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0800000052

第52章 尝试后集·第一编(3)

这真使我“受宠若惊”了!我这十四年来差不多没有发表什么新诗;有时候,偶然写了一两首,或者寄给朋友看看,或者送给办杂志的朋友去填空白,从来没有收集过。我总觉得新诗的运动已有许多新诗人在那儿努力了,用不着我这“缠过脚的女人”去参加了。所以这十四年来,我自己只作自己的诗,好和歹我自己知道,我从不希望别人学我的诗,正如我不希望我自己学别人的诗一样。我万想不到陈子展先生会提出“胡适之体”来讨论,使我又无端挨了不少的骂。

挨骂是小事,子展先生的好意是我应该感谢的。他说:

胡先生呵,你不要说“提倡有心,创造无力”。我很希望你仍旧拿出先驱者的精神,在新诗上创造一种“胡适之体”。这在你的前途上打算似乎不失为一条路,在新诗运动上也不妨做一条路,许多路中的一条路。便是失败,也可以告诉无数的来者“此路不通”!(《申报文艺周刊》第六期)

使我感觉兴趣的,是陈子展先生举的“胡适之体”的例子。他举的是我去年在空中写的《飞行小赞》,各报引此诗颇有脱误,我把它抄在下面:

看尽柳州山,

看遍桂林山水,

天上不须半日,

地上五千里。

古人辛苦学神仙,

要守百千戒。

看我不修不炼,

也腾云无碍。

子展先生说:

像《飞行小赞》那样的诗,似乎可说是一条新路。老路没有脱去模仿旧诗词的痕迹,真是好像包细过的脚放大的。新路是只接受了旧诗词的影响,或者说从诗词蜕化出来,好像蚕子已经变成了蛾。即如《飞行小赞》一诗,它的音节好像辛稼轩的一阕小令,却又不像是有意模仿出来的。

其实《飞行小赞》也是用《好事近》词调写的,不过词的规矩是上下两半同韵,我却换了韵脚。我近年爱用这个调子写小诗,因为这个调子最不整齐,颇近于说话的自然;又因为这个调子很简短,必须要最简炼的句子,不许有一点杂凑堆砌,所以是作诗的最好训练。我向来喜欢这个调子,偶然用它的格局做我的小诗组织的架子,平仄也不拘,韵脚也可换可不换,句子长短也有时不拘,所以我觉得自由的很。至少我觉得这比勉强凑成一首十四行的“桑籁体”要自由的多了!

以上说的只是要指出,子展先生说的“胡适之体的新路”,虽然是“胡适之体”,而不是“新路”,只是我试走了的一条“老路”。我自己走我的路,不管别人叫它新旧,更不敢冒充“创造”。我曾屡次说过:“工具用的熟了,方法练的细密了,有天才的人自然会‘熟能生巧’:这一点工夫到时的奇巧新花样,就叫做创造。”现在有许多人,语言文字的工具还不会用,就要高谈创造,我从来没有这种大胆子。

我借这个机会,要说明所谓“胡适之体”,如果真有这个东西,当然不仅仅是他采用的什么形式,因为他作的诗并不限于《飞行小赞》这一类用词调做架子的小诗。“胡适之体”只是我自己尝试了二十年的一点点小玩意儿。在民国十三年,我作我的侄儿胡思永的遗诗序,曾说:

他的诗,第一是明白清楚,第二是注重意境,第三是能剪裁,第四是有组织,有格式。如果新诗中真有胡适之派,这是胡适之的嫡派。

我在十多年之后,还觉得这几句话大致是不错的。至少我自己作了二十年的诗,时时总想用这几条规律来戒约我自己。平常所谓某人的诗体,依我看来,总是那个诗人自己长期戒约自己,训练自己的结果。所谓“胡适之体”,也只是我自己戒约自己的结果。我作诗的戒约至少有这几条:

第一,说话要明白清楚。古人有“言近而旨远”的话,旨远是意境的问题,言近是语言文字的技术问题。一首诗尽可以有寄托,但除了寄托之外,还需要成一首明白清楚的诗。意旨不嫌深远,而言语必须明白清楚。古人讥李义山的诗“苦恨无人作郑笺”,其实看不懂而必须注解的诗,都不是好诗,只是笨谜而已。我们今日用活的语言作诗,若还叫人看不懂,岂不应该责备我们自己的技术太笨吗?我并不说,明白清楚就是好诗;我只要说,凡是好诗没有不是明白清楚的。至少“胡适之体”的第一条戒律是要人看得懂。

第二,用材料要有剪裁。消极的说,这就是要删除一切浮词凑句;积极的说,这就是要抓住最扼要最精采的材料,用最简炼的字句表现出来。十几年前,我曾写一首诗,初稿是三段十二行,后来改削成两段八行,后来又删成一段四行:

放也放不下,

忘也忘不了:

刚忘了昨儿的梦,

又分明看见梦里的一笑。

最后我把前两行删了,只留最后两行。我并不是说,人人都该作小诗。长诗自有长诗的用处。但长诗只是不得不长,并不是把浮词凑句硬堆上去叫它拉长。古人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才是剪裁的真意义。

