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200000035

第35章 与颉刚论古史(1)

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

颉刚兄:

今天把你一向给我的信,从头“编年”一看,觉其中或者不曾有信失去。我共收到你的六封快信,最末一封为十一月十八论孔子,对么?现在分条从头一一细答,因以前信每不尽意也。

我对于你的“秦汉统一的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有下列的意见:

(一)你这个“古疆域小,一个中央”思想,自然再对不过。这篇文章却并未提到“统一的由来”,若谓有个大的世界观念便能统一,则从无是说。

(二)我对于你的“古史辨”美中不足之一,是看你说殷颇有“扶得东来西又倒”之势。殷诚然不是一个一统天下,诚然还不如成周,但也决不会仅等于昆吾大彭。殷的疆域,东边“海外有截”,西边伐鬼方,到了甘肃境,北边你已承认他游牧到了直隶的保定。而且敌国之周,都那样称他,连曰大商大商,真像克殷才定了天下样的。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充量用尚存的材料,而若干材料缺的地方,即让他缺着。此文中你说商,也未免有与古史辨中同一趋势。

(三)“知道他们已经游牧到直隶保定了”,此句似应于他们下加“至少”二字。因为找出证据来者,可断其为有,不曾找出证据来者,亦不能断其为无。

(四)你引孟子“夏后殷周之盛”一段话,甚悖你古史辨原则。你正是去辨这些话哩!孟子的历史说,即是你所去辨累层地中之一层。“汤百里,文王七十里”一流话,泛言之,则是“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矣”,显然不合事实。

(五)姜羌是否一字,似乎我们尚未得证据。

(六)《左传》的文句,最不宜乎固执去用,因为今本不知经过多少手也。“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岂必是当时楚王之言,诚恐是《国语》中语来语去之语耳。且楚在齐桓时并不处南海待楚灭越后方真正处南海。

(七)你说“因为那时四海以内有个九方千里之地,所以就有了九州之说”。这话我想不见得如此。九本是一多数词,如汪中所举例。但即令九州之九由方千里者九来,而九州是从哪里来呢?孟子这句话实在太模糊。当时的七国中,齐燕赵秦楚俱不止千里,秦楚竟过三四千里,而韩魏不及千里。且那两国千里是谁呢?当时的小国,周卫鲁俱远不及千里,而宋也不及,中山总是为人分来分去的。

州一个观念,必是一个海国的观念。州岛恐本是一个字,只是“方言的歧异”,用久遂有两义。故《禹贡》一面言州,一面言岛夷皮服。州在《诗》尚是岛之义,渚、岛、州皆舌头发音也。如九州之观念不起于海边人民,则应云九宇,九有,九方,而不应云九州。我久疑此小九州之故说亦起于齐。去年告M.Pelliot,他云岛州一字甚可能。

在Veda中,大陆与岛屿亦是一字。今春找到AugustConrady二十年前一文,名“纪元前六世纪印度在中国之影响”,于此一点甚致疑。他说州之观念及推小至大之瀛海环州,均见于Veda,当是由印度到中国。但此涉想之无稽甚显然。如由印度来,何不先至秦而反至齐?且此传说之见于Veda,究竟是原印度日耳曼人的思想呢,或者是印度土物?如是印度土物,则Veda此说亦是借自被征服之民。如是原印度日耳曼人的思想,则原印度日耳曼人亦并非岛夷,焉得发明此思想。且此思想并不同见于希腊及日耳曼的早年神话,故此思想甚难谓之为“Cosmology印度的”。充量亦仅是印度早年土物。或者当年印度东南一带,南洋诸国,以直到中国的青营,有此一种Vedie之传说,其流入印度日耳曼人者,遂入Veda,流入齐国者、遂有九州大九州之说也。“齐国的邹”有此说,甚可长想。

兄谓因为“齐国人有了这种想像,所以他们就有航海觅地的事业”,这话适得其反,因为他们有航海觅地的事业,所以他们才有了,或从别人得了这种想像。古代齐国海路交通是大而早的。法显回来,由青州上岸。孙权要找辽东,竟布置海征的计划。汉文景武时,南越和匈奴能相策应。而殷之相土,已戡定了海外一块地方。大约齐之海上交通是史前世的事啦。

(八)徐福与日本一段故事,当是日本人当年慕汉族而造之谣言,与造武天皇等一以汉家皇帝之为号出于一个心理。

(九)《山海经》怕是很后的书,何以你不疑他一下呢?

