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15

第15章 浙中阳明学者的个性特征(3)

夫子之学,超然独悟,以知止为圣学之要诀,以精思为致知之工夫,以格物为致知之功效。志必于道,据必以德,依必以仁,游必以艺。体用有内外,知行有先后,有动有静,有始有终。存之于心,则常定、常静、常安,主宰在我而虚灵之体不昧;应之于世,则能虑、能精、能一,巨细曲当而不失时措之中。端绪简易,旨归明白,有以继绝学于千载之下,而上接孔孟之真传。至于晚年,从容纯粹,不激不勉,一行一言,莫非妙道、精义之发越,视近世专事高远玄妙之谈而不可措诸日用行事之实者,何如也耶?[81]根据王畿的分析,朱子哲学思想着重“分而为二”的分解性思考,阳明哲学思想强调“合而为一”的统合性思考。[82]这一差异性,鲜明地体现在朱子与阳明的体用观、知行观、动静观等思想观念中。

黄绾的思考方式,近于朱子的“分而为二”的分解性思考。换言之,与王学内部的一些枝节性分歧相比,黄绾与阳明之间的分歧带有一些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由这种分歧而导致王学内部裂痕的扩大,乃至出现根本立场的滑转,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明道编》即为黄绾批判阳明学的代表性著作。[83]由于此书鲜明的非王立场,以至浙西的湛门学者钱薇都对此甚为不满。据钱氏《复许杞山司谏》载:

昨蒙以《明道编》见示,且究厥玄奥。某鄙人也,乌足以辱高明。然手斯编而玩之,其大概有可得言者。渠(指黄绾)盖初从谢方石(谢铎),已有先入;后闻阳明之旨,似嫌同声,故别一门户,持执中艮止之说。夫方石尊朱元晦,而阳明之见天然高迈,稍与元晦左。如全用方石,似落元晦套;尽从阳明,则与方石舛;于是立说以排诸家。夫虞廷授受不过一言,曰执中耳,岂其未尽而益之艮止耶?……圣人论止,曰止于至善,曰敬止,未尝空言止也。空言止,惧昧所从者,或止于非也。……夫阳明未易非也,阳明而上程淳公、周元公未易非也。

若以无极、无欲、无情为落禅套,并孔子无意无我非之,又上及于无思无为,皆弹击之,则执中艮止落于有矣。非谓执中艮止为有,而斥无则滞于有也。阳明格致之说,虽若左于朱,要之未易非也。……某受教于甘泉,甘泉与阳明初亦不相入,后稍融通。但某味阳明之说,觉有所会,故云未可非也。[84]由此可见,即使像“受教于甘泉”的钱薇等浙西学者,对阳明学说也是相当赞赏的,所以他们大都出入王湛之门,游离王湛之间,折中王湛之学,较之浙南的黄绾等人,在立场上要更近于阳明,所以对阳明学说的保护意识也要略胜于黄绾。这恐怕与浙南地区特殊的文化学术环境有一定关联。浙南一方面靠近朱子学的发源地福建,与闽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悠久的实学传统,是宋代事功学的发源地,在学术传统上一直有自己的学脉可寻,与狭义的浙东学术略显不同,与广义的浙西学术更是相差甚远。故此,对于阳明学说,浙南学者的立场与态度,不要说与浙东学者不同,即使与浙西学者也有异。这就是为什么笔者主张把黄绾、项乔等浙南学者定位为阳明学的批判派,而把钱薇、许孚远、唐枢等浙西学者定位为阳明学的修正派或王湛折中派的主要理由。

尽管从现存文献看,黄绾还没有发展到公开批判阳明的程度,包括被钱薇视为“非阳明”的《明道编》,但针对阳明的批判性论述则有不少。王畿曾在与他人的书信中写道:

此行受久庵公真切之教,向来凡情习气顿觉消灭,可谓不虚行矣!同志中多言此公未尽精蕴,区区向来亦有此疑,细细体究,殊觉未然。且道先辈长者肯以此学自任终身者,有几?