第三,意境要平实。意境只是作者对于某种题材的看法。有什么看法,才有什么风格。古人所谓“诗品”,如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大概都是指诗的风格。其实风格都是从意境出来;见解是因,风格是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意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一种意境。“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又是一种意境。“人散庙门灯火尽,却寻残梦立多时“,又是一种意境。往往一个人在不同的时代可以有不同的意境:年龄、学问、经验,都可以影响他对于事物的看法。杜甫中年的诗和晚年的诗风格不同,只是因为他的见解变了,意境变了,所以风格也变了。在诗的各种意境之中,我自己总觉得“平实”、“含蓄”、“淡远”的境界是最禁得起咀嚼欣赏的。“平实”只是说平平常常的老实话,“含蓄”只是说话留一点余味,“淡远”只是不说过火的话,不说“浓的化不开”的话,只疏疏淡淡的画几笔。这几种境界都不是多数少年人能赏识的。但我早说过,我只作我自己的诗,不会迎合别人的脾胃。这几种境界都不是容易做到的,我决不敢说我近十多年来的诗都做到了这种境界。不过我颇希望我的诗不至于过分的违反我最喜欢的意境。例如徐志摩死后,我只写了这样一首诗:

狮子

(志摩住在我家中时最喜欢的猫)

狮子蜷伏在我的背后,

软绵绵地他总不肯走。

我正要推他下去,

忽然想起了死去的朋友。

一只手拍着打呼的猫,

两滴眼泪湿了衣袖:

“狮子,你好好的睡罢。

你也失掉了一个好朋友!”

就在一种强烈的悲哀情感之中,我终觉得这种平淡的说法还是最适宜的。又如我写的《第五十九军抗日战死将士公墓碑铭》:

这里长眠的是二百零三个中国好男子!

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

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

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

这里固然谈不到“含蓄”,至少还是“平实”的说话。又如我上文引的小诗:

刚忘了昨儿的梦,

又分明看见梦里的一笑。

这样的写情诗,少年的新诗人当然感觉“不过瘾”。但我自己承认我受的训练只许我说这样平淡的话。

我举这几首诗做例子,并不是说他们都是好诗,只是用他们表示我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在《尝试集》的后期已大致决定了。《尝试集》的诗,我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是许多选新诗的人不肯选的。那一首的题目是《十一月二十四夜》:

老槐树的影子,

在月光的地上微晃;

枣树上还有几个干叶,

时时做出一种没气力的声响。

西山的秋色几回招我,

不幸我被我的病拖住了。

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

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这诗的意境颇近于我自己欣羡的平实淡远的意境。十五年来,这种境界似乎还不曾得着一般文艺批评家的赏识。但我自己并不因此放弃我在这一个方向的尝试。我在十五年前曾说过:

醉过方知酒浓,

爱过方知情重:

你不能作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梦与诗:《尝试集》九二页)

所以我近年只作我自己的诗,从不想劝别人作我的诗,也不妄想别人喜欢我的诗。今天我一时高兴,谈谈“胡适之体”是什么,并不是宣传什么教义,只是要报告胡适之至今还在尝试什么小玩意儿而已。

二十五.二.五

(原载1936年2月21日《自由评论》第12期)

同类推荐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热门推荐
  • 轮回册

    轮回册

    杀父仇人步步紧逼,险恶江湖人人窥其家族秘宝,天生灵魂残破,饱受家族歧视的他,却被命运推向风潮浪尖,任各色灵妖玉女多温柔,各路追杀多残酷,一心只为报家族血仇,修真途九死一生,复仇路渺茫无尽头,灵魂残缺的他何时才能步入巅峰,血染苍穹,血祭亡灵?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无非是机遇时势,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自身的修养、学识、能力、阅历、性格等。在内在因素中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又取决于内在困素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内在因素的其他方面决定了这种方法,而这种与外界沟通交往的方法又是一个人内在因素的体现。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做人办事的手段、方法对了,自然办事效率就高了,事也办得顺利了。
  •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公子无色

    公子无色

    一只腹黑的大尾巴狼栽在一只老实兔子手上的故事。对于这桩事,大尾巴狼的感想是: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腹黑太久了总会栽跟斗的。
  • 鬼话之阴阳劫

    鬼话之阴阳劫

    高三毕业生胡小为的爹在醉酒后说出了一段三十年前的奇闻异事,他年轻时被鬼所救从而与鬼给胡小为订下了一桩冥婚。胡小为不以为然,认为这只不过是他爹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因此没把这事放到心上。过了两天胡小为决定来一次毕业的单人旅行,在前往杭州的火车上他认识了神秘的韩白,从而又卷进了一场更大的麻烦中……诡异的拦路鬼、凶恶的子母连尸、神秘的红衣女鬼苏绾、残暴的食人鬼……这一切的一切,藏在背后的又是什么?胡小为能否在韩白的帮助下拨开谜团,找到真相?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