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2300000028

第28章 明报集团(3)

“明晚”副总编辑林山木(笔名林行止)1940年生在广东潮州,中学毕业就踏入社会,60年代初进《明报》做资料员,勤奋好学,深得金庸赏识,1965年金庸资助他到英国剑桥工业学院攻读经济学。1966年初,他在英国收到《明报月刊》创刊号,里面还夹着金庸夫妇署名的大红致意卡片。从此,他经常为“明月”写“英伦通讯”。1968年,他替“明月”采访傅雷之子、钢琴家傅聪,这是他第一次以记者身份所做的采访,也是傅聪“投奔西方”后首次接受中文媒体的采访,在“明月”3月号刊出,受到广泛关注。他学成回港,正逢“明晚”创刊,从副总编辑做到总编辑,恰巧香港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个股市狂潮,一般报纸还没有财经版,“明晚”却以报道财经新闻为主。林行止的股评大受股民欢迎,成了股民心中的“财经权威”。“明晚”一般在下午一点多钟出版,许多股民要等到读了他的文章才做下午的交易,一时间“明晚”几乎成了股民每天必读的参考资料。

1973年7月3日,林行止离开《明报》,创办以报道财经新闻为主的《信报》,带走了许多“明晚”的专栏作家。他在发刊社评中向金庸和《明报》的旧同事致谢,感谢他们在《信报》筹备期间的指导和鼓励。①他的出走在《明报》系统造成一次不小的地震,《信报》成为“明晚”最大的对手,它一面世,“明晚”发行量就直线下滑,以后一直徘徊在一万多份。林行止自办《信报》之后,在许多场合都会与金庸碰面。金庸一见他,会走过去握手,客气地称他“林先生”,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叫“山木,山木”。

负责“明晚”财经版的黄杨烈发现办财经类报纸有利可图,也脱离“明晚”,于1980年与人合资创办《财经日报》,内容、风格甚至版面编排都模仿《信报》,销量一直不足万份,广告客户不多,股东纷纷退股,难以支撑。无奈之下黄只好向金庸求救,借了二十万元,但报纸一直没有起色,再次向金庸借贷,金庸便提出收购报纸,也就是将以前的借款一笔勾销,同时由金庸付清工人工资和积欠的稿费。1982年,《财经日报》归入《明报》系统,到1985年仍连年亏损,金庸决定于1985年6月将《财经日报》与《明报晚报》合并,另办《企业报》,没办成。拖到1986年3月只好停刊。②

1986年10月8日创刊的《明报电视周刊》昙花一现,不到一年就停刊了。

“明晚”拖到1988年才停刊,金庸遣散79名员工,补偿金发了两百多万元。当他决定停办“明晚”时,几乎全报馆的人都反对,认为这张报纸办了很久,曾经很成功。他说,“作为报人,我希望她能办下去,但作为企业家,看到她亏损,且没有好起来的可能,我只能把她结束。有人说结束会对我的声誉有损坏,我说如果不结束对我的声誉也是损坏,但过后人们会认为我的决定是对的”。①

①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266页。

② 陈昌凤《香港报业纵横》,209页。

四、《鹿鼎记》:“韦小宝作风”

《笑傲江湖》连载结束,他只歇了十一天。1969年10月24日,他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开始在《明报》连载,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连载了两年十一个月。

《鹿鼎记》从一场文字狱开始,金庸在注解中说,这段故事是为痛惜“文革”文字狱而写。当时,“文革”的文字狱高潮虽已过去,但惨伤愤懑之情,兀自萦绕心头,他不由自主地写进了小说中。《鹿鼎记》中的江湖也笼罩在争权夺利的阴云之中,韦小宝在神龙岛上见到了宗教迷狂般的“政治集训”,让人想起内地当时的“早请示,晚汇报”和“忠字舞”“语录歌”。

《鹿鼎记》在报上连载了一段时间,红学家林以亮偶遇金庸,谈起他的新作,向他深表欣赏,认为是开辟蹊径的尝试,隐然与西方新潮小说遥相呼应,男主角韦小宝是个“反英雄”,小说本身也是“反传统武侠小说”。小说的写法有些地方引用正史,表面上一本正经,骨子里却冷嘲暗讽,令人想起18世纪大诗人蒲柏“仿史诗”的讽刺作品。他听了这番话,兴致勃勃地嘱林以亮整理一下这个想法,日后《鹿鼎记》出单行本时写篇介绍文章。

