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800000007

第7章 宋元:古代唱技理论的形成(3)

再看对演唱技术的局部要求。所谓局部要求即对歌曲中一声、一句的具体演唱分析,如“凡歌一声,声有四节:起末,过度,揾簪,落”。此处之“声”指唱一个乐句时歌声的整体运动状态。“节”,关节,即关键之处。“起末”,唱每一个字音和乐音的起声与收声状态;“过度”,字与字、声与声以及字与声之间的衔接、过渡。揾簪,“揾”,按、拭;“簪”,用于发髻上的针饰,亦作“捶”解,比喻乐音上的装饰。“落”,“”,忽上忽下的起伏;“落”,掉下、下坠,指曲调的跌宕起伏。全句大意指,在唱一句完整的曲调时,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键的地方:即乐句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字声之间的衔接与过度;同时要善于对乐音进行修饰,适当添加装饰音,并注意表现曲调的跌宕起伏。

再如“凡歌一句,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该节与上节“凡歌一声”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上节着重指演唱歌曲关键处时对声音状态的调整,该节则主要指演唱的吐字要领。“声韵”,一曰出声落韵,二曰声母与韵母的合称。无论那种解释都可看出其与歌唱的吐字有关。“一声平”,“平”,平坦,此句当与字音的声调有关,“平”与“高”、“低”相对,指字音声调有高低平直之分,要注意区分把握。“一声背”,“背”,脊背,泛指物体的背面、反面。从字音上对“背”字进行分析较为费解,笔者认为当理解为“后”,与“前”相对,指字音的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分,要仔细辨别。“一声圆”,“圆”,圆熟、圆满,指字音要吐得饱满、圆润。最后之“声要圆熟,腔要彻满”是对“凡歌一声”和“凡歌一句”的总结,指由于歌唱的字音有高低声调的不同,正背转折的区分,因此必须唱准每一个字的平仄和尾字的韵辙,使吐字准确、清晰、干净、圆滑,是谓“声要圆熟”;同时,行腔须饱满透彻,连贯圆润,是谓“腔要彻满”,否则会出现“倒字”、“翘韵”以及“走音”现象。可见,芝庵对演唱中一声、一句的分析处理十分精准到位,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演唱声病的理论研究

宋元声乐艺术的繁盛,自然也引发出演唱实践中各种发声或声音处理上的毛病,芝庵于此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这对于克服问题、提高演唱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如“有高不揭,低不咽。有排字儿,打截儿,放褃儿,唱意儿,有明褃儿,暗褃儿,长褃儿,短褃儿,醉褃儿”。“高不揭”,“揭”,高举、举。“高不揭”指唱高音时声音不够高亢。“低不咽”,指唱低音时声音沉不下去,声音发虚。“排字儿”,形容歌唱吐字无抑扬顿挫,有如数念。“打截儿”,形容声音不连贯,忽断忽连。“放褃儿”,“褃”(读音hèn),指上衣靠近腋下的接缝处,此处为借喻,指唱声的长短、音符的疏密不合尺寸要求,时有破绽。“放褃儿”指在演唱中有一两声没控制好,露出破绽或杂音,有如张腋以衣缝示人。“唱意儿”,即演唱时只是简单地把歌词含义表达出来,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故不能动人。“明褃儿”,指演唱中声音存在着明显的瑕疵。“暗褃儿”,指演唱中虽然有一两声没发挥好,但未被人察觉。“长褃儿”,指长时间没调整好声音状态。“短褃儿”,即演唱中虽有瑕疵,但转瞬即过。“醉褃儿”,指歌唱的声音状态不稳定,时好时坏,有如醉酒之人东倒西歪,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和乐思的准确表达。

