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700000010

第10章 说史料(3)

(丙)史部以外之群籍:以旧史作史读,则现存数万卷之史部书,皆可谓为非史;以旧史作史料读,则岂惟此数万卷者皆史料,举凡以文字形诸记录者,盖无一而不可于此中得史料也。试举其例:

群经之中如《尚书》,如《左传》,全部分殆皆史料,《诗经》中之含有史诗性质者亦皆属纯粹的史料,前既言之矣。馀如《易经》之卦辞爻辞,即殷周之际绝好史料;如《诗经》之全部分,如《仪礼》,即周代春秋以前之绝好史料。因彼时史迹太缺乏,片纸只字,皆为环宝,抽象的消极的史料,总可以向彼中求得若干也。以此递推,则《论语》、《孟子》,可认为孔孟时代之史料;《周礼》中一部分,可认为战国史料;二戴《礼记》,可认为周末汉初史料。至如小学类之《尔雅》、《说文》等书,因其名物训诂,以推察古社会之情状,其史料乃益无尽藏也。在此等书中搜觅史料之方法,当于次章杂举其例。至原书中关于前代事迹之记载,当然为史料的性质,不必更论列也。

子部之书,其属于哲学部分——如儒、道、墨诸家书,为哲学史或思想史之主要史料;其属于科学部分——如医术天算等类书,为各该科学史之主要史料;此众所共知矣。书中有述及前代史迹者,当然以充史料,又众所共知矣。然除此以外,抽象的史料可以搜集者盖甚多。大率其书愈古,其料愈可宝也。若夫唐宋以后笔记类之书,汗牛充栋,其间一无价值之书固甚多;然绝可宝之史料,往往出其间,在治史者能以炯眼拔识之而已。

集部之书,其专记史迹之文,当然为重要史料之一部,不待言矣。“纯文学的”之文——如诗辞歌赋等,除供文学史之主要史料外,似与其他方面,无甚关系。其实亦不然。例如屈原《天问》,即治古代史者极要之史料;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即研究汉代掌故极要之史料。至如杜甫自居易诸诗,专记述其所身历之事变,描写其所目睹之社会情状者,其为价值最高之史料,又无待言。章学诚云:“文集者,一人之史也。”(《韩柳年谱书后》)可谓知言。

非惟诗古文辞为然也,即小说亦然。《山海经》今四库以入小说,其书虽多荒诞不可究诘;然所纪多为半神话半历史的性质,确有若干极贵重之史料出乎群经诸子以外者,不可诬也。中古及近代之小说,在作者本明告人以所纪之非事实;然善为史者,偏能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例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固非事实也。然元明间犯罪之人得一度牒即可以借佛门作逋逃薮,此却为一事实。《儒林外史》中“胡屠户奉承新举人女婿”,固非事实也。然明清间乡曲之人一登科第,便成为社会上特别阶级,此却为一事实。此类事实,往往在他书中不能得,而于小说中得之。须知作小说者无论骋其冥想至何程度,而一涉笔叙事,总不能脱离其所处之环境,不知不觉,遂将当时社会背景写出一部分以供后世史家之取材。小说且然,他更何论,善治史者能以此种眼光搜捕史料,则古今之书,无所逃匿也。

又岂惟书籍而已,在寻常百姓家故纸堆中往往可以得极珍贵之史料。试举其例:一商店或一家宅之积年流水帐簿,以常识论之,宁非天下最无用之物?然以历史家眼光观之,倘将同仁堂、王麻子、都一处等数家自开店迄今之帐簿,及城间乡间贫富旧家之帐簿各数种,用科学方法一为研究整理,则其为瓖宝,宁复可量?盖百年来物价变迁,可从此以得确实资料;而社会生活状况之大概情形,亦历历若睹也。又如各家之族谱家谱,又宁非天下最无用之物?然苟得其详赡者百数十种,为比较的研究,则最少当能于人口出生死亡率及其平均寿数,得一稍近真之统计。舍此而外,欲求此类资料,胡可得也?由此言之,史料之为物,真所谓“牛溲马勃,具用无遗”,在学者之善用而已。

