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500000032

第32章 齐策五(2)

“所以英明的君主和有远见卓识的相国,如果想成就霸主事业,就不要轻易把武力摆在首位。战争既耗损国力,又让都县一级的财政亏空。国家的元气已经遭到损耗,于是再也无力号令诸侯。战争对国家的损耗是显而易见的。士人听说国家有战事,于是纷纷捐献财产,以充军备,而商人就运送酒肉粮食以犒赏三军,长官让人拆下车辕当柴烧,杀牛摆宴款待军队的士兵。其实这些都是有损国家的做法。

“战前,国人为士兵祈祷,大王设祭祈福,大城小县都设置神庙,凡有市场的城邑都歇业为战争服役,其实这也是虚耗国家的做法。决战之后的第二天,尸横遍地,哀鸿遍野,人们忙着救死扶伤,表面看来将士立了大功,国家胜利了,而实际上,资财损耗之多,国人痛哭之惨,也足以令国君揪心。阵亡将士的家属为安葬自己的父兄而倾尽家财,负伤将士也耗尽毕生积储去求医问药,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军人,在家中大摆筵席以示庆贺,花费也不在少数。因此战争使人民耗费的钱财,十年辛苦劳作所得的收获也难以抵偿。

“军队出战,矛戟弓弩,车马刀矢,损失过半,再加上被人盗窃藏匿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年勤苦劳作所无法补偿的。国家肩负这两笔巨大的费用,已是力不从心,哪里还有能力号令诸侯呢?攻城拔地的时候,百姓作为军队的后方支援,替士兵缝补损坏的战衣,运输攻城的器械,日夜挖掘地道,被徭役折磨的疲惫不堪。将军日夜督战,顾不上士兵的休息,数月能攻下城池就快的了。将士疲弊不堪,连下三城之后,相信再没有余力去与敌人决战。

[原文]

“故曰:彼战攻者,非所先也。何以知其然也?昔知伯瑶攻范、中行氏①,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②,此用兵之盛也。然而知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曰③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

“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北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④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注释]

①知伯瑶攻范、中行氏:知伯瑶、范、中行氏都是晋国的六卿。②一主:此指赵襄子,也是晋的六卿之一。③曰:一说应为“昔”。④不啬:没有节制。⑤城郭露:城外无人居住。⑥鹄的:犹今之箭靶中的红心。⑦便弓:巧妙地拉开弓。⑧恶其示人以难:憎恶它让人难以射中。

[译文]

“因此说,明君贤相要想图谋天下,并不把武力放在首位。为什么知道这样呢?过去,知伯攻取范、中行氏,接着挥兵西向,围攻晋阳,连下两国,又逼得赵襄子走投无路,兵威可谓盛极一时。然而到头来知伯却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知伯挑起祸端,而灭亡的灾祸威胁到韩、魏二君的缘故。以前,中山国调动举国的兵力,迎击燕、赵两国,败赵国的兵马于南方的长子,破燕军于国境之内,并杀掉其领兵的大将。

“那中山仅仅是个千乘小国,却自不量力与两个万乘大强国相抗衡,连续取得两次决定性的胜利,成为用兵神勇的典范。然而这样善战大国却免不了走向亡国的下场,以致国君逃到齐国为臣,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它没有考虑战争的祸患,接连不断地发动战火。由此看来,战争的弊端,可见于之前的史书事例。

“今世之所谓善用兵者,终战比胜而守不可拔,天下称为善。一国得而保之,则非国之利也。臣闻战大胜者,其士多死而兵益弱;守而不可拔者,其百姓罢而城郭露⑤。夫士死于外,民残于内,而城郭露于境,则非王之乐也。今夫鹄的⑥,非咎罪于人也,便弓⑦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不中则愧,少长贵贱,则同心于贯之者,何也?恶其示人以难⑧也。

“现在称得上善于用兵的人,屡战屡胜,善于攻守,天下人给予他高度的颂扬,如果举国上下都依仗他就如同依仗长城一样,那么这并非是国家的好事。我听说战争取得大捷,士卒伤亡惨重,百姓因防务而变得疲惫不堪,城郭也会损毁得面目全非。士兵战争中牺牲,百姓在国内也为战争的事情弄的疲惫不堪,城郭破败不堪。国君是没有好心情的。我可以拿箭靶来打比方,它并没有得罪什么人,可是人人都会以强弓硬弩来射它,射中的就很高兴,没有射中的就满脸沮丧,不论老少尊卑,都以能一射为快。原因何在呢?是人们厌恶让人看出自己射箭能力不行。

