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01

第1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1)

(第一节 家世与生平

一 安丰盐场

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府安丰场人,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我们先从心斋的身世及其出身地说起。淮南安丰场地处沿海地区,靠近淮河入海之处,历来以产盐而闻名。据史书记载,有“两淮盐利甲天下”之称。有研究表明,每年交纳的盐税数额至万历年间,竟已占据全国各种税收的一半左右,而安丰场则是两淮地区最大的产盐地之一。两淮指淮北和淮南,淮南指泰州,淮北指淮安和通州。根据明初在两淮盐场的建制,两淮设有都转运盐使司(治在扬州府城内),下分设三个“分司”,即泰州分司(治在泰州东台)、淮安分司(治在安东县)、通州分司(治在通州),三司由都转运盐使司统领,各司之下又分设若干场,譬如泰州分司之下有安丰场盐课司、东台场盐课司等。各“场”之下又由若干“团”组成,“团”是基本生产单位,由若干“灶户”组成,实行的是“聚团公煎”的生产体制,亦即公共生产体制,禁止各户私自煎盐。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各盐场的灶丁必须在团舍或灶舍共同煎盐,离团煎盐即被视为“私煎”。对于“私煎”以及私自买卖者,规定:“凡盐场灶丁人等,除正额盐外,夹带余盐出场及私煎货卖者”,“杖一百,徒三年”,情节严重者,可以处斩。另据史籍记载:“每一场分几团,一团分几户,轮流煎办,以纳丁盐。此外多煎之数,名曰‘助灶盐’,许卖商人,辏补掣挚。但不在本团煎办者,即是私盐,就便拿问。此是旧规。近年以来,豪灶有私立十处灶者,七八灶者,私煎私口,各无忌惮。合无今后,但有不在团分煎办,私立灶者,便拿问,枷号一月。”这里,“近年以来”的前后时间段没有明言,估计是在弘治、正德之间,亦即16世纪前后。

要之,对于私盐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然而,私盐贩卖的现象屡禁不绝,实际上也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彻底禁止。反过来说,私盐贩卖的盛行,是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的商业经济的必然趋势,对于促成明代盐业的官营模式的解体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早在明初的永乐年间就已出现,最初主要是由势要显贵(包括王府、内官)开始的,到了正统年间,已然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据现有资料显示,心斋的王氏家族其实就是通过贩卖私盐而起家的。

据有关心斋王氏一族的资料记载,王氏的始祖可上溯至六代始祖王伯寿,其出身为盐丁。此后的家系传承大致如下:王伯寿—王国祥—王仲仁—王文贵—王僖—王玒—王艮。王氏一族的原籍为苏州,是在明初被迁移到安丰场的,其中有着重大的历史变故。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平定江南之际,遇到坚守苏州城的张士诚的顽强抵抗。事后,朱元璋迁怒于当地居民,为示惩罚而将大量苏州城民迁居泰州,贬为灶民。不过,王氏家族何以被强行迁移至泰州的具体理由及其经过均已不详,至于王氏家族是否参与了张士诚对朱元璋的抵抗,亦不宜过度揣测。从心斋方面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来看,似乎给人以这样一种印象:王氏一族刻意隐瞒了其中的原委及其经过。

唯一对于此间消息有所透露者,是心斋长孙王之垣的一段记载:

我太祖高皇帝统一海内,元南渡者仍徙江北,复中原之故土。故吾族始祖伯寿公自姑苏徙淮南安丰场,此吾宗之鼻祖也。

前代王氏世家不敢妄扳。吾族自心斋公七世而上及伯寿公始祖,七世而下,子孙曾凡一十三世。前列大纲,纪其名讳大略,复立详注,以悉其行实。“截略”云者,谓王氏有谱而兹特截心斋公一人渊源大派而言也。细读该文,迁徙江北似乎是为了“复中原之故土”,这显然是迎合官方之词而非由衷之言,因为从当时江南地区最为富庶的“姑苏”迁徙到贫穷的江北地区,显非出自个人或家族的意愿。所谓“前代王氏世家不敢妄扳”,其中也显然有难言之隐,对此我们已不能妄加推测。

据载,王伯寿的第二代王国祥及其子王仲仁已由一般灶户上升为“百夫长”。所谓“百夫长”,原是元代建制的一种称呼,相当于明代“里甲制”中的里长、甲首,如在两淮地区,“每盐场有团有灶,每灶有户有丁,数皆额设。每团有总催,即元百夫长,数亦有定。一团设总催十名,每名有甲首。”其实,所谓盐场中的“百夫长”,并非官职,其身份仍属灶户,只是由灶户中的上户轮流担任,主要负责征收盐税,故而又名“总催”。然而总催的任务却颇为重要,大体有三:协助官方催征盐课;监督灶户生产;协同官吏清查灶户、荡地、攒造盐册等。可见,对于盐场官吏来说,百夫长是其管理盐场运作的得力帮手,而在一般灶民的眼里,百夫长则成了有一定“权势”的人物。