(十)“那时候人敢于放胆思想所以常有很聪明的话(下至)……一个行是了”。我想,放胆思想只能有很荒唐的话。当时的一般阴阳家识纬论者,每是有些方技的。他们却是着实的观天。观天的人见星一夜起东落西一回,而其中有以年变位置者。地动之一种想像甚可有,所难者,说明此天系统耳。歌白尼、盖理律均是说明此系统。至如于地之动一种涉想,即巴比伦之牧童恐也必有想到者矣。且地动与认地是行星亦并不是一事。

(十一)“但何以后来武功就低落,疆土就不能再开拓了!”你的答案是“尊重儒家”,给德化之说征“服”。我想后来汉家皇帝何以不再拓土,不是由于德化之说。我于心有一甚复杂的议论,此时写下累数千字。待下次作一长谈罢。

(十二)我总觉得你这篇文理,与在《古史辨》上,颇犯一种毛病,即是凡事好为之找一实地的根据,而不大管传说之越国远行。如谈到洪水必找会稽可以有洪水之证,如谈到纬书便想到当时人何以造此等等。其实世界上一些寓言(Parables),一些宇宙论(Corsmologics),每每远到数万里。洪水之说,今见之于Genesis者,实由巴比伦来。其在巴比伦者由何来,今不可得而考。纬书上一些想像,及洪水九州等观念,我们不可忘传说走路之事也。汉阴阳家多齐人,而制历者或有外国人,二百二十万年及颛顼诸历,焉知非中央亚细亚流入者也?如必为一事找他的理性的事实的根据,每如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凿矣。

弟斯年十二月七日

(原文刊载于1927年11月8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二期)

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

孟真兄:

弟有一疑难问题,乞兄一决:

在《论语》上看,孔子只是旧文化的继续者,而非新时代的开创者。但秦汉以后是一新时代,何以孔子竟成了这个时代的中心人物?

用唯物史观来看孔子的学说。他的思想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秦汉以下不是封建社会了,何以他的学说竟会支配得这样长久?

商鞅,赵武灵王,李斯一辈人,都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何以他们造成了新时代之后,反而成为新时代中的众矢之的?

弟觉得对于此问题,除非作下列的解释才行:

孔子不是完全为旧文化的继续者,多少含些新时代的理想,经他的弟子们的宣传,他遂甚适应于新时代的要求。

商鞅们创造的新时代,因为太与旧社会相冲突,使民众不能安定,故汉代调和二者而立国。汉的国家不能脱离封建社会的气息,故孔子之道不会失败。汉后二千年,社会不曾改变,故孔子之道会得传衍得这样长久。

兄觉得这样解释对吗?请批注,愈详细愈好。

弟颉刚十五,十一,十八

颉刚兄:

