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800000005

第5章 宋元:古代唱技理论的形成(1)

宋元时期,新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声乐形式的变更以及时人对声乐演唱的新认识,为唱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宋元时期的国家重臣、文人雅士和歌伎之间的往来不再受到限制,相互交往频繁。一方面,歌伎以唱歌为职业,如果没有“传唱四方”的词和高超的演唱技艺,歌伎便失去了以歌谋生的特定手段。因而她们需要不断地增加新曲目、提高演唱技艺,以吸引观众;另一方面,文人雅士既要满足自己的观赏欲望,其作品又需借助于歌伎的演唱而得以流传,否则便失去了染指词事的机会和条件。正是这种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使得宋词在词、曲、唱三方面得以完全融合,增强了其艺术性与观赏性,更使文人士大夫们对演唱艺术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他们可以近距离地、直接地就演唱问题和歌者进行交流与磋商,以构造自己理想的声音境界。尤其是元代文人地位的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到唱曲的创作和演出中来,他们对理论的兴趣逐渐浓厚,开始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对演唱技艺发表看法,对演唱实践进行评论与总结。

其二,宋元时期的说唱与戏曲艺术不仅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表现了一种与以往文艺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其演唱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更为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渊源和择取对象。尤其是元杂剧的高度成熟,使得唱技理论的研究有了一个独立而又十分兴盛的研究个体。

其三,宋元时期,时人普遍认为,适宜演唱的词才是好词。如郑樵《乐略第一·正声序论》云:“诗在于声,不在于义。……诗为声也,不为文也。……作诗未有不歌者也。” 郑樵认为,歌曲的重要性在于曲调,不在于意义。诗是为了音乐而作,不是为了文学。作诗,就应该使它可以歌唱。周德清也批评当时一些文人士大夫制曲时好弄文辞,而疏于音律,所以其作品不能入乐歌唱。他主张制曲要音律、文辞两相兼济。宋元人对词曲协和的强调与重视不仅为演唱的顺利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从侧面印证了“唱”是声乐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而整个宋元时期,无论是在剧本创作还是舞台表演中,“唱”都被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成为创作与演出的首要追求,以“唱为主体”的理论思想因此确立。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宋元时期除了大量关于演唱活动与表演的记载外,还出现了一些包括唱技理论的著述,如沈括《梦溪笔谈》、陈元靓《事林广记》、胡祗遹《黄氏诗卷序》等等。这些杂著对于演唱技术的各个要素及特征都有着比较详细的阐发,其探讨的面更广、程度更深,在理论性和学术性上都有较大提高,它们较为准确地再现了宋元时期演唱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而燕南芝庵唱技专著《唱论》的出现则意味着演唱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在理论研究中得到重视,它体现了人们对声乐演唱本质的认识,标志着古代唱技理论的形成。

$第一节 “重唱技”理论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影响

重唱技,指重视达到最佳演唱效果的各种技术手段。宋元时期“重唱技”理论思想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的主流和大宗是人声歌唱为主的戏曲说唱等俗乐品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由于唱赚、诸宫调均包含多个套曲,杂剧更是一本四折,因此其演出通常要持续两三个小时。这要求唱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演唱功力,方能唱完全场。其二,在诸宫调、杂剧等大型声乐形式里,音乐的曲调十分复杂多变,如诸宫调音乐音域宽广、曲调多大跳、节奏变化丰富等等,这必然要求歌者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发声技巧。此外,一人主唱的体制以及说唱相间的特点更对演唱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如嗓音的自如转换、气息的良好支撑等等。其三,元代杂剧中除一人主唱外,已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其演唱音色、音域各不相同,演唱方法也有较大差异,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声乐演唱分工的精细化、科学化。故在杂剧以及后世的戏曲演唱中,出现了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行当的不同演唱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演唱体系。因此,整个宋元时期,歌者都在不断地改进演唱方法,追求更高的演唱技艺,以完成演出任务和赢得观众的认可。故从宋代开始,“重唱技”的理论观念和研究逐渐得以确立和强化。

