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900000035

第35章 社会性质的演变(10)

春秋后期,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的卿大夫往往采取鼓励民众多耕种田地以致富的手段而争取民众的拥护。在这方面,晋国的赵氏堪称典型。赵简子曾经以“士田十万”的赏格而赢得铁之战的胜利,参战的“士”在战后应当是人数最多的实际受益者。据1972年所发现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吴问》篇记载,赵氏在土地制度的变革方面确有建树。《吴问》篇载孙子回答吴王关于晋国六卿兴亡情况预测这一问题时谓:

范、中行是(氏)制田,以八十步为畹,以百六十步为亩,而伍税之。其〔制〕田陕(狭),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乔(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

〔智是(氏)制田,以九十步为畹,以百八十步为亩,而伍税之。

其制田狭,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乔(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范、中行是(氏)次。韩、巍(魏)制田,以百步为畹,以二百步为亩,而伍税〔之〕。其〔制〕田陕(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乔(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智是(氏)次。赵是(氏)制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贫,其置士少,主佥(敛)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这个记载里所列的情况表明,晋国六卿都不同程度地对传统田制进行了改革。古制“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汉书·食货志》),六卿中亩制最小的范氏和中行氏的亩制也达到了160步为亩的数量,赵氏甚至以240步为亩。从孙子关于“置士”的说法看,六卿各自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大体一致,士所拥有土地的数量也大体一致,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因亩制大小而出现的“置士”多少的区别。孙子所提到的“伍税”,或以为指按作为行政单位的“伍”收税;或以为如《汉书·食货志》所云的“见税什伍”,即50%的税率。这两说似皆未妥,我以为当指五分之一的税率。这个税率既是诸卿向其所“置士”征收的标准,也是“士”向普通民众征收的标准。春秋末年,孔子的弟子有若建议实行什一之税,鲁哀公说“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论语·颜渊》),鲁哀公所说的“二”即十分之二的税率,与孙子所提到的“伍税”一致。赵氏和其他五卿的区别不仅在于其置士少和亩制大,而且在于他“无税”。赵氏的“公无税焉”仅指赵氏不向士收取田税,而士还是要向庶民收税的。就庶民而言,赵氏属下的庶民因亩制最大而实际耕种的田地面积若按一夫百亩的传统计算,就应当最多。这样,即令是“伍税”,其实际收入也要比其他五卿的庶民收入为多。《吴问》

篇载吴王语谓赵氏此举是“厚爱其民者也”,公元前493年铁之战以前赵简子指斥范氏、中行氏“斩艾百姓”(《左传》哀公二年),都表明赵氏所采取的政策确使民众多占有田地而致富。

给予井田制的存在以最猛烈一击的是战国时期授田制的普遍推行。

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前就酝酿着由国家直接授田予民众的问题。商鞅在变法以前所拟开垦荒地的方案中就提出“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商君书·垦令》),要由国家计算农民收入粮谷之数来征收地税。这种办法的前提条件是农民的土地系由国家授予。《商君书·算地》篇载: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故为国分田,数小亩五百,足待一役,此地不任也。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

这里明确提到了国家组织民众开垦荒地,并将这些田地授予民众耕种,按照篇中的说法便是“任地”、“分田”。篇中认为如果不开垦土地,只是分配给农民每人五百小亩土地,那么国家的收入只能应付一次小的战役的需要,方圆成里的地方就是出战卒一万人,这个数目也不多,其关键在于没有多开垦土地。商鞅变法时废除井田,其着眼点就在于要让农民耕种尽可能多的土地,不受井田的束缚,并且要通过“任地”、“分田”一类的方法,使农民与国家直接联系,不再经过宗族组织这个中间环节,而是由国家“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民不逃粟”(《商君书·去强》),直接征取民众的地租和赋役。国家之所以要掌握民众的户口,就是为了造成“上有通名,下有田宅”的情况,使国家赋役收入增加。除了对普通民众授田以外,还要对有军功者授田,并且其授田数目随军功大小而增减。

《商君书·境内》篇载“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入)兵官之吏”。国家的授田只是手段,征收赋役才是目的。战国时期秦国的“田律”规定“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可见当时所授之田,不仅有开垦以后的可耕田,而且也有尚未开垦的荒地。

战国时期一般国家授田的情况与秦国当类似,因为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有效地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以应付激烈军事斗争的需要。齐国的“均地分力,使民以时”(《管子·乘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管子·国蓄》),魏国的“行田以百亩”(《吕氏春秋·乐成》)等,与秦国的授田应当属于同一类型。和井田制相比,授田可以使民众的劳动积极性增高。