十八日信到,甚喜。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对于这个问题本身有讨论。你问:“在《论语》上看……何以孔子成了这个时代的中心人物?”我想,我们看历史上的事,甚不可遇事为他求一理性的因,因为许多事实的产生,但有一个“历史的积因”。不必有一个理性的因。即如佛教在南北朝隋唐时在中国大行,岂是谓佛教恰合于当年社会?岂是谓从唯物史观看来,佛教恰当于这时兴盛于中国?实在不过中国当年社会中人感觉人生之艰苦太大(这种感觉何时不然,不过有时特别大),而中国当年已有之迷信与理性不足以安慰之,有物从外来,谁先谁立根基,不论他是佛,是祆,是摩尼,是景教,先来居势,并不尽由于佛特别适于中国。且佛之不适于中国固有历史,远比景教等大。那种空桑之教,无处不和中国人传统思想相反。然而竟能大行,想是因为这种迷信先别种迷信而来,宣传这种迷信比宣传别种迷信的人多,遂至于居上。人们只是要一种“有说作”的迷信,从不暇细问这迷信的细节。耶稣教西行,想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很不能说那萨特的耶稣一线最适宜于庞大而颓唐的罗马帝国,实在那时罗马帝国的人们但要一种“有说作”的迷信以安慰其苦倦,而恰有那萨特的耶稣一线奋斗的最力,遂至于接受。我常想,假如耶稣教东来到中国,佛教西去欧洲,未必不一般的流行,或者更少困难些。因为佛教在精神上到底是个印度日耳曼人的出产品,而希伯来传训中,宗法社会思想之重,颇类中国也。(此等事在别处当详说)

我说这一篇旁边话,只是想比喻儒家和汉以来的社会,不必有“银丁扣”的合拍。只要儒家道理中有几个成分和汉以来的社会中主要部分有相用的关系,同时儒家的东西有其说,而又有人传,别家的东西没有这多说,也没有这多人传,就可以几世后儒家统一了中等阶级的人文。儒家尽可以有若干质素甚不合于汉朝的物事,但汉朝找不到一个更有力的适宜者,儒家遂立足了。一旦立足之后,想他失位,除非社会有大变动,小变动他是能以无形的变迁而适应的。从汉武帝到清亡,儒家无形的变动甚多,但社会的变化究不曾变到使他四方都倒之势。他之能维持二千年,不见得是他有力量维持二千年,恐怕是由于别家没有力量举出一个Alternative(别家没有这个机会)。

儒家到了汉朝统一中国,想是因为历史上一层一层积累到势必如此,不见得能求到一个汉朝与儒家直接相对的理性的对当。

这恐怕牵到看历史事实的一个逻辑问题。

说孔子于旧文化之成就,精密外,更有何等开创,实找不出证据。把《论语》来看,孔子之人物可分为四条。

(一)孔子是个入世的人,因此受若干楚人的侮辱。

(二)孔子的国际政治思想,只是一个霸道,全不是孟子所谓王道,理想人物即是齐桓管仲。但这种浅义,甚合孔子的时代(此条长信已说)。

(三)孔子的国内政治思想,自然是“强公室杜私门”主义。如果孔子有甚新物事贡献,想就是这个了。这自然是甚合战国时代的。但孔子之所谓正名,颇是偏于恢复故来的整齐(至少是他所想像的故来),而战国时之名法家则是另一种新势力之发展。且战国时之名法家,多三晋人,甚少称道孔子,每每讥儒家。或者孔子这思想竟不是战国时这种思想之泉源。但这种思想,究竟我们以见之于孔子者为最早。

(四)孔子真是一个最上流十足的鲁人。这恐怕是孔子成为后来中心人物之真原因了。鲁国在春秋时代,一般的中产阶级文化,必然是比那一国都高,所以鲁国的风气,是向四方面发展的。齐之“一变至于鲁”,在汉朝已是大成就,当时的六艺,是齐鲁共之的。这个鲁化到齐从何时开始,我们已不可得而知,但战国时的淳于髡邹衍等,已算是齐彩色的儒家。鲁化到三晋,我们知道最早的有子夏与魏文侯的故事。中央的几国是孔子自己“宣传”所到,他的孙子是在卫的。荀卿的思想,一面是鲁国儒家的正传,一面三晋的彩色那么浓厚。鲁化到楚,也是很早的。陈良总是比孟子前一两辈的人,他已经是北学于中国了。屈原的时代,在战国不甚迟,《离骚》一部书,即令是他死后恋伤他的人之作,想也不至于甚后,而这篇里“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远及尧舜”四端中,三端显是自鲁来的。又《庄子·天下篇》,自然不是一篇很早的文,但以他所称与不称的人比列一下子,总也不能甚迟,至迟当是荀卿吕不韦前一辈的人。且这文也看不出是鲁国人做的痕迹。这篇文于儒家以外,都是以人为单位,而子邹鲁独为一Collective之论,这里边没有一句称孔子的话,而有一大节发挥以邹鲁为文宗。大约当时人谈人文者仰邹鲁,而邹鲁之中以孔子为最大的闻人。孔子之成后来中心人物,想必是凭借鲁国。

