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100000006

第6章 开创:以意逆志元命题(4)

孟子借孔子之口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所指的是《豳风·鸱鸮》、《大雅·烝民》两诗章句特有的价值内涵,也是为《诗》整体具有的意义高度。“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即使是指创作《诗》者知晓道,或是孔子理解的使用《诗》者知晓道,这也能够显示出孟子观念意识中处理《诗》具有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在于孟子以孔子为榜样,另一方面创作《诗》、使用《诗》与理解阐释《诗》在孟子的视野中是统一的,是相同性质的伦理活动在不同语境中的呈现。

“迹熄诗亡”命题标志着《诗》在孟子观念意识中的重要地位,“为《诗》知道”命题显示了“为《诗》”在其思想结构中的重大价值。孟子明确反对“为《诗》”之“固”: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针对高叟“为《诗》”,孟子两次强调其“固”,“重言固陋,伤高叟不达诗人之意也”(赵岐注)。赵岐释:“固,陋也。”朱熹注:“固,谓执滞不通也。为,犹治也。”张载《题解诗后》:“置心平易始通诗,逆志从容自解颐。文害可嗟高叟固,十年聊用勉经师。”

比较孟子与高叟对《诗》的理解,二者的差异在于高叟读出怨,孟子读出怨和亲亲之仁。对于这种差异,现代论者称孟子反驳高叟之论、超越高叟之固在于其知人论世的方法;而事实上他们谁也没有呈现出对本事的理解。虽然后世确定作者、理解《小弁》多种背景,形成了多种说法,但都是后世以孟子之论为前提,去反寻历史痕迹而重建诗本事面貌。

《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批评高叟指责《小弁》,完全是就《诗》谈《诗》,没有一字涉及具体的人和事。高叟是从伦常观念出发,斥《小弁》为“小人之诗”的。若以诗本事同宜臼或伯奇有关,他不会斥之为“小人”。《孟子》中这段关于《小弁》的话,证明了后世关于诗本事的种种说法在战国时代还没有。

可以说,孟子与高叟都是就《诗》论《诗》,都是从伦理道德的立场评价。“小人之诗”的论争,是因其处理《诗》的方式不同而从《诗》文本所获取的不同结果。在孟子视野中,高叟“为《诗》”之固,恰在固于《诗》文本之事与情,而不解《诗》之仁。而这个仁不是以历史背景还原的方式所获取的《诗》历史事件;也不是仅就《诗》论《诗》,从《诗》文本中得出来的事与情。孟子是超越《诗》文本的呈现怨之情、怨之事而去寻求其所显示人伦之理。从现存《小弁》之诗来看,高叟是就《诗》言《诗》获得《诗》之事,是一种主题归纳的把握方式。孟子就《诗》言《诗》获得《诗》之仁心,是一种伦理认同的把握方式。

孟子没有呈现历史本身背景,而是以设例的方式诠释、论说《诗》之仁。孟子所讲不是历史背景而是伦理故事:“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把《诗》放到伦理境况之中、道德问题之前来寻求《诗》的仁义,这是孟子处理《诗》的方法特色。

正是伦理认同的把握方式,使得孟子处理《诗》与高叟之“固”不同,也与咸丘蒙式的“信斯言”相对立。“信言”的方式就是从字面上把握《诗》,而忽视文辞整体表达的《诗》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其结果就是把《云汉》之诗理解为周没有后人了。所以,孟子主张:“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万章也针对“信斯言”提出了问询: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诗》言娶妻之礼,必告父母。在万章看来舜合信此诗之言,因此提出舜何为违礼不告而娶。在孟子看来,舜没有“信斯言”,而是从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的伦理处境中看待《诗》之言。这也显示了孟子所追求处理《诗》的伦理认同方式。