肯以此学谆谆诲人、惟恐不能及者,有几?吾辈但当领其恳切之心,间或议论见解有未同处,且当存之,不必深辨。但云老师处,似未尽惬,又以濂溪、明道未免为上乘禅宗隐于心,诚有不安,然亦当姑置之。惟日逐修身改过,尽去凡习,以还真纯,是为报答此公耳。[85]从这封信可以明显看出三点:首先,尽管受到黄绾非常激烈的批评,可王畿仍表示要虚心接受,这对善辩的王畿来说[86],实属难得,说明黄绾在王门中还是相当有威信的。其次,从“但云老师处,似未尽惬,又以濂溪、明道未免为上乘禅宗隐于心,诚有不安,然亦当姑置之”一语看,黄绾在王畿面前对阳明有所批评,且判宋儒为禅宗,王畿心甚非之,但二人未发生辩论,显示了王畿对黄绾的尊重。

其三,当时阳明后学中,对黄绾是否为阳明正统存有疑问,即所谓“同志中多言此公未尽精蕴”,而这种怀疑的起因,盖在黄绾自身。[87]对此,涉足王门不深且有另起炉灶苗头(与黄绾颇为相似)的罗洪先似有不同看法,他曾怀着替黄绾抱不平的心情评论道:“所念先生(指黄绾)抱世不常有之资,操物无以尚之志,而又当舍我其谁之任,乃使用不深究,徒令人悲,此其关系岂小小哉?……居乡而乡善其俗,在家而家安其教,修身而身见于世;进则赞天地化,退则与木石居,可屈可伸,可荣可辱,可小可大,而不可杂以非道。”[88]据笔者分析,黄绾对阳明由推崇到疑虑的转向,可能与议礼派的杨一清、桂萼、霍韬等人对阳明学说的警惕和怀疑有一定关系。

桂萼是黄绾的挚友,两人是“大礼议”中的同志,阳明逝世后,黄绾尝上疏说:“臣昔为都事,今少保桂萼时为举人,取其大节,与之交友,及臣为南京都察院经历,见大礼不明,相与论列,相知二十余年,始终无间。”[89]议礼派大都对阳明事功推赏备至,但对阳明思想则皆有批评。[90]黄绾起初并不同意这些批评,认为“守仁之学,弗诡于圣,弗畔于道,乃圣门之正传也”[91],但后来随着阳明后学弊端的逐渐显露,也加入到批评阳明的队伍中来。可以说,黄绾的阳明学批判论,既有其自觉的成分,又与当时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政治上谨小慎微的黄绾,学问上“随风倒”也是不足为怪的。

而黄绾对王门诸子的最大忧虑即在于“吾党于学,未免落空”[92]上,对此,他曾批判说:

历验空无之说,为害诚不可胜言……传流至今,其说又炽。

若仆往年所力所说,俱不免此……今见朋友要皆以此为据,但文以圣人之言,其源流所自,只本六祖《坛经》“本来无一物” 一句为宗。谓心体本无意无思,一有意有思则为私,故以不起意、无声臭为真体。又说物字为私物,格字为克己工夫,必欲格起其物,方为能化而不滞于物,然后良知自明,物来顺应。

殊不知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有物有则者,恶可使克之而无?其当思者,恶可使之弗思也?既无物则,良知何在? 既不用思,致知何措? 故并良知、致知皆不是,又何体用一源、知行合一、物来顺应之有?[93]如果说黄绾早期是对支离之弊抱有警惕的话,那么此时他便把关注点完全转向了空无之弊,且主要针对的也是同门中的王畿等人。同时,他又作了自我反省:“仆念初志,只欲高绝自居,一切不染,殊不知人之有身,焉能即离日用事物遂尔清虚?”[94]作为王门元老,有这种勇气解剖自己,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从“不离日用事物”的立场出发,黄绾又对陈白沙的主静之学表示了不满,而赞赏王阳明的“笃志”理念,并为主张“日用常行”之道的陆象山学说鸣不平。他说:

若徒知静坐、主敬,观玩光景,而不先之以立志,不免动静交违,灭东而生西也。夫才说静便有不静者在,才说敬便有不敬者在,才说和乐便有不和乐者在。如此用工,虽至没世无所税驾,乃知“笃志”一语,真万世为学之要诀也。近世如白沙诸公之学,恐皆非圣门宗旨。宋儒自濂溪、明道之外,惟象山之言明白痛快,直抉根源,世反目之为禅而不信,真可恨也。[95]从黄绾对象山、白沙、阳明以及王畿等人的态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黄绾评价他们的基本标准,是看其“笃实”还是“落空”。正因为强调“静坐”有“落空”的可能,所以他对挚友湛甘泉也提出过批评:

往年见甘泉颇疑先生(指阳明)拔病根之说,凡遇朋友责过及闻人非议,辄恐乱志,只以静默为事。殊不知无欲方是真静,若欲无欲,苟非勇猛锻炼,直前担当,何能便得私欲净尽,天理纯全?此处若不极论,恐终为病。绾近寄一书,略论静坐无益,亦不敢便尽言及此。[96]所谓“拔病根之说”,即“拔本塞源之论”,语出阳明的《答顾东桥书》。此论强调“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97];是故钱德洪称其“写出千古同体万物之旨,与末世俗习相沿之弊。百世以俟,读之当为一快”[98]。阳明晚年的“事上磨炼”思想在此论中也有所体现。

甘泉对此论有所质疑,主张“只以静默为事”,而黄绾则站在阳明一边,强调“静坐无益”,认为在此问题上“若不极论,恐终为病”。

黄绾这种与阳明、甘泉均保持一定距离的思想立场,应该说与明代的另一位大思想家王廷相有较大关系。黄绾与王廷相两人的密切程度,仅次于他与阳明、甘泉之间的关系。《石龙集》中有九首诗、五篇书序是写给王廷相的,明显超过写给阳明、甘泉的诗文。

王廷相与王阳明虽未同朝同时同地为官,但两人一南一北,在学术界具有同等之影响力。尽管王廷相曾谦虚地说过:“时讲理学者,北讲公(指许廷纶),南称王阳明。”[99]然其实,可与阳明成南北鼎足之势的非王廷相莫属。黄绾对王廷相的人品、思想及著述都相当推崇。他曾特地把王廷相所著的《纪言》、《治河私议》赠与罗峰,认为“此议专为国家经久之计”[100]。而在王廷相眼里,黄绾不仅是“有道之士”[101],同时也是自己的同志和益友。黄绾后来的思想转变,就有王廷相的因素存在,时间则大约在阳明去世后五年的嘉靖十二年。当时黄绾在南京任职,常与门徒讲学于石龙书院。王廷相为其作《石龙书院学辨》,黄绾则将它“揭之院壁,以为蒙引,使后生脱其禅定支离之习”。同时,王廷相还写过《送少宗伯黄先生考绩序》、《石龙集序》等,给予黄绾的学术成就以充分肯定。在《石龙书院学辨》中,王廷相明确主张与阳明的“知行合一”之旨不同的“知行兼举”说,这对黄绾所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王廷相的思想,在黄绾晚年的著作《明道编》中有较多反映。因此,笔者认为,黄绾对阳明学的批评,有湛甘泉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王廷相的影响。张克伟在《试论黄绾对王学的评骘与乖离》一文得出的“黄绾晚年逐渐乖离王学,王廷相可以说是关键性人物之一”的结论,是能够成立的。

二、季本

季本(1485—1563),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人。少师王思舆,正德四年师从阳明。登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福建建宁推官。正德十四年朱宸濠反,季本守分水关,遏其入闽之路。嘉靖二年升监察御史,以言事谪广东揭阳主簿,后转苏州同知,升南京礼部郎中,时与邹守益相聚讲学。守益被黜,连及季本,谪判辰州,寻同知吉安,升长沙知府,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罢归。家居二十余年,载书寓居禅寺,穷年治经,勤于考索。著有《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诗说解颐》四十卷、《读礼疑图》六卷[102]、《庙制考议》(无卷数)、《春秋私考》三十六卷、《乐律纂要》一卷、《孔孟事迹图谱》四卷、《说理会编》十五卷[103]、《四书私存》三十七卷,以及《圣迹图考》、《大学证文》、《律吕别书》、《蓍法别传》等十余种。其门生徐渭言其“为言数百余万”[104],“为卷百有二十”[105],“共梓书九部行于世”[106], “又《文集》二十卷[107]藏于家”[108];邵廷采谓其“著书数百万言,精考索,务实践”[109],都反映了季本晚年重视儒家经典诠释的为学特点。在阳明学派中,可能只有黄绾可与之比肩。遗憾的是,由于黄绾的经典诠释学著述都已失传,只留下几篇读书札记(如《读易》九首、《读诗》十九首、《读春秋》二首等[110]),故而很难拿来与季本的经典诠释学进行比较。

