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300000014

第14章 王制第九(1)

[原文]

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①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缪。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王者之政也。

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②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

故法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队。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故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注释]

①罢(pí):通“疲”,疲沓,没有德才。②假:宽容。

[译文]

请问如何治理国家?答复说:对于有德才的人,能够不依照级别次序而破格提拔;对于无德无能的人,不必要任何迟疑就能够马上罢免;对于那些罪魁祸首,不需教育就能够马上杀掉;对于一般的百姓,不靠行政手段而是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在名分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就应当像宗庙有昭穆的分别一般来排列臣民的等级次序。就算是帝王公侯士大夫的子孙,要是不能顺从礼义,就把他们归入平民之列。就算是平民的子孙,要是积累了古代文化经学方面的知识,端正了自己的身心行为,能顺从礼义,就把他们列入卿相士大夫之列。对于那些散播邪恶的言论、鼓吹邪恶的学说、干邪恶的事情、有邪恶的才干、逃跑流窜、不守本分的人,就安排强迫性的工作并教育他们,给予一定的时间来等待他们改变;用奖赏去激励他们、用刑具去惩处他们;安心工作的就留用,不安心工作的就流放出去。对患有哑、聋、瘸、骨折、身材特别矮小这五种残疾的人,君主收留并抚养他们,根据才干来使用他们,依据职事安排供给他们吃穿,全部加以照管而不遗漏。对那些用能力和行为来反对现行制度的人,要坚决处死,决不赦免。这就称为最高的德行,是成就王业的圣王所采用的政治措施。

接受意见处理政事的要领是:对那些心怀美好的心意而来的人,就用礼节对待他;对那些心怀恶意而来的人,就要对他处以刑罚。只有把这两种情况区分开来,有德才的人和没有德才的人就不会混在一块,是非也就不会被弄得混淆不清。只有有德才的人和没有德才的人不被混杂在一块,英雄豪杰才会前来投靠于君主;要是是非不被混淆,国家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要是能做到这样,名声就会一天天显赫起来,天下的人就会仰慕他,就能做到令行禁止,如此,王者的大业也就完成了。

普通来说,在朝廷上处理政事有如下几种情况:要是态度非常威武、严肃、凶猛、刚烈,不过不喜欢以宽容的态度顺从别人,那么做臣子的就会害怕他,不敢亲近他,就会隐瞒事情的真相而不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要是如此做,那么大事恐怕会废弛,小事害怕会毁掉。要是对待别人一味随和,爱好以宽容的态度顺从别人,不过这些做法都没有一定的限度,那么奸诈邪恶的言论便会纷至沓来,各种试探性的话语就会蜂拥而起;要是这样做了,那么听到的事情就会又繁多又琐碎,这就会不利于政事的处理。故而,制定了法律而不公平地执行法律,那么法律没有涉及的地方就必定会被废弃。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权范围,不过彼此之间并不沟通,后果便是职权范围没有涉及的地方就必定会遭到遗弃。

所以,制定了法律而又能秉公执法,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而又能彼此相互沟通,那就不会有被隐藏起来的邪恶做法,不会有没有被发现的善良做法,从而可以保证各种工作不会出现失误。不是君子是做不到这些的。所依公正是处理政事的基本准则;宽严适当,是处理政事的准则。那些有法律依据的事情就依据法律来办理,没有法律依据能够遵循的事情就按照类推的办法来处理,这是处理政事的最好的办法。偏袒而没有原则,是处理政事的忌讳。所以,有了完善的法制,不过社会上还是会出现混乱的事情,这种现象是存在的;有了德才兼备的君子,不过还是出现动乱的国家,从古到今,还没有听说过。古书上讲:“国家的安危系于君子,国家的败乱出于小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原文]

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①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余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余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余矣。”

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注释]

①澹:通“赡”,满足。

[译文]

名分相等就没法统属了,权势相等就不能统一汇集了,大家的地位齐平就谁也不能役使谁了。有天有地就有上下的差别。明智的君主一开始当政,管理国家就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两人一样尊贵就无法相互侍奉,两人一样卑贱就无法互相役使,这是自然的道理。权势名位相同,欲望厌恶相同。物质无法满足就必定会发生争斗。发生争斗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社会混乱国家就衰亡了。古代君王憎恨这种混乱,故而制定礼义来区分人们,使人有贫富贵贱的等差,使他们完全可以相互督促,这就是古代君王治理天下的根本准则。《尚书·吕刑》说:“要做到齐,就应当先有不齐。”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马在拉车时受惊了狂奔,君子就不能稳坐车内;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了,君子就不能稳坐江山。马在拉车时受惊了,那就没有比使它平静下来更好的了;老百姓在政治上不满,那就没有比给他们恩惠更好的了。选用有德能的人,提拔忠厚恭谨的人,倡导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妇,帮助贫穷的人,像这样做,老百姓就会安于政治了。老百姓安于政治,这样之后君子才能安坐上位。古书上说:“君主,就像是船;百姓,就像是水。水能载船,水也能使船倾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故而,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政治安定,就没有比实施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获得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尊重文人更好的了;要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崇敬贤人、使用才士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关键。这三个关键都做得恰当,那么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了。这三个关键做得不恰当,那么其他的就算处处恰当,还是于事无补。孔子讲:“大节对,小节也对,这是上等的君王。大节对,小节有些出入,这是中等的君王。大节错了,小节就算对,我也不用再看其他的了。”