孟子在《小弁》、《凯风》等诗所获的亲亲、孝等仁义,与其说是《诗》文本固有的意义空间,不如说是孟子伦理认同使《诗》生发的价值内涵。伦理认同的方式就是把《诗》言及其表达的事与情,放在人伦道德境况中,获得对象世界的伦理性认同和皈依。因此,一方面,孟子以“迹熄诗亡”建构《诗》的伦理性实体,确定志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凭以意逆志追求对《诗》的伦理认同,选择以心求心的理解之路。

伦理认同的核心不是处理外在对象问题而是解决内在伦理危机,这种方式显示了孟子为学的内在特色。赵岐称孟子“治儒述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自称其长在“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养气”命题在后世理学与心学两种诠释方向中,共同凸现了孟子为学特色是立足自我修身养性的德性之学。孟子讲以意逆志与他倡言“知言养气”一样,意在于尽心知性,寻求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从孟子思想整体来看,伦理认同把握《诗》的方式是孟子存心、养气观念的产物。具体来看,“颂《诗》”是修身主题中尚友方式的有机组成。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知人论世”命题指的是孟子提出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后世论者由此提取出“知人论世”一词,并形成了知人论世说《诗》方法的历史理解。但从孟子视点来看,孟子“知人论世”命题提出的不是“知人论世”说《诗》方式而应称为“尚友”方式。朱自清就提出其尚友论题:

至于“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而是修身的方法,“颂诗”、“读书”与“知人论世”原来三件事并列,都是成人的道理,也是“尚友”的道理。

孟子在友的论题中提出“尚友”,一方面强调了以古人为友的善士之举,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以友的方式克服时空隔绝获得古人之善。颂其《诗》、读其《书》、知其人、论其世就是尚友方式。

“友”字最为关键,“友”字使历史成为今人对古人世界积极参与的场域,成为同道同心之人越代而进行对话的场域,而不是客观认识的对象。在此历史是一个当下的、有血有肉的生活世界。而这种古今之会,是今人通过其“想象”、通过其“精神”与古人“冥接”、对古人“冥识”所达到的,其动力来自于“好善求道之心”。若说宗教的冥契主义(mysticism)是接通天人或人神,则由孟子“知人论世”说及其历代解释者所发展出来的思想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冥契主义”(historical mysticism),这种历史的冥契主义旨在接通古今,而其精神动力不是来自信仰,而是来自道德实践。

友的方式使得孟子“颂《诗》”显示的处理《诗》方式,克服“信言”、“固事”方式的不足,超越文化时空的隔绝使《诗》得以实现其经典意义。“要把一种克服时空距离的、设身处地的、投入感情的‘理解’之精义挖掘出来并加以命名,‘友’或者至高绝妙的‘知音’一词的确是再恰当不过的隐喻。”其核心精神是伦理认同,是孟子克服文辞障碍、超越时空距离、实现《诗》的经典意义的根本方式。

由修身而导致的“知人论世”,和由治学而导致的“以意逆志”,如果推到极致,二者实际上是会通为一的。……所以,这两段话虽然是在不同的场合说出,但在孟子的思想结构中,彼此实密切相关,其内在精神与理路是贯通一致的。

“知人论世”命题与“以意逆志”命题的同构性在于实现《诗》伦理的尚友方式,统属于存心养气。与知人论世命题一样,以意逆志的以心求心显示了其精神交汇的尚友视野。

整体上看,孟子时代的《诗》学困境与时代观念是其提出以意逆志说诗的基础。正是面对信《诗》用《诗》与疑《诗》弃《诗》两极分化的历史语境,孟子把“为《诗》”放到“知道”的高度,反对“信斯言”与“固”的方式,而主张在“尚友”的视野中以“以意逆志”的方式实现《诗》的经典意义建构。“知人论世”命题的尚友与以意逆志命题的以心求心显示了精神交汇的把握方式,这正是孟子面临时空隔绝问题的一种应对。

孟子的这种应对是在人性至上的时代观念中生成的,即心言性立场是孟子伦理认同处理《诗》的观念基础。孟子与告子的辩论,反驳杨墨之论集中在人性概念上;但他们都认同是人性秉诸于天,是一切其他价值之所从出的最高价值。正是在这种人性观念上,孟子主张把握《诗》方式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其更强调返回《诗》本身,追求与人性相关的意、志,以寻找意义本源。

