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0700000013

第13章 内篇问上第三(3)

景公问晏子说:“谋划一定能实现,做事一定能成功,有什么办法吗?”晏子回答说:“有。”景公说:“这种办法是什么?”晏子回答说:“谋划一定要符合仁义,就一定能实现,办事情顺从百姓,就一定能成功。”景公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晏子说:“谋划事情,不受身边的人的影响,不受上下人的牵连,他的言论不违背行为,他做事的结果不违反本意,谋划,上不违背天意,下不违背民心,用这种方法做事一定成功。”

“谋划大事就获大利,谋划小事就得小利。衡量事情的大小,权衡利益的轻重,使国家增加荣誉,百姓增加利益,用这个标准办事一定取得成功。避开义的原则去谋划,即使取得成功,也不能久安;轻视百姓去兴办事情,虽然成功也不荣耀。我听说符合德义的谋划方法是以百姓的利益为根本,所以违反仁义的原则去谋划,违背百姓的利益去做事,没有听说成功的。过去三代的兴盛,谋划一定先考虑注重德义,举事一定顺从民意。等到三代衰败的时候,谋划违背道义,做事情损伤百姓。所以,考虑符合道义和凭借百姓的力量,是谋划和做事情的方法啊。”

景公说:“我无能啊,听到好的建议却不去实行,那么其中的危害是怎样的?”

晏子回答说:“上等的君主能做到尽善尽美,次等的君主在善与不善之间徘徊,最下等的君主邪僻集结于身,以问善为可耻。尽善尽美的君主能掌控住国家。在善与不善之间的君主有时问善,虽说也会处于危险之中,但还可以最终保全自身。以问善为可耻的君主,肯定不能保全自身。如今您虽然危险,不过还可以最终保全自身的。”

景公问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以举贤官能第十三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①,官能以敕②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③矣。”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④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乎是⑤,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目:“观之以其游,说⑥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⑦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⑧君。故通⑨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⑩者取人,其可乎!”

[注释]

①临国:治理国家。②敕:通“饬”,治理。③与若:亲近您。④庸:哪里,怎么。⑤不务乎是:不致力于此。⑥说:评论,论说。⑦靡曼:指言辞华丽。⑧荣:通“营”,惑。⑨通:指官位显赫。⑩物:事。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治理国家管理百姓,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人,他们的方法是怎样的?”

晏子回答说:“选拔贤能的人来治理国家,任用有才干的人来管理百姓,这就是他们的方法。选拔贤能的人,任用有才干的人,那么百姓自然就会顺从。”

景公说:“那么那些有贤能和有才干的人,我怎么分辨呢?”

晏子回答说:“有贤能却隐居的人,怎么还能称得上是贤能呢?我的君主不致力于寻求贤能的人,所以不会分辨了。”

景公说:“请问寻求贤能的人的方法。”

晏子说:“我们可以通过他所交往的人去观察他,通过他的行为去评判他。切忌凭借他华丽的言辞与辩词去判定他的行为,也不要听信别人对他的诋毁与诽谤去判定他的为人,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会伪装自己的言行来赚取好名声,也不会掩盖自己的私欲来迷惑君王。所以对得志的人要慎重考察他所做的事情,对失意的人要观察他所不做的事情,对富有的人要观察他与什么人分享财富,对贫贱的人要观察他有所不取的志向。最贤良的人,不会轻易出来做官却很喜欢引退;次等的人容易出来当官但也容易引退;低等的人容易出来当官却不容易引退。用这几条标准去录用人,这就可以了。”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为君,身尊民安;为臣,事治身荣,难乎,易乎?”

晏子对曰:“易。”

公曰:“何若?”

对曰:“为君节养其余以顾民,则君尊而民安,为臣忠信而无逾职业,则事治而身荣。”

公又问:“为君何行则危?为臣何行则废?”

