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31

第31章 蕺山学派(4)

观点之争以及由此导致的人格之争是蕺山学派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先看陈确的《大学辨》。

如前所述,《大学辨》挑明了师学和《大学》的矛盾,也因此引来了激烈的辩论。陈确开始将《大学辨》送给同门师兄弟看,是希望得到肯定的回应,但结果恰恰相反,引来了同门师兄弟的激烈批评。而陈确并未退却,摆开舌战群儒的架势,其中以他和张履祥的辩论最为激烈,致使双方和气受伤。

张履祥对陈确的批评大约集中在下面三点:第一、陈确宗王氏之学,信心不信理;第二、由于信王氏导致的信心,使得陈确“傲然自以为是”,目无古人;第三、陈确的《大学辨》似乎在辟禅,然而却不知不觉走向了禅学。他在给陈确的一封信中对陈确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

盖兄于王氏之书,读之熟而信之深,故一种傲然自以为是,前无往圣,后无来哲,目前侪辈皆可弟子视之之意,有不自知其然而发见者,固非可以口舌急卒争也。仁兄于洛、闽之书,岂云不读?只是以先入为主,而操我见以权衡之,未尝逊心抑气,而奉之以为规矩准绳,如弟子之于先师也,子弟之于父兄也,故多见其可议耳。

在给陈确的另一封信中,张履祥又说:

徒信礼义之生于心,而不知气拘物蔽以后之心,所知所觉已非礼义之本然。据其一时私见,目为礼义而执持之,孰知所执之礼义者,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久而渐将有闻,揆以古昔圣贤至当之矩,则已蹈终身之悔耻而莫可如何。此“学于古训,乃有获”之一言,为百世学者不易之矩法。而后儒单挈心宗,动夸精一者,其弊适足以张异帜,彝伦,率斯人于无所忌惮而已。张履祥还在给陈确的一封信中借着自我批评,批评了陈确:

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张履祥自己的确也有“信心”的经历,但后来发现自己心中所得、身上所行多有质之先贤而不符之处,所以他对“自信其心”的学风进行了批判。他后来在给《问目》中的“苟能自信,则可直行而不阿,特立而不惧”一条加的案语是:“信之义理则可,信之心则不可。”这表明,他已经转变了初见刘宗周时的心学路数,由信心转变为信理。

除了和陈确的直接辩论,张履祥也在其他场合的一些言论中表达了自己对陈确的批评。他在给同门吴仲木的两封信中说:

乾兄《大学辨》,执之方坚,似难以口舌争。吾人自审所学不及乾兄,应难得其心折,或者乾兄更历岁月,所见又将不同。

大凡人之见地,各随其学之所至而迁,如登山者步步换形。信道不可不笃,自信不可过深。乾兄书后一语,诚如兄之所言,《大学》孔氏之遗书,可以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愚谓此书即不出自孔氏之徒,亦自可尊可信,又况非孔氏之徒不能作乎? “君子无易由言”,乾兄尚且宜敬之慎之,勿蹈后儒喜新立异之习也。即曰“信诸心者不可夺也”,然心何尝之有?高者见其过,卑者见其不及。惟理不可损也,不可益也,信诸此而已。在《备忘》二,张履祥说:

乾初主张心学,每事必信诸心,而执行在知先之见,坚不可破。虽不学禅,而不自知已入于禅。盖乾初所服膺者,良知之说,而姚江实禅学之深者也。在《训门人语》三记载:

六月九日,先生训(姚)琏曰:“学术之际不可不慎。始之不慎,则自谓辟异端,不知深入其中,而终身有不觉者。如乾初立论辟禅,而其学的是禅学;季心立意排斥良知,而其议论正是良知衣钵。此皆由不尊信程朱故也。”从张履祥对陈确的批评看,确如王汎森所说,当时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对“心即理”的命题产生了怀疑,不再向心求理了。张履祥便是一个代表,他和陈确的争论也正反映了这种变化。其实,这种不越雷池一步的学风,看似稳健笃实,其实是把学术引向死路。由于对心的怀疑,心的生机便得不到展现,也就难有什么鸢飞鱼跃的活泼气象。

陈确的个性和张履祥截然相反,所以他们虽是同门,学风却大相径庭。陈确不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学者,他的天性本是充满活力的,然而蕺山的门风却异常收敛,他也因此走上了自我抑制之路。其实,这条路并不适合他。由于自我抑制,他内在的激情很难得到充分表达,所以但凡可能,这种激情都会伺机宣泄,变相表达,甚至会带有攻击性。陈确内心充满了自我肯定的愿望,因此张履祥的批评,尤其是对他绕着圈子的讽刺,令陈确不可忍受。张履祥的批评遭到了陈确猛烈的回击,这种回击不止是理论上的,而且是人格上的。

陈确说:

凡兄言事,皆不直捷。如兄之爱弟忧弟,发于至诚,弟心知之,亦心感之。然既知弟《大学辨》之非,则必有所以非之者,宜明明白白,条析至道,解其狂惑,乃可也。而往往含糊缴绕,旁见侧出,如托诲翼儿之类,不一而足。弟窃以吾兄之言不直,而意微伤于薄也。从这封信看,陈确将自己的《大学辨》送给张履祥之后,张履祥开始并没有给陈确明确的答复,认为陈确有“挟贤挟长之心”,陈确对这个批评很不服,说:

来书乃云,弟前往数书,皆有挟贤挟长之心,故从未条答一字。嗟乎!弟虽不肖,窃奉教于君子矣,何遽狂悖至此,而重为同门之贤者所摈绝乎!在陈确看来,张履祥“挟贤挟长”的批评其实是自比孟子,将他比作滕更。这本身就更是“挟贤挟长”,陈确回击道:“今不肖弟之愚即过滕更,而吾兄之贤或犹逊孟子,乃遽以次申明不答之意,以滕更处弟,而以孟子自居,意者吾兄之挟,又在贤、长之上者乎?”在后来的信中,张履祥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开始表达得并不直接,陈确认为张履祥并不诚恳,尤其是像“托诲翼儿”之类的事情更是让陈确觉得张履祥在拐弯骂他。翼儿是陈确之子,张履祥曾在信的最后说:“令郎气貌昂昂,具见不可一世之意,少年若无此种,固易入于流俗。但已逾三旬,窃意英气已宜敛藏,古人所谓‘尽收湖海气’者是也。”看来陈确的恼怒也并非毫无道理。

此外,陈确还批评张履祥通过《困勉斋记》“借题骂人”。盖张履祥在给吴裒仲写的《困勉斋记》中不点名地批评了陈确:

百余年来,学者惑于直捷径省之说,以多闻多见为知之次,而肆焉自居于生而知之。其见之行事,则以我心自有天则,而不必循乎古人途辙。于是将废所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者,而致其良知,以为是即一日而圣人矣……今之世非无好学之士也,一入其说,老死而不知悔,又将断断焉执其一偏之闻见,以为圣人复起不能吾易。及徐而考其言行,则与小人之无忌惮者同科。是则可知恃其良知之不如困而知之,恃其良能之不若勉而能之也已。这段文字的确是对陈确而发。求理于心、废《大学》、自比孟子说“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的正是陈确。然而张履祥又说“及徐而考其言行,则与小人之无忌惮者同科”这样的话,的确让陈确无法忍受。

双方说到如此地步,已无继续讨论的气氛了,关系的冷淡也就在所难免。蕺山弟子间的不合,多少带有些晚明世人好争胜负的习气。

其实,抛开二人的义气之争,他们的争吵更多是因为程朱和陆王的分歧而起,考夫宗程朱,乾初宗陆王,各执己见,不肯让步。

陈确曾说:

尊意谆谆以弟之妄言累归狱于王氏,益为冤枉。来教云弟“于王氏之书,诵之熟而信之深,故一种傲然自以为是,前无往圣,后无来哲,目前侪辈皆可弟子视之之意,有不自知其然而发现者。”嗟乎!弟于王氏之学,正愧诵之未熟,信之未深耳。

果诵之熟而信之深,则必不敢自以为是。果自以为是,则正其未得王氏之毫末者。阳明岂教人自是耶?弟于象山之说,未许者十之三四,于阳明之说,未许者十之一二,正不敢效时贤各护门户,是则全掩其非者。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二人的分歧是根本性的。由于清初程朱之学重新抬头,渐成风尚,加之陈确所攻击的是一部传统的经典,本人的性格又不够收敛,这使他在同学中间非常孤立。不少人对他的批评都集中在他的“狂”上,除了张履祥之外,还有吴蕃昌。

陈确在吴蕃昌那里也是竭力申辩:

至责弟“不能发明师说,而又忽为新论,以驾出其上”,语尤痛切。弟真非人,而忍出此!……君子之听言也,惟当别其可否而已。故有今人之言万不及前人者,亦有狂夫之言而圣人择焉者。非以狂夫之遂能驾乎圣人之上也。若概以“驾出”二字遏制之,则前人之已言固不必言,而其所未言者,又万不敢言,学者直无可开口处矣。弟又何敢以此而遂不复申辩也哉!由于吴蕃昌和张履祥一样,都是走程朱一系的学者,学路根本不同,所以陈确的申辩不可能被认同。他显然认为陈确的学说使得蕺山学派处于危险境地。相对而言,只有学路和陈确比较相近的黄宗羲对陈确尚比较宽容。他在给陈确写的第一篇墓志铭中称那些反对陈确的人为“小儒”,说他们“入耳出口”,“嚣然为彼此之是非”,不过也认为陈确“未免信心太过”。