《吕氏春秋·审分》篇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用这个道理说明授田于民的必要性,应当是相当合适的。在授田制度下,农民在土地的占有和使用上不再与宗族发生关系,而是直接受命于国家,井田制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战国时期各国的授田制是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由公有向私有运转的一个重要阶段,正如有的专家指出,“国家授田制对战国社会的进步是起了积极作用的”,这种制度“保证了小农与生产资料的稳定结合,促进了小生产的发展”。战国时期的授田制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自耕农和地主阶层出现于历史舞台的开场锣鼓。《管子·禁藏》篇谓“户籍田结者,所以知贫富之不訾也,故善〔牧民〕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所谓“贫富之不訾”的情况即由田地多少不等而造成。《吕氏春秋·季冬纪》载“令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之牺牲,以供山林名川之祀”,可见上至卿大夫,下至庶民都有了自己的“土田之数”,所以才命令宰进行统计。“除井田,民得买卖”(《汉书·食货志》),当非独秦国商鞅变法时为然,其他诸国的情况亦当如此。滕文公向孟子询问治国之道的时候,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在战国时期只是末等小国,然而,民有无“恒产”的问题却也很突出。所谓“恒产”,主要就是土地。秦国大将王翦率军伐楚之前,为免秦始皇疑心,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秦始皇问其故,王翦以“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作答,出征途中还“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所请求赏赐的“美田宅园池”,既然是“子孙业”,可见也属于孟子所说的“恒产”,应当具有完全的私有财产性质。史载,战国时期魏国李悝行“尽地力之教”以后,魏国农民的情况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汉书·食货志》)。这种农民就是授田制下的自耕农。

自战国时期开始的军功爵制,使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军功地主。

这批军功地主和东周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兴贵族地主一起,成为社会上拥有土地最多的阶层。据《商君书·境内》篇记载,士兵能够在战场上获得敌国一名甲士的首级,就可以得爵位一级,并且“一除庶子一人”。所谓庶子,即为贵族耕种田地的农夫。

有爵位者可以要求分派那些“无爵者”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没有爵位的人要给有爵位者无偿服劳役,有爵位者所获取的大量田地,主要靠剥削“庶子”一类的农夫来耕种。这些军功地主,其地位高者如秦始皇时期率军灭楚的大将王翦,其地位低者如《商君书·境内》篇所提到的有一名庶子为其服役的士兵,他们组成了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贵族完全不同的一个社会群体。《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语,讲述了古代赋役制度在商鞅变法以后发生变化,社会情况亦随之大变,谓: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悦)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这种拥有土地极相悬殊的情况不仅和夏商时代的氏族封建制之下的土地占有情况不同,就是和周代井田制下农民占有和使用田地的情况也极不相同。耕种“豪民之田”,其纳租于豪民要占全部收成的50%。这类地主尽管在战国秦汉时期的社会上还没有完全占主导地位,但是毕竟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自战国时期以来社会已经进入了地主封建制的时代。只要比一比“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国语·鲁语下》)与“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两者,可以说社会性质的变化直如洞若观火。

需要指出的一个问题是,尽管自战国时期以来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郡县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确立,社会居民绝大多数已经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但是宗族组织并没有消亡。我国古代的宗族组织具有极其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和西周时期相比,东周时期的宗族组织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减弱,但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却依然存在。《战国策·秦策一》载,“今荆人收亡国,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庙,令帅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所谓“立社主”,指召集没有宗族组织的居民聚于社主之下;“置宗庙”,指召集宗族成员聚于宗庙之下。战国时期的社会上,虽然有里、邑等地域行政组织,但宗族组织却与之并行不悖。战国中期,术士冯谖劝孟尝君“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战国策·齐策四》),可见在薛地,孟尝君的宗族组织很有影响。齐将田单在燕破齐而守即墨的时候,慷慨激昂 2 37第四章 社会性质的演变

地动员士卒,谓“可(何)往矣!宗庙亡矣!云曰尚矣!归于何党矣!”(《战国策·齐策六》)以“宗庙亡”来激励动员士卒奋勇复国,可见许多士卒是宗族组织的成员。《大戴礼记》载鲁哀公向孔子请教礼的问题,孔子主张“备其鼎俎,设其豕腊,脩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有礼仪。在儒家看来,宗庙和宗族对于巩固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宗法封建制演变为地主封建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宗族组织虽然其内容和作用都有了不少的改变,但是其组织形式却保存了下来,并且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延续。因此,我们说由周代的宗法封建制向秦汉时代的地主封建制演变,并不是脱胎换骨式的完全的革故鼎新,而只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海外明夷录