(丁)类书及古逸书辑本 古书累代散亡,百不存一,观牛弘“五厄”之论,可为浩叹。(牛弘论书有五厄,见《隋书·本传》。其历代书籍散亡之状况,《文献通考·经籍考序》所记最详。)他项书勿论,即如《隋书·经籍志》中之史部书,倘其中有十之六七能与《华阳国志》、《水经注》、《高僧传》等同其运命,原本流传以迄今日者,吾侪宁不大乐?然终已不可得。其稍弥此缺憾者,惟恃类书。类书者,将当时所有之书分类钞撮而成,其本身原无甚价值;但阅世以后,彼时代之书多佚,而其一部分附类书以幸存,类书乃可贵矣。古籍中近于类书体者,为《吕氏春秋》,而三代遗文,赖以传者已不少。现存类书,自唐之《艺文类聚》,宋之《太平御览》,明之《永乐大典》,以迄清之《图书集成》等,皆卷帙浩瀚,收容丰富,大抵其书愈古,则其在学问上之价值愈高,其价值非以体例之良窳而定,实以所收录古书存佚之多寡而定也。(纂辑类书之业,亦文化一种表征。欧洲体裁略备之《百科全书》,(Encyclopedia),盖起自十五世纪以后。我国则自《梁武帝》时,(五○二——四五九)盛弘斯业。今见于《隋书?经籍志》者,有《皇览》六百八十卷,《类苑》一百二十卷,《华林遍略》六百二十卷。《寿光书苑》二百卷,《圣寿堂御览》三百六十卷,《长洲玉镜》二百三十八卷,《书钞》一百七十四卷,其余数十卷者尚多,惜皆已佚。今《四库》中现存古类书之重要者如下。《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唐虞世门撰,此书盖成于隋代(约六○一——六一○)。《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等奉敕撰,贞观间(六二七——六四九)。《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奉敕撰。《太平御览》一千卷,宋李防等奉敕撰,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册府元龟》一千卷,宋王钦若等奉敕撰,景德二年(一○○五)。《玉海》二百卷,宋王应麟撰。《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明解缙等奉敕编,永乐间(一四○三——一四二四)。其清代所编诸书不复录。各书惟《永乐大典》未刻,其写本旧藏清宫。义和拳之乱,为联军所分掠。今欧洲日本诸图书馆中。每馆或有一二册至十数册不等。)类书既分类,于学者之检查滋便,故向此中求史料,所得往往独多也。

自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逸书多种,尔后辑佚之风大盛。如《世本》、《竹书纪年》及魏晋间人所著史,吾辈犹得稍窥其面目者,食先辈搜辑之赐也。

