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05

第5章 代词篇(2)

(22)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23) 处虚,非不悦子之言,顾吾不能行,如何!(《郑范陈贾张列传》)

“子”有尊称的意味,关于这种用法的来源,顾炎武在《日知录·大夫称子》中认为来自五等之爵说,而邢公畹在《〈论语〉中的对称指别词》中则认为表尊称的“子”字与五等爵之“子”无关,并以《诗经》为例指出“子”只是普通男子的尊称而已。吕叔湘先生(1982)也说过:“‘子’字本来是一种美称,比‘尔’‘汝’略略客气一点而已。”我们赞成邢公畹先生的说法,结合《后汉书》中的例子,可以发现“子”多用于平辈之间,也可以用于上对下,如上例(21),老者称晚生为“子”;同时由于“子”兼有名词的性质,可能稍削弱了它用以指称的用法。

卿:用于对对方(男子)的敬称,可以是君称臣,也可以是同辈之间互称。《史记·刺客列传》“卫人谓之庆卿”司马贞索隐:“卿者,时人尊重之号,犹如相尊美亦称子然也。”这种用法的“卿”似乎在汉魏文献中异军突起。《后汉书》表第二人称用法中,“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特色的词。陈燕在《论南北朝的“卿”字》一文中,通过文献用例分析了南北朝“卿”的大致使用情况,认为这一时期“卿”、“汝”混用,二者意义相同,但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汝”“尔”这类古语词在南北朝做为第二人称代词应当属于郑重称谓,而“卿”则是非郑重称谓。

《后汉书》中“卿”、“子”都可表示对人的尊称,相比之下“卿”使用得更多,从同期其它文献来看,“卿”在魏晋时期的口语中有愈趋发展之势;而“子”则更多的用在文言书面语中。《后汉书》中“卿”的这种用法共76例,多作主语,也用作宾语、定语:

(24)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吴延史卢赵列传》)

(25) 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刘玄刘盆子列传》)

(26) 今欲与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袁绍刘表列传》)

(27) 卿父劝吾协同曹操,绝婚公路。(《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28) 卿曹皆人隶也。(《独行列传》)

(29) 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马援列传》)

(30) 帝见永,问曰:“卿众所在?”(《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其中“卿曹”“卿等”“卿众”表复数,如例(28)至(30)。在魏晋时期,“卿”作为敬词被广泛地使用着。“卿”在《后汉书》中用例76次,仅次于“汝”字出现的次数,其语法功能分布较为全面,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在稍后的《世说新语》中,“卿”的使用达到196次,“汝”、“尔”分别才64次和16次,“卿”的使用居于首位,而且“卿”还可活用作动词,动词后面带宾语,构成“卿卿”、“卿之”等。由此可知在东汉魏晋时期,“卿”是个十分活跃的词。

小结:上古中表示“你”的概念如“汝、尔、若、子、戎、乃、而”等,相当复杂,而在《后汉书》中已逐渐统一为“汝、尔、子”,且“汝”字占较大优势,“汝”至今仍存在于闽东方言的福州话和闽南方言的海南话;同时,这一时期新生的有谦敬意味的“卿”字也越来越发展起来。

3.这(This)

“这”位于《百词表》第4位。《后汉书》中“这”的概念下有6个词:此、斯、是、兹、之、然。

此:《助字辨略》卷三:“此,是也,兹也,彼之对也。指物之辞。”“此”作为指示代词,未见于甲骨文及西周金文,在先秦文献中较为多见,且功能颇为完备。《后汉书》中“此”是最典型的近指代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定语,并有一些由“此”组成的固定格式。

(1) 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2) 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列女传》)

(3) 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心,将以此安之?(《李王邓来列传》)

(4) 钟离尚书若在,此殿不立。(《钟离宋寒列传》)

(5) 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假使时无失道之过,无由逼而取也。(《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上例(1)作主语,例(2)作一般动词宾语,例(3)作介词宾语,例(4)作一般名词定语,例(5)作数量结构的定语,表同位关系。

如此:可用于指代上文内容,如例(6);可表示假设的条件,如例(7);可表示程度之深,如例(8)。

(6) 初,太后新立,当竭二祖庙,欲斋,辄有变故,如此者数,竟不克。(《皇后纪》)

(7) 苟如此,律何故禁之?(《卓鲁魏刘列传》)

(8) 往者遇祸,天下同义,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如此!(《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若此:表示程度之深,同“如此”。

(9) 今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桓荣丁鸿列传》)

当此之时:

(10) 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人,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以拓其制。(《班彪列传》)

由此观之:

(11)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梁统列传》)

斯:《尔雅·释诂下》:“斯,此也。”“斯”做指示代词,甲骨、金文均不见。《论语》用“斯”不用“此”,应与时代方言或个人用语习惯有关。在《后汉书》中,“斯”可作主语、宾语、定语,作为近指代词出现频率低,与其指示性较轻相联系,王引之《经传释词》:“斯,语助也。”

