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33

第33章 蕺山学派(6)

蕺山学派的消亡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忧者,如前所言,一方面是刘宗周思想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蕺山学派诸弟子在其去世后的分裂与争执;外患者,如心学的衰落与攻击宋明理学的风气日起,代表事件便是令黄宗羲不得不亲出马自予以回应的潘平格的挑战。潘平格是当时浙东地区反对宋明理学的先驱,他吸引了甬上证人书院里蕺山学派的众多弟子,其中甚至包括黄宗羲最得意的门生万斯同。潘平格认为,朱、陆两派都非“真儒”,“朱子道、陆子禅”,并讽刺他们是孔庙两庑中的一群僧道。潘平格的学风就是提倡“力行”,这对厌倦了玄妙的心性之学的甬上弟子很具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也标志着一代学风的转化。其实,在蕺山学派分裂的同时,也有一股力量在努力维护学派的生机。这在刘汋去世之后更为明显,比如前面提到的绍兴、甬上两个证人书院的成立,以及后来恽日初的《刘子节要》、黄宗羲的《蕺山学案》、董玚重订的《刘子全书》等的陆续出版。书院的成立,在组织上和人员上进一步加强了蕺山学派的势力,各种著作的出版使得蕺山学派的宗旨复明,并且学派有了新的领袖———黄宗羲。在黄宗羲的甬上证人书院聚集了大批后来很有名望的学者,比如万氏三兄弟、郑梁、邵廷采、毛奇龄等人,鼎鼎大名的全祖望也是私淑黄宗羲的。从这些看,蕺山学派不但不应该衰落,反而应该更加兴旺。然而,由于以黄宗羲为首的甬上证人书院的学风发生了转变,以心性之学为主的蕺山学派也就日渐没落,为黄宗羲的梨洲学派所取代,转向了经学和史学。为刘宗周重新编订《年谱》的姚名达认为“传其道者,惟黄宗羲最正,邵廷采则其再传嫡派也”。如前所说,在黄宗羲那里已经出现了将“诚意”等同于“致良知”的倾向,到了邵廷采,这种合蕺山于姚江的倾向就更加明显了。姚名达在《姚谱遗响》中说:

(康熙二十八年)元夕,黄宗羲会讲于姚江书院。

邵廷采请董玚作《姚江书院志略》。此两事为黄、邵对于姚江一派加以修正,渐入证人一派混合为一之表征。

(康熙三十三年)廷采是年主讲姚江书院,条次《训约》十则,第一为“立义宜诚。”立教一本先生。自此姚江之旨于证人无二。(康熙三十六年,廷采)又尝论先生曰:“明儒虽众,必推王、刘为一代程、朱。王近明道,刘近晦庵,而功勋节义过之。

朱、王之学,得刘而流弊始清,精微乃见。”“蕺山之所谓独,盖即良知本体,道心之微,与朱子殊,不与文成殊,特变易旗帜,改换名目,以新号令,作士气耳。”“蕺山虽不言良知,然补偏救弊,阳明之学实得蕺山益彰。”“蕺山先生专主诚意,以慎独为致知归宿,择执并至,而不补格致于诚意之前。合一贯之微言,审执中之极则。孔、孟以后,集诸儒大成,无粹于此。”

在邵廷采看来,蕺山学派对阳明学起到了“补偏救弊”的作用,虽然“刘近晦庵”,但其精微处“与朱子殊,不与文成殊”。他的这种见解虽不无道理,却不可不谓之俗论。蕺山思想的出发点是要汇合程、朱、陆、王、张诸家之精要于一身不假,补救“良知”之说的流弊也不假,但他的补救并不成功,救“良知”之失,亦灭“良知”之得。他得了阳明学之体系,而骨子里却仍是程朱,所以邵廷采才会有“刘近晦庵”的印象;说其精微处“与朱子殊,不与文成殊”更是以显为隐,以隐为显,沿袭了梨洲旧说,不知蕺山之学只是将朱子学“反客为主”救其“支离”而已,其门下倾向朱子一系抛弃其宗旨也是未会此意。至于说蕺山“慎独”之说便是阳明“良知”之教,“特变易旗帜,改换名目,以新号令,作士气耳”,则不可避免使得蕺山学派混入阳明学之中,如所谓“导江入海,反填其淤”。

主要参考文献

(单篇论文已随文注出)

刘宗周.刘宗周全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994

黄宗羲.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

黄宗羲等.南明史料(八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陈确.陈确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

黄炳垕.王政尧点校.黄宗羲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3

全祖望.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全祖望.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

全祖望.诸子集成.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94

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

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朱熹.四书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朱熹.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王守仁.太上感应篇.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朱长祚.玉镜新谭.北京:中华书局,1989

李清.三垣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计六奇.明季南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

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袁黄.袁了凡先生四训.清重刻本李颙.二曲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

李光地.榕村语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

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

钟彩钧主编.刘蕺山学术思想论集.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

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东方朔(林宏星).刘蕺山哲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刘宗周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杜维明,东方朔(林宏星).杜维明学术专题访谈录———宗周哲学之精神与儒家文化之未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杜维明.钱文忠,盛勤译.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李振纲.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衷尔钜.蕺山学派哲学思想.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王瑞昌.陈确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李明友.一本万殊———黄宗羲的哲学与哲学史观.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北京:三联书店,2004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北京:三联书店,2004