“凡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冽冽,哑哑、嘎嘎,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格嗓、囊鼻、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散散”,声音散漫不集中,缺乏穿透力。“焦焦”,声音干枯不滋润。“干干”,声音干涩不圆润。“冽冽”,“冽”,寒冷,形容声音冷淡无热情。“哑哑”,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嘎嘎”,形容声音干、哑。“尖尖”,“尖”,声音高而细,指发声尖利,缺乏共鸣。“低低”,声音过分低沉,缺乏色泽。“雌雌”,指男声像女音,声音细而软。“雄雄”,指女声如男音,声音太硬太粗。“短短”,指拖腔过短,气漏声泄。“憨憨”,“憨”,傻气,形容声音笨拙、不灵活。“浊浊”,声音不干净,音色浑浊。“赸赸”,“赸”,走开、躲开,指声带着力不够,导致声音发虚。“格嗓”,声音不干净,发出咯咯声。“囊鼻”,“囊”,袋子、口袋,指发声鼻音重。其余“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指一些不良的体态,意思简单,不再一一翻译。

(三)歌者气质与歌唱风格的研究

如“凡歌之所忌:子弟不唱作家歌,浪子不唱及时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南人不曲,北人不歌”。在先秦时期,公孙尼子《乐记·师乙篇》中曾指出了不同风格特征的歌曲与歌者性情、品格的对应关系。他说:“……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该段话不仅说明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特征的歌曲与歌者性情、品格的对应关系,更进一步指出,当歌者所唱的歌曲适合自己的个性时,便能表现出德行。有了德行,就会与天地产生感应,从而使四时和睦顺畅、星辰运转有序、万物茁壮成长。这应该是我国古代对歌曲风格、内容与歌者个人品德之间关系的最早见解。

芝庵的理论则更进一步,它突出了歌者个人的整体气质与歌曲风格、内容的关系。“子弟”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宋元俗语中指“嫖客”;二指“教坊子弟”、“梨园子弟”,即善于进行歌舞、器乐表演的专业艺人。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当取其第二个含义。“作家词”指文人创作的具有一定艺术品位的词曲。“子弟不唱作家歌”指文人创作的歌词虽好,但由于不通音律,故曲调不一定适合演唱,因此专业的歌者不唱为好。“浪子”,旧指不务正业,专事游荡的青年。李昌集先生认为,古时“浪子”与今日的“流氓”、“痞子”的含义不同,“其‘不务’的是传统意识中的‘正业’,有资格称‘浪子’的尚须有正统观念中所谓的‘别才’——尤其是‘艺术才能’”,并且其“艺术水准是远在一般伶伦歌妓之上的。……‘浪子’乃市民,是文化人、自由人”。对李先生的这一观点,笔者颇为赞同。“及时曲”指在宴会、酒席上即兴演唱的歌曲,除上层歌妓和上层文人交往的场合外,及时曲的品位一般不高。“浪子不唱及时曲”,指作为文化人并精于音律的“浪子”不能演唱格调不高的歌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指柔媚娇艳的词曲不适合男声演唱,而粗犷豪放的歌曲也不能由女声来表现,实际上是对男女各自所唱歌曲的风格进行了十分明确的定位。“南人不曲,北人不歌”中的“曲”指北曲,即散曲和杂剧;“歌”指南曲,即宋元以来流行于南方的民歌、词调和南戏。因受南北地域限制,所以南北歌曲风格不同,唱法有别,故“南人不曲,北人不歌”。可见,该节是对宋元时期歌者气质与歌曲格调和情趣关系的准确审美定位。

再如歌曲风格的把握尺度,芝庵云:“有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搯的,失之本调。”“失”,过错、过失;“村沙”,粗鲁、莽撞。“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 指声音唱得过分雄壮的话,就会显得粗鲁、缺乏修养。“蕴拭”,“蕴”,含蓄;“拭”,干净。“乜斜”,“乜”,眼睛因困倦而眯成一条缝,比喻倦怠无力,提不起精神。“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意为过分追求声音的含蓄干净,就容易使声音显得慵懒无力。“闲贱”,闲散卑贱、无关紧要。“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指技巧娴熟时虽然可以唱得不费力气,但容易因此显得随意而肤浅。“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即由于歌唱过于讲究规范、中规中矩,故使声音显得呆板、乏味,没有活力。“用意”,用心、企图。“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指演唱时若故意求工,深究琢磨,便会失去歌声的自然韵味,显得做作。“打搯”,“搯”,扣、击。“唱得打搯的,失之本调”指声音用力过度的话容易走音跑调。

