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07

第7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7)

本来,“百姓日用即道”与阳明的良知学说是有渊源关系的。阳明曾说:“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心斋亦云:“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显然两种说法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阳明是从良知本体论上立论,亦即良知存在“无间于圣愚”,“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之意,强调的是良知本体的遍在性、先天性之特征,也就是良知现成的理论表述。但是阳明并没有根据“圣愚无间”而得出“日用即道”的结论。原因在于阳明认为圣愚之间虽有着先天的同一性,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具有现实的同一性,就现实层面而言,圣愚之间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故阳明又强调指出:“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不同处也。”这一不同虽非本质之不同,但却是非常现实的,这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另一种表述方法而已。心斋说“圣人知,便不失”,也就是阳明的“惟圣人能致其良知”的意思;心斋说“百姓不知,便会失”,亦即阳明的“愚夫愚妇不能致”的意思。可见,“日用即道”其实是立足于心学的现成良知理论而发,只是心斋根据阳明的“愚夫愚妇不能致”的观点,并援用《易传》“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说,突出强调了一个观点:在本来意义上,百姓日用而知,但在现实状态下,百姓日用却不知;就本体论层面而言,由于良知遍在于百姓日用之中,故可说“日用即道”;然从工夫论层面而言,由于“愚夫愚妇不能致”,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至此可以明了,“日用即道”与“日用不知”,在心斋思想体系中并不构成矛盾冲突,两者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四 余论

日本学者荒木见悟曾以“本来性”与“现实性”这一问题设定,作为理解宋明理学之义理架构的一个主要分析视角,认为如何消解“本来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理论紧张乃是宋明儒者共同的一个主要问题意识。笔者以为,这一问题设定完全可以用来分析上述阳明和心斋在“圣愚无间”与“圣愚不同”、“日用即道”与“日用不知”这一看似两难的命题之间所存在的理论紧张。在笔者看来,“本来性”如何在现实中得以落实、展开和呈现,以及如何解决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是阳明学及其后学所关注的主题之一。由此以观,上述看似两难的命题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构成思想体系内的自我矛盾冲突,只要对阳明以及心斋对问题的论述角度有所把握,则是不难理解的。重要的是,阳明所说的“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心斋所说的“即事是学,即事是道”,为人们如何在现实中把握“本来性”指明了一个方向,揭示了有行为参与的事物本身对于成就人格、实现良知的重要性。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高喊“圣愚无间”、“日用即道”、“良知见在”、“当下即是”等思想口号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既可以为行动提供信念的支撑,同时也是阳明学及泰州学为何具有长久的思想魅力并引起广泛的理论效应、社会效应的原因之所在,若非如此,则阳明学及心斋学便毫无理论特色可言。当然,如何从思想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出相应的思想分析和历史评价,则只有深入其思想内部才有可能。

表面上看,一方面说“日用即道”,另一方面又说“日用不知”;一方面说“圣愚无间”,另一方面又说“圣愚不同”,未免给人以一种印象:无法在理论上自我圆说。事实上,“日用即道”如同“满街圣人”一样,是建立在“良知天性,人人具足”这一良知现成观念之基础上的一个必然推论,对于这一观念的强调和揭示,可以鼓舞人心,使人树立起圣人必定可以成就的信心;另一方面,心斋之所以强调“百姓日用而不知”,这是为了让人更为清醒地意识到若没有工夫层面的不断努力,则不可能最终实现理想人格,成为“圣人”。

由此可见,“日用即道”与“日用不知”绝不是互不相融的两个背反命题,而应当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在心斋的思想体系中,这两个命题可以获得有机的联系。

问题是,就“百姓日用即道”以及“见满街人都是圣人”、“捧茶童子却是道”等命题的形式来看,的确容易被理解为符合同一律的逻辑命题,将“百姓日用”与“道”、“满街人”与“圣人”、“捧茶童子”与“道”理解为无差别的直接同一,甚至有可能把一切感性的、经验的生活行为之本身视为合伦理性行为。如此一来,就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未对心学的那套思想言说的内在脉络作出清晰冷静的分析梳理之前,便武断地批评“日用即道”必然导致“凡是日常行为便是符合‘道’的行为”的结论,“现成良知”也必然导致“凡是现成的便是良知”的结论,甚至可以说“满街圣人”无疑是在宣称“圣人都是现成的”。这些批评所指称的现象是否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抑或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推论和假设?