卫成侯、卫嗣公,是捞取民财、工于算计的国君,没有做到取得民心;子产,是获得民心的人,却没能做到刑赏治国;管仲,是办到了刑赏治国的人,但没能做到推行礼义。做到礼义的能做成帝王之业,善于刑赏治国的能使国家强盛,能够取得民心的能使国家安定,捞取民财的会使国家衰亡。称王天下的君主使民众富足,称霸诸侯的君主使士人富足,勉强维持的国家使大夫富裕,亡国的君主只装满了自己的筐子、箱子和朝廷的仓库。自己的筐子、箱子和仓库装满了,而人民则陷入贫困,这称为上面满溢而下面漏空。如此的国家,内不能防守,外不能出战,那么它的灭亡将马上到来。自己捞取民财以致灭亡,敌人得到这些财物反而富强。捞取民财,实是招致侵略、养肥敌人、灭亡本国、危害自身的道路,故而贤能的君主是不走这条路的。

[原文]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用强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恶我必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与我斗。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则伤吾民必甚矣。伤吾民甚,则吾民之恶我必甚矣。吾民之恶我甚,则日不欲为我斗。人之民日欲与我斗,吾民日不欲为我斗,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地来而民去,累多而功少,虽守者益,所以守者损,是以大者之所以反削也。诸侯莫不怀交接怨而不忘其敌。伺强大之间,承强大之敝,此强大之殆时也。知强大者不务强也,虑以王命,全其力,凝其德。力全则诸侯不能弱也,德凝则诸侯不能削也。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强道者也。

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案谨募选阅①材伎之士,然后渐②庆赏以先之,严刑赏以纠之。存亡继绝,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并之见,则诸侯疏之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则诸侯离矣。故明其不并之行,倍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无它故焉,非其道而虑之以王也。

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知此三具者,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矣。

[注释]

①阅:容纳,收容。②渐(jiàn坚):深,重。

[译文]

要称王天下就同别国抢夺民众,要称霸诸侯就同别国抢夺盟国,要富强就同别国抢夺土地。同别国抢夺民众的可以臣服诸侯,同别国抢夺盟国的可以结盟诸侯,同别国抢夺土地的可以树敌诸侯。臣服诸侯的能称王天下,结盟诸侯的能称霸诸侯,树敌诸侯的就危险了。

使用强大的力量来和别的国家抢夺土地的君主,别的国家可能倚据城池把国家守卫得非常严密,可能勇敢地出城迎战,而我们用武力去战胜别的国家,那么一定严重地伤害到别国的民众。要是严重地伤害到别国的民众,别国的民众心中对我们产生的怨恨也一定很厉害。别国的民众心里十分怨恨我们,天天都会想着和我们战斗。人家可能倚据城池严守国家,可能勇敢地出城迎战,而我们用武力去战胜他们,一定会深深地伤害到自己的民众。深深地伤害自己的民众,那样自己的民众心中就会十分怨恨我们。自己的民众心里对我们的怨恨太深的话,他们不会想着为我们而去战斗。别国的民众整天想和我们拼命,而我们自己的民众却不想为我们而战斗,这就是强大的国家反而变为弱小的国家的缘由。土地夺来了而民众却离我们远去了,忧患增多了而功劳却减少了,即使需要守卫的土地增多了,用来守卫土地的民众却减少了,这便是强大的国家反倒削弱的原因。没有哪个心怀怨恨的诸侯不与别的诸侯相互联合的,他们时时不忘自己的仇敌,他们窥伺着强国的漏洞,趁着强国陷入困境的时机对其大举进攻,这个时候便是强国的危险时刻了。了解使国家强大之道的君主不会专门用武力逞强,会思考凭借天子的命令来完备自己的实力、积聚自己的名望。力量完备了,其他诸侯就无法使他衰弱了;名声积聚了,那么各国诸侯就无法削弱他了;要是天下没有能够称王称霸的君主,那么他就可以经常取得胜利了。这种人才是了解强国之道的君主。

