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200000044

第44章 成公(4)

于是,军帅之欲战者众,或谓栾武子曰:“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子盍从众?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战者,三人而已。欲战者可谓众矣。《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众故也。”武子曰:“善钧③,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可谓众矣。从之,不亦可乎?”

[注释]

①楹(yíng):古代堂前东西两大立柱,称东楹、西楹。②垫隘:瘦弱。③善钧:同样是善。钧同均。

[译文]

六年春天,郑悼公前往晋国就讲和一事表示感谢,由郑大夫子游出任相礼。郑悼公本应在两楹之间行授玉之礼,不过他却走到东楹东边行礼。士贞伯说:“郑伯或许难活多久,由于他不能自重,并且目光游移,东张西望,走路过快不够安详,表明他在君位上不能安定,或许长久不了。”

二月,季文子为了纪念鞌地之战的胜利建立了武宫,这是不合礼的。依赖别人解救自己的灾祸,不能建立武宫。在依赖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获得胜利的情形下才能建立武宫。

《春秋》中记录夺取了鄟国,说明这一行动完成得十分容易。

三月,晋国的伯宗、夏阳说,卫国的孙良夫、宁相,郑国人还有伊洛的戎人,陆浑、蛮氏等联合攻击宋国,由于宋国去年拒绝参与虫牢会见。联军驻扎在卫国的地,卫国人没有设防。夏阳说建议偷袭卫国,他说:“就算不能攻进卫都,也可多抓一些俘虏回去,便是有罪也还不至于被杀死吧。”伯宗讲:“不能这么做。卫国非常信赖晋国,故而尽管我军驻扎在郊外,他们也不防备。要是趁机偷袭他们,是不讲信用。即使多抓了一些俘虏,不过晋国却会因此而失去了信用,又如何能得到诸侯的拥戴呢?”就打消了这一念头。晋军撤退之后,卫国人才登上城墙。

晋国人想要从故绛迁都。大夫们都说:“要迁就必定要迁到郇瑕氏那个地方,那儿土地肥沃,又距盐池很近,对国家有利,又让国君快乐,不能放弃这个好地方。”这时韩献子出任新中军将领,同时还兼任仆大夫。晋景公待群臣朝见礼毕,退到路门,韩献子跟在后面。景公站在寝宫的院子里对韩献子讲:“怎么办呢?”韩献子答复说:“不行。郇瑕氏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又缺少水源,容易积累污秽肮脏之物。有了污秽肮脏之物,民众就会愁苦不堪,民众愁苦不堪,身体便会羸弱,故而就会滋生风湿和脚肿等疾病。不如迁往新田,由于那里土厚水深,居住不会生病,又有汾水和浍水冲走各种污秽肮脏之物,并且那里的民众服从管理,这对国家的千秋万代极为有利。再讲大山、沼泽、森林、盐地,是国家的宝藏。一旦国家富裕了,民众便会骄傲放纵,靠近宝藏之地,公室将会因此而贫困,并不能使国君欢乐。”景公很快乐,听从了他的建议。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国迁都到新田。

六月,郑悼公逝世。

鲁国的子叔声伯前去晋国。晋国命令鲁国进攻宋国。

秋天,孟献子、叔孙宣伯侵犯宋国,这是晋国的命令。

楚国的子重进攻郑国,原因是郑国又归顺了晋国。

冬天,季文子前去晋国,就晋国迁都表示祝贺。

晋国的栾书率军救助郑国,与楚军在绕角相遇。楚军撤退回国。晋军就随后进攻蔡国。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领着申地、息地的军队救助蔡国,在桑隧抵御晋军。赵同、赵括准备出战,向栾书请示,栾书想要同意。荀首、士燮、韩厥劝止说:“不行。我们本来是救郑国而来,由于楚军离开我们,我们才到了这儿。这事实上是把杀戮转移到了别人身上。杀戮没有结束,便又激怒了楚军,如此作战一定胜利不了。就算可以取胜,也不能算是好事。出动大军,而只是打败楚国两个县的军队,有什么光荣呢?要是不能打败他们,那么我们蒙受的耻辱便更大了。不如回去吧。”于是晋军便退兵回国了。