(12) 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左周黄列传》)

(13)《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列女传》)

(14) 朕仰观天文,乃兴于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赵宫。(《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15) 盛哉乎斯世!(《班彪列传》)

是:《广雅·释言》:“是,此也。”“是”作为指示代词,主要用于复指上文,使得行文简洁。在《后汉书》中“是”可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可作谓语,这是与“此”、“斯”不同的,“是”作谓语如例(19),在《后汉书》中共33例。

(16) 攻破城邑,周遍天下,本故妻妇无所改易,是一善也。(《刘玄刘盆子列传》)

(17) 十二月,赐三公已下金、帛,各有差。自是三年一赐,以为常制。(《孝献帝纪》)

(18) 六年十一月丁亥,太白昼见。是时,邓后家贵盛。(《天文志》)

(19) 臣闻图尧、舜之事而不能至者,汤、武是也。(《冯岑贾列传》)

于是:《经词衍释》卷一:“于是者,承上之词也。义各有别。如《左传》‘于是闰三月’之属,谓是时也。‘于是有庭实旅百’之类,皆言因此也。”《后汉书》中这两种用法都可见,如例(20)中“于是”犹言“当是时”,而例(21)中的“于是”则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隐含事件在时间上的承接性。

(20) 明年,刘备称帝于蜀,孙权亦自王于吴,于是天下三分矣。(《孝献帝纪》)

(21) 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皇后纪》)

是以:《尔雅序》“是以复缀集异闻”邢昺疏:“是以者,因前起后语。”《助字辨略》卷三:“是以,犹云所以。”“是以”同上述“于是”的第二种用法,表示“因此、所以”。

(22)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23) 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樊宏阴识列传》)

从音韵上看,“是”ie、“此”tshie、“斯”sie是叠韵,“此”与“斯”是旁纽双声,“是”、“此”、“斯”的上古声母很相近,用法也基本相同。

在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发展的过程中,“此”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在《后汉书》中“此”是所出现的近指代词中最多的。根据郭锡良先生对先秦《尚书》、《诗经》、《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10部著作的统计,“是”作为指示代词的数量要高于“此”,而在《后汉书》中,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是”作为指示代词的数量远远少于“此”,这主要是因为“是”开始出现新的用法,即作为系词。如下例:

(24) 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仇也。(《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25) 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左周黄列传》)

兹:《尔雅·释诂下》:“兹,此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兹,假借为此。”“兹”作为近指代词,早在甲骨文中已经使用,此后直至春秋末期一度广泛应用,到了战国时代,“兹”只在诸子书中仅见而已。《后汉书》中“兹”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例少。

(26)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窦融列传》)

(27) 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皇后纪》)

(28) 王者虽质文不同,而兹道无变,四时之政,行之若一。(《卓鲁魏刘列传》)

之:《玉篇·之部》:“之,是也。”《说文·之部》朱骏声《通训定声》:“之,假借为是。”《后汉书》中这种“之”常位于名词性成分前,指示较近的人或事物,其前后表示的是同一事物。

(29) 而钟离意、宋均之徒,常以察慧为言,夫岂弘人之度未优乎?(《显宗孝明帝纪》)

(30) 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之”用作指示代词,还出现在“指示代词/名词+之谓”中。如果“之谓”之前是名词,“之”显然是指前面的名词;如果“之谓”之前是“此”、“是”、“斯”等指示代词时,“之”字的指代作用就已虚化,但此时“之”字仍然不能省略,“之”的这种用法我们可以理解为:“谓”带有两个宾语,一个宾语在“谓”之后,另一宾语为“此”、“是”、“斯”所指代的内容,“之”用来表示复指。下例(31)为“名词+之谓”,例(32)(33)为“指示代词+之谓”,其中例(32)引自《韩非》,而例(33)“谓”后面的宾语省略掉了,在《后汉书》中这更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31)《夏书》曰:“念兹在兹,庶事恕施。”忠智之谓矣。(《文苑列传》)

(32)《韩非》曰:“佷刚而不和,愎过而好胜,嫡子轻而庶子重,斯之谓亡征。”(《袁绍刘表列传》)

(33)《老子》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之谓也。(《舆服志》)

然:《广韵·仙韵》:“然,是也。”“然”作为指示代词通常指事物。在《后汉书》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主语,一般位于句子的前面,强调前面所提到的事情;二是作谓语,一般用于“所以+然+者”结构用来说明原因,或单独成句。此外还有一些由“然”组成的固定格式。

(34) 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厥衷。(《邓张徐张胡列传》)

(35) 虽借亲属之恩,盖源流形势使之然也。(《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36) 所以然者,夷虏相攻,无损汉兵者也。(《钟离宋寒列传》)

