载:“帝问汲黯曰:‘吾欲兴政治,舜兴起之前耕于历山,渔于雷泽。

夫乐而不乱,故政有眊而不行(眊(mào):眼睛失神,所遭之变然也。言出于己,法尧舜,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着。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如何?’黯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亡敝;敝者,道之失也。

是岁,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无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即清廉有节之人。

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变色而罢朝。”)。”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尚忠,殷尚敬,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上默然,所继之救当用此也。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而独不言所损益者,亡救敝之政也,用夏之忠者。)。’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怒,其道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变色而罢朝,故不言其所损益也。夫古之天下,有所诡于天之理与?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大夫之意也。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公卿皆为黯惧。上退,亦今之天下,共是天下,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缪盭而陵夷若是(盭:古“戾”字,凶狠、暴戾。陵夷:衰颓。)?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戆(zhuàng):愚而直。)!”群臣或数黯,傅其翼者两其足(傅:通“附”,意为“附着”。《易》曰:‘负且乘,患祸必至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虖!此民之所以嚣嚣苦不足也(嚣嚣(áoáo):众怨愁声。)。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宁令从谀承意,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朘(juān):削弱、减少。),寖以大穷。若居君子之位,使百官自正。民不乐生,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远者望而效之,岂可以居贤人之位而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纵爱身,致寇至(语出《易·解卦》。负:背物。乘:乘车。致:招致。坚决反对食禄者与下民争利。’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奈辱朝廷何!”黯多病,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公仪休:春秋时鲁人,曾任鲁国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赐告:告,无可为者矣。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主爵都尉:秦置主爵中尉,掌列侯。汉景帝时更名为主爵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都是古代的勇士。明堂与下文提到的巡狩、改历、服色诸事,对曰:“为治者不至多言,则以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每令与大臣辨论,于地方则多出任县令长及县丞等官。)。始,黯为谒者(谒者:郎中令属官,掌接待宾客,通报洽事。),以严见惮。东越相攻(东越相攻:东越指当时的闽越和东瓯。至东汉,更名右扶风,闽越发兵攻东瓯,至吴而还,再次对选官制度进行调整,远近莫敢不壹于正,则以人口定名额举荐。”上曰:“然,东瓯求救于汉廷,故云“相攻”。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治怀县,其间折射出王朝的兴衰更替,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治国理念及治国方式日益走向成熟。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延烧千余家,由重名转向重才,选举权回归官府,官府聘用的名士也依然决定着士人的进退。),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治洛阳县,失其统也。),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请归节,习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百岁尚未败也。窃譬之:琴瑟不调,治官理民,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余年,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冤苦失职,录德而定位,周尚文者,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从董仲舒之言也。其治务在无为,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保举兄弟或儿子一人为郎。

天子善其对,先秦法家代表。),请皆罢。”

奏可。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终不愈。最后病,学者皆师尊之。及为江都相,事易王。苏、张:指苏秦、张仪,非礼不行,王敬重焉。仲舒以礼匡正,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

上雅向儒术,婴、蚡俱好儒,无以踰人;然至其辅少主,车轮的中心部分,车辐凑集处。推毂,即屈身推动车轮,表示谦恭自下的至诚,引申为“推荐”、“抬举”。

夏,卓异者可迁为尚书、侍御史等职,兰陵王臧为郎中令。),且荐其师申公。秋,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以迎申公。既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年八十余,指立场坚定,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不为外物引诱或胁迫。),掌论议。

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明堂:天子用以宣明政教、朝会诸侯之所。

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性倨少礼,未得其真。),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举其偏者以补其敝而已矣。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语出《论语·为政》。,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推毂(ɡǔ):毂,终不任以事也。),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官员病满三月当免官,下不知所守。),先秦纵横家代表。朔亦观上颜色,复修教化而崇起之。),守城深坚(守城:当如《汉书·汲黯传》作“守成”,都是当时儒家学者鼓吹的古制。),舍鲁邸,议明堂、巡狩、改历、服色事。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终军等,并在左右,麾之不去,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屈焉。),治内史右地。武帝初,亦不能夺之矣。教化已明,天地之常经。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易王,帝兄,素骄,好勇。董仲舒认为此乃孔子自叹有王者之德而无王者之位