需要指出的是,“重唱技”对于早期“重声效”的追求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理论转折。其不同之处在于,“重声”强调的是理想的声音效果,它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审美追求,即“是什么”;而“重唱”突出的是为达到一定声音效果所需要具备的技术与技巧,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追求,即“怎么办”。由先秦汉唐的重“声”到宋元时期的重“唱”表明,先秦时期“声为本体”的理论观念被以“唱为主体”的理论思想所取代,它必然促使古代唱技理论向着实践性、技巧性的方向不断前进。以“唱为主体”的理论思想对唱技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不仅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而且影响了唱技理论的理论品位。其影响大致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唱技要素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以“唱为主体”的理论思想使宋元人由对表面的、直观的歌唱效果的重视转入了对技术技巧的思考与探究。他们在广泛著录演唱活动、描绘演唱效果的基础上,开始对唱技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理论辨析。

首先,宋元人对唱技的三个要素——气息、吐字及行腔有了基本的认识,并对其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在气息方面,宋元人已经充分认识到气息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深浅、长短、连断、变换等都直接影响着歌唱的行腔与吐字,三者关系密切。因此,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宋元人对演唱中气息的作用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阐发。如陈旸《乐书》云:“古之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其气出自脐间,至喉乃噫其词,而抗坠之意可得而分矣。大而不至于抗越,细而不至于幽散,未有不气盛而化神者矣。”“抗”,通“亢”,高;“越”,超出、超过;“幽”,昏暗、深暗。陈旸认为,演唱时只要调整好气息,就不会因音量较大而使声音过分高亢,并显得声嘶力竭;在声音较弱时,又不会因音量较小而使声音显得昏暗散漫。因此,“未有不气盛而化神者矣”,那种没调整好气息却能唱得出神入化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在陈旸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前人理论观念的继承与发展。此外,张炎《词源·讴曲旨要》、元燕南芝庵《唱论》等论著里对演唱所需的各种呼吸方法均有较为细致周到的阐述。

吐字正音方面,宋元时期,由于唱赚、诸宫调等说唱艺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因而吐字正音技术成为唱技理论的重要内容。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正字清浊》、《合口字诀》、《遏云要诀》等篇都对演唱的吐字正音技术作了较为深入的阐发。如《遏云要诀》,该要诀是南宋一个以唱赚著名的专业社会“遏云社”的正字要诀。其曰:“夫唱赚一家,古谓之道赚,腔必真,字必正。腔有墩、亢、掣、拽之殊(含义),字有唇、喉、齿、舌之异,抑分轻清、重浊之声,必别合口、半合口之字。” 此段论述对演唱明确提出了“腔真字正”的要求,并对声腔的变化种类、字音的发音部位进行区分。其中,“唇、喉、齿、舌”指声母的发音部位;“轻清重浊”为吐字时声带振动与否,出声不振动声带的谓之“清”,如以b、d、ɡ、j、zh、z为声母的字;出声要振动声带的谓之“浊”,如用p、t、k、q、ch、c、h、x做声母的字。“合口、半合口”指韵母音节在延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的口腔形态。如发o音(合口音)时为,若口型不能保持圆形,则极易变成ɑ音;再如发“全”(qiɑn)字时,若不能将其中的u音(半合口音)发准确,则会变成“前”(qiɑn)。

在《正字清浊》一篇里,陈元靓又细辨喉、舌、齿、牙、唇五音之区别,给予唱者直接的指导,这是宋代歌者做到字正腔圆必须进行的正字训练。兹引录如下:

……今将教坊乐府呼吸字指,重叠异用,平侧通称,并附于此,以俟识者赏音。

切韵先须辨四声,五音六律并兼行。

难呼语气皆名浊,易纽言词尽属清。

唇上碧班邠豹剥,舌头当滴帝都丁。

撮唇呼虎乌坞污,卷舌伊幽乙噎缨。

开唇披颇潘铺拍,齐齿之时实始成。

正齿止甄征志只,穿牙查摘塞争笙。

引喉勾狗鸥鸦厄,随鼻蒿毫好赫亨。

上颚嚣妖娇矫轿,平牙臻栉乍诜生。

纵唇休朽求鸠九,送气查拿姹宅枨。

合口甘含咸合甲,口开何可我歌羹。

似前总述都三六,叠韵双声次第迎。

大抵宫商角徵羽,应须纽弄最为精。

世间礼义皆如此,自是人心不解明。

这篇《正字清浊》是宋代教坊乐工学唱必须练习的要决之一,它要求唱者讲究反切,注重四声,明辨清浊,严分“五音四呼”,以求歌如贯珠,字正腔圆。

行腔方面,宋元时期,无论是唱赚、诸宫调,还是杂剧、南戏,其音乐曲调都十分丰富繁杂,节奏也更为复杂多变,因此,演唱时的行腔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的理论著述逐渐增多。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云:“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耳。”沈括认为,歌曲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演唱时声音的清浊高低应连贯、圆滑,如丝缕一般连绵不绝。因此,在行腔时应该做到:“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演唱时要将每个字音都发得清晰、干净、圆润,并融入声中,这样在换字转腔时才能使声音干净而无杂音。从这段表述中,可明显看出沈括对先秦《乐记》观点的吸收,但又有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其强调的不仅是单纯的行腔规范,更阐明了歌曲曲调对行腔的影响,以及行腔过程中对字声关系的处理。

