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600000021

第21章 大慈寺生死劫(2)

也就是说席益守成都时除了承其先人席旦,对疏导成都水渠,注重民众饮水和消防、卫生以外(见其所写《淘渠记》),还对名刹大慈寺部分毁损的进行了重建,作出了非常实在的贡献。烧了16院后,而重修的这3院是大慈寺得以薪火相传,得以继续执成都禅林牛耳的精髓之所在。因为学律、学禅、学讲这三者是大慈寺传统的强项,也是大慈寺对整个四川及周边寺庙的和尚进行培训、传播佛法的重中之重。

蒙古与南宋的战争,四川军民抗击51年之久,在南宋朝廷投降后才没有继续抵抗。在如此惨烈的战祸面前,成都在1236年和1241年两遭血洗,城毁人亡,贺靖权之《成都录》甚至说,“城中骸骨百四十万,城外不计”(见赵汸《史母程氏传》)。对于大慈寺遭遇的毁损,史无明载,只有费著所写的《岁华纪丽谱》和《蜀名画记》里还说到大慈寺的游宴和壁画情况,好像大慈寺毁损得并不厉害。依我之见,这应是费著的回忆之辞或者是从史料中传抄出来的,因为你从他的记载里面,没有看到他所给出的准确属于他新见的史料。也就是说,淳化战祸,大慈寺不可能在那样惨烈的战火中,毫发无损,即使大慈寺未遭全毁,那么被毁的细节也应该写出来,才能让大家信服费著在《岁华纪丽谱》和《蜀画名记》里面的记载是出自其亲眼所见,但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旁证费著所记就是元朝时大慈寺的面目。

大慈寺的情况在元朝缺乏史料可查,在明朝,史料也不富裕。现在能查到的最早的记录是明代史料,即1481年释口量撰述的《多宝寺石幢记》:“宣德乙卯,大慈寺遭遇回禄,殿阁廊庑,荡然荒墟。正统丙寅,其寺一新。”其实关于大慈寺的史料,从南宋过后就已鲜见,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南宋时四川已成为抗蒙前线,阀阅望族、有产之家都逐渐东移到江南,文化的衰落必然使大慈寺这样的寺庙记载偏少,甚至于无。从1112年到1481年之间,达370年之久,中间除了费著《岁华纪丽谱》和《蜀名画记》二书有些传抄性的史料,没有什么关于大慈寺的新史料。这与人口的锐减、文化和经济的衰败有非常大的关系,除了临时抱佛脚之外,大部分人的信仰,都必须以吃饱了饭作为前提。因此大慈寺的衰败是必然的,这与四川在全国的地位从宋代的高峰往下坡走是同步的。

1435年的一场大火,将已在宋元之战中受到破坏,在元朝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发展的大慈寺,烧得荡然无存。但即便如此,在1446年大慈寺还是进行了重修,不过重修的规模可能相当小,且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也要到30多年后的1481年才有个简略粗糙的记录。回望唐宋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高僧大德、画家闻人频频与大慈寺发生诸种关系的历史,真如南柯一梦。但大慈寺的噩梦远没有结束,要等以杀人为乐的张献忠屠蜀,我们才能从史料中看到有关大慈寺自建立以来最黑暗的一页——四川抗击蒙古时,大慈寺也许非常惨烈,但史料乏载,我们不能凭想象填补其惨烈,所以只好将大慈寺最黑暗的一页让给明末清初长达51年的兵燹。

明末清初遭遇四川有史以来的大毁灭,改建三刹,当然不只是张献忠一人的“功劳”,明军、清军、张献忠军及所部、李自成军及所部、吴三桂军等互相攻伐,长达51年的拉锯战,使得四川成为焦土尸国,人物、文化均被扫荡一光。其他军队对大慈寺的毁灭,文献记录得不多,但在提及张献忠屠蜀且毁大慈寺上,文献却不少。大慈寺经1481年后陆续修建,过了160多年的安稳日子,僧众渐多,因此当张献忠1644年攻占成都,于1646年离开成都并破坏大慈寺时,遭遇大慈寺僧众的抵抗。彭遵泗在《蜀碧》中说:“大慈寺僧众近千人,初因藏一宗室,阖寺俱斩。至是,并拘会城内外寺院僧道戮之。”现在成都的地名猛追湾就被民间说成是大慈寺僧众抵抗张献忠军队,与其展开血战的地方。不特此也,大慈寺由于其占地较广,成了张献忠幽禁明朝官员和士子的地方。如华阳知县沈云祚,“城陷,献忠欲用之,幽之大慈寺。而遣其党馈食,以刃胁迫。不屈,遂遇害。”(《明史·忠义传》)同时陈鼎的《东林列传》也载沈云祚被幽禁于大慈寺。不特此也,张献忠还以开科取士的方式陷害四川士子,先聚玉局观用兵剿杀,再移入城中大慈寺关押,“迟数月,照牌点名出,杀之,人为之泣牌”(费密《荒书》),大慈寺应是明末大屠杀见证之地。