这是两个原本属于不同领域的问题,一是属于历史的考察,一是属于义理的分析。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对于这两个问题是必须严加区分的,万万不可混为一谈。然而在儒学史上,特别是自宋明儒学以来,对思想的义理分析往往与对思想的历史评价混为一谈,对某种思想言论可能产生的理论效应的推断和评估往往被视作历史的真实。于是,阳明后学中的一些学者针对现成良知说所提出的“以见在为具足”、“以情识为良知”、“以知觉为本体”的理论批评,到了后来(譬如在东林学派那里)便被人认作导致人心不古、社会失序、人伦失常、风俗败坏等社会现象的历史原因。当人们用这种历史因果论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和评估泰州学派的种种思想言论时,往往很容易地就得出结论说:泰州学派的那些“日用即道”、“满街圣人”、“当下即是”的思想主张便是导致真实地发生过上述种种社会现象的罪魁祸首。然而这些批评或担忧,究竟是历史的真实还是观念的想象,对此却缺乏深入的追究和冷静的思考。关于这一问题,由于涉及面颇广,本书最后再来详谈。这里只提示一句:思想对社会、现实、制度等层面虽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是绝不能夸大这种影响,毋宁说这种影响在整个帝制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是微不足道的、极其有限的,晚期帝国的明代亦概莫能外。

最后须指出的是,从阳明到龙溪,再到心斋,有关“现成良知”的理论陈述经历了某些言说方式的变化,从阳明到龙溪,更多地带有抽象思辨之色彩,而到了心斋那里,他的言说方式显然已有了通俗化的倾向,甚至带有了某些极端化的色彩,譬如“见满街人都是圣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任何一种极端化的说法都有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理论效应,一是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心斋常以“日用见在”指点良知,这说明心斋坚信一条真理:良知就是现实的存在、当下的存在。而这一“指点”手法便带有通俗化、极端化的色彩,能够产生令听者“爽然”的理论效应,与此同时,却也会产生某些误解,以为现实当下的行为本身便是自然地合乎规矩礼节的行为,其过程本身更不必讲求伦理规范对行为的要求和约束。到了泰州后学那里,譬如颜均便提出了这样的主张:“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这是一种“率性自然”的观点主张,以为“纯任自然”的行为本身便必然是合乎“道”的行为,这是将“日用即道”的理论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纯任自然”与“放任自然”仅有一步之遥,而在这样一种实践论的口号之下,任何非自然的外在规范对于行为已失去了约束的意义而变得无足轻重。

总之,“日用即道”、“满街圣人”与“良知见在”观念有密切的理论关联,正是在良知见在的观念基础上,心斋提出了独特的“日用即道”、“满街圣人”等观点,而这些观点应当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预设,意谓道与日用相即不离,道就在日用之中,人人在本质上与圣人相等,故而人人都有成圣的可能。但是这些观点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一切实践工夫,换言之,并不是在工夫论意义上预设日常行为自然中节合理,也不是说人人都是现成的圣人。当然也须看到,到了泰州后学那里,开始出现了轻视礼法、忽略工夫等思想倾向,甚至以“率性自然”作为工夫实践的指向,其结果则有可能“浸为小人之无忌惮”(刘宗周语)。应当说,之所以有这些负面现象的产生,其原因之一在于那些“假托现成良知者”的误导。

(第三节 淮南格物

“淮南格物”说是心斋思想的一个核心观点,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但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在晚明时代大致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则批评心斋此说“未免意见之殊耳”,以为“不必别立新奇也”;一则以为其说深得《大学》“修身为本”之旨, “后儒格物之说,当以淮南为正”。今人对此大约有三种意见:一则以为“淮南格物”是心斋思想有别于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心斋所创的泰州学派必定是“一个假的阳明学派”;一则以为心斋“对于格物的讲法,也只是一说而已,并无什么义理上的轨道”,意谓此说的学术价值值得怀疑;一则以为心斋此说之于《大学》本义“固的然而无疑”,而且“同于吾人之说”,从而对此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一种学说观点何以引起如此不同的说法,很值得深思。不管提出这些评论所依据的思想立场有何不同,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作为一种思想史的评论或批评,首先必须对其学说的内在义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具体到淮南格物的问题而言,唯有深入到此说的思想内核,对其内在理路有较为全面的把握之基础上,才能对其思想意义及历史意义提出中肯切实的评判。

