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00000013

第13章 略谈演唱通俗歌曲的若干原则(1)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演唱专业 邹亚菲

引言

在演唱通俗歌曲的教学中,我们遇到的歌曲类型林林总总,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决定了教学不应该是单一方式,也给教学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研讨。虽然在众多有关歌唱艺术的书籍和论著中,我们能够读到和学习诸如呼吸、发声、共鸣、咬字、情感表达等多种方法,但真正运用到通俗歌曲演唱中似乎显得单一模式化,不能满足演唱的需求,有的甚至是相悖的,例如美声唱法要求喉部完全打开,而通俗演唱则不尽然。这些方法的运用应该是灵活多变,为歌所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甚至要打破一些传统方式为风格化、个性化演唱设置的桎梏。既然是灵活多变,听起来是否很复杂?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掌握有关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去辨别和分析、筛选出最适宜的方法来加以运用。以下就演唱通俗歌曲应该掌握的若干原则给予阐明,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也期待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正。

一、呼吸的原则

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呼吸方法的运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演唱的基本状态。根据不同类型及风格、难度的歌曲表现要求,呼吸的运用和控制是千差万别的,但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满足表现乐句的需求。

(一)吸气宜深宜浅,宜多宜少

一首歌曲是由若干个乐句组成,演唱时应尽量一口气完成一个乐句。演唱中,呼吸的控制具体宜深或是宜浅、宜多或是宜少应视乐句的高低、长短、强弱以及情绪的表现来决定。吸气越深越多,则越能满足时值长、音区高、情绪强烈、有震撼力、冲击力的乐句。吸气深但不多,则能满足时值较短、音区不高、情绪深沉的乐句。吸气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宜表现时值短、音区低、情绪浅显的乐句。

(二)吸气并非越多越好,够用就好

想要做到轻松地演唱,必须学会根据乐句的需求控制呼吸。如果吸气过量而在一个乐句中为了不破坏其情绪和意境却无法完全释放时,势必造成气息的堆积而无法轻松吸气,并且会导致再吸气时不能沉下去,这样就会感到呼吸不畅,很难完成好后面的乐句。如果吸气不足,也势必造成不能完整演唱乐句,从而达不到连贯流畅的演唱效果。因此,控制呼吸的过程,应是合理吸气、合理呼气、恰到好处地分配气息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得演唱该轻松时则轻松、该强劲时则强劲,并非总是要吸气吸得多才好,而是够用就好。

(三)恰当释放呼吸肌群的耐力和爆发力

控制呼吸是靠呼吸肌群的协调性动作来实现的,而乐句的高低、长短、强弱、轻重决定了呼吸肌群如何来释放其耐力和爆发力。演唱时,并非所有的呼吸肌群都同时参与到呼气的控制中,而要根据演唱的需要合理地调动呼吸肌群并让这些肌群恰当地施与耐力或爆发力,使乐句得到准确、得体、充分的体现,并且不会显得要么总是轻浮乏力,要么总是沉重费劲,否则就没有强弱、轻重之分了,演唱也就因此失去了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而显得索然无味。

二、发声的原则

通俗演唱的风格多样化、个性化以及演唱者嗓音条件的个体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用嗓习惯,但常见的不外乎归类为真声、混声、假声、气声、喊声、嘶声、噎声、叹声、“海豚音”等。因此具备什么样的发声能力决定了能唱好什么样的歌曲,当然,能完全具备所有声音的发声能力那是求之不得的了,相信只要具备优良的嗓音条件,再经过后天的训练,这不是不可能的。但我想指出的是,演唱发声终归是依靠声带机能和呼吸运动的配合,依靠发出这种声音应有的各个器官的动作的协调一致完成的,因而在我看来,没有发不出来的声音,只有做不到的协调一致的动作。

如此看来,声带机能训练和呼吸训练(即训练发声动作的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声带机能好,呼吸控制得好,加上共鸣运用得好,就能发出想要的声音。关于声带机能训练和呼吸训练的方法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毋庸我赘述,这里,我只重点谈谈获得好品质低音和高音的原则,因为唱好了低音和高音,唱好中音就不难了。