三、诗教传统中的以意逆志说《诗》

面对《诗》的价值转换与时空隔绝,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诗》,重建《诗》的经典意义世界。从外在历史因素来看,以意逆志说《诗》是孟子在其时代诗学背景与知识谱系中所作的一种应对。在现实多元价值立场中追求返回《诗》世界之理,在《诗》价值转换中选择经典重建,在事理分离中形成《诗》之志的形而上观念,在人性辩说观念中形成颂《诗》尚友的内在伦理认同。因此,孟子以意逆志说《诗》就是以《诗》内在之志为目标,用以心求心的方式实现《诗》的经典意义。可以说以意逆志说《诗》的孟子之说,是时代与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但在现实语境与知识谱系中,孟子之所以追求尚友目标、选择价值重建主题、形成内在伦理认同方式的个人选择,源于其孔圣之学的主题建构。也就是说,孟子是沿着孔圣之学的内在理路建构以意逆志说《诗》之学。

《诗》学问题在孔门儒学视野中是诗教问题。孔子总结西周、春秋用《诗》经验而提出的系列命题及其自身用《诗》实践典范,被后世归结为“诗教”。“诗教”一语出于《礼记·经解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这个以孔子名义所说的“《诗》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显示了儒学视野中《诗》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特色。孔颖达《礼记正义》解释为“《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若以《诗》辞美刺、讽喻以教人,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故云‘深于《诗》者’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在现代视野中,诗教被理解为审美教育方法。但《中庸》“天命谓之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所显示的“教”之内涵,使得诗教在儒学视野中有着特定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诗教是指以《诗》为教。其首先是以古贤先圣之《诗》为教化后世的标准,同时还是《诗》实现伦理教化为核心内容,最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命题显示诗教与修身成人相关联而指向孔门为学最高境界。正是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说《诗》,开启了儒家诗教内圣之学的意义空间。

孔子强调学习传统文化,其目的不仅是学习一种知识,更在于通过这种学习,成就完美的道德和人格,亦即实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诗》、《书》,固然是当时上流社会交往所必须的知识,但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上古时代的优秀道德……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就是说《诗经》的全部精华,在于其作品思想的纯正性,学习《诗经》,目的就在于净化人的心灵,感发人之善心,使人得其性情之正。

孔子实施的以《诗》为教,其“思无邪”(《为政》)肯定整体价值,“兴观群怨”强调广泛用途,“兴于诗”、“人而不为《周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阳货》)显示修身成人意义。而孟子关注“说诗”、“为诗”、“颂诗”,其“迹熄诗亡”的王道重建和“知人论世”的尚友求善也正显示了孔门儒学以古为圣、以道德教化为主题、以修身为基础途径的特色。

“孟子之说《诗》与孔子许商赐可与言《诗》者一也。”孟子以意逆志说《诗》是在孔门儒学主题坚守的立场上,应对现实语境中《诗》价值转换与时空隔离,强调以伦理认同的方式重返《诗》的内在意义世界。

坚守孔门儒学的动力来源于孟子自觉强烈的孔圣身份认同。时代身份多样,使得孟子具有强烈的身份自觉意识。“乃所愿,则学孔子”、“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建构了孔圣的身份,并以孔子的继任自居。孔子将道义担负寄希望于士阶层,孔子之后,诸子纵横捭阖,道术大裂。孟子不得已起而廓清辞辟。他针对当时“士无定主”的情形,激励士人“道义担当”的精神;针对当时士人之依附权势,着眼于士人理想人格的重塑。

正是孟子“圣人,人伦之至也”的身份认同、“尚志”“仁义”的道义担当,“天下方务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因此,孔圣身份意识使其主张“为《诗》知道”,“颂诗尚友”,“说诗以意逆志”;同时,“为诗知道”、“颂诗尚友”、“说诗以意逆志”追求又是其圣人身份的实现途径。

