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800000029

第29章 余论:古代唱技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8)

尚家骧著,《中国音乐》1982年第2期。

(美)赵梅伯著,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版。

张非撰,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新的中国声乐艺术要我们大家来创造》,2000年版。

邹本初著,《人民音乐》1950年第1期。

薛良撰,2006年版。

(法)J·佛尔著,《嗓音与歌唱》,2002年版。

张树楠撰,南京:南京出版社,程淑安译,《秦腔唱法的初步研究》,《歌唱艺术》,李维渤译,《人民音乐》1950年第1期。

孙维城著,1986年版。

沈萼梅著,《意大利外语入门》,2002年版。

徐子方著,《声乐与教学》,《明杂剧史》,1995年版。

(法)保·朗多尔米著,《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论》,《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对比语言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傅雪漪撰《“唱法问题”笔谈第一次总结》,北京:中华书局,《人民音乐》1950年第1期。

王芷章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关于字正腔圆》,1981年版。

(美)杰罗斯·汉涅斯著,黄伯春译,2003年版。

傅雪漪撰,北京:中华书局,《中国戏剧史长编》,《京剧的练声方法》,《中国戏曲通史》,1980年版。

(美)威廉·文纳著,李维渤译,北京:学苑出版社,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

陈言放、詹士华著,《意法德英歌唱语音指南》,《中国戏班史》(增订本),2000年版。

杨荫浏著,《中国音乐》1983年第1期。

修海林、孙克强、赵为民主编,《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宋元音乐文学研究》,程淑安、孙颖译,《歌唱艺术》,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白云生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戏曲演员保护发声器官的方法》,郑州:中州书画社,《王骥德〈曲律〉研究》,《人民音乐》1957年第1期。

沈松勤著,《训练歌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欧洲声乐发展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著,2004年版。

周玉波著,2003年版。

韩斌编著,《20世纪歌唱大师》,2004年版。

吴熊和著,《京剧旦角发音方法初探》,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1961年第3期。

周大风撰,《中国美学史》,1989年版。

(德)冯莱温斯基著,南京:凤凰出版社,《歌唱的哲学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朱崇懋撰,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代散曲史》,《向民族声乐传统学习的几点体会》,《戏曲表演研究》,《人民音乐》1963年第8、9期。

苗怀明著,1953年版。

周贻白著,《中国戏剧史》,2005年版。

刘再生著,《漫谈字正腔圆》,《明代戏剧研究概述》,1992年版。

周贻白著,《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修君、鉴今著《中国乐妓史》,1993年版。

熊姝、贾志刚著,1981年版。

王安葵、何玉人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昆曲创作与理论》,《评弹艺术浅谈》,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音乐史稿》,2005年版。

吴钊、刘东升著,《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提高》,1993年版。

叶长海著,2005年版。

严敦易著,《元明清戏曲论集》,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郭英德著,《中国音乐》1983年第1期。

吴新雷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汤雪耕撰,《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初步探索和几点体会》,《戏曲优伶史》,1995年版。

胡忌、刘致中著,《昆剧发展史》,2005年版。

王宁、任孝温著,《唐宋词通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昆曲与明清乐妓》,《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周维培著,《论中原音韵》,《昆曲与文人文化》,1990年版。

刘桢、谢雍君著,1989年版。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声乐教研组撰,1996年版。

肖翰芝撰,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民族传统唱法和西洋唱法》,1996年版。

宁宗一等著,2005年版。

廖奔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我们在民族声乐教学上的探索》,《曲学与戏剧学》,《人民音乐》1963年第8、9期。

田根胜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近代戏剧的传承与开拓》,1994年版。

刘水云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明清家乐研究》,《中国音乐史略》,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国维著,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中国音乐》1983年第1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廖奔、刘彦君著,《漫谈京韵大鼓的演唱》,2000年版。

孙崇涛、徐宏图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蔡仲德著,《中国近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程华平著,《天津演唱》1978年第2、3期。

李昌集著,《中国古代曲学史》,《戏曲与演剧图像及其他》,1997年版。

元鹏飞著,1997年版。

吉联抗撰,2000年版。

叶长海著,北京:中华书局,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王力著,《人民音乐》1979年第7、8、9期。

(意)露易莎·苔特拉齐妮著,《中国美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卡鲁索与苔特拉齐妮的歌唱艺术》,《中国小说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纽约:朵维出版公司,2001年版。

陆林著,《清代北京戏曲演出研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戏曲发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专题论文类

