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4700000034

第34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典出: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经典今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极力提倡的,意思是思维活跃喜欢学习,能放下架子向比自己资历浅、水平低的人请教。孔子说,人若能做到这两点,就是个真正的学者。

在孔子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勤学好问的人极多,有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张曜拜妻为师”就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张曜是清朝咸丰年间的河南布政使,基本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官不可谓小。但在文化人林立的清代官场,张曜显得有些孤独:他小时候没怎么念书,肚子里墨水不多,之所以能高升到省部级官员,靠的是一身过硬的武功,他是从武将序列中走出来,最后又转到文官系统的。

朝中士大夫们看着张曜别扭,经常拿他开涮。开涮如果没有恶意,张曜也不计较。但有人却利用这一点做文章,御史刘敏楠在皇帝面前说张曜“目不识丁”,连公文都读不懂,文山会海,他怎么处理?绝对不能委以重任。皇上想了想,觉得也是,加上其他原因,就把张曜降了职,由布政使改任总兵,级别虽然没变,但权力小了一大圈。张曜知道皇帝不放心自己的能力,觉得很受打击,回了家,想:看来要混下去,没知识确实不行。可是自己年龄不小了,怎么学呢?总不至于到私塾跟六岁小孩一起听课吧?请个老师到家里来,也不好。让骂自己目不识丁的读书人来教自己读书,多没面子啊。

那怎么办呢?张曜是有办法的。堂堂一个总兵,曾经的布政使,怎么会没有办法呢?他的办法就是让老婆教。老婆出身书香门第,有文化,给自己当老师绰绰有余。但在当时,男女尊卑有序,丈夫给妻子当学生,不仅闻所未闻,而且似乎不合礼法。但张曜就是张曜,不是孔门信徒,他才不管这一套呢。他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实用:只要比自己有文化,就可以当自己的老师。他把这想法给妻子一说,妻子先是吃了一惊,然后不知怎么想的,竟提出行拜师礼的要求,还找借口说:“当学生就得有当学生的样子,不行拜师礼,我不收你这弟子。”张曜心想,妻子挺贤惠的,平时都是她听他的,现在暂且听她一回。

于是张曜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自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妻子行拜师礼。妻子毕竟是妻子,为了丈夫今后不受同事们的气,教得非常认真;当然张曜学习态度自始至终也是端正的,在妻子面前更是毕恭毕敬。为了表明自己摘掉“文盲”帽子的决心,张曜还故意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挂在胸前,就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时时警示自己努力学习。几年下来,张曜已经满腹诗书了。

后来张曜到山东做巡抚,这时朝廷那帮人又议论开了,说的还是老一套:张曜“目不识丁”,怎么能当巡抚呢?张曜听了,可不像上次那么忐忑,立马拧着脖子,说这帮人信口雌黄,侮辱人格,要求皇上当场面试。皇上觉得挺有意思,就当场测试。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张曜和朝中那帮进士出身的人相比,差距不过毫厘之间。众人备感震惊,皇帝龙颜大悦,张曜扬眉吐气。张曜高高兴兴去山东了。张曜去世后,光绪帝赐他“勤果公”的封号,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

慧眼看经典:学习的过程中,老是端着个架子,认为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持这种态度,学业是不会有大长进的。

同类推荐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热门推荐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老王走了,留下一堆苦难

    老王走了,留下一堆苦难

    当我们还没有翻开自己生命的帘子,血液就注定了我们生命的全部,将全部交给罪恶,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时那一分那一秒。我们都渴望着,世界就在足下。而面对后天的后天,经岁月浇筑成的版图,才是痕迹的回音。一代人,活在梦里,不知时日如何飞走。一代人,活在昨天,不知是谁告诉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肉体。一代人,活在今天,不知过去留给了历史无数的遗憾。一代人,活在明天,不知期望其实就是捉弄自己的双手。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昆虫奇闻

    昆虫奇闻

    漫长的人类进化历史中,大自然巳在各种生物之间编织了一张精致的互相依存的生命之链。然而昆虫由于其种类、食性及行为的多样,决定了其在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书通过对昆虫知识的详细介绍,使青少年朋友对昆虫世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密切关注昆虫在自然界的作用,不断探索昆虫王国的奥秘!
  •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难,难在方法,人们都想成功地做一番大事业,但却苦于找不到做事的方法。其实,做事的方法虽然五花八门、形式不一,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形象点说就是三“刀”:软刀、硬刀、险刀。“做事用软刀”就是说把脸皮放厚,能忍会磨,能退善让,不要太过于精明好胜,也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一切以做成事为最终目的。“做事用硬刀”则是说以硬碰硬,以强攻强,拿出自己的勇气和实力,坚决地去做事,不要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做事用险刀”就是不要按常理出牌,而要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要敢于冒险,懂得创新,能出奇制胜。做事若能将此三“刀”灵活运用,必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 绝色锋芒之僵尸雪颜

    绝色锋芒之僵尸雪颜

    商雪颜,穿越到一个奇特的种族,本来只想做一个米虫的她,却不料,即将要面对更加严酷的角逐……
  • 当我转身时

    当我转身时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得往生

    不得往生

    这是一部投以裁纸刀、许之生半夏的爱情小说;这又是一部六国争雄的钢铁行业商战小说;这还是一次对“企业家原罪”的有力质问。或许一切的商业都将经历这样的过程,《不得往生》草莽起家的许半夏从收废铁到开工厂,而传奇往往这样炼成。相爱想杀相知相遇,周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法律界甚至黑社会势力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亦正亦邪亦帮亦损。,经历良心与资本、道德与利益的对抗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既有痛苦、波折,也有甜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