王国祥及其子王仲仁能连续担任“百夫长”,这说明王氏一族在灶户当中属于上户,然而即便如此,王仲仁却仍然未能摆脱被充军至四川的命运,最后在南征途中战死,关于个中缘由亦已不详。到了王仲仁的长子王文贵一辈,家庭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根据记载,王文贵开始着手从商,大概是属于自煎自贩的私盐买卖。到了晚年,他已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开始出资为乡里修建石桥,此一善举得到了其子孙的继承,后来受到了地方官员的嘉奖。正德年间两淮布政使林正茂曾撰《安丰广容桥记》一文,表彰王文贵、王公美父子以及王公美之侄王尚瑞相继捐资修桥之善举。据该文记述,自正统十四年(1449)始,首先由“东淘善士”王文贵修建,成化六年(1470)又由王公美继之,四十年后(在1510年左右),王尚瑞“捐己资而鼎新之”,这次修建的规模以及工艺之精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两次,并且“有得乎治水之良法”,该文最后称赞道:王氏一族的功德“盖实有可嘉者焉”。其中提到的王文贵即王心斋的曾祖父。不用说,能连续三代,长达约半个世纪,坚持捐资修桥,这决非普通灶户所能做到。可以认为,至少从王心斋的曾祖辈开始,由于从商而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由此亦可推断,王心斋少年时便开始行商于山东与泰州之间,当有其特定的家族背景。总之,虽然心斋出身于灶户家庭,但从其曾祖父一辈开始,已渐渐从“煎盐”的劳作中抽出身来,开始从事贩盐活动,到了心斋这一代,行商规模逐渐扩大,使得心斋获得了时间上的余暇以及经济上的条件,可以关心起学术问题。

这里有必要谈一谈两淮地区的盐商问题。根据已有的研究,除去官方的盐业专卖不论,自明代正统、成化年间开始,当地的私人经商活动呈现出活跃的势头,特别是到了万历年间,由于盐课的折银化措施的实行,由原来官方统一管理之下的专卖制度完成了向个体商人经营方式的转型。然而私人贩盐行为虽在明初就遭到严禁,严重者可以死刑量罪,但自成化、正统以来,这一法律条文已名存实亡。根据霍韬(1487—1540)所上的《盐政疏》记载,到了“弘治、正德年间”,盐法条例已经“大坏”,“私盐盛行”而难以禁止。

他特别以“两淮”一带的情况为例,指出该地区“民厌农田,惟射盐利”,“十五以上,俱习武勇,气复顽悍,死刑不忌”,“故淮安官军不惟不捕私盐,且受饵利而为护送出境矣。山东官军不惟不捕私盐,反向盐徒乞盐充食矣”。这里,霍韬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两淮地区的盐民唯利是图,已到了连死刑也不畏惧的地步,其私自贩盐之势力,令淮安以及山东的官军也望而却步、无能为力,军队甚至还与私人盐商沟通一气。应当说,两淮地区的这幅社会情景正与心斋来往于泰州与山东之间进行贩盐活动的时期相重叠。再说心斋父亲王玒(号守庵,1445—1536),据传此人生性豪放而喜“游娼家”,心斋曾几度苦苦相劝,但最终不听。这一记录反映出当地的盐场并非以往所想象的那样:只有艰苦的劳作而无闲暇的娱乐。事实上,自成化、弘治以来,由于各地商人在盐场一带的不断聚集,给盐场带来了一种特有的社会风气,而与其他乡下农村的情景是颇为不同的,在盐场当地的街坊通衢既有“茶坊”、“酒肆”,又有“妓楼”、“浴所”,以供商贩消遣、歇息,同时也必然给当地的民俗风情带来种种影响。不少灶户虽有恒产而无恒业,故常以游食相逐,而“好逸恶劳”之辈亦所在多有。王玒的情况大概便属于不务正业之类。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对此不宜作过度推测。

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心斋的王氏家庭之背景颇为复杂,在其祖辈中既有“百夫长”,也有行商者、务农者,甚至还有“游食”者。

