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16

第16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16)

吃紧在根心处做工夫,有此仁义礼智根于心,自然有生色之妙,所谓乐则生矣。是也,根心之功在孔子则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驯至从心不逾之地;在颜子则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驯至欲从未繇之地,斯得之矣。后儒王心斋著《学乐歌》,颇足发其蕴。予谓:孔颜之乐易寻,而吾心之乐难寻。学者试反求自心,乐在何处?与孔颜有差别否?从此画然一下,鸢飞鱼跃,尽在目前。

这一分析的角度与上述王、吕两人都不同,蕺山着重强调的一点是:

乐在吾心!换言之,孔颜之乐就在心中,故当反求自心,乃得真乐。

应当说,此言乃深得心学之精髓,心斋所言“乐学”之真意即在于此。可以看出,蕺山于心学的义理及其历史均有深入的洞察。不过蕺山也强调须以工夫实践作为前提,亦即“在根心处做工夫”,其学术主张与心斋自有不同,这里也就不必深究了。

总之,讲学是以修身见世、兼善天下为目标的一种实践工夫,乐学是人心自乐、良知自觉的必然体现,这些主张反映了心斋对学术及人生的基本态度,构成了心斋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五节 结语:孝弟与师道

通过以上各节的讨论,我们对于心斋思想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按理在“结语”中,应对心斋思想的历史地位有所交代,由于本书性质所限,有关心斋思想及其泰州学派的评价问题须放在本书末尾来讨论,故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下心斋思想中的另两个问题:孝弟和师道。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考察,亦能使我们对心斋思想在明代心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有所了解。最后对心斋思想作一小结。

一 孝弟

有关孝弟以及师道问题,以上没有专门展开讨论,其实,历史上心斋思想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有二:一是重师道,一是讲孝弟。关于师道问题,下面再说,关于心斋之重视孝弟,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心斋的再传弟子罗近溪与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有过一段交往,有一次两人谈到了有关心斋学术的问题,张居正在读了心斋《遗稿》后,毫不客气地指出:“世多称王心斋,此书数千言,单言孝弟,何迂阔也!”罗近溪对此反驳道:“嘻! 孝弟可谓迂阔乎?”这场对话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反映出心斋思想在时人眼中的一种形象。在张居正看来,空谈“孝弟”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如何富国强兵等具体的社会问题,然而在近溪看来,“孝弟”则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既能“治化天下”,又能“教化天下”,这是近溪所坚持的“为政以德”的政治信念(详见后述)。这说明从心斋到近溪,重视“孝弟”实是泰州学派的一大特色。到了近溪那里,“孝弟慈”更是成了其思想的一个主要标志,此是后话。

其实,心斋曾有两篇文章专门谈论了“孝弟”问题,一为《孝箴》,一为《孝弟箴》。《孝箴》作于何年不明,据《年谱》载,《孝弟箴》作于正德十二年(1517),是年心斋35岁,尚在见阳明之前,这是心斋现存的所有著作中最早的一篇文字。先来看《孝弟箴》全文:

事亲从兄,本有其则。孝弟为心,其理自识。爱之敬之,务至其极。爱之深者,和颜悦色;敬之笃者,怡怡侍侧。父兄所为,不可不识;父兄所命,不可不择。所为若是,终身践迹;所为未是,不可姑息。所命若善,尽心竭力;所命未善,反复思绎。敷陈义理,譬喻端的。陷之不义,于心何怿?父兄之愆,子弟之责。尧舜所为,无过此职。其中主要讲了父子兄弟之间孝弟爱敬等一套伦理行为原则。从其叙述方式看,非常朴实易懂,内容基本上与儒家传统的孝弟思想相契合,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特异之处,也看不到有良知观念的痕迹。然而,另一篇《孝箴》则别有一番新意,其全文如下:

父母生我,形气俱全。形属乎地,气本乎天。中涵太极,号人之天。此人之天,即天之天。此天不昧,万理森然。动则俱动,静则同焉。天人感应,因体同然。天人一理,无大小焉。一有所昧,自暴弃焉。惟念此天,无时不见。告我同志,勿为勿迁。外全形气,内保其天。苟不得已,杀身成天。古有此辈,殷三仁焉。断发文身,泰伯之天;采薇饿死,夷齐之天;不逃待烹,申生之天。启手启足,曾子之全。敬身为大,孔圣之言。孔曾斯道,吾辈当传。一日克复,曾孔同源。这篇文字从“父母生我,形气俱全”讲起,其中阐述了“天人感应,因体同然”,“外全形气,内保其天”等观点,又举“殷三仁焉”,为例对于“苟不得已,杀身成天”作了说明,最后以“孔曾斯道”、“曾孔同源”结尾,全篇竟然没有出现一个“孝”字,也没有直接谈到“孝道”问题。然而事实上,却是满篇都在谈“孝”,而且还涉及与“孝道”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全生全归”的问题。其中所引曾子“启手启足”,是指曾参所揭示的“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这一儒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孝道”观念,历史上,又将此归结为四个字:“全生全归”。

