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37

第37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5)

而孟子独信其必然而无疑。盖以圣人有此爱敬,途人亦有此爱敬。

原无高下,原无彼此;彼非有余,此非不足;人人同具,个个现成;亘古亘今,无剩无欠。以此自信其心,然后时时有善可迁;以此信人之心,然后时时可与人为善;以此信千百世人之心,然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这两段表述便是“捧茶童子却是道”、“圣人即是自己”等命题的主要理论依据。其中“人人同具,个个现成”,亦即“现成良知”理论。然在近溪,他更为强调万世一心、人人一心,由此便可推出“圣即凡”、“凡即圣”的结论,他指出:

后世学者知得千心万心只是一心,既是一心,则说天即是人,可也,说人即是天,亦可也;说圣即是凡,可也,说凡即是圣,亦可也;说天下即一宗,可也,说一宗即天下,亦可也;说万古即一息,可也,说一息即万古,亦可也。总之,由“赤子之心”到“童子之心”乃至于众人之心,在近溪看来,无不具备先天的本体之知,因此只要“顺心而动”,即便是“童子捧茶”之类的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也无不是合乎伦理的行为。从其论说方式来看,近溪就赤子孩提之类的经验事实着眼,从而揭示出“万人一心”、“万世一心”的抽象原理,目的是为心体存在的普遍性作某种超越方式的论证,亦即从“童子捧茶”这一经验事实当中抽象出对人类的共同本性的一般规定。从其理论效应来看,由于强调“我即圣人”、“圣凡一致”,便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告诉人们,由于人心在本质上便是圣人之心,因此圣人境界不再是高不可攀,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便可成就圣人,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人心相对于外在权威而言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赤子孩提之心在经验事实面前,是否已具备判断是非的自觉道德意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童子之心所具备的未受见闻知识所习染的“不虑之知”也就是不学不虑的良知,必须而且应当依此良知本心而行。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是非善恶等严肃的现实问题,都应诉诸内在本心而非外在规范,因为内在本心便是超越一切的普遍法则。如此一来,便有可能夸大人心的意识作用,甚至有可能误将知觉认作本体、误将情识认作本心。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近溪的“赤子之心”说有一种夸大“自我”的理论趋向,他一再倡导的“自信从”、“自觉悟”,也就是要求人们对自身所具有的道德判断能力的绝对信从,其依据是“复以自知”这一所谓的良知自知理论。依此思路拓展开去,“赤子之心”则有可能被抽象为只具有形式意义的良心,因为童子在“捧茶”过程中“只戒惧”而“不自知”的问题是否存在,在近溪的视野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同样,阳明和心斋在一定程度上亦表示关注的人心遮蔽状态以及日用不知状态如何克服等问题,亦已逐渐淡出近溪的视野。如此便将阳明、心斋的心学理论导向了某种极端形式。

(第四节 良知说

一 良知评议

先从近溪对孔孟至宋明之思想演变的一个基本观点说起,这个观点其实也就是近溪对儒学道统系谱的一个基本判断。他说:

自孔子为教“只是以仁宗”以来,比至有宋,乃得程伯淳“浑然与物同体”之说,倡之于先;陆子静“宇宙一心无外”之语,继之于后;入我朝来,尊崇孔颜曾孟,大阐求仁为宗;近得阳明王先生发良知真体,单提显设,以化日中天焉。宁非斯文之幸,而千载一时也哉!近溪点出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以此作为上承孔孟、下启后世的关键性人物,此说值得注意。程朱一系在近溪眼里,几乎没有地位,对于心学传人的近溪来说,这也应当是在情理之中。令人颇费猜疑的是,在“入我朝来”与“近得阳明王先生发良知真体”之间,有所谓“尊崇孔颜曾孟,大阐求仁之宗”,未知究为何指,参诸近溪的其他表述,当可推知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的所谓“圣谕六言”。另须注意的是,在上述有关思想传承的谱系中,看不到心斋的身影。

这表明近溪虽在学派传承上属于心斋一系,但是其在思想上毋宁对于阳明心学抱有自觉的认同意识。

不过,近溪对阳明的良知说也有批评:

曰:“心体之妙如此,乃今时学者于阳明良知之宗,犹纷纭其论,何哉?”(近溪)曰:“阳明先生乘宋儒穷致事物之后,直指心体,说个良知,极是有功不小。但其时止要解释《大学》,而于孟子所言良知,却未暇照管,故只单说个良知。”此说有点特别。意谓阳明当时由宋儒“格物”问题出发,从而拈出“良知”两字。但在近溪看来,阳明的目的只是为了解释《大学》,而于孟子的良知说却未免疏忽。以阳明的立场看,也许并不能认同这一指责。其实,近溪此说另有企图,其意是在强调一个观点:只讲良知本体而忽略致良知工夫,并不可取。同时,近溪结合他自己对孔孟宗旨的理解,指出良知应当有个“实落”处,即必须“实落”在“爱亲敬长处言之”,如此“工夫便好下手”,便是“传心真脉也”。这才是近溪对于阳明只讲良知而于具体工夫之下手处未免有所忽略表示不满的根本原因。紧接着,近溪又说:

“而此说良知,则即人之爱亲敬长处言之,其理便自实落,而其工夫便好下手。且与孔子‘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宗旨,毫发不差,始是传心真脉也。”曰:“阳明说要致良知,则其意专重‘致’字,原亦不止单说良知已也。”(近溪)曰:“即良知本章,孟子亦自有说‘致’的工夫处,原非‘格其不正以归于正也’”。曰:“如何见得是致的工夫?”曰:“致也者,直而养之,顺而推之,所谓致其爱而爱焉,而事亲极其孝;致其敬为敬焉,而事长极其弟。则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人自法之……”至此不难发现,近溪之所以说阳明于孟子“未暇照管”,是因为阳明提揭良知过重,而阳明以“格其不正以归于正”来解释“致”字,已非孟子“致”字之本义。也正由此,近溪认为阳明的良知说仍然是在围绕着《大学》问题转。在他看来,孟子自有“致”的工夫,亦即“直而养之,顺而推之”之意,这里并不需要用格物或用“正与不正”的说法来敷衍解释。至于孟子所谓的工夫,其实很简单,亦即“致其爱”、“极其孝”、“致其敬”、“极其弟”等一套工夫,换言之,也就是孝弟慈的工夫。

由上可见,近溪没有一味地顺着阳明讲,他欲对阳明良知学作一番翻新的工夫。他认为阳明在“致”字问题上并没有“会归于”

孟子之本义上来讲,而过多地被格物与正心等问题所牵累,这是阳明良知教的一个不足之处。在近溪看来,致良知最终是为了“了结孔子公案”,即通过孝弟实践以实现“天下归仁”之理想。他说:

“吾辈今日之讲明良知,求亲亲长长而达之天下,却因何来?正是了结孔子公案。”总之,近溪一方面对阳明心学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对其良知学有极高之评价,甚至认为在儒家道统上,当代唯有阳明有资格承接孔孟之统绪;另一方面,在工夫论问题上,近溪对阳明的良知说有所补充和拓展,认为应当以孔孟的“求仁”宗旨、“孝弟”原则来落实致良知工夫。具体而言,致良知必须落实在“爱亲敬长”、“孝弟慈”之实处,并由此推广至社会、国家、天下,使天下之人无不“亲亲长长”,如此才能最终“了结孔子公案”,亦即最终实现孔子的理想。无疑,这是近溪思想有进于阳明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质。

二 良知见在

关于“现成良知”问题,我们在本书前面已有讨论,在论述“捧茶童子却是道”中我们也已指出近溪此说与“现成良知”观念有一定的理论关联。当近溪强调“捧茶童子却是道”的时候,其潜台词显然是:“捧茶童子”亦有“现成良知”。换言之,“良知”先天地存在于“童子”的心中。唯因如此,故童子的一举一动看似无意,却正是顺心而动之表现;只要是“顺心而动”,就必然是良知的当下呈现。分解地说,可作如上二段推论;直接地说,便是一句“捧茶童子却是道”。可以看出,“现成良知”观念对近溪来说亦至关重要。

以下两段是近溪有关良知问题的直接论述:

良知良能,明白圆妙,真是人人具足,个个完全。但天生圣神,则能就中先觉先悟于天命。此个圣体,直下承当受用,正如矿石过火,便自融化透彻,更无毫发窒碍间隔,却即叫做圣人。然究其所觉悟的东西,则只是吾人现在不学不虑之良知良能而已。今受用之,即是现在良知而圣体具足。其觉悟工夫,又只顷刻立谈,便能明白洞达,却乃何苦而不近前? 况此个体段,但能一觉,则日用间可以转凡夫而为圣人,若不能一觉,则终此身弃圣体而其为凡夫。显而易见,良知本体“人人具足,个个完全”,“现在良知而圣体具足”,这些表述无非就是“现成良知”理论。近溪从圣凡关系着眼,指出虽然“转凡为圣”须有一“觉悟”,但就其“圣体”存在的先天性而言,是本来“具足”的;同样,吾人所“受用的”现在良知,也是无不“具足”的。因此,觉与不觉虽因人而异,但就人之本质而言,不论圣凡都具备“现成良知”,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近溪又说:

良知却即是明,不属效验;良知却原自通,又不必等待。

况从良知之不虑而知,而通之圣人之不思而得;从良知之不学而能,而通之圣人之不勉而中。浑然天成,更无斧凿。在这段话的前面,近溪从“通明”(“圣之为圣,释作通明”)的角度讲起,论述了周濂溪、程明道、朱子之为学目标都是指向“通明”之境界,接着话题转到阳明之时,近溪强调阳明“良知”既“不属效验”,也“不必等待”,良知本身“既是明”、“原自通”,因此良知乃是“浑然天成,更无斧凿”的本质存在。近溪进而指出:对于阳明致良知学说,即便周、程、朱亦不能有以难也。近溪认为阳明良知教与宋儒讲求通过工夫效验然后达到“通明”这一思路有所不同,良知本身不属“效验”也不必“等待”,它是一种“当下即是”的存在,因此工夫必须“直下承当”。而其关键就在于直接面对良知的“自信从”、“自觉悟”,而决不依傍他人,也无须等待效验的证明。

因为,良知对吾人来说是可以“直下承当受用”的。要之,“知体”、“圣体”原是“人人具足,个个完全”这一现成良知理论正是“直下承当”的依据所在。

由上可见,在现成良知理论中,还有良知本体“千古遍在”这层涵义。这是就良知本体的存在方式而言,用近溪的话来说,叫做“平铺遍在”,其云:

自中国以及四夷,自朝市以及里巷,无人不有此知,无人不有此能,何等其大!自晨兴以至夕寝,自孩提直至老耄,无时不用此知,无时不用此能,何等其久!此个知能,平铺遍在人间,洋洋充乎宇内。

所谓“平铺遍在”,强调了良知的现在性、遍在性特征。从空间上说,自中国以至四方,自中央以至地方;从时间上说,从晨至昏,从小至老,良知无不“遍在”、无不“充塞”。在这个意义上,良知具有超越时空、无有限隔的普遍性特征。当然,良知之无所不在乃是阳明的固有观点。对于阳明来说,“良知遍在”是其建构良知理论的关键性命题;对于近溪来说,“平铺遍在”既是对阳明良知说的认同,同时也是建构其心学理论的基本观念。近溪坚信,当下见在的赤子之心与圣人原自“同体”。其依据则是赤子之心和圣人之心都同样具备“德性之知”,其云:“盖论德性之良知良能,原是通古今、一圣愚,人人具足而个个圆成者也。”可见,以“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为基本特征的现成良知观念构成了近溪思想的一个重要基调。

如果说,对“求仁”、“孝弟”等观点的强调表现为近溪要求回归孔孟的思想趋向,那么其对良知“当下具足”、“现成圆满”这一观念的强调,则清楚地表明近溪对阳明心学的积极认同。从理论上说,承认良知是当下呈现的现实存在,是无所不在的普遍存在,这是近溪展开自己思想言说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良知当下具足,乃是实行“求仁”、“孝弟”的理论前提。因此,不论是“求仁”还是“孝弟”,即便只是想“做个好人”,归根结底必须以“人己浑然是个良知”作为内在理据。近溪指出:

盖圣人之学,致其良知者也。夫良知在于人心,变动而不拘,浑全而无缺,时出而恒久弗息者也。今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而不善致其良知者,则执滞于一节,而变或不通;循习于一家,而推或不广;矫激于异常,而恒久可继之道或违焉,又安能以光天地、塞四海,垂之万世而无朝夕也哉?

这是说,比起“宗族称孝、乡党称弟”的孝弟工夫而言,致良知是更为根本的工夫。如果不能真正做到致良知,那么所谓“称孝称弟”之行为也无法保持永远长久。

总之,近溪在良知问题上,基本上接受了阳明的立场,尤其对心学理论中的现成良知观点是深表赞赏的。一方面,良知作为“浑然天成”、“当下即是”的本质存在乃是人类赖以行孝行弟的内在依据,是近溪主张“求仁”、实行“孝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近溪显然更为强调在“爱亲敬长”处言“良知”,才能使“良知”有所“实落”。其所谓“爱亲敬长”,既是“孝弟慈”这类伦理原则的体现,同时也含有人伦情感的丰富涵义。故在近溪看来,良知不能停留于抽象议论,而必然落实在人伦情感之中,从人类爱自己的父母、敬自己的兄长这类道德感性中才能体现良知的存在、人心的本质。