二 身份转变

王心斋为王玒的次子,7岁时就读乡塾,不久由于家贫而中辍。

11岁,开始帮助治理家业;19岁,奉父命而行商山东。据载,此后又有两次赴山东行商(分别是1505年和1507年)。清儒李颙(号二曲,1627—1705)非常推许泰州王学,他曾指出:“场俗业盐,不事诗书,以故先生(指心斋)目不知书,惟以贩盐为务。年三十,同乡人贩盐山东。”这是说心斋30岁之前,主要从事贩盐活动。不过,《心斋年谱》只是说他“游商四方”,并未明确点出“贩盐”二字,原因也许是按明代法律私自贩盐属于重罪,故而王氏家族的后人在文字处理上只能含糊其辞。尽管如此,《年谱》还是如实记录了由于心斋行商“措置得宜”,所以“自是家道日裕”这一事实。这一记载表明,其家族的经济状况由于心斋的“游商”而发生了很大改观。心斋之所以能够在30岁后将精力集中到学问上来,也必然与“家道日裕”有关。

令人注意的是,在25岁(1507年)那年,心斋在行商山东之际拜谒了孔庙。以此为契机,心斋开始发愤读书,据说常以《孝经》、《论语》等书藏于袖中,“逢人质义”。到了四年后的29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对心斋一生的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事,有关此事的记载,全文录出:

六年辛未,先生二十九岁。先生一夕梦天坠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独奋臂托天而起,见日月列宿失序,又手自整布如故,万人欢舞拜谢。醒则汗溢如雨,顿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之念,益真切不容已。自此行住语默,皆在觉中。

题记壁间,先生梦后书,正德六年间,居仁三月半于座右。时三月望夕,即先生悟入之始。这是说,心斋做了一个“天坠压身”之梦,梦见“万人奔号求救”,于是,心斋“独奋臂托天而起,见日月列宿失序,又手自整布如故,万人欢舞拜谢”。醒来以后,心斋“汗溢如雨,顿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之念,益真切不容已”。时在正德六年三月,心斋以“居仁三月半”为题,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据载,这是心斋“悟入之始”,意谓心斋在学问上有了真正的觉悟。应当说,这场梦虽然对心斋的思想形成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心斋思想的最终形成,则要等到他拜师阳明以后(详见后述),阳明的良知学说才是最终决定心斋思想之性格的基本要因。

我们知道,在明代心学史上,由梦而悟之类的经验之谈很常见,我们不妨将心斋之梦与阳明的“龙场悟道”作一比较。阳明悟道主要解决了缠绕在他心头多年的思想困惑:根据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教导方法,心与理始终不能达到会归为一的境地,而阳明最终悟出了此道乃“吾性固有”的道理,并由此得出了阳明心学的标志性口号———心即是理。心斋之梦与此不同,并没有点出此梦在学理上的问题意识之所在,梦中心斋只是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位“救世主”,为世人救苦救难、为整顿社会失序,奋起担当,并受到万人“拜谢”。但重要的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心斋所抱有的那种担当社会、拯救世界之精神,却与阳明的“万物一体”之观念是一脉相通的。

所谓“心体洞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无疑点出了此梦所蕴涵的思想实质之所在,亦即儒学传统的拯世济民、开物成务,以实现天下同善、人人君子之理想的思想精神。

然而有学者指出,心斋此梦可与正德五年在河北爆发的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思想口号“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相对照,并认为心斋此梦意味着:企图“调整已经进入末期的淆乱了的封建社会的秩序”。日本学者森纪子则在另外一种意义上,承认这一对照有一定道理,并指出镇压此次的农民叛乱正是后来心斋所从师的王阳明,而且从阳明一生镇压地方叛乱无数,以及泰州学派传人何心隐在嘉靖末年参与镇压重庆的白莲教之乱等事实来看,可以说泰州学派对于“农民反乱显然是持敌对态度的”。不过在我看来,对心斋的“天坠”之梦作上述理解,显然是一种过度的诠释。事实上,在心斋及其泰州后学的观念当中,的确存在着一种企图重整社会失序现象以及积极参与地方治理的强烈愿望与行为实践,这是无须否认的。但是正如前面所揭示的那样,“万物一体”乃是宋明儒学以来的一项共识。从上述“汗溢如雨”至“真切不容已”的一段表述中,可以看到心斋所抱有的正是一种“万物一体”的儒学信念。