何俊.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何俊.南宋儒学建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束景南.中华太极图与中国文化.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

束景南.朱子大传.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吴光主编.阳明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989

陈来.宋明理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陈来.朱子哲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侯外庐.宋明理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观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崔大华.儒学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陈祖武.清儒学术拾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包筠雅.功过格.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傅小凡.晚明自我观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1

贺照田主编.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步近智,张安奇.顾宪成、高攀龙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钱明主编.阳明学新探.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吴震.阳明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夏咸醇.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成中英.合内外之道———儒家哲学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三联书店,1997

孟森.明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陈平原,王德威,商伟编.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冈田武彦.吴光,钱明,屠承先译.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沟口雄三.索介然,龚颖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华书局,1997

魏斐德.陈苏镇,包伟民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郝大维,安乐哲,施忠连译.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弗洛伊德.孙名之译.释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弗洛伊德.林尘等译.弗洛伊德后期作品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弗洛伊德.王献华,张敦福译.论宗教.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

弗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弗洛伊德.程小平,王希勇译.精神分析演讲导论新篇.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0

弗洛伊德.徐洋等译.论文明.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霍妮(荷妮)著.陈收等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霍妮(荷妮).雷春林,潘峰译.精神分析新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弗洛姆.刘林海译.逃避自由.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弗洛姆.孟禅森译.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弗洛姆.贾辉军译.精神分析与宗教.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弗洛姆.申荷永译.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弗洛姆.孙恺祥译.健全的社会.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荣格.冯川译.荣格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荣格.成穷,王作虹译.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三联书店,1997

亨利·西季威克.廖申白译.伦理学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阿德勒.陈太胜,陈文颖译.理解人性.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阿德勒.周朗译.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沙利文.韦子木,张荣皋译.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卡尔·R·罗杰斯.杨广学等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罗洛· 梅.冯川译.爱与意志.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弗兰克·G·戈布尔.吕明,陈红雯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RD.莱恩.林和生,侯东民译.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霍夫曼.杨韶刚,万明译.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和公平的内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利昂·费斯汀格.郑全全译.认知失调理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埃利奥特·阿伦森.郑日昌等译.社会性动物.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门林格尔.冯川译.人对抗自己.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罗伯特·凯根.韦子木译.发展的自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简·卢文格.韦子木译.自我的发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MichaelStClair.贾晓明,苏晓波译.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贝克尔.林和生译.拒斥死亡.香港:华夏出版社,2000

默里·斯坦因.喻阳译.日性良知与月性良知———论道德、合法性和正义感的心理基础.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埃利希·诺依曼.高宪田,黄水乞译.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威廉·詹姆士.唐钺译.宗教经验种种———人性之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ME.斯皮罗.徐俊等译.文化与人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威廉·巴雷特.杨照明,艾平译.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斯皮罗.徐俊等译.文化与人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米歇尔·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北京:三联书店,1999

米歇尔·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98

别尔嘉耶夫.徐黎明译.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的体认.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泰戈尔.宫静译.人生的亲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迪尔凯姆.冯韵文译.自杀论———社会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伊琳娜·帕佩尔诺.杜文鹃,彭卫红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论作为文化机制的俄国自杀问题.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布迪厄,华康德.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同类推荐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热门推荐
  •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教你学赛艇·皮划艇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吃垃圾也疯狂

    吃垃圾也疯狂

    这些是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主人公马飞飞和他的铁杆哥们在学校里、在公园里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本书囊括了知识情感、童趣搞笑和快乐烦恼交织的成长历程。相信你在不同的角度,能够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和发生在你身边的感动。
  •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卷一、诗词是非谈:凡所见谈古诗之曲解者,即予以辨析,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辱贫农之作,说《绝句》“两个黄鹂”是“断缯裂帛,互不联属”,说《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皆一一考证,予以正误。
  • 必谈的军事之谜

    必谈的军事之谜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地外生命探索

    地外生命探索

    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星幻时光

    星幻时光

    “轩,谢谢你。我真的好喜欢喜欢你。”我躺在紫轩的怀里,眼泪流满了。心里默默的伤感,他为了我付出的太多太多。可是,我对他的爱却成了锁着他的铁链。我踮起自己的脚,轻轻的吻上了他的唇。随说泪很苦涩,但在我们心里它是那么的甜,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爱,生生世世的爱。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

    六度分隔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因而可以说,其实我们与美国总统以及与任何一个我们想……
  • 傲世轻狂:殿下的惑世魔妃

    傲世轻狂:殿下的惑世魔妃

    因八荒石暴露了稀世体质,玄天神体。从此后成为众矢之的,她小心的隐藏着身份,却始终逃不过他的围墙。“百里清夜,你别跟着我!”“一,上古奇物八荒石让她离奇穿越,我们从未相识,二,我不认为你会对我一见钟情,下定决心要夺回它,再见倾心非我不可。三,您身价太高,本姑娘高攀不起。一半消失。”“我的小公主,一,却被分成两半,我们相识。二,不是本殿下对你倾情,而是你要了本殿下的一生,一半落在她的体内,三,公主与殿下,足以与我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