尽管芝庵《唱论》用语简奥,且多为专业行话,在著述方式上又采用了漫谈式、提纲式的语录体著述方式,使整篇论述显得杂乱无章、语义不清、逻辑性不强,但它毕竟在中国唱技理论史上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唱”的理论,从而为后世的唱论开启了一种门径和奠定了某种基础,是古代唱技理论发展轨迹中一个特定的历史坐标,是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唱论》的论述在当时及后世都影响极大,后人屡屡引述其文字,如周德清《中原音韵》、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方诸馆曲律》等都曾或全文收录或章节摘引。

宋元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改变,隋唐的雄伟英气与敏锐的审美感觉,被宋代的文雅、秀丽和含蓄、静寂的审美意识所代替,审美趣味由隋唐之壮美转向宋元之优美,由热趋冷,由动转静,由绚烂归于平淡。同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市民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在审美趣味上倾向于明白晓畅、真实亲切。因此,宋元人的审美心态具有一种双重性质,既有文人士大夫们的高雅审美情趣,又有一般市民的世俗审美口味。审美思想的复杂性造就了声乐形式的多样化,出现了词调、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南戏等多种声乐形式。而新的声乐形式又直接促进了演唱技术的发展:说唱艺术说唱相间的特点使得演唱的技术技巧不断提高,杂剧复杂的故事情节、一人歌唱的体制则对演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声乐形式的丰富多样必然造成唱技理论探讨的多角度、多侧面。总体而言,宋元时期唱技理论一个突出的成就是明确了声乐演唱“重唱、重实践”的理论思想,从而使唱技理论得以落到实处,这是古代唱技理论的重大转折和进步。先秦时期就已确立的“重声”观念是对声乐艺术本质特征的认定。他们所强调的音量的洪大、音色的清亮、行腔的婉转等更多体现的是演唱的审美追求,而缺乏真正的技术分析,即如何做才能使声音具有良好的共鸣、极强的穿透力。而宋元时期“重唱”的理论思想则突出了演唱者的地位,明确了演唱技术的载体,为唱技理论的阐发找到了立足的依据。正是明确了这一理论思想,才使理论家的视野能更加集中到技术技巧方面,从而在理论上明确了演唱技术的基本要素,并建立了重实践、重技巧的优良传统。

因此,宋元时期,唱技理论在接续前代传统的同时,又有着明显的超越,特别是从南宋到元末,唱技理论已初具规模,对演唱技术的认识和研究都出现了全面展开的趋势。其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演唱要素的某一方面,而是开启了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其探讨的面更广、程度更深,已经涵盖了唱技的各个基本要素及特点,在理论性和学术性上都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如当时不少的杂著中都有关于唱技要素的论述,不仅有一般性的技术方法,更有专门的技术要诀。而燕南芝庵《唱论》中对演唱方法的研究,更使得唱技理论摆脱了纪事的附属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古代唱技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尽管宋元时期的理论辨析仍然多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和简略的分析,却是唱技理论走向成熟的必要准备,为唱技理论在明清的最终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热门推荐
  • 官人如花颜如玉

    官人如花颜如玉

    她凤冠霞帔,笑靥如花,却目光黯淡,一步步走进将军府。身边的他,是自己的夫君官城,他是将军却是生就一副绝美面容,不笑寡言。他被迫成婚,却是第一次放声大笑,谈笑风生。猜不透,她的眼神,他的笑容。微风吹起,她盖头飞扬,锁住了他的深深目光。他问:“你为何不看我?”她不语,浅笑。多年之后,在他“坟”前。她眼角含泪,拿出那块玉佩,放在心房……
  • 王朝与职官(和谐教育丛书)

    王朝与职官(和谐教育丛书)

    俗传中国史朝代起讫年匡谬西汉起始年目前多采用公元前206年的说法。前206年是刘邦始建汉王国之年,当时的汉王国只是项羽主命所分封十八王国之一,西楚霸王项羽才是当时的天下最高统治者。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制,解开我们心中深藏已久的疑惑,赶快和我们一起来翻开此书,品味历史吧。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
  • 达达失踪