(37) 禹曰:“不然。”(《邓寇列传》)

虽然:表示语义转折,意思是“即使这样、虽然如此”。

-38

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然则:《助字辨略》卷三:“凡言然则,皆承上语以发下意。然者,如是也。既如是,则当云何,故云然则也。”

(39)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虞傅盖臧列传》)

然而:《经词衍释》卷七:“然而,犹然则也。”表示语义顺接,同“然则”,如例(40);《经传释词》卷七:“然而者,词之承上而转者也,犹言如是而也。”表示语义转折,如例(41)。

(40) 高祖帷薄不修,孝文衽席无辩。然而选纳尚简,饰玩少华。(《皇后纪》)

(41) 臣闻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恶谗谀,然而历世之患,莫不以忠正得罪,谗谀蒙幸者,盖听忠难,从谀易也。(《左周黄列传》)

然后:《经传释词》卷七:“然后,而后也,乃也。”继事之辞,用于联系前后两件事。

(42)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皇后纪》)

洪波先生(1986)将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分出一项中指代词,认为“然”当属其一;向熹先生(1993)认为“然”属“特指代词”,因为它有“如此”、“这样”、“那样”的意思。从《后汉书》来看,我们认为“然”字不仅从译意上与典型的近指代词只有微别,而且就其用例的实际语法功能而言,与“此”的功能恰为互补,扩充了近指代词的语法领域,应属此类。

小结:《后汉书》中“这”概念下的词,从语法功能上看,我们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此、斯、兹、之”多为体词性的,而“是、然”则有谓语用法,可看作谓词性的。同时“此、是、然”有较多的固定格式搭配,反映了词汇化的进程,很多沿用至今。

4.那(That)

“那”位于《百词表》第5位。《后汉书》中“那”的概念下有4个词:彼、夫、厥、其。

彼:《玉篇·彳部》:“彼,对此之称。”“彼”作为远指代词在《后汉书》中共41例。其中作主语3例;作宾语9例,可作一般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作定语29例。

(1) 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岂得同年而语,并日而谈哉?(《朱乐何列传》)

(2) 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权一时之势,愿将军虑焉。(《郑孔荀列传》)

(3) 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朱乐何列传》)

(4) 彼二王者,其备非不深也。(《逸民列传》)

远指代词“彼”远指特点表现最为明显,正如《玉篇》所释,它往往与“此”对称,王力先生(1980∶328)曾说:“‘彼’是十足远指代词。”所以,虽然中古时期已出现了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远指代词“那”,但此后“彼”仍然使用频繁,直至近代汉语中“彼”才被“那”取代。

夫:《经词衍释》卷十:“夫,犹彼也。”“夫”作为指示代词在《后汉书》中作定语。

(5) 观夫顺朝之政,殆不然乎?(《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6) 方今危急而阙里自开,斯岂夫子欲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邪?(《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马氏文通》对“彼”、“夫”的异同进行了如下论述:“‘彼’‘夫’二字用于偏次者,则有指示之意。”“凡确有所指而必提明者,则用‘夫’字。‘夫’字或合本名或合公名,或前乎一读皆可。经生家误以‘夫’字为提倡之连字,盖未知夫‘夫’字之位,在句首者其常,而在句中者亦数见也。”上例的“夫”基本用于修饰后面名词结构,较之于“彼”,“夫”的指示作用语意要轻得多。

厥:《玉篇·厂部》:“厥,其也。”“厥”在先秦文献中多用为人称代词,《后汉书》中“厥”作指示代词例多于人称代词例,主要用作定语。

(7) 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复劳以政事。(《孝和孝殇帝纪》)

(8) 向使国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贻厥方来,岂不休哉!(《皇后纪》)

其:“厥”和“其”是两个前后相继的代词,其性质、作用基本相同。钱宗武、陈宁的《“厥”、“其”在上古的历时演变》一文,详细探讨了“厥”“其”二词词义的历时演变和演变原因。《后汉书》中“其”作指示代词多作定语,在使用频率上明显高于“厥”,且指示的对象也较“厥”宽泛。

(9) 病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佗遂下疗,应时愈。(《方术列传》)

(10) 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吴盖陈臧列传》)

《后汉书》中“其”作为指示代词可与其它语素合用,如“其次”、“其余”,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

(11) 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董卓列传》)

(12) 特赐装钱千五百万,其余诸王各千万。(《光武十王列传》)

小结:《后汉书》中“那”概念下的词,明显可分为两组,“彼”和“夫”、“厥”、“其”的区别如下:

(一)“彼”在《后汉书》中只作远指代词,而“夫”、“厥”、“其”兼为远指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