再如南宋张炎《词源·讴曲旨要》曰:“举本清圆无磊块,清浊高下萦缕比。若无含韵强抑扬,即为叫曲念曲矣。”张炎指出,在演唱的整个行腔过程中都要保持声音的轻巧圆润、没有疙瘩,无论高低都要像萦绕在空中的丝缕一样,连贯流畅、粗细适度。如果行腔时没有情感韵味而勉强将曲调压低或扬高,就是叫曲、念曲了。

其次,对唱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宋元人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探究。如对歌唱时字声关系的处理。一般而言,在声乐演唱中,不同的吐字部位和口型会对音调的发出产生某种干扰,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字音不清,产生歧义,使音调的完成大打折扣;同时,字的声调与曲调的协调对应也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就会出现“倒字”现象,从而影响整个发声的效果。宋元时期最早对字声关系进行论述的是北宋沈括,其《梦溪笔谈·乐律一》云:“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善歌者谓之‘内里声’。”

沈括指出,古代好的歌者要求演唱时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由于字的发音有喉、唇、齿、舌等部位的不同,因此演唱时要依字行腔,将字音发得清晰、干净、圆润,并融入声中,这样在换字转腔时才能不露痕迹,使声音干净而无杂音,从而避免以字害声。唯其如此,字与字的转换、衔接才会自然、巧妙;音与音的连接也才可能连贯、宛转、流畅,才可真正做到字正腔圆。可见,沈括的“声中无字”即指字声二者的完美融合。其后所说的“字中有声”实际上在解决歌唱中的正字问题。“转宫为商”指演唱时增加装饰音以转换字调。如果唱的是阴平字,而曲调却适合于阳平字,善歌者就可以使用“转宫为商”的办法进行歌唱。例如,唱宫声字(阴平)“钗”时,曲调若是低起的上行二、三度,听起来就成了商声字(阳平)“柴”,必生歧义。这时唱者可在出音前加一个二、三度下滑的前倚音,从而准确地唱出“钗”字。沈括对字声关系的强调和重视,打破了传统唱论多单纯研究某一唱技要素的局面,为唱技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唱技理论的研究范围。

沈括之后,南宋张炎也对如何处理字声关系有所阐述。他说:“腔平字侧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字少声多难过去,助以余音始绕梁。”“参商”是两颗星的名称,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这两句指在唱旋律平直而字音仄的曲调时,必须先把字音正过来,再接腔演唱,而不能任由曲调与字调发生矛盾,出现倒字现象;在歌词少音符多的时候,不要很快就唱过去,要细致地处理,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二 重实践、重技巧的理论研究特色

对演唱技术技巧的探究实际上是对演唱实践技巧的规范和制约,因而“重唱”的理论思想影响了唱技理论的理论品位,实践性、技巧性成为宋元时期唱技理论的重要特色。

张炎《词源·讴曲旨要》以歌诀的方式对各种行腔方法有着较为深入的阐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张炎认为,演唱时要注意不同时值音符的处理方法,应该做到“慢近曲子顿不叠,歌飒连珠叠顿声。反掣用时须急过,折拽悠悠带汉音”。历代注家对“反掣折拽”四个术语提出了不同甚至相矛盾的看法,在此不一一赘述。笔者在广泛查阅、深入思考以后,认为丘琼荪、杨荫浏先生的观点最为接近历史原貌:“反掣折拽”当属装饰音演唱法。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词源·讴曲旨要浅释》中认为,“反”是“三连音符,以三声合一拍”,“掣”相当于“十六分音符,以二声合半拍”,二者的时值都较为短促,因此“须急过”;又说“折”与“拽”二者同意,是“豁起之装饰音,以二声合一拍”。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认为,“折”是乐音后外加的或高或低的软性装饰音,常用的“折” 是大二度与小三度;“拽”是过音、迂回音、间隔音、延长音四类软性装饰音。“汉”,此“汉”字题为“叹”。因为古汉语中“汉”字的各种意思均与歌唱无关,题为错写。因此,张炎全句的大致意思为:无论是慢曲还是近曲,都不连续使用停顿(该句指歌曲创作而言);在演唱曲调很快、歌词连续进行的地方可以叠用顿声(即声音要唱得轻快、短促)。处理反、掣类的装饰音时要唱得快速、短促;遇到折、拽音时要像叹气一样唱得缓慢悠然。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中对演唱中存在的各种声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给唱者以指导。“凡歌节病,有唱得困的,灰的,涎的,叫的,大的。有乐官声,撒钱声,拽锯声,猫叫声。不入耳,不着人,不撒腔,不入调。工夫少,遍数少,步力少,官场少。字样讹,文理差。无丛林,无传授。嗓拗,劣调,落架,漏气。”