    达达失踪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天下夫君一般黑

    天下夫君一般黑

    2010年9月22日,新闻报道,国内最神秘的考古墓葬——“殷墓”出土文物被盗,该墓葬文物皆陈列在XX博物馆,防盗系统国内国外一流,然其中最神秘的三样珍贵文物失踪,目前警方正在全力寻找文物下落,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予以配合。天上的月亮高高地挂着,有些朦胧的诡异。一座豪华的公寓内,正在看新闻的三名少女笑作一团,沙发上偎着的身穿青色睡衣的小小少女扬声道:“七姐,你看看警方正在全力寻找文物下落……
  • 六岁郡主九千岁

    六岁郡主九千岁

    锣鼓声中,六岁的女童,挺着诱人的Dcup,敛着看似豪迈的玲珑莲步,钻入八抬大轿,一路招摇,浩浩荡荡嫁入宁王府。一拜天皇老子。谢他龙头铡下,不杀之恩;谢他迷迷糊糊,慷慨赐了婚。二拜宁王小子。谢他家财万贯,包养之恩;谢他小受一只,不碰她半分。三拜…行了,可以洞房了。女主:慕容青鸾,魂穿,心理年龄二十二岁。偶尔搞怪、腹黑。美男来过招片段一:★墨渊,南朝七皇子,小受宁王。宛若谪仙,翩翩美少年。女童手捧两只小馒头,朝着一树芳华下的少年,咯咯轻笑:“舅舅夫君,吃…吃馒头。”少年微微勾起唇角,盯着女童平坦的胸口,语义双关:“鸾儿的馒头呢?”“下流!”两抹红晕染上芙颊,女童银牙一咬,狠狠跺脚,拔腿就跑!少年讪讪地摸摸鼻尖。父皇这婚赐得…啧啧,媳妇儿当女儿养。片段二:★墨弘,南朝皇长孙,逍遥小王爷。霸道腹黑,觊觎皇权。“论班辈,本王与你同属一辈,凭什么你一嫁给他,本王就要改口叫你叔母?!”大男孩一双清眸,怒目而视。女童慢条细理地挑着新鲜的樱桃,待到口中的樱桃杆在灵巧的舌尖下打成了结,这才吐气如兰:“有本事,你也嫁给舅舅,我听说舅舅喜欢男人。”片段三:★东方楚,北朝四皇子。攻于心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南朝的疆土,固然诱人,倘若你愿意随我天涯海角,我甘愿放弃这如画江山!”“舅舅也是这么说的,谁理你?”少女回眸巧笑,直视男子犀利的眼神。“既如此,本王便只能踏平南朝,用这把饮血剑斩下他的头颅,从他手中夺回你!”简介白,内容比较正,结局一对一。冒死推荐好友新书啊!!真的很好看,是不是??有木有!!!【夺宠,契约奴】尉迟有琴推荐好友强文:《女山贼》暮色《-下堂妾-》莫00《呆子王妃》爱心果冻《第一庶女》爱心果冻《一品盲妃》无知小佳《邪恶贤妃》白猫黑猫《别惹女王爷》寄尺素《别抢姐金子》伊蜻蜓《名门少奶奶》蝴蝶酥《下堂王妃值千金》盛世风流《误惹相府四小姐》【完结V文】美文,赞一个姐和朋友们建的群:堕落大本营1群:153626181(已满)堕落大本营2群:78658414(虚位以待)堕落大本营(VIP群):94693593注:此群只加VIP读者、入群后截图认证,1群的VIP读者也可以退1群认证进这个群!!敲门砖为:伤不起啊!向下看,戳两下,【放入书架】,【阅读此书】,不会怀孕滴,霸王看文是会肾亏滴(*^__^*)
  • 魅惑天下:妲己传

    魅惑天下:妲己传

    她本是昆仑山下一只活泼可爱的白狐狸,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她甘愿成为魅世妖姬,祸国殃民受万人唾骂。他本是一介布衣,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他背负上伐纣兴周的使命,除暴兴国,封神大权在握受万人敬重。他本是一国之君,万人之上,为博美人之笑,掠珠宝,造豪室,制酷刑.倾世为红颜又会落得如何下场!她是妖,祸国殃民之妖。他是人,拯救天下之人。他是王,万人之上只王.他们的情会是如何纠缠?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彼时少年

    彼时少年

    许多灵感与文字都是在深夜里涌现出来的。它们仿佛是暗黑天幕下不经意绽放的烟花,绚丽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