所谓“启手启足”,乃是曾子临死前向人展示自己的手足,以表示自己没有“亏其体”、“辱其身”,最终实现了“全而归之”的愿望。相传由孔子传曾子的这一“全生全归”的思想,后人大多相信出现在《礼记》中的这段记录乃是曾子门人的转述。按照后人的解释,该思想旨在指出“为人子止于孝”的这样一个基本原理:既然为人之子的身体得之于父母、受之于形气,因此为人之子就必须“保其所受之身体”而不能有丝毫的损伤,与此同时,还必须“全其所受之德性”,这是从“形”与“德”这两个方面来解释“全生全归”,在“保其身”的同时,还须“全其德”,心斋所说“外全形气,内保其天”,亦同此意。由此可知,心斋所述无非就是“全生全归”的思想,基本未超出曾子“孝道”思想的范围。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亦即“敬身为大,孔圣之言”,这是我们在其明哲保身论中多次看到的一个提法。如上所述,“敬身”与“保身”在心斋那里,其意几乎完全相同。基于此,我们又可说心斋对“全生全归”的理解与他的保身说又有理论关联。心斋的一个思维逻辑是:由于全生便是行孝,而保身就是全生,所以保身便是行孝。可见,心斋所欲阐发的一个中心思想却是:行孝的方式在于保身!这应当是《孝箴》全文的主旨,也是心斋在“孝道”问题上的一个独特论述。

将两篇文字合起来看,《孝弟箴》内容平实,显然是由于该文为心斋早期之作的缘故,而《孝箴》一文虽不知作于何年,但由其内容可知当是作于晚年,至少与其保身说、敬身说的形成时期相当。

然而有关孝弟问题的论述,心斋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篇文字,即《与南都诸友》,该文颇长,核心问题仍然是孝弟,开篇从当今皇上的“纯孝之心”及太祖朱元璋《教民榜文》说起,然后上溯至孔孟“事亲从兄,必以仁义为实”的道理,继而又从孝者乃人性天命、国家元气这一抽象定义说到上下若能皆趋于孝,则“不至于人人君子、比屋可封者,未之有也”。现分四段摘录如下:

今闻主上有纯孝之心,斯有纯孝之行,何不陈一言为尽孝道而安天下之心,使人人君子,比屋可封?钦惟我太祖高皇帝《教民榜文》,以孝弟为先,诚万世之至训也。盖闻天地之道,先以化生,后以形生。化生者,天地即父母也;形生者,父母即天地也。是故仁人孝子,事亲如事天,事天如事亲,其义一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故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是也。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故上焉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又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下焉者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君。又曰:孝者所以事君也。是上下皆当以孝弟为本也。……是故先王教民六行,以孝为先,纠民八刑,以不孝为先。

此以上为圣贤格言,所以使天下有所稽也。若以为非者,是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则当惩之。惩一人而千万人戒也。盖孝者,人之性也,天之命也,国家之元气也。元气壮盛,而六阴渐化矣,然而天下有不孝者鲜矣。故有若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然而天下有争斗者鲜矣。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然而百姓有不亲者鲜矣。若曰君不能,是贼其君也。若曰人不能,是贼其人也。若曰己不能,是自贼者也。只此一言,便是非礼之言,只此一念,便是非礼之动,便是绝人道弃天命也,便入虚无寂灭之类也,又何以为万物一体而立其人道哉?在上者果能以是取之,在下者则必以是举之,父兄以是教之,子弟以是学之,师保以是勉之,乡党以是荣之,是上下皆趋于孝矣。然必时时如此,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岁岁如此,在上者不失其操纵鼓舞之机,在下者不失其承流宣化之职,遂至穷乡下邑,愚夫愚妇,皆可与知与能,所以为至简至易之道,然而不至于人人君子、比屋可封者,未之有也。