晏子对曰:“为君厚藉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用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①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故明君不以邪观民②,守则而不亏,立法仪而不犯。苟有所求于民,而不以身害之。是故刑政安于下,民心固于上。故察士③不比周而进,不为苟而求,言无阴阳④,行无内外,顺则进,否则退,不与上行邪。是以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也。”

[注释]

①比固:树党营私。②观:昭示。③察士:能明察是非的人。④言无阴阳:说话不阳奉阴违。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作为一国之君,自身尊贵,百姓安宁;作为一国之臣,政事清明,自身荣耀,是难以办到呢,还是容易办到?”

晏子回答说:“容易。”

景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去做?”

晏子回答说:“作为一国之君,自身节俭,把自己不需要的财富施予百姓,那么自身就尊贵,百姓就安定;作为一国之臣,忠诚守信,不做逾越职权范围的事,那么政事就清明,自身就荣耀。”

景公又问:“作为一国之君,怎样做就危险? 作为一国之臣子,怎样做就罢黜他?”

晏子回答说:“作为一国之君横征暴敛,还借口说是为了百姓,大肆任用谗谀小人,还借口说是任用贤良,疏远光明正大的人,却借口说他们对自己不恭顺,君主做了这三件事就危险;作为一国之臣,结党营私以求得高官厚禄,逾越职权,严防下级,隐匿私利,贪求多得贪得无厌,侍奉君王,不直言君王的过失以求得君王的宠信,做臣子的做了这三件事就罢黜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从不做邪僻的事情,来伤害百姓,严守法则而不去损害法则,制定了法规而不去违犯,假若对百姓有所求,也不因自身的欲望而伤害百姓,这就律法政事清明,百姓安定,民心都归附君主。因此明辨是非的人不结党营私来求得高官厚禄,不为私欲而贪求财富,说话不阳奉阴违,行为始终如一,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当官,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引退,不与君主合谋做邪僻的事,因此当官时不丧失自己的廉正,引退时不违背自己的品德。”

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第十五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持不仁,其无义耳也。不然,北面与夫子而义。”

晏子对曰:“婴,人臣也,公曷为出若言?”

公曰:“请终问①天下之所以存亡。”

晏子曰:“缦密②不能,蔍苴③不学者诎;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交游朋友从④,无以说于人,又不能说人者穷;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为者餧⑤;修道立义,大不能专,小不能附⑥者灭。此足以观存亡矣。”

[注释]

①终问:询问事情的究竟。②缦密:绵密,精微。③蔍苴:同“麤粗”,粗疏。④从:衍字。⑤餧:通“馁”,饥饿。⑥附:追随,协作。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我不能实行仁政,没有资格说什么了。如若不然,我将面向北与先生您一起议论治国大事。”

晏子回答说:“我是臣子,您为什么说出如此的话来?”

景公说:“请允许我刨根问底地询问您国家之所以生死存亡的原因。”

晏子说:“精细的事情不能做,粗疏的事情又不愿意学的人必然遭受挫折。自己没有才能指使别人,而且又不能被别人任用的人必然地位卑下。对好人不能去亲近,对坏人不能疏远的人必然遇到危险。与朋友交往,自己不被别人喜欢,又不能喜欢别人的人必然遇到困境。侍奉君主贪求富贵,利益大的事情自己不能办到,利益小的又不去做的人必然挨饿受冻。修养道德,树立道义,大的方面不能一心一意去做,小的方面又不能附合别人的人必然遭到灭亡。这些就足以观察国家的生死存亡了。”

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第十六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①曷若?”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君③;行己不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④;所言元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⑤;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之常行者也。”

[注释]

①常行:正常的行为举止。②不中:不正。③要君:要求国君。④奇僻之服:奇怪邪僻的服装,即今人所说的奇装异服。⑤伪上之报:欺骗国君的报告。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君子平素的言行举止是什么?”晏子回答说:“衣冠如果穿戴的不端正,就不敢进入朝廷;说话如果不符合道义,就不敢用来要求国君;自己的行为如果不遵循礼仪规范,处理政事不公正,就不敢莅临官署治理百姓。衣冠如果都端正,所以朝廷之上没有奇装异服;说话如果都符合道义,所以臣下不会来向国君作假报告;自身行为如果都遵循礼仪规范,处理政事公正,所以国家没有结党营私的勾当。这三条,就是君子的平素的行为了。”