那些奉行霸道的君主就并非如此。他开垦田野,充实粮仓,改进设备器用,严格谨慎地招募、选择、接纳有才干技艺的士人,之后加重奖赏来诱导他们,加重刑罚来督导他们。他使灭亡的国家能存在下去,使已经绝嗣了的后代继承关系能延续下去,保卫弱小的国家,禁止残暴的国家,不过并没有吞并别国的野心,那么各国诸侯就会亲近他了;他遵行与力量匹敌的国家相友好的准则去恭敬地接待各国诸侯,那么各国诸侯就喜欢他了。各国诸侯之所以亲近他,是由于他不吞并别国,要是吞并别国的野心暴露出来,那么各国诸侯就会远离他了。各国诸侯之所以喜欢他,是由于他和力量匹敌的国家相友好,要是让各国诸侯臣服的意图暴露出来,那么各国诸侯就会背弃他了。故而,表明自己不会有吞并别国的行为,信守自己和匹敌的国家相友好的准则,天下要是没有成就王业的君主,这奉行霸道的君主就能经常取胜了。这是清楚称霸之道的君主。

齐闵王和他的齐国被五国联军打败,齐桓公被鲁庄公的臣子俘虏,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实行的不是王道却想靠它来称王。

那些奉行王道的君主并不这样。他的仁爱高于天下各国,道德高于天下各国,威势高于天下各国。仁爱高于各国,故而各国没有谁会不亲近他;道德高于各国,各国没有谁会不尊敬他;威势高于各国,各国没有谁敢跟他为敌。他拿着不可抵挡的威势去辅助使人心悦诚服的仁义之道,故而不战而胜,不攻而得,不费一兵一卒天下各国就投奔服从了他,这是了解称王之道的君主。

哪个君主要是懂得了上述或王、或霸、或强的方法,他就会想要称王就称王,想称霸就称霸,想强盛就强盛。

[原文]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听断以类,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①。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同类推荐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锋芒毕露:草包三公主

    锋芒毕露:草包三公主

    【沂羽谷出品】(女主从弱变强,不喜绕路。本文纯属虚构。)伽玛帝国,草包三公主不堪受辱而自杀,清醒过来时,体内的灵魂已悄然易主。在敌军当前的时候,她击毙乱臣,选择带着公主的荣耀跃下城楼,就这样一跃,却注定了她日后的锋芒毕露。
  • 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航海史是人类历史史册上的一宏伟篇章,从木船的制造到帆船的出现,以及之后大型油轮,舰艇、航空母舰等民商用船和军用船舶的发展,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的增加以及航线的不断拉长,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轨迹和航海家们的足迹来遨游广阔的海洋,了解发生在浩渺大海中的那些点滴过往!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跆拳道太子妃

    跆拳道太子妃

    她相信,她绝对是得罪了头顶那位上帝老大啥事了!好好的现代社会,一个汽车爆炸就将她丢到了这个视女人为衣物的古代时空。得,既来之则安之,姑娘她就当是来次免费的时空之旅吧。绝色不是错,可这丫环身倾城貌就是她的劫,这不,人家正牌小姐要选夫君,硬是将她锁在了院子里,可惜的是,她是穿越了的言诺诺,不是原来任人欺的小怜儿。她爬,她爬,她爬爬爬,刚爬出院墙就摔在一群黑衣刺客间,而刺客的目标就是那个与夜一模一样的太子,是相似?是本尊?不理,救了再说,佛说,宁可救错不可放过。“妈的!敢动我家夜,当言诺诺死的啊!”她这霸道一吼,宛若魔咒般地让四个男人从此魂牵梦潆。四个男人,占尽了这个时空的优质男基因,太子王爷堡主盟主一网打尽。当那致命的一剑穿透心胸,她如落花般飘落,依恋、执着、爱恨,全都如泡沫一般散去……她为谁来?谁又注定了为她而去?
  • 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要么赢得青睐,要么遭到淘汰。受欢迎的人,不会失业!受欢迎的人,获得提升!受欢迎的人,不可替代!阅读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和个人共同成长,实现双赢共荣。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大全集(超值金版)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事事顺心,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现实,倒尔可以事事尽力!,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选择心情,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改变心态;你不能改变容貌
  •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

    《搞定难搞的孩子》收集了孩子身上最令家长头痛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用词条的形式进行解释,并提供解决方案。每个词条都包括:释义——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专业解释;典型表现——列举这种行为在孩子身上的各种表现;多发情形——这种行为在怎样的情形下更加多发;错误成因——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解决方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具的实用药方;误区警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此种行为时需要绝对避免的做法。
  • 两人变成两只

    两人变成两只

    菅野智在四年级的时候,突然在某一天的睡梦之中他拥有了被猫附体的不可思议的能力,能附体到他身上的猫名叫珍妮。六年级的时候,和巨大的圣伯纳犬皮特成为了朋友,突然身边发生了三名女童被袭击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他的同班同学,并且一人伤情严重。联想到发生在去年秋天的诱拐女童未遂事件,这好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被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的家庭教师都是智己的表姐久美子!智己摇身一变,成了珍妮,他决定和皮特一起调查整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