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600000007

第7章 兴国安邦之略 统率全局之法(6)

唐太宗在灭隋建唐后,按照功勋大小分封臣子,他不因淮安王李神通是其叔父就厚此薄彼,反而把杜如晦、房玄龄都封位于淮南王之前,此举体现了唐太宗赏罚分明、公平公正的做事原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是国法还是家规,重要的是必须赏罚分明。一个军队赏罚分明,可以提升军中的士气;一个企业赏罚分明,可以提升企业的业绩,增强下属的向心力。《论语》中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因此,赏罚分明是任何一位领导者都要重视的问题。只有力争做到赏罚分明,整个团体才能固若金汤,牢不可摧。否则,整个团体就会犹如一盘散沙,成为乌合之众。

那么什么是赏罚呢?兵书《三略》中有言:“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分明,则将帅能立威行令。官员任命适当,则士卒能心悦诚服。所谓赏为表,就是赏的目的主要是要劝人向善,使有功之人得以彰显其名,从而作为典范用以教化人伦;所谓罚为里,就是惩罚的目的在于惩其恶行,从而使那些动机不良,内心不纯的人从内心感到恐惧。赏罚主要是一为扬名,二为内制。两者刚柔相济,互为表里。早在春秋末期,齐国大将军田穰苴第一天走马上任,便整顿军纪,而监军庄贾倚仗他是齐景公的宠臣,一向骄横跋扈,根本没把穰苴放在眼里,他认为自己是监军,早去晚去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因此,庄贾在家与朋友饮酒作乐,太阳下山了才来到军营。穰苴对其予以训斥,并论律将其处以斩刑。庄贾顿时惊恐万分,立即让人迅速报知齐景公,但是还没等使者回来,就被斩首示众了。穰苴赏罚分明的美名流传后世,经久不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队,都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机制来约束,但如何去运用这个机制,赋以其生命力,使其发生功效呢?这就需要领导者能够规范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只有将赏罚手段合理运用,才能鼓舞下属的干劲和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团队整体的战斗力。领导者只有保持一碗水端平,根据下属的表现来决定对其奖惩,这样才能为大家所信服,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因此,现代领导者一定要重视用人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工作中做到赏罚分明。

曹操说过:“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领导者要赏罚分明,切莫随心所欲,无原则的赏罚。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样做,就为下属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既然将功过是非作为决定一个人升降荣辱的唯一准则,那么大家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工作,以争取奖赏,避免惩罚。与此同时,这还可以避免人为的矛盾发生。如果赏罚不明,下属之间难免就会有亲疏之感,而下属一旦产生这种情绪,那么相互之间的隔阂便会随之而生。而唯功是奖,唯过是罚,下属就会感到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一视同仁,矛盾自然也就会消失,最终调动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赏罚分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罚分明要“赏不遗贱,罚不阿贵”。领导者在执行赏罚制度时,既要能够奖励有功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又要敢于惩罚有过的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只有如此,才能树立领导者的威信。在古代的御人之术中,对于赏罚有这样一条行之有效的原则,那就是:“杀贵大,赏贵小。”意思是说,惩罚从官位越高的人开始越好,奖赏从越小的人物身上开始越好。“杀贵大”,则能起到杀一而儆百、警示他人的作用;“赏贵小”,则会思及小流,使下属有一种感恩之心。大家都知道,普通战士张思德因公殉职,毛泽东主席亲自出席其追悼会,在《为人民服务》中,称赞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此激励起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为中国的强盛而奋斗。可见适当的奖赏会激发下属创新和进取的欲望,调动他们的热情,使其努力地工作。与此同时,还会吸引其他人才主动投奔其麾下,为事业的发展共同奋斗。所以,不论其尊卑、资历,只要是有功之人就应当受到奖赏,而有过之人不论其处于何等的高位都应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利于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政治经济秩序,而这种良好、健康的秩序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是难以估计的。

二是赏罚既不能太少、太轻,也不能太多、太重。赏轻了,人心不为之所动,达不到激励的目的;罚轻了,人心无所惧怕,达不到震慑的作用;赏重了,人们心存侥幸,则不思努力;罚重了,人们心存恐慌,皆畏惧不前,这就会带来消极的效果,导致适得其反。所以说凡事都要有一个尺度,过犹不及。当重则重,当轻则轻。绝不可乱赏乱罚,要坚持赏罚分明的原则。否则,任何奖赏和处罚都是徒劳无益的,不仅起不到扬善除恶的作用,还会使事情朝其相反方面发展。当赏必赏,使有功之人扬名;当罚必罚,使有过之人受惩。激励上进之士,警醒落后之人,这是领导者管理整个团体的必备良策。拿破仑曾经说过,统御人的方式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为利益,二是为恐惧。领导者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赏罚分明是最有力度的实施手段。这样整个团体才能正气上扬,恶行消歇。赏和罚是领导者手中的两支判笔,必须牢牢掌握,一旦失手,自身权力就会受到威胁,整个局势就会发生混乱。赏罚有如天平的两个砝码,任何一方失重皆将失去平衡。赏罚的失衡,轻则失去民心,重则会招致整个团队的败亡。

