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08

第8章 壮歌:红色记忆(3)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奋起反击。1943年7月9日,延安举行3万人大会,呼吁紧急动员起来,反对内战,保卫边区。同时,在舆论上采取进攻态势,对种种反共行径进行揭露,对种种反共谬论予以驳斥,1943年7月12日,毛泽东为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质问国民党》的社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制止内战危机。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诬陷,中国共产党陆续发表了《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六年战果》、《两年来国民党五十八个叛国将领概况》等文件,用铁的事实说明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针对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的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进行了驳斥。

经过激烈斗争,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终于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为了从舆论宣传上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我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了一批歌曲,来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倒行逆施的反动本质,呼吁反对内战、呼吁枪口一致对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1943年10月,正在晋察冀边区平西抗日根据地宣传抗日的艺术家曹火星,看到了《解放日报》的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十分激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使曹火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引导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光明。这年9月,曹火星的父亲和堂弟被日本鬼子杀害,但这一切动摇不了曹火星对共产党的忠诚和热爱,他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国恨家仇,在河北涿莱县(现划归北京房山县)上常山小学的油灯下,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12月,曹火星在晋察冀干部冬训学习班教唱了这首歌,并将其发表在“群众剧社”主办的《群众歌声》上,1945年9月12日,这首歌曲正式发表于《晋察冀日报》。

在传唱过程中,作者曾不断地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如“他坚持抗战六年多”改成了“他坚持抗战八年多”。当然,最大的改动还在于将标题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48年,民主人士章乃器在东北各地参观时听到了这首歌,激动不已,但想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会更好,更准确,更科学。于是,在毛泽东接见时,他当面说了对歌曲的意见。不久,毛泽东就对他说:“你的意见很好,我们已经让作者把歌词改了。”从此,这首歌就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名字,在祖国各地传唱了。这个“新”字一加,大有画龙点睛之效,赋予这首歌曲以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 词曲作者简介

曹火星(1924~1999),作曲家。河北平山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1948年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团长,天津歌剧院院长、天津市文化局局长等职。作品有歌剧《南海长城》、舞剧《石义砍柴》,其中歌曲作品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影响最大。

(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吸取了民间流行的歌舞“霸王鞭”音乐的音调,体现出板腔体音乐的情绪发展,最终成为一种由主题材料不断发展和变化再现而构成的多段并列结构。

全曲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歌曲的前两句,即歌曲核心主题。这里,作曲家旗帜鲜明、先声夺人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部分结构相对较大,前半部分3句,落音都在“la”上;后半部分从“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开始,节奏逐渐密集,一字一音,类似戏曲音乐中的垛板,将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第三部分变化再现第一部分的核心主题,但节奏拉开,音区提高,将全曲推向高潮。

(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根据地广大军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歌词真挚朴实,通俗精练,曲调亲切明快、易唱易记,深受人民群众喜欢,故而得到广泛传唱。

1944年,这首歌在晋察冀的刊物上首次刊登,全边区很快就传唱开了。后来又流传到全国许多地区,不仅解放区的人民唱,国统区的人民也唱。1948年定县还没解放,老百姓都在暗地里唱这首歌。敌人很害怕,就将歌词篡改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让老百姓唱,但根本没人理睬。后来又让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唱,结果也唱不起来。可见,只有代表人民心声的歌曲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现代音乐艺术瑰宝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首影响力极大的红色经典歌曲之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那种炽热感情。6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久唱不衰,在于这首歌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黄河大合唱》

——为抗战发出的怒吼之声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大合唱》,展示了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伟大力量。这首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无畏的抗战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深刻地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召,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一)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她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众多歌颂黄河的音乐作品中,最成功的当首推《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作曲。

1938年11月,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使他受到极大的震撼,激起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经过反复酝酿、构思,终于写成了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光未然返回延安,在除夕联欢晚会上朗诵了这首《黄河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时任鲁艺音乐系系主任的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将诗歌创作成一首歌。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不久,《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迅速传遍全国,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有力地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二)

《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每个乐章的开始均有配乐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每个乐章在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上都各有侧重,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其中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黄河大合唱》整个作品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1913~200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前文已介绍)。

曲作者: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三)

1938年4月30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

毛泽东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恩来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同时,《黄河大合唱》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黄河大合唱》飞向了世界,并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此后的数十年来,《黄河大合唱》一直作为正义力量的象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其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黄子孙中永远传唱!

在和平年代,《黄河大合唱》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同类推荐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你欺人太甚(将完)

    王爷,你欺人太甚(将完)

    你不在时,雪一直下,仿佛是在等你回来,我抬头,雪落在我的眉尖化成一片雨水。你不在时,月一直挂在空中,仿佛是在为你照亮回来的路,于是我想变做一颗树,和月亮一起等你。你不在时,树一直摇晃,那影子就象你的身影,时常使我失神。你不在时,风时常又哭又笑,于是风哭时我跟着落泪,风笑时我随它而笑。你不在时,床一直为你而空,是我心中已经容不下她人酣睡,你可知那细微的喘息声曾是我入梦的良药。你不在时,梦不期而至,梦中有你也有我,可梦醒时你却消然而去,于是,我只盼夜夜有梦,梦中有你。你不在时,我食之无味,寝之难安,唯任两鬓生华发,岁月指尖流……雪月你虽不在,我却仍为你保留着皇后的位置……直到永远……我不希望我困住你,但我也不希望再次失去你,如果用江山来和你交换,那么我一定要你,而不要江山。一滴清泪落在我的脸庞,我愕然抬起头时,却发现他已泪流满面,我刚要说什么,他却将手指放在我的唇边,只仰起头长长的叹了一声,然后将我紧紧的拥入怀中,用他的脸轻轻的抚着我的额头…….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六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存共荣,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生产的社会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也随之加强,任何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
  •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的作者李劼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一生留有五、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已经成为传世之作。李劼人先生被他的同学郭沫若称为“中国的左拉” ,他的三部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李先生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第一部),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 帝御山河

    帝御山河

    宇宙轮回,纪元幻灭!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不断毁灭,一个又一个的文明不断消失,周而复始,始而复周,从不更改。无论甘与不甘,愿与不愿,在这恢宏的命运面前,无数慷慨激昂的英雄和心有不甘的巨擘都汇入了滚滚的时间长河,灰飞烟灭!到底,是谁在幕后掌控一切,又到底是谁在主宰神魔?在无数个纪元轮回之后,天帝陨落,一个心怀不甘的少年走出了大汉皇朝的边陲地带,一往无回的奔入了这浩瀚的历史长廊之中……——“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我这一生,绝不碌碌!”——杨纪。
  • 不死兵皇

    不死兵皇

    战三山,踩上众星之巅。让整个宇宙都为我们颤抖吧!释放出我们的热血,战五岳,战万里河山!战天,茫茫星域,战地,看春哥气吞天地,战一切不公!战八荒,脚踏万星,战寰宇,亿万繁星,战天地苍穹!战战战战战!战他个天荒地老,洒向诸天,战他个海枯石烂!
  • 八荒寂灭诀

    八荒寂灭诀

    孱弱少年,身负血海深仇,却无法手刃仇人。上古神器,等待千年,终于迎来了它宿命中的主人。八荒圣君神秘传承,五大超级门派的虎视眈眈,太古禁地的无尽危机,惨淡的真相背后却是惊人的阴谋。究竟谁可以窥探武道尽头?肉身不死,神识不毁,跳出轮回,绝非虚言!