(戊)古逸书及古文件之再现: 欧洲近代学者之研究埃及史,巴比伦史,皆恃发掘所得之古文籍。盖前此臆测之词,忽别获新证而改其面目者,比比然矣。中国自晋以后,此等再发现之古书,见于史传者凡三事:其一在西晋时,其二在南齐时,其三在北宋时,皆记录于竹木简上之文字也。(西晋时《汲冢竹书》,其来历,已略见本篇第二章注七。今更补述其要点:书藏汲郡之魏安里王冢。晋太康二年,郡人不准盗发得之,凡数十车。皆竹简素丝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昕札。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所写出诸书如下:(一)《纪年》十三篇,(二)《易经》一篇,(三)《易经阴阳卦》二篇,(四)《卦下易经》一篇,(五)《公孙段》二篇,(六)《国语》三篇,(七)《名》三篇,(八)《师春》一篇,(九)《琐语》十一篇,(十)《梁丘藏》一篇,(十一)《檄书》二篇,(十二)《生封》一篇,(十三)《穆天子传》五篇,(十四)《大历》二篇,(十五)《杂书》十九篇,内有《周食田法》、《周穆王盛姬死事》等:凡七十五篇。此《晋书·束晳传、荀勖传》所记大概也。萧齐时(479—501)襄阳有盗发古冢者,相传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屐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纶,盗以把火自照。后人有得十馀简,以示王僧虔。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也。事见《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宋政和间(1111—1119)发地得竹木简一瓮,多汉时物,散乱不可考;独永初二年讨羌符文字尚完,皆章草书。吴思道曾亲见之于梁师成所。其后沦于金以亡。事见黄伯思《东观馀论》卷上,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此可谓历史上竹简书之三大发见,惜其结果不传至今耳。)原物皆非久旋佚,齐宋所得,并文字目录皆无传。其在学界发生反响者,惟东晋所得,即前所述《汲冢竹书》是也。汲冢书凡数十车,其整理写定者犹七十五卷,当时盖为学界一大问题,学者之从事研究者,有束晳,王接,卫恒,王庭坚,荀勖,和峤,续咸,挚虞,谢衡,潘滔,杜预等,其讨论概略,尚见史籍中。(晋汲冢书发见后,学界陡生波澜。荀勖和峤首奉敕撰次;卫恒加以考正;束皙随疑分释;皆有义证。王庭坚著书难皙,亦有证据。潘滔劝王接别著论解二子之纷,挚虞谢衡见之,咸以为允。事见《晋书王接传》。)其原书完整传至今者,惟一《穆天子传》耳;其最著名之《竹书纪年》,则已为赝本所夺。尤有《名》及《周食田法》等书,想为极佳之史料,今不可见矣。而《纪年》中载伯益伊尹季历等事,乃与儒家传说极相反,昔人所引为诟病者,吾侪今乃藉睹历史之真相也。(《竹书纪年》最骇人听闻者,如夏启杀伯益,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等,又言夏之年祚较殷为长,此皆与儒家旧说不相容。文见《束晳传》,今伪本削去矣。)《穆传》所述,多与《山海经》相应,为现代持华种西来说者所假借。此次发见之影响,不为不钜矣。

最近则有从甘肃新疆发见之简书数百片,其年代则自西汉迄六朝,约七百年间物也。虽皆零缣断简,然一经科学的考证,其裨于史料者乃无量。例如简缣纸三物代兴之次第,隶草楷字体迁移之趋势,乃至汉晋间烽堠地段,屯戍状况,皆可见焉。吾侪因此,转对于晋齐宋之三度虚此发见,不能无遗憾也。(清光绪三十四年英人斯坦因(A.Stein)在敦煌附近,罗布淖尔附近,于阗附近,各得古简牍多种,最古者有汉宣帝元康,神爵,五凤诸年号。大约两汉物居半,馀半则晋以后物也。法人沙畹(Chavannes)著有考释,吾国则罗振玉王国维合著《流沙坠简》考释,辨证极详核。)

最近古籍之再现,其大宗者则为甘肃之敦煌石室。中以唐人写佛经为最多,最古者乃上逮符秦。(四世纪中叶)其上乘之品,今什九在巴黎矣;而我教育部图书馆拾其馀沥,犹得七千馀轴;私人所分彝亦千数,此实世界典籍空前之大发见也。其间古经史写本足供校勘者,与夫佛经在今大藏外者皆甚多,不可枚举。其他久佚之著作,亦往往而有。以吾所知,如慧超《往五天竺传》,唐末已亡,忽于此间得其残卷,与法显玄奘之名著鼎足而三,宁非快事?惜其他诸书性质,以传钞旧籍为主,裨助新知稍希;然吾确信苟有人能为统括的整理研究,其陆续供给史界之新资料必不乏也。(清光绪末,法人白希和游甘肃之敦煌,见土人有燕故纸而调其灰于水,谓为神符,能疗病者;视之,则唐人所写佛经也。迹之,知得自一石室。即之,则室中乃琳琅无尽藏。考之,知为西夏藏书之府也。白氏择其精者辇以归,其中有摩尼教经典,全世界所无也。古画亦有数轴。白氏尝为余言,吾载十大车而止,过此亦不欲再伤廉矣。其辇去者,今一大部分在巴黎国立图书馆也。白氏归北京,事颇闻于士大夫。良久,学部乃遣人往收其馀沥。所得犹将万轴。辇至京,而达官名士,巧取豪夺,其尤精善者多入私家,今存教育部图书馆者约七千轴,又各人选择之馀也。然当时学部所收尚未尽,非久有日本人续往访,所得亦千计。其属于儒书一部分,罗振玉影印者已不少。然此中什九皆佛经,现已发现多种为今佛藏中所无者。且经典外之杂件,亦非无之;以吾所见,已有地券信札等数纸,其年代最古者为符秦时。(忘其年)以千余年前之古图书馆,一旦发现,不可谓非世界文化一大庆也。惜原物今已散在各国,并一总目录而不能编集也。鼎,其目的盖欲将法律条文镂金以传不朽;然三代彝器出土不乏,而此类之鸿宝阙如,实我学界一大不幸也。)金石之学,逮晚清而极盛。其发达先石刻,次金文,最后则为异军突起之骨甲文。今顺次以论其对于史料上之价值。