(一)获得好品质的嗓音的原则

连贯流畅、明朗圆润、声线集中、方向稳定、穿透性强、色彩丰富、具有“芯”的特征是好品质嗓音的主要标志。演唱时,保持发声管道的畅通和相对稳定、保持气息的连贯流畅和控制自如是得到好品质嗓音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调整发声管道的长短、粗细和走向,就能改变嗓音的色彩、声线及其方向。一般来讲,我们总是希望色彩明朗、声线集中、方向向前,这样才会有好的穿透性,使声音能够最大限度地被话筒吸收,唱起来也会轻松许多,听起来会更加悦耳。使声线集中起来的主要方法就是使声音尽可能多地进入头腔,穿透前额,听起来仿佛是从眉心这个位置唱出来的,而此时的声音已经具有了向前的方向性。简单地讲,保持气息支点和共鸣焦点的稳定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对抗性动态平衡,是获得好品质嗓音的关键,而气息支点的最佳位置是在下腹,共鸣焦点的最佳位置是在鼻根上方的眉心。

(二)低音的原则

演唱低音时,声带闭合的力度很弱,阻气力自然不如演唱中高音时那么强,气息容易漏掉,所以会觉得气息不够用,于是就大量地吸气,呼气也就很重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的低音实际上是沉闷、混浊的,还会因为呼气太重而造成音准的偏差,这往往是由于为了追求低音的音量,唯恐人们听不见而导致的。殊不知音色不好,音准失控,音量再大有什么用呢?倒不如不要这样的低音。正确的方法是吸气适量,减弱气息支点与共鸣焦点的对抗,呼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冲击声带,使声带的振动频率刚好达到发出准确音高的值即可。此时还需要尽可能地使声线通过调节发声管道的走向集中起来,让声音更加清晰明朗,保持一定的穿透力,再经过话筒的放大,听到的就是好品质的低音了。因此演唱低音时,但求音色、音准、音的穿透性,而不求音量。

(三)高音的原则

演唱高音时,声带虽然闭合得紧密,但单凭声带自身的阻气力还难以完全达到与发出这个高音所需要的呼吸支点推气力的抗衡,也即是说,音越高,推气力和阻气力之间的对抗越强,以增加气息的压力,才能使声带的振动频率提高加快到准确的值。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增加阻气力呢?这仍然是要通过调节发声管道的走向来获取。要尽量使声音管道经过鼻腔进入头腔前额,这里是形成阻气力的另一个关键点,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共鸣焦点。难怪我们时常看到众多演唱者在唱高音时,总是鼻根与眉头紧凑在一起,其原因就是为了形成更有力的阻气,使共鸣焦点的阻气力与气息支点的推气力形成有效的对抗,这种对抗越强我们所听到的音就越高。在这种状态下,所发出的高音是集中、明亮、坚实、极具张力的,而不会是爆炸式的、吼叫式的。因此,若能获得推气力与阻气力强度越大的对抗,就能获得越高的好品质高音。

三、共鸣的原则

共鸣的功能主要是放大、修饰和美化嗓音,共鸣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共鸣器官是否打开以及打开的程度。腹腔、胸腔的共鸣能使嗓音变得厚实稳重,喉腔、喉咽腔、口腔、口咽腔的共鸣能使嗓音变得圆润饱满,鼻腔、鼻咽腔、头腔能使嗓音变得清晰明亮。这些共鸣腔体通过呼吸运动把它们贯通起来,这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发声管道。演唱时,如能做到保持发声管道通畅和相应的稳定、气息流量和压力调控自如,并适时调整各个共鸣腔体的大小,就能唱出音量不等、力度不等、色彩多变的歌声。

演唱不同类型不同情感的歌曲,包括处理不同的乐句,所需要的音色和音响应是有相应变化的,这就需要相应的共鸣腔去发挥作用。无论演唱什么歌曲,都是以表达情感主题为目的。对歌曲的认知和如何去表达情感主题,是演唱者对音色运用的一个导向性思维,有了这个导向性思维,演唱时就会自觉地去发挥各个共鸣器官的作用,从而获取想要的音色。因此,如何运用共鸣器官,关键在于演唱者对于歌曲的诉求是怎样定位的。

四、咬字的原则

表达文字是歌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区别于其他音乐表现形式的根本,怎样咬字吐词才能准确表达情感主题和形成演唱个性,成为演唱中的另一个关键。通观芸芸歌手,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在语言的表达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也以此呈现出自身的风格及个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咬字吐词才是适宜的呢?