孟子讲“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与他倡言“知言养气”一样,意在于尽心知性,寻求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他主张以心性修养为本,充之以气,又实之以志,才能成为心灵的善与人格的美相统一的仁人志士和大丈夫。良知的发现,仁义的扩充,尚友古人的学问,都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孟子处理《诗》形成王道历史的伦理性建构与尚友求善的道德追求显示了孔门《诗》学经验的总结,而以心求心的以意逆志实现了儒学诗教的拓展。孟子以意逆志说《诗》既是诗教传统的产物,更是诗教传统的拓展。

孔门诗教担负着克服价值失落、超越时空隔离的重任,遭遇着道家的挑战。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在《庄子》中出现以老子之口,反对儒家把《诗》等六经作为道本身。虽然“庄孟互不言”,但在咸丘蒙等人论说中也显现的这种观念意识成为孟子坚持孔门诗教的巨大挑战。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诗》解决其所面临的价值转换与时空隔绝的时代《诗》学问题,这是孔门诗教经验的总结,也是道家挑战的回应。更重要的是,价值的转换与时空的隔绝是以古为圣的孔门之学核心问题。与诸子所不同的是孔子更注重传统文化的资源,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他自己不著书立说,而是从事整理经典的工作。孔子的学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带有回归三代的色彩。因此,孟子以意逆志说《诗》解决之路显示了孟子对孔门儒学主题的拓展。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理气自我按摩七步功

    高寿老人讲述自我按摩、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养生之道;手推助行徐步走:饭后三百步,助消化而吃得香;睡前千步走,使气血通畅而睡得安逸;中间漫步行,盼多活几年,多享清福。俯撑踮脚功:壮肺气、健肾力的基本功。掐膝眼起落:健脾胃,增加营养来祛除邪毒,使气血顺畅,防患于未然的上上策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探索的脚步才时刻充满力量;正因为有了美德的滋润,我们才永葆希望之源的常青;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牵引,良好的品德决定一生。正因为我们有了对美德的盼望,我们才会在沧桑与风雨的日子里不偏离前进的航向;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积淀,生命才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样博大
  • 尘埃飞扬

    尘埃飞扬

    小说集全景收录阿来成名前后的21部小说,勾勒出阿来创作走向成熟的轨迹。不仅如此,小说集还将阿来的诗句、心情感悟以卡片形式夹在书中,全方位展现“智者阿来、诗意阿来”的魅力。
  •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

    乔布斯,这位亲手打造苹果帝国的男人,创造了IT历史上最辉煌的商业奇迹。今天的苹果公司在全世界已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也许乔布斯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也无需去复制别人。因为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中,乔布斯已经告诉大家收获成功的秘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将乔布斯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精彩地呈现给读者,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通过阅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的人生忠告》,你会认识到,你和乔布斯之间唯一的差距在于专注和付出。所有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并努力付出的人都可以收获了不起的成功。
  • 狂追失忆妻