这时军中将领有很多人主张作战,有人对栾书讲:“圣明的人顺从大家的愿望,故而才能把事情办好,您如何不顺从大家的愿望呢?您是执政大臣,应当依据民心做出决定。在您的十一位副帅之中,只有三个人不主张作战。主张作战的能够说是多数了。《商书》说:‘要是有三个人占卜,便听从两个人的。’由于两个人就是多数。”栾书说:“要是同样都是善,便听从多数人的意见。善应该是大家的主张。如今有三位卿持有同一主张,也就能够说是大家了吧。我们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

成公七年

[原文]

〔经〕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效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吴伐郯。夏五月,曹伯来朝。不郊,犹三望。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公至自会。吴入州来。冬,大雩,卫孙林父出奔晋。

[原文]

〔传〕七年春,吴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①也夫!《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君子曰:“知惧如是,斯不亡矣。”

郑子良相成公以如晋,见且拜师。

夏,曹宣公来朝。

秋,楚子重伐郑,师于。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八月,同盟于马陵,寻虫牢之盟,且莒服故也。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

[注释]

①恤:忧虑,担忧。吊:通“淑”,善,此指善人。无吊者,即无善君,指无霸主。

[译文]

鲁成公七年春季,吴国进攻郯国,郯国和吴国讲和。鲁国大夫季文子说:“中原各国不整顿军队,蛮夷向中原进攻,而没有人对此忧虑,这是由于没有善君的原因!《诗经》讲:‘上天不善,祸乱就没有安定。’大概说的便是此种情形吧!有了上面的人而不善,还有谁不受到祸乱?我们不久便会灭亡了!”君子说:“这样懂得戒惧,这便不会灭亡了。”

郑国子良做郑成公的相礼到晋国,觐见晋侯而且拜谢出兵救郑。

这年夏季,曹宣公来朝见。

这年秋季,楚国子重进攻郑国,军队驻扎在地。诸侯军救助郑国。郑国共仲、侯羽包围楚军,俘虏楚国郧公钟仪,把他献给晋国。八月,鲁成公跟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在马陵一块结盟,为了重温虫牢的会盟,而且又因莒国顺服的原因。晋国人领着钟仪回国,把他囚禁在军用仓库里。

[原文]

楚围宋之役,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吕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巫臣自晋遗二子书,曰:“尔以谗慝贪事君,而多杀不辜①。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巫臣请使于吴,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乃通吴于晋。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楚。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于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②。

卫定公恶孙林父。冬,孙林父出奔晋。卫侯如晋,晋反戚焉。

[注释]

①谗慝(tè特):邪恶,指子重、子反谗害善良。贪:贪婪,指子重、子反分室。,同“婪”。不辜:无辜的人。②上国:指中国诸国。

[译文]

鲁成公七年,先前楚军围困宋国那次战役,楚军回国。子重请求取得申邑、吕邑作为奖赏的土地,楚庄王同意他。申公巫臣说:“不行。这申、吕两地所以做邑,是由于从这里征发兵赋,来防守北方各国。要是私人占有它,这便没有申邑、吕邑了。晋国、郑国必定会抵达汉水。”楚庄王便不给子重。子重故而怨恨巫臣。子反想要娶夏姬为妻,巫臣阻止他,于是自己娶了夏姬逃往晋国。子反故而也怨恨他。等到楚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了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跟清尹弗忌以及襄老的儿子黑要,而且瓜分他们的家产。子重获得子阎的家产,让沈尹跟王子罢分子荡的家产,子反获得黑要和清尹弗忌的家产。巫臣从晋国写信给子重、子反两个人,讲:“你们用邪恶贪婪事奉国君,而且杀了许多无辜的人。我必定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巫臣请求到吴国出使,晋侯同意了他。吴子寿梦很欢喜他。于是巫臣使吴国跟晋国通好。巫臣领着了晋国三十辆战车到吴国做教练,留下十五辆给吴国。送与吴国弓箭射手跟战车御者,教吴人驾驶战车,教他们作战列阵,教他们反叛楚国。巫臣又把他的儿子狐庸安置在吴国,让他在吴国做外交官。吴国开始进攻楚国,进攻巢国,进攻徐国。子重疲于奔命救助巢国和徐国。在马陵盟会的时候,吴军攻进州来。子重从郑国奉命奔去救助。子重、子反在此种情形下一年七次奔驰抵御吴军。蛮夷属于楚国的,吴国全都占取了它。故而吴国开始强大,吴国能够和中原诸国往来通好。