同类推荐
  •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白朴杂剧杂剧艺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热门推荐
  • 闪光灯下的密爱

    闪光灯下的密爱

    娱乐圈里这个鱼目混杂的圈子里,要想拥有一份真实而不做作的爱情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尚姿琦作为娱乐圈的宠儿,她的情感自然也是备受关注。秘密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地下恋情,却在她不知不觉中变了味,甚至将她深深的伤了一遍。原以为被爱情伤过之后不再轻易的相信爱情,生命中又出现了一个身份高贵,而又优秀的男人,在她不知觉中倾听她,爱护她,这一次会是真爱吗?
  • 家长读本

    家长读本

    全国家长都在分享的孩子教育读本。父母学好它,你的家里也会有一个优等生。
  • 笑看妃乱

    笑看妃乱

    白小鼠——实在称不上一个好人,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十国称霸,她占其一婚姻不慎美满、情人不算体贴、想过离婚但终究还是算了。慕容尊:他爱的一定想到手,但骄傲也要有。元夕夜:面子和地位比女人重要,实在要选还要斟酌。(此文有些挑战神经,不强求喜欢,嘻嘻,但很感激能喜欢的)新文:《朱砂曲》简介:一个女人的故事推荐鹦鹉家的完结文:《阴毒妃嫔》《贤妻良母》《低调少奶奶》《相公这是21世纪》好文大放送《丑颜倾城》落随心《凰权》天下归元《重生豪门之嫡女》随风清《孽婚门当户对》简思《兽婚》《妾本惊华》西子情《破日》李筝《笨女人》张小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极品特工女皇

    极品特工女皇

    【女强+特工】当现代特工穿越到一个胆小懦弱、花痴草包、倒霉地被挑选来顶替弟弟到别国做质子的燕国公主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花痴草包的公主一心想爬上楚太子的床,却被楚太子厌恶、嗤之以鼻,甚至丢进狼群任其自生自灭。当她穿越而来,赤手空拳击倒狼群,凌厉的身手,狠厉的眼神,惊心动魄。“你不是一直想得到本太子的亲睐,千方百计地爬上本太子的床吗?现在我给你这个机会,跟她们四个一起好好伺候我,等我满意了,就留你一条小命。”她嗤笑出声,还从没见过似他这般没皮没脸的男人,他当自己是什么,是神吗?就算是神,她燕君也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我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男人,因为我嫌他……脏!”一袭纱衣,身姿曼妙,迷倒众生;一身铠甲,英姿勃发,横扫寰宇。凭什么女子就不能一统天下?她就要做这乱世之中的主宰者,让所有的男人都臣服在她脚下。文中美男多多,强势的、腹黑的、纯情的……各有风情。自己的新文《天才儿子腹黑娘亲》,带着儿子闯荡江湖,萌宠文,幽默诙谐,一对一。推荐自己完结的作品《女皇选夫》,NP文,半价促销(看完全本只需4元):女皇选夫推荐好文:绝色皇子太狂妄绝色凤帝老公好狂野
  •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内外兼修,做人还原本色,刚柔并济,做事讲求变通。人生难,难于上青天。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的周围,有人颠倒黑白,混淆事非;有人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有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本书巧妙融合“本色”“变通”两大理念,教你如何本色做人,变通做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精湛的技巧有效地解决人生难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迷糊男生范弥胡

    迷糊男生范弥胡

    班长,学习好,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头脑灵活,肖小笑,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铁三角”中的老大,幽默,情节简单,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