韦小宝生于妓院,长于妓院,连名字也写不了,签名时只写一个“小”字,“拿起笔来,左边一个圆团,右边一个圆团,然后中间一条杠子笔直地竖将下来”。他不是英雄,而是“反英雄”,在他身上差不多能找到国民性中所有的弱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厚颜无耻、营私舞弊……但正是这样的人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在朝廷他得到皇帝的宠信,身居高位;在江湖他得到天地会等帮会的信任。甚至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等一代大儒都要推举他做皇帝,吓得他手里的茶碗掉在了地上。他最后带着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飘然而去。韦小宝的成功,“使顾炎武的满腹经纶、陈近南的盖世武功变得一钱不值”。①

① 1994年11月25日“谈话记录”,冷夏《文坛侠圣:金庸传》,404—405页。

韦小宝没有读过《资治通鉴》之类的典籍,但他从小就看戏、听说书,对历史上为争夺权力不惜血流成河、尸骨如出的故事并不陌生,他教罗刹国的索非亚公主先挑起天下大乱,然后乱中夺权,立竿见影。索非亚问他:“你怎知道叫兵士杀人、抢钱、抢女人,就可以杀沙里扎,杀彼得?”韦小宝微笑道:“中国人,向来这样。”金庸解释:“中国立国数千年,争夺帝皇权位、造反、斫杀经验之丰,举世无与伦比,韦小宝所知者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些皮毛,却已足以扬威异域,居然助人谋朝篡位,安邦定国。”

从妓院到宫廷,从江山到江湖,韦小宝无往不胜的法宝到底是什么?有人总结,一是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拍马常常拍得恰到好处,二是吹牛撒谎,随时随地可以漫天撒谎,糊弄人。

韦小宝总是脚踏两条船,两面讨好,处处为自己留后路。他善于搞人际关系,对上一套,对下一套,总是让人对他有好感。他善变,善于保护自己,什么时候都不吃亏,在不损害自身利益时,他慷慨大方,能与别人共享利益,还能大把花钱收买人心。他说:“我凭什么本事拥官晋爵?最大本事便是拍马屁,拍得小皇帝舒舒服服,除此之外,老子的本事实在也平常得很。”

“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妓院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后来他进了皇宫,皇宫又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他的性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

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不重才能而重亲谊故乡、走后门、不讲公德、枉法舞弊、隐瞒亲友的过失,合理的人情义气固然要讲,不合理的损害公益的人情义气也讲。结果是一团乌烟瘴气,“韦小宝作风”笼罩了整个社会。

他性格中还有一点是适应环境,讲义气。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中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中国人一向在艰苦的环境里进行着异常的生存竞争,为了活命和繁衍,会用尽各种可能的手段……重义气这一点恐怕也跟生存环境的艰苦有关”。①

① 徐扬尚《金庸解读》,13页。

《鹿鼎记》把“韦小宝作风”写得活灵活现,甚至不无赞许,因此淡化了批判的功能。“事实上,我写《鹿鼎记》写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韦小宝这小家伙当作了好朋友,多所纵容,颇加袒护,中国人重情不重理的坏习气发作了。”②有记者问他:“韦小宝这个人物有没有您查先生的些许影子?”他毫不责怪,坦率地说:“在构思一些故事情节时,曾设想自己如果遇到韦小宝当时当地的境遇,自己也会做相同的选择。”③

香港左派批评家在攻击、谩骂金庸时,就说他是“韦小宝主义”。④

在现实生活中,乔峰这样的英雄只能选择自杀,韦小宝们却总是活得好好的。金庸以他对人性的理解和他对国民性的观察写出了另一个阿Q形象。在几千年的中国史中一直有两类阿Q,一类是鲁迅的阿Q,卑微地活着,卑微地死去,大多数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韦小宝是另一种阿Q,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在他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古往今来多少名流绅士、达官贵人的影子。