虽然心斋识字不多,不能像阳明那样在学理上有一充足的知识准备,但他在社会底层特别是两淮这一特殊地区的长期生活,却有可能为他提供重要的思想素材:社会风气委靡不振、道德失序日益严重,这应该是心斋之梦的现实背景。而且从心斋一生的思想经历来看,他以“万物一体”作为一种志向抱负,并以此作为拯救世人的观念支撑,这对心斋思想性格的最终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型塑作用。我们从后来得以成型的心斋思想的特征来看,其思想阐述虽然在学理上并不充分,但是正如“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这一著名的思想口号那样,反映出心斋思想与一般的儒家士人的言说方式确有很大不同,从中亦可看出“天坠”之梦的某些影子。从“天坠压身”之梦的描述方式来看,其中略显狂妄之气象。再者,后来心斋拜入阳明门下不久,便于嘉靖元年(1522)着手仿制古代冠服和车舆,自称为了宣扬阳明学说而北上京师,沿途讲学,并打出了“天下一个,万物一体”的旗号,引起了在京士人的纷纷议论。从这些非正常的举止来看,其行为方式也与正统士大夫显得格格不入。但是从总体上看,应当承认心斋的“天坠压身”之梦所反映的恰恰是宋明儒学以来的“万物一体”以及“济世致用”的思想观念。

要而言之,言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与众不同,正是心斋思想之独特风格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心斋29岁的那场“梦”,以及九年后正式拜入阳明门下,标志着心斋的“社会身份”由一名普通的盐丁、商人,进而转变成一名布衣儒者。从心斋晚年多与儒家知识分子交流来往的社会经历来看,他对于自己的“布衣儒者”的身份有一定的自我认同意识。当然,对于心斋来说,在其身份转变的过程中,正德十五年(1520)得以正式拜入阳明门下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三 拜师阳明

关于心斋拜见阳明一事,颇有传奇色彩,各种版本记载不尽相同。以下节录是袁承业本《心斋年谱》(董燧编)的记载: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

    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

    国内哪所大学造就的亿万富豪校友最多?答案是清华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培养和造就了84名亿万富豪,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清华大学之所以培养出这么多超级富豪,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教育理念。严开编著的《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全面总结了清华大学的财富理念,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人,让你能够通过对《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的学习打开财富之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工作要有好心态

    工作要有好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诞生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没有好心态,工作如何有状态?工作的成败,根本上取决于人的心态!
  • 魔君的懒妃

    魔君的懒妃

    ★★简介:她很宅,宅到能不出门绝不出门。她很懒,懒到一天至少有十五个小时都在睡觉。能坐着绝不站着,能坐车的时候绝不走路。这并不表明她很糊涂,她只不过想省事而已。能不亲自动手时绝不亲自动手。她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每天一觉睡到自然醒,无人烦无人扰。可是命运却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穿越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朝代,还嫁了个皇帝。就在她以为可以悠哉一生时却成了劳碌命,一直在劳碌奔波,某人还不知好歹,很是欠扁呐。★★泪有点咸有点甜你的胸膛吻着我的侧脸回头看踏过的雪慢慢融化成草原而我就象你没有一秒曾后悔爱那么绵那么粘管命运设定要谁离别海岸线越让人流连总是美得越蜿蜒我们太倔强连天都不忍再反对深情一眼挚爱万年几度轮回恋恋不灭把岁月铺成红毯见证我们的极限心疼一句珍藏万年誓言就该比永远更远要不是沧海桑田真爱怎么会浮现待度过斜风冷雨春暖在眼前
  •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一场玉石俱焚,二十岁的天才美少女夏迎、夏黛结束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重生在历史上大大清朝,红楼的世界,分别变成了二木头贾迎春,病西施林黛玉。前世,亲情,除了两人,她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友情,她们依旧只有彼此,爱情,二十岁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触碰。贾迎春,二十一世纪的夏迎,孤傲,坚强,高雅,犹如凌寒留香,铁骨冰心的梅花,由于前世的孪生妹妹夏黛自小身体瘦弱,因此对医术颇有研究,来到异世,遇上成为林黛玉的夏黛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玄随清和爱新觉罗·胤禛,一向果断的她也开始陷入迷茫。林黛玉,二十一世纪的夏黛,优雅,纯洁,美丽,仿佛清姿雅致,度冠群芳的芙蓉,因为前世的孪生姐姐医术精湛,身体孱弱的夏黛却对毒药情有独钟,芙蓉,亦为断肠草,这是一脸无辜的夏黛最喜欢的解释,身处异世,遇见成为贾迎春的夏迎是她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爱新觉·胤禛和玄随清让她一向明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开始出现迷惑。玄随清,身份神秘,来无影无无踪的高手,笑容如清风般醉人,人如阳光般温暖,只是,向来心明如镜的他,为什么明明觉得林姑娘令自己疼惜,却又会觉得二姑娘让自己牵挂,他很肯定自己是一个专情的人,玄随清也弄不清了。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大帝的第四子,面像千年木头般冷漠,人似万年寒冰般冷冽,可是,向来目标明确的他,为什么会觉得二姑娘与自己志同道合如知己让自己欣赏,又会再看见林姑娘之时心动不已,就算身处皇宫,他也可以肯定,自己不是多情之人,胤禛也开始迷糊了。亲们,新开的文文,请大家多多的支持,多多的收藏,多多的留言,补充一下,四人都是主角,没有一号二号之分,呵呵,喜欢的亲们敬请支持,感谢!
  • 霸宠,限制级小妻