(二)“彼”主要作定语起指示作用,也可以作主语、宾语,起指代作用,而“夫”、“厥”、“其””只作定语,仅表指示。

(三)“彼”的区别性很强,常与“此”对举,而“夫”、“厥”、“其”不与近指代词对举,区别性很弱。区别性弱的指示代词,远指性易消失,这是“夫”、“厥”、“其”转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代词篇(下)

5.谁(Who)

“谁”位于《百词表》第6位。《后汉书》中“谁”的概念下有3个词:谁、孰、畴。

同类推荐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热门推荐
  • 如何掌控自己的财富和生活

    如何掌控自己的财富和生活

    掌控自己财富的最好方法,就是向在财富上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学习。本书概括了数十位亿万富翁的财富理念,他们是:比尔·盖茨、洛克菲勒、萨姆·沃尔顿、李嘉诚;犹太人、美国人……这些精彩实用的财富理念,将使你真正掌握获得金钱,保存金钱以及用金钱赚取更多金钱的全部秘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教你踢足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踢足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先结婚后恋爱

    先结婚后恋爱

    幽暗的后巷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只见一个纤细的小手费劲地跟一条皮带软劲,而这条皮带的主人则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人。几分钟以后,一个女人站了起来,十分满意的看着手里试管,扬长而去。片断一“先生,请看好您的女儿,请不要让她到处乱跑。”美丽的空姐对着南宫浩说道。“女儿?”南宫浩脸沉了下来,对小孩子他一贯是不喜欢的,再说,他从没有跟女人,哪里来的女儿?“不错,很帅。不过和我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到南宫浩眼前,上下打量。南宫浩愣住了,这个孩子怎么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片断二“死女人,谁给你的权力,让你生下我的孩子?”南宫浩怒目瞪着苏楠。“对不起。”毕竟是自己不对,道个歉也不会死人,苏楠低眉顺眼地说道。“明天带着孩子嫁过来。”南宫浩看到苏楠的样子稍平息一点怒火。“不行。”苏楠一百个一万个不愿意。“你觉得你有资格说不吗?”南宫浩不怒反笑。苏楠则是缩了缩身子,不敢反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的妻子

    总裁的妻子

    十二岁那年,她从一个骄傲的公主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庆幸的是,父亲的好友收留了她。家庭的变故让她变的更加坚强。原以为自己的勤劳和懂事可以换来一点点自尊,可是在他眼里,她永远都只是一条‘寄生虫’。那年他十五岁。她读初一,他上高一。他说,如果你敢不认真学习丢叶家的脸,就不要怪我无情将你扫地出门!于是,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收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在她的心里,没有任何一件事能比得了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远远地,离开这个不属于她的家,还有——他!。。。。。。有一生一世的誓言吗?她笑。她从没见过。喜欢的亲们注意收藏+推荐+留言,一步到位。再此向亲们承诺,如无例外每天至少一更,谢谢亲们的支持~~~~
  • 都市狂兵

    都市狂兵

    野狼特种部队出身的林狂,因一次事故,离开军队,隐居都市。为了保护忘年交的女儿,步入商场。本以为很平凡的商场,却充满了尔虞我诈,牵连之广,危险程度不亚于战场!无奈之下,林狂不得不挥动他那双铁拳,在这在危机四伏的都市内,打出一片天空!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 少年丞相本红装

    少年丞相本红装

    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的她魂穿异世,双亲早逝,爷奶相依。她不信神不信佛更不信命!是女子又怎样,女扮男装行天下,书院青楼任穿梭!即便女儿身被识破,她仍旧做着世人眼中惊世骇俗之事,只因为她本就是属于异世的魂魄!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为报家仇,看女主如何穿梭于几国,经历了怎样的光怪陆离,才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丞相!★★★他,一身黑衣,俊美如雕刻般的俊脸冷如寒冰,身为南宫国的冷面皇子,却只为她一人展开笑颜。▲▲▲万山丛林之间,万丈悬涯之上,一席白衣的她遗世独立,风华绝代。只见她一手捂着受伤的腹部,面对着千军万马,笑容浅浅淡淡。“我夏候宣要不想被你们捉到那你们就是妄想!”狂傲的话语让听见的人都为之一振,这人莫不是……只见她转身一跳,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她已经向悬涯之下扑去,给众人留下一个白色弧度便消失不见。“不……”远远的一黑衣男子骑马而来,人未到,声先至,那撕心裂肺、痛入骨髓的声音让所有人都震撼当场!……此文美男多多,但绝对的1对1~~~~~~此文文讲述的不只是爱情,更有亲情与友情。◆◆◆请各位亲动动你们的小食指,收一个,嘿嘿……★
  •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本书是一本集聚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争书籍,它告诉读者:战争带来劳民伤财、废墟残骸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书中包括了十字军东征、血战顿河畔、德国农民战争、海地独立战争、美英战争、菲律宾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这些战争有的让世界重新划分版图,有的让权力者重新洗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