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100000004

第4章 遍地水井酿出千年一坊(1)

$序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讲究风水的民族,风和水对一个地方的滋养比什么都重要。

有了生生不息的都江堰,才有了让成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锦江,成都生活在水网之上也才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都江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走向,因为这里的水可以为这座城市酿造美酒,滋养着这座城市的休闲和安康。

自李冰父子以来,成都历任官员都以李冰父子为偶像,或多或少地以治水为使命,并将之发扬光大。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江环城中”的格局也没有变化。也就是说,绕膝成都的“二江”,自唐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宽很深的了。

如果把老成都的桥像汉代的书帛一样一座一座串起来,足足可以串成一车厚厚的书。单单一座万里桥,经粗略梳理,便留下一大堆文字,何况成都的两百座古桥乎?

历朝历代的成都人,与水亲近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家园里的那口老井。今天,在不少“老成都”的记忆里,还存留在开门就是井,开门就见水的惬意生活里。

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已有数量众多的发现,而且在已经发现的“古井”中也以汉井居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魄力与气质。

我们可以惬意地想象,汉代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一定是在吱吱呀呀的轱辘声和井水的清凉中度过的。

$李冰的“二江”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走向

中国的白酒有着独特的传统和唯美的工艺流程。这种在外人看来极其神秘和艺术化的流程,成为不少专家学者和仁人志士追捧的对象。中国自古以来是个讲究风水的民族,风和水对一个地方的滋养比什么都重要,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族,这是居家过日子最为重要的内容,不得不讲究的。

水和空气一样是万物的生存之源,“逐水而居”是远古以来人类筑城的基本原则。对酿酒而言,水几乎成了决定酒的品质好坏的全部条件。佳酿必有美泉,水井之类的设施是酒坊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中国名酒茅台、五粮液、郎酒……哪一款不是依靠优质的水源而成?水井坊自不必说了,从岷江流经锦江的雪水,给足了成都丰富的地下水,这是水井坊成为千年一坊的首要条件和必备要素。

前一章重点分析了都江堰灌溉千年成都,成为天府之国的源头,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天下粮仓,这样才能诞生像水井坊那样优良的窖池。试想,如果老百姓食不果腹,哪有多余的粮食酿酒?佳酿又怎能应运而生?

本章,我们将重点探讨像威尼斯水城一样的“东方威尼斯”——成都水城。“水是酒之血”,好酒离不开好水,从丰富的“水元素”也可看出这座城市成为千年酒城的“酒元素”之根之本。

要说清楚成都丰富的“水元素”,首先得弄清楚李冰当年修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灌溉了成都哪些河流。应该说,自秦李冰开凿都江堰、“穿二江成都之中”以来,经过累代演变,成都逐步形成了府河与南河(通称锦江)环抱古城垣的独特格局。

西汉司马迁《史记》载:“蜀首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曰:“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南北朝任豫《益州记》称:“二江者,郫江流江也。”

上述记载虽然文字上有所不同,但都把“成都二江”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应该说,李冰在考虑都江堰系统工程的时候,就已经把成都的“二江”作为都江堰水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渗透进去进行总体考虑。也就是说,自李冰时起,都江堰工程的渠首枢纽与成都“二江”早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没有渠首枢纽,都江堰怎能化害为利?而没有成都“二江”,都江堰怎能滋润天府?这正是李冰和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之处。

成都的“二江”——府河、南河,历史上合称“锦江”。流江(检江)即流经成都的南河,其上游为走马河;郫江即流经成都的府河,其上游河段,有的学者认为是柏条河,有的学者认为是走马河分支油子河。流江在西晋时就有“锦江”之称,郫江在唐末建成都府后,有“府江”之名。唐代,蜀锦名扬天下,织锦后,少女们拿着锦缎到锦江濯锦,从那时起,文人骚客们都把府、南二河统称为锦江。一直到了明、清时,锦江才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锦江仅指南河的浣花溪至合江亭。历史上的“二江”,其规模要远比现代的府河、南河更大,以至于一些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竟视“二江”为岷江正流。所以,这“二江”环抱,宛如两条巨龙捧珠,成都才可能发出它水盈盈的光泽。