(一)清晰准确

演唱是把语言放在有旋律和节拍的音乐中进行倾诉的行为,清晰准确必然成为咬字吐词的第一原则。没有清晰的语言如何能够表达清楚歌词的含义?又如何能够发挥得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没有准确的发音口型也势必影响发声管道和共鸣器官作用的正常发挥,“依字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正是指出了准确发音的咬字和行腔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注重语气

同类推荐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热门推荐
  • 名门有月

    名门有月

    前世,她是相爷府痴傻丑陋的废柴嫡女,被惨无人道地折磨而死。再次醒来,她是现代的特种兵灵魂,却回到了傻小姐被害死的一年前。这一世,她就替那傻小姐讨回所有的债。仇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红粉骷髅,下万毒窟等,都是赏给你们的。咦,那个病猫腹黑男从哪里蹦出来的?简直就是她辉煌人生的绊脚石啊!要蒸了,还是煮了呢?
  • 下堂王妃太狠辣

    下堂王妃太狠辣

    南宫无双:我的命运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未来王妃,贬身为奴,南宫无双,且看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将如何翻手为云,而死于非命。白钧奕:小双儿,家族被炒,爱上你,只需一眼,因被爱人背叛,仅那一秒钟,就注定了我这一生,将为你而活,遇佛弑佛。被人陷害,风雨同舟,我将与你,一个娇弱任人欺压的千金小姐,生死不弃,至死不渝。当她再一次睁眼后,覆手为雨,在古代异世,宛如地狱而来的煞神,改变自身命运。黑焰月:南宫无双,她,本王对你的爱,天荒地老,遇神杀神,无怨无悔,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我的王妃,只能是你,摇身一变,南宫无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你的炒股纪律价值百万

    你的炒股纪律价值百万

    本书详细总结了股民必须遵守的100条炒股纪律,为股民筑起了一道道堤坝,堵住利润的流失,挡住亏损的侵袭。不遵守它们,你可能一亏再亏,甚至倾家荡产;能遵守它们,你肯定能化险为夷,亏少赢多,成为股市上真正的赢家!赢家眼里只有规则,输家内心常存侥幸。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渐渐地减少“侥幸心理”,成为一个理性的“规则”坚守者。更希望股民能理解并执行书中的各项纪律,也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股民带来真正的启迪和帮助。
  • 尼洛亚特狂歌

    尼洛亚特狂歌

    由于父皇暴毙,阔别故国11年的第七公主慕艾拉归来主持大局,随即她就被卷入了激烈的争权漩涡里,而此时出现在她面前的苍金骑士狄瓦诺,身上笼罩着的重重谜团更为让她在意。到底狄瓦诺在图谋着什么,抑或他与皇帝之死以及王国动荡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首注定席卷尼洛亚特整个大陆的血火狂想曲,此时正在以让人无法自拔的激昂旋律演奏着……这一切都在《尼洛亚特狂歌》中揭开了谜团。
  • 重生:妃常毒辣之嫡女

    重生:妃常毒辣之嫡女

    前世,苍茗兰倾尽所有,却被无情背叛,魂归西天!当她再睁眼时,她回到了十岁那年,重来一世,终于看清深爱男子的阴谋。前世她对不起太子,今世便用行动为他护国!前世她受江国寒暗算,今世绝对不相信他的表白暗许。好在,她的身边有江元靖与她共进退,不离不弃……
  • 极品妖孽:邪女王逆天重生

    极品妖孽:邪女王逆天重生

    【正文已完结】轩辕娥凰是废材,身为皇者却是废材,忠了皇室千年的臣子在她登基大典上准备改朝换代。置死地而生,逆天重生,她还是她,只是唤醒了血脉里逆天修道的天赋,威震八方。皇城四少之首的公子哥上官夜放下身段,来做贴身护花使者;神秘莫测的皇城工会少主独孤擎天愿百里红妆倒嫁上门,原本是死敌的魔界之皇东方熬乔装打扮,百般讨好加勾引,只为让她让爱上他……招惹下的桃花越来越多,拜托公子,请慢慢排队等我轩辕女王长大再说究竟是要单恋一株草?还是统统收入后宫一个都不放过?……修仙踏征途,破万难,除险阻,纵横三界……荐完结文《第一闪婚撞来的豪门老公》《欢喜冤家:司令千金闯情关》
  • 名门大少独爱辣妻

    名门大少独爱辣妻

    她,叶落——热情火辣,身世凄迷,美艳诱人的外表下,是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他,花墨城——邪魅多情,身家显赫,俊逸无双的皮囊下,是阴暗重重的豪门暗殇。身世之谜,家族内斗,豪门恩怨。
  • 妇幼保健实用教程

    妇幼保健实用教程

    妇女儿童是社会中的独特的弱势群体,其生理表现、疾病的演变有其独特的规律。妇幼保健丁作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度专业性等特点,妇幼保健状况对人口的总体健康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