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000000038

第38章 掌握事物特殊性 彻底埋葬“一刀切”

——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点体会

“一刀切”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工作方法,其主要表现是:唯书、唯上,工作中当“收发室”、“中转站”,生吞活剥先进经验,自觉不自觉地干出“东施效颦”的蠢事。直到今天,人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也没有完全统一,归纳起来有三种:有人说它是不动脑子,不作调查,不联系实际的“懒汉方法”,思想上很反感,有意见;有人说它是“前头乌龟爬出路,后头乌龟走现路”,是一种“保险方法”,虽然觉得不高明,但也可以对付一阵子,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还有少数人认为,它是闻风而动,人心齐、干劲大的表现,是个新套套,至今抱着不放。

无论什么工作,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样的国家大事在内,除了必须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作指导外,还必须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早在3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把工作任务比作“过河”,把工作方法比作“桥”或“船”,指出“不解决工作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充分说明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由于工作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所以,毛泽东同志多次提醒全党要注意工作方法,研究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方法,亲自实践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1934年写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7年写出《实践论》和《矛盾论》之后,又继续研究,先后写出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34年),《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1957年),以及《工作方法六十条》等。明确规定“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指出“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不知道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极大地妨碍党的工作的发展”,并把这个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宝库。半个世纪以来,因为工作方法得当,有“桥”或“船”通向革命和建设的彼岸,使我们党和国家从失败走向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

但是,我们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犯过“文化大革命”这样全面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犯这些错误的原因,固然主要是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上存在着主观主义,而工作方法上的“一刀切”也决不能小看和忽视。只有既认真总结指导思想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注意汲取形而上学猖獗,工作方法上“一刀切”的经验教训,才会真正从我们的思想上和感情上拨乱反正,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一致,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是“照镜子”那样消极地反映,而是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静止的、单个的事物,认识运动的、整体的事物。即哲学上常讲的从个别到一般,由特殊性到普遍性,先有个性然后才会有共性,从而准确地、全面地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尽可能避免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回顾过去,我们在工作上犯“一刀切”的错误,就是以主观主义代替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只讲“阶级斗争是个纲”和“路线决定一切”。认为只要任务加口号就行了,没有看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对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重大作用,忽视了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干什么都习惯于唯书、唯上,搞唯概念论,只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不注意矛盾的特殊性,把千差万别的客观事物,简单地贴上姓“社”或是姓“资”,是“好”或是“坏”的标签,然后对号入座,按图索骥,把具体的、活生生的工作变成小学生的“描红”和“填空”。尤其严重的是把事物的共性加以人为的“异化”,与党性原则画上等号,于是“一个样”最时髦,成了各级领导的宠儿,把本来指团结一致的“一条心”、“一股劲”,也变为“一个样”的同义语。什么“一条心、一股劲、一个样”,三个“一”就把偌大的世界包括完了。

探索一下原因,基本上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无知。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物,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接着又在《矛盾论》中阐述了人类认识运动的两个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明确地指出只有“首先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严肃地批评了教条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是“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客观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连树叶也没有两片是相同的,几十亿人中更找不出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面孔。我们如果不能发现这些客观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就是把具有无穷无尽色彩的事物,看做单一色彩的事物,就不可能区别它,认识它。就以人来说吧,“人”是一个一般的概念,谁也没有见过;见过的人都是具体的人,或张三,或李四。这些张三、李四,都是“人”这个一般概念中的个别,即共性中的个性,普遍性中的特殊性。这个浅显的事例,使我们明白了哲学上的三个道理:一是掌握事物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入门”,是继续深刻认识事物的“出口”,也就是说,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区别事物的关键,不在一般而在个别,不是普遍性而是特殊性;三是事物的共性或普遍性,包含着个性或特殊性,而个性或特殊性,又最能体现事物的共性或普遍性。

弄清了上述道理,再来分析我们工作方法上的“一刀切”问题,就昭然若揭了。所谓“一刀切”,就是只承认上面说的事物的一般、共性和普遍性,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而上学方法,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经验不看客观条件,不讲时间、空间。用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只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则到原则的不着边际的“空对空”。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主观主义,懒汉思想;就是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说穿了,就是想过河,而又不知道架桥、使船,结果必然事与愿违,望洋兴叹,在沙滩上徘徊,以受挫和失败而告终。工作中的“一刀切”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不破除它,不埋葬它,行吗?真是大敌当前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切从实际出发,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党的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二大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明确指出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的路子,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第一次解决了用马列主义之矢,射中国经济建设之的这个重大课题。因而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称赞。几个月来,从中央到基层,都把解决工作方法上“一刀切”的问题列入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各行各业开始出现了热气腾腾的喜人局面,已经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效果。