卫定公征讨孙林父。冬季,孙林父逃奔晋国。卫定公到晋国去,晋国把孙林父的采邑交还给卫国。

成公八年

[原文]

〔经〕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晋栾书帅师侵蔡。公孙婴齐如莒。宋公使华元来聘。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晋侯使士燮来聘。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卫人来媵。

[原文]

〔传〕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诗》曰:‘恺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绩矣。”是行也,郑伯将会晋师,门于许东门,大获焉。声伯如莒,逆也。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

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礼也。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①?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秋,召桓公来赐公命。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己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唯然,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勇夫重闭,况国乎?”

冬,叔姬卒。来归自,故书。晋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公赂之,请缓师。文子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礼无加货,事无二成②。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将复之。”季孙惧,使宣伯帅师会伐郯。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

[注释]

①辟王:邪僻的君王。②事无二成:即出师与缓师,二者只能择一。

[译文]

鲁成公八年春季,晋景公派韩穿来鲁国谈要鲁国把汶阳之田重新还给齐国的事。季文子为韩穿饯行,私下对他讲:“大国处事公正而成为盟主,诸侯也故而怀念它的德行,畏惧它的征讨,没有二心。讲到汶阳之田,本来便是我国的领土,对齐国用兵之后,才迫使齐国交还我国。现又有第二道命令:‘再归还齐国’。推行道义要凭信用,完成命令要靠道义,这是小国所希望的,也会故而归顺大国。现在不讲信用,不行道义,四方诸侯能不分崩离析吗?《诗经》上讲:‘女子呀无错,男子变花样,两意三心肠!’七年之内,还回来一次又夺回去一次,还有比这更三心二意的吗?男子变化无常,还会失去配偶,更何况是诸侯霸主呢?霸主一定要凭借德行,要是朝令夕改,那又如何能长久得到诸侯的拥戴呢?《诗经》上讲:‘谋略缺乏远见,故而极力劝谏’。行父我担心晋国不能深谋远虑而失去诸侯的拥戴,故而才敢私下对您说这些话。”晋国的栾书入侵蔡国,接着又侵犯楚国,抓获了楚国大夫申骊。鲁成公六年,楚、晋两军在绕角相遇,楚军撤退后,晋国趁机侵犯沈国,俘虏了沈子揖初。这是栾书采纳了荀首、士燮、韩厥三人计谋的结果。君子觉得:“采纳好建议如同流水一样爽快,这是恰当的啊!《诗经》上讲:‘和乐平易的君子,如何不起用人才’说的便是求取贤能之人啊!善于起用人才,这便有功绩了。”此次行动,郑悼公会合晋军,路过许国时,便进攻许国国都的东门,收获很大。鲁国的声伯前去莒国,迎娶妻子。宋国的华元来鲁国访问是为宋共公聘定共姬为夫人。

夏季,宋共公派公孙寿前来送彩礼,这是合于礼法的。晋国的赵庄姬因为赵婴被迫逃亡的原因,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同和赵括。讲:“赵同和赵括准备叛乱。”栾氏、氏作证。六月,晋国杀害了赵同、赵括。赵武跟着庄姬住在晋景公的宫内。景公把赵氏的田地奖给祁奚。韩厥对晋景人讲:“以赵衰的功勋跟赵盾的忠心,却没有留下后代,善良的人或许会因此而害怕。夏、商、周三代君王,都可以几百年保有江山,难道就没有邪恶的昏君?只不过靠他们贤明的祖先才能够免除灾祸而已。《周书》讲:‘不要欺侮鳏夫寡妇。’便是为了宣扬德行。”于是晋景公便立赵武为赵氏继承人,并把赵氏的田地交还给了他。