其中不但强调了“尧舜之道,孝弟而已”这一自孔孟以来儒家传统中的重要观点,而且将孝弟与当今政治相联系,赞赏世宗皇帝有一“纯孝之心”,由此推行扩展下去,便可“尽孝道而安天下”,最终就能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这里的叙述显然涉及了嘉靖初年世宗皇帝推动的祭祀改制以及由此引发的“大礼议”之争等政治问题。心斋指出,世宗欲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乃是一片“纯孝之心”的体现,因此作为人臣者应当陈言促成其“纯孝之行”,使其能“尽孝道而安天下之心”,若此则天下必能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接着,心斋提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教民榜文》(又称《圣谕六言》或《圣谕》),认为该文第一句“孝顺父母”亦即以“孝弟为先”之意,此乃“万世之至训也”。由此可知在心斋的观念中,孝弟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伦理实践而已,而且还应当是普遍的社会伦理,即便是为人之君,亦当率此以行,推动“纯孝之行”,同样,即便是为君之臣,在家事父以孝与在朝事君以忠,德目虽不同,然其实质则一,亦即所谓“孝者所以事君也”,便是此意;反之,如果是不孝者,那么事君之际也必定不会事君以“忠”。可见,上下若能以“孝弟”为本,则家齐国治而天下平,自不待言,犹如“运之掌上”一般容易。

总之,心斋在孝弟问题上的主要思路是:“尧舜之道,孝弟而已”、“上下皆当以孝弟为本”、“上者不失其操纵鼓舞之机,在下者不失其承流宣化之职”,推而广之,以至于“穷乡下邑,愚夫愚妇”皆从孝弟做起,如此则必然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由此我们可以说,《与南都诸友》实是一篇在心斋的论著中十分难得的精彩论文,有关孝弟的观点主张已经被讲得十分明确,从中显露出心斋有关孝弟问题的思考不仅有伦理学的解释方法,更有社会学、政治学的分析视野。同时,我们还可以说,对于孝弟观念的强调及其上述所特有的分析视野确实是心斋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即便对心斋持有严厉批评之态度的管东溟对于这一点,也不得不承认心斋思想未脱离“孔矩”,他说:“然王氏(指心斋)犹以礼为闲,以孝弟为教,不大违于孔矩。”这句评语出自东溟之口,实属不易。这也反映出“以孝弟为教”确是心斋思想的主要特色之一。

二 师道

上面我曾指出,心斋非常喜欢引用周敦颐的一句话:“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无疑就是“师道”。心斋不仅以此作为他推动讲学的一个观念支撑,而且据后人的观察,心斋自己还直接“以师道自任”。如果这一说法是确切的话,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说,心斋自以为自己就是“天下万世师”了。因为心斋所认同的“师道”无非就是“帝者师”或“天下万世师”,按照“伊傅之事我不能”这一心斋的自述,他对于自己能成为“帝者师”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对他来说,唯有修身讲学以见于世,便是自己的毕生所愿了。

那么若要追问何谓“天下万世师”,心斋又会如何回答呢?遍查心斋文集,我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依我的判断,可能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凡是立志于修身讲学者以及立足于民间的讲学家都可以师道自任,成为天下万世师;一是指担任各地方“学校之师”

的“师儒之官”,亦即担任“提学”、“教谕”等官职的官员亦可算作是天下万世师。就心斋而言,他显然是以民间讲学家自任的。由此可见,在心斋的观念当中,“师道”并不只是存在于上层,犹如荀子所说的“君师”这一概念,意谓只有人君才称得上是天下之师,事实上,这一观念自周敦颐提出“师道”观以来,已有了根本的转变,他所说的“师道”,显然是指存在于士人阶层的为师之道,任何一位儒者都有可能担当起为人之师的义务和责任,甚而至于儒者以师道自任还具有了这样一种政治的涵义:以师道与君道相抗衡。就宋代思想的历史来看,可以说“师道”观念对于宋代道学运动的兴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到了阳明学的时代,“师道”则几乎成了儒者的一种身份象征,尤其是在心斋的观念中,他认为师道必定是存在于民间社会的,存在于每一个立志修身讲学以见于世的人身上。可以视作是心斋晚年“定论”的《大成学歌》,其中就说道:

我将大成学印证,随言随悟随时跻。只此心中便是圣,说此与人便是师。至易至简至快乐,至尊至宝至清奇。随大随小随我学,随时随处随人师。……常将中正觉斯人,便是当时大成圣。自此以往又如何? 清风明月同高歌。同得斯人说斯道,大明万世还多多。

