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56

第56章 诠言训(2)

故而用兵作战的准则,先做出不能战胜敌人的姿态,去等待能够战胜敌人的时机;管理国家的准则,先做出不能获取敌国的样子,去等待能够获取敌国的机会。舜在历山修养德行,整个海内随着发生变化;文王在岐周修养德行,整个天下跟着改变风气,要是舜只顾追求天下的利益而忘记修养自身的德行,那么自身尚且不能保全,哪里会有尺寸之地!故而国家的管理没有比不动乱更牢靠的,而人为地去管理必定会有危险;行为处事没有比无非议更稳固的,而急于追求名声必定受挫折。福分没有比无祸更大的,利益没有比不失去更完美的。依据有所作为的方式创造万物,不增加便减少,不成器便毁坏,不获利便有害,这全是危难不可行的,走上这条道的人必定有危险。故而秦国对西戎作战取胜,不过在殽山被晋国打败,楚国对诸夏作战取胜,不过在柏莒被吴国打败。故而依据道的准则,不能用有为去追名逐利,能够用宁静去远祸避害。故而要推崇无祸,不推崇有福;推崇无罪,不推崇有功。

[原文]

圣人无思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①。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天下皆流,独不离其坛域。故不为好,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不求所无,不失所得;内无旁祸,外无旁福;祸福不生,安有人贼?为善则观,为不善则议;观则生责,议则生患。故道术不可以进而求名,而可以退而修身;不可以得利,而可以离害。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智见誉。法修自然,己无所与。虑不胜数,行不胜德,事不胜道。为者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不通,与道争则凶。故《诗》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有智而无为,与无智者同道;有能而无事,与无能者同德;其智也,告之者至,然后觉其动也;其能也,使之者至,然后觉其为也。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为正也。故功盖天下,不施其美;泽及后世,不有其名。道理通而人伪灭也。

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己。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②,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弊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注释]

①将:送。②修:循,遵循。故:常规。

[译文]

圣人没有忧虑,没有储备。将来的他不迎接,远离的他也不送。人们东奔西跑、南来北往的,他却自己站在中央。故而他能在大家都弯腰曲膝的环境中也不丧失正直;天下人都随波逐流,他也不偏离立足点。故而不有意显露善,不有意掩避丑,只是遵从着自然之道;他不首先创造,也不独断专行,只是遵从自然之理;他不预先计划,也不错失时机,而能与自然相约;不求得到利益,也不推让幸福,只是听从自然法则。他不追求自己没有的,也不失去自己拥有的,内没有意外的灾祸,外没有意外的福利。祸福都不出现,哪会有人为的伤害?行善事会招致人们注意,做坏事也招致大家非议;人们注意一定会有责备的言论,非议一多也一定产生祸患。故而道术不能用来进取求名,只能够用来隐退修身;不能用来得到利益,只能用来躲避灾害。故而圣人不用品行去求名,不靠智慧去获誉。法规出现于自然,圣人自己不加干扰。思虑胜不过术数,品行胜不过“德”,行事胜不过“道”。做事有不成功的,希望有得不到的。人有走投无路的时节,不过大道却永远无处不通,与大道相抗争便会有凶险。故而《诗经》说:“无知无觉,顺从天的准则。”有智慧而无所作为,和无智慧的人“道”一样;有能力却无所事事,和没本事的人“德”相同。如此的“智者”,呼喊他他才走过来,人家这才感到他有动静;如此的“能人”,使唤他他才来,人家这才感到他在行动。有智慧就如同没有智慧,有能耐却如同没有能耐,道理才是正确的。故而虽然功盖天下,却从不夸耀自己的美德;泽被后世,却从不拥有声誉。

大道至理通达了,人为的事便灭绝了。名和道不能同时产生,人爱名就不施用道,道控制了人名就消失。道和名互争高低,声誉显赫,道便失去。声名昭著道失去殆尽,离危险便不远了。故而世上的人一旦有了盛名,衰微的日子也便到了。想要据有名声的人必定要行善事,要行善事一定要生出事端来,生出事端便会放弃公心而偏向私念,背离术数而放任自己。想通过行善事获得赞叹,利用标榜贤能树立声望,行动便不能遵循事理,办事便不合时宜。行动不遵循事理,指责便多;办事不合时宜,便不会有建树。指责多而建树少,无法弥补,便会任意行事以求有成,胡作非为以求得逞。就算能成功,也不能让人们改变责备;要是事情失败,能够让人名声扫地了。故而慎重对待行善事就像慎重对待不干好事的人一般,便接近道了。