    海外明夷录

    明初大航海时代,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率空前绝世的水师舰队,云帆高举,七下西洋,臣服数十国,辉煌记忆让人热血沸腾;其同袍、朋友分踪五大陆、七大洲,历险奇趣寻宝探秘……
  •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本书在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披露人类史前著名古迹遗址的详细考古历程及结果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对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的种种推测。毕竟,面对这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原始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而我们的困惑又实在太多太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似乎愈来愈感到诸多的未解之谜难以解开,这些古文明的残片有的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有的却是人类社会自己留给后代的,有的所蕴涵的内容已经超出人类现在的解答能力。那么,这些历史残留的遗物,究竟隐含着怎样的谜底?是否有一把我们尚未发现的可以打开它的钥匙?我们的想象是否太苍白?
热门推荐
  • 高仿神婆

    高仿神婆

    谁说现在帅哥不好找,找到了也是别家的?她颜妃就顺手捡了两个绝色帅哥窝在家里,随时待命,等着被自己吃干抹净。谁说女人胸大无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她颜妃就是凭着这大胸、小脑,逢凶化吉,坑、蒙、拐、骗信手拈来。
  • 大宋一品驸马

    大宋一品驸马

    宋开国十年,南北尚有四国未平,燕云十六州犹在敌手。柳味穿越成一落魄郡主的驸马,势要在大宋搅动风云。
  • 倾绝天下:千面毒王逆天妃

    倾绝天下:千面毒王逆天妃

    她,魂穿到妖孽丛生的古代。他,面皮撕下一层又一层,亦真亦幻。到底哪个是真实的他,与之匹敌的她毒术天下,看小狐狸般的毒妃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她如何斗妖夫,以正妻威。待到她与他携手天下,应验三生三世的预言,看她如何抗天命,与他倾绝天下。
  • 天价萌宝,爹地是谁

    天价萌宝,爹地是谁

    腹黑女遇上腹黑男,再加一个御姐女儿。当两大腹黑对决,御姐女儿在一旁摇旗呐喊,输赢已不再那么重要,一家人和和美美才是真。片段一小御姐:“妈咪,我帮你找到工作了。”可怜妈:“宝贝,妈咪不需要工作。”小御姐:“妈咪,人生要有追求。”可怜妈望天,检讨自己的人生没有追求吗?嗯,好像是,好吧,女儿是对的。片段三“妈咪,我以为你明天没事,就帮你答应你老板,明天的游艇会你陪他出席。”小御姐一副我犯了错的忏悔样,低着头不敢看她家妈咪。“宝贝,没事儿,老板就是把我丢去喂鲨鱼,妈也去。”可怜妈说得一脸豪情壮志。小御姐望天,我知道你早就想去跟鲨鱼玩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洪荒吞天鼠

    洪荒吞天鼠

    当一只吞天鼠觉醒时,这个洪荒将天崩地裂。当三千大道结合,鸿蒙又将如何异变?吞噬血脉,吞噬法则大道,成就万古不朽的逍遥至道!某日圣人大战,黄小妖道:“鸿钧,让他们打吧,洪荒破了,不是还有我的宇宙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伪装的哲学

    伪装的哲学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现代商务、人事案例,通过活泼诙谐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人与人交往间的微妙和处理技巧。其中蕴含许多伪装的哲理,发人深思。
  • 嚣张医妃:暴烈王爷独家爱

    嚣张医妃:暴烈王爷独家爱

    “王爷,好久不见。”兵临城下,他攻入她的宫门,黑眸阴鸷:“想要活,取悦我。”她本是医手遮天的淡定公主,为救族人,抛下尊严,他是名震天下的战神之王,为了她颠覆了整个天下,一将功成,他陪她笑看江山:“若不站在这高位,又怎么能护你一世安好?”残暴不仁的背后终是宁负天下不负她的深情。群号:68682853鸭爷官方微信公众平台:cxyyy1987,关于新书的消息发布,以及小说活动福利,都将在此公众平台号通知,千万别错过哦!
  • 妃常为贼:扑倒压寨相公

    妃常为贼:扑倒压寨相公

    某女:“我有孩子了。”某配角:“小狸这么可爱,我愿意当她的爹。”某女:“我不想做什么皇后,后宫心计烦死了。”某配角:“没事,后宫只你一人。”某男:“滚开,小狸是我的,她也是我的。”某女:“这样啊?我要怎么选择?不如你们都说个条件吧!”某配角:“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小狸会继承皇位。”某男:“我答应做你的压寨相公。”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