同类推荐
  •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帝王、权臣、英雄、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帝国的兴亡史。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
  • 大唐御医

    大唐御医

    一个外科医生(男)搭着一个内科医生(女)一起穿越了!这样的一对黄金组合来到了贞观九年的大唐,他们的穿越,能改变大唐的什么?如果长孙皇后不死,太子承乾还会造反吗?李治还能做皇帝吗?武则天还能站上历史舞台吗?
  • 极品女婿

    极品女婿

    穿越到女人床上?还能更狗血点不?离谱的成了白家的上门女婿,岳康意外的发现他的小娘子被毁了容,郁闷的是有个带刺的小姨子性情刁钻蛮横,幸好貌若天仙的大姨子相对比较矜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位学士要跟我岳某比试?好吧!那我先给你背诵一遍唐诗三百首,至于宋词那是我跟你师傅过招时才用的法宝。粉墨登场且看岳康如何在这个世界大展宏图。
  •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代表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他们的作战经历,以及走向失败的过程。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热门推荐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咋有那么难?看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作者——林格如何解析学习本质,解放天下父母。本书是全国教育名家巡回报告会唯一指定用书,它最终价值是让教师和父母从单纯的“管教”里跳出来,一切为了获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 盗爱

    盗爱

    新文《禁恋之夜》(轻松路线+轻类女尊+轻度恶搞+暧昧多多+美男多多)不喜勿入!师父说,美的东西光欣赏不够,还得摸上一摸,摸得不过瘾就据为己有,据为己有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偷。下山的当晚,她就偷了个美美的人。可恨,偷人不成反为奴。只不过摸了他的身子,居然要处罚她。大胆色奴!来人,将这色奴——洗净打包到我房里!啥?这叫什么,有其主必有其仆!。。。。。。。。。。。。。。。。。。。。。。。。。。。。。。。。。。。。她不过一色奴,伺候主子是本分,可居然让她行军打仗,乌呼哀哉,小命休已!这不,运送粮草,粮草没运到,倒把自己往敌人窝里送。色性不改,居然趁夜吃敌国大将的豆腐,人家虎眼一瞪,捋起衣袖就要打,可怎么打到床上去了?。。。。。。。。。。。。。。。。。。。。。。。。。。。。。。。。。。。。。。。。。。。。。。。心血来潮,想逛逛那烟花之地当一回爷们,结果爷们没当成差点成了刀下鬼。妖媚小倌勾魂一笑:你这没良心的,人家救了你你居然敢不娶!娶男人?养不起啊,不是不想娶!这不,只好卖身还情债了!可是,还没开始卖呢,这大爷怎么就跑了?。。。。。。。。。。。。。。。。。。。。。。。。。。。神秘师父,暧昧几分?邪魅亲王,情深几何?痴情王爷,柔情多少?狂霸君主,真心几许?温文雅士,关爱为何?冷情杀手,守护为谁?妖娆小倌,情怯缘何?狻猊将军,怅惘因何?娇俏红颜,花落谁家?皇权争夺,江湖争霸,天下征战,纷乱四起间,且看小小色奴如何抱得美男归?!。。。。。。。。。。。。。。。。。。。伤情文:<玲珑殇>已完结<魅众生>已完结<绝世倾城>新文(绝对诡秘的命运之旅,和唯美诡异的爱情)轻松文:NP<绝色相公丑男妾>已完结<盗爱>新文(轻类女尊+轻度恶搞+YY小色+美男多多)《腐败女皇》新文(荒淫无度的腐败女皇VS高深莫测的瞎子男后VS神秘邪魅的国师VS可爱无敌的弃妃)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成功元素