本节的任务是,首先考察淮南格物说的形成过程,以此澄清一个流行观点———以为心斋在拜师阳明前就已形成了“淮南格物”说,而我的结论是心斋格物说的最终确立是晚年的事情;其次,则要考察道学(含理学和心学)传统中的“格物”问题,以此凸显心斋格物说的问题意识;再次,则要通过对淮南格物的深入分析,揭示出此说的内在义理及思想特质之所在;最后,将结合历史上的各种评议,提出我们对心斋格物说的历史地位、思想意义等问题的看法。

一 “形成说”再议

关于心斋何时确立“淮南格物”说的记载,错综复杂。首先从该名称说起。将心斋的格物说称为“淮南格物”,据初步考证,始见于赵贞吉《泰州王心斋墓志铭》,铭曰:“越中良知,淮南格物,如车两轮,实贯一毂。”“淮南”即指心斋,“越中”则是指阳明,这是将心斋的格物说与阳明的良知说相提并论,从一个侧面为后人提示了一个信息:心斋学说的核心便是其格物说,而且能与其师阳明的良知说分庭抗礼。赵大洲是这样记载的:

越中王先生(指阳明)自龙场谪归,与学者盛论孔门求仁,知行合一,泥者方仇争之。至十四年,王先生巡抚江西,又极论良知自性,本体内足,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而先生(指心斋)顾奉亲鹑居,皆未及闻焉。有黄塾师者,江西人也,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公之谈学问也。”先生喜曰:

“有是哉!虽然,王公论良知,某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某与王公也。”其自信如此。即日往造江西。盖越两月而先生再诣豫章城,卒称王公先觉者,退就弟子。间出格物论,王先生曰:“待君他日自明之。”……晚作《格物要旨》、《勉仁方》诸篇,或百世不可易也。如前所述,心斋拜师阳明在正德十五年(1520),时年38岁。

心斋在此之前,既已形成了格物说,而且非常自信地说道:“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某与王公也。”意思是,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略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于天下后世;如果阳明与自己所见不同,那么这是“上天”降此人物与我并立于天下后世。从上面第一节所述心斋拜师阳明之经过来看,此类狂言颇合心斋之性格。果然,心斋在见了阳明之后,便搬出自己的“格物论”,欲与阳明相质,却被阳明婉言拒绝。不过以著作形式固定下来则是在晚年,即“晚作《格物要旨》”。但仅从上述第二段文字来看,赵大洲并未透露自己曾目睹过《格物要旨》,也未透露当时该篇文字曾刊刻行世等信息。现存所有心斋的文本均未见《格物要旨》,大抵该文已经失传。

然而问题是,若与上述“拜师阳明”作一比较,则可发现赵大洲的“某谈格物”及“间出格物论”这两点重要记录却不见于王东厓及心斋弟子董燧编订的万历本《心斋全集》所收《心斋年谱》,而且在王东厓及王一庵有关乃师心斋的思想经历的叙述中,也一概未见类似叙述。然而这两点记录却又非同小可,因为这意味着心斋在见阳明之前,已然有了独自的格物学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依据王东厓等人提供的《心斋行实》为素材而由董燧编订的《心斋年谱》正德十五年条却一字未提?相反却在嘉靖十六年心斋55岁条,作了详细的记录?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还必须介绍另外一条重要的资料,这条资料可以为赵大洲的记录提供有力的旁证,或许应当反过来说,这条资料才是赵大洲的记录的原本,只是由于大陆学界几乎没有注意到这条资料,而只能以赵大洲的记录为依凭,所以以上首先介绍了大洲的说法。关于这条资料的原文,稍后再披露,先就资料出处的文本问题,略作交代。该资料的底本是和刻本《王心斋全集》,关于该本的刊刻经过及其在王心斋资料的刊刻史上的重要性,日本学者佐野公治已有详细的文献学研究,在此无须多言,仅就与这里的主题相关者,略作几点介绍。

在心斋资料的刊刻史上,据目前所知,最早的刻本为“江浦”本,心斋弟子聂静《重刻先生语录序》载:

先生不主言诠,或因问答,或寓简书,言句篇牍,收之于流播,得之于十一者也。然词约而旨远,入圣之指南矣。先生既没,斯语乃传。初刻于江浦,继刻于漳南,记忆稍讹,传写或谬,而读者疑焉。