“二江”是怎样流经成都的?历史上是二江并流,“双过郡下”,除了《华阳国志》的记载外,还有诗赋为证,西汉扬雄《蜀都赋》:“二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西晋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唐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唐岑参《登张仪楼》:“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成都的城市水利以“二江”为先导,经历代不断完善形成府河、南河环抱城垣,金河水系支纬城中,池塘水井密布城区的格局。城内家家临水,户户垂杨,拱桥涟漪,街衢通幽,舟楫往来,穿梭其间,宛如苏杭水乡之景,一派天府之国的美好与富裕。这些城市水利设施,发挥了供水、排水、泄洪、蓄洪、水运、水产、娱乐、消防、防御等诸多功能,成为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走向,因为这里的水可以为这座城市酿造美酒,滋养着这座城市的休闲和安康。

翻开成都城区地图,在密如蛛网的街巷中,锦江(府南河)犹如蓝色的“锦带”,迤逦着环绕而过。“检江”、“郫江”碧波如带,环绕南城而东流。难怪成都汉代大文豪扬雄形容为美人头上的一对耳环:“二江珥其市”。“二江”灌溉三郡,成都平原“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蜀都赋》),成为“沃野千里”的“陆海”,“水旱从人”的“天府”,在西蜀大地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事实上,“二江”不仅构筑了一水通天下的黄金水道,还沟通了西部与东部的联系,促进了成都的经济繁荣,提升了成都的经济地位,在古蜀之都创造了辉煌的城市文明。

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江环城中”的格局也没有变化。历史上,成都“既丽且崇”,“亚以少城,接乎其西”。东为大城,西为少城(清代时为满城),中为皇城,三城的地下,则是一片科学有序、密布全城的地下水网。与其说是盘踞成都的历代统治者修筑了成都这座城市,还不如说是李冰父子给了这座城市的灵魂和走向。

$绕膝成都的“二江”,自唐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宽很深的了

自李冰父子以来,成都历任官员都以李冰父子为偶像,或多或少地以治水为使命,并将之发扬光大。实事求是地讲,有了李冰父子将都江堰水引入成都的千秋大业,其后的治水难度就小多了。虽然有了前人的经典治水理念,但怎样让水更好地滋养一座城池,却并非每一位官员都能咀嚼得透的。有幸的是,成都迎来了那么多既懂水又善于治水的历代官吏。著名水利专家、成都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陈渭忠对此颇有研究,他曾专门撰文描述成都历代官员的治水逸事和治水方略,让我们从他提供的大量史料中,看个究竟——

一千多年前的贞元元年(785),韦皋(韦南康)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于成都开凿解玉溪。自城西北角引郫江水入城,经大慈寺流至城东又汇入郫江。由于洪水期夹带一些泥沙沉淀于溪内,其细沙可打磨玉石,故名解玉溪。《大明一统志》有史为证:“解玉溪在大慈寺南,与锦江同源,唐韦南康所凿,有细沙可解玉,寺有玉溪院”。就是今天,我们仍可从合江亭畔“解玉双流”飘逸的书法中,找到其影子。

韦皋之后六十余年的大中七年(853),白敏中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又开凿襟河,又称禁河、金河、金水河。宋席益《淘渠记》记录下了这段史实:“唐白敏中尹成都,始疏环街大渠,其余小渠,本起无所考,各随径衖,枝分根连,同赴大渠,以流其恶。”对这段史实,明清史料都有相应的文字佐证,明刘侃《重开金水河记》载:“成都环锦江为池,江之支纬城中,曰金水,开自唐白敏中,厥后废兴无征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金水河在府城内,志云:唐白敏中开,环络街市,谓之禁河。其后相继开浚。”清嘉庆《四川通志·山川》:“金水河在城内,自城西入,自城东出,而入大江(即府河)。”