季本在浙中王门中的地位非常特殊。他虽“及门最久,号称高弟”,但却未像阳明的其他高足那样成为“教授师”(详见第6章(第一节)。徐渭《师长沙公行状》称“其所最礼敬而切订者,于乡则有龙溪王先生,于四方则有双江、东廓、中离、念庵、柏泉、荆川、遵岩诸先生。或彼此日驰月赴而岁至,以故其于理道之微,经世之务,谬讹之辨,破旧更新,靡不穷极肯綮,而诸先生者亦自以得先生而大有所裨。其所居与其所至,士多以此师先生,而先生亦以此而教人。以故出先生之门者,多博洽执持奇俊之士”[111]。因其归乡后既不外出讲学,又不在家乡开门授徒,故而得意门生很少,徐渭算是凤毛麟角。又因其穷年治经,勤于考索,是故出其门者,亦“多博洽执持奇俊之士”。可以说,季本在阳明学派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在于讲学传道,而在于经典诠释。钱谦益称他为“姚江之别支也”[112],是颇有见地的。

然季本解释儒家经典,同样采用的是阳明、黄绾等人所驾轻就熟的以心学治经学的方法。其所著的“数百万言”, “大要以己意近发师说,远会圣心,节解贯穿,悉归于一而后已。其有不合者,辄握管终日以相角,非特经义理道已也,虽典章政令之出于古,为今人所不及见者,有乖于理,先生悉备扫除之,必出于己归于一而后已”[113]。譬如,《诗说解颐》四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本节所注页码均出自本书)谓此书“虽间伤穿凿,而语率有徵,尚非王学末流以狂禅解经者比也。存此一编,使知姚江立教之初,其高足弟子研求经传、考究训诂乃如此,亦何尝执‘《六经》注我’之说,不立语言文字哉” (128页); 《春秋私考》三十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又谓其“释经处谬戾不可胜举……诸如此类,皆无稽之谈……盖讲学家之恣横,至明代而极矣”(247页);《乐律纂要》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则谓此书“本承姚江之学派,其持论务欲扫涤旧文,独标心得。至于论礼论乐,亦皆自出新裁。一知半解,虽不无可取,而大致不根于古义。观其《自序》,亦言无所师承,以意考究而得之也” (331页)。黄宗羲亦尝以季本释理气、阴阳、乾坤之道为例,批评其“于理气非明睿所照,从考索而得者,言之终是鹘突”[114]。或许正因为季本解读经典时,是“以己意近发师说,远会圣心”,“无所师承”,“自出新裁”,不仅摆脱了宋儒的羁绊,甚至溢出了阳明的范围,与王学基本精神多有不合,所以才使他常常不为阳明及其亲信所信服,而逐渐被置于边缘化的地位。

其实,包括季本在内的明代“考证学家”及其著述,乃是宋学过渡到清学的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是清代朴学的“早期”形态。他们对清代考证学的兴起,既有负面的比照效应,又有正面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热门推荐
  • 紫金战道

    紫金战道

    同样是男人,为何我会如此辛苦!每天都要面对美女的骚扰,萝莉,御姐,美妇。同样是混混,为何我会如此烦闷!那些贵公子,富二代几近疯狂的要认我做老大。同样是平民,为何我会如此劳累!一天到晚要忙着数钱,看见人民币我都反胃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贪玩萌狐:赖上腹黑上仙