其中提到的“江浦”本早已失传,但与和刻本《王心斋全集》有一点渊源关系。江浦本是心斋弟子张峰所为,而和刻本所收《年谱》,题作“门人张峰纂”,不同于万历本及其后各本所收的董燧本《年谱》,其中有关正德十五年拜师阳明之经过,张峰《年谱》的记载与各本均不同。该《年谱》正德十五年条载:

时文成讲良知之学于豫章。塾师黄,吉安人也,闻先生论,曰:“此类吾节镇王公之谈。”先生喜曰:“有是哉?虽然,王公论良知,某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是天以某与王公也。”即日买舟往。至,则以诗为贽,由中甬据上坐。此后详细记录了心斋与阳明的交谈经过,内容大致与董燧《年谱》所载相同,唯一重要的区别是,上述自“虽然”至“是天以某与王公也”的一段文字不见董燧《年谱》。由于董本后于张本,故可说这段文字是被董本所删,而其他记录则被董本几乎全部照收。删除这段文字的原因在于:董本《年谱》将心斋格物之悟一事移至嘉靖十六年心斋55岁条下,显然由董本的立场看,张本的记载有误。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简单介绍赵本与张本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热门推荐
  • 异界龙魂

    异界龙魂

    龙傲天因庶出从小失宠,洗礼的时候更被查出是九阴绝脉无法修炼武技,被所有人冷嘲热讽。当他的血激活了拣来流星里的神器戒指,拜神为师并修炼超级功法血法,从此开始不断变强,参军征战屡建奇功,统领大军横扫大陆,挑战最强武者,屠神灭佛。
  • 妖孽太子无良妃

    妖孽太子无良妃

    “执子之手,居然有三位美男守候。”安陵梦一句话刚落地,叶浅予就开始左脸瘙痒了,大将军为了不让皇上处处设防,瞬间那吹弹即破的小脸变得像是古稀之年的婆婆。“太子妃饶命啊,杨梦儿的花痴本性难改——刚刚醒过来,您说怎么赔偿就怎么赔偿?还求您放过我。奸计横行。”某女恐慌万分,磕头如捣蒜。【妇唱夫随】【毒压群芳】溪水边再也没有人来打扰,谁知刚进宫故人相见,安陵梦又拿出了一张画得极其精致的蝴蝶来给太子看,太子惊呆的看着这一副画,于是借机再去接近花美男,“梦儿,即为了安陵家少惹事端也为了让两个孩子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梦儿身边的男孩都对她的搞笑腹黑痴迷,将尔拐走,要将她许给太子。不料杨梦儿穿越到了安陵梦的身上,为什么你一天只画一张蝴蝶,而且不让我看着画,太子独爱梦儿这一枝。“带到梦儿长发及腰,分不清是缘分还是仇家。后宫佳丽三千,我来迎娶梦儿。”某男一脸惊慌的解释。朝中势力争夺,杨梦儿,让梦儿和太子以及一家人经受了离别生死的磨难。群芳焉能等闲视之?各种尔虞我诈,还有——”“我安陵梦从来不与人结仇,一般有仇,没想到半夜加班能遇到一枚花美男患者,当场就报了。“不许看就是不许看,嘿嘿。”安陵梦俏皮的眨了眨眼睛。安陵梦,见了美男,口水照流,无奈将女儿和儿子从小送到了深山之中追随得道高人,可是能走进梦儿心里的,只有他。【女强男弱】大早上又到了安陵梦给太子看蝴蝶的时间了,但这一切都抵不住皇上那一纸诏书,于是乎太子偷偷的尾随其后,花痴护士一名,只见安陵梦居然将墨汁浸湿裤子,直接一屁股坐在了白纸上,夏西国大将军的女儿,结果一张漂亮逼真的蝴蝶就出现了。太子诡秘的笑了笑,于是乎照做,梦儿无奈的去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太子成婚,可是自己却画出来了一只蜻蜓——肚子粗壮的蜻蜓。种种往事,历历在目,无奈被医生大姐将她轰了出去,花痴依旧,不料刚出医院却飞来横祸——不明不白的穿越了。为了安陵一家,若尔不走,打昏拖走!”安陵梦拉着拼命挣扎的某男
  • 夫君追着跑

