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46

第46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14)

另外,根据日本学者森纪子的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学术界有两位重要人物对泰州学派的思想可谓推崇备至,一是梁漱溟,一是朱谦之。梁在其成名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一书中,论及晚明泰州王氏父子时,说“心斋先生和东崖先生最合我意。心斋先生以乐为教,行事作处甚有圣人样子”,这是因为在梁看来,泰州王氏之学所主张的“乐学”,最为符合孔子之学的精神,而孔子的生活就是“绝对乐的生活”。对于梁来说,孔子的乐学精神还与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就是“本能、情欲、直觉”的三位一体这一根本认识有着重要关联,也与他在伯格森、叔本华等哲学的影响之下,主张生命哲学、情感哲学这一思想立场的确立有关。

根据梁漱溟后来的回忆,他对《论语》中充满乐观之气氛的发现,以及在与《东崖语录》相遇之后所受到的思想冲击,使他最终放弃了“出家”的愿望而皈依儒学。在梁的影响下,朱谦之也由早期的虚无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向儒家思想回归,并对泰州学派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推崇之情。对于朱谦之来说,他发现孔子哲学的仁的精神就是一种“万物一体之仁”、“生生不息”之精神的体现。梁和朱都认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可以与当时西方传来的生命哲学等“新思潮”结合起来,从而为中国文化的出路提供一个新方向。应当说,森纪子的这一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而从梁漱溟以及朱谦之的身上或许可以看到泰州学派之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在我看来,以上所列各位大家的观点各有长处,狄百瑞的研究企图从中国的近世历史中寻找出西欧的“近代性”(modernity)因素,作为一种跨文化研究,自有其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这种以西方的近代模式来观察中国历史的研究方法,终究不免是一种后设的理论假设。岛田的中国研究非常精深,他以京都学派的“近世”说作为对中国近世思想的一个解释理论,极富参考之价值,他的研究有一个根本立场,亦即以一种“发展史观”来分析中国近世儒学,然而当他运用“启蒙”、“解放”等一套观念来解析明代心学思想的“发展”谱系之际,却也不免落入西学模式。嵇文甫的研究有一个新视角,他主张打破社会史、经济史以及方法论各自为政的研究格局,把王学及其后学的思想放在整个晚明社会的大环境中加以深入考察,从而对王学尤其是王门左派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具有“思想解放”的时代意义(关于这一点,后面将有讨论)。钱穆和唐君毅的观点非常平实,特别是唐先生以“以心安身”作为心斋学的特殊风格,可谓中其肯綮,唯于泰州后学缺乏全面的探讨。牟宗三先生以为心斋比龙溪“怪诞多了”,仅此一语,足可见在牟先生的判教系统中,心斋不足为阳明之正统,故其思想的理论意义也是十分有限的;劳思光之说则有哲学史家的某种偏见,他的评判重“理论标准”而轻“历史标准”,从根本上说,他对泰州学派之思想缺乏深入体贴之了解。侯外庐等人的观点,一度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宋明理学史》问世前后,仍然有相当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学术领域的多元开放已蔚然成风,侯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也开始成了讨论的对象,特别是“平民性”一说与“世俗化”、“启蒙说”的解释理论相关联,似乎有必要作全面的重新考察。

但不可否认的是,侯外庐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思想研究在将社会史、经济史与思想史互为贯通这一方面作出了颇有意义的努力,仍然具有参考之价值。

三、何谓“思想解放”?在泰州学派的研究领域,早在20世纪初,刘师培(1884—1919)在有关心斋思想的研究中就已有了类似的看法,新文化运动前夕的1915年,吴虞(1872—1949)发表的《明李卓吾别传》,也有相近的观点。不过,刘、吴两人的研究都是在“反清复明”以及批判儒教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之下的产物,这与20世纪30年代的嵇文甫的研究态度和思想立场有着很大的不同,尽管后人大多认为以“思想解放”一词来评价泰州学派的历史意义是嵇文甫的明代思想研究的主要立场,也是其研究成果的重要贡献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侯外庐等人的研究也大致沿用了“思想解放”这一说法,或以“思想启蒙”一词代之,其意则同。顺便提一句,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这部名著中甚至认为清代学术(其主流为考据之学)亦具有某种“思想解放”的意义,只是其形式表现为“以复古为解放”。要之,“思想解放”一词在20世纪初直至50年代以后的数十年间,有着极其浓厚的时代背景,亦即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人们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时代困境,往往倾向于不惜牺牲传统、批判传统,以求得时代进步这一社会心态有关。