可以说,这是近溪思想不同于阳明的独特之处。

三 破除光景

尽管就良知本体的角度言,“人人具足,个个完全”,“现在良知而圣体具足”,无丝毫亏欠;然而就人心的现实状态言,却不免为知识所牵挂,为见闻所迷惑,从而“自生疑畏”、转觉繁难,渐渐离“知体日远”、“愈不可释”,其结果不唯“不识本真”、“以至失真”,甚至误执情识以为“知体”。凡此种种弊病,其因盖在于不愿就“心本无知”、良知“现在”处自信自觉,从而导致“疑畏”相杂的缘故。所以,必须弃绝执著之“妄念”,将心中一切羁绊牵挂、见识情虑等等全体“放下”,如此一来,即与圣人无异。近溪说:

圣人者常人也,肯安心者也。常人者,圣人而不肯安心者也。故圣人即是常人,以其自明故,即常人而名为圣人矣;常人本是圣人,因其自昧故,本圣人而卒为常人矣。

今若说良知是个灵底,便苦苦地去求他精明,殊不知要他精,愈不精;要他明,愈不明。若肯一切都且放下,坦坦荡荡,便无戚戚之怀,也无憧憧之忧。此即是能从虚上用功了。世岂有其体既虚,而其用不虚者欤? 但此要力量大,又要见识高。

稍稍不伦,难以骤语。

这两段话,讲的角度不同,一是从圣人与常人的角度讲,一是就良知虚灵的角度讲,结论同样是:“一切放下”。前段大意,其实在“捧茶童子却是道”一节中亦可看出,讲的无非是“捧茶童子,当下即是”的道理;后段讲的无非是“心本无知”、“空空如也”的道理。

在近溪看来,因为赤子之心莫非是道,故而一切放下,心中更无见识,也就意味着回归“本真”,一旦回归“本真”,即常人便是圣人;同样,因为良知本来“虚灵”,故而一切放下,不起“念头”,也就意味着此心“坦坦荡荡”,这就叫做“虚上用功”。他指出:

同类推荐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热门推荐
  • 女法师的崛起

    女法师的崛起

    她是现代风雷厉行的女特种兵,一朝穿越来到了魔法与武士并存的神奇异世。化身九岁女童,却心存高远之志。我定会站在大陆的最高层,目无余子仗剑天涯。学院试炼横空出世,成为顶尖学院竞相争取的对象。魔兽阁中一鸣惊人,召唤出绝品魔宠AK47。寻至禁地偶得千年幽灵果,魔法一途步入康庄大道。罗刹血地九死一生,凤凰磐涅从此踏上强者之路。宋氏家主为她舍生赴死,无双剑刃为她斩妖除魔。冷傲男子为她上至九霄,可爱正太为她下到九幽。风头之劲一时无二,美男倾心也就算了。偏偏世上唯一有着星瞳之眸的占星少女也对她痴心难改。雪山狼王许下心魔之誓为她守护一生。◆◇◆◇◆◇◆◇◆◇◆◇◆◇◆◇◆◇◆◇◆◇◆◇◆◇◆◇◆◇◆◇◆◇◆◇片段一:忽然间,水晶球绽放出灿烂的青色光芒,这些光芒逐渐汇成一道巨大的青色光柱,仿佛要穿透云彩似的,周围的天空都被染成了青色,远远看去,天空中密密麻麻像被乌云笼罩,遮天蔽日。似乎已经到了夜晚,这般奇异的景象引起来众人的惊叹,“狂风蚀日?风属性天才!”但是这还仅仅是开始,紧接着,青色的光柱突兀的转变成了火红色,光芒愈加明亮,刚才一天空的乌云都被驱散了,一声尖锐的鸣叫响彻天空,一只浑身浴火的鸟儿高傲地睥睨着下面的芸芸众生,“火羽生凤?双属性?!”连台上的老师都开始惊讶了,而且两个属性天赋都是这么突出?在所有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中,水晶球“嘭”的一声爆裂开来。片段二:六个六芒星互相嵌套,转眼间形成一个光华四射的小六芒星印到了萧雯额间。“出来了。”萧雯感觉到了空间的波动,是什么?萧雯摊开双手。枪?那股冰冷而又熟悉的触觉差点没让萧雯崩溃,这是?AK47?居然出现在了魔法世界,我靠,饶是萧雯这样的四好青年也忍不住了。老天你玩我吧,这是魔法世界哎。“妈妈。”那把枪忽然发出声音。“什么?”萧雯一把扔掉手中的AK47,跳到一边,“老师,它、它、它、它、它居然开口说话了,你听到了没有?还是我听错了?”温黎老师很淡定“看样子是只绝品宠物了,魔兽进化到一定级别甚至会化成人形,说话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能说明它级别比较高。”“可是,可是老师,它它它,它是一把……”一把枪哎。◆◇◆◇◆◇◆◇◆◇◆◇◆◇◆◇◆◇◆◇◆◇◆◇◆◇◆◇◆◇◆◇◆◇◆◇踏险地过雪山毁魔殿。问天道寻因果建法则。强者为尊杀伐果断。傲霜神兵且陪我笑傲江湖。◆
  • 总裁的新妻