当1646年张献忠快要离开成都的时候,他更是大肆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正如彭遵泗所言:“尽毁宫殿,坠砌堙井,焚肆而逃。使学禅者居超悟,学律者居宣梵,学讲者居严净。”(《蜀碧》)而其他军队在战火中也一样为恶,因之清初成都人迹寥寥,可见老虎从青羊宫到浣花溪喝水。直到全蜀平定两年后的1683年,方象瑛在其《使蜀日记》里说:“今通衢瓦屋百十所,余皆诛茅编竹为之。西北隅则颓墉败砾,只能算一次小的损失,萧然惨人。其民多江楚、陕西流寓,土著仅十之二耳。”这就像清末的一首竹枝词所说:“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这说明明末清初51年的拉锯战,给整个四川包括成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历史上来看,清军全取成都应是在顺治十年亦即1653年,但整个四川完全战乱平息要到康熙二十年亦1681年,所以即便如《大清一统志》的“本朝顺治年间修”,《华阳县旧志》里说“国朝顺治间重修,成都知府冀应熊书大慈寺三字额”,也只相当于插标草建以备遗忘,以免他人侵占而已,并不表明大慈寺能建得多么有规模。全川拉锯战尚待平息,官方和民间都没有心思来协助寺院完成其相应的建设工作,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清初大慈寺的重建,是昭觉寺的名僧丈雪和尚和懒石觉聆1675年带领一干人完成的。他在《康熙乙卯经修大慈寺工竣》一诗中写道:“俄乘愿海到蚕丛,瓦砾翻成释梵宫。只为聚沙为佛塔,常伸只手撮虚空。长裙扫地山河动,短杖支云日月红。工竣正拟垂帘卧,殊期外有扣门翁。”艰难地将大慈寺重新修建后,丈雪和尚的弟子懒石觉聆成为清代有记录以来,大慈寺第一代住持。曾两次到过四川的诗人王士禛,在1696年的《秦蜀后记》中写道:“大慈废寺在东城之内,不见所谓玉溪者何在。入东门,遂至大慈寺。毁于献贼,懒石禅师甫构大士殿、达摩殿数楹,具体而微。有一版书东坡阁记。”“数楹”而至“具体而微”,真是遭重创后的草创。对此情形,彭县康熙朝丙午(1666)举人杨岱也写过一首名叫《大慈寺》的诗,就叙述了清初大慈寺的萧瑟荒凉,盛筵不再的情景:“久废先朝榜,何人礼大慈。青苔荒石马,昏月宿寒鸱。不见张玭咏,空留孟昶碑。年年春草绿,古迹问谁知。”(孙桐生辑《国朝全蜀诗钞》卷五)

人为侵占

宋末元初的战争、明末清初的屠杀,使整个四川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恢复到唐宋时的荣耀,自然大慈寺你无论怎么重建,也已不复昔日荣光。何况除了战祸、火灾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大慈寺的发展,如人口的极速增长,大慈寺就发生了规模性的变化。宋人郭印说:“政和二年冬,对于曾经基本成为废寺的大慈寺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众所周知,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使四川人口锐减,因此官方采取一切实惠的手段移民,一时间插坡占土的“圈地运动”成为移民浪潮的主题,大慈寺这样还没有人来认领的废寺,在丈雪和尚等人没重修以前,是否有些土地因此被人占领,史无明载,不能确定。但我们看大慈寺在清末与市民的一系列纠纷,恐怕也是其来有自。