至此,解玉溪居城北,自西北向东南流;金水河居城南,自西向东流,其下游与解玉溪汇合后,出城东,入府河。经陈渭忠先生考证,其后,两条河都兼具供水、排涝、泄洪、通航等综合功能,系城区骨干水道,并与位于城市中心的摩诃池沟通,构筑成完整的河湖水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一时期营造出了成都市历史上的最佳水环境。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节度使高骈,为防御南诏入侵,修筑罗城,建縻枣堰,废府河九里堤以下南流河段,改为绕城北、城东而流,至合江亭与南河相汇。清嘉庆《四川通志》引《旧志》称:“自高骈筑罗城,堰縻枣,分江水为二道,环城东而出,唯余一脉,自城西北铁窗潜流入城。”文中“唯余一脉”系指金河,而解玉溪因府河改道北流,水源被截断,成为无源之流,只有排水功能,逐渐荒废。至此,成都二江由“双过郡下”变成环抱城垣。

建于隋代的摩诃池,一名龙池,又名龙跃池。唐代已可泛舟游乐,不少诗人墨客,游池后都曾写下赞美的诗句:“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武元衡);“画舫轻舟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高骈);“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花蕊夫人);“摩诃大池苑,一过一销魂”(陆游)。据《蜀梼杌》记载,前蜀主王衍出游浣花溪,“龙舟彩舫,十里绵亘,自百花潭至万里桥,游人仕女,珠翠夹岸。”又据《岁华纪丽谱》所记,宋代南门万里桥一带,有数十艘彩船嬉戏其中,称“小游江”,浣花溪一带,游船更多,称“大游江”。在笔者的记忆中,民国期间,府南二河的民间游乐活动依然热闹:四月初八,鲜鱼放生;五月端阳,龙舟竞渡;七月盂兰,水上河灯。

时光流泄到五代末至两宋,此时成都处于暴雨洪水的多发时期,城市水系频遭水毁,或垮塌或淤塞。宋代,成都的地方官大多重视城市水利。开宝初年(968),知府刘熙古加固縻枣堰堤;元丰七年(1084),知府吕大防整治郫检二江(今府南二河),对解决城市防洪问题,改善城市水环境功不可没。绍圣初年(1094),王觌任成都知府,全面整治城市水系。

大约又过了一百年,城市水系,日渐淤塞,一遇雨季,积潦满道。北宋大观二年(1108),成都知府席旦发动民众疏淘沟渠。南宋席益《淘渠记》载:“大观丁亥年(1107),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潦满道,戊子春始讲沟洫之政,居入欣然具畚锸待其行。”“既淤泥出渠,农圃争了以粪田,道无著留。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士夫交口称叹。”席旦疏淘城市河渠,使沟洫畅通,既减轻了洪涝灾害,又改善了环境卫生,还为农田积累了肥料。

三十年后已进入南宋时期,绍兴八年(1138)春末,席旦之孙席益任成都知府,该年夏暴雨成灾,瘟疫流行。次年岁首,席益测量绘图,整治城市水系,并作三道斗门,以节制水量。

宋末元初,宋元之间在四川盆地的战争连绵五十年,蒙古军三次攻入成都,使成都城池毁灭,人口锐减,城市河湖水系遭到重创。自此,解玉溪消失了,摩诃池淤塞了。

明朝取代元朝后,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朱元璋册封十一子朱椿为蜀王。洪武十八年(1385),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在五代前蜀后蜀皇宫的旧址上建造了一座占地五百八十亩的蜀王府,四周有砖砌的内城墙,成都百姓称之为“皇城”,并沿内城墙外侧开凿御河,作为护城河,御河外另筑萧墙。

这时的“二江”,肯定比今天的锦江要宽要深。是时,《马可·波罗行纪》里关于成都二江的描写称,流经成都的江很大,河面宽可达半英里(约合八百米),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商品,往来于这座城市。这一描述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相映衬,也就是说,绕膝成都的“二江”,自唐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宽很深的了。