[原文]

天下非无信士也,临货分财必探筹而定分,以为有心者之于平,不若无心者也。天下非无廉士也,然而守重宝者,必关户而全封,以为有欲者之于廉,不若无欲者也。人举其疵则怨人,鉴见其丑则善鉴。人能接物而不与己焉,则免于累矣。公孙龙粲于辞而贸①名,邓析巧辩而乱法,苏秦善说而亡国。由其道则善无章,修其理则巧无名。故以巧斗力者,始于阳②,常卒于阴;以慧治国者,始于治,常卒于乱。使水流下,孰弗能治;激而上之,非巧不能。故文胜则质掩,邪巧则正塞之也。

德可以自修,而不可以使人暴;道可以自治,而不可以使人乱。虽有圣贤之宝,不遇暴乱之世,可以全身,而未可以霸王也。汤武之王也,遇桀、纣之暴也;桀、纣非以汤、武之贤暴也,汤、武遭桀、纣之暴而王也。故虽贤王必待遇,遇者能遭于时而得之也,非智能所求而成也。君子修行而使善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故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来,民澹利而不知利之所由出。故无为而自治。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二者相争,虽有贤弗能治。故圣人揜迹于为善,而息名于为仁也。

外交而为援,事大而为安,不若内治而待时。

凡事人者,非以宝必以卑辞。事以玉帛,则货殚而欲不厌;卑体婉辞,则逾说而交不约束誓盟,则约定而反无日。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而无自恃道,不足以为全。若诚外释变之策,而慎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力多其积,厉其民死以牢其城,上下一心,君臣同志,与之守社稷,敩而民弗离,则为名者不伐无罪,而为利者不攻难胜,此必全之道也。

[注释]

①贸:混淆,混杂。②阳:指善。

[译文]

天下并非没有诚信之人,不过面临财货分配的时节,必定要用筹码来计数,由于人们认为有心的人不如无心的筹码公平。天下并非没有廉洁之士,不过看守重宝的时节,必定要关好门户加盖玺印封条,由于人们认为有欲望的人不如没有欲望的门户廉洁。别人指出自己的毛病便怨恨人家,不过用镜子照出自己的丑形便觉得是好镜子。人能在同外物交接时像镜子那般不掺入个人的好憎,便能够免去精神牵累了。公孙龙擅长言辞而扰乱概念,邓析巧于辩说而干扰法律,苏秦擅长游说而导致死亡。遵从道办事,善就失去了光彩,遵循理办事,巧便不能显扬。故而用智巧斗力的人,开始的时节明来明去,到最后往往靠耍阴谋取胜;靠着智慧治国的人,开始的时节天下太平,到最后常常是天下大乱。让水往低处流,谁不能做到?让水激起往上流,没有巧妙的办法做不到。故而说文采取胜便会掩盖质朴,邪恶通行便会阻塞正直。

德能够用来修养自身,而不能使他人残暴;道能够用来管理自身,而不能使他人昏乱。即使具有圣贤的天资,但没有碰上残暴混乱的世道,二者能够使自身保全,却不能够称王称霸。商汤、周武王之所以能成王业,是碰到了夏桀、殷纣王这样的暴君。夏桀、殷纣不是由于商汤、武王的圣贤而残暴的,商汤、周武王也不是遇到夏桀、殷纣的暴政而成就王业的。故而即使是贤王,也必定要等待机遇。所说的机遇,是碰上适当的时机而能得到,并不是只靠智力才能去努力而成功的。君子修养德行而让善行不显现,广施恩德而让仁义不张扬,故而士人行善却不晓得善行来自何处,民众获得利益却不清楚利益是谁给的。故而顺其自然就会管理一切。君子的善行要是显露出来,士人就会争名声,利益要是涉及根本,民众就会抢功劳,争名抢功这两种苗头一旦出现,就算有圣贤,也不能管理了。故而圣人做善事时掩盖行迹,施行仁义时隐去名誉。