时至今日,我们是否也可以用“思想解放”来评估泰州王学呢?则当另有深说。饶有兴味的是,以西欧“近代”主义为观察视角,对中国近世思想有积极评价的狄百瑞却在1991年发表的论文中,针对“思想解放”这一评估方式(特别是针对岛田虔次的近世儒学研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斥之为“‘解放史观’ (liberationist)意识形态的专制”,虽未免言之过激,然亦值得吾人深思。

所谓“思想解放”,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社会史或政治史的概念,具有浓厚的发展史观以及历史目的论的色彩。从学理上说,“思想解放”应当是指对传统思想的摆脱,其涵义应当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就思想史的角度而言,11世纪出现的新儒学运动以创造性的阐释为形式和内容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以来唯以文字训诂为核心的“汉学”(相对于“宋学”而言)的思想解放,同样,以阳明学为中心的“明学”的角度看,也无疑是对宋代以来以程朱为代表的章句注疏之学的一种深刻批判,他们认为儒学的真生命、真价值并不存在于章句注疏的形式中,而应当是直接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当中,因此在形式上同样强调以创造性诠释来建构义理之学的阳明心学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无疑也具有某种“思想解放”的意义,阳明的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以为程朱的经典解释为“洪水猛兽”(指对世道人心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思想灾难)等观点主张,也无疑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然而这里所谓的“思想解放”,只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说法,因为就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看,这种“解放”并不意味着从儒学传统中摆脱出来,只是儒学思想内部的某种历史发展之趋势,而并未触及儒学的实质内容。若按嵇文甫的说法,这是一场由阳明心学发动的“道学变革”运动,意谓这是“道学”内部的一场“革命”,所以他所说的“思想解放”一词在这里的确切涵义并不含指政治文化或社会体制的“革命”这层意义。

在我看来,阳明心学(包括泰州学派的思想)在当时的确产生了某种“思想解放”的历史作用,但这只是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至于说这种“思想解放”预示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开始走向“近代”,对人们的整个价值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则纯属观念想象,无疑过分夸大了思想对社会历史之进程的作用。因为无论是心学还是理学,其思想的形式和内容仍然属于儒学,因此严格说来,阳明心学(包括泰州学派的思想)对儒学传统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思想解放”的意义,而只是“道学”(或“理学”)内部的一场革新运动。所以我认为,心学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其说表现为“思想解放”,还不如说表现为加速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以及“社会化”的转向进程;与其说心学家们扮演了“革命家”的角色,意图打破已成桎梏的“儒教”(意同“名教”)的观念体系,还不如说他们大多是道德严格主义的信奉者,他们一方面鼓吹“本来圣人”说,似乎否认了“变化气质”的必要性,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竭力宣扬在当下的一念之机,加以严格的审查和自我监督,并且宣扬在当下生活中的行善积累将是决定“成圣”还是“成凡”、“成鬼”还是“成神”的关键(如罗近溪)。总之,无论是阳明心学还是泰州王学,他们所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运动无疑是儒学内部的一场革新运动,其意义在于极大地加速了儒学的社会化、世俗化的进程。从根本上说,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是要为重构社会、平治天下奠定儒学传统的价值基础和道德基础。因此,“承流孔孟”、“倡明圣学”(如山农)、“回归孔孟”(如心隐、近溪)成了他们的一个强有力的思想口号。须注意的是,他们并不是说要求回到孔孟的原典上,而是主张返回到孔孟之学的精神上,这与清初以降在“以经释经”这一宗旨的指引下,要求回归孔孟的那种原典主义主张不可相提并论。