我分析解玉溪的湮塞、金河的开凿,特别是府河流经大慈寺的东面与南河交汇,形成两江环抱的城市格局,既是大慈寺兴盛的因由,也是它埋下隐忧之所在。因为这样的交通要冲和水陆辐辏之地,其便利的生活和较高的商业价值都是人所共知的,加之其所处的东大街、总府街周围逐渐成为商业中心,所以大慈寺必成达官贵人的肥肉。火灾之劫后,往往伴随着打劫之人,1435年宣德大火使大慈寺成为“荡然荒墟”,直到1481年这几十年间大慈寺都荒废而空着,即便是重修了,规模也非常小,这就给成化、弘治两朝的奸相万安以可乘之机。作为眉山人,万安当政20年,曾权倾朝野,侵占大慈寺紧邻明代都指挥司亦即总府街旁边的一块地,自然不费吹灰之力。

万安强占大慈寺的空地所建成的私宅,是今天邻总府路的红星路二段及步行街一带——此街前名为书院正街,街南口栅子横匾有“王道正直”四字——这自然是1952年街道被改造后的格局。万安建宅几十年后,由于激起民愤,加以在他死后子、孙相继皆殁,再也无后,所以1536年他的私宅被拆而建成大益书院。陆琛在《大益书院记》里说:“盖自正德戊寅,实始共事,即故少师万文成公之旧寓。……历二十年,经营数公,前此所未有也。”由1518年开始,大慈寺的基本规模并没有改变。但到了政和二年(1112)冬天的大火后,到1536年才建成,可见其规模不小。可惜的是,40年不到,张居正当朝为相,于1579年尽废全国书院,但大益书院实在1570年已经废除。”(《超悟院记》)96院烧掉了16院,在被烧的这16院空地上,是北宋末期守蜀的席益主持重修了3院。“治东书院街,旧为大益书院。明代张江陵当国,尽革宇内书院,大益遂废。万历丁亥,学使郭相奎改名大儒祠,耿定力有记。”(《华阳县志·古迹四》)这大儒祠此前叫濂洛祠,祀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被毁掉。

大慈寺被人为侵占的情形,万安之类并非孤例,我们可以从大慈寺同光之间的再一次重建中,得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书法名家、丁宝桢幕僚顾复初说大慈寺:“遭张献忠之乱,毁于兵燹,百不存一。佛像皆陷土中,大者露处巍然。国朝康熙间,或覆以屋,卑漏湫隘。其他或夷为路径,或废为农圃。其有屋者,或割为编户,或改为他庙宇。余昔尝至其处,则委巷短街,逼灶溷厕,龌龊污秽,交错其间,几无置足处。”(《重建大慈寺记》)所谓夷为路径、废为农圃,都是土地被占的佐证。更有甚者,大慈寺的空地上还有普通民众的不动产房屋,或者其他寺庙——惜字宫南街这样的街道决不是无缘无故地取出来的。虽然说中国一向儒释道容易相处,但在佛寺里修道教的“宫”,多少还是有点鸠占鹊巢的意味。正是有这么多麻烦,所以顾复初说“尝有宰官居士,欲谋恢复,卒以难而止,为拊心浩叹者久矣”。有权有势甚至有钱,但其间的烦琐渎神、利益纷争,就是“宰官居士”也未必能一蹴而就。

宰官怕麻烦的事,火其旁小院十有六。府帅席公,还是得佛教界人士依信仰的力量来身体力行,新都宝光寺的真印禅师就是这样一位力任肩扛的人。但此时的大慈寺已是四处被人侵占,而收赎回来,所费不赀。“禅师昔立志愿,誓兴此寺。锱铢积累,聚积数十年,蓄有白镪二万金,已而尽糜于是焉。既已收赎接引殿,价逾三倍。而居主犹婪索不已,屡爽厥约。诸无赖助之,遂至构讼。叶州牧庆荣、李大令希邺、叶观察毓荣,与予商,乞完毅公勤公平其事,且蠲赀焉。”(顾复初《重建大慈寺记》)虽然有这么多官员的帮助,但大慈寺方面与侵占其地其房的居主之间,仍不能达成真正的谅解和契约。必须得有一场颇为戏剧性的大火,才能解决此一问题,亦可以想见寺庙被侵占要想恢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四邻不戒于火,延烧百家。火及寺垣,辄反风旁煽,寸椽片瓦无伤者。先是奸民悍夫,多方