和外国交好获得外援,要费很大的事才得以安宁,与其如此,不如管理好内部而等待时机。但凡侍奉别国,不是用珠宝钱币进贡,便是以谦卑之辞朝贺。

用玉帛去侍奉别国,钱财耗尽而它的心念也不会满足;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好话说尽关系依然建立不起来;订立条约起誓结盟,条约签订没有多久便反目。即使送给外国的财物很少,而自身没有可依赖的条件,也不能保全自己。要是真的放弃外交手段,而谨慎地管理国内的政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广积粮食,鼓励民众以死固守城防,上下一条心,君臣同志向,全国百姓共同守卫国家,军民效死而不愿离去。这样,想显声扬名的君王不必去征讨无罪的国家,想趋名逐利的君王不必去攻打难以战胜的对手,由于这才是必使国家保全的方法。

[原文]

民有道所同道,有法所同守。为义之不能相固,威之不能相必①也,故立君以一民。君执一则治,无常则乱。君道者,非所以为也,所以无为也。何谓无为?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患,可谓无为矣。夫无为,则得于一也。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又况君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通其好憎,下之径衢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甚于无君之时。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此之谓也。

君好智,则倍时而任己,弃数而用虑。天下之物博而智浅,以浅澹博,未有能者也。独任其智,失必多矣。故好智,穷术也。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而辞助。一人之力以御强敌,不杖众多而专用身才,必不堪也。故好勇,危术也。好与,则无定分。上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止。若多赋敛,实府库,则与民为雠。少取多与,数未之有也。故好与,求怨之道也。仁智勇力,人之美才也,而莫足以治天下。由此观之,贤能之不足任也,而道术之可修明矣。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置一废,故圣人损欲而从事于性。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接而说之,不知利害,嗜欲也。食之不宁于体,听之不合于道,视之不便于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割痤疽,非不痛也;饮毒药,非不苦也;然而为之者,便于身也。渴而饮水,非不快也;饥而大飧,非不澹也,然而弗为者,害于性也。此四者,耳目鼻口不知所取去。心为之制,各得其所。由是观之,欲之不可胜,明矣。

凡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使在己者得,而邪气因而不生。岂若忧瘕疵之与痤疽之发而豫备之哉?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昆山之玉瑱②,而尘垢弗能污也。圣人无去之心而心无丑,无取之美而美不失。故祭祀思亲不求福,飨宾修敬不思德,唯弗求者能有之。

[注释]

①必:通“毖”,戒敕。②瑱(zhèn):通“缜”,文理细密。

[译文]

有了道路,民众便会同道行走;有了法规,民众便会同守法规。由于义理不能使他们团结,威势不能使他们戒敕,故而设立君主来统一民众。君主掌握“一”就能管理好天下,要是失去常规天下就会混乱。为君之道,不是靠有为,而是靠无为。什么是无为?智慧的人不凭职位生事,勇武的人不靠权势施暴,仁慈的人不借地位施恩,能够说是做到无为了。做到无为,就算是获得了“一”。一,是万物的根本,是无敌的道术。凡是人的性情,年少时浮燥轻狂,壮年时粗暴强横,年老时贪财好利。一个人的一生既然多次改变性情,又何况一个国君常常更改法令,一个国家常常更换国君呢!人如果利用自己的地位来表示自己的好憎之情,往下到大街小巷的民众都如此,那么人们的爱憎之情就很难一一疏理清楚,故而国君失去了“一”便会混乱,那混乱比当初没设立国君时更严重。故而《诗经》讲:“别出差错,别忘过去,一切遵从旧有的法度。”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国君欢喜智术,便会违背时势而独断专行,抛弃自然规律去动用心计。天下的事物很多而人的智术浅薄,用浅薄的智术去满足众多的事物,天下没有能做到的人。专门使用自己的智术,失去的东西一定很多。故而国君欢喜智术,是一条死路。崇尚勇力,便会轻视敌人而疏略对敌人的防备,自恃勇力而辞去他人的帮助。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去抵抗强敌,不依赖众人只凭自身的才能,必定承受不起重任。故而崇尚勇力,是一条危险的路。欢喜赐与,便会没有固定的分配准则。上面的分配准则不固定,那么下面的欲望便无止境。要是增加赋敛,去充实府库,便会与民众为敌。要是收取的赋税少而施舍赐予的财物多,那么财物的数量便会不足。故而欢喜赐与,是招致怨恨的做法。仁智勇力,即使是人的美好才质,不过不可以用来管理天下。从这来看,贤能不值得任用,而道术应当遵循,这是很清楚的事情了。