秋季,召桓公来鲁国传递周天子赐爵成公的命令。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前去吴国,向莒国借道。巫臣跟莒君渠丘公站在城上,讲:“城墙太破旧了。”渠丘公讲:“我国偏远狭小,又在蛮夷之地,谁还会打我们的主意呢?”巫臣讲:“狡猾的人总是想着扩展疆土以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哪个国家没有这种人?正由于如此,故而有很多大国。小国中有的考虑防卫才能够幸存,有的放纵不设防就亡国。一个勇敢的人睡觉时还要把门窗层层关闭,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冬季,杞叔姬逝世。由于她是从杞国回到鲁国的,故而《春秋》才进行记录。晋国的士燮来鲁国访问,提到要进攻郯国,由于郯国事奉吴国。成公送给士燮礼物,请求让鲁国暂缓出兵。士燮不同意,他说:“国君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失去信用便难以自立。我接受的礼物不能另外增加,马上出兵或暂缓出兵只能有一种选择。要是您在其他诸侯之后出兵,那么我们国君便不能再事奉您了。我将如实向我们国君汇报。”季孙对此感到恐惧,于是派宣伯领兵会同晋国征伐郯国。卫国人送来了一个女子作为共姬的陪嫁,这是合于礼法的。但凡诸侯嫁女,要是是同姓国这便要送一个女子作为陪嫁,异姓国家便不必如此。

成公九年

[原文]

〔经〕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会。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晋人来媵。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晋人执郑伯。晋栾书帅师伐郑。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秦人、白狄伐晋。郑人围许。城中城。

[原文]

〔传〕九年春,杞桓公来逆叔姬之丧,请之也。杞椒姬卒,为杞故也。逆叔姬,为我也。

同类推荐
  •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此书淋漓展现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势、术为核心,用阴谋和强权控制民众;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0多年前,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在宁夏,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区也在宁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军长征和西征,在现代战争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红军长征与西征的过程中,在宁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时下所说的“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宁夏的红色文化,除了红军长征、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遗产,应包括四大部分。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于是,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更何况,历史不忍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因此,光洁圆润全然不见,读史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热门推荐
  •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察秋毫原本是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用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白是非。如今社会万象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现象层出不穷,明察秋毫这项能力更显重要。让我们在本书精彩动人的小故事里,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感悟人生,完善修养,收获智慧,走向完满。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增强孩子思维能力的经典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流光之年

    流光之年

    吴离离原本是个平凡的女孩子。从出生到高中,她十六七年的人生中,运气一直都好得不可思议。直到那一天。那天,她在上学路上遇见了一位冷漠疏离的少年,少年警告她,今天会下雨,她最好带上一把伞。
  • 赐婚之王府的当家王妃

    赐婚之王府的当家王妃

    她一直都凭着自己的努力,到了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场空,身边的人早已离自己而去,对于这个世界自己真的已经没有了一丝留恋……却不想一朝穿越古代,拥有了亲人的疼爱,她十分珍惜,奈何命运似乎不愿意看她拥有幸福,为了救父亲,她不得不嫁给他。洞房花烛夜,她头盖喜帕,烛火闪烁,他语气清冷:“不要以为你嫁入了靖安王府你就能得到什么,你最好给本王安安分分的,否则本王会让你后悔做了这一切。”说完他甩袖离开。她唇边露出冷笑,终究逃脱不了命运么?这一时她会好好地守护好自己的东西,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一世,她绝不会心软。。。。。。
  • 血型与星座B

    血型与星座B

    血型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书将引领你踏上认清自己、了解他人的探索之旅。你将意外发现B型人独特的性格解码,同为B型人,为什么性情迥异,处世态度截然不同?12星座人为你解开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