    成功元素

    你希望生活得舒畅吗?你希望得到异性的爱慕吗?你希望享受亲密的天伦之乐吗?书中给予你去实现理想的力量,将成功元素汇入你的脑细胞。
  • 要嫁就嫁灰太狼

    要嫁就嫁灰太狼

    还没来得及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她跟着赶时尚也穿了一回。可穿就穿呗为什么要穿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庄。荒无人烟就荒无人烟吧,好不容易嫁了一个又帅又多金的老公,可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嫁的不是“人”而是一头狼,这下老天爷跟她的玩笑开大了、、、、、。-推荐好友的文文:叶冰的--------------《穿越成下堂妇》佳羽的---------------《花样囚妻》:小手的-----《乖乖穿越扑倒皇族俊男》:陌初的-----------------《蔷薇开似血》:俏儿的---------------《就是爱你之痴恋》:小小鱼籽的-------------------------《蛟妻》:
  • 帝火丹王

    帝火丹王

    与火神祝融火种融合,掌控世间火焰。丹师厉害靠的是什么,掌控火焰炼丹,谁掌控火焰能有咱强。帝都争雄,扶持父亲崛起,让天下没有任何纨绔敢在我面前嚣张、放肆,因为我是掌控帝火的一代丹王。
  •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没有放弃努力,崇拜英雄,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家小调

    农家小调

    外出从夫,家内从己,一切从简。换得了煤气,扛得起大米,打得掉老鼠,灭得了蟑螂。这是八零后女青年木小菲的三从四德。她本想凭借这套独特的理念,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为自己谋得一安宁之所,做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只是,一朝穿越,返古入农家,三从四德已变样,主妇变媳妇儿。
  • 嫡女傲,国师驾到

    嫡女傲,国师驾到

    推荐小歌新文《总裁有毒,宝贝儿乖乖哒》链接:http://m.pgsk.com/a/1125443/精彩总裁超级宠文……当诡谲惊骇的夺位之战仍如火如荼,饿蜉遍地的炼狱征厂已尸横遍野,是谁的心思深如鸿渊,是谁的手段凌厉狠辣。原来,我从来就没有懂过你,就像我从来以为你只是远离世俗的谪仙国师,却想不到有一日,你的双手会沾满鲜血。————戚玉白……他是怀瑾王朝最年轻的掌舵国师,风倾绝色,清冷俊逸。她是重生穿越到异世的将门嫡女,敢爱敢恨,率真欢脱。他娶她,因为皇帝谕旨,也为了能够纳她的姐姐为妾;她嫁他,因为心底执念,也为了能够一生一代一双人。……红烛新宿,她独守空房一夜至天亮,从国师正妻沦落至下堂夫人。猎场围困,她念夫心切一人杀进重围,却见他与姐姐相视情笃互诉衷肠。可是,想看她忧病不振郁郁寡欢的人,真是抱歉让你们失望了。戚玉白要么轰轰烈烈,要么相忘江湖。这场赌局尚未结束,谁又知结果几何?……可谁说剽悍的女子没有春天?青梅竹马的皇子对她忠心不二,异邦邻国的王爷对她倾心不舍,就连捡来的雪狼也为她化为人形。望着眼前一朵一朵娇艳的桃花,她仰天大笑,却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死的国师竟然辣手摧花!【片段】敌国来袭,朝中无将,皇帝以他为胁,要她挂帅出征。他批文曰,此去,大吉。帝喜,择日出征。怀瑾15年,12月大寒,她与大军被困10日,弹尽粮绝。方知,当初批文,实为大凶。原来,他想她死?好!很好!只是,殷折颜,你记着,我必得胜归来!到时,饮你血,食你肉,拆骨挖心咀嚼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