四、世俗化问题。这是一个谈论最多且众说纷纭的老问题。这一问题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却被说得有些复杂,因为这一问题往往与这样几个关键词发生关联:“近世”、“平民主义”、“庶民阶层”、“民众化”、“市民社会”等等。我想其中的“近世”、“平民”是更为关键的概念,但在这里不必作观念史的专门考察。我们知道日本“京都学派”(系指其中的东洋史学派)自内藤湖南(1866—1934)开创以来,有一个著名的学说,欧美史学界称之为“内藤假说”(NaitoHygothesis),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提出了“唐宋变革说”,又称“宋以后近世说”,意谓唐宋之际标志着中国社会由中世转向近世。关于其立论的具体内容,这里不宜详细讨论,要而言之,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是,唐代的贵族社会发展而成了宋代的平民主义社会,一切思想文化上的深刻变化均以这一社会发展为主要背景,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因此士绅亦可从平民中崛起,士绅阶层已大不同于世袭门阀而更为接近于平民社会,他们的立身行世不再需要血缘、门第等外缘性因素作为依凭,这样一批人所组成的上层社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儒学的价值观念应当是与世俗、社会、生活相即不离的。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的基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如官学、书院、私塾等等,意味着儒学思想作为一种教化体系日益深入民间、扎根于民众,因此对于宋代以后兴起的“新儒学”来说,孔孟儒学从来就不是“经院哲学”,也从来就不是只讨论那些抽象玄远的形上问题的学说体系,它总是一方面面向大众社会,另一方面又面向上层,冀望着以自己的一套学说建构国家、平治天下。可见,所谓“世俗化”从来就是儒学的本来性格,尤其是唐宋变革以来,随着新儒学运动的发生和开展,儒学的世俗性特征就日益凸显,到了明代阳明学的时代,更是推波助澜,一场轰动上下、风靡朝野的心学运动、讲学运动乃至乡约运动此起彼伏,蔚为壮观,意味着儒家思想文化的迅速下移以及在士农工商中的全面渗透,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思想潮流。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儒学的世俗化运动在宋明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明代中晚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开拓。由此以观,泰州学派在“士民”(或称“士庶”)中间开展的化民成俗的教化活动自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及思想文化之背景。换种说法,宋明儒学的“世俗化”趋向在泰州学派诸子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余英时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他指出“韩愈在《原道》这篇划时代的大文字中便是要使儒学能重新全面地指导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韩愈所倡导的正是后来宋明新儒家所谓‘人伦日用’的儒学”,“韩愈的努力未尝不表现着儒家的‘入世转向’,也就是使儒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世教’”。这里所说的“世教”,系从佛教而来,是指“世俗谛”、“世间法”,原为佛教所否定,而“新儒学”却正要反其道而行之,重新展示儒学的“入世精神”,直至阳明学的出现,新儒家的伦理“才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应当说,这是一个很有见识的论断。事实上,“世俗”一词,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孟子·梁惠王下》既以“世俗”概指民间,以与“王室”相对,《荀子·正论》中更是大量出现“世俗之为说者”的叙述方法,其意亦指民间或世间而言。在佛学中,“世俗”又称为“俗世”,泛指“世间”,大致属于一个贬义词,所以佛学的宗旨就在于“出世间”。

宋代新儒学的“入世”转向,标志着儒学开始大步迈入“世俗化”的进程。后人以“世俗化”来概括和评价阳明学以及泰州学派的思想精神,这是有充分根据的判断。我以为,如果抛开欧洲中世纪宗教传统中的“世俗”与“神圣”相对而言这一概念的界定方式,就中国传统的“世俗”概念之涵义来看,所谓“世俗化”完全可以理解为“即世间性”这一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那么可以说这原本就是儒学特别是新儒学的一个固有特质。

五、政治化取向。以上我们在探讨心斋及近溪的思想学说之时,发现他们的思想言论有一种政治化取向,这不仅表现为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关心,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自己的某些观点学说化为政治言论,具体表现就是他们竭力将朱元璋的“圣谕六言”与自己的一套道德教化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在讲学中加以演绎推广,而且作为一种地方的政策指定,将其渗透至“乡约”当中。在泰州学派那里,对于“圣谕六言”进行演绎并大加赞赏,始于心斋,但还是比较隐讳的,一庵及山农则已经非常自觉,并撰有专文加以申说,到了近溪那里,他不仅对“圣谕六言”有极高的评价,而且对朱元璋的吹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近溪弟子杨复所以及再传佘永宁更是变本加厉。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政治化取向,并不表示思想沦为政治工具,而只是表明泰州学子对政治问题的关切非常显著。事实上,儒学思想历来有一重要特质,那就是学与政的关系问题从来就是儒者所关心的重要议题。可以说,学外无政、政外无学、政学合一等等思想口号在阳明学时代之所以出现,既有时代的社会背景,亦有儒学的思想渊源。就其时代背景而言,学与政的问题其实就是良知理论与社会政治如何能实现互为联动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然成了阳明心学家的一个时代课题;就儒学的思想渊源而言,儒学的一个基本关怀是个人的道德理想如何在社会政治方面呈现其意义?由此也就决定了儒家士人在实现“为己之学”的理想之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人生于社会有益,并通过在社会政治层面的运作实现人生的意义,因此对宋明儒者来说,那种“弃人伦,遗事物”的佛老之学、那种“自了汉”式的人生取向是不足取的。应当说,泰州学派诸子对政治所表现出来的莫大关心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传统儒学的信念,而且他们相信即便作为“布衣儒者”,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只要人生在世,就断然不能遁世隐居、独善其身,东厓临死前留下遗言“尔等惟有讲学一事付托之”,近溪等人宣称“讲学孚友”乃是吾人一生的唯一一件“大事”,理由就在于此。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热门推荐
  • 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