《论语》上使我们显然看出孔子是个吸收当时文化最深的人。大约记得的前言往行甚多,而于音乐特别有了解,有手段。他不必有甚么特别新贡献,只要鲁国没有比他更大的闻人,他已经可以凭借着为中心人物了。

鲁国的儒化有两个特别的彩色:

(一)儒化最好文饰,也最长于文饰。抱着若干真假的故事,若干真假的故器,务皮毛者必采用。所以好名高的世主,总采儒家,自魏文侯以至汉武帝。而真有世间阅历的人,都不大看得起儒家,如汉之高宣。

(二)以上项更有关系的,是儒家的道德观念,纯是一个宗法社会的理性发展。中国始终没有脱离了宗法社会。世界上自有历史以来,也只有一小部分的希腊及近代欧洲,脱离了宗法社会。虽罗马也未脱离的。印度、日耳曼民族中,所以能有一小部分脱离宗法社会的原故,想是由于这些民族的一个最特别的风俗是重女子(张骞的大发明)。因为女子在家庭中有力量,所以至少在平民阶级中,成小家庭的状态,而宗法因以废弛。中国的社会,始终以家为单位。三晋的思想家每每只承认君权,但宗法社会在中国的中等阶级以上,是难得消失的,这种自完其说的宗法伦理渐渐传布,也许即是鲁国文化得上风的由来。

本来宗法社会也但是一个有产阶级的社会,在奴婢及无产业人从来谈不到宗法。宗法的伦理必先严父,这实于入战国以来专制政治之发达未尝不合。那样变法的秦伯,偏谥为孝公。秦始皇统一后,(第一举即是到峄山下,聚诸儒而议礼,迨议论不成,然后一人游幸起来。后来至于焚书坑儒,恐惧非其本心。秦王是个最好功喜名的人,儒家之文饰,自甚合他的本味。试看峄山刻石,特提“孝道显明”,而会稽刻石“匡饬异俗”之言曰,“有子而嫁,背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看他这样以鲁俗匡饬越俗的宗旨,秦国的宗法伦理,在上流社会上是不会堕的。故始皇必以清议而纳母归。孝之一字必在世家方有意义,所以当时孝字即等于decency,甚至如刘邦一类下等流氓,亦必被人称为大孝,而汉朝皇帝无一不以孝为谥,暴发户学世家,不得不如此耳。有这个社会情形,则鲁儒宗之伦理传布,因得其凭借。