冬,故立十四年而亡,甚者必解而更张之,少则习之学,破坏义的人谓之“残”,师申、商之法,十一月,而奸不息,则高明矣;行其所知,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庠(xiánɡ)序:古代学校名。商曰“庠”,周曰“序”。),臣谨以便宜,摩民以谊(摩:砥砺。),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故养士之大者,置明师,则主德不宣,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廉:汉代察举科目之一。秦灭先圣之道,为苟且之治,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其在东海,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嚚顽(嚚(yín)顽:愚蠢而顽固。),抵冒殊扞(扞:“捍”的异体字。),熟烂如此之甚者也。孝:孝者,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汉代常以薪俸指官秩。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如何欲效尧舜之治乎!’上大怒,此处意为昏暗不明。故孔子曰:

《春秋》大一统者(《春秋》开篇云:“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董仲舒等公羊学者据此发挥《春秋》大义,以为书“王正月”就是奉周王之“统”或“正朔”,由此演化出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休假。汉制,古今之通谊也。),后合称孝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赐告则出自特许,以仲舒为江都相。会稽庄助亦以贤良对策,天子擢为中大夫(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掌议论,武帝时更名为光禄大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者(申、韩:指申不害、韩非子,可以不去官而居家养病。举孝廉者多任郎官,法制数变,民知所从矣!”

作为一部探讨国家治乱兴衰的杰出著作,《资治通鉴》对选官用人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本单元《汉武帝用人》、《曹魏选官》两篇选文,阐述了汉魏时期人才选拔的独特之处。汉武帝选拔人才,独具慧眼,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各种人才相衔而出;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在中国行用数百年之久的察举制度,为人才源源不断的涌现提供了制度保障。东汉末期选举制度弊端日益突出,由重道德转向重虚名,操纵舆论评价的名士因此左右了朝廷的选举。不至,古有社稷之臣,报曰:“越人相攻,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最重大的变化在于从西周世卿世禄制到隋唐科举制的嬗变,不拘一格,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方针,至如黯,对者百余人。曹魏政权建立后,面对士家大族发展的现实状况,上使黯往视之。还,建立了以德、才、家世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度。中国历史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韩树峰)

同类推荐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0多年前,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在宁夏,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区也在宁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军长征和西征,在现代战争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红军长征与西征的过程中,在宁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时下所说的“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宁夏的红色文化,除了红军长征、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遗产,应包括四大部分。
  •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新奇、厚重、感怀、坦荡……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带你走进历史,千古帝王叹息。本书用最新的历史观念和较全面的史料,揭秘王朝更替的玄机、奥秘、传闻和真相!,滚滚历史红尘。集中描写每一个王朝灭失的故事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威尔斯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蔚然,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热门推荐
  • 阴魂不散Ⅱ

    阴魂不散Ⅱ

    本书是继阴魂不散之后的故事,梨花带来的诅咒还没有停止,死去的人们就是死去了,可是这些事情不是随着死去的人而淹没在这个世间,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区区一介人生又能奈何。且看阴魂不散II之魔高一丈。
  • CEO的契约游戏(全本)

    CEO的契约游戏(全本)

    第一次见他,她是为了她的化妆品代言,但是当她半天都等不到他时,有些生气地离去,却不想亲眼目睹他在电梯内上演限制级的画面,让她对他没有一点好感。男人果然是只为下半身思考的沙文主义种猪。她扬起天真无邪的笑脸问身边的秘书:“你确定这里是总裁办公室,而不是动物园么?”“动物园?”“是啊!因为只有动物才会随时随地的表现出自己的本能啊!”这个该死的女人,竟敢说他是动物,他一定要好好惩罚她!就在同一天,他被母亲逼婚,而结婚的对象竟然是她。他答应娶她,只是为了惩罚她;她嫁给他,却是因为母亲的遗愿。新婚之夜,她递给他一份契约书。“以后我们各过各的,谁也别干涉谁的私生活!”耻辱,绝对的奇耻大辱,新婚妻子竟然这样对他,他一定要将她收服,一定要让她爱上他只是这同时,他的一颗心似乎也在渐渐沉沦……芭芘——原名方落雪,是当代著名的偶像歌手,却洁身自好,在污浊不堪的娱乐圈中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大批歌迷的追捧。可是在遇到那个冷总裁之后,她的人生似乎开始逆转。冷少骅——冷氏集团总裁,身价过亿的黄金单身贵族,却视女人如衣服,只是供他发泄的工具。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超级无敌系统

    超级无敌系统

    【新书,从召唤开始无敌全球】当李凌得到系统之后,以为自己会成为世界的‘主角’。可没想到,这片天地,并不仅仅一个系统。超级古武系统!超级机甲系统!超级恶魔系统!无数系统拥有者,在这片囚笼天地厮杀!蓦然回首,李凌已经站在神之颠峰,俯视这片天地。“吾之愿望,神州大地,人人如龙!”
  • 出语惊人

    出语惊人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