黄宗羲对陈确的《大学辨》也有一些评论,在《思旧录》中他说:

乾初以《大学》层累之学,不出于孔子,为学者所哗,不知慈湖已有是言。古人力行所至,自信其心不须沿门乞火,即以《图书》为怪妄,《大学》为别传,言之过当,亦不相妨,与剿袭成说者相去远矣。又在给陈确写的墓志铭之第四稿中说:

乾初论学,虽不合于诸儒,顾未尝背师门之旨。先师亦谓之疑团而已。其论《大学》,以后来改本,牵合不归于一,并其文本而疑之。即同门之友,龂龂为难,而乾初执说欲坚,无不怪之者,此非创自乾初也。慈湖亦谓《大学》非圣经,亦有言《大学》层累,非圣人一贯之学。虽未必皆为定论,然吾人为学工夫自有得力。意见无不偏至,惟其悟入,无有不可,奚必抱此龃龉不合者,自窒其灵明乎?是书也,二程不以汉儒不疑而不敢更定,朱子不以二程已定而不敢复改,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而已矣。夫更改之与废置,相去亦不甚相远也。黄宗羲肯定了陈确的学术独立精神,但也并不同意陈确将《大学》全部否定。黄宗羲在给陈确写的第二篇墓志铭里对陈确的哲学思想做了介绍,说自己以前并未读过陈确的著作,后来,他“详玩遗稿,方识指归,有负良友多矣。因理其序言,以识前过”,所以才有了第二篇墓志铭。不过从黄宗羲在陈确去世前一年写的《与陈乾初论学书》这封现今所见黄宗羲给陈确写的唯一一封信件来看,说给陈确写第一篇墓志铭时没有详读陈确的著作恐非实情。不过,这封信倒是可以给黄宗羲写的第二篇墓志铭做注脚,可以看出黄宗羲对陈确学术观点的基本看法。黄宗羲云:

夫性之为善,合下如是,到底如是,扩充尽才而非有所增也,即不加扩充尽才而非有所灭也。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若必扩充尽才始见其善,不扩充尽才未可为善,焉知不是荀子之性恶,全凭矫揉之力而后至于善乎?老兄虽言“惟其为善而无不能,此知其性之无不善也”;然亦可曰“惟其为不善而无不能,此知其性之有不善也”。是老兄之言性善反得半而失半矣。

老兄云:“周子无欲之教,不禅而禅,吾儒之言寡欲耳。人心本无所谓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

向无人欲,则亦无天理之可言矣。”老兄此言从先师“道心即人心之本心,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本性,离气质无所谓性”而来。

然以之言气质人心则可,以之言人欲则不可。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人欲是落在方所,一人之私也。天理人欲,正是相反,此盈则彼绌,彼盈则此绌。故寡之又寡,至于无欲,而后纯乎天理。若人心气质,乌可言寡也? “枨也欲,焉得刚”,子言之谓何?“无欲故静”,孔安国注《论语》“仁者静”句,不自濂溪始也。以次而禅濂溪,濂溪不受也。

大抵老兄不喜言未发,故于宋儒所言近于未发者,一切抹去,以为禅障。独于居敬存养,则未黜为非。夫既离却未发而为居敬存养,则所从事者当在发用处矣,于本源(《黄宗羲全集》中此后有“全体”二字)不加涵养之功也。老兄与伯绳书,引朱子“初由察识端倪入,久之无所得,终归涵养一路”,以澄察识端倪之非。弟细观之,老兄之居敬存养,正是朱子之察识端倪也、乃无自相矛盾乎?则知未发中和之体不可谓之禅,而老兄之一切从事为立脚者,反是佛家作用见性之旨也。

老兄之学,可谓安且成矣。弟之所言,未必有当。然以同门之谊,稍呈管见,当不与随声者一例拒之也。

梨洲行文娓娓,文风老辣。从黄宗羲的这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与陈确的不同。虽然黄宗羲和陈确都认为人之气质之性本善,并且要“继善成性”、“扩充尽才”,注重后天的培养之功,但黄宗羲并不认为“成性”、“尽性”之后善会有所增加,只是性体全了而已,所以黄宗羲说的“成性”、“尽性”其实就是“复性”。可见,虽然二人都重视后天用功,但他们工夫的指向不同:陈确不关心什么本体之说,也就会着眼于后天;黄宗羲并不否定本体,也就会着眼于先天。着眼于后天,先天性善之旨就会有危险,这正是黄宗羲所担忧的,所以他说陈确“得失各半”。黄宗羲后面对周敦颐的维护,其根基其实也是落在“先天”这里。他在《孟子师说》里对“养心莫善于寡欲”有一段议论:

《太极图说》曰:“主静立人极”。此之静,与动静之动判然不同,故自注云“无欲故静”。本是赵岐《论语》“仁者静”之注,移之于此。然濂溪言无欲,而孟子言寡欲者,周子先天之学,动而有不动者存,著不得一欲字,孟子养心,是学者工夫,离不得欲字。也就是说,周敦颐的“无欲”是先天之学,而孟子的“寡欲”是后天之学,若后天返先天,必是“寡之又寡,至于无欲,而后纯乎天理”。先天的“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后天的“是落在方所,一人之私也”。所以后天工夫重在寡欲。这个“先天”是指“人生而静”的气质,“后天”是指习染的人欲。因为只有无欲才是天理流行,所以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可见,在黄宗羲眼里,“无欲”并不就是禅,反倒是人先天的本然状态,而“人欲”和“天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陈确这里,人欲的恰到好处(寡)就是天理,他是着眼于后天的。虽然陈确认为,以气质为善堵住了人将不善推到气质那里的可能,但在黄宗羲看来,人欲如果便是天理就难免会推导出人欲就是善来,如此又会放出人心中的洪水猛兽,“寡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陈确则看到了饮食男女的自然之道,如果“天理人欲分别太严,使人欲无躲闪处,而身心之害百出”,一味克制会导致弊端。

如前所言,黄宗羲的后天工夫其实是指向先天的,所以他不会将先天所存一概抹去,但陈确把一切向前讨消息的都视为禅,所以他后天的工夫就是用“居敬存养”来扩充,是指向后天的,也就是黄宗羲指出的“所从事者当在发用处”。可是陈确却反对“察识端倪”,这在黄宗羲看来是矛盾的,因为陈确居敬存养的正是这个“端倪”。

不过,黄宗羲的这封信并没有对《大学辨》直接表态,他似乎对陈确的这部著作的态度比较复杂。他信中所说的“随声者”当指张履祥等人,可见他和张履祥是不合的。

张、黄二人似乎从不交往,而且彼此都对对方怀有敌意,曾与黄宗羲绝交的吕留良便是张履祥的密友。张履祥曾评价黄宗羲“此名士,非儒者也”。他的门人姚琏也曾记载这样一件事:

同类推荐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邪王追妻医妃别逃

    邪王追妻医妃别逃

    身为公主的她,虽然拥有高贵的身份,但是事实上呢?后宫争宠,母妃离世,小小年纪就伤痕累累,任人欺负。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医学鬼才,拥有和植物沟通的能力,处事随心随性,狂放不羁,一次试验失败,醒来却来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国度,灵魂附身在她的身上。从此,她变成了她,在这个世界大方异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金归来:溺爱萌妻

    千金归来:溺爱萌妻

    她拒做千金小姐只想平凡,麻雀变身金凤凰,却独独对她无限温柔!“混蛋……”萌妹子提退就是一脚!却不想自己踢上的却是块牛皮糖!他是人人敬畏冷酷霸道的跨企总裁,她摇身一变,你就给我当老婆吧!”男子冷酷的脸庞突然邪魅一笑!“估计我不能再有媳妇了,瞬间亮瞎他们的钛合金狗眼!,她是本该高高在上的名门千金。却不想这个宠他入骨的男人竟是金融龙头宫家继承人当别人指着她,嘲讽她痴心妄想不知高低时,却被命运捉弄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如何创办小旅馆

    如何创办小旅馆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妈咪营养配餐

    妈咪营养配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老夫少妻之总裁的小宝贝

    老夫少妻之总裁的小宝贝

    天公作美,星期六对于任雨露小朋友来说,万里无云,3月份又是B城最舒服的季节。一家人吃过早饭,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乘公交坐地铁来到了位于郊区的迪斯尼乐园。5年前的今天,她呱呱坠地,所以本着“我是寿星我最大”的原则,任雨露小朋友老早就和父母说好,3月10号,今天要去游乐场玩一天,然后晚上回家再吃生日蛋糕。在迪斯尼世界中,设有中央大街、小世界、海底两万里、明天的世界、拓荒之地和自由广场等。……
  •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
  •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的下篇主要讲述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都越来越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物。上至国家、企业,本书上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家庭理财教育的现实,系统地借鉴和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理财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下至社团、部门,“富二代”接班的话题正在社会上讨论的如火如茶。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体。,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不仅仅关系到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传承问题,也关系到全社会年轻一代培养的问题,都是如此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总裁的出逃小娇妻

    腹黑总裁的出逃小娇妻

    一夜之间,父母双亡,还被横空出世的恶魔未婚夫强取豪夺走一切。三份文件,无尽凌辱,体弱多病的富家千金被迫沦为恶魔总裁发泄兽欲的玩物。生已无欢,死又太难,柔弱的小绵羊愤而出逃,看我超级辣妈联手腹黑宝贝,誓要踩扁强大无比的兽性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