[原文]

“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夫罢士露国,而多与天下为仇,则明君不居也;素用强兵而弱之,则察相不事。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①不动而诸侯从②,辞让而重赂至矣。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③,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②;虽有阖闾、吴起之将③,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④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⑤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名配天地不为尊,利制海内不为厚。故夫善为王业者,在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也⑥。何以知其然?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

“锐兵来则拒之,患至则趋⑦之,使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⑧矣。何以知其然矣?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恃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

[注释]

①五兵:五种兵器,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②北之堂上:打败在朝堂之上。③阖闾、吴起之将:阖阊,吴起那样的大将。④尊俎(zǔ组):古代盛酒肉的器具,尊以盛酒,俎以陈肉,此借为宴会之称。⑤衽席:卧席。⑥宿忧:留忧,积忧。⑦趋:迎击。⑧宿忧:长久的忧患。

[译文]

“现在有的国家穷兵黩武,连战连胜,其守卫也不可攻拔,这不仅仅是示人以难,同时还妨害到别国的利益,别国的仇视心理也就更重了。像这样既劳民伤财,损害国家,又成为众矢之的事,圣明的国君是万万不会做的。英明的君主贤相不会动不动就兵戎相见,以至于损兵折将,大伤国家的元气。明君贤相,总是力求刀兵不动就能使诸侯臣服,用谦恭辞让来获得更多的财货土地。因为明君对待战事,不动用兵马就能战胜敌国,不动用武力就可掠夺到土地,别人尚未察觉就能成就王业。明君做事情,耗费很少的财力,用远见卓识就能取得永久性的利益。所以说‘后发制人可以让诸侯归附并加以驱使。’”

“我听过这样的道理,战争之道主要不在于军队数量的多少,即使拥有百万军队,也可以在朝堂之上打败他们;即使遭遇阖闾、吴起那样的将领,也可以在帷幄之中擒住他们;虽然有千丈高的城池,可以在宴饮之间攻下它;虽然有百尺高的攻击战车,可以在坐卧之间摧毁它。所以钟、鼓、竽、瑟等丝管之声不绝于耳,土地一样可以扩张,自己的欲望也一样能够实现;和着音乐之声翩然起舞的歌女以及矮人的嬉笑永不休止,也可以令各国诸侯可以同一天前来朝拜。所以这样的君主,名号齐于天地并不算尊贵,财权可以制服海内并不算雄厚。所以那些善于成就霸业的人,能够使天下人劳苦而自己安逸,扰乱天下而能使自己安定,使诸侯的图谋不能有出头之日,那么他的国家就不会有长久地隐忧了。何以知道是这样的呢?生活安逸和社会安定在我方,而辛劳和扰乱都在他国,这才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办法。

“精兵来攻来就全力抵抗,祸患到来就正面迎击,使诸侯的阴谋不能得逞,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没有永久的隐患了。怎么会知道这样呢?过去,魏惠王拥有方圆千里的土地,穿甲胄的战士三十六万,仗恃自己强大的国力,攻下赵都邯郸,又向西围攻定阳,后来又联合十二诸侯去朝见周天子,并为西去图谋攻击秦国做准备。秦孝公知道了这件事,内心很害怕,寝食难安,食不甘味,于是就在国内下一道命令,动员全国的力量,修缮城墙,准备器械,加强边防的军事设施,同时招募敢死队,调兵遣将,严阵以待魏军的攻打。

[原文]

“卫鞅谋于秦王曰:‘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请必北魏①矣。’秦王许诺。

“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②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③,然后图齐、楚。’魏王悦于卫鞅之言也,故身广公宫,制丹衣柱④,建九斿,从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处之。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⑤。魏王大恐,跣行⑥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然后天下乃舍之。当是时,秦王垂拱⑦受西河之外,而不以德魏王。故曰卫鞅之始与秦王计也,谋约不下席,言于尊俎之间,谋成于堂上,而魏将以禽于齐矣;冲橹未施,而西河之外入于秦矣。此臣之所谓北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注释]