龁,蜚语狎至。逮睹斯异,翕然悚惕,咸息厥喙,且以焦土尽归之寺。”(顾复初《重建大慈寺记》)“奸民悍夫”不怕世俗惩处,只怕偶尔的风向所就的“斯异”,也算是佛教因果报应给大慈寺带来的功德吧。

1958年的市政道路改造,是继1925年的市政道路改造后,对大慈寺的寺庙范围影响更为深远的一次。大慈寺周围许多街道如湖广馆街、金玉街、棉花街、长胜街(原名福寿街)均已消失。大慈寺接引殿等被拆除,其中的一些土地被占来修成东风路(今蜀都大道)。不久,铜像也被拆除,反右、四清等,寺僧开会学习,接受改造,使大慈寺处于半废状态。迨至“文化大革命”来临,寺庙驻着“野鸭子造反队”,佛寺工作完全废弃。后来成为成都市博物馆的工作场所,直至2004年大慈寺重光

同类推荐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南宋军神

    南宋军神

    特种兵政委刘涚肉身穿越到1130年,被金兵当成细作扔进牢狱,越狱时不经意救了岳飞麾下大将高宠,本以为找到靠山,却不料高宠竟然是...面对破败的汉人江山,刘涚绝对秉承岳飞的遗志直捣黄龙,却坚决反对对南宋朝廷的愚忠。他组织起广大人民群众,用土地和粮食来号召大家:“此时此刻我们当万众一心,修建起‘心’的长城。吃了我们的吐出来,拿了我们的还回来,杀了我们的,那还说个屁,杀回去!”
  • 重生军营成长记

    重生军营成长记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为另一个自己人还是那个人,父母同学朋友全变了可怎么重回高中却没了自由和父母在大院的生活怎么适应总之就是一个女汉子穿越到平行空间的年少时光发现自己成为部队小孩的故事...
  • 密十三

    密十三

    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
热门推荐
  • 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本书共分八章,从36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马云成功的方法,全面解读了马云的务实、创新精神。如果本书对您做事或者创业有所启发,将是对作者莫大的奖赏。
  • 倒霉穿越:王爷,别挡道

    倒霉穿越:王爷,别挡道

    【腾讯写手社团蓬莱岛出品】她穿越成了钦犯,被重金悬赏,躲在青楼,靠着现代的才能将自己改头换面,名动轩辕,本想完成自己的使命,然后就追寻自己的幸福。偏偏冒出两个对自己很有兴趣的王爷,常常破坏自己的好事,这让她很是苦恼。第N次看到他挡路的时候,她忍无可忍的冲上前揪住他的衣领,“臭王爷,别挡道!”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宋宫十八朝演义

    宋宫十八朝演义

    共记录了三个多世纪中18位宋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内幕,此书记述了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天下,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及“莫须有”三字狱等重要事件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至宋钦宗赵桓“北狩”间168年的北宋历史;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幼帝赴水而死的152年的南宋历史,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寓教于乐的历史演义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乘风蹈海

    乘风蹈海

    当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当我们走向宏伟壮阔的世界,我们是否想过回到过去?但过去真的能回去吗?人活于世,往往生不由己。文峰、文东两兄弟生活在海边牛家村,一次兽军浩劫,让得他们安宁的生活不再,父母大劫,两兄弟也由此失散,文东被母亲保护,得以修行,文峰虽天资优越,却不知所踪。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常常在成功的掌声中变得目空一切、得意忘形,有的人则在失败的打击中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有的人在荣誉的光环下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有的人因为一时的屈辱把自己整个人生涂得一片漆黑……尽管各不相同,但是都因为缺少了一颗平常心,他们在贫富得失、福祸悲喜面前,既拿不起,也放不下;既输不起,也赢不起。心境失去平静,生活失去平和,整个人生品尝着绵绵无尽的焦虑与惶恐、无奈与苦涩、疲惫与怨怒、失落与惆怅,总是都郁寡欢,终生不得志,总是患得患失,惶恐不安。
  •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胃肠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胃肠病有哪些“信号”,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运动锻炼、情志调养、经络调养、药物治疗,怎么做才能远离胃肠病?怎么做才能有效治疗胃肠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