圣人任由心灵处事,众人任由欲望处事。君子所行的是正气,小人所行的是邪气。内部适合于性情,外部适宜于道义,依循道理而行动,不同外物相牵连,是正气。重视美味,沉迷于音乐美色,欢喜、愤怒经常发作,而不顾后果的,是邪气。邪气和正气互相伤害,欲望与天性互相危害,不能两者并立,一个树立,一个废止,故而圣人除去贪欲而随从天性。眼睛喜欢美色,耳朵喜欢音乐,嘴巴贪吃美味,接受并且爱好它,不晓得利害关系,这便是欲望。吃了美味对身体不清宁,听了佳音对于大道不适合,看了美色对于天性不适合,三官相互争斗,用大义来控制它们,起主管作用的是心灵。除去痤疽,不是不痛;喝下毒药,不是不苦。不过要如此做,是为了便利身体。渴了饮水,不是不痛快;饿了大吃,不是不需要,不过不如此做,是对于身体有影响。这四个方面,耳、目、鼻、口不晓得取舍,而由心灵对他们进行控制,使它们各得其所。从此处能够看出,欲望是不可以任意作为的,这是很清楚的。

同类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热门推荐
  • 拐爱沉婚:错惹腹黑帝少

    拐爱沉婚:错惹腹黑帝少

    一张美男出浴照,她惹上M国第一权少。“给我掘地三尺找出那个死女人!”太子爷盛怒之下,对她全城通缉。她逃,他追,她再逃,他却步步紧逼,直至看着她进入了他的羽翼,以爱之名,将她骗入一场盛世婚礼……
  • 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首富的摊贩不是好奸商。想成为十六世纪的比尔盖茨,要抛却所有良民思想,以奸欺诈,以富逼人,贪官一律踢死,奸商全部PK!唱唱曲子、钓钓凯子、赚赚银子,把大明财政握于己手,将番邦经济控于怀中。对小矮人说的话:犯我奸商底线者,虽远必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猜谜俱乐部(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适合3至8岁!用谜语对游戏,父母问孩子答,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动脑能力。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小朋友的谜语。看到最后,一切才恍然大悟,掩卷顿思,意犹未尽。独特的视角,零距离的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编排体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阅读习惯。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翩跹娇妃霸君宠

    翩跹娇妃霸君宠

    一直以为,他是她的天,撑起了她的整个世界,所以她奋不顾身用尽方法求皇上给她赐婚,可是,他竟然背叛他们的誓言而追求权利。进了皇宫,一切又重新开始,可是心中的痛又有谁知道?
  • 女暴君惹上死神了

    女暴君惹上死神了

    新文【爆宠魔妃:腹黑神皇,别使坏】她木国君王嗜血荒淫,人人诛之,却不料她是一名女子,为了心中所不爱自己的男人甘愿放弃性命。她是神光塔之神女,被自己的夫君和神光塔的所有人背叛,亲受自己最爱的男人锥心之杀,香消玉殒。当神女重生在暴君身上,风云骤变,世界颠覆,掀开女子身份,光明正大称帝王,谁不臣服,杀无赦。游戏人间无所不能的死神当她是棋子,想要她的命,岂能让他如意。眼无畏惧,梵倾天嘴角微扬,天生傲然王者霸气道,“死神,我的游戏你可敢接受!”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死神睥睨着眼前的女子平静道,“能让吾有兴趣。”嫣然一笑,梵倾天带着自信道,“号称无所不能的死神,我的游戏是你必须爱上我,做不到便是听我令!”“吾允你!”王者交锋,火星四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