    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

    没钱,没权,没势力,还没老爹自生自灭十五载,还被当做礼物送人骆含烟一睁眼面对的就是这一幕很好,你们不仁也别怪我不义骆含玉:“含烟妹妹,我来送送你,虽是做人第三十八房小妾,不过好歹也算有名分,生出来的孩子也不是野种、杂种之类的啊!”一双素手撩开轿帘,一道玉影缓缓而下:“姐姐说得对极了,做妹妹的我怎么能不成全姐姐的心愿呢?”“啊……”女子头一载,晕倒在地,骆含烟一脚把她踢进了轿子里,拍拍手扬长而去!某男:“含烟,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第一次见面我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你!”某女:“你记得清楚这是你对第几百个女人说这话了吗?”某男:“烟,你真没一点浪漫细胞!”某女:“浪漫?浪漫一斤值多少钱,饿了能挡饱,寒了等当衣吗?你这点伎俩,还是去骗骗无知小女孩吧!”某男:“含烟,请你相信我,我是真心……啊,你敢打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滚开!”一黑衣男子长身玉立,双眼喷火,扛起骆含烟流星踏步般走了!“女人,你在挑战我的耐性!”天都城暗香楼,宾客云集一曼妙少女玉身而立,口吐狂言:“男人什么滴都是浮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偶尔玩玩兮!”“女人,胆子可真大,看来我昨晚真的太放纵你了!”一道不怒而威的声音在她背后响起,接着一个浑身充满了凌厉气势的黑衣男子出现在茶楼门口。骆含烟一回头,暗叫一声糟了,头一扭,身子一个燕子翻身,往后一偏,朝着二楼的窗口往下一跃,遁了!本文不虐,一对一,求收藏,求包养!推荐好友文文《老婆,谁说你是我妹!》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
  • 首席的复仇情人

    首席的复仇情人

    一个被大佬情人抛弃的年轻女大学生,强行忍着屈辱的眼前的泪水和满怀的仇恨,离开了它曾热爱过的男人和那个城市...怀着身孕傍上了香港大佬...凭借着自已聪慧的经商理念,准确的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几年后,她重新踏上了那片土地,开启了她那有些意想不到的复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优化与创新,本书有意识地把消费者行为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在阐述世界各国消费者行为的共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阐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学会这些潜规则将对你的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帮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锦衣笑傲行

    锦衣笑傲行

    新书《好风青云路》发布,请广大书友支持。
  • 蒙古王的眷恋:落雁谣歌

    蒙古王的眷恋:落雁谣歌

    “无论你是谁都是我的夫人,我的谣谣!”好听的嗓音在耳畔沙哑响起。他的霸道与执着不肯承认她是替身的事实。耳鬓厮磨间她惊慌的发现自己已无法脱身,斑驳的意识闪现:穿越人,女高中,古怪的锁扣,为寻好友穿越到此……命运之轮启动,她的命定恋人在等,她却被蒙古王牢牢禁锢于此。
  • 死鸳鸯,再相遇

    死鸳鸯,再相遇

    她与他还真的做了一对死鸳鸯,该死的老头给的什么破玉啊,却让她与他在陌生的未来重新相遇,揭开的不是当年的秘密,揭开的是刻骨的伤痛,那个叫什么左冷的,简直是个恶魔,那个叫什么亚虐楠的,说她身上有什么?蝴蝶印记?穿越过来的身体却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一旦被发现,她就有生命危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