    狂追失忆妻

    再度睁开眼,早已从北方换到了南方,天呐,她重生了!不仅成为富商女,还有个高富帅老公,尼玛,这个身体的主人,居然爱了他十年。可是,为什么老公视她如蛇蝎?更悲催的是老公心里还有个公主!偶买噶,小三找上门,还要给她道歉,抢了她所爱之人,搞错有木有?打倒小三,踹了总裁老公。哪知总裁老公缠上她,要吃回头草?哼,看她如何整治回头的老公以报十年之仇!这个社会太给力,这个地球太危险,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精彩小片段】“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今生这么有缘吗?”某男见她凑上脸来,还一副痴情的样子,顿时觉得恶心,不理会她,管自己打开车门上车去。正要将车子启动时,某女那轻轻的声音又传来:“其实千百年前我们就认识了,那时是春天,你追着我跑了很远,还在我身上留下了你的牙印,成就了千古佳话。”某女见冷皓尊听的云里来雾里去的,就邪邪的一笑继续说道:“那时我叫吕洞宾。”说完不等某男的反应转身就走。某男立即反应过来,这女人竟然变相的骂他是狗。他什么时候被人这样的侮辱过,用力捏紧了拳头,恶狠狠的朝某女的背影吼道:“沐轻柔,你最好是真的失忆了,否则我一定会让你后悔!”【精彩片段二】“臭小子,难道你不知道什么叫‘朋友妻不可欺’吗?”某男凌厉的目光看向对面的男子,可是对面的男子很悠闲,完全不把他的厉光看在眼里。“据我所知,你好像从来都没有把她当成你的妻子。”“那我现在把她当妻子了,你给我离她远点。”“那我现在不把你当朋友了,所以,我不答应!”【精彩片段三】“不是让你温柔点吗?你尽然......尽然......”把伤口给High裂了。某女已经从脸红到脚趾了,真没脸把后面的话说完。某男故做一副含羞状,朝某女眨眨眼,“老婆,我第一次,没有经验。”噗!某女差点昏倒。天呐,这货尽然还会装萌,主啊,请你降一道符收了他吧。本文走搞笑小清新路线,外加小大大的宠爱,喜欢的亲们就赶快收藏吧!推荐朋友的文文!《妃子不倾国》(大爱哟!)
  • 穿越汉朝后宫:昭君不出塞

    穿越汉朝后宫:昭君不出塞

    一次倒霉的穿越,她糊里糊涂的变成了昭君。什么?四大美人很爽?我P类,一直罩着她的皇帝没多久就挂了,要是去塞外那个蛮夷的底盘,又是跟自己在现代的负心汉一样,都是有妇之夫….哦,天哪,地哪...见到明星脸了,古代也不错嘛....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肥妾

    肥妾

    慕容蝶舞,人称“千斤”小姐,且喜调戏美人,男女不限。十五岁时,她与人私奔未遂,受了重伤。再醒来,身体已被来自现代的一缕魂魄占据,新生由此开始。费尽心机重塑形象、恶狠狠地减肥之时,又一盆冷水浇头——皇帝闲来无事,和辅国大将军开了一个恶毒的玩笑,她惨遭殃及,被赐入将军府做了妾。据说将军杀人不眨眼;据说他对女子毫无兴致,只喜男风。听了这些传言,她倒足了胃口。进门那日,却看到了一张天妒俊颜,让一向对美男免疫的她也忍不住怦然心动。怎料,他一次次将她推到内宅争斗的风口浪尖。又有主母阴毒,一心一意要她的命,地位相等的妾室更是虎视眈眈。深宅大院,处处都是陷阱,一步也错不得。☆★☆★☆★他是可遇不可求的军事奇才,腹黑面冷,十七岁就战功赫赫,十九岁已名满天下。奉旨纳她做妾,好比接下了半顶绿帽子,他自然百般不悦,常以为难她取乐。看到的事实却是她逐步变得妩媚生香,活得逍遥自在。分明是传言中花痴的肥女,却狡猾如小狐狸,把府中一群女人收拾得服服帖帖,更在不经意中勾走了他的心魂。想把她吃干抹净的时候,才发现她是只刺猬,任你心痒难耐,也无从下口。费尽心思宠她疼她,她却根本不稀罕。这天下,还有他不能俘获的猎物么?【片段1】迎她进府那日,有王公贵族戏言道:“断袖将军花痴女,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将军的目光能杀人,素轿中的某女想自杀。当夜,他独自占据偌大的拔步床,轻挥衣袖,“你去暖阁睡。”她并无他想象中的失望羞愤,反倒深施一礼:“多谢将军。”【片段2】将军看着眼前千娇百媚的女子,道:“女为悦己者容,你有今日,到底是为了谁?”她盈盈一笑,“我有今日,不是为谁,是为了更自信的生活。”☆★☆★☆★【此文一对一。】推荐自己现代都市文:《誘-妖孽冷枭》(新文)《痞妻》(已完结)推荐好友文《养女成妃》《豪门小娇妻》《别惹废物二小姐》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