金庸的目光穿过人性的栅栏看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心中的英雄已经死去,我们只能和他一起面对韦小宝。他写出了一个典型,表现了人性中的普遍性,从而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武侠小说。韦小宝无疑比乔峰、令狐冲、胡斐、郭靖更接近生活的真实,也更加生动。重要的不是他在清廷与汉人江湖之间站在哪一面,而是他的身上照见了多少中国人的影子。他是一面镜子,一面哈哈镜,照出了国民性中许多的丑陋,照出了中国人性格中不怎么光彩的一面。

同类推荐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本书介绍了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芳,通过这四大名旦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热门推荐
  • 洛少别来无恙

    洛少别来无恙

    “爹地,妈咪做饭把家烧了。”“咱有的是钱,再建。”“爹地,妈咪跟何叔叔跑了。”“出动,记住别伤了夫人。”“爹地,妈咪喊你回家离婚。”“哦,这个不可以。”他是集团首席,毒舌冷酷无情,情感冷漠症。她是寒门孤女,爹不疼娘不爱,还带着小拖油瓶。他为她建了一座城,她弃他的真心如敝履,一心只想着逃离。她逃逃逃,他追追追。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致命迷惑

    致命迷惑

    本文1v1她身手不凡,却只当是工作的一部分,她是老师,却只为目标而来,一个看似普通的任务,n个男人闯入她的生命,同时闯入的还有各路仇家。好在她身手厉害,脑子也不笨,在爱与恨,阴与谋的较量中,她抽丝剥茧,步步为营,搅得各路人马鸡犬不宁,人仰马翻……她以为终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殊不知……伪虐心片段一:程飞扬爬起床,听到了浴室的水声,不自觉的笑了,起身过去,拉开帘子,映入眼前的一幕让她僵硬在地。刺眼的胎记,赫然在他的身上。她要找的人,就在眼前。伪虐心片段二:“程飞扬,你不要走,你是骗我的对不对?你不会这样对我!”男人脸上的泪水滴在了程飞扬的手上,刀上,她毫不犹豫,一刀刺进男人的胸膛,转身离开。丢下一句:“他是你的了。”伪虐心片段三:金属面具摘下,梦中日夜出现的脸庞呈现在眼前,程飞扬一屁股软在了地上。“程飞扬,你永远不知道被自己深爱的人杀死的滋味。”男人的手掐紧她的喉咙。她的声音细若游丝:“谢谢你,让我正在,体会这种滋味!”男人一怔,手不自觉的松开。此文……不是虐文,且看几个极品男人争夺一个不怕死女人的故事!
  • 梅关

    梅关

    《梅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幽灵伴侣

    幽灵伴侣

    本书中收录了英、法、俄等国家的世界顶级灵异小说大师的代表作,其中不乏古典巨匠,也有新锐先锋,如伊迪斯·内斯比特的《半根石手指》,欧文斯·莱顿的《鬼船》,亨利希·冯·克莱斯特的《古堡惊魂记》,等等。
  • 重生之盛世医女

    重生之盛世医女

    玉珠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混得风生水起。她到底也是个技术工种,怎么只能混个温饱?穿越后做医女的小日子:拉扯弟弟,挣点小钱,再找个合适的男人嫁了。这是玉珠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丫鬟的后宫生活

    丫鬟的后宫生活

    一次穿越,她成了冥朝的血奴,落入祭祀的天网中。若干年后,却是在同一处,两相望。一片妖冶瑰丽的红,染满半边天…。一片血,无所望。游弋异世,却是生如夏花,命比浮萍。本文会有虐身,虐心情节。圣妖接下来全力填的新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妖妖的读者群:75902764
  • 问对了就能成交:提问式销售的方法与技巧

    问对了就能成交:提问式销售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分为三篇十六章讲解了提问式销售的方法与技巧。第一篇读懂心理提问,本篇介绍了销售时提问的心理、惯性思维、好奇心、防备心理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篇掌握消费原理提问,本篇介绍了短缺原理、对比原理、让步原理、负债感原理、言行一致原理五方面的内容;第三篇利用买卖效应提高,本篇重点介绍了买卖中权威效应、关联效应、牧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 女总裁的专职保镖

    女总裁的专职保镖

    一个强者重回都市的故事!欢迎加入vip群31174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