    贪玩萌狐:赖上腹黑上仙

    过了五百年米虫生活的沐云心,忽然看到一枚帅呆的炼妖师在收妖!她背着妖皇哥哥偷偷下了山,追着炼妖师不放,冲他摆摆蓬松的大尾巴,“喂,帅哥,你把我收了吧,我也是妖!”帅哥脸色一黑,“我不收你,你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于是,为了让帅哥收自己,她开始到处去闯祸,人家拜堂,她去挑花堂;有人打架,她就掺一脚……当帅哥身边多了个美女的时候,沐云心更兴奋了,虐小三是她的最爱……
  • 穿越之人妻难为

    穿越之人妻难为

    相公说:为人妻者得奉行三从四德,熟读女戒,擅女工。最重要的两点是会带孩子,还得带的出去。苏小鱼白白眼,不屑的说:“你丫直接说做人家娘子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就得了!”掀桌,谁说做娘子这么简单的?这还得斗得过小三,养得起崽子,留得住相公!!!
  • 碧瞳

    碧瞳

    她是被遗弃的小孩,受人嘲笑,任人欺凌。垂死边缘被他救回,从此有一个人成为他的牵挂。为了她被逐出师门,他无怨无悔,谁想噩梦将至人鬼永分。放弃一切只为留下一丝魂魄,人面兽心换来转世重生。终认出那个为她倾尽所有的他,但是他已是全身毒发……她不要他就这样离开,即使是一缕魂魄伴着自己也好。
  • 倾城魅妃之泪染殇城

    倾城魅妃之泪染殇城

    岚雪殇一朝穿越成为了洛黎国的虚名皇后,和冷情君皇夜舜羽交换离宫条件,巩固了后宫。心地善良,却为了身边的人,狠下心肠坏事做绝。成了万民口中的妖后。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句杀无赦。夜舜羽,无情无义君皇,为了地位,为了权势也为了国家,美人与江山如何抉择?冥也,一位猜不透的温柔男子,甘心为了岚雪殇付出所有,他说,若有来生,你做妻我做夫,一世相随。真假贵妃,铲除异己,叛乱之战,身世之谜,爱的选择,惊心动魄的演变。美女如云的后宫上演的是腥风血雨,荣华富贵的背后是血的代价。我,不再回顾曾经的天下,不在呢喃曾经的流连。你,如指尖滑过的风月般,在暮里到来,在晨里离去,我们再也相互看不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不爱也是一种爱

    不爱也是一种爱

    本书收录的百则经典美文,围绕着爱的主题,或婉转或浪漫,或温和或充满激情,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的语言凝炼、言简意赅;有的叙述详尽、丝丝入扣。
  • 云若相依

    云若相依

    她,苗多多。刚刚大学毕业,单纯活泼,善良可爱,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他,唐世奇,沉稳内敛,冷酷无情,或者说无心!堂堂大企业的总裁,集相貌、才华、财富与一身。身边女人不断,却不见他对任何人笑过。脾气是出名的暴躁,却深得女人喜爱。他,莫凌风,潇洒不羁,风流倜傥,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流连与花丛之中,却不从付出真的感情。但一旦认定,便无可更改,至此一生,心只追随一人!他,莫凌云,温柔儒雅,保持一贯的温良。痴情与女友,哪怕是五年不曾有对方一点儿消息!但遇到她时,却疑惑了,为什么心中会有那种悸动的感觉?被爱伤过的她,在历经四年之后,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只是,今非昔比。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儿,他也不再是游戏人间的浪荡公子哥儿。他的生活,她不屑;她的人生,也没有他参与的理由。云若相依,必找它的同类,她也一样!三个男人,三种不同的风格,却怀着同样的爱恋!只是,心中想的、爱的那个,到底是谁?谁,可相依?
  • [茜茜公主]贵女启示录

    [茜茜公主]贵女启示录

    民国贵女穿越成为西方贫穷公主女主:你知道怎么吃豆腐吗?男主:这样=3=(啾~)女主:你知道文明人和野兽的区别吗?男主:野兽不会这样=3=(啾~)女主:(╯‵□′)╯︵┻━┻魂淡啊,你这个臭流氓!一句话简介:文化差异这么大让人怎么谈恋爱!通知:本文周四入V,今明两天存稿,当天连更三章,喜欢的小天使请继续支持~(≧▽≦)/~本文晋江独发,晋江是此文唯一发文平台,禁止盗文,转载。感谢食肉菌做的封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