这是说,只要能将阳明心学的那层道理“只此心中便是圣”说于他人,便是“师”了,而且若能以“师”来担当社会,去“觉斯人”,便可成就“当时大成圣”,所谓“大成圣”,这里是特指孔孟。最后他说“同得斯人说斯道”,也是意指须以师道来担当社会、成就他人。

王一庵通过对《大成学歌》的分析,并从儒学史的角度指出心斋“以师道自任”正反映了孔孟儒学的那种“毅然”以师道“自任”

的传统精神,他称之为“孔孟任师家法”。一庵说道:

或问《大成学歌》,以师道自任,何也? 曰:“天生烝民,作之君,作之师。”自古帝王君天下,皆只师天下也。后世人主不知修身慎德,为生民立极,而君师之职离矣。孔子悯天下之不治,皆缘天下之无师,故遂毅然自任,无位而擅帝王师,教之大权与作《春秋》同一,不得已之志,况不俟时位,随人接引,则把柄在手,而在在能成此其所以贤尧舜而集大成者,凡以任师道,故也。观其汲汲周流,无非欲与斯人共明斯道。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热门推荐
  • 一个娃娃两个爹

    一个娃娃两个爹

    白天,她是可爱八岁娃娃黑夜,她是妖媚妙龄娇娘是遭受诅咒,还是身患奇症白日的单纯可爱夜晚的婀娜妖娆哪个才是真正的她,哪个才是心中的她午夜化身为狼,爬上美男大床送去处子身,带走腹中宝遇上那个邪魅的男人,是其幸,还是其不幸爱上或恨上,只是一线之间的事大娃娃生小娃娃娃娃成娘亲为爱而重生【娃娃语录】*1*、“古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爹爹难过娘亲关,娃娃不是美人不过关!”*2*、“娘亲,你好漂亮,我们私奔吧,不要管那个糟老头子了!”(糟老头子乃其父东方仕南)*3*、“哇,娃娃好可怜,亲爹爹不要,养爹爹不疼…”(某日东方仕南要责罚娃娃时,娃娃猜想自己不是其亲生之女,劲爆开口)【伊月语录】*1*、“把衣服脱了,让我生个宝宝!”(某午夜,伊月潜入一美男房间,冷冷道)*2*、“是男人就快点,不是男人就去给我找个真男人来!”(躺在美男床上,看着眼前一动不动的人,伊月微微眯起好看的水眸)*3*、“宝宝生下了谁要谁拿去,我只是想回家而已。”(十月怀胎后,伊月看着站在眼前的几个性格外表迥异的男人,淡然道)视频地址——http://m.pgsk.com/deux_m.pgsk.com【妖自己的文】【狂女】——穿越女强文【豪门童养媳】——豪门虐恋文【王爷,走着瞧】——温馨穿越文【养个奴隶做老婆】——都市虐恋文【一个娃娃两个爹】——新奇架空文
  •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礼仪金说4:公关礼仪

    进入21世纪,公关礼仪在企业的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为了使小朋友能够更形象地了解童谣的意义,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知识,而且每首童谣后面都有“悄悄话”版块,我们在每页的页脚还附加了“小谜语”。总之这本书可以送给孩子读,所以每首童谣都配有和主题相关的彩色图片,也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这本书可以使孩子的内心充满智慧,也可以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关爱。这样可以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和了解生活,共收集了300首生动形象的小童谣
  • 萌妻至上

    萌妻至上

    她叫天宠,天之娇宠,就算无父无母,一样活得风生水起,横行恣意。因为她有一个无所不能,还对她千依百顺的大哥。天宠觉得,大哥绝对是凹凸曼,不管她捅了什么篓子,总能第一时间出现,拯救她于水火。所以,她决定了以后找老公,就以大哥这样的为目标……*【重要提示】咳,因为本文修改时偷了点懒,将几个章节合并到一起,所以——卷一的V章到077章【许你一片天】止,卷二的V章到021章【大结局最终篇】止,其余都是重复章节,勿订-_-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凤囚凰

    凤囚凰

    “总有一天,你会为了一个女子沉沦。”慈祥的老人看着面前的坚毅的男子,淡淡一笑道:“那时,你便会知道,什么是情爱了。”“爱?”男子脸背着光,只能隐隐约约看出一个轮廓,但,那双闪烁着冷意的双瞳,不由得泛出一抹嘲讽。“是,爱。”老人毫不意外他的反应,淡淡一笑道。“你甚至宁愿让天下陷入死亡的恐惧之中,你会不顾一切的想要看到她幸福的笑颜。哪怕,你已经深深坠入了死亡之地,你的心依旧在为她而动。……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替嫁:鬼颜太子妃