朱万曙著,《明代戏曲评点研究》,1975年版。

程淑安编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音协辽宁分会《会刊》1980年第2、3期。

孙晨撰,2002年版。

张发颖著,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姜家祥撰,《歌唱——机理与技巧》,2000年版。

张法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词源·讴曲旨要试译》,(美)露意莎·泰特拉齐尼、恩里科·卡鲁梭著,《中国音乐》1983年第3期。

高菲撰,《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北京出版社,《明代南京青楼音乐文化初探》,纽约:达卡波出版社,音乐译文编辑部编《音乐译文》,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郑志良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潘之恒和他的曲论》,朱少坤、佘熙、王凤麟、周薇译,1989年版。

王福祥著,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硕士学位论文。

薛良撰,1997年版。

(意)P·M·马腊费奥迪著,《萧涤非说乐府》,《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汤雪耕撰,北京:华乐出版社,《丝弦老调和评戏唱法的初步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朱甫晓译,《人民音乐》1950年第1期。

萧涤非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张发颖著,1999年版。

梁茂春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当代音乐》,《唱歌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西洋声乐发展概略》,2004年版。

王力著,《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集》,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曲律学》,汪启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言慧珠撰,《戏曲表演美学探索》,1985年版。

李维渤著,2001年版。

潘光旦著,《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1年版。

薛瑞兆著,《清代伶官传》,《宋金戏剧史稿》,1936年版。

张庚、郭汉城主编,2005年版。

王守泰著,《昆曲格律》,《昆曲表演艺术论》,1982年版。

(苏)那查连科著,《〈度曲歌诀〉漫议》,《中国戏剧发展史纲要》,《中国音乐》1983年第3期。

陈幼韩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吴新雷著,《人民音乐》1963年第8、9期。

李泽厚、刘纲纪著,《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黄克保著,《昆曲与明清社会》,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周育德著,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余甲方著,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陆萼庭著,《中国戏曲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昆剧演出史稿》,《宋元戏曲史》,上海:东方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剧场史》,2006年版。

何昌林撰,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版。

范丽敏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丁雅贤撰,郎毓秀译,《对民族唱法的认识和体会》,1990年版。

翁思再主编,2007年版。

陈四海著,《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研究》,上海:东方出版社,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周亮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丁放著,《金元词学研究》,《如何歌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

田玉斌著,《谈美声歌唱艺术》,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谭帆、陆炜著,《宋代音乐文献中的歌诀研究》,《京剧丛谈百年录》,《中国家乐戏班》,《中国音乐》1983年第3期。

雷礼著,《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明代民歌研究》,2004年版。

(美)约翰·阿多因著,2004年版。

汪毓和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1963年第1期。

李昌集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宋承宪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韵母与嗓音训练》,《中国音乐美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音乐》1983年第2期。

姜家祥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国音乐的新视野》,《民族唱法探索》,《思无邪——中国文人音乐思想研究》,2002年版。

蒲亨强著,《中国传统唱论的历史观照及其现实价值》,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泽厚著,2005年版。

左弦著,《人民音乐》1956年第10期。

张伟撰,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声乐教育》,《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1996年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骆玉笙撰,《元代戏剧学研究》,1999年版。

(美)韩德森著,《谈“以字行腔”的运用》,2003年版。

周贻白著,北京:中华书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汤雪耕撰,1992年版。

同类推荐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热门推荐
  • 犀利农家俏娘亲

    犀利农家俏娘亲

    一朝穿越到异世,破烂不堪亮瞎眼。四面土墙泥坯砖,两张木桌一摞碗。地上坑洼站不稳,四只椅腿一只短。小脚婆婆绷着脸,黑脸公公不待见。贪婪大哥不让步,假面大嫂好刁钻。木头二哥死心眼,腹黑二嫂坏心肝。傲娇大姑能扯嫌,沉闷小姑不发言。可怜自己男人憨,只会塌心种农田。左手儿子小可怜,右手女儿眼泪转。一狠心,一咬牙,一瞪眼,站不起来就得趴着走,为了夫妻的幸福生活,为了女儿的美好将来,她叶晓萱不努力谁管?一鼓气,一跺脚,一握拳,银子不挣还能掉下来啊?就算真的下起银子雨,没有金刚盔,谁敢去外面捡?一个现代高级建筑师兼完美美食家兼上市公司人事总监助理,还玩不转这些个古董劳什子?加油,叶晓萱!
  • 穿越成特工:嫁定冰山冷少