    霸宠,限制级小妻

    苏茗发誓,她看到眼前这个雕塑般近乎完美的裸男背影,纯属意外,真的!★★★二货版简介★★★苏茗和死党说:“如果上天愿意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只看三十秒,三十秒一到,立马转身离开!绝不拖沓!”总之,她一定不会让那该死的霸道男人发现自己!更不会再给自己一不小心滑倒,然后狠狠向他扑去的机会!更更不会给自己一嘴巴啃在人家屁股上,并顺手用唇膏将对方爆了的机会!死党问:“口感如何?”苏茗:“......”但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正剧版简介★★★她空有苏家二小姐之名,却处处受尽冷落,住阁楼啃馒头,只因头顶被烙上了“小三之女”四个大字。明眸再睁......她还是苏茗,却已不是苏茗,不管你是亲爹不是亲妈打她?她不还手,可下一秒就让你变猪头脸,保证亲妈见了都不认得你!骂她?她受着,可转眼流言散布,比尖锐的侮辱更让人无法忍受!设计她?呵,老娘一定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于是乎,世界乱了.可那个罪魁祸首却躲在暴风泉眼好不恣意。一边抹着泪眼扮无辜,另一边数钱数到手软。不过苏茗始终坚持一个无上的原则——低调,低调做人,高调赚钱。可自从她将那个男人看了、啃了、插了。宁静不再,尤其是看着手边那两本红艳艳的结婚证,苏茗知道,乱x的后果很严重......要知道,他,是谁?!★★★噔噔噔噔,精彩片段抢先看★★★【片段一】:某女人坐在太师椅上,好不傲慢地看着来人,久久才道:“原来是邵总啊!幸会幸会。”邵擎一:“说正事!”苏茗:“邵总果然痛快,那就算邵总一个友情价吧!”话落,苏茗比划了五根纤细的手指,附赠一枚好不甜美的笑容。“成交!”邵擎一冷笑着转头,吩咐道,“来,给苏小姐开一张五百万的支票。”苏茗:“喂!我说的是五千不是五百!”邵擎一:“是五千万啊,不过其中的四千五百万算是你给我封口费,苏家二小姐?”“好!”某女咬着牙关挤出一个字!而某男的“欺压”,才刚刚开始......【片段二】:苏茗:“邵总,今天的晚宴宋家大小姐也会去哦。”邵擎一:“嗯。”苏茗:“人家宋家大小姐模样俊,脾气好,还是留洋回来的呢。可是出了名的大家淑女,而且我听说.”邵擎一:“说吧,这次我被卖的筹码是什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 总裁之豪门弃妇

    总裁之豪门弃妇

    婚礼上,她当众被阮氏集团大少弃婚,成为全城耻笑的豪门弃妇。原本以为人生失了色彩,却没想到会遇见温柔多金优雅的他。夜夜缠绵,他极致宠爱,她不住沦陷,失身失心。原本以为找到人间真爱,却没想到。三月后…五百万的支票,带着极大的羞辱,打在她光裸的身上。“滚吧!你已经没用了。下一部戏,女主角的位置是你的了。”他轻描淡写一句,像是在打发一条摇尾乞怜的狗。她强忍眼泪,捡起床上支票:“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的全名是什么吗?听好了,阮向南,阮氏集团二公子。”被阮向东抛弃,被阮向南玩弄,不堪的人生,让她无颜面对生活。可是肚子……半年之后…原本二线小明星柔善美,凭借一部现代家庭喜剧走红大江南北,在演艺圈崭露头角,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红星。但是当红之际,她却忽然出国深造,从此销声匿迹。三年之后…柔善美归来,签约英王娱乐,连接三部跨年贺岁大戏,出席各大名流晚宴,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花蝴蝶,游走花丛。再见故人,她只是妖娆一笑:“南少,多年未见,别来无恙啊!”这一笑,惊了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