    替嫁:鬼颜太子妃

    她本是相府的丫鬟,一道圣旨小姐将嫁与当朝太子,传闻太子是个傻子。为此,她甘愿替自家小姐出嫁,从此化名上官婉芸。传说上官婉芸貌丑无盐,大婚当日京都倾城人如潮涌,只为一睹丑容。大婚当日,她便将公主吓晕。此举震惊朝野,从此世间便流传出去“傻太子娶了一名鬼妃!”她虽丑,可是却清灵聪慧,但是最终纸包不住火。那日谎言破,她于断头台上笑着领死,后来传闻太子也当众自刎,可是当天却有四条身影救走了鬼妃。有传说那四人是天下闻名的“倾城四公子。”从此,鬼妃便销声匿迹。时隔数月,天下突然多了一名艳倾天下的美女,她叫“艳倾城!”而天下更奇怪的事情是,陵国换了新皇帝,有人说他是倾城四公子的梅冷情。时隔多年,有人想起了一件事“那年皇城大乱,据说是两位王爷和皇帝为了一名女子而倒戈相向,传说那女子就是艳倾城。”也有人说,是因为皇帝为了报母亲的仇而入了魔,还有人说是皇帝为了不让江山落入一个叫“陵蓝”的人而布的局。更有荒谬的说法是“艳倾城爱上了一位叫竹韵的男人,以至于皇帝魔性大发,势要血流成河以捍卫龙颜。”她时隔多年,依然众说纷坛……请路过的亲们支持一下好友的文《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紫牡丹akhehttp://m.pgsk.com/a/297604/请喜欢这个文的童鞋们加群92089491哈!
  • 风鸣天下

    风鸣天下

    风铭辰,现代豪门世家的掌舵人,夺得权势,却不愿背负责任。叱咤一生,却无奈英年早逝风鸣辰,穿越时空夹缝,成为古朝年幼公主。朝堂争斗,宫廷倾轧,江湖风云,强势恣意的她,便向这男尊女卑的时代发出挑战。决定这世也要登上权利高峰。苦心经营十几载,夺取军政大权,开疆拓土,培养符合心意的继承人,到达权力巅峰后,不愿背负责任的她,又将如何选择?前世冷清理性的人,这一世是否会收获感情?一切判断都还为时过早,且看她这恣意的新生吧!从宫廷到江湖,从江湖到战场,从战场到朝堂,从朝堂到天下,场景在变化,人物在变化,情感也在变化,但那个目标——始终就在前方也许不及言情浪漫,不及玄幻炫目,但绝对是一段传奇,一个女强人在古代的传奇。有起落,有成败,有理性,有失控,有朋友之情,兄弟之义,知己之助,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女主一路走来,不断适应,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用她的一生书写着这段传奇。############################################后宫里的疑隙争斗,她冷眼旁观,甘当棋子,究竟存何目的?金蝉脱壳,踏入江湖,一场十年的惊天阴谋悄然袭来,正非正,邪亦非正,游走于正邪之间,谁才是最大赢家?战场之上,指点江山,快意恩仇,建立军功,震惊四野,遗世留名!朝堂之中,皇储之争风云再起,皇帝亲征,命在旦夕,摄政公主,应运而生。一切似乎圆满,又是什么横亘命运之中,背叛袭来,友人垂危,风雨满楼考验年轻政权,是命定天成,还是人可胜天……一部历史正剧即将拉开序幕敬请关注杳的新书《风鸣天下》********************************************************PS:某杳率剧中主创人员立于书页,雁过拔毛,人过留票,啥?米票,那就留下评论懒得写?那就收藏吧!虾米?放不下啦,多点两下总可以吧。不然,嘿嘿,辰辰,功夫练得怎么样了,给大家施展施展,不用收敛,放开手脚大胆的干,人在江湖飘啊~~哪能不挨刀啊~~哼哼~~############################################在作者专栏留言的亲们,不是杳不理大家,而是无法回复,希望亲们谅解,不是杳偷懒哈!在书评区的留言,杳一定会回的!推荐杳的新坑《赫连云凉》重生异世江湖,深陷门派之争,生死身世之谜,再看风云朝廷。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