回想1978年,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两个文件中,对搞好生产责任制,按劳计酬等重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鲜明地否定了工作方法上已成习惯的“一刀切”。文件说,“可以按定额计分,可以按时记工分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等等。文件中,再没有用十年内乱中那些强奸民意的陈词滥调,而是“可以,可以,也可以”。这三个“可以”,就像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把横行多年的“一刀切”打个粉碎。

去年,中央召开农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步骤,在“责任制长期不变,坚持集体化方向”的前提下,又着重指出“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工作基础千差万别,应当允许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管理方法,多种计酬办法同时并存。”在1978年三个“可以”的基础上,又根据三个“千差万别”,明文规定三个多种方式、方法、办法同时并存,进一步反对推行一种模式,再不搞“一刀切”了。

今年党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在总结以往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巩固、提高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进一步作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以说,这个文件不仅粉碎了过去工作方法上的“一刀切”,而且摧毁了人们残存在头脑中的“左”倾思想和种种旧框框、老套套,从而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自觉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既讲任务,又讲方法,把原则性同灵活性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十年内乱中的“死棋”走成“活棋”,使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我们曾经想也不敢想的崭新形势。

从上面的事例和分析看出,“一刀切”是以思想上的“单打一”、片面性和绝对化为特征的,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范畴,是早已僵化了的形而上学在新时期里借尸还魂。我们必须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武器,以党的十二大文件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彻底埋葬“一刀切”,从工作方法这个重要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精神。

同类推荐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
热门推荐
  •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很多人觉得自己职场浮沉多年,已深谙职场之道,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些揣在领导心里的盘算,潜伏在深处的游戏规则你未必知晓,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你职场走向的关键。本书通过发生在经理助理爱琳娜、市场部经理郑言、市场部助理许晴、公司高层之间的故事,为你详尽解析公司的重磅秘密,职场的绝对潜规则。相信这些绝密情报会为你的职场打拼推波助澜。
  • 修二代的美好生活

    修二代的美好生活

    听说修二代的日子快活无比,不缺灵石不缺丹,不愁法宝不愁吃。 可是……这是真的么?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逆天玄妃:霸道小相公

    逆天玄妃:霸道小相公

    连绵不断的山峰高耸入云,林间时不时传出几声不知名动物的叫声。那浓郁的树林,枝干与树叶层层叠叠,金色的阳光透过那仅有的一点点缝隙散落在林间的小道上,在绿草地的折射下一闪一闪的,仿佛一个个金色的小精灵在嫩绿的草尖上飞舞。一阵悠扬的乐曲声自树林的入口处传来,如出谷黄莺的歌声般清脆悦耳,又如凤凰和鸣般婉转柔美。乐声由远及近,原来那空灵的曲调是由一个墨色的如鹅蛋般大小的乐器中传出来的……
  • 乞丐转世到异界

    乞丐转世到异界

    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为了生存每天都要向人乞讨。冷漠的人们要么不加理会,要么给一个钱就认为自己会成为佛祖。也许是老天没有开眼,他为了救人而死了。又或许老天真的开了眼,让他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了这个充满梦幻的世界。拥有前世记忆的他能否让自己从乞丐转变成一个绝世的强者!
  •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穿越找来冰山夫

    穿越找来冰山夫

    若执手,定不离;静儿,你可愿陪我。不论上穷碧落下黄泉。凌风,我都会紧紧地牵着你的手。生死不离。看的见的是彼此眼中坚定地信念,相视一笑。凤栖于桐,浴火重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亲亲我的妈妈

    亲亲我的妈妈

    在十岁之前,男孩赵安迪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在爸爸葬礼那天,他的妈妈从天而降,而赵 安迪也从被爸爸、姑姑宠爱的“安宝儿”,变成了妈妈口中的“弟弟”,并跟随她离开家乡的小城,来到繁华的南京城,开始全新的生活。渐渐地,弟弟发现妈妈有很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