    穿越成特工:嫁定冰山冷少

    [幻世倾情录1:岁月如歌]她说:我最想去的地方,你心里。赌城,他拉着她:“别看了,你压根儿都不会赌,咱们就不要去凑热闹了。”“谁说我不会赌了?”她自豪反驳,“上次那个混蛋没钱却要和我赌脱衣服,我不是赢得让他只剩平角短裤了!”他满脸黑线:“我还和你赌一辈子!”她噘嘴:“可我还是赌脱衣服刺激。”“走回家,我直接脱给你看!”*推荐完结文:付爱系列第一篇:《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 农家小神碗

    农家小神碗

    穿越到农家,家贫又地少。 年幼的弟弟、鬼马的爷爷以及这极品的亲戚,啧啧! 周晓白表示压力很大。 幸好地里刨出小神碗,保鲜、催熟……还能变异! 要不要这么给力啊! 至于男人嘛, 青梅竹马的憨厚小哥、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腹黑霸道的斗气冤家、还有冷面热心的闷骚少年, 甭逼俺,俺还小,介个,等俺发家了再说啦。 ~~~~~~~~~~~~~~~~~~~~~~~~~~~~~~~~~ 谢谢我叫李脸脸和卿萌童鞋的封面,亲一口。qq群:129526394,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名。
  • 变革寓言

    变革寓言

    耿辛,从小被称为天才,在接手父亲的公司后,拼尽全力却一败涂地。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只会说话的乌龟小贝,和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女孩(小珍)出现了。乌龟小贝讲述的那段离奇的龟族历史中,蕴涵了龟族的信仰“神龟七律”;而小珍则通过一系列的“阴谋”,让耿辛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过错。
  • 废材逆袭:呆萌腹黑三小姐

    废材逆袭:呆萌腹黑三小姐

    (已完结包月免费看此文)她是紫翼佣兵界的女王,一朝穿越成为痴傻三小姐。穿越又怎样,在异世她一样混的风生水起。对敌人,她狠绝毒辣,她冰冷凶残。为解除强大的封印,获取六大神兽的鲜血,她决定闯“上古八荒界”。她有神界大神当靠山,更有上古神兽当小弟,只是这一只狐貂和一只青龙为毛总喜欢打击她?请问,她养得是两只禽、兽吗?(第一次写文,文笔不足之处请多多点评!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此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爱你如斯未变

    爱你如斯未变

    “琉璃心”玉戒被盗,让他把目光放到了她的身上。第一次,她如一小太妹,穿着夸张,蛮横泼辣,骂人功力一流。第二次,她却摇身变成一个优雅女郎,慵懒自在,狂傲夺目,以一手惊人的赌技艳压全场。第三次,她穿着清凉,平易近人,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几句话就把一群考古学者哄得服服贴贴。片断版:【片断一】“过来。”某男朝正玩着各种各样步枪的女子缓缓开口。“没空。”某女说得那个头也不回。“碧琉璃。”男子危险的眯眼。“再吵我崩了你。”两手各提起一把短枪,一个优美的回旋,两支枪管直指向床上的男人。“长本事了。”【片断二】诺大的林子里,两道黑影快速的飞奔着。“好家伙,窜得真快。”趴在夜阑风背上的琉璃回首看着身后如影追随的庞然大物,眼微眯的扫视周围。“前面有个约六米宽的大坑,我们从中间跃过,把这些东西全部引进里面炸了。”“和我想的一样。”琉璃点头,伸出手轻轻的朝手表上一拍,一条银钢丝飞了出来,稳稳的定在对面的一根大树上。“跳。”“收。”夜阑风一个跃高,琉璃一个收线,只见两道身影瞬间从大坑中跨过,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形,“把威力最猛的炸弹送你们作礼物吧。”跃过之时,琉璃把手中拿着的炸弹再向后扔去,一个回手紧紧拥上夜阑风的脖子,贴在他的耳边轻笑:“老大,我们真是天生一对呢。”
  • 命运薄荷糖

    命运薄荷糖

    你是传说中的路痴吗?爱情的路痴,生活的路痴,还是成长的路痴?什么才是你内心深处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闻香识女人,属于你的味道又是什么?你身边的他们是酒肉朋友,还是患难之交?从洗澡习惯一览无余你的真性情。你的善良指数、无耻指数、恶魔指数是多少?
  • 宠妻万万岁:圣宠萌妃

    宠妻万万岁:圣宠萌妃

    她是现代的吃货一枚,穿越成丞相府的大小姐,刚穿越就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主。“莫染璃,你个吃货!”“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难道你不想让我吃?啧啧王爷你看这月亮像不像大饼?”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