同类推荐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逆天帝姬

    逆天帝姬

    娘未婚先孕,她成了爹不详的野种,看似柔弱无能人人可欺的废物,实则腹黑强大绝对伪善的恶女,是正是邪,全凭心情而定。娘一过世,一无是处又肮脏的她就被亲舅舅赶出水氏。无所谓!盗密宝毁宝库,她挥一挥手留下大片狼藉,潇洒扬长而去。**遵照娘亲遗命,她带着刺在背上的宝图前往麒麟山投靠一个不是她爹的老男人,途中与英俊潇洒的尉迟宇和美艳胜仙的风千夜结伴而行。一路惊心动魄,她玩得不亦乐乎,他们被玩得身心疲惫,情感却悄然间滋生……**麒麟山上,没落小族里人人唾弃的野种废物一跃成为十帝之一麒麟山山主义女,从此三千宠爱云集一身,各种嫉妒羡慕恨排山倒海般扑来。轻轻挥一挥手,全部秒趴!她高高在上的看着那些妄想恶整她,却落得满身狼狈的蠢蛋们:“麻烦你们,稍微长进的让我玩久点。”**考核场上阴人作祟,她身怀五行灵力曝光,四座震惊之后,她成了喷香馍馍香飘万里,好男人烂男人齐齐找上门,求亲的求亲,求爱的求爱,认女的认女……认女?!看着那些找上门来认她的“爹”,一个个不是钱多腰包鼓,就是强悍称霸一方,一个比一个彪悍……她,凌乱啊凌乱!**【精彩片段一】:一脚丫子把那正在大化的狐狸宝宝踩趴下:“你只好色变种狐狸怪,姑奶奶裙底是你能钻的么?你丫的,被封太久脑萎缩了还是出来时忘记带眼睛了?”“滚!”挪开脚,踢,一下就把那狐狸宝宝踹河里去了,整整素白的裳裙,转身就走。*【精彩片段二】:愈看愈不对,某妩心迅速步上前,伸手往“美人”腹下一摸——“美人”瞬间愣住了,没想到她会这么做,一时来不及反应。某妩心确定自己摸到不该摸到的东西,但她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又用力捏了一捏…不是错觉,是真的有!“这【长度尺寸】…姑娘还满意吗?”美人回神,也不推开她,反而邪笑着挑眉,微软的那啥在她的碰触下雄赳赳气昂昂起来。*【精彩片段三】:飞速斜瞥一眼,再飞速斜瞥一眼,又飞速斜瞥一眼…“你干什么?”男子面红耳赤怒吼。“你裤裤下面好像有条蛇,呐呐呐,都挑起脑袋来了,没关系,姑奶奶最擅长抓蛇了,你别动啊。”某妩心一本正经的说着,纤手往那“蛇头”就是一抓…“喝!”男子顿时倒吸了口凉气,痛,并快乐着…【过程NP,结局未定,本文重口味,小心误入嗷!!!】
  • 千年之书

    千年之书

    好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屹立在知识海洋中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超薄阅读,享受着厚重的积淀和丰硕的收获。徜徉在文字和图片之间,品味思想与文化的饕餮盛宴!几千年来,人类前进的第一个足迹,世界文明创造的每一项成果,都被保存在书籍宝库中。书籍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引领着人类不断向前。读书,就可以把千年来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时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得的知识、教训吸取过来,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进步。一本好书,往往凝聚着一个人思想的精华,蕴藏着时代特有的气息,作者的灵魂也寄居其中,永远不死不灭。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同你交谈,和善温雅地告诉你所有的秘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

    有人说火锅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普通火锅,一类是海底捞火锅。“海底捞”三个字,不再仅仅是一家火锅店的名称,而是变成了一种现象。海底捞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海底捞靠什么在经营中赢得顾客、赢得员工?本书从其定位、发展、创新、管理、服务、品牌文化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剖析海底捞成功的秘诀。
  • 二嫁美人:财迷皇妃腹黑帝

    二嫁美人:财迷皇妃腹黑帝

    喜欢金子有错吗?长得好看是她的错吗?金子还没捞满意,美男后宫也没开成就嫁人了,这她也就认了,谁叫对方英俊温柔又有钱呢!!可是床还没上将军老公就被弄去打仗了这也贼倒霉了一点。为了他吃尽了苦担尽了心,可到头来却是稀里糊涂地被献给了皇帝,咦,这人为何如此眼熟?左右为难的三人世界从此开始…………    
  • 泪总往下流

    泪总往下流

    《泪总往下流》里每一个故事虽短小却丰满,情节曲折,结尾 发人深省。茶余饭后的古今闲话,酸甜苦辣的世间真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特工冷妃

    特工冷妃

    她是全球闻之色变的头号杀手,手起刀落,绝不手软,却死在自己男人的床上;慕容家嫡出的六小姐,出嫁当日,被亲姐推下王府台阶,死于乱马之下;时空对接,她华丽穿越,休太子,纳男仆,开设公主学堂。教授如何博得男人欢心,扬言“男人如衣服,需日日更换”,得天下者方能得她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