①北魏:击败魏国。②箠(chuí垂):马鞭子。③先行王服:先准备帝王的服制。④制丹衣柱:犹言裁制红色的龙袍。⑤太子:指魏惠王太子申。覆十万之军:覆灭魏国十万大军。指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之事。⑥跣(xián险):光着脚。⑦垂拱:垂衣拱手之间。

[译文]

“这时,商鞅向秦王出计谋说:‘魏国势力强大,号令天下,而且曾经约合十二个诸侯朝见周天子,魏国的党羽必定很多,一个秦国很难抵挡强大的魏国。大王何不派我前去见魏王,我一定能使魏军全身而退。’秦王接受了商鞅的计策。

“商鞅前去拜见魏惠王说:‘大王的功劳可以威震四方,号令可以遍行于天下了。可是现在大王联合的十二个诸侯,不是宋国、卫国,就是邹国、鲁国、陈国、蔡国,这些原本就是大王用马鞭子就能驱使的国家,依靠它们怎么能够成就天下霸业。大王为什么不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击齐国,那么赵国必定听从大王的号令了;再向西约合秦国,向南攻击楚国,那么韩国必定听从大王的号令了。大王有讨伐齐国、楚国的心愿,就顺从了天下人的意愿,那么大王的王业就显而易见了。大王为什么不先穿上帝王的衣冠,然后再图谋齐国、楚国。’魏惠王听了商鞅的话,内心十分高兴,因此依照天子的体制,亲自指挥扩建宫殿,裁制红色龙袍,树立天子龙旗,赶制了帝王出兵时才能使用的画有朱雀、七星的旗帜。这些都是天子的地位,可是魏惠王逾越了。于是齐国、楚国大怒,而各国诸侯都投奔到齐国去了。齐国率领军队讨伐魏国,杀了魏国太子申,歼灭了魏国十万大军。魏惠王害怕极了,匆忙收兵光着脚逃回国内,后来又向东奔到齐国请求讲和,这样天下诸侯才停止攻打魏国。正当这个时候,秦孝公就毫不费力的取得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对魏惠王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所以说商鞅当初和秦孝公谋划的时候,计谋约定在坐席之上,谈论在宴饮之间,计谋形成在朝堂之上,可是魏国的将领已经被齐国擒获了;攻打战车等还没有被使用,而西河以外的土地就已经划入秦国版图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朝堂上打败敌人,在帷幄之内擒获敌将,在宴饮之间攻下城池,在坐席上摧毁敌人的兵车了。”

同类推荐
  • 大明审死官

    大明审死官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无话说。。。。
  •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暴君刘璋

    暴君刘璋

    一恨世态炎凉,二恨人丧伦常。三恨江山污浊,四恨百姓离殇。五恨愚民短视,六恨道貌君子。七恨奸人当道,八恨胡虏喧嚣。………………………………………………………………三国暴君刘璋*************************************************************穿越武侠大陆,开局一个破高中学校。所有武侠人物粉墨登场,正道邪道魔道风云际会,看何时归如何以一校之长,登上武林之巅*************************************************************新书《打造完美女神从吃鸡开始》,作者名:谭道长,已经十万字,成绩还好,确定不太监。书友讨论群:193604165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热门推荐
  • 都市异侠

    都市异侠

    写字楼惊现鬼影,撞鬼者生不如死。但出现鬼影的区域,上百部监视器的录象,却完全一无所得。但这只不过是开始的序章,魔鬼到底是为了得到什么?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涉及到一干人陷入疯狂的幻境,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生命结束也许并非是最可怕的结局,甚至连魂魄都将不存在。鬼影的真相随着慢慢解开,几乎可以确定,那是古老的鬼魂营造的阴谋。但当相关人等用传统的道术去迎击时,却发现在紧要关头无济于事……
  • 步步为营:修罗世子慵懒妃