    夫君追着跑

    本书已入半价书库正本只需3.33元不过是去接女儿放学,出了车祸,借尸还魂了,还成了新嫁娘,还不是情愿的,新郎长的像妖孽似的,看得我只流口水,可是只能看不能吃,还是包袱款款闯江湖去吧,可桃花朵朵开,一个个妖孽,一个个无赖,江湖这莫大,美女这么多,干嘛追着我不放,杀手也来凑热闹,王爷也来瞎参合。不要啦,我对弟弟没兴趣----------俊美的千叶山庄庄主说:“只要你回到我身边,我会用一生来弥补对你的伤害。”如花妖孽男勾着如丝媚眼:“你以为你这辈子,还能从我身边逃开吗?”腹黑的杀手头头说:“女人,你胆敢再从我身边跑掉,我就杀光所有你在乎的人。”纯情小王爷眨着无辜的大眼睛:“我不管,你捡到了我,我就是你的了。”原配夫君深情的看着我:“伤害你,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只求你让我留在你的身边就够了。”还有他他他------------站在我面前要我选选谁不选谁,都没我的好日子过包袱款款,闯江湖去话外题:为了和众多喜欢飞花的亲亲们能更亲密的接触,飞花成立了一个群,方便喜欢飞花的人能和飞花更多的交流。群号:130977056希望喜欢飞花的亲亲能加入。推荐自己的新文:邪魅小师叔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边戎

    边戎

    杨应麟,因为时空倒错的空难,他穿越来到了北宋政和年间,因为被花石纲逼得家破人亡,他与哥哥杨开远逃难出海,结果被异族俘虏成为了奴隶,因为一场瘟疫,他死里逃生反而获得自由之身。但还是没钱,他与哥哥甚至过上了抢粮的日子,但他并不想一辈子过奴隶的日子,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以现代人的数学计算本领成功做了折彦冲的军师,最后甚至当上了国师,开始了大宋王朝的征战史,改变天下。
  • 重生之闲妻

    重生之闲妻

    新书推荐《随身空间:邪王的金牌宠妃》她是被夺走能力,抢走地位的废材王妃,受尽欺辱后一朝重生,誓要夺回一切,改写命运。他是天生病弱,寿命有数的太子,强大,聪慧,却难容于天地。当他们相遇,命运开始脱轨。阴谋、暗算、毒计全都不在话下!灵丹、妙药、珍兽全部接踵而来。这一世倾情,我将与你携手,君临天下!
  • 娘子,别逃了

    娘子,别逃了

    咔嚓……门被打开。黑色的身影站在门外,在龙清清开门的一瞬,叩响了黑色的手枪,待龙清清想要反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天凤——她的死对头。‘阎罗殿’的头号杀手,两人是在一起被训练的,最后三千人中也只有他们两个坚持到了最后。粉色的身影向后倒去,落进了一个熟悉的怀抱,龙清清看着那张熟悉的,焦急的脸嘴角扯开了一个大大的弧度。假惺惺的男人!也好!她犯了……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穿越到女户之家,一家三代没有男丁。家中有家资万贯,却被极品亲戚窥伺。尽管困难重重,素问却丝毫不惧。有顶尖医术傍身,她必能斗垮极品。状元就敢忘恩负义,你以为姐是好惹的?侯门公子只是靠山,姐可没别的意思。虐渣男,勾良配,收获幸福甜美爱情!PS:本书已经完结,可以放心全订。
  •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前世,身为测谎师的沈怡,因罪犯的狡诈从容而落败,最终命丧于罪犯之手。这一世,她要血债血还,决不再做屈死鬼!测谎天瞳?哈勃星神秘的催眠术?这两样东西,注定是沈怡的!有了它,还怕智商极高,心理素质极好的罪犯,骗过测谎仪,逍遥于法外?有了它,就算是杀一百人之后,万般从容淡定的恶狼,也将命赴黄泉,乖乖伏法!终于,凭它,沈怡报尽前世之仇。终于,凭它,沈怡一眼看穿世间的撒谎者,百试百验,屡试不爽。何为热血神才?沈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胸怀热血,虚怀若谷,就是天塌了,你也还活着!
  • 异界之绝非神偷

    异界之绝非神偷

    我苏可可堂堂一代神偷,不管是多厉害的高科技还是多牛逼的侦探队,只要是我要的东西就没有是得不到手的!只是天妒英才在本姑娘再次得手后这近视又老花的老天爷居然把本姑娘给逼得穿越了,其实吧、你穿了就穿了,替身就替身吧、这跨时空的爱恋是不是有点不太科学?“娘子、不许去偷别人的东西!”某人在本神偷密谋策划前又不怕死的警告了一下。话说我都认命了,只是这异界里不科学的事情是不是有点太多了?我只想当个安静的神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