明正德《四川志·蜀府》:“太祖高皇帝治定功成,乃封第十一子于蜀,建国成都。”洪武十八年,景川侯曹震等奉谕修造蜀王府,“砖城周围五里,高三丈九尺。城下蓄水为濠,外设萧墙,周围九里,高一丈五尺。”“蓄水为濠”,表明御河始成初始,主要靠蓄雨水,尚未与其他河系沟通。环绕皇城的“濠”称御河,其河岸自然称为御河沿、御河边,故至今犹有东西御河沿街、御河边街之名。萧墙的北墙为今羊市街、西玉龙街;南墙为今东御街、西御街;东墙为今顺城街;西墙为今东城根街。萧墙“南临金水河,为三桥九洞以度。桥之南设石兽、石表柱各二,红桥翼其两旁”。金河上的三桥均为拱桥,川字并列,1952年拓人民南路广场,将三桥并为一桥,后改为穿人民南路的地下通道。

$“二江”似一位哲学大师,见证着朝代更迭,潮起潮落

明代中叶,金水河淤积已十分严重。这些可以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成都知府刘侃的一些历史记载中找到印证。他在《重开金水河记》中这样写道——

嘉靖乙丑,侃来守是邦,阅金水仅仅如线。河之深若广才咫尺,雨潦无所归,蜀人患之。

历史又载,嘉靖四十五年(1566)春,谭纶任四川巡抚,到任后首先“周览锦城”,见金水河荒废,“乃属侃而诏曰:吾将复金水之故。顾酾其流也,孰与溯其源?”某日,谭纶率领藩台臬佥,成都府县及驻军统帅,沿金河实地查勘后,分派成都府县及驻军整治金水河。“明日戊申,万锸俱兴;又明日已酉,渠成而江入隍。”引水渠疏通后,江水进入荒废的河道;“越二日辛亥,汰河之雍,广三尺有奇,其深三之一,而河成。”“匠各以所征至。为石堰一、闸一、桥一于其渠;坝一于其隍。”应征而来的工匠在河渠上建成河坝、石堰、水闸、桥梁各一座。金水河整治后面貌焕然一新,“由是釜者汲,垢者沐,道渴者饮,

者洴澼,园者灌,濯锦之官,浣花之姝,杂沓而至,欢声万喙,莫不鼓舞。”造膳的,沐浴的,口渴的,漂洗丝棉的、浇灌园圃的、濯锦的,浣纱的,纷至沓来,金河之上一片欢腾。

明末清初,明军、清军、农民义军、地方武装在成都平原的争夺之战,长达三十七年之久,为成都带来毁城之灾,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清政权巩固之后,倡导水利,首先致力于大修都江堰,雍正八年(1730),都江堰灌溉面积已恢复到七十六万亩,雍正九年(1731),四川巡抚宪德、成都知府项诚着手整修城市水系。

同类推荐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名门嫡女

    名门嫡女

    她是烜赫一时的玉女明星,大权在握的豪门长媳,却阴错阳差穿越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有爹生,没娘教?没关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顺便还能将继母姐妹全都牢牢掌握在手。不幸被设计许配给一个丑陋痴傻的望远侯?呵呵,谁敢设计她?她让她不得好死!嘲笑她嫁给一个傻子?她偏要活得比谁都好!斩荆棘破圈套,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是要嫁给傻子,她也要嫁给世上最美貌、最能干的傻子!本文轻宅斗,重朝政,较慢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白雾

    白雾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时空:逃妻你别跑

    穿越时空:逃妻你别跑

    她,一个21世纪的大一学生,因前世救了一只狐狸,而被穿越到了明朝,更阴差阳错的成了别人的替身新娘,身处迷惘的她,一心只想回到现代,在新婚之夜的晚上,她挟巨款逃跑了。处于朝纲不正,奸臣当道的年代,让原本的天真烂漫被抹杀,所幸,她的身边还有他的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及救助,震后的防疫、心理重建等。《地震应急防护手册》基本上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强调实用性、普及性。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福尔赛世家(上)(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这套丛书所承载的,全新的译文,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真实的获奖内幕,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妃来祸福

    妃来祸福

    “你都表白多少次了,说了不愿意就是不愿意。”我转身就跑,却忘记方向错了,突然踩空掉下悬崖。等我醒来时,却意外的发现自己闯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歪打正着的救了一位王爷。大战已经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