    步步为营:修罗世子慵懒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苏家三姑娘,无良之父宠妾灭妻断绝了她们母女的生计并将其赶回娘家。他是王朝世子,无情的战场修罗,别人敬他,惧他,她却“天真”的将他当成话本子上的肥羊痛宰,窃走他象征身份的玉佩换银,事后一场大火,毁尸灭迹,消失无影,事隔数年再遇,他方知,天真二次,与此女无缘,而她,在得知他后,不但未在躲,反而使劲的将他当着肥羊继续宰着。俩个无情之人,世人都道此他们是有情,却不知,不过缘深情浅。片段一:天不公,咱便不靠天,娘傻,咱便不犯傻,五爷无情,咱便别对他用情,祖父教子无方”她面瘫的说“咱谨记住,以后莫犯就是了。”
  • 金合欢爱人

    金合欢爱人

    《金合欢爱人》以长篇小说形式讲述了一代留学生学习、生活、感情的故事。以现实主义笔调,真实再现了他们在海外的种种现实遭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红颜乱:蛇蝎妃子帝王心

    红颜乱:蛇蝎妃子帝王心

    一入宫门深似海,好不容易出了宫门,才发现将门水更深。与人斗,与天斗,最终与他斗,母亡父弃,夫去儿殁,亲情、爱情、友情,从来一无所有,从来无所畏惧。抢夫婿、夺江山,乱世情仇,孰胜孰灭?她不择手段,蓦然回首,却撞上他温柔的眼眸。午夜梦回,他眉目含情,谆谆嘱咐:“世间有我,再不孤单。”一朝城破,他居高临下,决绝无限:“蛇蝎妇人,怎可为妻!”她低眸浅笑,恣肆欢愉:“除了我,你的妻子莫想活过三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竹马不堪折,青梅染血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情痴情种补情天,梦幻梦影难梦回。这是一个爱恨情仇、相爱相杀的故事,繁华落尽,唯有一片叹息……
  • 卿本红妆之皇后别想逃

    卿本红妆之皇后别想逃

    她,前世是闻名遐迩的国际督察,不想却被自己心爱的人欺骗,亲眼看着心爱的人将黑乎乎的枪口直对着她的心脏,一朝穿越,她被当做男儿养,女扮男装却也桃花多多。他,看似多情,实则无情的帝王,几次偶遇让他不由自主的总是注意她。她是智商高手,却是情场白痴,他心思深沉,几进几退,张弛有度,当他遇上她,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这都没关系,且让我来教你懂。”且看他如何抱得娇妻在怀~~~~聪明人对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嘎嘎本文绝对宠文,请放心入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品废柴狂妃

    绝品废柴狂妃

    叱咤风云的杀手之王异世重生,沦为废柴嫡九小姐。只因无法聚气修炼,竟然被家族亲人合谋抛弃!遇到自称本尊的狂傲男子,竟然擅自决定她是他的女人!重生而来,她绝不可欺!高阶修为护体,狂狷冷王护航!看她强势回归,一雪前耻!
  • 重生之正室手册

    重生之正室手册

    还险些被妾室夺走妻位,夏依晴认为自己不可能发生那种情况!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谁还相信爱情?重活一世的夏依晴绝不犯低级幼稚错误!出身卑微,娘亲舍弃富贵低嫁渣爹遭冷落,起点太低?那就顺应时势嫁豪门!利用婚姻先把有利于自家人的东西拿到手再说!娘亲遇到的问题终究也摆到了依晴面前,小妾、青梅翩跹来袭,依晴轻哼:都边儿玩去,咱可是金光闪闪高端大气有志向的正室夫人,没空跟你们玩抢男人这种低端游戏!某男(带着点敬意小小心地):请问夫人的志向是?某夫人:存银子啊!今年一万两,明年一万两,后年……
  • 帝宠:红颜乱天下

    帝宠:红颜乱天下

    他是盛世太平的缔造者,是御座上睨视天下的万乘之君,拥有六宫粉黛、万千佳丽!可是谁也看不出他温暖笑容背后的郁郁寡欢。手沾无数亲人鲜血,阴影如附骨之毒,令他变得冷漠多疑。终有一朝,他被外表精明、内心软弱的小女人俘获。可国师预言,她会坏掉他苦心建立的盛世太平!瞬间浮生,是社稷永存还是与子偕老?原来兜兜转转间谁也敌不过这无量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