《南齐书·崔祖思传》中有云:“天下治者,赏罚而已。”赏罚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合理地使用,领导者便会赢得下属的支持与信任;而胡施滥用,就会使下属对工作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甚至会导致其脱离团体。赏罚是否分明是下属评价领导者最重要的准则之一。所以,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给予下属以客观的评价,不可因个人的喜好而产生主观上的偏颇,纯主观的判断会导致评价的不公。领导者们,请注意了!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奖赏有功劳的下属吧;也请不要保留你的批评,惩罚有过失的下属吧!赏罚分明将会使你成为一个团队卓尔不群的领头羊。

#11.来济论养民之要

【原文】

四月己未,上①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②对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曰:‘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衣,曰:‘愿赐一国之寒者。’公曰:‘寡人之廪府③安足以周④一国之饥寒!’老人曰:‘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余食矣;不夺蚕要⑤,则国人皆有余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今山东⑥役丁,岁别⑦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庸⑧则人大费。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余悉免之。”上从之。

【注释】

①上:指唐高宗李治。

②来济:隋代名将来护儿之子,唐高宗时任中书令。

③廪府:廪,指放米的处所;府,指放财货的处所。

④周:救济。

⑤蚕要:养蚕的时机。

⑥山东:泛指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地区。

⑦别:各。

⑧取庸:指对应征役的人,国家向其征收相当的财物以相抵。

【译文】

四月己未,皇上李治对侍臣说:“我思考养民的方法,却没有得到要点,请你们给我讲一讲。”来济说:“以前齐桓公出游,看见一个挨饿受冻的老年人,遂命令赏给他食物,老人说:‘希望您能赏赐全国挨饿的人。’赏赐给他衣服,老人说:‘希望您能赏赐全国受冻的人。’齐桓公说:‘我的仓库怎能救济全国饥寒之人呢?’老人说:‘您不侵占耕种的时节,那么全国人就都有余粮了;您不侵占养蚕的时机,那么全国人就都有富余的衣服了。’所以国君养民之要就在于减少劳役而已。现在山东服役之人,每年都需几万人。服役使人劳累过度,收税使人花费过大。我希望陛下您能根据国家的必要征役之外,其他劳民伤财之事全部免除。”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心鉴】

群众路线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直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的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一般来说,广大人民是处于无权的地位,但这不等于说统治者就可以滥施权力、为所欲为。几千年间的朝代更迭此起彼伏,证明了民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领导者要顺应历史的发展,顺应民心,重视民意,这样才能统率全局,稳定社会。

原文中来济在向唐高宗论述养民的要领时,是以一则故事来譬喻的。在君王出巡时,看到饥寒交迫的老人,就派人给他食物和衣服,但是老人却拒绝了。老人对君王说,希望君王能够不占用耕地和养蚕的时间,使百姓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去从事农耕与牧猎,这样全天下的饥寒之人就都能够衣食无忧了。由此得出,养民之要就在于不要使人民过度困乏,增加他们的负担,这样人民才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事,人们衣食充足,才能知晓礼节。所以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就要与民共生息,为人民谋利益,使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汉代贾谊提出了“为政以民为本”,并且认为“与民为忧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领导者在管理下属的过程中,就应该以民为本,走群众路线,凡事都要看看是否符合民心、顺民意,不能无缘无故地加重下属的负担,使大家怨声载道,劳苦不堪。在历史上最好的反证就是秦朝的灭亡。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征战不休,扩边不止,而且又对匈奴用兵。李斯认为匈奴是游牧民族,无城郊之居,无粮食物资储备,迁徙不定,难以统治。即使是攻下匈奴的地盘也是无利可得,无法可守,捉到匈奴人也无法让他们服兵役交赋税,打赢了抓到他们只能杀掉,这不是为民为政之道。秦始皇不听劝谏,派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攻打匈奴十三四年(秦统一后十五年而亡)。这导致男子疾耕不足以供军粮,女子力织不足以供帷幕,孤寡老弱不能相养,死者更是不可计其数。尽管秦朝统一后的国家似乎十分强大,但由于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引发叛乱,“一夫作难而七庙堕”。六国都无法与之抗衡的秦国,一介平民陈胜发难,就促使其灭亡了。正是秦朝的劳民伤财,不顾人民的利益,致使如此泱泱大国变得如此不堪一击。王者以民为天,民则以食为天。一个团队想要发展必定要以人为本,而得人要得心,得心必先利之。人多不是优势,支持才是优势,领导者要想得到下属的拥护与爱戴,必须始终坚持为下属谋利益,这是所有领导者一切决策思维的出发点。

作为领导者必须具有保持全局稳定的能力,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而发展又促进了稳定。“宽则促众,惠能使人”,所以领导者光有权力是不够的,还应当重视下属的意愿,做到以民为本,切不可滥施权力加重其负担。领导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才能推动工作的顺利展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民为本,走群众路线呢?