景公问贤君治国若何晏子对以任贤爱民第十七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

晏子对曰:“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穷。从邪害民者有罪,进善①举过者有赏。其政刻上而饶下②,赦过③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不从④欲以劳民,不修怒⑤而危国。上无骄行,下无谄德。上无私义,下无窃权⑥。上无朽蠹之藏,下无冻馁之民。不事骄行而尚同,其民安乐而尚亲。贤君之治国若此。”

[注释]

①进善:向君主进善言。②刻上:对上要求严格。饶下:对下宽容。③赦过:对过错行为从宽处理。④从:同“纵”。⑤修怒:发怒。⑥下无窃权:权力不下移。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贤明的君主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晏子回答说:“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他们在政事上能任用贤人,他们在品行上爱护百姓,他们向百姓敛取财物有节制,他们供养自己简朴克制。他们能够让在上位的不侵犯在下位的,掌权的不轻视不掌权的。让干邪僻事情损害百姓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向君主进忠言、列举君主过失的人得到应有的奖赏。他们的政令对上严厉,对下宽容,赦免有过错的人,救济贫穷的人。不仅仅为了自己高兴就给予赏赐,不为了自己生气就给予惩罚。不放纵私欲而使百姓劳苦,不随意发怒而使国家受危害。君主没有骄横的行为,臣子没有谄媚的品德。君主没有偏私的道义,臣子没有专权的行为。君主没有收藏得生蛀虫的财物,民间没有挨饿受冻的百姓。不做骄横的事情,崇尚上下一致。百姓安居乐业,崇尚相亲相爱。贤明的君主就是这样治理自己的国家的。”

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

[原文]

景公同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

委子对曰:“明①其教令,而先之以行义。养民不苛,而防之以刑辟②。所求于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守于民财,无亏之以利;立于仪法,不犯之以邪。苟所求于民,不以身害之,敌下之劝从其教也”。

“称事以任民,中听③以禁邪。不穷之以劳,不害之以实。苟所禁于民,不以事逆之。故下不敢犯其上也。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④。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上爱民为法,下相亲为义,是以天下不相遗。此明王教民之理也。”

[注释]

①明,用作使动词。②刑辟:刑法。③听:指听讼,即处理狱讼。④殊俗:风俗不同。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圣明的君王是怎样教化百姓的?”

晏子回答说:“圣明的君王,明白告知教谕与法令,而自己以身作则;对待百姓仁厚,用刑法来制约犯罪。要求臣民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以身作则;禁止百姓做的事情,自己绝不触犯。保护百姓的财物,不让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制订了法规礼仪,自己绝不触犯。如果对百姓有所求,不为了自身的需求侵害他们,所以百姓听从他们的教化”。

“权衡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役使百姓,公正地审判案件没有偏私的心意,不用过分的劳役使百姓疲惫,不用残酷的刑法来迫害百姓,如果禁止百姓做什么事情,君王也绝不违反,所以百姓不敢对君王存有私心。古代,虽然地域上相距百里,但习惯就截然不同,虽然地域上相距千里,风俗也不尽相同,因此圣明的君主修明道德,往往会让百姓同心同德,风俗一致。君主把爱护百姓看作是自己的原则,百姓把相亲相爱看作自己的道义,因此天下的人不互相背弃,这就是圣明的君主教化百姓的方法。”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

[原文]

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

晏子对曰:“有难不死①,出亡不送②。”

公不说,曰:“君裂地③而封之,疏爵④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⑤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⑥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

[注释]

①有难不死:指君有难,臣不死,即臣不殉君难。②出亡不送:指君出亡国外,臣不送行。③裂地:分割土地。④疏爵:分封爵位。⑤妄死:白白地死。指死得毫无价值。⑥纳善:献出好的计谋。

[译文]

景公向晏子问道:“忠臣是怎样侍奉君主的?”