    总裁的新妻

    五年前,被父母双亲抛弃的秦殇,走投无路,却爱上了让她高攀不起豪门狂少的程景诚。他曾承诺对她不离不弃,直到地老天荒,却因为一场意外,怀疑她红杏出墙而怒火中烧。年少轻狂的他,带着仇恨和怒火,对她残暴施虐的同时,也将她之前所期许的爱情,撕得粉碎。遍体鳞伤的她激烈反击,与他进行拼死搏斗。而他,晕倒在她的怀里……五年之后,她摇身一变为最有潜力的女公关,而他则成了T市最年轻有为的娱乐公司总裁。她本能地想要逃避,却因为命中注定的一次合作,再次相互吸引。她本以为是再续前缘,不料这只是另外一场的阴谋的开始——这是一场由他主导游戏。当她被征服的时候,也正是她被抛弃之时。他如同宠物般将她玩弄于鼓掌,甚至被一步步地推向犯罪的深渊;,任凭他一次次地羞辱和伤害。一颗早已伤痕累累的心,再次被伤得千疮百孔;无穷无尽地折磨,让她体无完肤。然而,就在她心灰意冷之时,却发现自己意外怀上了他的骨肉……
  • ①嗨,我的猫咪

    ①嗨,我的猫咪

    -她是故作乖巧的唐家长女,他是不学无术的傅家大少罹患癌症的老人临行前的安排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友情提示】★★(此文是我的第二篇文,前四十章节,都是废话,不在状态,不推荐看。文行温馨,女主矫情,慎入啊!!)☆☆【我手写文,你心看文,其实是一种幸福,感谢大家】☆☆
  • 暴君的粉嫩娘亲

    暴君的粉嫩娘亲

    可恶!穿过来就被逼顶包恶名昭著的色公主。稍稍和某只男人牵下玉手,你就横眉怒瞪暴跳如雷。哼,也不自我检讨下,敢吼我我就直接翘宫出走。原本小日子就过得辛苦,还要日以继夜变着花样儿驱赶你身边那些讨人嫌的莺莺燕燕,暗地遭多少白眼多少恨你知道不,我这么辛苦容易么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网游萌恋:大神的小透明

    网游萌恋:大神的小透明

    网游悬赏巨资寻某游戏玩家。“100J找逝水名花方位,杀者截图赏500J。”身为游戏代言人,洛洁不得不去游戏中打打酱油,奈何玩个游戏被人当作人妖截杀,被踢出帮派,号被轮白了,最后又告诉她若是不甘的话可以借个大号去决斗,乖乖,等到她上大号的时候却惹了个竹马BOSS哥哥。腹黑的BOSS哥哥明明就是爱着她的,偏偏闷骚,不说爱她却以‘为了不和陌生人成亲’的理由和她完成千年情缘任务,一步一步的把她给弄进爱的陷阱中,可她却以为在攀豪门不敢见面、不敢多上线,哪知又引起了一连串的误会。
  • 领导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领导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领导就是团队的领袖,是保证组织或企业实现大目标的舵手。一个成功的领导,不仅要具备娴熟的驭人技巧,卓越的预见力,而且需要有争取掌控领导权的非凡才能。只有拥有领袖的品质,才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事业。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领袖,然而一流的人才都具有学习模仿伟大人物的天赋,兴趣和热情。认识领袖的魅力,撑握统御大众的方法,就如同手握着实现宏伟理想的魔仗。本书全面论述进了新领导学的思想,积极探讨了统领人物的两极性、倾向性、深刻性、以及领导权应该具备的效能性和稳定性,充分肯定了领导者在权力动作过程中的智性发挥的应急才能和热情理智,是研究新领导学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 始觉冬意深

    始觉冬意深

    这是一个关于嬗变的故事。一个是天之骄子,一个是旷世奇才,他们是从小争到大的夙敌。一个是内敛深沉、心细如发的寰宇总裁,一个是狷狂张扬,盛气凌人的黑帮痞少。而她,祈愿,只是一个唯钱是从的小孤女,傅觉冬和贺意深这俩生死宿敌这次居然将争夺的砝码压在她身上……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