首先是给人以实惠。物质需求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它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领导者的口吐莲花,不如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为下属办实事,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这种做法看起来比较具有功利性,但是却能解决下属物质上的需求,提高生活的水平和质量,这种以物质利益激励下属的方法,通常是十分有效的。一个领导者,如果能把福利工作做得好往往就会得到下属的支持和拥护。与此同时,下属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会感到工作的动力之所在,从而提高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是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物极必反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无限度地高速运转。否则,一定会产生疲劳感,甚至会精神崩溃。因此领导者在部署工作时,不要制造紧张的氛围,使下属始终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而应该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这样下属在工作中就会精力充沛,头脑灵活,身手敏捷,工作效率自然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领导者应当体察下情,适当地做好安排,使下属能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创造出更大的成绩。

最后就是不要增加额外的负担。领导者的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讲究方法,部署工作时做到有张有弛,紧张而有序。尽量不要动不动就加班,占用下属的业余时间,增加其负担,这样就会使下属身心疲倦,产生逆反情绪,结果事倍功半。但我们并不反对在重大事件和紧急任务中适当的加班加点,而是反对没有节制的或是没有必要的硬性加班,这样既浪费了时间金钱,又浪费了人力精力。工作需要注意时效性,领导者应当注意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效率,万万不可增加下属不必要的额外负担。

荀子说:“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一归一去必然是“一王”和“一亡”,民众是其决定性因素。这不仅是君王治国安邦的方针大略,也是今天现代领导者的管理佳策良方。领导者一定要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走群众路线,踏踏实实地为下属办实事、谋实利,切不可随意地增加下属不必要的负担。古语有云:视民如赤子,国之兴也;视民如草芥,国之亡也。因此,领导者只有走群众路线,爱惜民力,不劳民伤财,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下属才能真心地拥护你、支持你,这样你就可以镇定自若地统率全局了。

#12.汉文帝召季布

【原文】

上①召河东②守季布③,欲以为御史大夫。有言其勇、使酒④、难近者;至,留邸⑤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以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⑥陛下之浅深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⑦郡,故特召君耳。”

【注释】

①上:指汉文帝刘恒。

②河东:汉郡名,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其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山西省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

③季布:本是楚地著名游侠,楚汉之争中成为项羽部将,屡次围困刘邦。项羽灭亡后,因人求情才得到刘邦的赦免。

④使酒:纵酒发脾气。

⑤邸:宾馆、住所。

⑥窥:窥探,猜度。

⑦股肱:股,大腿;肱,胳膊。这里用来形容重要之处。

【译文】

皇上传召河东郡守季布进京,想任其为御史大夫。有人对皇上说季布为人勇悍,好纵酒使性,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后,在宾馆住了一个月,皇帝就让他返回河东郡。因此,季布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偶然获得了皇上的宠信,能够在河东郡担任郡守,陛下您无缘无故召我进京,这一定是有人以为我欺骗了您。现在我来了,没有什么任务就回去了,这一定是有人诋毁我。陛下您根据一个人的称赞而召我来,又根据一个人的诋毁而让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会以这件事情来评价您为政水平的深浅。”皇上沉默不语,十分惭愧,过了很久才说:“河东郡是我国重要的郡县,所以才特地召见你。”

【心鉴】

果断决策

同类推荐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重生逆天废材妃

    重生逆天废材妃

    她是死亡谷的杀手女王,整个死亡谷都掌控在她的手中!一次叛变让她穿越沦为人人耻笑的废材七小姐!斗气?没有。习武?不能。身子?无能。模样?丑得惊人!当废材拥有天姿绝色,锋芒渐露,伙同小宠物,闯遍这个世界,踏遍万水千山,势不可当,所向披靡,上穷碧落下黄泉皆无人能挡时!这个异世谁主沉浮,谁成王者?这个世界谁来操控,谁又成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爸爸去哪,孩子就会去哪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和骁勇精神的培养,影响了孩子自信、独立、坚韧、勇敢、果断、豪爽等性格品质的养成。实践证明,“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纪实随笔集,是东子第一次全面分析孩子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本书在详细记述作者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着 做父亲(家长)的幸福,淳朴的情感、质朴的文字让人动容。?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古穿今之瑾瑜

    古穿今之瑾瑜

    前世,出自世家大族的崔瑾瑜,依靠着自己绝世的武功,出神入化的毒术,报了崔家的灭门之仇,最后,无所牵挂、了无遗憾的离开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大宋。异世还魂,转瞬间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十六少年,拥有相似的容貌,共同的名字,两者的相融,又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人生?
  • 每天懂一点:催眠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催眠心理学

    本书采取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再现了催眠的治疗过程和发展历程在介绍催眠的原理、沿革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25项催眠诱导的方法和16项活用催眠的方法。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