晏子回答说:“君主有难而死,忠臣不必为他殉死;君主逃亡国外,忠臣也不必为他送行。”

景公听了很不满足,说:“君主把自己的国土分割了,赐给臣下作为封邑,并且赐给爵位让臣下显贵,可是君主有难了,却不殉死,君主逃亡在外,却不送行,这种说法有什么道理呢?”

晏子回答说:“如果忠臣的善言被采用,君主终身都不会有难,臣下怎么会为君主殉死呢?忠臣好的计谋如果被听从,君主终身都不会逃亡国外,臣下怎么会为君主送行呢?如果忠臣的善言不被采用,君主就会大难而死,臣下为君主殉死,也不过是白白送死,没有一点价值可言;如果忠臣好的计谋不被采纳,君主逃亡国外,臣子却为他送行,也不过是虚伪欺诈的行为。因此忠臣的做法是,能给君主出谋划策,把国家治理好,而不是跟着君主一起陷于死难的境地。”

景公问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对以不与君行邪第二十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曰:“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②。称身就位③,计能定禄④。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⑤,不称位以为忠⑥。不揜⑦贤以隐长,不刻下⑧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注释]

①华:通“哗”。②不私乎内:对自己亲近的人不偏私。③位:官职。④计能定禄:估计自己的才能再决定接受合适的俸禄。⑤不权居以为行:不把计较自己的职位高低当作好品行。⑥不称位以为忠:不把计较自己的职位高低当作忠诚。⑦揜(yǎn):遮蔽,掩盖。⑧刻下:对下苛刻。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忠臣的德行是怎样的?”

同类推荐
  • 非议古人

    非议古人

    柏杨先生说,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非议”古人讲述的不再是遥远的和模糊的古人,而是真实的和接近现代人语言环境中的人生。古人身上不为入重视的一面或者不容忽视的特点,是我们发现和再现古人真实履历的一种尝试,同时也就探索历史与人生的一个入口。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
  •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三国战神之吕布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去年春天

    去年春天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神狒正传

    神狒正传

    在上古时期爆发的一场神之间的战争中,凶兽之首神狒被四大神兽设计合力封印在中国大陆的某个地方。千年后,一块花纹石头的发现,一个天才儿童的成长,上古凶兽如何来到现代?为阻止剩余凶兽对人类的报复,重回封印,寻找灵魂碎片,最终为后世人类创下了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神奇莫测的大自然造就了大千世界上的无数奇观盛景,奇怪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自然是有其道理和规律的,只是现在人类还没有研究出来而已,等到研究出来之后,也许就不奇怪了。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噩运根源:第51幅油画

    噩运根源:第51幅油画

    上海S美术馆发生一桩怪事:某次画展结束,展出的50幅画清点时竟然多了一幅。这幅来路不明的画没有作者署名,画中是一间齿科诊所,一个戴口罩的女牙医坐在窗台上,目光幽幽看着画框外的世界。美术馆的陈馆长把这幅多余的画窃为已有,挂在家中。几天后德高望重的陈馆长突然精神失常,在大庭广众下裸奔,被送进疯人院。该油画作为陈馆长的私人收藏,摆上了拍卖台,被低价购走,之后几度易手。凡是接触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收到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要求收件人在十二小时内做一件疯狂的事。有人乖乖执行,也有人置之不理,认为是个恶作剧。结果到了午夜,画中的女医生竟缓缓地摘下口罩,露出那张脸来……"
  • 嗜夜妖妃

    嗜夜妖妃

    跳下悬崖的那一刻,她涅槃重生。再次相见,换她的舍命相助。他却迎娶别人,穿越异世,赐她一纸绝杀令。然而就在她倾心相许之时,在萧杀的战场上,挥剑厮杀的凶狠,她只求平凡自由地活着,不再有昔日一丝一毫的温情。浴火重生的她如地狱战神“南宫奕,终有一天,他却用世间最温暖的爱来宠她,我让你后悔今天所做的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语文探谜

    语文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语文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